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中的脱硫技术

合集下载

高硫石油焦深度脱硫技术研究

高硫石油焦深度脱硫技术研究

高硫石油焦深度脱硫技术研究作者:宋宁宁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从中东地区进口原油量的不断增加,硫含量相对较高的原油经焦化工艺得到包括留含硫化合物的石油焦制品。

高硫石油焦最终以硫化物的形式排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阐述了几种石油焦脱硫技术,并分析了脱硫技术应用优势及局限性,以期探索石油焦脱硫经济性工艺技术。

关键词:石油焦;脱硫;焦化;加工工艺石油焦是石油炼化的衍生物,由重质渣油经热解和缩聚反应生成固体碳材料,常见的石油焦生产工艺包括延迟焦化、硫化焦化、接触焦化等。

石油焦具有高碳、低挥发、低灰分和高热值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等领域,在我国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

石油焦质量主要由灰分、挥发分、硫分和煅后真密度等因素组成,并以此作为石油焦等级评价和经济价值的评价标准。

其中,硫分作为石油焦质量优劣评价的关键指标,当石油焦含硫量较高时,将对下游生产、工艺加工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高硫石油焦深度脱硫技术,提高石油炼化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石油焦脱硫方法概况按燃烧阶段来区分,可将石油焦脱硫方法分为燃前脱硫、燃中脱硫和燃后脱硫三种类别。

就技术应用情况来看,燃后烟气脱硫技术是各大炼厂应用最为广泛、最成熟的脱硫方式。

然而,由于燃后石油焦并不适用铝电解等工艺生产,限制了石油焦的应用。

相对而言,燃前脱硫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降低石油焦中的硫分含量,而且还能够提高石油焦的适用范围,因此,研究燃前脱硫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 高硫石油焦脱硫方法在石油焦中,硫分主要以硫醇、硫脒和噻吩类有机硫形式存在,噻吩类有机硫占硫分含量的90%左右,因此,石油焦脱硫主要是脱除此类形式的硫分、根据脱硫技术的不同,可将燃前脱硫技术分为高温煅烧脱硫、湿化学氧化脱硫、碱金属化合物脱硫、溶剂萃取脱硫等。

2.1 高温煅烧脱硫高温煅烧脱硫即通过高温煅烧的方式进行脱硫,使石油焦中的硫元素以烟气的形式逸出。

炼油化工中气体脱硫技术探分析

炼油化工中气体脱硫技术探分析

炼油化工中气体脱硫技术探分析目前,由于我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炼油化工厂也在加快发展。

炼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气体脱硫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促进炼油化工企业的进步。

对气体脱硫技术措施进行优化,使其达到更高的标准,满足炼油化工企业生产的需要。

有必要研究炼油化工中气体脱硫的技术措施,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而且有效地防止设备的腐蚀,提高炼油化工生产的经济效益。

标签:炼油化工;气体;脱硫技术引言工业生产是产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特别是炼油化工生产中的含硫气体对空气和环境有严重的污染,甚至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要解决炼油化工的含硫气体污染问题。

在炼油化工生产中采用气体脱硫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炼油化工中的硫化氢,起到保护环境和提高炼油化工经济效益的目的。

1目前脱硫技术概述炼油过程中的脱硫技术一直是国内炼油厂家和相关研究院所的研究重点,随着国内国际对于汽油、柴油的技术指标的提高,对汽油等油品种的脱硫技术研究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FCC汽油加氢脱硫技术采用传统的进行脱硫转化时,轻烃汽油馏分经常容易被饱和,导致石油中的烯烃很容易被饱和,导致汽油中的辛烷降低。

Mobil公司的OCTGAIN技术,能控制其中的硫含量的同时,还能够控制辛烷值。

(二)溶剂萃取脱硫技术该技术是利用萃取溶剂,通常用甘醇类和砜类溶剂作萃取剂,通过萃取,将硫化物转化到高沸点溶剂中,再经过蒸馏的方式将汽油分离,最后将萃取溶剂与硫化物分离,抽提出来的硫化物,主要是苯并噻吩和甲基苯并噻吩,这些硫化物可以作为化工产品的原料或中间产物使用,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

