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读书笔记5000字
白鹿原读后感5000字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终于读完了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只能说不愧是矛盾文学奖的作品。
这本书以白鹿原上白鹿两大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而展开,白嘉轩和鹿子霖从有恩怨摩擦,再到和好共处,后面又在暗地里较劲;鹿兆鹏和鹿兆海既是兄弟,也是敌人,还是情敌都喜欢白灵;白孝文从族长继承人到落魄街头再到后面的风光满面;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黑娃鹿兆谦从一个土匪变成一个知书达理的营长,但是最后却落着一个悲惨的下场。
书中有好多饱满的立体的人物,我最喜欢的人物是白嘉轩的姐夫朱先生,他充满智慧,学识渊博,一身正气,名声在外,一生从未做过坏事,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白鹿原》一书是一首讲述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向我们展示了一轴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书中有锣鼓齐响的迎亲典礼,有庄严肃穆的祭祖大会,有色香味俱全的油泼臊子面,有充满残酷和硝烟的军阀混战。
同时讲述了混杂其中三代人的爱恨情仇。
读完《白鹿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人物形象的做人、做事两点。
生而为人,“做人”是值得我们终其一生思考的问题。
做什么样的人?好人、坏人、贵人、庸人。
读完这本书以后不禁让我感触良多。
书中的朱举人告诉我们: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应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在朱先生身上我看到了他为人的博学多识、爱国爱民、深明大义、与时俱进。
从一开篇的“退清兵”到文章末的“亲身抗日”,朱先生所做的每件事都令我心生感动与敬佩之情。
做为仁义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一言一行,无一不体现了为人的“仁义”二字。
身为族长,他安守本分、关爱族人、品德高尚、光明磊落。
为族人“办学堂”、“立乡约”、“闹交农”、“修祠堂”,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与了他的族人。
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物形象,例如对革命事业坚定不移勇敢赴死的鹿兆鹏。
追求自由、关注女权,像一抹霞光照亮白鹿原的白灵,还有敢爱敢恨,同封建思想作斗争的陆兆谦。
这些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传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边读书边反思,让自我的内在得以升华。
白鹿原个人读书笔记6篇

白鹿原个人读书笔记6篇白鹿原个人读书笔记(篇1)这本书太写实让人感觉窒息。
白嘉轩太看重面子,让外人没话说,是个成功的大家长,但不是个体贴的.好父亲。
鹿子霖虽然是个鄙俗小人,把利益都往自家捞,却对孩子百般好。
冷先生是个传统的君子,朱先生是能应对时局的知识分子,这两人的格局也是有差别的。
这本书对女性的描写有些太多色情成分,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故意这样吸引读者,或者对女性有偏见,或者只是照实写,反正我看了有点不舒服。
充满了悲观的气息,或者现实就是这样,总之作者笔下冲破了传统的人没有好下场。
但冷先生的女儿是个什么样的存在我一直没有弄清楚,作者想表达什么,封建礼教对人的压抑?还是人要变通才能活下去?总之这本书生动地写出了存活的艰难,那些死了的人,除了白嘉轩的前老婆们是身体原因之外,性格方面都有一些不利于存活的特点。
