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合集下载

【VIP专享】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二版)

【VIP专享】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二版)

附件2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患者血液中有较高的病毒载量,可能发生人-人传播和院内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或被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等而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和其他一些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通过实验室进行确诊。

在目前阶段,以对病人血液标本检测为主。

为及时检测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的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方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留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病例定义参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附表1)。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4管,其中2管送指定的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2管保存于样本采集单位或所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待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用于其他病原体的筛查;确诊病例采集恢复期血标本,送国家疾控中心病毒病所进行检测。

(二)标本保存、运送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标本应4℃保存,并尽快分离血清;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以下,标本保存不超过1周可置-20℃。

标本运输应按照相关生物安全规定,采取A类包装,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附件1)。

三、检测内容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检测和IgM、IgG抗体检测。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一)病原学检测1.核酸检测:为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主要检测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 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患者标本中扩增到特异性核酸,可确诊埃博拉病毒感染(附件2)。

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使用受限,但可以获得病毒基因序列。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应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第一版)根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二版)》工作要求,为了做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的防护工作,防止工作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和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病学调查防护流行学调查对象包括密切接触者、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根据调查对象不同,流调人员应根据病原体暴露风险不同,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1、密切接触者1.1 调查人员应穿戴的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乳胶手套。

1.2 穿戴顺序:步骤1:手卫生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步骤3:一次性工作帽步骤4:医用外科口罩步骤5:一次性乳胶手套1.3 脱摘顺序:步骤1:一次性乳胶手套步骤2:工作服或一次性隔离衣步骤3:手卫生步骤4:医用外科口罩步骤5:一次性工作帽步骤6:手卫生2. 留观、疑似和确诊病例2.1调查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包括: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与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防水靴(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防水靴套)。

根据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等。

2.2 穿戴顺序:步骤1:手卫生步骤2: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3:医用防护口罩(N95与以上)步骤4:防护眼罩步骤5: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步骤6: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戴在防护服外)步骤7:防水靴(或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防水靴套)步骤8: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2.3 脱摘顺序:步骤1:更换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步骤2:脱防水靴或松开防水靴套步骤3: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如使用防护面屏,则先行摘掉;需要时,先脱防水围裙)步骤4:脱去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步骤5:防护眼罩步骤6:医用防护口罩(N95与以上)步骤7: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步骤8: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步骤9:手卫生3. 注意事项3.1 进入污染区之前应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进入清洁区之前脱下个人防护装备。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实验室检测计划(第3版)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人传人和医院感染,病死率高。

直接接触传播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可通过接触患者或受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污染物而被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的早期临床表现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相似,需要实验室确认。

在现阶段,病人的血液样本主要是测试。

为了及时发现和确认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提高检测质量,为指导病例管理和出院提供依据,特制定本预案。

一、检测对象包括观察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病例定义见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的《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疗路径》。

二、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一)标本采集用分离凝胶的无菌真空凝固加速管采集静脉血,每管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表1)。

发病3天后采集两个静脉血液管用于观察病例和疑似病例,并送至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埃博拉病毒检测。

从确诊病例中收集恢复期血液样本,并送往国家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进行检测。

(2)标本的保存和运输未分离血清的全血样品应在4℃保存,并尽快送至具有埃博拉出血热检测资质的实验室进行分离血清和检测。

血清样本应长期保存在-70℃或以下的冰箱中,一周内可保存-XXXX年。

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

为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采集、包装和运输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确保生物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一、生物安全保护1.所有样本的采集或处理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标准》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等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喷雾和接触隔离预防措施。

2、采集样品时,应严格按照BSL-3实验室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应穿戴医用防护服、能覆盖口鼻的医用防护面罩(N95)、双层防护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鞋套或胶靴。

二、标本采集(一)采集时间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样中检测到病毒核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样品中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和生物安全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2. 病毒抗原检测: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病毒抗原
检测阳性可确诊。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抗原检出率 低,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抗原检出率高。
四、实验室检测方法
(二)血清学检测
1.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 测。IgM抗体阳性可确诊。 2.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采用间接法ELISA检 测IgG抗体。
二、标本采集
(一)采集时间 一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 酸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最早可从发病后2天的患者血清中检出特异性IgM抗 体,IgM抗体可维持数月。发病后7-10天可检出Ig G抗 体,康复者Ig G抗体可维持数年。发病10-14天以后的 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出率高。 应根据不同检测目的确定采样时间,疑似患者排除埃 博拉病毒感染需采集发病3天以后的血标本。
三、标本包装、运输
1、所有疑似埃博拉病毒相关感染性标本的运输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 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等相关规 定,采取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 按照三重包装系统包装:第一层包装为自封袋或50mL离心管; 第二层包装为防水、防漏的安全壳容器;第三层为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应用吸水纸等包裹,固定在防漏自封袋或离心管内。然后放
埃博拉出血热的实验室检测方案 及生物安全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海南省CDC 马焱)
2015-08
主要内容
1. 埃博拉出血热病原学 2. 实验室检测方案 (第三版)

