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2020寒假培优数学教材
2020年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专项培优《 基本不等式》(含答案)

2020年高中数学人教A 版必修第一册 专项培优《 基本不等式》一、选择题1.不等式(x-2y)+1x -2y≥2成立的条件为( )A.x ≥2y ,当且仅当x-2y=1时取等号B.x>2y ,当且仅当x-2y=1时取等号C.x ≤2y ,当且仅当x-2y=1时取等号D.x<2y ,当且仅当x-2y=1时取等号2.已知不等式(x +y)⎝ ⎛⎭⎪⎫1x +a y ≥9对任意正实数x ,y 恒成立,则正实数a 的最小值为( ) A.2 B.4 C.6 D.83.若2x +2y=1,则x +y 的取值范围是( )A.[0,2]B.[-2,0]C.[-2,+∞)D.(-∞,-2]4.设M=3x +3y 2,N=(3)x +y,P=3xy(x ,y >0,且x ≠y),则M ,N ,P 大小关系为( )A.M <N <PB.N <P <MC.P <M <ND.P <N <M5.已知a ,b 都是正数,设M=a b +ba,N=a +b ,则( )A.M>NB.M<NC.M=ND.M ≥N6.将一根铁丝切割成三段,做一个面积为2 m 2、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的框架,在下列四种长度的铁丝中,选用最合理(够用且浪费最少)的是( )A.6.5 mB.6.8 mC.7 mD.7.2 m7.点P(x ,y)是直线x +3y -2=0上的动点,则代数式3x +27y有( ) A.最大值8 B.最小值8 C.最小值6 D.最大值68.若x>4,则函数y=x +1x -4( )A.有最大值-6B.有最小值6C.有最大值-2D.有最小值29.已知a ,b ∈R ,且a 2+b 2=4,那么ab( ) A.有最大值2,有最小值-2 B.有最大值2,但无最小值 C.有最小值2,但无最大值 D.有最大值2,有最小值010.已知0<x<1,则x(3-3x)取得最大值时x 的值为( ) A.13 B.12 C.34 D.2311.已知a>0,b>0,2a +1b =16,若不等式2a +b ≥9m 恒成立,则实数m 的最大值为( )A.8B.7C.6D.512.若实数x ,y 满足xy>0,则x x +y +2yx +2y 的最大值为( )A .2- 2B .2+ 2C .4+2 2D .4-2 2二、填空题13.已知点P(x ,y)在经过A(3,0),B(1,1)两点的直线上,则2x +4y的最小值为________.14.已知x ≥52,则f(x)=x 2-4x +52x -4的最小值为________.15.若不等式x 2-ax +1≥0对一切x ∈(0,1]恒成立,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6.若正实数x ,y 满足2x +y +6=xy ,则xy 的最小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7.已知a ,b 为正实数,且a +b=1,求1a +2b的最小值.18.已知x ≥52,求f(x)=x 2-4x +5x -2的最小值.19.已知a >0,b >0,c >0,d >0,求证:ad +bc bd +bc +adac≥4.20.已知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求证:a +b +c>ab +bc +ca.21.围建一个面积为360 m 2的矩形场地,要求矩形场地的一面利用旧墙(利用旧墙需维修),其他三面围墙要新建,在旧墙的对面的新墙上要留一个宽度为2 m 的进出口,如图所示.已知旧墙的维修费用为45元/m ,新墙的造价为180元/m.设利用的旧墙的长度为x(单位:m),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为y(单位:元). (1)将y 表示为x 的函数;(2)试确定x ,使修建此矩形场地围墙的总费用最少,并求出最少总费用.22.已知a>0,b>0,a +b=1,求证: (1)1a +1b +1ab ≥8; (2)⎝ ⎛⎭⎪⎫1+1a ⎝ ⎛⎭⎪⎫1+1b ≥9.23.已知a ,b ,c ∈R +,且a +b +c=1,求证⎝ ⎛⎭⎪⎫1a -1⎝ ⎛⎭⎪⎫1b -1⎝ ⎛⎭⎪⎫1c -1≥8.答案解析1.答案为:B.解析:因为不等式成立的前提条件是各项均为正,所以x-2y>0,即x>2y ,且等号成立时(x-2y)2=1,即x-2y=1,故选B.2.答案为:B ;解析:(x +y)⎝ ⎛⎭⎪⎫1x +a y =1+ax y +y x +a ≥1+2a +a=(1+a)2.由(1+a)2=9,解得a=4.3.答案为:D.解析:因为2x +2y ≥22x +y ,2x +2y=1,所以22x +y ≤1,所以2x +y≤14=2-2,所以x +y ≤-2,即(x +y)∈(-∞,-2].4.答案为:D.解析:由基本不等式可知3x +3y2≥3x 3y =(3)x +y =3x +y 2≥3xy,因为x ≠y ,所以等号不成立,故P <N <M.5.答案为:D.解析:∵a>0,b>0,∴b>0,a b +b ≥2a ,ba+a ≥2 b.于是a b +b +b a +a ≥2a +2 b.故a b +ba ≥a +b ,即M ≥N.6.答案为:C.解析:设两直角边分别为a 、b ,直角三角形的框架的周长为l , 则12ab=2,l=a +b +a 2+b 2≥2ab +2ab=4+22≈6.828(m).故选C.7.答案为:C.解析:∵点P(x ,y)在直线x +3y -2=0上,∴x +3y=2.∴3x+27y=3x+33y≥23x·33y=23x +3y=232=6.当且仅当x=3y ,即x=1,y=13时,等号成立.∴代数式3x +27y有最小值6.8.答案为:B.解析:∵x>4,∴x -4>0,∴y=x +1x -4=(x -4)+1x -4+4≥2+4=6. 当且仅当x -4=1x -4,即x=5时,取“=”号.9.答案为: A.这里没有限制a ,b 的正负,则由a 2+b 2=4,a 2+b 2≥2|ab|,得|ab|≤2, 所以-2≤ab ≤2,可知ab 的最大值为2,最小值为-2.10.答案为:B ;解析:由x(3-3x)=13×3x(3-3x)≤13×94=34,当且仅当3x=3-3x ,即x=12时等号成立.11.答案为:C.解析:由已知,可得6⎝ ⎛⎭⎪⎫2a +1b =1, 所以2a +b=6⎝ ⎛⎭⎪⎫2a +1b ·(2a +b)=6⎝⎛⎭⎪⎫5+2a b +2b a ≥6×(5+4)=54,当且仅当2a b =2ba时等号成立,所以9m ≤54,即m ≤6,故选C.12.答案为:D ; 解析: x x +y +2y x +2y =x x +y +x +2y -x x +2y =1+x x +y -x x +2y =1+xy (x +y )(x +2y )=1+xy x 2+3xy +2y 2=1+13+x y +2y x,因为xy>0,所以x y >0,y x >0.由基本不等式可知x y +2yx≥22, 当且仅当x=2y 时等号成立,所以1+13+x y +2y x≤1+13+22=4-2 2.一、填空题13.答案为:42;解析:∵点P(x ,y)在直线AB 上,∴x +2y=3,∴2x +4y ≥22x ·4y =22x +2y=4 2.14.答案为:1;解析:f(x)=x 2-4x +52x -4=x -22+12x -2=12⎣⎢⎡⎦⎥⎤x -2+1x -2≥1.当且仅当x -2=1x -2,即x=3时等号成立.15.答案为:(-∞,2];解析:x 2-ax +1≥0,x ∈(0,1]恒成立⇔ax ≤x 2+1,x ∈(0,1]恒成立⇔a ≤x +1x,x ∈(0,1]恒成立.∵x ∈(0,1],x +1x≥2,∴a ≤2.16.答案为:18;解析:由x >0,y >0,2x +y +6=xy ,得xy ≥2 2xy +6(当且仅当2x=y 时,取“=”),即(xy)2-2 2 xy -6≥0, ∴(xy -32)·(xy +2)≥0.又∵xy >0,∴xy ≥32,即xy ≥18. ∴xy 的最小值为18.二、解答题17.解:1a +2b =a +b a +2a +2b b =1+b a +2a b +2≥3+22baab =3+2 2.当且仅当b a =2ab ,即a=2-1,b=2-2时取“=”.故1a +2b 的最小值是3+2 2.18.解:因为x ≥52,所以x -2>0.所以f(x)=x 2-4x +5x -2=(x -2)2+1x -2=(x -2)+1x -2≥2.当且仅当x -2=1x -2,即x=3时,等号成立.故当x=3时,f(x)min =2.19.证明:ad +bc bd +bc +ad ac =a b +c d +b a +d c =⎝ ⎛⎭⎪⎫a b +b a +⎝ ⎛⎭⎪⎫c d +d c ≥2+2=4,当且仅当a=b 且c=d 时取“=”号,所以ad +bc bd +bc +ad ac ≥4.20.证明:∵a>0,b>0,c>0,∴a +b ≥2ab ,b +c ≥2bc ,c +a ≥2ac. 于是2(a +b +c)≥2ab +2bc +2ca , 即a +b +c ≥ab +bc +ca.∵a ,b ,c 为不全相等的正实数,等号不成立,∴a +b +c>ab +bc +ca.21.解:(1)设矩形的另一边长为a m ,则y=45x +180(x -2)+180·2a=225x +360a -360.由已知ax=360,得a=360x ,所以y=225x +3602x-360(x >0).(2)因为x >0,所以225x +3602x≥2225×3602=10 800.所以y=225x +3602x -360≥10 440,当且仅当225x=3602x时,等号成立.即当x=24 m 时,修建围墙的总费用最少,最少总费用是10 440元.22.证明:(1)1a +1b +1ab =1a +1b +a +b ab =2⎝ ⎛⎭⎪⎫1a +1b .∵a +b=1,a>0,b>0, ∴1a +1b =a +b a +a +b b =2+a b +b a ≥2+2=4, ∴1a +1b +1ab ≥8(当且仅当a=b=12时等号成立). (2)法一 ∵a>0,b>0,a +b=1,∴1+1a =1+a +b a =2+b a ,同理,1+1b =2+a b ,∴⎝ ⎛⎭⎪⎫1+1a ⎝ ⎛⎭⎪⎫1+1b =⎝ ⎛⎭⎪⎫2+b a ·⎝ ⎛⎭⎪⎫2+a b =5+2⎝ ⎛⎭⎪⎫b a +a b ≥5+4=9, ∴⎝ ⎛⎭⎪⎫1+1a ⎝ ⎛⎭⎪⎫1+1b ≥9(当且仅当a=b=12时等号成立). 法二 ⎝ ⎛⎭⎪⎫1+1a ⎝ ⎛⎭⎪⎫1+1b =1+1a +1b +1ab . 由(1)知,1a +1b +1ab≥8,故⎝ ⎛⎭⎪⎫1+1a ⎝ ⎛⎭⎪⎫1+1b =1+1a +1b +1ab ≥9.23.证明:∵a ,b ,c ∈R +,a +b +c=1, ∴1a -1=1-a a =b +c a ≥2bc a , 同理,1b -1≥2ac b ,1c -1≥2ab c .∵上述三个不等式两边均为正,∴⎝ ⎛⎭⎪⎫1a -1⎝ ⎛⎭⎪⎫1b -1⎝ ⎛⎭⎪⎫1c -1≥2bc a ·2ac b ·2ab c =8, 当且仅当a=b=c=13时取等号.。
高一数学培优教材

1 = 0 的实根. 2
例 2.设集合 A = −4,3a, a 2 ,且 9 ∈ A ,求实数 a 的值.
{
}