比如田小娥,黑娃,过于单纯不懂人心险恶,还有百灵,也是单纯,把信仰当做一切,甚至冷先生的女儿也是这样,太过一根筋。
活着是非常复杂和险恶的,这些人还没有深刻地理解就已经葬送了生命。
我想作者也是赞成保守一点的生活态度,毕竟一厢情愿的单纯可能是无知而危险的。
总之活着还是要有点希望,这本书只给人带来沉重和绝望,我不喜欢。
白鹿原个人读书笔记(篇2)翻过书页,就被陕西话语吸引了,一发不可收拾。
看着朴实的关中地区的民族习俗跃然眼前,一滴一滴的勾起小时候的回忆,每每看及一些细节,回过头再细细品味,那时候真好。
记得有一个情节是这样的,夕阳时分,爷爷奶奶在铡刀旁,跪着铡草,那时候爷爷奶奶还没有鬓发,现在却满满当当的银发。
现在想来,时间还真是无情,片刻也不会停歇。
带着书中的关中大地神秘的色彩,我来到了现在的“白鹿原”,甚是激动。
可当我看到眼前的场景时,却怎么也欢喜不起来,是不是真的物是人非,事事休了。
看着人工造的玩耍物,我们该高兴还是该孤鹜了?我们还真是“厉害”,我们好像不会止步的,会一直这样造下去的。
回来之后就马上又看了电影《白鹿原》,里面的很多场景还没有被我们改造,比起面目全非还好一些,而且书中好多的经典场景都没有。
白鹿原读书心得笔记通用10篇

白鹿原读书心得笔记通用10篇白鹿原读书心得笔记(精选篇1)这本书中过多的渲染了封建宗族制度的权威,作者对女性人物的塑造描写和命运的安排传达出对女性的轻视,让作为二十世纪、具有独立意识的我看了觉得没法理解和认同。
书中命运最好的女性就是朱先生的妻子朱三娘了,我想这大约也是作者心目中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吧?不过她也只是封建社会主义男权制度下的一个附属品而已,本人并没有什么建树。
书中我最喜欢的三个角色,一个是朱先生,一个是百灵,还有一个是黑娃。
这三个人物个性都非常鲜明,朱先生博学多才、德高望重,但是太过神化了。
百灵聪明伶俐,敢于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在那个时代是比较超前的了,然而木秀于林,终归还是吃亏在不谙世事、太过天真。
黑娃算是个真豪杰,敢爱敢恨,可惜的是耿直终究敌不过虚伪和奸诈。
至于书中其他主角,鹿兆鹏完全是一个事业型男,对婚姻和家庭极度不负责任,所以我对他的形象大打折扣。
主角白嘉轩我觉得太过自以为是,他自以为代表着公平和正义,其实终究也不过是小家子气的格局有些不识时务,所以经不起时代洪流的冲击,注定在那个大时代下是个被抛弃的落伍者。
我觉得这本小说的不足之处在于,故事主要人物结局让人扼腕叹息,导致结局以低潮收尾,让人不太满意。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相对来说,我还是更欣赏这种境界吧。
白鹿原读书心得笔记(精选篇2)从小说人物性格的刻画看,也是失败的。
男人女人只有两张面孔:男人,斗勇发狠、坏透顶;女人,情,寡廉鲜耻。
只是鹿子霖坏得彻底;白稼轩倔得彻底。
再具体到每一个人,又没有各自鲜明的性格。
尤其朱先生那个书呆子,完全是个莫名其妙的角色。
在整个故事中,朱先生这个人的性格也不统一,一会儿神乎其神、先知先觉,一会儿呆呆傻傻、莫名其妙。
当然其他的情节也非常经不住推敲。
为什么非要把小娥描写成呢?鹿黑娃为什么不早早回来看她呢?当然可以有很多解释。
但就我想到的每一个解释,都不能令人信服。
以至于看到最后,越来越觉得《白鹿原》不像小说,倒像一部无聊的野史。
白鹿原读书心得_《白鹿原》读书笔记(精选7篇)

白鹿原读书心得_《白鹿原》读书笔记(精选7篇)白鹿原读书心得_《白鹿原》篇1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文章情节结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每个细节部分的描写又非常的精致、缜密、充实,完全是史诗规模和史诗的笔法。
全书描写了一个原,两个家族,三代人,四股力量,五种斗争,六件大事,熔历史风云,男女风月,文化兴替于一炉,表现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后近五十年的血淋淋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变迁,它以浩瀚,深厚、大气、诗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巅峰之作。
