关于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分析综合分析报告
大学英语课教学反思和总结

大学英语课教学反思和总结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不断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将对我在大学英语课教学中的一些反思和总结进行分享。
有效沟通是关键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发现有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教师,我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从而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难,还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力。
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也尝试了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通过使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我能够提供更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
同时,多媒体教学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除了传授英语知识,我还注重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
通过组织口语练习、写作训练等活动,我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流利地运用英语。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也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自主完成作业、自主学习英语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律性。
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我相信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他们也会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结语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大学英语课的教学中,我能够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相信,在将来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使他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学英语学情教情分析

大学英语学情教情分析引言本文旨在分析大学英语学情和教情的现状,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角度进行探讨,提供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策略。
本文将从学生学情、教师教情以及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学生学情分析大学英语学生的学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英语水平不均衡: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研究背景和英语水平差异,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的能力存在差异。
2. 研究动力不足:由于大学英语是一门通识课程,许多学生缺乏对英语研究的兴趣和动力,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3. 自主研究能力不足:大学英语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但许多学生缺乏自主研究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教情分析大学英语教师面临以下教情问题:1. 教学内容难易不均:由于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同,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平衡难度,既不能过于简单以致无法满足高水平学生的需求,也不能过于复杂以致低水平学生跟不上。
2. 缺乏互动性教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无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 缺乏个性化教学:由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难以针对每位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教学,导致部分学生研究效果不佳。
应对策略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以下策略可供参考:1. 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研究需求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辅导。
2. 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结合互动性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提供研究支持和资源:为学生提供研究支持和资源,如研究指导、研究工具和研究社区等,帮助学生培养自主研究能力。
4.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提供针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机会,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
结论通过对大学英语学情和教情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和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采取合适的应对策略,我们可以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研究动力。
大学英语学业分析报告

大学英语学业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学生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学业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
报告主要从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资源利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学业成绩分析成绩分布在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的成绩分布如下:- 优秀(90-100分):占总人数的20%- 良好(80-89分):占总人数的40%- 一般(70-79分):占总人数的30%- 较差(60-69分):占总人数的5%- 差(0-59分):占总人数的5%成绩特点从成绩分布来看,大多数学生(60%)取得了良好及以上的成绩,说明整体学业表现较好。
然而,仍有35%的学生成绩一般或较差,需要关注和提高。
改进建议1. 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建议继续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2. 对于成绩良好的学生,建议加大练习力度,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口语和写作能力。
3. 对于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建议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寻求辅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习惯分析课堂参与度在课堂互动中,约60%的学生能够积极发言和参与讨论,表明课堂氛围较为活跃。
但仍有40%的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需加强。
课后复习据统计,80%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课后作业,并进行复习。
但仍有20%的学生存在拖延现象,需要改进。
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方面,约50%的学生能够主动查找资料、拓展知识,表现出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
而另一半学生在此方面有待提高。
改进建议1. 提高课堂参与度: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增强课堂互动。
2. 加强课后复习:学生应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课后作业的及时完成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 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主动拓展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学习资源利用分析图书馆资源约70%的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查阅和资料搜集。
但仍有30%的学生对此方面了解不足,需加强。
教学实践报告大学英语(3篇)

第1篇一、前言大学英语课程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本学期,我担任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工作,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对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现将教学实践报告如下。
二、教学背景1. 学生情况本学期我所教授的大学英语课程共有两个班级,共计100名学生。
这些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
在教学过程中,我了解到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而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对英语学习存在畏难情绪。
2.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1)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3)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实践1. 教学方法(1)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多样化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2)情景教学法:结合实际生活场景,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英语。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内容(1)听力: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2)口语:围绕话题进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阅读:精选不同题材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准备教学资料。
(2)课堂实施: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3)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四、教学效果1. 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得到提高: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大学英语课的总结