例 3.集合的表示方法 (1)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A = x x 2 + 3 x = 4 ; (2)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B = y y = 4 − x , x、y ∈ N ;
2
{
}
{
}
(3)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C = ( x, y ) y = 4 − x , x、y ∈ N ;
1 不一定属于集合 G . x
3
【课堂练习】
1.下列各组对象不能形成集合的是( A.高一全体女生 C.高中所有课程 2.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0} = ∅ ) C. {∅} = ∅ D. 0 ∉ N ) B.高三(1)班家长全体 D.高一(1)班中个子较高的学生
B. {1,3} = {3,1}
2
{
}
(4)用列举法表示集合 D = x
6 ∈ Z, x ∈ N ; 3− x
(5)用描述法表示 100 内被 3 除余 2 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 P ; (6)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在 x 轴上方的点组成的集合.
1
例 4. 已知集合 A = x ax + 2 x + 1 = 0, a ∈ R, x ∈ R .
Q = {1,2,6} ,则 P + Q 中元素的个数是
8.化简: x x =
.
m , m ∈ Z , m < 2, n ∈ N * , n ≤ 3 = n
a , b , Q = 0, a + b, b 2 ,且 P = Q ,则 a 2011 + b 2011 = b
专题2.2 基本不等式-2020-2021学年高一数学同步培优专练(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专题2.2 基本不等式(同步培优)知识储备1.基本不等式:2ba ab +≤(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a >0,b >0.(2)等号成立的条件:当且仅当a =b 时取等号. 2.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1)a 2+b 2≥2ab (a ,b ∈R ).(2)baa b +≥2(a ,b 同号). (3)ab ≤2)2(b a +(a ,b ∈R ). (4)a 2+b 22≥2)2(b a + (a ,b ∈R ).【注意】每个不等式成立的条件不一样。
【探究】函数y =x +x1的最小值是2吗? 提示 不是.因为函数y =x +x1的定义域是{x |x ≠0}, 当x <0时,y <0,所以函数y =x +x1无最小值. 3.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设a >0,b >0,则a ,b 的算术平均数为2ba +,几何平均数为ab ,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已知x >0,y >0,则(1)如果积x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 +y 有最小值2p .(简记:积定和最小)(2)如果和x +y 是定值p ,那么当且仅当x =y 时,xy 有最大值42p .(简记:和定积最大)能力检测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试题共16题.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试卷规定的位置.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0·浙江高二学业考试)已知实数x ,y 满足221x y +=,则xy 的最大值是( )A .1BC .2D .12【答案】D【解析】因为222x y xy +≥,所以222=1y x x y +≤,得12xy ≤. 故选:D.2.(2020·江门市第二中学高一期中)若实数,a b 满足22a b +=,则93a b +的最小值是( )A .18B .9C .6D .【答案】C【解析】因为90,30a b>>,22a b +=,所以936a b +≥===,当且仅当233a b =,即1,12a b ==时取等号, 所以93a b +的最小值为6, 故选:C3.(2020·上海高三其他)下列不等式恒成立的是( ) A .222a b ab +≤B .222a b ab +≥-C .a b +≥-D .a b +≤【答案】B【解析】A.由基本不等式可知222a b ab +≥,故A 不正确;B.2222220a b ab a b ab +≥-⇒++≥,即()20a b +≥恒成立,故B 正确; C.当1,0a b =-=时,不等式不成立,故C 不正确;D.当3,1a b ==时,不等式不成立,故D 不正确. 故选:B4.(2020·全国高一)当1x >时,函数241x x y x -+=-的最小值为( )A .4B .5C .6D .7【答案】B【解析】依题意241x x y x -+=-4111x x =-++-,由于1,10x x >->,所以411151x x -++≥=-,当且仅当41,31x x x -==-时,等号成立.故选B.5.(2020·浙江高一单元测试)已知不等式()19a x y x y ⎛⎫++ ⎪⎝⎭≥对任意实数x 、y 恒成立,则实数a 的最小值为( ) A .8 B .6C .4D .2【答案】C【解析】()11a ax yx y a x y y x ⎛⎫++=+++⎪⎝⎭. 若0xy <,则0yx<,从而1ax y a y x +++无最小值,不合乎题意;若0xy >,则0yx>,0x y >.①当0a <时,1ax ya y x+++无最小值,不合乎题意; ②当0a =时,111ax y y a y x x +++=+>,则()19a x y x y ⎛⎫++ ⎪⎝⎭≥不恒成立;③当0a >时,())211111a ax y x y a a a x y y x⎛⎫++=+++≥+=+=⎪⎝⎭,当且仅当=y 时,等号成立.所以,)219≥,解得4a ≥,因此,实数a 的最小值为4.故选:C.6.(2020·浙江鄞州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高三一模)已知实数0a >,0b >,11111a b +=++,则2+a b 的最小值是( )A.B.C .3D .2【答案】B【解析】∵0a >,0b >,11111a b +=++ ∴112(1)12(1)2(1)3[(1)2(1)]()3[12]31111b a a b a b a b a b a b +++=+++-=+++⋅+-=+++-++++≥2(1)111b a a b ++=++,即a =b =.故选B 7.(多选)小王从甲地到乙地往返的速度分別为a 和()b a b <,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则( )A.a v <<B.v =C2a bv +<<D .2abv a b=+ 【答案】AD【解析】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为s ,则全程所需的时间为s s a b+,22s abv s s a b a b∴==++. 0b a >>2a b+<,2ab v a b ∴=<=+ 另一方面22222a b ab a b v a b a b +⎛⎫⋅ ⎪+⎝⎭=<=++,22220ab ab a a a v a a a b a b a b---=-=>=+++, v a ∴>,则a v <<故选:AD.8.(多选)(2020·福建省泰宁第一中学)下列各不等式,其中不正确的是( )A .212()a a a R +>∈;B .12(,0)x x R x x+≥∈≠; C 2(0)ab≥≠; D .2211()1x x R x +>∈+. 【答案】ACD【解析】对A 项,当1a =时,212a a +=,则A 错误;对B 项,当0x >时,112x x x x +=+≥=,当且仅当1x =时,等号成立当0x <时,112x x x x +=-+≥=-,当且仅当1x =-时,等号成立,则B 正确; 对C 项,当0,0a b <<0<,则C 错误; 对D 项,当0x =时,22111x x +=+,则D 错误; 故选:A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9.(2020·黑龙江工农,鹤岗一中高一期末(理))若110a b<<,则不等式(1)a b ab +<;(2)a b >;(3)a b <;(4)2b aa b+>中,正确的不等式有__________个. 【答案】2【解析】110a b<<,则0a <,0b <,0ab ∴>. 0a b ab +<<,(1)中的不等式正确;110ab ab a b⋅<⋅<,则0b a <<,(3)中的不等式错误; a a b b =-<-=,(2)中的不等式错误;0b a ->->,则1b b a a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2b a a b +>=,(4)中的不等式正确. 故答案为:2.10.(2020·江苏滨湖,辅仁高中高二期中)已知正实数,x y 满足39x y +=是______.【答案】【解析】正实数,x y ,则39x y +=≥92≤, 2318x y =++≤当93,22x y ==时等号成立.故答案为: 11.(2020·黑龙江建华齐齐哈尔市实验中学高一期中)设a b c >>且11ma b b c a c+≥---恒成立,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4-∞【解析】因为a >b >c ,所以a-b >0,b-c >0,a-c >0.又()()()111124b c a b a c a b b c a b b c a b b c a b b c --⎛⎫⎛⎫⎡⎤-+=-+-+=++≥⎪ ⎪⎣⎦------⎝⎭⎝⎭, 当且仅当b c a ba b b c--=--,即2b=a+c 时等号成立.所以m≤4. 12.(2018·浙江高三月考)已知,a b ∈R ,222a b ab +-=,则+a b 的最大值为________,ab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2,23⎡⎤-⎢⎥⎣⎦【解析】因为,a b ∈R ,222a b ab +-=,所以222()3()4a b a b +=+-.因为22222a b a b ++⎛⎫≤⎪⎝⎭,所以223()4()2a b a b ++≥+,解得a b -≤+≤,当且仅当a b ==222a b =+2()3ab a b ab -=+-,所以223()0ab a b =+≥+,2)823(ab a b =+≤+,解得223ab -≤≤,所以ab 的取值范围是2,23⎡⎤-⎢⎥⎣⎦.故答案为:2,23⎡⎤-⎢⎥⎣⎦.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3.(2017·甘肃省会宁县第二中学高二期中)(1)已知0<x <25,求y =2x -5x 2的最大值; (2)已知x >0,y >0,且x +y =1,求8x+2y 的最小值. 