《白鹿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原上的“乡约”,为本地宋代状元吕大焕所作,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三大部分,几乎集中了儒家文化的全部精华。
小说中的《乡约》为朱先生所作,白鹿原因它而一片朗朗书声,人和人的关系从此根本改变:耕织、家教、祭祖、满月酒、婚礼、求雨、治丧、迁坟、认干亲、拜亲人,一切都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
《白鹿原》中祥和兴盛、无争无斗的原上世界,寄托了作者文化救国、礼仪兴邦的儒家理想。
白鹿原做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相互融汇交织,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
小说写残酷的斗争,目的是对斗争予以批评,原上的儒家思想兴盛不衰,很快被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所取代,白嘉轩不但腰被土匪打断,而且很快被革命政权从组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黑娃十兄弟在白鹿原上搞农民运动,地主和乡长都被戴高帽子游街,国民党打回来后,乡长田福贤在白鹿村开反攻倒算大会,残酷批斗并且处决农会干部,小说借朱先生之口,说白鹿原简直成了一只“鏊子”,老百姓成了鏊子上翻来覆去的烙饼,为了反对无谓的斗争,《白鹿原》还批评了共产党内部的无情斗争、残酷打击,例如将白灵这样一位坚定、纯洁的老资深女革命者打成特务后活埋。
白鹿原读后感5000字大学

白鹿原读后感5000字大学白鹿原读后感《白鹿原》是我大学时代读过的一部非常好的小说,也是在读后感中最为深刻的一部。
它不仅是一部文学经典,更是一种历史记忆之一,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传统农村社会的种种沉重和束缚。
本次读后感,我更多的是从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创新思考角度来谈谈这部小说。
一、文章的背景介绍《白鹿原》是由作家陈忠实所著,全书分为十八章,记录了晋陕的几十年农村历史。
这部小说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通过深入生动地描绘和表现了中华土地上一个传统农村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展示了一种存在于中国地方小乡镇中的人性现象,体现了良心深处那些无声的叫喊。
二、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读完《白鹿原》后,我产生了强烈的感触,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某些热情和激情,产生了一系列思考。
首先,白鹿原这个小村庄的人们,还有其中一切人物的情感世界和情感互动形成了极佳的展示平台。
我体察到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坚持的信仰和原则,每一个角色都承担着自己的责任担当,没有一个人是可以被忽视的。
在这样的情感世界中,塑造了一个极其真实的世界。
其次,性格的变化和情感的升华,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
小说中有着许多不同性格的人物,一个人的性格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脆弱而无助的姑娘变成了女强人,而英俊潇洒的年轻人变成了沉默寡言的老者。
这些变化,可能是通过生活的磨砺,也可能是通过人生的经验教训。