(三)催化裂化脱硫技术Grace公司提出的直接减少催化裂化汽油硫含量的新催化技术,称为GSR技术。

目前应用的技术,是在第一代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了含有锐钛矿型结构的TiO2组元而制得,主要组分为TiO2/Al2O3。

该技术的应用,可使汽油馏分中的硫含量降低20%~30%。

2炼油化工中气体脱硫技术措施2.1化学脱硫剂脱硫工艺技术措施的应用结合炼油化工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化学脱硫剂,应用脱硫塔设备,结合再生塔,对脱硫剂进行再生利用,降低脱硫工艺的成本,满足炼油化工生产节能降耗的技术要求。

微生物脱硫工艺

微生物脱硫工艺

微生物脱硫工艺
微生物脱硫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去除硫化氢等硫化物的工艺。

这种工艺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煤等含硫化合物较高的工业领域。

微生物脱硫工艺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筛选合适的微生物菌种:首先需要筛选出适合脱硫的微生物菌种,这些微生物通常是一些厌氧细菌,如Desulfovibrio、Desulfotomaculum等。

2.培养微生物:将筛选出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条件。

3.提供底物:在脱硫过程中,微生物需要利用硫化氢等硫化物作为底物进行代谢,产生硫化铁等产物。

4.控制条件:保持反应系统的温度、pH值、氧气浓度等参数在适宜范围内,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

5.收集产物:收集微生物脱硫产生的硫化铁等产物,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回收利用。

微生物脱硫工艺相对于传统的化学脱硫工艺具有一些优势,如操作条件温和、无需高温高压、产物易处理等。

然而,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微生物的生长速度较慢、受环境条件影响大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工艺优势和限制因素,选择合适的微生物脱硫工艺方案。

最新 MDEA脱硫工艺降解产物及分离方法的创新机制-精品

最新 MDEA脱硫工艺降解产物及分离方法的创新机制-精品

MDEA脱硫工艺降解产物及分离方法的创新机制脱硫技术的进步是石油天然气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天然气中的硫化物只要是硫化氢(H2S),同时还可能有一些有机硫化物,如硫醇(CH4S)、硫醚(CH3SCH3)及二硫化碳(CS2)。

而目前石油天然气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脱硫技术就是醇胺法净化工艺。

醇胺法从20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已经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现已成为气体净化工艺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特别对于需要通过后续的克劳斯装置大量回收硫磺的天然气净化装置,使用醇胺法可认为是最有效的工艺。

[1]1 MDEA工艺的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醇胺脱硫的工艺流程如图一所示,包括吸收、闪蒸、换热及再生四个环节。

吸收环节使天然气中的酸性气体脱除到规定指标;闪蒸用于除去富液中的烃类;换热系统则以富液回收贫液的热量;再生部分将富液中的酸性气体解析出来以恢复其脱硫性能。

原料气经气液进口分离器1后,由下部进入吸收塔内与塔上部喷淋的醇胺溶液逆流接触,净化后的天然气由塔顶流出。

吸收酸性气体后的富胺溶液由吸收塔底部流出,经过闪蒸罐7,释放出吸收的烃类气体,然后经过过滤器8除去可能的杂质。

富胺溶液在进入再生塔10之前,在换热器9中与贫胺溶液进行热交换,温度升至82~94℃进入再生塔10上部,沿再生塔向下与蒸气逆流接触,大部分酸性气体被解吸,半贫液进入再沸器13被加热到107~127℃,酸性气体被进一步解吸,溶液得到交完全再生。