【解析】(1)因为()()2125255255y x xx x x x =-=-=⨯⨯- 已知205x <≤,所以250x ->, 所以()252552512x x x x ⎛⎫+-⨯-≤= ⎪⎝⎭所以15y ≤,当且仅当525x x =-,即15x = 取等号,所以y =2x -5x 2的最大值为:15(2)因为8x +2y ()⎛⎫=++=++≥+= ⎪⎝⎭8282101018y x x y x y x y ,当且仅当 x +y =1,82y x x y =,即21,33x y ==时,取等号, 所以8x+2y 的最小值.为18.14.(2017·福建高三(理))已知a ,b 为正实数,且11a b+=. (1)求a 2+b 2的最小值;(2)若23()4()a b ab -≥,求ab 的值.【解析】(1)因为a ,b 为正实数,且11a b+=,所以11a b +=≥ab ≥12(当且仅当a =b =).因为2212212a b ab +≥≥⨯=(当且仅当a =b 2=时等号成立), 所以a 2+b 2的最小值为1.(2)因为11a b+=,所以a b +=,因为23()4()a b ab -≥,所以23()44()a b ab ab +-≥,即23)44()ab ab -≥,所以(ab )2-2ab +1≤0,(ab -1)2≤0, 因为a ,b 为正实数,所以ab =1.15.(2020·上海高三专题练习)已知x ,y ,z 是互不相等的正数,且x +y +z=1,求证:(1x-1)(1y -1)(1z-1)>8. 【解析】∵x +y +z =1,x 、y 、z 是互不相等的正实数,∴(1x -1)(1y -1)(1z -1)y z x z x y x y z y ⎛⎫⎛⎫+++⎛⎫⎛⎫== ⎪ ⎪ ⎪ ⎪ ⎪⎝⎭⎝⎭⎝⎭⎝⎭⎝⎭⎝⎭>8. ∴(1x-1)(1y -1)(1z -1)>816.(2020·江西南康中学高一月考)南康某服装厂拟在2020年举行促销活动,经调查测算,该产品的年销售量(即该厂的年产量)m 万件与年促销费用()04x x ≤≤万元满足131m x =-+.已知2020年生产该产品的固定投入为8万元,每生产1万件该产品需要再投入16万元.厂家将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定为每件产品年平均成本的2倍(产品成本包括固定投入和再投入两部分资金,不包括促销费用).(1)将2020年该产品的利润y 万元表示为年促销费用x 万元的函数; (2)该服装厂2020年的促销费用投入多少万元时,利润最大? 【解析】(1)由题意知:每件产品的销售价格为8162mm+⨯, ()816116281681681635611m y m m x m x x x m x x +⎛⎫∴=⋅⨯-++=+-=+--=-- ⎪++⎝⎭[]()0,4x ∈;(2)由()161656571574911y x x x x ⎡⎤=--=-++≤-=⎢⎥++⎣⎦, 当且仅当1611x x =++,即3x =时取等号. 答:该服装厂2020年的促销费用投入3万元时,利润最大.。
补高一数学知识点的书

补高一数学知识点的书在高中阶段学习数学,是一项需要系统化积累的任务。
而对于许多高一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发现自己在某些数学知识点方面存在一些薄弱之处。
因此,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我推荐以下几本适合补高一数学知识点的书籍。
这些书籍内容准确、清晰,以全面的方式介绍了高一阶段的数学知识。
1.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点详解》这本教材是一本补充教材,主要针对高一学生,重点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基本知识点。
书中以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形式,详细阐述了每个知识点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方法。
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例题和习题,还包含了解题技巧和应用题的训练。
这本书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和掌握高一数学知识点。
2. 《高中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高》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提供一些建立在高一数学基础之上的数学思维训练。
它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和解决方法,旨在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问题分析和创新思维。
这本书不仅适合补高一数学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高中必修一数学知识点精讲精练》这本书是根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编写的,针对高一必修一内容编写而成。
它从高一数学知识的基础开始,详细解释了每个知识点的定义和性质,并给出了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书中还包含了一些拓展内容和思考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对数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4. 《高中数学习题集》这本习题集是通过整理归纳高中数学相关题目而编写的,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的练习和巩固知识点。
习题集中包含了大量的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这样的练习有助于学生熟悉题型,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习题集还附有详细的解答和解题思路,方便学生自我检查和纠正错误。
通过使用以上几本书籍,高一学生可以有效补全他们在数学知识点方面的不足。
这些书籍提供了系统的知识点详解、思维训练和大量的练习题,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高一到高三数学知识点书籍

高一到高三数学知识点书籍高中数学是学生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从高一到高三,学生需要不断地扩充数学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好的数学知识点书籍可以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适合高一到高三学生的数学知识点书籍的推荐。
1.《高中数学必修一》:该教材是高中数学的基础教材,内容涵盖了高一学年的数学知识点。
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丰富的示例,系统地介绍了线性方程、二次函数、立体几何等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2.《高中数学必修二》:这本教材是高二年级的数学教材。
它对数学知识点的深入讲解和扩展训练,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函数、数列、三角函数等内容。
同时,该教材还融入了一些拓展应用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高中数学必修三》:高三学年的数学教材《高中数学必修三》主要涉及到几何与向量、概率与统计等内容。
该教材分为几何与向量和概率与统计两个部分,分别介绍了平面几何、三角函数、函数与导数、统计与概率等重要知识点,并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供学生练习。
4.《高中数学竞赛经典名题详解》:这是一本专门为参加各种数学竞赛准备的书籍,对于希望在数学竞赛中脱颖而出的学生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该书收录了大量经典的数学竞赛题目,详细解答了每道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于扩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非常有效。
5.《高中数学考点速记》:这本书的特点是突出数学知识点的总结和速记技巧的介绍。
对于需要复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学生来说,该书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理解和记忆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公式。
通过该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关键知识,提高解题效率。
6.《高中数学重点难点详解》:这是一本针对数学重点知识难点的详细讲解书籍。
该书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分析和解释,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
同时,该书还提供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拓展思维。
人教版】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电子教材目录

人教版】2020年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一电子教材目录2020年高中数学材必修一教材目录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集合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概念,是由一些确定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集合中的每个对象称为元素。
集合用大写字母表示,元素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属于集合用符号“∈”表示。
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包含关系是指一个集合包含另一个集合的所有元素,用符号“⊇”表示。
相等关系是指两个集合互相包含,用符号“=”表示。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1.3 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基本运算有并、交、差、补四种。
