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译文

合集下载

石灰吟 于谦

石灰吟  于谦

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竹石①清郑燮咬定②青山不放松,立根③原④在破岩⑤中。

千磨⑥万击⑦还坚劲⑧,任⑨尔⑩东西南北风。

古诗释义①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

诗人是著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②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③立根:扎根,生根。

④原:本来,原本,原来。

⑤破岩:破裂的岩石。

⑥磨:折磨,挫折,磨炼。

⑦击:打击。

⑧坚劲:坚韧、刚劲。

⑨任:任凭。

⑩尔:你。

译文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于谦 石灰吟

于谦 石灰吟

《石灰吟》【译文】经历千锤万凿而出了深山,经历烈火焚烧也如同平常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也完全不害怕,要留下清清白白在人间。

【词释】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锤:捶打,敲击。

击:撞击。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若等闲:似乎平常事一样。

若:似乎;等闲:平常,随便清白:指高尚节操。

千锤万击:无数次的锤击开凿。

人间:人世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与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作家】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6日)号节庵,字廷益,浙江钱塘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汉族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他是永乐年间进士。

于谦少年时十分仰慕文天祥,除了习读八股制艺,还努力研讨古今治乱兴衰的道理,“慨然有天下己任之志”。

于谦相貌英伟,善谈吐,声音宏亮,每次奏对,极有条理,引起了明宣宗的注意。

他又淳朴忠厚过人,忘身忧国,性格刚强,才思的畅通敏捷,考虑的周到仔细,一时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又看不起怯懦无能之辈,在朝中颇遭忌妒。

但很受英宗器重,大小事情均按于谦意思办理。

主持兵部工作时,正值明朝四面内忧外困之时,他采取正确方针,号令严明,化解了危机。

《墨梅》【译文】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开朵朵,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是多么的好,只要让梅花的香气弥漫在天地间。

【词释】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

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

头: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间。

【作家】元代诗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中国绍兴诸暨人。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是⼀⾸托物⾔志诗。

作者以⽯灰作⽐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洁情操的决⼼。

下⾯是分享的⼩学古诗《⽯灰吟》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烈⽕焚烧若等闲。

粉⾻碎⾝全不怕,要留清⽩在⼈间。

(⼀作:千锤万击出深⼭/千鎚万击出深⼭) (⼀作:粉⾻碎⾝全不惜/粉⾝碎⾻浑不怕/粉⾝碎⾻全不怕) 【译⽂】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开采出来的⽯头,它把熊熊烈⽕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件事。

即使粉⾝碎⾻也毫不惧怕,只要把⾼尚的节操留在⼈世间。

【注释】 ⽯灰吟:赞颂⽯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种名称(古代诗歌的⼀种形式)。

千锤万凿:⽆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灰⾮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指⽯灰洁⽩的本⾊,⼜⽐喻⾼尚的节操。

⼈间:⼈世间。

【赏析】 这是⼀⾸托物⾔志诗。

作者以⽯灰作⽐喻,表达⾃⼰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洁情操的决⼼。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价值。

这⾸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灰⾃喻,咏⽯灰即是咏⾃⼰磊落的襟怀和崇⾼的⼈格。

⾸句“千锤万凿出深⼭”是形容开采⽯灰⽯很不容易。

次句“烈⽕焚烧若等闲”。

“烈⽕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灰⽯。

加“若等闲”三字,⼜使⼈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灰⽯,它似乎还象征着志⼠仁⼈⽆论⾯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碎⾻全不怕”。

“粉⾝碎⾻”极形象地写出将⽯灰⽯烧成⽯灰粉,⽽“全不怕”三字⼜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于最后⼀句“要留清⽩在⼈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志要做纯洁清⽩的⼈。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剌⼊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明景帝,亲⾃率兵固守北京,击退⽡剌,使⼈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赏析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燃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说明(1)石灰吟:颂扬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特别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仿佛很平时的事情。

若:仿佛、恰似;等闲:平时,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崇高的节操。

人间:人人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燃烧当作平平经常的事,即便赴汤蹈火也绝不害怕,宁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人间。

