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丰台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北京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5份(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Word版含答案

目录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 (1)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10)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23)2015届北京市朝阳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34)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46)东城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统一检测高三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6题。
中国的谜语源远流长。
好谜语的审美标准,移植严复翻译《天演论》时提出的“信、达、雅”三字就很恰当。
“信”,指谜作的内容要求。
整条谜作要符合情理、文理和谜语本身的内在逻辑.。
“达”,可以依据字典解说为三层意思:一是通达,指谜面文义要通顺,谜思要通明,谜路要通畅;二是全面,达观,扣合妥贴.,无断章取义....、支.离破碎、穿凿牵强.等缺陋;三是达到,实现,指谜作的艺术构思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雅”,包含的内容远比前二者丰富和深厚。
第一,是正确,合乎规范,所谓“雅者,正也”(《毛诗序》);第二,是高尚,美好,“正而有美德者谓之雅”(《荀子·荣辱》注);第三,才是文雅,高雅,即我们一般人理解的雅致.、优雅。
这还是第二义引申.出来的意思。
因此,“雅”不仅指对形式美的追求,还应指对谜作思想性方面的要求:首先,谜作的思想甲(格调/腔调)一定要正确;其次,内容乙(方向/倾向)要健康,立意要积极向上,不能矮化道德水准,放任庸俗、低俗、粗俗的问题存在。
另外,就“雅”所包含的丙(形式/形势)美感这一层,要包括谜面、谜底、谜目以及标注的谜格。
如果谜底不“雅”、褒.贬失当,谜目拉杂不堪、混浊不清,都将损害谜作的品位。
因此,“雅”主要是指对谜作思想内涵的要求。
谜语,其闪光点在于创意,它要求创作者能大胆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另辟.蹊径,更新理念,变革技法,充分运用汉字的音、形、义等多种变化,以及之间具有的丁(奇妙/微妙)关系和特点,创造新的语境,力求特立独行....,成就别出心裁....的佳作,使中华谜作不断推.陈出新...,走入新的境界,迈向新的高峰。
2015年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含答案

2015年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2015年丰台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2015.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0分)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
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甲(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
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
提起笔来,有个我在,“。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乙(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置,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
也许有人喜欢这种“”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
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
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
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丙(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
所谓“”,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腹(f)笥豪放恣肆B.诠(qun)释波澜壮阔C.辞藻(zo)逸出题外D.枝蔓(wn)旁证博引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况且整洁B.固然而且整洁C.虽然而且整齐D.固然况且整齐3.在文中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绚烂之极趋于平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B.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绚烂之极趋于平淡C.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长江大河一泻千里绚烂之极趋于平淡D.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绚烂之极趋于平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2015北京丰台区初一(上)期末语 文

2015北京丰台区初一(上)期末语 文一、基础·运用(共21分)(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共6分)北方风筝的制作历史悠久,在长期发展、借鉴、溶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定的规模,但真正形成流派,还是从曹雪芹所著的《南鹞北鸢考工志》开始的。
书中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风筝的制作工艺。
这部书激发了广大手工艺人的热忱,受到他们的推许;那些身无长技的贫苦者也沉尽其中。
一时间,北京前门附近出现了很多受益于《南鹞北鸢考工志》的风筝艺人,他们所扎的风筝被称为“曹氏风筝”。
“以天为纸,书画琳琅于青笺;将云拟水, ”,是曹氏风筝动态美的精髓所在。
在制作上,曹氏风筝将传统的扎糊手法演变成了一门综合性艺术,通过扎、糊、绘、放四个工艺流程,最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 .热忱(zh ěn ) 悠久B .热忱(ch én ) 溶合C .精髓(su í) 沉尽D .精髓(su ǐ) 演变(2)文中“推许”中加点的“推”字正确的义项是(2分)A .推迟B .推崇 C. 推搡 D .推测(3)在文中画线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 .泼洒笔墨于纸端B .飞燕翱翔于蓝天C .鱼蟹游行于碧波D .小船飘荡于江海2. 下面关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选取两种令人伤感的事物,描绘出暮春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凄凉的气氛。
B. “闻道龙标过五溪”一句表达了作者在听说王昌龄走过了“五溪”艰难之地后的欣慰之情。
C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作者将明月人格化,让明月去传送自己对朋友的劝勉和安慰。
D. 这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诗,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字里行间都饱含作者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5_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题九年级语文(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4分)1、下面词语中有4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根深蒂固轻而义举袖手旁观文彩藻饰开卷有益故弄悬虚前扑后继不求甚解错别字:改正:2、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赤潮已成为世界性的一种公害,很多地区和国家发生都很频繁。