并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共同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差集是指一个集合中除去另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表示。
补集是指在全集中除去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后剩余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用符号“C”表示。
1.5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全称量词是指对于集合中的每一个元素,命题都成立,用符号“∀”表示。
存在量词是指集合中存在一个元素使命题成立,用符号“∃”表示。
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 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等式性质是指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数,等式仍成立。
不等式性质是指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正数,不等式方向不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同一个负数,不等式方向改变。
2.2 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是指对于任意实数x和y,有2xy≤x²+y²成立。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二次函数是指函数f(x)=ax²+bx+c(a≠0)的图象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
一元二次方程是指形如ax²+bx+c=0(a≠0)的方程。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指形如ax²+bx+c>0或ax²+bx+c≥0(a≠0)的不等式。
2020学而思教材讲义高一数学寒假(目标班、尖子班) 高一寒假 第1讲 我会解三角形你会么 教师版 目标班

【教师备案】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是怎么回事呢?在直角三角形知识切片满分晋级第1讲 我会解三角形你会么?三角函数3级 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及简单应用三角函数4级 我会解三角形你会么三角函数5级 三角函数公式强化中,除了告诉我们直角外,还有5个要素,我们发现,如果解这个三角形,把要素都求出来,必须要知道至少2个要素,当然不能为2个角,换言之,解直角三角形就是知二求三的过程.当然,在我们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之后,我们的视野不能这么小,如果给我们一个一般的三角形,那我们应该如何解这个三角形呢?我们应该至少要知道几个量?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初中边和角相关的东西,我们在初中学过尺规作图,而且学过三角形全等的证明(SSS SAS ASA AAS,,,),只要给出上述条件我们就能把三角形确定,也就是全等. 那么,为什么我们知道2条边1个夹角就能求出其他要素呢?而知道两条边和一边的对角就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呢?三角形的边和角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呢?尺规作图毕竟是定性的感受,在高中阶段,我们可以给出一个严格的证明,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正余弦定理.正余弦定理的本质就是构造边与角之间的关系,由角就可以求出边,由边就可以求出角.下面我们就先来介绍正弦定理.在ABC△中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用a b c,,表示:1.正弦定理:在三角形中,各边的长和它所对的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sin sin sina b cA B C==.【教师备案】2sin sin sina b cRA B C===,其中R为ABC△的外接圆的半径.建议老师用三角形的外接圆给学生证明,因为板块1.4中讲三角形面积的时候还会用到三角形的外接圆,所以不如这时给学生讲了.利用三角形中的线段关系证明正弦定理:①在R t ABC△中(如图),有sin sina bA Bc c==,,因此sin sina bcA B==,又因为sin1C=,所以sin sin sina b cA B C==②在锐角ABC△中(如图),作CD AB⊥于点D,有sinCDAb=,即sinCD b A=;sinCDBa=,即sinCD a B=,因此sin sinb A a B=,即sin sina bA B=,同理可证sin sina cA C=,因此sin sin sina b cA B C==1.1正弦定理与其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知识点睛cb aDCBAC BAcba③在钝角ABC △中(如图),作CD AB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则sin CDA b=,即sin CD b A =;()sin 180sin CDB B a=-=,即sin CD a B =,因此 sin sin b A a B =,即sin sin a b A B =,同理可证sin sin a cA C=,因此sin sin sin a b cA B C== 利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正弦定理:如图所示,设O 为ABC △的外接圆的圆心,连BO 并延长交O 于A ',连A C ',则A A '= 或πA A '=-,∴sin sin 2BC a A A A B R '===',即2sin aR A=,同理可证2sin sin b c R B C ==,故有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当ABC △是钝角三角形时,类似地得出上述结论. 利用向量知识证明正弦定理:①当ABC △是锐角三角形时,过A 点作单位向量i 垂直于AB , 如图,∵AC AB BC =+,∴()i AC i AB BC i AB i BC i BC ⋅=⋅+=⋅+⋅=⋅,∴()()cos 90cos 90b A a B -=-,得sin sin b A a B =,得sin sin a bA B= ②当ABC △为钝角三角形时,类似地得出上述结论2.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⑴解三角形: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它们的对边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⑵利用正弦定理可解下列两类型的三角形:①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它两边和另一角;【教师备案】有了正弦定理之后,我们可以简单的看出,任意的两个角与一边相当于AAS 和ASA 的条件,可以确定所有的角,然后可以确定所有的边,因此,三角形也随之确定.②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它的边与角.【教师备案】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边的对角,由正弦定理可以求得另一边的对角的正弦值,但是解三角形时,因为在(0,π)内,互补的角的正弦值相等,所以求得另一边所对的角的正弦值之后,可能对应有一个角或两个角,因此无法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这就是为什么SSA 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原因.2.利用正弦定理证明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的结论:①当ABC △为锐角三角形时,若a b >,则sin sin A B >,又π02A B ⎛⎫∈ ⎪⎝⎭,,,正弦函数在此区间内单调递增,故A B >;i CA cba DCBAOA 'CA②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若A为钝角,则由πA B+<得,πB A<-,又ππ02A B⎛⎫-∈ ⎪⎝⎭,,,故由正弦函数的单调性知:()sin sinπsinB A A<-=,从而由正弦定理知:b a<.对直角三角形,此结论显然成立,故综上知,在任意三角形中,均有大边对大角.3.此时,到底取一个角还是取两个角,关键保持一个原则“大边对大角”.具体讨论如下:已知,a b和角A,若B为钝角或直角,则C至多有一个解;若B为锐角,得分情况讨论,如图:无解的情况例如:3460b c B===︒,,,求C.由sin sinb cB C=sin4sin6023sin133c BCb︒⇒===>,∴C无解,从而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不存在.这就是sinc B b>的情况.【教师备案】在讲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对于边角互化和利用边角互化判断三角形形状的题型建议放到同步去讲,本板块只讲利用正弦定理解两种类型三角形,在讲完“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例1;在讲“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一定要注意三角形的多解问题,具体的多解见考点2的【教师备案】,讲完多解问题后就可以让学生做例2的铺垫以及例2.考点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例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解三角形⑴已知ABC△中,a b c,,分别是A B C、、的对边,3c=,60A=︒,45C=︒,则a=_______.⑵在ABC△中,30B=︒,45C=︒,1c=,则b=_______;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R=_______.⑶在ABC△中,已知8a=,60B=,75C=,则b=_______.