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阻抗的原理与应用

合集下载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用于研究电化学系统的界面性质和电化学反应过程。

它通过测量交流电信号在电化学界面上的电势变化,从而得到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

本文将对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进行详细介绍。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测试方法,可以在不破坏电化学系统的情况下获取电化学界面的信息。

该方法通过施加一个交流电信号,并在电化学界面上测量电位的变化,从而得到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

这个阻抗谱可以提供关于电化学界面的信息,如界面的电荷转移速率、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等。

在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中,常用的测试电极是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计数电极。

工作电极是进行电化学反应的地方,参比电极用于提供一个稳定的参比电势,计数电极用于测量电位的变化。

通过对这三个电极上的电位进行测量,可以得到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的原理是基于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电位的变化。

在电化学反应中,会有一些电子转移的过程,这些过程会导致电位的变化。

当施加一个交流电信号时,电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测量这个电位的变化,可以推断出电化学系统的阻抗谱。

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化学系统的研究。

例如,在金属腐蚀研究中,可以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来评估金属的腐蚀性能。

在电池研究中,可以通过测量电池的交流阻抗谱来评估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除了以上应用外,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还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可以得到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如反应速率常数、电荷转移系数等。

这些参数对于理解和优化电化学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来说,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化学测试方法,通过测量电化学系统的交流阻抗谱,可以得到电化学界面的信息和电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特性。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电化学系统的研究,并在材料科学、能源领域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电势扫描交流阻抗法将为电化学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原理

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原理

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原理
转子交流阻抗试验是用于检测旋转机器中转子环流的一种方法,它的原理基于线圈发射出的感生电动势与转子中的环流之间的关系。

转子在旋转时会产生环流,这个环流会在转子上形成一个磁场。

当在转子上放置一个线圈时,转子的磁场会感应出一个感生电动势。

这个感生电动势与转子环流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当在线圈上施加一定频率和幅度的电流时,线圈产生的磁场会与转子的磁场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线圈中感应出的电动势。

通过测量线圈上感应出的电动势与线圈电流之间的相位差、幅值比,可以计算得到转子环流的大小和方向,从而评估转子的交流阻抗。

转子交流阻抗试验可以帮助评估旋转机器的转子健康状态,并检测出潜在的故障或异常。

它广泛应用于电机、发电机和变压器等旋转机器的诊断和维护工作中。

交流阻抗法

交流阻抗法

交流阻抗法交流阻抗法是一种常用的电路分析方法,用于描述电路中交流信号的传输和反射特性。

通过计算交流阻抗可以确定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使用直流电路中的电阻来描述电路特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交流电路中的行为,我们引入了交流阻抗的概念。

交流阻抗是一个复数,包括实部和虚部两部分,分别代表电路中的电阻和电抗。

交流阻抗法的核心思想是将电路中的元件和信号转化为复数形式,然后利用复数运算来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的阻抗等于电阻本身,电感的阻抗等于虚数单位乘以频率乘以电感值,电容的阻抗等于虚数单位除以频率乘以电容值。

通过计算电路中各个元件的阻抗,并根据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关系,我们可以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这些计算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电路中能量的传递和损耗情况,以及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特性。

交流阻抗法在电路分析和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分析交流阻抗,我们可以确定电路的频率响应、功率传输效率、信号衰减等重要参数。

在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交流阻抗法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适的元件和设计电路拓扑,以满足特定的性能要求。

除了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交流阻抗法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和传输线路的特性研究。

通过计算交流阻抗,我们可以评估电力系统中的短路电流和电压稳定性,以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传输线路的设计和优化中,交流阻抗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号在传输线路中的衰减和反射特性,以优化信号传输质量和减少能量损耗。

交流阻抗法是一种重要的电路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设计电路中的交流信号传输特性。

通过计算交流阻抗,我们可以获得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关系,并评估电路的性能特点。

这种方法在电子设备、电力系统和通信传输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阻抗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阻抗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阻抗分析技术的原理和应用1. 概述阻抗分析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电学测量方法,用于研究电路、材料、生物组织等的阻抗特性。

阻抗指的是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对关系,是电路的重要参数之一。

阻抗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幅值,可以得到被测物体的电学特性信息,广泛应用于信号处理、电化学分析、医学诊断、材料研究等领域。

2. 阻抗分析技术的原理阻抗分析技术的原理基于交流电路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电流、电压和相位等参数的测量和计算。

以下是阻抗分析技术常用的原理和方法:2.1. 电流和电压测量阻抗分析技术首先需要通过适当的电路连接被测物体,并测量电流和电压的信号。

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可采用各种传感器和测量设备,例如万用表、数据采集卡、示波器等。