B、中国读者通过《时间简史》这本书了解了著名英国物理学家霍金。
C、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第一届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读书不能一味贪多,要抓住有价值的文章和著作不松手,把它读熟,读透,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这样它才会化作你生命的基础。
②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设置的综合素质考察,只有一分,但意义却很重大,参赛选手在复习备考时不应掉以轻心。
③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定要遵守我们的,不能出尔反尔。
A、坚实纵然/固然允诺B、坚固纵然/当然承诺C、坚实虽然/当然允诺D、坚固虽然/固然允诺4、“永远的丰碑”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的一个专题栏目,该栏目每期介绍一位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5分)(1)“永远的丰碑”的含义是什么?(1分)(2)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为战斗英雄黄继光写几句赞语。
(2分)在抗美援朝上甘岭的战役中,黄继光所在的营奉命去夺取被敌人占领的一个高地,当冲锋部队遭到敌人火力阻击时,黄继光挺身而出,冲向敌人地堡。
他用手榴弹炸掉敌人的几个火力点,但还有一个火力点仍在喷着火舌,严重阻碍了战友前进。
这时,他已经受伤,手榴弹也用完了。
为了部队的前进,他忍着伤痛,奋不顾身的扑了上去,用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上甘岭战役最后取得了胜利。
(3)请你谈谈观看这个栏目后的感受。
(2分)5、探究性学习(8分)厦门国际马拉松长跑比赛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马拉松赛之一,已成为厦门走向世界的一张重要名片。
丰台区2015—2016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卷(讲评版)

最初,“年”是个吃人的怪物,人们要用鞭炮、用喧天锣鼓去 驱逐它。这也许可以说明,年,原本自恐惧而来,来自对生命与岁 月的恐惧,所以,人们要用狂欢把那恐惧压下去。驱逐恐惧的另外 一种做法,是确定自己的坐标,在“适当”的年龄做“适当”的事, 会让人觉得把握住了光阴,心里踏实。所以,在新年的各种仪式里, 人的自我被抽离,变成一个个符号:在祖宗灵牌前虔敬的后代,与 鬼神巧妙周旋的凡人,必须融入欢乐海洋的一分子;还有,在适当 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在生命坐标上不偏不倚稳稳立住的那个点。
1.C(3分)【“严格遵循”过于绝对,原文有 八月、十二月两个变例】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把归乡的日子选在春节原因的 一项是(3分) A.年是我们一年时间生活的顶点和高潮。 B.年在我们的时间生活里占绝对性地位。 C.年作为家人、族人欢聚的日子是古已有之的传统。 D.年处在春之初,是合家商定全年计划的最佳时刻。 2.D(3分)【无中生有】
两处描写加起来,可以凑成曹公对于过年的感觉,这是一个既乏 味又充满繁文缛节的节日。假如我们认同《红楼梦》是一部自传体小 说的话,这也基本上是贾宝玉的春节印象,他是不喜欢过年的。 贾府里其他节日大都是自家人在一起吃饭,贾宝玉深受宠爱而如鱼 得水,但除夕就不一样了,他要见到的人不只是亲人,还有亲戚。 一些老妯娌,是贾府旁支亲眷,宝玉也该上前喊一声奶奶。她们坐 在一起,会聊些什么呢?书里没说,二十九回里,倒有个样本。那个 无聊的张道士,见了贾母,先是夸老太太气色好,又赞宝玉发福了, 然后自然而然地就说到宝玉的婚事上,提起前日在哪个人家见到一位 小姐生得好模样,要给宝玉做个媒。大年下,与贾母握手相见的老太 太们,大抵也是按照这个格式走。
提亲话题之外,她们还喜欢问你在社会上的定位、现 状和前程;还有那些来拜年的叔伯,他们会问得更仔细。 这让逃避学堂成天跟姊妹们混得不亦乐乎的“无业游民” 贾宝玉情何以堪?贾政在家的日子,虽时常把宝玉骂个狗 血喷头,但亦有当父亲的虚荣心,没准儿会像某些章节里 曾有过的那样,把他拎出来,让他当众做首诗什么的。总 而言之,那些不快乐的记忆,贾宝玉或者说曹公都曾体验 过,让他懒得再提。 说到底,是新年这节日太主流,跟非主流的贾宝玉犯 呛。
2015届北京丰台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卷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东隅已逝,。
(王勃《滕王阁序》)(2)__________,行者常至。
(《晏子春秋》)(3)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4)江山如此多娇,。
(毛泽东《沁园春》)(5)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6)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7)《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
(8)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抒写了诗人游兴未尽,对西湖美景恋恋不舍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
(9)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一词中表明自己坚持真理、至死不渝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
1.《拾穗的脚步》(1)迈着匆匆的脚步回到乡下,已是晌午时分,午后的阳光,火辣辣的,没有一丝阴凉。
正是稻子收割的季节,空气中,散发着刚收割下来的稻谷的清香味,袅袅娜娜,沁人心脾。
(2)路过一块田地,我忽然看见母亲还在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
那一刻,我忽然僵住了,站在田埂上,直愣愣地看着稻田里正在拾稻穗的母亲。
母亲的身上洒满了金色的阳光,泛着金色的光芒,斑斑驳驳的,很晃人眼。
母亲70多岁了,可是她却在家呆不住,她牵挂的是收割好的稻田里那些散落的稻穗。
那些黄澄澄的谷粒,在她心里,就像金子般地散发着眩目的光泽,熠熠生辉。
(3)只见母亲挎着一只篮子,目光在地下仔细寻找着。
母亲岁数大了,眼睛早已模糊了,可是,我不明白,为什么母亲到了田里,看到那些散落在田地里的稻穗,却一目了然,看得分外明亮。
而我却看不见那些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看到的只是一簇簇稻茬。
(4)我想起小时候,每当到了稻子收割的季节,母亲就会叫我到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
我兴奋地撒着欢,在稻谷飘香的稻田里四处奔跑。
说是到田里拾稻穗,可是,疯了一天,却没捡回几根稻穗,多的是身上被刮破的道道血痕和泥泞。
(5)母亲拎着满满一篮子拾来的稻穗,看到这一幕,脸上总是露出一丝嗔怪和爱怜,说道:“你看看,稻穗没拾几根,身上倒刮破了这么多血痕,快让我帮你擦擦药水。
2015丰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

2015丰台区高一(上)期末语文一、文化积累(10分)1.(8分)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古人常常借助对景物、事物的描绘,表达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
暮春时节,王羲之与朋友在“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映带左右”的兰亭集会,“,俯察品类之盛”,由此引发了他对“生与死”的思考。
而陶渊明则通过对“榆柳荫后檐,。
暧暧远人村,”的乡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苏轼被贬黄州,月夜泛舟赤壁之下,面对“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光接天”的自然之景,产生了“寄蜉蝣于天地,。
,羡长江之无穷”的慨叹。