再生后的贫胺溶液由再生塔底部流出,在换热器9中先于富液换热并在溶液冷却器进一步冷却后循环回吸收塔。

再生塔顶馏出的酸性气体经过泠凝器11和回流罐12分出液态水后,酸性气体送至硫磺回收装置制硫或送至火炬中燃烧,分出的液态水经回流泵送至再生塔。

图1 醇胺法典型工艺流程1-进口分离器;2-吸收塔;3-出口分离器;4-醇胺溶液泵;5-溶液冷却器;6-升压泵;7-闪蒸罐;8-过滤器;9-换热罐;10-再生塔;11-塔顶泠凝器;12-回流罐;13-再沸器;14-缓冲罐醇胺法脱硫工艺的流程相同,只是使用的化学吸附剂溶液不同。

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及工业应用

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及工业应用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及工业应用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石油炼制和化工行业对硫含量的控制越来越严格。

传统的脱硫技术主要包括吸附法、氧化法、生物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处理效果不理想、成本较高、副产物处理困难等问题。

因此,开发新型高效、低成本的脱硫技术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

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应运而生,其在工业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简介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是一种基于催化剂的湿式氧化脱硫技术,其核心是利用催化剂将硫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硫和水,从而实现脱硫的目的。

DDS催化剂具有高活性、高选择性和高稳定性等优点,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的脱硫效果。

此外,DDS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抗硫中毒能力,能够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稳定工作。

二、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的原理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利用催化剂将硫化物氧化为二氧化硫和水。

在这个过程中,催化剂起到了催化作用,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提高了反应速率。

同时,催化剂还能够选择性地将硫化物转化为二氧化硫,避免了其他副反应的发生。

三、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的优势1. 高效:DD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高效的脱硫效果。

与传统的脱硫技术相比,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的处理效率更高,能够满足严格的环保要求。

2. 低成本:DDS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稳定性,能够在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稳定工作。

这使得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低的运行成本,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3. 环保: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产生的副产物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对环境无污染。

此外,DDS 催化剂还具有较好的抗硫中毒能力,能够减少硫资源的浪费。

4. 安全: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采用湿式氧化法进行脱硫,避免了高温、高压等危险条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四、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的工业应用近年来,DDS催化剂脱硫新技术在石油炼制和化工行业的工业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大湿法脱硫

大湿法脱硫

大湿法脱硫大湿法脱硫是一种常见的烟气脱硫技术,广泛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石化厂等工业领域。

它通过将烟气与吸收剂接触,利用吸收剂中的湿润性能,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转化为硫酸盐离子,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

大湿法脱硫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吸收剂(一般为石灰石石膏浆)与烟气进行接触,使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吸收剂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硫酸钙。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吸收剂的湿润、吸收剂与烟气的接触以及脱硫产物的处理。

吸收剂的湿润是大湿法脱硫的基础。

在脱硫系统中,吸收剂以浆液的形式存在,通过喷淋或喷淋器将吸收剂喷洒到烟气中,形成大量的微小液滴。

这些液滴与烟气接触时,能够吸收和湿润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为后续的脱硫反应提供良好的条件。

接着,吸收剂与烟气进行接触,二氧化硫在湿润的吸收剂表面进行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硫分子与氢氧化钙分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钙。

这个反应是一个快速的反应,能够有效地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固态的硫酸钙。

脱硫产物的处理是大湿法脱硫的最后一个环节。

经过脱硫反应后,吸收剂中的硫酸钙会形成固体颗粒,这些颗粒需要被及时去除。

一般情况下,吸收剂中的硫酸钙会通过离心分离或过滤等方式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体产物。

而剩余的吸收剂则会被再次利用,回流到脱硫系统中进行循环使用。

大湿法脱硫技术具有脱硫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操作稳定等优点。

它能够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去除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够去除部分烟尘和其他污染物。

此外,大湿法脱硫还可以适应不同燃料的烟气脱硫需求,如煤炭、石油焦、石油煤等。

然而,大湿法脱硫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吸收剂的消耗量较大,需要大量的吸收剂进行喷淋,增加了运行成本。

