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

合集下载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常见语文文言文翻译

1. 原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学习并且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2. 原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3. 原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4. 原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努力完善自己;境遇顺利时,就要努力造福天下。

”5. 原文:“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翻译:“不必担心自己拥有的少,而要担心分配不均;不必担心自己贫穷,而要担心生活不安定。

”6. 原文:“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翻译:“在国内,没有法家和儒家思想的争执;在国外,没有敌国的侵扰。

”7. 原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应该像天一样永不停息地自我加强修养。

”8. 原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翻译:“读万卷书籍,行万里路。

”9. 原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翻译:“不符合礼仪的不要看,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听,不符合礼仪的不要说,不符合礼仪的不要做。

”10. 原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在翻译文言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留原文的韵味:翻译时要注意保持原文的韵味和风格,尽量让现代汉语的表述与文言文保持一定的相似性。

2. 理解词义:文言文中的一些词汇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可能有所不同,翻译时要根据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3. 注意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存在差异,翻译时要根据句式特点进行转换。

4. 语境还原:翻译时要充分考虑语境,确保翻译内容符合原文的意图。

5. 适度润色:在确保准确翻译的基础上,可以对翻译内容进行适度润色,使语言更加流畅、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既考验知识储备又考验语言能力的任务。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文言文十二则全部翻译

一、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二、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为人出谋划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三、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能够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四、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五、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六、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七、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拘泥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八、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则常常忧愁。

”九、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严寒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十、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

”十一、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孔子说:“自身品行端正,不用命令也能行动;自身品行不正,即使命令也无法遵守。

”十二、原文: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文:孔子说:“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真正的错误。

”。

文言文翻译及中文

文言文翻译及中文

翻译及注释:孔子曰:“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如同北极星,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其他星辰都围绕着它。

”【译文】孔子说:“如果用道德来治理国家,那么就像北极星一样,它静静地处在自己的位置上,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旋转。

”【注释】1. 为政:指治理国家。

2. 德:道德,德行。

3. 北辰:北极星,位于天空中北极附近,因其位置固定,常被用来比喻君主的地位稳固。

4. 居其所:处在自己的位置上。

5. 众星:指其他星辰,比喻民众。

6. 共之:围绕着它。

此句出自《论语·为政》,是孔子论述治国理念的重要篇章。

孔子认为,治国之道在于德行,君主要以德服人,如北极星般稳定,方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尊敬。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进一步阐述:自古以来,我国先哲们强调“德治”的重要性。

孔子此言,正是对“德治”思想的深刻阐述。

在孔子看来,治国者应以道德为准则,以德服人,使民众心悦诚服。

正如北极星一般,它安居于天空之中,引领着其他星辰,使整个宇宙井然有序。

首先,治国者应以德为本。

道德是治国之基,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道德的支撑。

君主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使民众效仿,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

其次,治国者应公正无私。

公正无私是道德的体现,也是治国之道的关键。

治国者要秉持公正之心,对待民众一视同仁,做到赏罚分明,使国家政治清明。

再次,治国者应注重民生。

民生是国家根本,关注民生,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治国者要关心民众疾苦,解决民生问题,让民众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此外,治国者还应重视教化。

教化是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一个国家要想繁荣昌盛,离不开良好的教育。

治国者要重视教育,提倡道德,使民众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孔子此言深刻揭示了“德治”的内涵,为后世治国理政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我国历史上,许多贤明的君主都遵循孔子这一思想,以道德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

以下是对这句话在现代社会的启示:1. 领导者要以德服人。

在现代社会,领导者同样应以道德为准则,以身作则,赢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

文言文翻译30篇

文言文翻译30篇

【译文】黄婉小时侯聪明,祖父黄琼做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看不见日食情况,黄琼把听见的情况告诉皇上。

皇太后招他问日食遮了多少。

黄琼思索答案却不知道日食情况。

黄婉当时7岁,在旁边:“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刻用他的话回答诏书。

2、神童庄有恭3、曹植聪慧4、鲍子难客5、曹绍夔捉择7、解缙敏对8、承宫樵薪苦学承宫,是琅邪姑幕人,小的时候就死了父亲,替别人放猪为生.乡里徐子盛懂得<春秋>这本经书, 给几百个学生教授<春秋>.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讲习诵读,很喜欢,于是忘记了他的猪就听老师讲经书。