经典精讲b sin A<a<b , 两解a>b , 一解a<b sin A , 无解ba=b sin A , 一解CB【解析】⑴32⑵2;2已知30B =,45C =,1c =,由正弦定理得:2sin sin b cR B C==, 所以sin 1sin 302sin sin 45c B b C ⋅===,122sin sin 452c R C ====,2R =⑶46由60B =,75C =,知45A =,再由正弦定理有846sin 45sin 60bb =⇒=考点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铺垫】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①6031A a b ===,,;②3012A a b ===,,;③30610A a c ===,,; ④150105A a c ===,,,其中有唯一解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解析】C ①3sin 3b A =<,又31>∵,∴有唯一解;②sin 2sin301b A ==,∴有唯一解;③sin 10sin305610c A ==<<,∴有两解;④有唯一解.【例2】 已知两边和一边对角解三角形⑴在ABC △中,已知4522A a b ===,,B =_______.⑵已知ABC △中,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22345a b A ===︒, 则B =_______.⑶已知ABC △,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 ,,,若245c x b B ===︒,,,且这个 x 的取值范围. ⑷(目标班专用)(2010山东卷理数)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若2a =,2b =,sin cos 2B B +A 的大小为 .【解析】⑴30 根据正弦定理得:sin sin a b A B =,∴sin 2sin 451sin 2b A B a ⋅===,b a <∵,B A <∴, B ∴为锐角,即30B =⑵60或120由正弦定理得,sin 23sin 453sin 22b A B a ===,∵sin b A a b <<,∴这个三角形有两组解,即60B =或120. ⑶ 由正弦定理可得:sin sin c b C B =,解得:2sin x C =,由于三角形有两解,又45B =︒, 则45135C <<︒且90C ≠2sin 1C <<221x<<,解得222x <<【点评】本题的⑶也可用以下方法解,当sinc B b c<<,即sin2x B x<<时,对应两个C的值,方程有两组解,解得222x<<.⑷π6由sin cos 2B B+=平方得12sin cos2B B+=,即sin21B=,因为0πB<<,所以π4B=.又因为22a b==,,所以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22sin B=,解得1sin2A=.又a b<∵,所以A B<,所以π6A=.【点评】易错点:忽略a b<A B⇒<的隐藏条件.多解.【教师备案】在正弦定理中,我们还有两种类型的全等没有讨论,SAS和SSS型,正弦定理处理的是对边对角的情形,仅仅用正弦定理是很难把三角形求解出来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工具,能够把边的条件化成角,就是下面所介绍的余弦定理.1.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2222222222cos,2cos,2cos.c a b ab Cb ac ac Ba b c bc A⎧=+-⎪=+-⎨⎪=+-它的变形为:222222222cos,2cos,2cos.2a b cCaba c bBacb c aAbc⎧+-=⎪⎪⎪+-=⎨⎪⎪+-=⎪⎩<教师备案> 余弦定理的推导可以由三角形的向量运算直接得到,比如:2222()()2a BC BA AC BA AC BA BA AC AC==+⋅+=+⋅+()22222cosπ2cosc bc A b c bc A b=+-+=-+.也可以通过坐标法及两点距离公式得到.建立合适的坐标系,如图,得()()()cos sin000A b C b CB a C,,,,,,从而有22(cos)(sin)AB c b C a b C==-+,1.2余弦定理及其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知识点睛bxyBCA(b cosC , b sinC)整理得:2222cos c a b ab C =+-. 也可以通过三角形中的线段关系证明:在ABC △中,已知边a b ,及C ∠(为了方便起见,假设C ∠为最大的角),求边c 的长证明:当90C ∠=时,那么222c a b =+当90C ∠≠时,如图,无论C ∠为锐角还是为钝角,都过A 点做边BC 的高,交BC (或延长线)于点D ,这时高AD 把ABC △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ADB 和ADC , 则sin AD b C =,cos BD a b C =-,在Rt ADB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 ()222222sin cos c AD BD b C a b C =+=+-222cos a b ab C =+-2.余弦定理及其变形常用来解决这样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 ①已知两边和任意一个内角解三角形; ②已知三角形的三边解三角形.【教师备案】老师在讲完余弦定理后,可以就SSS 和SAS 型的全等证明做个简单讲解,这样子整个讲义的主线就串在一起.然后,可以让学生做【铺垫】,【铺垫】是直接套公式的,做完【铺垫】就可以做例3,例3是灵活的运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在解题过程中需要转化的;学生在能够灵活运用余弦定理后,就可以讲考点4,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在三角形中,因为每个角都在()0π,内,所以一个角的正弦不能判断这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但是余弦就能很快的判定是锐角还是钝角,在三角形中,当cos 0α>时,α为锐角;当cos 0α<时,α为钝角;当cos 0α=时,α为直角;考点4的【铺垫】是直接根据三角形的三条边判断三角形形状的,老师可以让学生先体会一下怎么样用余弦判定三角形形状,例4是已知三角形形状,求边的取值范围的,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用余弦定理和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考点3: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铺垫】⑴在ABC △中,5a =,8b =,60C =︒,则c =_______.⑵在ABC △中,222a b c bc =++,则A 等于( ).A . 60B . 45C .120 D . 30 【解析】⑴ 7 由余弦定理2222cos 25644049c a b ab C =+-=+-=,∴7c =. ⑵C∵2222222()1cos 222b c a b c b c bc A bc bc +-+-++===-经典精讲abcABCDD cbCBA∵0180A <<,∴120A =.【例3】 余弦定理解三角形⑴在ABC △中,5a =,8b =,7c =,则sin C =_______.⑵在ABC △中,已知3sin 5A =,sin cos 0A A +<,35a =,5b =,则c =______.⑶在ABC △中,若1378cos 14a b C ===,,,则最大角的余弦是( ). A .15- B .16- C .17- D .18-【解析】⑴3 由余弦定理2222cos c a b ab C =+-,∴1cos 2C =,3sin C =. ⑵∵sin cos 0A A +<,且3sin 5A =,24cos 1sin 5A A =--=-∴,又∵35a =,5b =,2222cos a b c bc A =+-,∴()2224355255c c ⎛⎫=+-⨯⨯⨯- ⎪⎝⎭,即28200c c +-=,解得2c =或10c =-(舍),∴2c = ⑶ C由2222cos c a b ab C =+-,∴3c =,则b a c >>,∴最大角为B ,∴2221cos 27a c b B ac +-==-考点4: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形状【教师备案】最大角定三角形的形状,由余弦定理易得,较小两边的平方和与最大边的平方的差可以定最大角是锐角、直角或钝角.注意:三角形三边关系应满足的为:较小两边的和大于 第三边.【铺垫】在ABC △中,已知5a =,6b =,7c =,则此三角形是一个 三角形. 【解析】锐角三角形 c b a >>∵,∴角C 为最大角,2221cos 025a b c C ab +-==>∴,∴角C 为锐角,∴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例4】判断三角形形状⑴ 若以34x ,,为三边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则x 的值为 . ⑵ 若以34x ,,为三边组成一个锐角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⑶ 若以34x ,,为三边组成一个钝角三角形,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追问】我们还可以考虑,当我们知道三角形两边的情况下,求某一个角的取值范围,例如下面这个问题:已知ABC △中,12AB BC ==,,则C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⑷ (目标班专用)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为三个连续自然数, 且最大角是钝角.求这个三角形三边的长.【解析】 ⑴ 5722234x +=或22234x +=.⑵)75依题意有:22217434x x x ⎧<<⎪>⎨⎪+>⎩或22217434x x x ⎧<<⎪⎨⎪+>⎩≤75x <.⑶ (()1757,∪, 解法一:依题意有:22217434x x x ⎧<<⎪>⎨⎪+<⎩或22217434x x x ⎧<<⎪⎨⎪+<⎩≤解得57x <<或17x <<.解法二:本题也可以由函数的图象来解决,如图,设圆的半径3OA =,4OB =,圆上任取一点与O B ,两点构成三角形,从图形上看出,当圆上的点在点D 和点E 上时,构成直角三角形;当点 在DE 上时,构成锐角三角形;当点在AD 和EG 上时,构成 钝角三角形.由此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追问】π06⎛⎤ ⎥⎝⎦,⑷设三角形三边的长为:()12n n n n *++∈N ,,最大角为α,∴222(1)(2)cos 2(1)n n n n n α++-+=+,∵α是钝角,∴cos 0α<,∴222(1)(2)02(1)n n n n n ++-+<+,2(1)0n n +>∵,∴222(1)(2)0n n n ++-+<∴2230n n --<,∴13n n *-<<∈N ,∵,1n =∴或2. 