其次,脱硫产物中的硫酸钙具有一定的腐蚀性,需要进行处理和储存。

再次,大湿法脱硫过程中产生的废液需要进行处理,以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

大湿法脱硫是一种常用的烟气脱硫技术,通过吸收剂与烟气的接触,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转化为硫酸钙,从而实现脱硫的目的。

硫化氢脱硫工艺

硫化氢脱硫工艺

硫化氢脱硫工艺硫化氢脱硫工艺是一种常用的气体脱硫方法,主要用于去除燃煤电厂、化工厂、石油炼制厂等工业废气中的硫化氢。

本文将介绍硫化氢脱硫工艺的原理、流程和应用。

一、硫化氢脱硫工艺的原理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硫化氢脱硫工艺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将硫化氢转化为较为稳定的硫化物,从而达到去除硫化氢的目的。

常用的硫化氢脱硫方法有湿法脱硫和干法脱硫两种。

二、湿法脱硫工艺湿法脱硫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硫化氢脱硫方法之一。

其主要流程包括吸收、再生和处理三个步骤。

1. 吸收:将含有硫化氢的废气通过吸收塔,与一定浓度的脱硫液进行充分接触,硫化氢会在液相中溶解。

常用的脱硫液有碱性液体、酸性液体和氧化剂等。

2. 再生:将吸收液中的硫化氢分离出来,使脱硫液得以再次使用。

常用的再生方法有气体吹扫法、热脱附法等。

其中,气体吹扫法是将气体吹入吸收液中,通过气体泡沫将硫化氢从液相中驱出;热脱附法则是通过加热脱硫液,使硫化氢从液相转移到气相。

3. 处理:处理再生后的含硫废液,通常采用深度处理或中和处理等方法,以达到环保要求。

三、干法脱硫工艺干法脱硫是另一种常用的硫化氢脱硫方法,其主要流程包括吸附、再生和处理三个步骤。

1. 吸附:利用特定的吸附剂吸附硫化氢,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金属氧化物等。

含硫废气经过吸附床时,硫化氢会被吸附剂表面捕获。

2. 再生:将吸附剂中的硫化氢分离出来,使吸附剂得以再次使用。

常用的再生方法有热解法、气体吹扫法等。

热解法是通过加热吸附床,使硫化氢从吸附剂中解离出来;气体吹扫法则是通过气体吹入吸附床,将硫化氢从吸附剂表面驱出。

3. 处理:处理再生后的含硫废气或废液,常用的处理方法包括催化氧化、沉淀等,以达到环保要求。

硫化氢脱硫工艺广泛应用于燃煤电厂、化工厂、石油炼制厂等工业领域。

在燃煤电厂中,硫化氢是燃料中的一种杂质,会产生大量的硫化氢废气,如果不进行脱硫处理,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石油化工脱硫方法

石油化工脱硫方法

石油化工脱硫方法随着环保和市场对石化产品中硫含量要求越来越苛刻,石油化工中硫化物脱除,尤其是较难脱除的有机硫化物脱除方法已成为各石化企业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

本文就近年来有机硫化物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加氢转化、生物脱除技术、超生婆脱硫、沸石脱硫、液相吸附脱硫、离子液脱硫等,展望了有机硫脱除技术发展远景。

关键词:有机硫;脱除;石油化工随着世界范围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人们对石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尤其是对燃烧后形成SO2、SO3继而与大气中水结合形成酸雾、酸雨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们日常生活的硫化物含量限制。

世界各国对燃油中的硫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以汽油为例,2005年欧美要求含硫质量分数降低到30×10-6~50×10-6,至2006年,欧洲、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要求汽油中硫含量低于10~50µg/g,甚至提出生产含硫质量分数为5×10-6~10×10-6的“无硫汽油;”自2005年起,我国供应北京、上海的汽油招待相当于欧洲Ⅲ排放标准的汽油规格,即含硫质量分数低于150×10-6。