埃博拉出血热(EVD)标本 采集、包装、运输与检测

埃博拉出血热(EVD)标本 采集、包装、运输与检测
验室。 •美国则按照各州的规定运输标本
WHO发布的安全采
集埃博拉出血热疑似 患者血液标本
How to safely collect blood samples from persons suspected to be infected with highly infectious blood-borne pathogens (e.g. Ebola)
标人专车运送,运送人员须有相关资质,且不得少于两人 •申请单位对与运送人员进行埃博拉病毒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
•在运送过程中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运输前仔细检查容器,要符合安全要求 •按照规定进行标本运输前的包装和送达后的开启
省市间BSL-3实验室标本运输流程
省市间标本运输 •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运输疑似病例或留观病例样本时,应当将 申请材料提交至运输出发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进行初审
•标本采集的个人防护生物安全要求 •包装的要求 •运输的方式 •实验室检测方法
知识要点-国内的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接收和检测结
•应提刖将所有米血物品准备齐全5 并配虫 备:
■洗手的设施 ■备用手套 ■消毒液 ■锐器盒
标本的釆集-釆集时间
■II
•—般发病后2周内,可在患者血标本中检测到病毒核酸 和抗原,发病后3〜10天的标本核酸III 和抗原的检出率高。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诊断埃博拉病毒感染应采集发病3
天以后的血标本。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目前仅需采集血液标本,大小便、唾液和组 织也可用于检测
标本采集
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 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4管,其中2管尽快 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2管保存于样本采集单位 ,待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用于其它病原体的 筛查
(二)标本包装与运送
不要打开采集管或分装样本 AGTTGGCAAATTTCTTCAAGATTGT
步骤8: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9: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10:手卫生
标本采集
按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规定,定点医院负责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
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等判别结果,采集留 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标本
取出装有标本的离心管
未步经骤培 3:养医的步用感防染骤护材口料4罩的:(操N作一95在及B次以SL上-性3)实或验防全室面渗型自漏吸过防滤式护呼吸服器 (需要时,先脱防水围裙)
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要求
步骤5:内层手套消毒 单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性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双份血清埃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或者以上增高者,
标本包装、运送
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 博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
标本应当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 运输材料之中
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包装、运送
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按照三重包装系 统包装:第一层包装(可密封样本袋、50mL离心 管等);第二层安全壳容器(防水、防漏);外 层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袋放入防水防漏的第二层安全壳容器中, 为降低破碎或泄漏的风险,用吸水纸等填充物固 定标本袋。安全壳容器和外包装之间放冰袋 不要打开采集管或分装样本 不要离心分离血清

病毒样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流程

病毒样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流程

病毒样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流程---
1. 采集样本
- 选择合适的采集场所,确保环境清洁、无污染。

- 首先准备所需的采集工具和材料,包括手套、口罩、消毒剂等。

-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采集病毒样本,避免交叉污染。

- 将采集样本放入适当的中,确保密闭。

2. 运送样本
- 采集完成后,将样本封装好,并贴上相应的标签,包括样本标识、采集时间等信息。

- 样本的运送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控制,确保样本的稳定性。

- 根据运输距离和时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如专用运输车辆、干冰等。

- 在运送过程中,保持样本的密封性,避免外界污染。

3. 接收样本
- 在接收样本前,要核对样本标签上的信息,确保与运送单据
一致。

- 接收到样本后,及时将其储存到指定的储存设备或地点。

- 如果样本需要进行分析或检测,要及时进行样本提取和处理。

4. 储存样本
- 样本储存过程中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确保样本的稳定
性和可靠性。

- 对于需要长期储存的样本,应选择合适的冷冻设备或冷冻液
进行储存。

- 对于高风险的样本,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如使用防护设备、选择专用储存场所等。