大学英语课的总结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之一。
通过这门课程,我不仅学会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启迪和收获。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掌握了英语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并且学会了如何运用这些技能来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同时,我还在课堂上学习了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提高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首先,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了英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通过课堂上的教学和自主学习,我学会了英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提高了自己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在听力方面,我通过不断的听力训练和大量的听力材料,提高了自己的听力理解能力。
在口语方面,我通过与同学们的对话和口语练习,增加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我通过课堂上的阅读文章和写作练习,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通过这门课程,我对英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了如何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表达。
其次,通过这门课程,我学到了更多的思维方法和学习策略。
在课堂上,老师以及同学们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这样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吸收课程内容。
同时,老师还教给我们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例如使用词汇卡片来记忆单词,利用英语语境来提高听力理解等。
这些方法和策略在我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我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此外,通过这门课程,我也了解到了英语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一门语言。
掌握英语能够帮助我更好地了解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在现代的职场中,英语已经成为必备的一项技能,掌握英语可以给我在就业市场上带来更多的机会。
因此,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认识到了学好英语的重要性,也更加有动力去努力学习英语。
在这门课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英语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有时候我会觉得无法应付课程的任务和要求,但是我通过努力克服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同时,我还发现,与同学们的互动和合作也是提高英语能力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英语专业分析报告大学生

英语专业分析报告大学生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是众多大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之一。
学习英语不仅有助于提高交流能力,还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报告旨在分析英语专业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优势、劣势以及就业前景,帮助同学们做出更明智的专业选择。
二、英语专业的优势1.国际交流能力提升学习英语可以帮助大学生跨越语言和文化的障碍,拓宽国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当今世界日益全球化,掌握英语成为了许多国际性企业和组织的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英语,大学生可以在未来获得更多国际合作的机会,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2.翻译与口译技能英语专业的学生通常都会在翻译和口译方面获得扎实的训练。
从事翻译工作,不仅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更能够锻炼表达和沟通能力。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和口译专业人才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具备这一专长的英语专业毕业生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
3.跨文化传播英语专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使学生能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这种能力不仅对求职有着立竿见影的作用,还能在人际交往、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4.学科研究与教育英语专业也包含了对英美文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研究。
通过深入研究,学生能够增加对语言学和文学的理解,提高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
此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培养愿景和教学技巧。
三、英语专业的劣势1. 英语学习压力大英语专业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尤其是对于非英语国家的学生来说。
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词汇、语法知识,并进行阅读、写作等多项任务。
这对于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成为一项挑战。
2. 高要求的口语表达能力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读写能力,还需要具备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
有些学生可能在口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行额外的训练和提高。
而且,母语非英语的学生可能存在口音等问题,需要更多努力。
3. 就业竞争激烈随着英语专业人才的不断涌现,就业竞争日益激烈。
仅仅精通英语不再足够,学生还需要具备其他技能,如翻译、口译、文案写作、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脱颖而出。
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报告