王安石在辞官还乡的途中游览褒禅山后,更是得出“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人生思考。
2.(2分)下列选项中,《三国演义》有关内容与主要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辕门射戟﹣﹣吕布B.千里走单骑﹣﹣关羽C.火烧连营﹣﹣陆逊D.挥泪斩马谡﹣﹣刘备二、古诗文阅读(30分)3.(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诸将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
”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二)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015年丰台区高三期末试卷解析

2015年丰台区高三期末试卷【语文】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0分)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
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甲(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
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
提起笔来,有个我在,“①。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乙(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臵,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
也许有人喜欢这种“②”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
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
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
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丙(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
所谓“③”,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腹(fǔ)笥豪放恣肆B.诠(quán)释波澜壮阔C.辞藻(zǎo)逸出题外D.枝蔓(wàn)旁证博引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况且整洁B.固然而且整洁C.虽然而且整齐D.固然况且整齐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B.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C.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D.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三语文2015.1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10分)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
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甲(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
想象不充,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
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
提起笔来,有个我在,“①。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乙(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臵,有时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
也许有人喜欢这种“②”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
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
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
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
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丙(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
所谓“③”,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腹.(fǔ)笥豪放恣.肆B.诠.(quán)释波澜.壮阔C.辞藻.(zǎo)逸.出题外D.枝蔓.(wàn)旁证.博引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虽然况且整洁 B.固然而且整洁C.虽然而且整齐 D.固然况且整齐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A. 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B. 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C.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D.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B.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直面问题,落实问责,这把切除腐败毒瘤的手术刀...,使反腐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C.随着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已成为学生健康方面的大问题。
D.语文教材里的鲁迅作品被替换一事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鲁迅..”的话题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④题。
(9分)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包含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丰富体验。
例如,“旦”,甲骨文写作“”。
《说文》解释说“旦,明也”,意为早晨日出。
后引申为早晨,成语甲中的“旦”即为此意。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旦”是“明亮”之意,复旦大学取此意来命名。
旦则光明可见,古人对天明誓,表示光明磊落、诚实可信,例如,“乙,不思其反。
”古人还用“旦”来表示时间。
“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春节”。
1912年1月1日,民国采用公元纪年,才有了现代的元旦——公历1月1日。
①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是和。
(2分)②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旦”的含义与甲处成语中“旦”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A.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D.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③下列与选段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B.《说文》是《说文解字》的简称,由东汉的许慎编著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C.古人归纳出的六种汉字构成方式称“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朔日,与朔日相对的月末称晦日,而每月十五则称望日。