2.2. 相位测量相位是交流电流和电压之间的时间差,用角度表示。

相位的测量可以通过比较电流和电压信号的波形,得到它们之间的相位差。

相位测量常采用示波器或专用相位测量设备进行。

2.3. 阻抗计算阻抗的计算是阻抗分析技术的核心步骤。

根据电流和电压的测量结果,结合电路的特性和公式,可以计算出被测物体的阻抗值。

阻抗值可以是复数形式,包括实部和虚部,或是极坐标形式,包括阻抗幅值和相位角。

3. 阻抗分析技术的应用阻抗分析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示例:3.1. 信号处理阻抗分析技术可以用于信号处理领域,例如音频处理、功率放大器设计等。

通过阻抗分析,可以了解电路中各个元件的阻抗特性,优化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效果。

3.2. 电化学分析在电化学反应中,阻抗分析技术可以用于测量电极和电解质界面的阻抗特性,研究反应速率、离子传输等参数。

阻抗分析技术在电化学合成、电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3. 医学诊断阻抗分析技术在医学诊断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生物组织的阻抗特性可以用于检测器官功能和病变情况。

通过测量生物组织的阻抗谱,可以提供诊断依据和监测治疗的效果。

3.4. 材料研究阻抗分析技术在材料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电化学交流阻抗工作原理

电化学交流阻抗工作原理

电化学交流阻抗工作原理电化学交流阻抗是一种用于表征电化学体系动态特性的技术方法。

它通过在电化学体系中施加交流电信号,并测量电流和电压响应,来研究电化学体系的界面反应过程、电荷传递过程等动力学性质。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由于其非侵入性、非破坏性、实时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实践中。

它不仅能够提供电化学体系的电阻信息,还能够反映电化学反应速率、界面传质等重要动力学参数。

电化学交流阻抗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化学体系对交流电信号的响应。

当在电化学体系中加入交流电信号时,电化学界面会发生电流和电压的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振幅来表征。

根据电流和电压之间的相位差和振幅比例,可以得到电化学体系的交流阻抗谱。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通常由实部和虚部两部分组成。

实部反映了电化学体系的电阻特性,虚部反映了电化学体系的电容和电感特性。

实部和虚部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可以提供电化学体系界面反应过程的信息,如界面传质过程、电荷转移过程等。

在实际应用中,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多种电化学体系,如电化学催化、电池材料、腐蚀等。

通过测量电化学交流阻抗谱,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如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参数、界面传质过程、电极材料性能等。

这些信息对于电化学体系的设计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的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能源领域,它可以用于电池材料的研发和性能评估,以提高电池的存储能量和循环寿命。

在环境领域,可以用于研究腐蚀过程和防腐蚀材料的性能,以保护金属结构的安全性。

在化学分析领域,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以实现对特定化学物质的快速检测。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电化学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研究电化学体系的动态特性和界面反应过程。

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化学体系对交流电信号的响应,通过测量电流和电压的相位和振幅,得到电化学体系的交流阻抗谱。

电化学交流阻抗技术在能源、环境和化学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交流阻抗分析全解

交流阻抗分析全解

交流阻抗分析全解交流阻抗分析是电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和技术。

它在电子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电路设计、功率电子学、信号处理和电感器等领域。

交流阻抗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特性,并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流阻抗分析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应用。

交流阻抗是指电路在交流条件下表现出来的阻力和电抗的组合。

它通常用复数的形式表示,其中实部代表电阻,虚部代表电抗。

交流阻抗的复数形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Z=R+jX,其中R为电阻,X为电抗。

在交流电路中,电阻是对电流流动的阻碍,它使得电流与电压之间存在相位差。

而电抗是对电流频率的响应,它导致电流和电压之间在相位上存在变化。

根据电抗的不同,可以将交流阻抗分为电感阻抗、电容阻抗和纯电抗等。

交流阻抗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

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电路中的交流阻抗。

交流阻抗的大小和相位与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对交流阻抗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电路的特性和性能,从而指导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交流阻抗的分析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方法有相量法和复数法。

相量法是使用相量图形表示交流阻抗和电压的关系。

复数法是使用复数形式表示交流阻抗和电压的关系。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有效地描述交流电路中的阻抗特性,但在具体应用中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方法。

交流阻抗分析在电子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功率电子学中,交流阻抗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电路中的能量转换和功率损耗情况,从而优化电路的效率和性能。

