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命题人:侯小斌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B.目眇眇兮愁予..(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纵目远望)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
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诗歌之部+第2单元+梦游天姥吟留别+训练-落实提升+Word版含答案

[基础巩固层次(A )]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导学号:46162029】天姥.(mǔ) 殷.岩泉(yǐn) 漂.白(piāo) 刨.床(páo) 剡.溪(shàn) 木屐.(jī) 威吓.(xià) 呼号.(háo) 澹澹.(dàn) 渌.水(lù) 起哄.(hōnɡ) 泡.货(pāo)【答案】 “漂”应读piǎo,“刨”应读bào,“吓”应读hè,“哄”应读hònɡ。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实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 B .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须.行即骑访名山 须:等待 C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 .恍.惊起而长嗟 恍:恍然,猛然 迷花倚石忽已暝.暝:天黑、夜晚【解析】 C 项,“因”,依据。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云霞明灭或.可睹一食或.尽粟一石 B.⎩⎪⎨⎪⎧陈陈相因.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C.⎩⎪⎨⎪⎧且.放白鹿青崖间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沛公安.在【解析】A项,“或”,都为副词,或许。
B项,“因”,动词,因袭;副词,凭借。
C 项,“且”,副词,暂且;连词,并且。
D项,“安”,代词,怎么;代词,哪里。
【答案】 A4.名句默写。
(1)海客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一夜飞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渌水荡漾清猿啼。
(3)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冥浩荡不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长恨歌》测评练习

长恨歌一、基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回眸(móu) 百媚(méi) 骊(lí)宫B .鼙(pí)鼓 霓(ní)裳 花钿(diàn)C .云栈(jiàn) 萦纡(y ū) 马嵬(wéi)D .临邛(qióng) 凝睇(tì) 擘(bò)解析 A A 媚:mèi;C 栈:zhàn;D 睇:dì答案 B2.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君臣相顾尽沾衣。
B .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C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D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解析 AC(都当“看”讲)答案 AC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千乘万骑西南行B .上穷碧落下黄泉C .春宵苦短日高起D .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 A 中的“西南”,B 中的“上”“下”都是名词作状语,C 中的“苦”是意动用法,D 中无活用词答案 D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①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②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③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⑤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⑦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⑧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A .①③⑤⑥B .②④⑤⑧C .①④⑥⑦D .③⑤⑥⑧解析 排除①②⑦即可。
①“颜色”,这里指娇媚的姿容;②“可怜”,这里是“可爱”、“美好”的意思;⑦“睡觉”,这里是“刚刚睡醒”的意思。
答案 D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 .六宫粉黛无颜色B .缓歌慢舞凝丝竹C .温泉水滑洗凝脂D .梨花一枝春带雨解析 D 是比喻,其它是借代。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训练题及答案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题及答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理解性默写训练题1、屈原《湘夫人》开头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写景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洵《六国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陆游《书愤》记述两次抗金胜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圆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韦庄《菩萨蛮》中描写江南景色美和人物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杜甫《阁夜》中写夜哭、夷歌之凄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李煜《虞美人》将抽象的“愁思”形象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咏史怀古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谷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乌,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金谷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西北,是西晋富豪石崇的别墅,繁荣华丽,极一时之盛。
唐时园已荒废,成为供人凭吊的古迹。
(1)诗中“草自春”的“自”字与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的“自”字用法是否相同?试作简要分析。
(2)全诗句句写景,且景中寓情。
试分析诗人由三、四句中的“日暮啼鸟、东风落花”联想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怀古刘禹锡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1)诗的首联和颔联均是写景,但又各有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2)“《后庭花》一曲”中的“后庭花”是化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哪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史李商隐北湖南埭①水漫漫,一片降旗百尺竿。
三百年间同晓梦,钟山何处有龙盘?【注】①北湖,南京玄武湖。
南埭,即鸡鸣埭。
二者都是六朝帝王寻欢作乐的地方。
(1)简析第二句中的“一片”和“百尺”的表达效果。
(2)诗歌最后以反问结句,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观点态度?羁旅思乡诗鉴赏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恩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诗歌讲究景情相合,诗歌的前两句作者选取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氛围?(2)杜甫在《月夜》中写道:“今夜郎州月,闰中只独看。
”从写作手法上看,与本文的第几句相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1)本诗的前两句采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内心怎样的感受?(2)寒食“无烟火”是为纪念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沿而成的风俗。