在这个角度上,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足,认识到自己还需要更多的经历和锤炼。
再次,纷繁复杂的人生和生活,教会了我如何去看待那些生命的种种和悲欢离合。
在小说中,白鹿原的人们生活于一个机制严格的社会,这个农村生态更是存在着一些种族上层和劳动者艰苦生活的矛盾,这些问题的展现让我产生了深入的感触。
同时,在人性方面,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更重要的是,这个缺陷很有可能是这个人的本质所在。
三、文章或书籍的重要性《白鹿原》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小说。
从描述农村生活的角度来看,这部书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完美地呈现了农村居民的生存状态。
白鹿原读书笔记优秀文章五篇

白鹿原读书笔记优秀文章五篇《白鹿原》这部小说以白嘉轩开头,以鹿子霖的死亡作结,深刻描绘了白鹿两家一辈子的恩怨斗争,其间横跨了清末,抗日以及国共内战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变迁。
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白鹿原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参阅。
白鹿原读书笔记1如果真如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那么《白鹿原》将是九十年代前后的中国的一部秘史。
它所揭示的不仅仅是白鹿原上的人的冥冥造化,更是对当时国家的命运的一种揣摩。
换句话说就是,白鹿原的命运走向就是国家的命运之途。
白、鹿两姓是白鹿原上财富与权力的拥有者和演绎者。
传统的封闭的封建习俗已将原上的人们变成了其制度的卫道士,沉默寡言的白嘉轩便是最好的佐证;然而从他冷静中透出的睿智却深得读者的赞赏。
喜欢官场生活的鹿子霖更是难得的典型人物,直到最后想远离官场的时候却无奈的陷入官场的时候。
他才领悟到生活的哲理:钱再多家产再厚势威再大,没有人都是空的。
有人才有盼头,人多才热热闹闹;我能受狱牢之苦,可受不了自家屋院里的孤清。
是一个吓人的咒语给白鹿原的人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性灾难,还是一道严实的封建隔墙将白鹿原的人民带向死亡?愚昧的他们也只能是在年馑面前乞求,在瘟疫面前拜神求鬼;直到鹿子霖洒石灰灭菌防瘟疫的时候,他们仍是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修塔镇妖的封建行为,也只能是造成人吃人的恶果,幸亏一场大雪救活了他们。
当革命的焰火在这里开始蔓延的时候,无知而显得特别聪慧的他们,却分不清什么样的政权才能主宰当时国家的命运。
直到有了新一代的青年知识分子,如鹿兆鹏、白孝文、鹿兆海、白孝武、鹿兆谦(黑娃)、白灵灵等;他们冲破世俗观念,踏上新时代的步伐抗日救国。
除了白孝武接替大哥的任务继续为封建制度服务以外,他们无一不是白鹿原命运的延伸和创新;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哪怕代表着的是牺牲,他们也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写白鹿原的命运,去冲破封建观念的高墙,去创造一个如同回到那和谐而殷实的新时代的白鹿原。
白鹿原的读书笔记[精选6篇]
![白鹿原的读书笔记[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4d277f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0a.png)
白鹿原的读书笔记[精选6篇]白鹿原的读书笔记篇1白家秉承着祖上的醇厚祖德,一代代把勤劳和仁义、忍让、传承,直至白嘉轩这一代都未曾改变丝毫。
而同样作为白鹿村殷实之家的鹿家却与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祖训,鹿家争强好胜、精通世事,世世代代都在为仕途努力,渴望跻身社会上流。