当1n =时,123,,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故舍去. 当2n =时,234,,即为所求三边的长.【拓展】⑴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2a a a ++,,,其最大角不超过120,求a 的取值范围. ⑵在ABC △中,若三条边是三条连续的正整数,且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求ABC △的三条边长.【解析】⑴∵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12a a a ++,,,∴显然有210a a a +>+>>,设钝角三角形 的最大的(内)角为α,依题意,得90120α<≤, 由()()()()()()22212313cos 21212a a a a a a a a a a a α++-+-+-===++,可得13022a a--<≤, GFEDCBAO解得332a⎡⎫∈⎪⎢⎣⎭,⑵设最小内角为θ,三边长为11n n n-+,,,根据正弦定理得:11sin sin2n nθθ-+=,112cosnnθ+-=∴,()1cos21nnθ+=-∴,根据余弦定理得:()()()22211cos21n n nn nθ++--=+,()()()()2221112121n n nnn n n++--+=-+∴,解得5n=,从而得ABC△的三条边分别为456,,1.正弦定理灵活应用:①2sina R A=,2sinb R B=,2sinc R C=(其中R为ABC△的外接圆的半径);②sin2aAR=,sin2bBR=,sin2cCR=;③::sin:sin:sina b c A B C=.2.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已知条件应用定理一般解法一边和两角(如a B C,,)正弦定理由πA B C++=,求角A;由正弦定理求出b与c.两边和夹角(如a b C,,)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由余弦定理求第三边c;由正弦定理求出小边所对的角(此角一定是锐角);再由πA B C++=,求剩下的角.三边(a b c,,)余弦定理正弦定理由余弦定理求出最大角,然后正弦计算剩余两角.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如a b A,,)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由正弦定理求出角B;由πA B C++=,求出角C;再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c.正弦定理可以得到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可以把角全部换成边,也可以把边全部换成角,【铺垫】就是根据正弦定理把边用角表示,例5是先要根据正弦定理把边角化掉再根据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此类题型不属于边角互化题型,是正弦定理的灵活运用,边角互化的题型是比如“2sina b A=”类型的,对于这类题我们放到同步去讲;在讲完正余弦定理的灵活运用后就可以让学生体会一下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因为在同步的时候不会讲此类题型,所以在预习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下,具体见例6和目标班学案2,而对于三角形中()sin sinA B C+=的应用建议放到同步去讲.1.3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灵活应用经典精讲知识点睛【铺垫】在ABC △中,若::1:2:3A B C =,则::a b c =______.【解析】 由已知得306090A B C ===,,,::sin :sin :sin1:3:2a b c A B C ==∴【例5】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运用⑴在ABC △中,若sin :sin :sin 3:2:4A B C =,则cos C 的值为( )A .14-B .14C .23-D .23⑵在ABC △中,若222sin sin sin A B C +<,则角C 为( )A .锐角B .钝角C .直角D .不确定【追问】在ABC △中,若cos cos cos a b cA B C==,则ABC △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⑶(2010天津理7)在ABC △中,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23a b bc -=,sin 23sin C B =,则A =( )A .30B .60C .120D .150 【解析】⑴A 根据正弦定理sin 2a A R =,sin 2b B R =,sin 2cC R=,sin :sin :sin ::3:2:4A B C a b c ==∴,2223241cos 2324C +-==-⨯⨯∴⑵B222sin sin sin A B C +<∵,∴根据正弦定理得222a b c +<,222cos 02a b c C ab+-=<∴,∴角C 为钝角【追问】B ⑶A由sin 23sin C B =,根据正弦定理,得23c b =.所以22236a b bc b -==,即227a b =. 由余弦定理得2223cos 2b c a A bc +-==.所以30A =︒.【例6】 正余弦定理在平面几何中的应用⑴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3AB =,5BC =,6AC =,求BD⑵ 在ABC △中,已知4AB =,7AC =,BC 边上的中线7AD =,那么BC = .⑶ (目标班专用)在ABC △中,已知46AB =6cos ABC ∠=,AC 边上的中线5BD ,求sin A 的值【解析】 ⑴如图,在ABC △中,2222cos AC AB BC AB BC B =+-⋅,即222635235cos B =+-⋅⋅ ①在ABD △中,2222cos BD AB AD AB AD A =+-⋅, 即22235235cos BD A =+-⋅⋅ ②①+②得:()22226235BD +=+,即42BD =DCBA【点评】由本题可以得出平行四边形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平方之和等于四条边长平方之和⑵解法一:如图:设BD x=,则2BC x=,DC x=,∵πADB ADC∠=-∠,cos cosADB ADC∠=-∠∴,由余弦定理,得222222774722772222x xx x⎛⎫⎛⎫+-+-⎪ ⎪⎝⎭⎝⎭=-⋅⋅⋅⋅,解得92x=,9BC=∴解法二:由平行四边形定理得:()2222247781BC=+-=,9BC=∴⑶如图:设E为BC的中点,连接DE,则DE AB∥,且1262DE AB==,设BE x=,在BDE△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2222cosBD BE ED BE ED BED=+-⋅∠,()()6cos cosπcosπcosBED DEC ABC ABC∠=-∠=-∠=-∠=-∵28266523x x=++⨯⨯∴,解得1x=或73x=-(舍),故2BC=,从而222282cos3AC AB BC AB BC ABC=+-⋅∠=,即221AC=,又30sin ABC∠=∵,故22123sin30A=,70sin A=∴【教师备案】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和正余弦定理关系不是特别紧密,而且到本讲结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已经全部讲完,所以把三角形的面积单独做一个板块,老师可以把所有的三角形面积公式给学生讲一下.1.4三角形的面积知识点睛DA72x745463DCA面积公式:()11111sin sin sin 222224a abcS ah a b c r ab C bc A ac B R ==++====.其中r 为ABC △内切圆半径,R 为外接圆半径.【教师备案】在求三角形的面积时,学生印象最深的就是12a ah ,那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根据12a ah 推导其它公式,并且老师可以在这里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全部给学生整理一下,但是本讲重点是介绍1sin 2S ab C =类型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如果学生的程度很好,老师可以介绍一下“海伦公式”和圆内接四边形面积公式.【选讲】海伦公式:()()()S p p a p b p c =---2a b cp ++=. 【推导】 ()2222222111sin 1cos 12224a b c S ab C C ab a b+-==--()()()2222222222221142244a b a b c ab a b c ab a b c -+-++---+()()()()()()22221144a b c c a b a b c a b c a c b b c a ⎡⎤⎡⎤+---+++-+-+-⎣⎦⎣⎦令()12p a b c =++,则()()()S p p a p b p c =---圆内接四边形面积:()()()()S p a p b p c p d ----2a b c dp +++=. 【推导】由()22222cos 2cos πa b ab c d cd θθ+-=+--,可得2222cos 22a b c d ab cd θ+--=+()()222222222sin 1cos ab cd a b c d θθ+-+---()()()()b c d a a c d b a b d c a b c d ++-++-++-++- (){}()11sin sin πsin 22S ab cd ab cd θθθ=+-=+ ()()()()()()()()142222b c d a a c d b a b d c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a b c d p a p b p c p d ++-++-++-++-++++++++++++⎛⎫⎛⎫⎛⎫⎛⎫=---- ⎪⎪⎪⎪⎝⎭⎝⎭⎝⎭⎝⎭=----【教师备案】老师在讲完三角形的面积后就可以让学生做【铺垫】,【铺垫】是直接利用公式求三角形面积的,例7不能够直接利用公式求三角形面积,需要先看在面积公式中缺少哪些变量,然后再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正余弦定理求出所需要的变量,最后再利用面积公式就CB A b aDC BAπ-θθd cba可以了.第三题放了一道关于圆内接四边形面积的题目,供老师选择使用;例8是已知三角形面积解三角形,在解题过程中会用到正余弦定理,对于求面积的最大值的问题建议放到同步,因为在求最大值的问题时大多数要用到均值定理,学生这时候还没学,所以建议以后再讲.