高中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练习第2单元夜归鹿门歌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登岳阳楼菩萨蛮(其二)一、基础达标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崇.高/作祟.殷.红/赝.品调.适/调.和B.傍.晚/滂.沱赈.灾/诤.言湖泊./停泊.C.韬.略/滔.天砧.板/嗔.怪如法炮.制/炮.火连天D.瞥.见/蹩.脚悚.然/耸.立方兴未艾./自怨自艾.解析: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B项,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é、sǒng、ài/yì.答案:B2.下列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度难关涕泗流幽暗B.寒喧迢迢戎马C.下榻画船谙熟D.愁绪滞留人才倍出解析:A项,度—渡;B项,喧—暄;D项,倍—辈。
答案:C3.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渔梁渡头争渡喧.(喧闹)关山北(战马,借指战争)B.戎马..C.凭.轩涕泗流(凭借)D.未老莫.还乡(不要)解析:C项,凭:倚靠。
答案:C4.下列诗句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B.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C.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D.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解析:B项,拆—坼.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5~6题。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清人仇兆鳌在《杜诗详注》说:“‘昔闻’‘今上',喜初登也.”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这一注释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我认为此诗并不是写登临的喜悦之情,而是写作者的沉郁之感.从全诗最后两联的叙述中,可看出诗人漂泊天涯、凄凉落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等的感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验试题1教学提纲

蕲春三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3单元测试题1 姓名分数(满分120分)一、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35分)(1)心非木石岂无感?。
(《拟行路难(其四)》)(2),惟有幽人自来去。
(《夜归鹿门歌》)(3),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4)吴楚东南坼,。
(《登岳阳楼》)(5)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6)春水碧于天,。
(《菩萨蛮》)(7)小楼昨夜又东风,。
(《虞美人》)(8)袅袅兮秋风,。
(《湘夫人》)(9),洞庭波兮木叶下。
(《湘夫人》)(10),播芳椒兮成堂。
(《湘夫人》)(11) ,安能行叹复坐愁。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12),隔叶黄鹂空好音。
(《蜀相》)(13),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14),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15)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剪梅》)(16)人生代代无穷已,。
(《春江花月夜》)(17),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18)春江潮水连海平,。
(《春江花月夜》)(19),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20)虎鼓瑟兮鸾回车,。
(《梦游天姥吟留别》)(21),老病有孤舟。
(《登岳阳楼》)(22),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23)春水碧于天,。
(《菩萨蛮》)(24),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25),月涌大江流。
(《旅夜书怀》)(26)二十四桥仍在,,。
(《扬州慢》)(27),但愿长醉不复醒。
(《将进酒》)(28)卧龙跃马终黄土,。
(《阁夜》)(29)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凭箜篌引》)(30)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31)叶上初阳干宿雨,,。
(《苏幕遮》)(32)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33)五月渔郎相忆否?,。
(《苏幕遮》)(34)小楼昨夜又东风,。
(《虞美人》)(35)梦入神山教神妪,。
(《李凭箜篌引》)二、选择题。
(20分)(1)“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句是谁对谁的评论?()A、钟嵘对陶渊明B、苏轼对王维C、欧阳修对李白D、王国维对苏轼(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杜甫的“三吏”包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包括《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1)疏石兰兮为芳(2)酌酒以自宽(3)渔梁渡头争渡喧(4)渌水荡漾清猿啼(5)乾坤日夜浮(6)皓腕凝霜雪(7)女娲炼石补天处(8)雕栏玉砌应犹在(9)檐牙高啄各抱地势2.(1)诗经风雅颂赋比兴(2)谢灵运(3)韩愈(4)世说新语(5)归有光震川先生集3.(1)渚:水边的浅滩。
(2)恣:放纵、无拘束。
(3)潦:积水。
(4)抑:或者。
4.(1)C(A.“盖”通“盍”,B.“善”通“缮”,D.“希”通“稀”。
)(2)C(C和例句,使动用法,使……退却,使……灭亡。
A.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B.名词活用作状语,乘辇车;D.形容词作名词,厚度。
)(3)D (A.“固然”,本来的结构;B.“地方”,土地方圆;C.“祖父”,祖辈父辈。
)(4)C(①②介词结构后置句,③④⑦判断句,⑤⑥被动句。
)二、课内文言语段阅读(10分)5.(1)C(C,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2)C(如果,连词。
)(3)A(①②,来,连词,表目的;③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不译。
)6.我郭橐驼并没有能使树木活得久、长得快的诀窍,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使他的本性得到发展罢了。
(“寿”“孳”“天”“致”各1分。
)三、课内外古代诗歌阅读(25分)(一)阅读李白《将进酒》,完成7~9题。
(10分)7.(1)B(《送友人》为近体诗之五言律诗。
)(2)B(“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
)8.示例:句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有致;(2分)诗句整散结合,节奏富于变化,情感跌宕起伏。
(2分)9.示例:诗歌借黄河起兴,以河水的急遽奔流引出对人生短暂的慨叹;(1分)以河水一去不复返比喻人生易老,年华易逝,悲叹人生短促。
(1分)(二)阅读杜甫《蜀相》,完成10~11题。
10.C(“两朝”指诸葛亮先后辅佐刘备和刘禅;“济”是“扶助”的意思。
)11.示例一:“诗眼”分别为“自”、“空”。
(1分)这一联中,“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了一幅春景,但对这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特的感受:祠庙寂寥冷清,只有诗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命题人:侯小斌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袅袅..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B.目眇眇兮愁予..(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纵目远望)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 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不见 / 黄河之水 / 天上 / 来,奔流到海 / 不复 / 回。
B.五更 / 鼓角 / 声 / 悲壮,三峡 / 星河 / 影 / 动摇。
C.与 / 君歌 / 一曲,请 / 君为我 / 倾耳 / 听。
D.家住 / 吴门,久作 / 长安旅。
五月 / 渔郎 / 相忆否?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
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B.鹤鸣楚山静,霜白秋江晓。
(柳宗元《与崔策登西山》)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刘禹锡《途中早发》)D.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李白《秋浦歌》)8、下列诗句都出自王维作品,都属于山水田园诗的一项是:①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③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⑧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A.①②⑤⑧ B.③④⑥⑦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9、下列诗句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0、从修辞的角度看,下面对古诗词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诗人运用了夸张和借代的修辞手法,集中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色,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一振。