当这两家聚集在一起时难免会产生冲突,于是,白鹿两家的恩怨纷争成为了贯穿全篇的主线。
鹿子霖是与白嘉轩同辈的鹿家后人,他以其出色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在白鹿原上谋得乡约一职,与上层阶级关系颇好。
他顺应时代潮流,替“当朝者”卖命,身如浮萍,缺乏自己的原则,最终被潮流所淹没,下场惨淡。
他贪恋女色,与原上许多具有美貌的女子有染,又卑劣的让自己的亲生骨肉认自己做干爹,在黑娃投奔革命之后他又对黑娃的“不干不净”的美貌媳妇小娥下手,连哄带骗使她满足他豺狼般的性要求。
见事情有暴露迹象,他使出阴谋,让小娥勾引时任族长的白嘉轩之子白孝文,让其自毁名誉,最终与白家决裂,与小娥醉生梦死,直至耗掉了白嘉轩分家分给他的一切,上街乞讨……好在此时鹿子霖良心发现,给了他一份职务,从此他才重新做人,最终凭着他自身在祖上秉承的顽强品格和学识飞黄腾达。
与父亲鹿子霖相比,两个儿子鹿兆鹏和鹿兆海则明显多了几分豪气与仁义,尽管兆鹏最后去向不明,但是他的一生却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灵灵的爱情也饱含了深情与厚意,感人至深。
兆海虽然死在剿共的战场上,但那也是将命在身,不得已而为之,他为国为家与日本鬼子血战的英雄豪气,以及他对灵灵的一片痴情都是他的父亲鹿子霖所不能比的。
白鹿两家的恩怨和纷争最后以白家获胜收场。
而这其中的辛酸和涕泪就融成了这部小说的养料,使小说变得丰满,人物形象变得有血有肉,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波澜壮阔。
-《白鹿原》是一部伟大的小说,而真正伟大的东西往往能够涤荡人的心魂,充实人的心灵。
它能够给人内心一份安稳与宁静,以一份超然的历史观和豁达认真的生命观来思考和看待我们人生。
白鹿原读书笔记范文7篇

白鹿原读书笔记范文7篇白鹿原读书笔记范文(篇1)《白鹿原》的热播让我迫不及待地去看了文学巨著《白鹿原》。
《白鹿原》是一部厚重纷繁的文学史诗,区区两个半小时的电影怎能充分展示大西北关中平原的精彩纷呈。
就叙述学而言,面对乡土中国生活形象,面对关中平原的历史生活记忆,陈忠实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创造与理解,应该说在其中创造了许多深刻而悲壮的形象,其中我想浅谈田小娥这一文学形象。
田小娥,这一文学角色占到了《白鹿原》整书的五分之一左右。
她与郭举人,她与黑娃,她与鹿子霖,她与白孝文,她与鹿三,还有她与村民等的关系错综复杂,但这其中隐含着许多重要的生命价值问题。
应该说这个人物形象的创造,不可能是闲笔或纯粹为了爱欲事件吸引读者的眼球。
然而,从作品中我觉得陈忠实老师始终采取“敌视性叙述”的态度,并没有任何显示“同情性叙述”的基调。
我认为,他的叙述意识是成问题的。
这说明他没有真正的理解“爱欲事件”在生命和文学中的意义,所以他的爱欲叙述全是原初的野蛮与愚昧,是力的放纵,是神秘乡村神话的纪实,而少有“情”的光辉灿烂。
白鹿原读书笔记范文(篇2)鹿兆鹏的结果是什么?鹿子霖一辈子昧着良心作孽作恶,看到同类坏人田福贤等人的下场吓得变成疯子,有灵性的灵魂被抽走,生不如死,屈辱孤独地死去,这结果真叫人拍手称快。
而跟鹿子霖一类人的白孝文最后却妥妥地当了县长,有点让人不能接受,更能让人接受的还是鹿兆鹏来当这个县长,即能满足人们对于好人有好报和他为革命奋斗一辈子应享受这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的愿望之外,又能满足人们对于白鹿原的劳动人民能够摆脱一直以来受清廷政府和民国政府腐败官员压榨的局面,从而有一个好领导带领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殷盼。
然而鹿兆鹏却疑似为革命捐躯或者有其他的不明下落了。
不禁让人产生遐想,总希望他一切安好!或许他们的结果大概是作者想传达读者一种前人作孽,后人遭殃,前人积福,泽荫后人的因果报应的思想吧。