为了满足人们对石油产品高质量的要求和维护生产安全稳定进行,石油化工各生产企业不断改进生产过程中的脱硫工气。

石油化工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硫化物可分为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无机硫化物较容易脱除,本文就比较难脱除的有机硫脱除技术新进展进行综述。

1 加氢转化脱硫天然气、液化气、炼厂气、石脑油及重油中常含有二硫化碳、硫醇、硫醚、羰基硫和噻吩等有机硫化物,热分解温度较高,且不易脱除。

加氢转化脱硫技术是最有效的脱除手段之一。

有机硫在加氢转化催化剂作用下加氢分解生成硫化氢(H2S)和相应的烷烃或芳烃,生成的H2S可由氧化锌等脱硫剂脱除达到很好的脱除效果。

近年来,国外开发出几种典型的催化裂化(FCC)汽油脱硫新工艺,如ExxonMobil公司的SCANFining工艺和OCTGAIN工艺、LFP公司的Prime-G+工艺和UOP公司的ISAL工艺;在中内,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FRIPP)针对我国FCC汽油的不同特点,开发出了OCT-M、FRS和催化裂化(FCC)汽油加氢脱硫/降烯烃技术并在国内石化企业得到成功应用;还开发了FH-DS柴油深度加氢脱硫催化剂,成功应用于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柴油加氢装置[1,2],此外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工程研究院开发出催化裂化汽油加氢脱硫及芳构化工气技术Hydro-GAP[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直 致 力 于此方 面研 究 , 目前 已达 到 中试水 平 在 我 国, 生物脱硫研究起步较晚, 相比于美国 日本等
以减轻或解除阻遏机制 将脱硫基因在其它异源宿 主中表达, 因为异源宿主中不含与启动子特异结合
的硫 阻 遏 因子
发达国家, 我国仍存在很大差距
相信随着国家对
这 一 问题 的重视 , 投入 的加 大 以及 研 究 人员队伍 的
氧 反应 (C 一 氧化 断裂及 C { 氧化 断裂 ) 和一 种厌 S 氧反应 (C 一 还 原断裂 ) S
的 5 0 : 向大气 排 放后 不但 污染 大气 , 而 且形 成酸雨
对生态系统和土壤都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 另外石 油 中存 在的硫 对工 厂 中的输送 管 线 泵 和炼 油设 备 也具有腐蚀作用. 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能在短时间 内彻底 降解石 油 的有效 方 法 , 所 以在微 生物 降解石 油方面的研究仍然任重而道远 1 脱硫技术及其分类 比较 生 物脱硫 技 术包括 生 物过滤 法
群 随环 境改变 而变 化 生物吸 附法和
生 物滴 滤法 , 三种 系统 均属 开放 系统 , 其 微生物 种 在生 物脱 硫过 程 中, 氧化 态 的 含 硫 污 染 物 必 须 先 经 生 物 还 原 作 用 生 成 硫化 物 或 H S 然后再 经 生物氧 化过 程 生成 单质硫 , 才能 去 Z 除 在 大多数 生物 反应 器 中, 微 生物种 类 以细菌 为 生 物脱硫 技 术具有 许 多优 点 : 不 需催化 剂和氧 化 剂(空气 除 外), 不需 处 理化 学污 泥 , 产 生 很少生 主 , 真 菌为 次 , 极 少有 醉母 菌
40 , 因此 必 须通 过 冷却 设备 才能进 行 下一 步生物
1 杜长海 , 马智, 贺岩峰 , 秦永宁. 生物催化石 油 脱硫 技术进 展 [ . 化 工进 展 , 200 ; (0 ) 1 J 2 8 : ] 2 I 王玉芳. 重油催化裂化 (RFC C ) 汽油无碱脱硫 醇 新技 术 的工 业 设计 与应 用 研 究 [ . 天 津大 D
学 , 20 4 ; 0
脱硫 进一步说, 为了避免油 的固化, H D S 处理后 的油品温度通常要维持在 4 5 左右 嗜热脱硫细菌 3 [ 更适于 B D S 的实际应用, 它可使 B O S 更容易并入 炼油工艺中, 节约了冷却成本, 并且可避免和生物
污染
李翔宇. 催化裂化柴油液相选择性氧化脱硫的 研究p . 河北科技大学 , 200 ; 7 J [ . 重庆环境科学, 20 1; 0
有效的生物脱硫来说是必要的
3 . 阻遏 机 制 的解 除 2
进一步加强和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的进一步应用