【铺垫】在ABC△中,若5AB=,7BC=,33sin14B=,求ABC△的面积.【解析】∵5AB=,7BC=,33sin14B=,1133153sin5722144ABCS AB BC B=⋅⋅=⨯⨯⨯=△∴【例7】求面积⑴已知ABC△,三个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43460b c B===︒,,,求ABCS△.⑵已知ABC△,三个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记为a b c,,,若234a b c===,,,求ABCS△.⑶(目标班专用)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圆O,四边长依次为2,7,6,9,求圆直径. 【解析】⑴分析:三角形的已知条件为常见的SSA型.根据条件有两种思路求三角形的面积:11sin sin22ABCS bc A ac B∆=⋅=⋅.所以欲求三角形面积需要先求A或先求a.方法一:由正弦定理知sin sinb cB C=,sin1sin243c BCb︒===,因为C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故30C︒=或150︒,又60B︒=,故30C︒=.180603090A︒︒︒︒=--=,从而1832ABCS bc∆==.方法二:由余弦定理得222cos2a c bBac+-=,即24320a a--=.()()480a a+-=.因为0a>,所以8a=.1sin832ABCS ac B∆=⋅=.⑵要求面积,先求一个角,已知三边,可以用余弦定理求一角:222416911cos21616a c bBac+-+-===,∴2315sin1cosB B=-=,经典精讲∴113153sin 241522164ABC S ac B ∆==⋅⋅⋅=.⑶ 85.【铺垫】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面积()22214ABC S b c a =+-△,则A 等于( ) A .45 B .30 C .120 D .15【解析】 A()2221112cos cos 442ABC S b c a bc A bc A =+-=⨯=△,又1sin 2ABC S bc A =△∵,sin cos A A =∴,45A =∴【例8】 已知三角形面积解三角形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2sin 3cos C C =,7c =,又ABC △的面积为332, 求⑴角C 的大小;⑵a b +的值【解析】⑴由已知得()221cos 3cos C C -=,1cos 2C =∴或cos 2C =-(舍), ∴在ABC △中,60C =⑵133sin 22ABC S ab C ==△∵,133sin 6022ab =∴,6ab =∴,又2222cos c a b ab C =+-∵,()22272cos a b ab C =+-∴,227a b ab +-=∴,2213a b +=∴, 222255a b a b ab +=++==∴【演练1】 (2010北京卷文理10)在ABC △中,若2π133b c C ==∠=,,,则________a = 【解析】1 方法一: 由余弦定理222cos 2a b c C ab+-=得, 220a a +-=.∵0a >,∴1a =.方法二: 由正弦定理sin sin b c B C =得,1sin 2B =,π6B =或5π6,又因为b c <,即B C <, 所以π6B =,∴2ππππ366A =--=.∴1a b ==.实战演练【演练2】 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22tan 3a c b B ac +-,则角B 的值为( ).A . π6B . π3C .π6或5π6D . π3或2π3【解析】D 由余弦定理2222cos a c b ac B +-=及()222tan 3a c b B ac +-得, 3sin B =. 所以π3B =或2π3.【演练3】 在ABC △中,已知222sin sin sin 3sin sin B C A A C --,则角B 的大小为( )A .150︒B .30︒C .120︒D .60︒ 【解析】A 由222sin sin sin 3sin sinBC A A C --=及正弦定理可得2223b c a ac --=即得2223cos 2a c b B ac +-==,∴150B =︒.【演练4】 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b c ,,,1tan 2A =,310cos B = 若ABC △最长的边为1,则最短边的长为( ).A 25B 35C 45D 5 【解析】D 由310cos B =B 为锐角,∴1tan 3B =,故()()tan tan πtan C A B A B =--=-+tan tan 11tan tan A BA B+=-=--⋅①, 由①知135C ∠=︒,故c 边最长,即1c =,又tan tan A B >,故b 边最短,∵10sin B =,2sin C =sin sin b c B C =, ∴sin 5sin c B b C =5.【演练5】(2011西城一模文15) 设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b ,c ,且4cos 5B =,2b =. ⑴ 当30A =︒时,求a 的值;⑵ 当ABC △的面积为3时,求a c +的值.【解析】 ⑴ 因为4cos 5B =,所以3sin 5B =,由正弦定理sin sin a b A B =,可得10sin303a =︒,所以53a =.⑵ 因为ABC △的面积1sin 2S ac B =,3sin 5B =,所以3310ac =,10ac =.由余弦定理2222cos b a c ac B =+-,得222284165a c ac a c =+-=+-,即2220a c +=.所以2()220a c ac +-=,2()40a c +=,所以,210a c +=.1.正弦定理公式 ;余弦定理公式22a b +- = .2.三角形面积公式S = .盲人数学家——欧拉1783年9月18日,法国人蒙高尔费兄弟举行了第二次热气球升空试验。
高一数学教辅书排行榜

高一数学教辅书排行榜
以下是一些可能在高一数学教辅书排行榜上出现的书籍:
1. 《高一数学(上)》,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数学教研室,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数学》,作者:陈世杰,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3. 《高中数学课本疑难问题解析与解答》,作者:李四光,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4. 《牛津高中数学上》,作者:杨震宇、梁朝阳,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
5. 《人教版高中数学(上)》,作者:罗幸全,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6. 《高一数学十年高考真题及解析》,作者:江苏省高考命题组,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7. 《南师大中学高一数学》,作者:王笑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假设的排行榜,根据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要点】1.函数的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或构造函数关系式,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是指根据数学问题中变量间的特殊关系,有意识地构造方程或方程组,通过解方程或方程组,或者运用方程的性质去分析、转化问题,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方法.3.函数和方程是密切相关的,可以互相转化。
比如研究函数y=f(x)与y=g(x)的图象的交点问题,就是研究方程f(x)=g(x)的实数解的问题;解方程f(x)=0,就是求函数y=f(x)的零点.4.函数应用题的解题步骤简述如下:(1)审题:阅读理解文字表达的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2)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利用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3)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4)作答:对结果进行验证或评估,作出解释或回答。
解应用题可归结为“过三关”:一是事理关,即读懂题意,需要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二是文理关,即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的符号语言;三是数理关,即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构建之后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数理能力。
【例题】1.方程x 2=2x 的解的个数为( )A .0B .1C .2D .32.已知155=-a cb ,(a 、b 、c ∈R ),则有( )A .ac b 42>B .ac b 42≥C .ac b 42<D .ac b 42≤3.已知关于x 的方程 2x -(2 m -8)x +2m -16 = 0的两个实根 1x 、2x 满足 1x <23<2x ,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_____.4.关于x 的方程|x 2-4x +3|-a =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 的值是______. 5.若不等式x 4x 2--≥34x+11-a 的解集为{x|-4≤x≤-2},求实数a 的值.6.已知直线y=3-x 和坐标轴交于A 、B 两点,若抛物线y=-x 2+mx-1和线段AB 有两个不同的交点,求实数m 的范围.7.设不等式2x -1>m (x 2-1)对满足|m|≤2的一切实数m 的取值都成立.求x 的取值范围.8.设f (x )=lg 3421ax x ++,如果当x ∈(-∞,1]时f (x )有意义,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9.若方程lg (-x 2+3x -m )=lg (3-x )在x ∈(0,3)内有唯一解,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0.已知函数f (x )=log m33+-x x (1)若f (x )的定义域为[α,β],(β>α>0),判断f (x )在定义域上的增减性,并加以说明; (2)当0<m <1时,使f (x )的值域为[log m [m (β–1)],log m [m (α–1)]]的定义域区间为[α,β](β>α>0)是否存在?请说明理由.11.(xx 年全国高考题)甲、乙两地相距S 千米,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速度不得超过c 千米/时,已知汽车每小时的运输成本(以元为单位)由可变部分和固定部分组成:可变部分与速度 v (千米/时)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b ;固定部分为a 元.(1)把全程运输成本y (元)表示为速度v (千米/时)的函数,并指出函数的定义域; (2)为了使全程运输成本最小,汽车应以多大速度行驶?12.某海滨浴场的岸边可以近似的看成直线,位于岸边A 处的救生员发现海中B 处有人求救,救生员没有直接从A 处游向B 处,而是沿岸边自A 跑到距离B 最近的D 处,然后游向B 处,若救生员在岸边的行进速度为6米/秒,在海中的行进速度2米/秒(1)分析救生员的选择是否正确;(2)在AD 上找一落点C ,使救生员从A 到B 的时间最短,并求出最短时间。