以上为病毒样本采集、运送、接收、储存的流程简要介绍。


进行相关操作时,注意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
可靠性。

埃博拉出血热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埃博拉出血热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
卫生部发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国际民航组织发布的《危险物品航空安全运输技术细则》
以及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规范埃博拉出血热病例标本接收和检测结果反馈等工作的通知》
6
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处理,应遵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生物安全规定,工作人员需要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再采取避免飞沫和接触感染的预防措施。
9-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脚本
PPT
脚本
图片
1.
各位学员大家好!
本节课我们讲述的内容是标本采集、包装、运输与实验室检测。
2
首先,跟大家介绍下埃博拉病毒的基础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人主要通过接触病人或感染动物的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
临床表现主要为突起发热、出血和多脏器损害,病死率可高达50%-90%。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通常为10天。
2014年,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等西非国家发生历史上最严重的埃博拉出血热暴发疫情。
3
本次培训是为了指导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埃博拉出血热相关标本的采集、包装、运输和检测工作,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保证生物安全。
12
采集过程中,医院属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可派熟悉生物安全的人员监督标本的采集过程。
标本采集后,应用封口膜封闭管口,消毒后由协助者将病人信息填写在采血管上,放入试管架中。采样人员退入潜在污染区,将采血管放入50ml离心管内。离心管消毒后,放入第二层包装尽快送检。如不能立即送检,则置于4℃下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包装、运送
(三)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要求
实验室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相关活动严格按照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的要求,在相应 的生物安全级别实验室开展。 病毒培养在BSL-4实验室 动物感染实验在ABSL-4实验室 未经培养的感染材料的操作在BSL-3实验室 灭活材料的操作在BSL-2实验室 无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在BSL-1实验室中进行
核酸检测流程图
反应体系混合物
正、反向引物混合物 20 µ l
合适的PCR管
特异性荧光探针
PCR仪
5µ l 反应条件取决于 病原体特异性
1) 核酸分离,BSL-3
2) Real-time PCR 检测
实时定量RT-PCR方法
引物/探针
引物探针1 ZEBOV-F ZEBOV-R ZEBOV-P 引物探针2 EBOGP1D-fwd EBOGP1D-rev EBOGP1DZ-Prb
实验人员个人防护
口罩、帽子、防渗漏防护服、乳胶手套、高筒鞋套、防护面 罩(正压头盔)等;
注:手套、防护服大小要合适,检查有无破漏;手套的量要充足,满足随时更换。
所有涉及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均应在BSL-3实验室二级生物安全 柜内进行; 方便取用的消毒剂(0.5%次氯酸钠溶液、75%酒精等),空间 喷雾消毒设备(使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
核酸检测
发病后3天内,血标本中埃博拉病毒核酸检出率低, 检测阴性不能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应结合病例 的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
发病后3~10天血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高,检测阴 性可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酶标检测
病毒抗原检测: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埃博拉病毒核 蛋白抗原。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可确诊。
序列
CGCCGAGTCTCACTGAATCTG AGTTGGCAAATTTCTTCAAGATTGT FAM-CGGCAAAGAGTCATCCCAGTGTATCAAGTAA-BHQ1
TGGGCTGAAAAYTGCTACAATC CTTTGTGMACATASCGGCAC FAM-CTACCAGCAGCGCCAGACGG-BHQ1
实验操作的生物安全要求
核酸提取时,加入核酸提取裂解液后,可在BSL-2及 以上实验室进行。血清学检测时,应先60℃1小时灭活 ,灭活材料免疫学检测应在生物安全3级(BSL-3)实验 室内进行
在进行感染性材料操作时,每次标本份数不宜过多, 每份标本量不宜过大
核酸检测
是目前早期诊断、早期发现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 主要检测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 PCR 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患者标本 中扩增到特异性核酸,可确诊埃博拉病毒感染 传统RT-PCR因易出现污染使用受限,但可以获得 病毒基因序列
序列
大小
Filo-A2
Filo-B2
GTCAAAGCATTTCCTAGCAACATGATGG
ATAATAATCACTCACATGCATATAACA
结果判断:阳性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埃博拉病毒感染,但一 般情况下需经序列分析确诊。
谢 谢!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采用捕获法ELISA方法检测。 疑似病例具有疫区旅行史或患者接触史,IgM抗体 阳性,可确诊,阴性不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 血清特异性IgG抗体:目前主要采用间接法ELISA 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IgG抗体。单份血清埃博拉病 毒IgG抗体阳性为曾感染埃博拉病毒,双份血清埃 博拉病毒IgG抗体阳转或恢复期滴度较急性期4倍 或者以上增高者,可确诊,阴性不排除埃博拉病 毒感染。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