在信号处理中,交流阻抗分析可以帮助分析和设计滤波器,以实现信号的滤波和频率调节。

在电感器领域中,交流阻抗分析可以帮助检测和测量电感元件的特性和性能,从而用于电感器的设计和选择。

总而言之,交流阻抗分析是电子工程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和工具。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特性,并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设计和优化。

交流阻抗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基于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通过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得到电路中的交流阻抗。

交流阻抗

交流阻抗

交流阻抗技术一原理交流阻抗方法是用小幅度交流信号扰动电解池,并观察体系在稳态时对扰动的跟随的情况,同时测量电极的交流阻抗,进而计算电极的电化学参数。

由于电极过程可以用电阻R 和电容C 组成的电化学等效电路来表示,因此交流阻抗技术实质上是研究RC 电路在交流电作用下的特点和规律。

1 阻抗的概念:一个纯正弦电压可以表示成e = Esinωt ,其中ω为角频率。

对一个纯电阻R 加上正弦电压时,根据欧姆定律,响应电流为i = ( E/ R) sinωt 或以向量标记İ=Ė/ R ,相角为零。

对一个纯电容C 施加正弦电压e 时, 由于i = C ·( d e/ d t ) , 因此i =ωCEcosωt 或i = ( E/ Xc) sin (ωt +π/ 2) ,其中Xc = (ωC) - 1称为容抗,相角是π/ 2 ,电流导前于电压,用复数符号表示向量,规定纵坐标分量为虚部,横坐标为实部。

对纯电容用向量表示激励正弦电压与响应正弦电流的关系,可写为Ė = - j Xc İ,或E·= İZ ,其中Z = - j Xc = - j/ (ωC) 称为阻抗。

阻抗是一种普遍化的电阻, Ė = İZ 是欧姆定律的普遍形式。

同样方法可以导出纯电感L 的阻抗为jωL 。

导纳是阻抗的倒数, 用Y 表示。

对纯电阻Y =R - 1 ,纯电容Y = jωC ,纯电感Y =1jωL。

对于串联电路,总阻抗为各个阻抗的复数和。

对并联电路,总导纳为各个导纳的复数和。

更复杂的电路可以根据类似于电阻所运用的规则,通过合并阻抗来分析。

2 交流阻抗的复数表示阻抗可以表示成复数平面的矢量或写成复数形式Z = A + j B 。

Z 可以由模| Z| 和相角< 来定义,则A = | Z| cos < , B = | Z| sin < ,即Z = | Z| cos < + j|Z| sin < ,| Z| 表示它的幅值。

交流阻抗技术测量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交流阻抗技术测量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实验 交流阻抗技术测量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一、实验目得1、了解交流阻抗技术原理及应用2、应用交流阻抗技术测定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二、实验原理交流阻抗法就是一种以小振幅得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叠加在外加直流电压上,并作用于电解池.通过测量系统在较宽频率范围得阻抗谱,获得研究体系相关动力学信息及电极界面结构信息得电化学测量方法。

例如,可从阻抗谱中含有时间常数个数及其大小推测影响电极过程得状态变化情况,可以从阻抗谱观察电极过程中有无传质过程得影响等.本实验采用交流交流阻抗技术测量聚合物电解质离子电导率。

基本测试电池回路得等效电路示于图1。

其中C dl 就是双电层电容,由电极/电解质界面得相反电荷形成,C g 就是两个平行电极构成得几何电容,它得数值较双电层电容Cdl 小。

Rb 为电解质得本体电阻。

图1 测试电池得等效电路由图1等效电路计算得相应得阻抗值:(1)其中,实部:Z ¹= (2)虚部:-Z "= (3)在低频区ω→0,式(2)简化为Z ¹=当C dl >〉C g时,则Cg /Cdl →0得到:Z¹=Rb (4)此时图1简化成纯电阻R b,在复平面图上就是一条垂直于实轴并与实轴交于R b 得直线。

在高频区ω→∞,当Cdl >>C g时式(2)简化为Z ¹= (5)而式(3)简化为-Z"= (6)将式(5)与式(6)中得ω削去可得(7)式(7)表示得就是一个以(Rb /2,0)为圆心,R b /2为半径得圆方程.在复平面图上表现为一个半圆。

综合式(4)与(7),与图1对应得阻抗图谱如图2所示。

该阻抗图就是一个标准得半圆(高频部分),外加一条垂直于实轴Z¹得直线(低频部分)。

图2 与图1 等效电路对应得阻抗图谱.通过测定测试由图2中直线与实轴得交点,可求出本体电解质得电阻值Rb电池得电极面积A与聚合物电解质膜得厚度d,即可求得该导电聚合物得电导率:(s、cm—1)在实际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测量中,通常得到得就是由压扁得半圆与倾斜得尾线组成,如图3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流阻抗的原理及应用-测聚苯胺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一、实验目的(1)掌握交流阻抗法(EIS)的实验原理及方法。