【习题】一、选择题(A 、B 、C 三级试题分别为3、2、1,共6小题): 1. 方程2x=x 2+2x +1的实数解的个数是_____. A .1B .2C .3D .以上都不对2. 方程lgx+x=3的解所在区间为( C ) A .(0,1)B .(1,2)C .(2,3)D .(3,+∞)3. 函数)1(x 1)6(x 13x 8x 4y 2->+++=的最小值是A .1B .2C .25/12D .13/64.设x 1、x 2、x 3依次是方程x 2x log 21=+,x )2x (log 2-=+,2x +x=2的根,则有( )A .x 2<x 3<x 1B .x 1<x 3<x 2C .x 2<x 1<x 3D .x 3<x 2<x 15.设9897--=n n a n (n ∈N ),则在数列{a n }的前30项中的最大项、最小项依次是 ( )A .a 1,a 30B .a 1,a 9C .a 10,a 9D .a 10,a 306.已知集合P ={(x,y)|y =29x -}、Q ={(x,y)|y =x +b},若P∩Q≠∅,则b 的取值范围是 .A .|b|<3B .|b|≤32C .-3≤b≤32D .-3<b<32二、填空题(A 、B 、C 三级试题分别为2、1、1,共4小题): 7. 若不等式m>|x -1|+|x +1|的解集是非空数集,那么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8. 若方程x 2-3ax +2a 2=0的一个根小于1,而另一根大于1,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9.对于满足0≤p≤4的所有实数p ,使不等式x 2+px >4x +p -3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0. 若关于x 的方程|x 2-6x +8|=a 恰有两个不等实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A 、B 、C 三级试题分别为2、2、2,共6小题):11. 已知函数g (x )=lg[a (a +1)x 2-(3a +1)x +3]的值域是R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12. 定义域内不等式a x x +>-2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13. 已知点A (0,1)、B (2,3)及抛物线y =x 2+mx +2,若抛物线与线段AB 相交于两点,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14. 当实数a 在什么范围内时,方程1)lg(22lg =+a x x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5. 已知二次函数f (x )=ax 2+bx (a ,b 为常数,且a ≠0)满足条件:f (x –1)=f (3–x )且方程f (x )=2x 有等根.(1)求f (x )的解析式;(2)是否存在实数m ,n (m <n ),使f (x )定义域和值域分别为[m ,n ]和[4m ,4n ],如果存在,求出m 、n 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16. (1)一次函数f(x)=kx+h(k≠0),若m <n 有f(m)>0,f(n)>0,则对于任意x ∈(m ,n)都有f(x)>0,试证明之;(2)试用上面结论证明下面的命题:若a ,b ,c ∈R 且|a|<1,|b|<1,|c|<1,则ab+bc+ca >-1三、函数思想方法的应用参考答案【例题】 1.D 2.B 3.17{|}22m m -<< 4.解析:作函数y =|x 2-4x +3|的图象,如下图.xy O 1 23 -112 3由图象知直线y =1与y =|x 2-4x +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 2-4x +3|=1也就是方程|x 2-4x +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 =1.答案:15.解:设⇔--=x 4x y 21x 4x y 221--=(y 1≥0) ∴ 4y )2x (212=++(y 1≥0),它表示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上半圆.a 11x 34y 2-+=表示和x 34y =平行或重合的直线系.分别作出y 1与y 2的图象,让y 2作平行移动,要y 1≥y 2解集为{x|-4≤x≤-2},显然当且仅当直线通过点(-2,2)时符合要求,此时a 11)2(342-+-⨯=∴ 319a =6.解:将y=3-x 代入抛物线方程得:x 2-(m+1)x+4=0(x )(x )应满足条件:在[0,3]内有两个不同的实根.令f (x )=x 2-(m+1)x+4. 由如图,则⎪⎪⎪⎩⎪⎪⎪⎨⎧>∆<+<≥≥0321m 00)3(f 0)0(f解得:3<m≤310 7.【解】问题可变成关于m 的一次不等式:(x 2-1)m -(2x -1)<0在[-2,2] 恒成立,设f (m )=(x 2-1)m -(2x -1),则 ⎪⎩⎪⎨⎧<----=-<---=0)12()1(2)2(0)12()1(2)2(22x x f x x f解得x ∈(217-,213+) 【注】 本题的关键是变换角度,以参数m 作为自变量而构造函数式,不等式问题变成函数在闭区间上的值域问题.本题有别于关于x 的不等式2x -1>m (x 2-1)的解集是[-2,2]时求m 的值、关于x 的不等式2x -1>m (x 2-1)在[-2,2]上恒成立时求m 的范围.8.【分析】当x ∈(-∞,1]时f (x )=lg 3421ax x ++有意义的函数问题,转化为1+2x +4x a>0在x ∈(-∞,1]上恒成立的不等式问题.【解】 由题设可知,不等式1+2x+4xa>0在x ∈(-∞,1]上恒成立,即:(12)2x +(12)x+a>0在x ∈(-∞,1]上恒成立. 设t =(12)x , 则t≥12, 又设g (t )=t 2+t +a ,其对称轴为t =-12∴ t 2+t +a =0在[12,+∞)上无实根, 即 g (12)=(12)2+12+a>0,得a>-34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a>-34. 【注】对于不等式恒成立,引入新的参数化简了不等式后,构造二次函数利用函数的图像和单调性进行解决问题,其中也联系到了方程无解,体现了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一般地,我们在解题中要抓住二次函数及图像、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将问题进行相互转化.在解决不等式(12)2x +(12)x +a>0在x ∈(-∞,1]上恒成立的问题时,也可使用“分离参数法”: 设t =(12)x , t≥12,则有a =-t 2-t ∈(-∞,-34],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a>-34.其中最后得到a 的范围,是利用了二次函数在某区间上值域的研究,也可属应用“函数思想”.9.【解】 原方程变形为 ⎩⎨⎧-=-+->-x m x x x 33032 即:⎩⎨⎧-=->-m x x 1)2(032设曲线y 1=(x -2)2 , x ∈(0,3)和直线y 2=1-m ,画图可知: ① 当1-m =0时,有唯一解,m =1;②当1≤1-m<4时,有唯一解,即-3<m≤0, ∴ m =1或-3<m≤0此题也可设曲线y 1=-(x -2)2+1 , x ∈(0,3)和直线y 2=m 后画出图像求解. 【注】 一般地,方程的解、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性质等进行讨论时,可以借助于函数的图像直观解决,简单明了.此题也可用代数方法来讨论方程的解的情况,还可用分离参数法来求(也注意结合图像分析只一个x 值). 10.解:(1)⇔>+-033x x x <–3或x >3. ∵f (x )定义域为[α,β],∴α>3设β≥x 1>x 2≥α,有0)3)(3()(6333321212211>++-=+--+-x x x x x x x x 当0<m <1时,f (x )为减函数,当m >1时,f (x )为增函数. (2)若f (x )在[α,β]上的值域为[log m m (β–1),log m m (α–1)] ∵0<m <1, f (x )为减函数.∴⎪⎪⎩⎪⎪⎨⎧-=+-=-=+-=)1(log 33log )()1(log 33log )(ααααββββm f m f m m m m 即3,0)1(3)12(0)1(3)12(22>>⎪⎩⎪⎨⎧=---+=---+αβααββ又m m m m m m 即α,β为方程mx 2+(2m –1)x –3(m –1)=0的大于3的两个根∴⎪⎪⎪⎩⎪⎪⎪⎨⎧>>-->+-=∆<<0)3(3212011616102mf m m m m m ∴0<m <432-故当0<m <432-时,满足题意条件的m 存在. 11.解:(读题)由主要关系:运输总成本=每小时运输成本×时间,(建模)有y =(a +bv 2)Sv(解题)所以全程运输成本y (元)表示为速度v (千米/时)的函数关系式是: y =S (av+bv ),其中函数的定义域是v ∈(0,c] . 整理函数有y =S (va+bv )=S (v +v b a),由函数y =x +kx(k>0)的单调性而得: 当a b <c 时,则v =a b 时,y 取最小值;当a b≥c 时,则v =c 时,y 取最小值.综上所述,为使全程成本y 最小,当a b <c 时,行驶速度应为v =a b ;当ab≥c 时,行驶速度应为v =c .12.解:(1)由A 直接游向B 的时间2150223001==t (秒)由A 经D 游向B 的时间200230063002=+=t (秒) 而2002150>,因此救生员的选择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