猪的主人很奇怪他怎么还不回来,就来找他.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要用板子来打他。

众位学生一起阻止,才没有打他。

于是就留承宫在门下学习。

上山打柴,吃尽苦头,几十年里,就精通了这本经书.9、恒荣勤学不倦当初桓荣遭遇非常事变,与同族的叫桓元卿的同处于饥渴困顿之中,但荣勤学不辍,元卿讥笑桓荣说:"你只不过是白费气力罢了,什么时候能再用上啊?"桓荣笑着不回应他。

等到他做了太常,元卿感叹道:"我就像农家人一样目光短浅,哪里料想到学习能有这样的好处啊!"10.宋太宗学书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有军发,深得其法这一句不太清楚,大概是说他学某种体的书法学的很好』王著在韩林苑当侍书。

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喜欢炼书法,好几次派内侍拿自己写的书法给王著看,王著次次都说(写得)不好,于是太宗就努力的临摹学习…后来(太宗)又拿书法来询问王著(的意见),王著还是像先前一样说(书法写得不好)。

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写得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好,恐怕圣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

那之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古,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规劝他的得益。

11.崔景偁拜师我当初在京城认识景偁,和(他)结交为朋友,景偁按照长兄的礼节来对待我。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文言文全部翻译中文

原文:游园不值,方知有客至。

偶值主人出,把酒话桑麻。

山色远含烟,竹影深依屋。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游历园中,却发现并无价值,正当我疑惑之际,忽有客人来访。

恰好遇到主人外出,我们拿起酒杯,谈论起农桑之事。

远处的山色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竹林里的影子依偎在房屋旁。

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中,弹奏着琴,又放声高歌。

深林中的人们不知道,明亮的月光却来与我相伴。

原文: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登上高山,极目远眺,天地间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

浩瀚的大江奔流不息,一去不复返。

万里黄云翻滚,风起云涌,白色的波浪九道流转,如同雪山般巍峨。

我兴致勃勃地吟咏庐山的歌谣,灵感源自庐山的美景。

闲暇之余,我凝视着石镜,清澈的水面洗净了我的心灵。

谢公曾经走过的地方,如今只剩下苍苔覆盖。

我早年服用仙丹,超脱了尘世的纷扰,琴音三叠,道行初成。

遥望那仙人,在彩云之中手执荷花,朝拜玉京。

我期待着在九垓之上,与卢敖一同游历太清仙境。

原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明月何时才能出现?我举起酒杯,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乘风回到天上,又担心那琼楼玉宇,高处的寒冷难以承受。

起身舞动,清影相伴,何如人间?转瞬间,朱红色的阁楼,低垂的绮户,照亮了无眠的夜晚。

不应该有遗憾,为何总是在离别时月亮圆满?。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经典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五篇

【导语】⽂⾔⽂是中国古代的⼀种书⾯语⾔组成的⽂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语为基础⽽形成的书⾯语。

下⾯是分享的经典⽂⾔⽂原⽂及翻译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原⽂及翻译 画蛇添⾜原⽂ 楚有祠者,赐其舍⼈卮酒,舍⼈相谓⽈:“数⼈饮之不⾜,⼀⼈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持卮,右⼿画蛇⽈:“吾能为之⾜。

”未成,⼀⼈之蛇成,夺其卮⽈:‘蛇固⽆⾜,⼦安能为之⾜?’遂饮其酒。

为蛇⾜者,终亡其酒。

翻译 楚国有个搞祭祀活动的⼈,祭祀完了以后,拿出⼀壶酒赏给门⼈们喝。

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家都来喝则不⾜够,⼀个⼈喝则有剩余。

我们各⾃在地上⽐赛画蛇,先画好的⼈就喝这壶酒。

”有⼀个⼈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拿着酒壶,右⼿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

”没等他画完,另⼀个⼈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为蛇画脚的⼈,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语出《战国策·齐策⼆》。