(2)了解Nyquist图和Bode图的意义。

(3)学会用Zsimpwin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

二、实验原理交流阻抗法(alternating current impedance,AC impedance)阻抗测量原本是电学中研究线性电路网络频率响应特性的一种方法,引用到研究电极过程,成为电化学研究中的一种实验方法。

控制通过电化学系统的电流或电势在小振幅的条件下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同时测量相应的系统电势或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此时电极系统的频响函数就是电化学阻抗。

通过阻抗可以分析电化学系统的反应机理、计算系统的相关参数。

交流阻抗法是一种以小振幅的正弦波电位(或电流)为扰动信号,益加在外加直流电压上,并作用于电解池,通过测童系统在较宽频率范围的阻抗谱,获得研究体系相关动力学信息及电极界面结构信息的电化学测量方法。

对于一个电解池系统,当在电极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阴阳极会构成一个回路,在这个回路中,电子和离子的传递受到一定的阻力的作用,包括:溶液的阻力,电极的阻力。

而这些阻力正好可以用电阻R进行表征。

再者,在电极和溶液界面上,两相中的剩余电荷会引起静电相互作用,以及电极表面与溶液中的各种粒子(溶剂分子、溶剂化了的离子和分子等)的相互作用。

复数阻抗的测量是以复数形式给出电极在一系列频率下的阻抗,不仅能给出阻抗的绝对值,还可给出相位角,可为研究电极提供较丰富的信息。

对于一个纯粹电化学控制的电极体系,可等效成如图2一1所示的电路。

图2一1测试电池的等效电路图2一1中,R e 为溶液电阻,C P 为电极/溶液的双电层电容,R P 为电极电阻。

此等效电路的总阻抗为:2p2p 2222p 2p 2e 1jw -1R C R C R C RP R Z PP ωω+++=其中,实部是2p2p 2pe 1R C R R Z ω++=,虚部是2p2p 2p2p ,,RC 2ω1R j ωωZ -+=对于每一个w 值,都有相应的Z ’与Z ’’,在复数阻抗平面内表示为一个点连接各w 的阻抗点,得到一条曲线,成为复数阻抗曲线,如图2一2所示。

当w→∞时,半圆与Z ’轴的交点即为电解质溶液的电阻Re ;当W→0时,半圆与Z ,轴的交点即为Re 十Rp 。

一般情况下,电解质溶液的电阻Re ,可忽略,因此,根据半圆与Z ’轴的交点即可求得电极体系的电阻Rp ;当w=w xax 为半圆最高点的角频率)时,据公式q 可求得电极/溶液的双电层电容Cp 。

三、仪器、用具和材料仪器:CHI电化学工作站1台。

用具:甘汞电极(参比电极)1只;铂丝电极(辅助电极,又叫对电极)只;铂盘电极(工作电极)1只;烧杯(25ml,用作电解池)1个;固定支架1个。

材料:0.1 mol/L苯胺和1mol/L硫酸的混合溶液;0.5mol/L的硫酸溶液;0.1 mol/L的KCl;5mmol/L的K3[Fe(CN)6];5mmol/L的K4[Fe(CN)6]。

四、实验步骤(l)将铂盘电极在抛光布上用0.05 μm的α-Al2O3进行抛光,并依此在丙酮、水中超声各2min。

将预处理好的铂盘电极放人电解池,将0.5mol/L H2SO4溶液作为电解液加人电解池,连接好测量线路(一般红色夹头接对电极,白色夹头接参比电极,绿色夹头接工作电极)。

(2)依次打开电化学工作站、计算机、显示器等电源,并启动CHI软件。

(3)在电化学工作站上对铂盘电极进行硫酸预处理。

在“Setup”菜单中执行“Technique”命令,在显示的对话框中选择“Cyclic V otammetry”进人参数设置界面(如未出现参数设置界面,再执行“Setup”菜单中的“Parameters”命令进人参数设置界面)。

-0.4-0.20.00.20.40.60.81.01.21.41.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0.00010.00020.0003C u r r e n t /APotential/V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Init E(V):-0.28;High E(V):1.4;Low E(V):-0.28;Final E(V):1.4;Initial Scan :Positive ; Scan Rate(V/s):0.1;Sweep Segments :20;Sample Interval :0.001;Quiet Time(Sec):2; Sensitivity(A/V):1.e-004。