C.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诗人运用对偶的句式,拟人化的手法,将“一水”“两山”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对象,清新隽永,韵味深长。
D.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既是设问,又是比喻,以景物喻愁思,显示出愁思之多。
11、下列李白《行路难》诗句中,暗用伊尹典故的是:A.拔剑四顾心茫然 B.闲来垂钓碧溪上C.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12、下列诗句,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③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⑤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①②③⑤ / ④⑥ B.①③⑤⑥ / ②④C.①③④ / ②⑤⑥ D.①③⑥ / ②④⑤13、根据文意,仿照画线句(1)的句式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正确的一项是:阅读古典诗词,你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
(1)读王维、孟浩然,你懂得了什么叫寄情山水;(2)____________,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3)___________,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
读着,品着,渐渐地,你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思想修养和审美情趣。
A.(2)读杜甫、白居易;(3)读陆游、辛弃疾B.(2)读李白、白居易;(3)读陆游、苏轼C.(2)读李白、白居易;(3)读李清照、陆游D.(2)读杜甫、杜牧;(3)读苏轼、辛弃疾1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500 年间的诗歌305 篇。
它以四言诗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B.“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C.“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於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D.我国古代的诗歌有古体、近体的分别。
古体诗亦称“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近体诗亦称“今体诗”,有律诗和绝句。
1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托之以讽谏。
”这是屈原创作《九歌》的原因。
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是近人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
C.刘熙载《艺概·诗概》中的“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一句评价的是李白的诗。
D.陆游的《书愤》一诗反映出陆游慷慨悲壮的诗风,而《临安春雨初霁》一诗则反映出清淡、婉丽的诗风。
16、下列各句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度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未必就比别人高明许多。
若论比喻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夸张的大胆,_____________李白乃是以气夺人。
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A.虽说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可光仗着这种本事就能使人觉得读起来有滋味有劲头吗?B.却有过人之处,虽然凭这些也无法产生这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C.虽然胜过一般诗人,然而仅凭种种修辞手法也难以产生如此强大之艺术力量。
D.虽有过人之处,可是只凭这些显然不足以产生那么强大的艺术力量。
17、把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①杜甫的忧生,主要表现在生不逢时的忧患②他所具有的诗人的认真的个性也使他难于在这个时代有所作为③杜甫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代④这就使他在诗中时时流露出这种悲哀来⑤这个时代未能给他提供一个施展才干实现理想的环境和机会⑥杜甫《铁堂峡》中“生涯抵弧矢,盗贼殊未灭。
飘蓬逾三年,回首肝肺热。
”最能说明此种忧患心态A.①③④⑤②⑥ B.③⑤②④①⑥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④①②⑥18、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熔铸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请语”,作品因此更感人。
D.这首小令仅28个字,生动地表下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阅读杜甫的《蜀相》一诗,完成下面问题。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9、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两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
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济”是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20、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前四句写祠堂之景,后四句写丞相之事。
全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缅怀和赞颂,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痛感济世无人的哀伤。
B.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C.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D.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二、默写和填空(共27分)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4分)杜甫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诗.......圣,近日来却有两百余fú()关于他的涂鸦图片在微bó()上疯传。
在这些对语文课本插图的“再创作”中,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不过,恶搞应该是有底线的。
印度人不会恶搞泰戈尔,希腊人不会恶搞柏拉图,而杜甫却没有得到国人应有的尊重。
“杜甫很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和反省。
(1)在括号中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用合适的成语替换加点的文字:________________(3)“□”中应加上的标点是:____22、陈鸿《长恨歌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七夕)夜殆半,休侍卫於东西厢,独侍上。
上凭肩而立,因仰天感牛女事,密相誓心:愿世世为夫妇。
”在《长恨歌》中对应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2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诗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4、阅读下面岳阳楼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在下面填上有关诗文名句。
(6分)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杜少陵五言绝唱”指的是杜甫的《登岳阳楼》,其颔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极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范希文两字关情”的“两字”为“忧”和“乐”,是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是引用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为:“前不见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