原意为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后⽐喻做了多余的事,⾮但⽆益,反⽽不合适。

也⽐喻虚构事实,⽆中⽣有。

【篇⼆】经典⽂⾔⽂原⽂及翻译 精卫填海原⽂ ⼜北⼆百⾥,⽈发鸠之⼭,其上多柘⽊,有鸟焉,其状如乌,⽂⾸,⽩喙,⾚⾜,名⽈:“精卫”,其鸣⾃詨(⾳同“笑”)。

是炎帝之少⼥,名⽈⼥娃。

⼥娃游于东海,溺⽽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之⽊⽯,以堙(⾳同“⾳”)于东海。

漳⽔出焉,东流注于河。

——《⼭海经》 翻译 再向北⾛⼆百⾥,有座⼭叫发鸠⼭,⼭上长了很多柘树。

树林⾥有⼀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的嘴,红⾊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的名字。

这其实是炎帝的⼩⼥⼉,名叫⼥娃。

有⼀次,⼥娃去东海游玩,溺⽔⾝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

经常叼着西⼭上的树枝和⽯块,⽤来填塞东海。

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向东流去,注⼊黄河。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

经典文言文及翻译大全(优秀6篇)经典文言文及翻译篇一《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翻译

文言文及翻译导读: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在温习旧的知识后,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可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2、多行不义必自毙。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他们的两膝相互靠着,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5、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译: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举动,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的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6、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译: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7、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译:他的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传送给整个乡的秀才观赏。

8、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译: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9、读书本意在元元。

译: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10、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译: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国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11、小不忍,则乱大谋。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

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朝了。

1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译: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有害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翻译题(共20题,题分合计96分)1.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①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②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贡问政。

①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②“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③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①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②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③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选自《郑伯克段于鄢》)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昔人云:“作大字要如小字,作小字要如大字。

”①盖谓大字则欲如小字之详细曲折,小字则欲具大字之体格气势也。

刊勒之工仍有善展字者。

②不拘字之大小,皆可递展。

其法以刀錾(錾:zàn雕刻工具)去纸存墨,就灯旁映之。

灯愈近则其形愈大。

自尺至丈,惟意所定。

然后展纸于壁,模勒其影。

既小大适中,且不失体势。

亦良法也。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日:“吾事毕矣。

”南乡拜而死。

数日。

其妻欧阳氏收尸,面如生,年四十七。

译文:7.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猿臂,其善射亦天性也。

①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竟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②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以为所伤云。

(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②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②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秦以关中之地,日夜东猎六国,百有余年,悉禽灭之。

虽云得地利,善为兵,故百战百胜,以予考之,实六国自有以致之也。

韩、燕弱小,置不足论。

彼四国者,魏以惠王而衰,齐以闵王而衰,楚以怀王而衰,赵以孝成王而衰,皆本于好兵贪地之故。

魏承文侯、武侯之后,表里山河,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而惠王数伐韩、赵,志吞邯郸,挫败于齐,军覆子死,①卒为秦国所困,国日以蹙,失河西七百里,去安邑而都大梁,数世不振,讫于殄国。

②闵王承威、宣之后,山东之建国莫强焉,而狃于伐宋之利;南侵楚,西侵三晋,欲并二周而为天子,遂为燕所屠。

虽赖田单之力,得复亡城,子孙沮气,孑孑自保,终堕秦计,束手为虏。

怀王贪商於六百里,受诈张仪,失其名都、丧其甲士,不能偿,身道囚辱以死。

赵以上党之地,代韩受兵,利令智昏,轻用民死,同日坑于长平者过四十万,几于社稷为墟,幸不即亡,终以不免。

此四国之君,苟为保境睦邻,畏天自守,秦虽强大,岂能加我哉!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注]狃:贪。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战国策·秦策》中的一段文字,翻译画线的句子。

甘茂亡秦,且之齐。

出关,遇苏子。

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

”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①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

②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

”苏子曰:“善。

谓重公于齐。

”[注]处女:少女。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至成帝时,故丞相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朱)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孔子所谓‘鄙夫不可与事君,苟患失之,亡所不至’者也。

臣愿赐尚方斩马剑,①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

云攀殿槛,槛折。

云呼曰:“臣得以从龙逢、比干游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

”御史遂将云去。

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

臣敢以死争。

”庆忌叩头流血。

上意解,然后得已。

及后当治槛,上曰: ②“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语段,将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

一日,天寒,〔荒无人烟〕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余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①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

②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寒花葬志》)译文: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