执行“Control ”菜单中的“Run Experiment ”命令,开始硫酸预处理实验。

(4)铂盘电极预处理后,用双蒸水冲洗干净,放入恒温箱中在不超过60℃下干燥;待电极表面完全干燥后,以苯胺溶液为电解液,连接好电路进行电聚合,通过改变聚合圈数可以在铂盘电极上得到不同厚度的聚苯胺。

-0.20.00.20.40.60.8-0.0002-0.00010.00000.00010.00020.00030.0004C u r r e n t /APotential/V20圈-0.20.00.20.40.60.8-0.0006-0.0004-0.00020.00000.00020.00040.00060.00080.00100.0012C u r r e n t /APotential/V30圈-0.20.00.20.40.60.8-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0.00150.0020C u r r e n t /APotential/V40圈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Init E(V):-0.2;High E(V):0.8;Low E(V):-0.2;Final E(V):0.8;Initial Scan :Positive ; Scan Rate(V/s):0.1;Sweep Segments :40;Sample Interval :0.001;Quiet Time(Sec):2; Sensitivity(A/V):1.e-004。

(5)将修饰好的铂盘电极放人电解池,将5mmol·L -1 [Fe(CN)6]3-/4-/KCl 溶液作为电解液加人电解池,连接好测量线路(一般红色夹头接对电极,白色夹头接参比电极,绿色夹头接工作电极)。

(6)在电化学工作站上测开路电位。

在“Setup ”菜单中执行“Technique ”命令,在显示的对话框中选择“Open Circuit Potential-Time ”进人参数设置界面(如未出现参数设置界面,再执行“Setup ”菜单中的“Parameters ”命令进人参数设置界面)。

-2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0.260.270.280.290.300.310.32P o t e n t i a l /VTime/sec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Run Time(Sec):1400;Sample Interval :0.1;High E Limit(V):1;Low E Limit(V):-1。

执行“Control ”菜单中的“Run Experiment ”命令,测开路电位(开路电位只取小数点后3位,小数点后第三位是几就是几,不四舍五入)。

(7)在电化学工作站上测定修饰电极的交流阻抗谱。

在“Setup”菜单中执行“Technique”命令,在显示的对话框中选择“A.C.Impedance”进人参数设置界面(如未出现参数设置界面,再执行“Setup”菜单中的“Parameters”命令进人参数设置界面)。

参数设置如下图所示:Init E(电位):0.188步骤(6)测得的开路电位;High Frequency(高频率):100000Hz;Low Frequency(低频率):0.001Hz;Amplitude(所加正弦波信号的幅度):0.005V;其他为默认值。

执行“Control”菜单中的“Run Experiment”命令,开始交流阻抗实验。

(8)重复步骤(1)~(7),其中改变第(4)步的聚合苯胺的圈数。

(9)测量结束,关闭电源,拆掉导线,取出电极用双蒸水冲洗干净备用,冲洗电解池。

五、注意事项在电脑桌面指定文件夹内建立自己的文件目录存储图形和数据(实验完毕必须将自己的实验数据复制回去,并删除电脑桌面上自己的实验数据文件,请勿留在实验室的电脑内或枷除别人的实验数据文件以及其他文件)。

六、数据记录及处理对比不同修饰层数的电极的电阻大小,分析修饰物质对电子传导的影响。

Z "/o h mZ'/ohm由上图可以看出苯胺聚合40圈时对电子的传导能力最强七、思考题(1)简述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 )作用。

答:为了探索不同修饰电极表面的电子传导能力,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 )来进行表征。

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 )是研究电极过程动力学和表征修饰电极界面现象的有力工具。

电极表面的Nyquist 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在高频区是一个半圆,受电化学动力学控制;在低频区则为一条直线,受扩散控制。

高频半圆的直径等效于电极表面电子传递的电阻(R ct ),这可以用来描述电极的表面特性。

(2)聚苯胺的颜色为什么容易变化?答:在电聚合过程中,苯胺溶液中的H+首先使亚胺上的氮原子质子化,这种质子化使得聚苯胺链上掺杂段的价带上出现了空穴,即P 型掺杂,形成一种稳定离域形式的聚翠绿亚胺原子团,使聚苯胺呈绿色 。

聚苯胺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电致变色性,当电位在-0.2~+1.0V之间时,聚苯胺的颜色随电位变化而变化,由亮黄色(-0.2V)变成翠绿色(+0.5V),再变至暗蓝色(+0.8V),最后变成黑色(+1.0V),呈现完全可逆的电化学活性和电致变色效应。

当电位变化范围缩小到-0.15~0.4 V时,其电致变色的循环次数可达1,000,000次以上,响应时间在100 ms以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