小说描写的人性阴暗面的种种不堪,恰恰映衬出白嘉轩、朱先生等人的精神更加珍贵,使得豁达大度,嫉恶如仇,低调朴实,有责任感和有可为有可不为等等这些精神品质熠熠生辉,而白嘉轩以及朱先生的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正是我们应当从文中汲取的精神营养!白鹿原读书笔记范文(篇3)断断续续看了很久,今天终于看完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鹿原读书笔记5000字【篇一:白鹿原读书笔记5000】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文章情节结构大开大合,大起大落,每个细节部分的描写又非常的精致、缜密、充实,完全是史诗规模和史诗的笔法。
全书熔历史风云,男女风月,文化兴替于一炉,表现了清末民初到新中国成立后近五十年的血淋淋的历史进程,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状态、文化变迁,他以浩瀚、深厚、大气、诗意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围绕白鹿两家三代人的恩怨离合展开,浓缩了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
从文化人格的角度来看,小说塑造了一批经历独特、性格鲜明、思想行为惊心动魄的人物形象,构建起了白鹿原文化关系变迁网。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则是主人公白嘉轩。
白嘉轩有刚毅的意志。
他的一生可谓多灾多难,不仅同整个白鹿原上的广大群众一样经历了兵灾、匪祸、饥馑、瘟疫,而且年轻时在婚姻上就遭到六娶六丧的严重挫折,《白鹿原》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中年以后更经历了长子白孝文的堕落,爱女白灵的背叛,贤妻吴仙草的暴死,以及自己被土匪打折腰杆等沉重打击。
他腰虽然弯,但头仍然昂着。
表现了他刚毅坚韧的精神。
他有着慎独的品行。
就像黑娃说的,“他的背太直了”,永远像一座雕像一样树在所有人前面、树在所有苦难前面、树在所有挫折前面。
当我们需要他遮风挡雨时,我们就靠着他;当我们渐渐觉着他太顽固时,就想要摧毁他。
可无论我们想要靠着他还是摧毁他,他都始终站在那里,不摇不倒,即使腰被打断了,即使眼瞎了,都阻止不了他站在那里。
我觉得,白嘉轩能够那样挺立在哪里,并不是为任何人,而是为任何人。
他知道自己作为族长的责任,他有自己一套处事方式,他不畏强权、不会低头,为了家族的荣誉,他可以牺牲所有人,包括自己;而这家族的荣誉又保护了所有人,有些矛盾却让人相信,他就是这样认为,这就是他的信念。
他有仁义的精神,对长工鹿三视如兄弟,情深而意厚;在村中重大事情面前临危不乱,不论是在土匪动乱、灾荒饥馑、瘟疫肆虐,还是在时代变迁的关键时刻,都以他独特的思考方式、执拗的性格特点化险为夷,从而在白鹿原上树立声望,也使“仁义白鹿村”声名远播。
他也有残忍的习性,在其宗族范围内,一旦有谁触犯了儒家礼义和族规乡约,他就显得刻薄寡恩,心冷手硬。
甚至是对他的亲生儿子,他也绝不手软,严施酷刑,显示出其残忍的一面。
尤其是对田小娥残忍狠毒。
可见这个最敦厚的长者同时也是最阴冷的食人者。
但无论如何,白嘉轩是一个可堪当重任、充满个人魅力的典型人物这一点是否认不了的。
他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生活中的楷模、学习中的榜样。
尽管他也是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与实际的农民形象,但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是他的凛然大义,桀骜不驯,这也是我们所缺少的,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独立思考而不特立独行,行为果断而不鲁莽行事,坚守原则而不墨守成规,得之泰然,失之坦然。
这也许就是白嘉轩为人处世的生动写照,这大概为整个原上树立了一种精神,一种魂灵,使这个苍老的大地虽历经多次纷争与磨难,却坚强而执拗的在欲火中重生,这无疑是一种精神力量。
说到了白嘉轩,就不能不提到原上另一个家族的代表人物鹿子霖。
他真实,拥有太多人性的弱点,好色、贪婪、不择手段,但同时,他也精明又能干。