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分析报告一、调查目的以怀化学院为例,了解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他们的英语学习需求,对英语新课程发展提出建议二、调查范围怀化学院外语系09级4、5班三、调查对象有至少八年以上英语学习基础的大学生、有至少三年以上英语教学经验的老师四、调查方法1、访谈对部分怀化学院外语老师和学生进行访谈。
访谈内容涉及英语教师、教材、学习策略、学习环境(课内外学习环境)四个方面。
2、收集英语学者需求分析样本3、任务分析五、成果1、背景概述近年来,我系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过级率逐年上升,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不断提高,然而,学生的实战应用能力却相形见绌。
归其原因,主要是受到考试过级率的影响,教学者教学形式单一,教师唱独角戏,满堂灌,教与学双边活动难以开展等现象比较突出。
2、调查结果分析-----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整体情况分析A、学生对英语教师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教师的基本功要扎实知识要渊博,教师要严而有道,以身作则;b、希望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c、希望和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由此可见,学生对英语教师的语言基本功、知识水平、教学方法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学生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学生更喜欢老师经常激励他们;同时学生期待与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B、.学生对教材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要固定在教材本身,要及时补充鲜活的内容;b、希望教材内容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真实性、实用性、趣味性、知识性和教材对交际能力的培养的要求很高。
教师在教材的选择和使用上应注意趋利而避弊,在固定教材上增补一些新的教学材料。
另外,固定教材容易使教材的内容过时,不能反映外语。
实际的现状,并且还会造成教材的难度与学生实际水平脱节的现象授课时和班级过大等因素的限制,如何充分利。
C、学生对学习策略的需求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小部分学生还不能有效地使用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策略;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培训有必要,还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经常反思自己的英语学习,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效果不理想,希望求助于英语教师。
大学生英语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大学生英语状况分析报告范文IntroductionEnglish proficiency is a crucial skill for college students, as it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ir academic pursuits and future career prospects. This analysis report aims to provide an overview of the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The report is based on surveys, interviews, and assessment tests conducted among a random sample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various universities.Current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According to the data collected, the overall English proficiency level of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is moderate. Around 60% of the students have a basic level of English proficiency, while only 5% are considered proficien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struggle wit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 which are indeed crucial for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in English.Factors Influencing English ProficiencySeveral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current English proficiencylevel among college students:1. Insufficient Exposure to English: Many students lack exposure to English outside the classroom. Limited opportunities for interaction with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or authentic English materials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s.2. In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approach, focusing on grammar and translation, often fails to develop practical English communication skills. Students need more interactive and communicative activities to enhance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abilities.3. Lack of Motivation: Some students lack motivation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due to various reasons, such as feeling overwhelmed by other academic commitments or not perceiving the importance of English in their future careers.4. Inadequate English Learning Resources: The lack of sufficient English learning resources, such as updated textbooks, multimedia materials, and language laboratories, limits students' exposure to authentic English materials and hampers their languagedevelopment.Strategies for ImprovementTo enhance college students' English proficiency, it is crucial to implement effective strategies addressing the aforementioned challeng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are recommended:1. Enhance 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 Encourage universities to establish English immersion programs, where students can engage in various activities such as English debates, theatre performances, and cultural exchange events. This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more exposure to the language and encourage them to use English in real-life situations.2. Revise Teaching Methods: Adopt a student-centered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 Incorporating interactive activitie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s, role-plays, and oral presentations will allow students to practice their speaking and listening skills in a more engaging manner.3. Promote Self-study: Encourage students to take initiative intheir English learning process.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access to online resources, language learning apps, and language exchange programs to facilitate independent learning.4. Employ Native English Teachers: Increase the recruitment of qualified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as language instructors. Their presence will provide students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authentic English speakers and improve their listening and speaking skills.5. Establish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s: Universities should establish language resource centers equipped with updated textbooks, language software, and multimedia materials. These centers can serve as spaces for students to practice listening, speaking, and reading skills and provide access to authentic English materials.ConclusionImproving English proficienc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s a pressing issue that needs to be addressed. By implementing the suggested strategies, universities can foster a more immersive and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leading t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students' English language skills. It is essential to collaborate with educators, students, and relevant stakeholders to work towards enhancing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equipping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necessary English skills for their future succes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分析综合报告————————————————————————————————作者:————————————————————————————————日期:关于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分析综合报告大学英语教研室大学英语一直是我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主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课程,教学涉及面广且量大。
面对二十一世纪的新经济带给我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满足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要求,必须要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高度,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来认识这个问题。