赏析《石灰吟》是明朝民族英豪、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此诗因反应了诗人清廉正直的崇高情操而交口称赞。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意向和固守高洁情操的信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到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胸襟和崇敬的人品。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同样,不怕困难、不惜牺牲、固守清白,信心在艰辛中磨炼,固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所有力量的不平庸志向。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效忠,不怕牺牲的意向和固守高洁情操的信心。

作为咏物诗,若不过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到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胸襟和崇敬的人品。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简单。

次句“烈火燃烧若等闲”。

“烈火燃烧”,自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令人感觉不单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不论面对着如何严重的考验,都冷静自在,视若等闲。

第三句“赴汤蹈火浑不怕”。

“赴汤蹈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此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怀怀,发奋要做贞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清廉正直,曾昭雪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敬爱。

《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

《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

《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1、《石灰吟》诗句翻译赏析【释义】石灰吟:赞颂石灰。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简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2、《墨梅》《竹石》《石灰吟》教案教学设计《古诗三首》(十一册)教学案例教材说明:本课选了三首古诗,三首诗都是咏物言志诗。

它们所写的事物不同,但都抒发了诗人做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的坚定志向。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墨梅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我平常画画洗砚的水池边上有一颗梅树,那一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汁点化而成。

它不需要人们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在天地间留下清香的正气。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坚贞纯洁品格。

《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画而题写的。

诗的大意是:竹子抓住青山毫不放松,它的根牢牢扎在岩石缝中。

千种磨难万种打击仍然坚忍不拔,不管你刮的是什么风,。

全诗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韧,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

《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石灰吟的意思是什么

石灰吟的意思是什么

石灰吟的意思是什么
石灰吟的意思:
《石灰吟》一般认为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作品原文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译文
诗词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句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

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中国古代的一首诗歌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它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

在下文中,我将为您翻译这首经典之作,并对其进行赏析。

希望能为各位读者带来一场文学盛宴。

石灰吟原文:炉儿向北洞庭深,湖上初生浪淘沙。

云光霞泽浮波澜,银甲钢戈百死伤。

汉家宫阙曷为多,碧草萋萋愁独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石灰吟译文及赏析:炉儿向北洞庭深,湖上初生浪淘沙。

向北方的洞庭湖,炉儿映照得深远无边,湖上的浪花初生时正柔柔地淘去沙砾。

云光霞泽浮波澜,银甲钢戈百死伤。

天空的云彩、霞光以及泽光在波澜起伏中流动,就像是闪耀的银甲和利剑,它们造成了无数的杀伤与死亡。

汉家宫阙曷为多,碧草萋萋愁独步。

汉家宫阙(指汉代的宫殿和官府)为何如此众多,绿草茵茵生长,让人感到寂寞地独行。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白日向山尽头消失,黄河水流汇入大海。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如果想要穷尽千里目,就必须再攀登一层楼。

石灰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宇宙、人生以及壮丽山川的思考和感慨。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意象,描绘了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的壮丽与渺小,展示了深刻的哲理和诗意。

诗中用词精练,意境深远。

例如“炉儿向北洞庭深”,运用洞庭湖的景观来形容炉灶的光辉,既富有光影对比之美,也暗含了人类文明与自然景观的对比。

又如“银甲钢戈百死伤”,用战争的兵器形容自然景观中的浪花,既强调了浪花的威力与磅礴,也将战争与自然环境相对照,凸显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诗的结尾“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似乎是在告诫人们要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和目标。

它既是对自然景观的赞叹,也是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总的来说,石灰吟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意境,为我们展现了古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思索与感悟。

它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幅哲学与诗意交织的画卷,令人叹为观止。

读完石灰吟译文及赏析,不禁让人沉浸于其中,思考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石灰吟》诗歌赏析

《石灰吟》诗歌赏析

③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④浑:全。
⑤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人间:人世间。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旳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旳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旳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旳襟怀和崇高旳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旳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旳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旳人。
翻译/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①石灰吟:赞颂石灰。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②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锤,锤打。凿,开凿。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旳真实写照。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灰吟》诗歌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