这个真实的人物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相比白嘉轩和神一样的朱先生,他似乎才是我们身边的人,拥有着无数的缺点,却也有他自己闪闪发光的地方。
他好色,但是面对儿媳妇的勾引他克制住了;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在看到孙子的那刹那却又和一个普通的老人一样欣喜若狂。
所以,我在某些章节里面恨他,觉得他真是无耻,可在某些章节,却又为他的一些行为而感到惊讶、佩服。
白嘉轩的大姐夫朱先生被当作一个神,被一般农人当作知晓天机的神。
但嘉轩敬重姐夫不是把他看作神,也不再看作是一个“不咋样”的凡夫俗子,而是断定那是一位圣人,而他自己不过是个凡人。
凡人与圣人之间有一层永远无法沟通的天然界隔。
凡人永远也看不透眼前一步的世事,而圣人对纷纭的世事洞若观火。
这个观点从深层里透露出魔幻主义的手法,处在在当时的社会里,底层人民便只能靠这些臆想才能让生活压力小一些,给自己留一个希望。
文中的黑娃和白孝文可以说一个是无根的浮萍,一个是笼中的野兽。
因为同一个女人堕落的两个男人,却有着天壤之别。
黑娃和田小娥是对自由恋爱的落草鸳鸯,革命的风暴让黑娃落草为寇。
在匪巢内乱之后有被招安,他立志改过自新,从头做人,强行戒烟,求学朱先生,重归祠堂,过上安静的生活,然而最终被杀害。
他无法真正融入传统文化,又见弃与革命文化,无论新旧时代,都没有他的真正位置,他像无根的浮萍,孤独的灵魂无处依傍,无以为家。
而白孝文和田小娥是鹿子霖的圈套,他成了个无辜的牺牲品,他像一个文化变色龙,一次次脱胎换骨,改变着自己的角色,最终成了深谙政治韬晦之术的大阴谋家。
他成了笼中的野兽,心狠手辣。
而白灵与兆海便不同,他们最初相恋,都是满腔热忱的爱国少年,都急于报效祖国,因而掷硬币选择分别加入国共两党。
然而世事难料,他们对待党的了解和认识发生分歧,党派政治干预进他们的感情生活,即便情感被政治思想所阻碍,就像硬币的正反面永远存在他们两个的对立也永远存在,他们的感情终不能有结果。
白灵和鹿兆鹏才是真正的白鹿精魂,他们相对于黑娃和白孝文来说是一种超越。
他们二人有惊人的相似,同样接受先进的教育,有独立的思想,同样是新文化的代表。
他们都不愿意遵守父母之命,鹿兆鹏不愿娶,白灵不愿嫁,都选择离家出走。
他们身上洋溢着青春的热情,流淌着叛逆的热血。
他们有百折不挠的勇气,为后人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而令人惋惜的是,白灵死在革命者的刀下,鹿兆鹏也在革命胜利后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这也许是作者要揭示的民族秘史,一种崭新的思想形成要付出代价。
他们两人,就像双飞的蝴蝶,向光明和未来而去!整篇小说最具争议而又推动故事深入发展的人物田小娥,显然已成为原上人们憎恨而不齿的对象。
她的出现预示着原上鸡犬不宁,更是祸端的开始。
直至死于其“父亲”的刀刃上,了结生命之际,却阴魂不散,滋生瘟疫。
尽管她有追求幸福生活的自由和崇高的人生理想,但她却没有理想的生活,连最起码的社会伦理道德底线都突破了,何来幸福!哪有自由!而真正代表整个白鹿原幸福自由的青年人物当属白灵、兆海、兆鹏、黑娃等一批热血激进青年,接受新思想的教育和启蒙,投身于社会由动荡到安宁的纷乱年代,不惧任何反对势力和封建家长制的压迫,敢爱敢恨,为革命、为爱情殒身不恤,理应引起我们大学生的深刻思考。
特殊的表现必有特殊原因。
《白鹿原》中人物的人生各有不同,朱先生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化人物,清贫正直,令人敬佩,飘逸走过一生。
冷先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悬壶济世,冷冷的走过一生。
鹿三则是一个本分的农民,勤劳一生,儿子却叛逆,最终杀死儿媳,致疯而死,是个悲剧人物。
田小娥是一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封建的叛逆者,也是封建的牺牲品。
小说中人物死的结局有很多:像仙草的死是那么的镇静;像鹿兆鹏家里,那位鹿兆鹏的媳妇,死又是那么地让人感到可怜与可怖;像最后鹿子霖的死又是那么地窝囊,一切仿佛都是因果缘分。