我校自1988年起就已经开始根据1987年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
随着形势的发展,社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于1999年推出了修订版,继而又在2004年推出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根据这些要求,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近年来,本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层次的差异也日益拉大。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进一步搞好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是关系学生与学校利益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学的成败取决于诸多因素,有诸如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先进性、教师与学生的配合程度等教学因素,又有诸如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关系的协调性、教师素质以及学生本人的自觉程度、学习方法等非教学因素。
只有把各种因素调整到最和谐的状态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根据大纲要求和我校实际情况,经过多年努力,我们从实践中摸索,逐步摸索和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的、符合我校校情的大学英语教学及管理模式,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
定位大学英语是一门应用技能型公共必修课,服务面向全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在校生。
大学英语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前两年必修的公共课,历来是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的重头戏。
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外语学习,从中学阶段单纯的词汇记忆、基本语法框架的掌握过渡到准真实语境中的语言实用的训练,往往奠定了其今后一生中对外语这门工具掌握情况的基础。
特别是在目前的国情下,对外语的水准有着较高的要求。
指导思想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注重听、说、读、写、译各项语言技能的培养;注重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采用分级、分层次教学管理模式;课程设置体系突出分级和应用型语言课程的特色;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教育思想;建立包括考查语言应用能力在内的英语测试系统。
教学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最新制订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作为新的教学大纲。
新大纲对大学英语教学作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
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的大学新生而设置的。
这三个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鉴于目前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要求只相当于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一般要求,离较高要求有相当距离,离更高要求更是差距巨大。
根据教育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初步确定了适合我院学生实际的可操作的具体教学要求:即一般要求。
当然,我校作为发达的上海地区的高校,应该努力将较高要求作为我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
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
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
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感、情感等,能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在半小时内写出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用词恰当,语篇连贯。
能在一般或应用写作中使用恰当的写作技能。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对题材熟悉的文章进行英汉互译,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250个汉字。
译文基本流畅,能在翻译时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4500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其中2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在口头表达以及书面表达两个方面。
较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够基本听懂来自英语国家人士的谈话和讲座,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的国内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50词左右。
能基本听懂外国专家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
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和来自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事件、理由等,表达思想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
3.阅读理解能力:能基本阅读英语国家报刊杂志的一般性题材的文章,阅读速度为每分钟8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20词,能就阅读材料进行略读或寻读。
能够基本读懂自己专业方面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
4.书面表达能力:能写日常应用文,能写自己专业论文的英语摘要,能借助参考资料写出与专业相关、结构基本清晰、内容较为丰富的报告和论文,能描写各种图表,能就一定的话题在半小时内写出160词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文理通顺。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一般英美报刊上题材熟悉的文章,能摘译所学专业的英语科普文章,并能撰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35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300个汉字。
译文基本通顺、达意,无重大语言错误。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5500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其中2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更高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并在其结构较为复杂、观点较为隐含时也能理解要点。
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的广播电视节目。
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
2.口语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较长、语言稍难的文本或讲话,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宣读论文并参加讨论。
3.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有一定难度的文章,理解其意义,借助词典能阅读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
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综述性文献。
4.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一般性主题比较自如地表达个人的观点,做到文章结构清晰、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能用英语撰写所学专业的技术报告、论文。
能在半小时内写出200词的说明文或议论文,内容完整,文理通顺,思想表达清楚。
5.翻译能力:能借助词典翻译英美报刊上有一定难度的科普、文化、评论等文章,能翻译反映中国国情或文化介绍性的文章。
英汉译速为每小时400英语单词,汉英译速为每小时350个汉字,译文内容准确,基本无误译现象,文字通顺、达意,语言错误较少。
6.推荐词汇量:掌握的总词汇量应达到65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0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见《课程要求》积极词汇表)。
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听、说、读、写、译等五种能力培养中,要特别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词汇的掌握也是提高听说能力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基础。
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基础阶段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为272学时、16学分。
在大学期间,学生必须修满16学分的大学英语课程。
我校还针对部分院系的需要开设了口语必修课。
此外,还针对全校学生开设了各类应用提高选修课,讲授与英语学习相关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养。
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设置一览表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课程性质大学英语(I)级68 4大学英语(Ⅱ)级68 4必修大学英语(Ⅲ)级68 4大学英语(Ⅳ)级68 4教学改革的思路、措施与成果(一)分层次教学与选课制首先,在总结以往分班教学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分级教学模式,不搞一刀切,全年级实行自由选课,从体制上激活广大教师教改的积极性,而且此举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风格的授课教师。
要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就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一个科学的教学规划和实施方案。
为了让有限的教学资源产生最大的教学成果和效益,大学英语教研室在教务处的积极配合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一直致力于建立分层次教学。
“分层次教学”的基本思路是:a)全年级学生不再进行单一层面上的统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成绩及学校教学资源条件,进行多层面的教学。
各层面之间根据成绩可以进行流动。
高层次的学生全部进入多媒体教室学习。
b)鼓励学生尽早接受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检验。
鉴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权威性,考试及格的学生可以免修大学英语四级前课程,但必须继续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如:英语口语,英语五、六级,直至二年级第二学期。
c)国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与学校学习成绩无关,不作为某个学期成绩计。
d)各层面教学课程补考不及格者,可参加重修班进行补习。
在该基本思路指导下,全年级学生不再进行单一层面上的统一教学;而是根据学生成绩及学校教学资源条件,进行多层面的教学。
新生入学后,先参加统一的分级考试,然后根据成绩高低分成普通班和提高班。
但这两个层次的学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促使他们力争上游,我们实行了竞争机制。
提高班的学生期末考试若不及格便降到普通班去。
针对提高班,我们直接跳过一级的课程,把授课起点定位在二级的基础上。
根据我校校规,在读三级的学生可报考全国四级。
提高班如读完三级但未能通过全国四级的学生继续读四级。
四级考试通过的学生,可再参加口语课或进行全校选修课的学习,继续延续大学英语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