由于脱硫 红球菌 自身的启动子受含硫氨基酸
和 硫酸 盐 所 阻遏 , 进 而 影 响脱硫 活性 , 因此 人们期 望 通 过 在 异 源 宿 主 中 表 达 脱 硫 基 因或 更 换 启动 子
时下游技术 (反应器设计 分离 副产物处理) 也 已逐 渐 成 为生物 脱硫 产业 化的 关键 因素 , E B C 公 司
3 分子生 物学方 法提 高脱硫 能力 的研 究 脱硫 基因 的表 达调控 机制 , 脱硫 酶对 底物 的特 异 性等 因素使得 B D S 距 工业 化应 用仍有 一定 的差
距, 因此人们试图驼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脱硫菌进 行 改造 , 以提 高和物催 化剂脱 硫速 率及扩 大底物 范 围, 最终提高脱硫能力.
宋华 , 张娇静, 张志泉, 石平, 王宝辉. 用苯 甲醉清 洁氧化制苯 甲醛[ . 大庆石油学院学 1 J
报 , 20 4 : 0
物脱硫的产业化必将会在我国实现
5 展望
虽然生物脱硫 在过去 2 0
多年中已得到飞速发
展, 但距离大规模工业生产仍有一定的距离 如何
(上接第 1弘 页) _ 等易燃易爆气体时应特别小心 , 点燃前一定要先检 验气体的纯度 , 防止发生爆炸. 用酒精灯直接给玻璃容器加热的实验 , 需先给 容器 进 行预 热 , 再 对 盛放 试剂 的部 位集 中加 热 若 不进行预热就集中加热, 玻璃容器可能因受热不均 而发生爆裂 作金属钾 钠与水反应实验时, 要先用滤纸吸
s D D z
物污染, 低能耗, 回收硫, 效率高, 无臭味. 缺点
是 过程 不易控 制 , 条件 要求 苛刻 等 . 目前 国 内生 物 脱硫 技 术还未 形成 一 定规模 的 工业应 用 预计优 化 脱硫 工 艺 , 更 有效 地控 制溶 解氧 , 提 高单位 硫的 产 率 , 并与 目前 已得 到广泛 应用 的湿 法脱 硫技 术相 结 合 , 是今 后生 物烟 气脱 硫 技术 发展 的方 向
集气法收集气体 , 气体收集完毕应先将导管移出水
中, 然后再撤离酒精灯. 若先撤离酒精灯, 后移出 水中导管, 水槽中的水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 沿导 管倒 流入 制 气 的玻 璃容器 中 , 致 使其 骤冷而 发生爆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实验操作 , 能把书本知识由 宏观变为细节操作, 把抽象变成具体 , 变无形为有 形 , 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 巩 固学习成果,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硫元素包括有机硫和无机硫两种形式, 而 以有机硫
唾吩 及其 衍生 物 ) 为主 , 石 油中通 石 油撼烧产 生 常 含 0 0 % ~ 5% (叭% ) 的有 机硫 .5
杆菌属 节杆菌属 拜叶克林氏菌属 假单胞菌属 硫 化叶菌属 根瘤菌属 芽抱 杆菌 属 棒杆 菌属 和
类 芽抱 杆 菌 属 等 其 中 以红 球 菌属 的研 究 最 为 深 入 , 玫瑰 色红球 菌 I T S S 已成为 B O S 研 究的模 式 G 菌株 , 另外 对假 单胞菌 的研究 报道也 很多 . 生 物 脱硫 的 主 要 目的 是脱 除常 规 脱 硫 工 艺 难 以脱 除 的含 硫 杂 环 的有 机 硫 , 故 许 多研 究 都 是 以 O B T (二苯 半唾盼 ) 作为 典型化 合物 , 提 出微 生物 降解 O B T 可能 的反应机理 和途 径 . 脱硫 微生物 中存在三 种脱硫 途径 , 包 括两 种好