④下列诗句中,与古代“元旦”无关..的诗句是(3分)A.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C.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
(7分)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裴让之传裴让之,字士礼。
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乎?”由是自勉。
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
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
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
让之少好学有文情清明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谈竟日。
愔每云:“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
”梁使至,帝令让之摄主客郎。
第二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系。
神武①问曰:“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
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
”神武善其言,兄弟俱释。
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
文襄尝入朝,让之导引,容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
”迁长兼中书侍郎,领舍人。
齐受禅,静帝②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歔欷。
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
帝欲以为黄门郎,或言其体重,不堪趋侍,乃除清河太守。
至郡未几,杨愔谓让之诸弟曰:“我与贤兄交欵,企闻善政。
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期月之期,翻然更速。
”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
计赃依律不至死。
让之以其乱法,杀之。
时清河王岳为司州牧,遣部从事案.之。
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案奏言:“当陛下受禅之时,让之眷恋魏朝,呜咽流涕,比为内官,情非所愿。
”既而杨愔请救之,云:“罪不合死。
”文宣大怒,谓愔曰:“欲得与裴让之同冢耶!”于是无敢言者。
事奏,竟.赐死于家。
(取材于《北齐书·卷三十五》)【注】①神武: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高洋(文宣帝,550-560在位)即位后被封为神武皇帝,实并未在位。
②静帝:东魏皇帝元善见,550年静帝禅位于高洋。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殆不胜.哀胜:禁得住B.广延.师友延:邀请C.遣部从事案.之案:追究,查办D.竟.赐死于家竟:竟然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之事,大都效法她。
B.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
——你我君臣之间的职分已定,丢弃忠心和孝心,连愚夫都不为。
C.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这样就能成就霸业,却还前行去寻找别的办法。
D.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那个人)说奸邪的官吏收敛了恶迹,盗贼也被清除干净。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A.裴让之的母亲是一位既懂礼仪又会教育子女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们成材,她含辛茹苦抚养幼弱的孩子,为他们请老师,有时候还亲自教授孩子们。
B.裴让之与杨愔关心很好,如果二人见面,就会整天清谈;杨愔常夸赞裴让之,并希望好友有好政绩。
后杨愔因替裴让之说情而被文宣帝埋在裴让之墓中。
C.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捕入狱,神武帝审问他时,他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兄弟分侍二主的例子,表达自己既能尽忠又可尽孝的思想,并从侧面为弟弟开罪。
D.裴让之在齐立国时参与制定礼仪制度,皇帝想封他黄门郎,因有人说他身体肥胖而没被任用,就作了清河太守,短短一个月,就使清河管界安定,政治清明。
11.“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句中“弟”是指自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后值倾覆,,”的诸葛亮。
(3分)12. 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审时做了辩解,《北齐书》与《北史》的记述有两处不同:一是《北齐书》说“诸葛兄弟各得遂心..”;一是《北齐书》说..”,《北史》中为“诸葛兄弟各得尽心“况让之老母在”,《北史》“在”后有“此”。
你认为《北齐书》与《北史》的记述哪个更好,请任选一处,简要说明理由。
(5分)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
送人之军贺知章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①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
唐人多以汉喻唐。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边塞险要。
“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B.首联颔联写送别。
“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C.颈联写景物节候。
“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
D.全诗以时空传情。
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
无不言愁。
②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
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陈子昂《送魏大从军》)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岑参《送人赴安西》)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
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
(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③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
(4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2014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了全球。
罹患此病,会出现发烧、呕吐、疼痛、出血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最后会因失血过多、多发性器官衰竭死去。
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 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出血热在最初流行时,几乎造成90%以上的患者死亡。
传染病的传染性常常用“基本传染数”来描述,基本传染数越高,传染性越强。
2003年SARS的基本传染数大约为2~4,麻疹为15~20,天花为3~5,埃博拉出血热为1.3~2.7。
非洲人好食丛林中的野味,打猎得来的果蝠和猴子,容易寄生埃博拉病毒,从而增加感染机会。
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