不禁让人感叹: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谈笑中。
小说写残酷的斗争,目的是对斗争予以批评,原上的儒家思想兴盛不衰,很快被政治斗争和暴力革命所取代,白嘉轩不但腰被土匪打断,而且很快被革命政权从组长的位置上拉了下来。
黑娃十兄弟在白鹿原上搞农民运动,地主和乡长都被戴高帽子游街,国民党打回来后,乡长田福贤在白鹿村开反攻倒算大会,残酷批斗并且处决农户干部,小说借朱先生之口,说白鹿原简直成了一只“鏊子”,老百姓成了鏊子上翻来覆去的烙饼,为了反对无畏的斗争,《白鹿原》还批评了共产党内部的无情斗争、残酷打击,例如将白灵这样一位坚定、纯洁的老资深女革命者打成特务后活埋。
白鹿原上仁义、白鹿村的败坏说明了暴力斗争的恶果的极其可怕。
文中对顶面上平整开阔的白鹿原的底部有这样一段描写:一座座峁梁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像展翅翱翔的苍鹰,有的像平滑的鸽子;有些像昂首疾驰的野马,有的像静卧倒嚼的老牛......它们其实更像是镶嵌在原坡表层的一副副动物标本,只有皮毛只具形态而丢失了生命活力。
峁梁上隐约可见庄稼地。
沟壑里有一株株一丛丛不成气候的灌木,点缀出一抹绿色,渲染着一缕珍贵的生机。
与当时的社会一样,表面光鲜,内里却早已腐败,只有革命才能唤回整个社会的生机与活力。
虽说这是一部记录着那段时期人民真实生活的小说,可通篇却无不带有一种奇幻的色彩。
从小说初始白嘉轩那七个老婆的故事开始,各种巧合、各种诡异,然后到巧取吉瑞之地,鹿三被小娥上身、白灵死前托梦等等,无不透露着一股子玄幻的气氛。
《白鹿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原上的“乡约”,为本地宋代状元吕大焕所作,分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三大部分,几乎集中了儒家文化的全部精华。
小说中的《乡约》为朱先生所作,白鹿原因他而一片朗朗书声,人和人的关系从此根本改变:耕织、家教、祭祖、满月酒、婚礼、求雨、治丧、迁坟、认干亲、拜亲人,一切都是以道德代宗教、以礼俗代法律。
《白鹿原》中祥和兴盛、无争无斗的原上世界,寄托了作者文化救国、礼仪兴邦的儒家理想。
在白鹿原正义精神的照耀下,也存在一种龌龊而卑伪的阴影,文中假仁假义的鹿子霖,明着,摆出一副光明磊落的面孔,实则以各种无耻的手段对付白嘉轩,步步紧逼。
耍阴谋、玩手段、攻心计,为的是争名逐利。
这当然也是一种智慧与实力的较量,正义和虚伪的对决。
白鹿两家先是换地风波,结果是得不偿失,自家风水丢失,后又与田小娥搭上错综复杂的暧昧关系,并唆使田小娥用尽手段使白孝文沦为死人一般,却盘算去拆白家的祖屋,一切的一切足以证明其本来面目。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结果死在凄冷的寒夜,真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作为我们青年人反观于己,谨小慎微,即使不能拥有高尚的品格,也不能失去做人的准则,触及社会道德的底线。
未来更需要我们带着光明与正直的包袱行驶在成长的道路上,唯有如此才会让我们内心倍感充实,脚下愈加坚实。
书的开头有巴尔扎克的一句话: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作者陈忠实以巴尔扎克这句名言作为小说的题记,表达出其创作这部长篇小说的宏愿与崇高的艺术追求。
诚然,一个民族的许多秘密都在小说中佝偻着。
它们太小了,却又太重要了。
白鹿原作为清末民初解放前夕中国历史的见证,可以视为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以政治文化角度看,其社会结构有以田福贤、岳维山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势力,有以鹿兆鹏、白灵为代表的共产党革命力量,有以鹿兆谦(黑娃),大拇指为代表的农民土匪武装。
以民间文化角度看,有以白嘉轩、鹿子霖为代表的宗法家族团体,有以朱先生为代表的白鹿原的精神领袖。
阶级矛盾、家族纷争、利欲情欲的角逐,构成白鹿原半个多世纪的“民族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