(1)病毒抗原阳性 (2)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3)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以上升高 (4)从患者标本中检出埃博拉病毒RNA (5)从患者标本中分离到埃博拉病毒
诊断
疑似病例基础上具备诊断依据中实验室检查任一项检测阳性 者
检测内容
一次性工作帽 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 防水靴(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加穿一次性鞋套) 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 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器 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标本采集人员的防护
穿戴顺序:
步骤1:手卫生 步骤2: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3: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 吸器 步骤4: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如选择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 吸器时无需佩戴 步骤5: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6: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必要时,可加穿防水围裙) 步骤7: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8:防水靴或防水靴套(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 加穿一次性鞋套)
RNA模板5µl,酶(25x)1µl,缓冲液12.5µl,引物(10uM)各1µl,探针 (10uM)0.5µl,加水至总体积25µl。
推荐反应条件为50℃30min,95℃10min,95℃15s、60℃45s反应40个循环 。
结果判断:以定量荧光PCR反应的前3~15个循环的荧光信号作为本底信号, 以本底信号标准差的10倍作为荧光阈值,标本扩增产生的荧光信号达到荧光阈 值时所对应的循环数为循环阈值(Ct值),以Ct<35荧光信号数据线性化处理后 对应循环数生成的曲线图成“S”形的标本,可判断为相应的埃博拉病毒核酸检 测阳性。
(二)标本包装与运送
标本包装、运送
按照《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 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要求运输至具有从事埃博 拉病毒相关实验活动资质的实验室
标本应当置于符合国际民航组织规定的A类包装 运输材料之中 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反复冻融
标本包装、运送
A类包装,符合UN2814要求,按照三重包装系 统包装:第一层包装(可密封样本袋、50mL离心 管等);第二层安全壳容器(防水、防漏);外 层运输包装组成 样本袋放入防水防漏的第二层安全壳容器中, 为降低破碎或泄漏的风险,用吸水纸等填充物固 定标本袋。安全壳容器和外包装之间放冰袋 不要打开采集管或分装样本 不要离心分离血清
埃博拉出血热病毒的样本采集、 运送和实验室检测
浙江省CDC 卢亦愚 2014年8月
主要内容
标本采集 标本包装与运送 实验室检测
(一)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人员的防护
按照2014年8月19日发布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 心关于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方案指南(第一 版)(试行)》的要求,采样人员应穿戴防护用品 包括:
标本采集人员的防护
脱摘顺序:
步骤1:外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2:防水靴或防水靴套(或者密闭式、防穿刺防水的鞋 加穿一次性鞋套) 步骤3:内层手套消毒 步骤4:一次性防渗漏防护服(需要时,先脱防水围裙) 步骤5:内层手套消毒 步骤6:防护眼罩或防护面屏 步骤7: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或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 吸器 步骤8:一次性工作帽(如需要) 步骤9:里层一次性乳胶手套 步骤10:手卫生
标本采集
按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二版)》 规定,定点医院负责病例的标本采集工作
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等判别结果,采集留 观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标本 目前仅需采集血液标本,大小便、唾液和组 织也可用于检测
标本采集
用分离胶无菌真空促凝管采集静脉血,每管 3mL,标记后4℃保存,填写标本采集登记表 留观病例、疑似病例采集4管,其中2管尽快 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2管保存于样本采集单位, 待排除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用于其它病原体的筛 查
ZEBOV
y=-3.540x+39.69 R2=1.00西非流行株一致; 1套采用兼并引物,与目前西非流行株差 别2个碱基,但理论上不影响检测。
常规RT-PCR方法
引物
方法1 EBVGP451-472 F EBVGP 1024-1003R 方法2 Filo-A1 Filo-B1 ATCGGAATTTTTCTTTCTCATT ATGTGGTGGGTTATAATAATCACTGACATG 414bp 282bp 5’-TGGGCTGAAAACTGCTACAATC-3’ 5’-TTTTAGTTTCCCAGAAGGCCCA-3’ 570bp
目前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报送审批的检测项目包括:
埃博拉病毒核酸检测 抗埃博拉病毒IgM、IgG抗体检测
标本处理与保存
省疾控中心在BSL-3实验室尽快分离血清,离 心时使用有密封盖的离心桶或转头进行标本离心, 应在生物安全柜内打开离心转头放入或取出装有 标本的离心管
分离的血清标本长期保存应置于-70℃以下, 保存不超过1周可置-20℃
2套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检出限50~100拷贝
ZEBOV
y=-3.469x+39.75 R2=0.999
SEBOV
y=-3.533x+38.41 R2=1.000
CEBOV
y=-3.478x+38.87 R2=0.999
BEBOV
y =-3.470x+38.75 R2=1.000
REBOV
y=- 3.509x+38.54 R2=0.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