脱硫领域 内的研 究热 点之 一 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关健词 : 生物 脱硫 : 石油;
随着全球 工业 的迅速 发展 , 人物 对嫩 料 的需求 不 断增加 (硫 醉 作 为 当今世 界 的主 要能源 硫醚 石油 中 的
红球 菌属 土壤杆 菌属 分枝杆 菌属 戈登 式菌属 克雷 白氏杆 菌属 诺卡 氏菌属 黄 单胞菌属 不动
还原酶 与 O 一 的 O sz 1 D
侯 杰: 石油工业 中的脱硫 技术
O sz A
更有 效 的祸 联
其 研 究 结 果表 明外 源黄 素还
提 高 B D S 生物催 化剂 的脱 硫活性 和 稳定性 是我们 面 临的 首要 问题 , 这有 赖于 对生物 脱硫 基础研 究 的
原酶比 自身黄素还原酶更有效 , 有效黄素还原酶对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一 l Eng ineer ing 压阮u iP.ent iea
20 0 9
平 20 9 ) (
年 第
崎 呼 .
月 期
石 油工业 中的脱硫技术
侯 杰
(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 荆州 4 4 2 ) 3 0 3
摘 要 : 随着 世界各国环 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及对油品含硫t 标准规定 日 趋严格, 生物脱硫 技术己成为 本文主要从生物脱硫 分子生物学和啥热脱硫细菌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
4 谢建军, 钟秦. 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硫研究进展 生物脱硫研究起步较晚, 相 比于发达国家, 我 相信随着国家对这一问题的重 ] 5 l 6 1 张仁开. 我国石化工业 自主创新的问题与对策
国仍存在很大 差距
视 , 投 入 的加 大 以及 研 究人 员队 伍的 不断 壮大 , 生
研究[ . 市场研究, 20 7; j J 0
干表面的煤 油, 然后再投入水 中, 并盖上玻璃片以 防 液 体溅 出 需要加热反应物制取气体的实验中, 若用排水
不断壮大 , 生物脱硫的产业化必将会在我国实现
参 考文 献
4 嗜热细菌生物脱硫 的研究进展 目前, 大部分 己报道的脱硫细菌都是常温菌, 其 D B T 脱硫 活 性 最 高在 3 0 左右 , 5 0 左 右 时大 部分活性都会丧失 在 H O S一 D S 祸联工艺中, H O S B 处理 (高温 高压下进 行 ) 后的油品温度 通常高于
3 .1 脱硫 基 因与黄素还 原酶 的共 同表达 45 途径 中 怡 A 和 D 尤 尖性 的表达 需要 黄素 乙 s 还原醉 的藕联作 用, 因此脱硫 基 因与黄素还 原醉 的 共同表达 可提 高工程菌 的脱硫 活性 20 1 年, M a u ba 0 s t a r 菌 压1 的 d z s D
等将来 自脱硫菌 红 平红球
基 因在大 肠 杆菌 中超表 达 , 得 到
粗酶 的比活性 是其野 生型 的 27 倍. 20 0 年 , 5 2 相 比 , 可 以与 O 一 的 O sz 1 C
2 脱硫机理 目前, 己发现 的脱 硫 微生物 分 布 T 多个属 中: -
他们又发现来 自非脱硫 多粘类芽抱杆 菌A 一 的黄素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