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洗药1
中药熏洗

中药熏洗1. 适应症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血管病变。
中药熏洗疗法,是将煎好的药汁待温后,只洗患处而不熏。
适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四肢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2.作用 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3.处方 透骨草、桂枝、艾叶、红花、当归、川芎、威灵仙、当归、路路通。
煎汤外洗5.禁忌症①患处皮肤有感染者②严重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未控制者。
二灌肠疗法规范1、适应症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消渴肠病便秘。
2.作用 通便、降浊、排毒。
3、辨证用药 选取生大黄、蒲公英、木香、红花、生龙牡、丹参等药物,可根据病情气虚者加黄芪、党参;腹胀者厚朴、枳壳等药物加减。
4、治疗方法 一般采用的有保留灌肠、高位灌肠、不保留灌肠等。
5、禁忌症①严重心脏病、严重贫血、严重痔疮者②早期妊娠、肠道手术后、不明原因肠出血者③精神障碍者。
三 耳穴贴敷疗法规范1、适应症 消渴、糖尿病、贴敷疗法可以缓解或消除糖尿病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康复。
2.作用 调节内分泌,改胰岛功能。
3、选穴处方 胰腺、内分泌、三焦、神门、肺、肾、肾上腺。
4、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四 穴位注射1.适应症 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消渴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2.作用 缓解消渴肠病引起腹痛、便秘、腹泻等症状,营养神经,改善消渴痹症麻木、疼痛、发凉、蚁走感等症状。
3.选穴 足三里4.治疗方法 消渴肠病腹痛654-2穴位注射,以解痉止痛。
消渴痹症甲钴胺、维生素B1穴位注射以营养神经。
5、禁忌症①有晕针史者②精神障碍者③有出血性疾病者五 中药贴敷1. 适应症 消渴肠病、糖尿病肠病,适用于糖尿病肠病引起的腹痛、腹泻、便秘等。
各种病症眩晕、高血压病。
2. 作用 温阳止泻、散寒止痛等3. 部位及选穴 肚脐、涌泉4.治疗方法 腹泻者,肉桂、车前子以温阳渗湿止泻。
腹痛者,附子、肉桂温阳散寒止痛。
眩晕,高血压病,吴茱萸、川芎贴涌泉穴。
5、禁忌症①对帖敷剂或材料过敏者②皮肤破损中药熏蒸适应症:1、痹症导致的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2、腰酸背痛症;3、肩周炎、颈椎病、落枕等;4、骨关节炎、肌腱炎、筋膜炎、腱鞘炎、脉管炎等均适用于熏蒸法进行治疗和综合治疗;5、慢性劳损、骨伤科急症期(48h)后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骨折固定解除后功能康复过程的熏蒸康复治疗;6、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常造成的肢体功能障碍;7、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的中药熏蒸治疗;8、哮喘;9、伤风感冒、恶寒发热; 10、体癣湿疹、虫蛟皮炎、接触性皮炎、过敏性皮炎等; 11、痛经、妇科带下症、阴痒、阴蚀等症; 12、补肾壮阳; 13、减肥健美。
中医医院熏洗疗法操作指南

中医医院熏洗疗法操作指南
将药物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的方法,称熏洗疗法。
具有疏通腠理、流畅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
一、适应症
疮疡、筋骨疼痛、目赤肿痛、皮肤病、阴痒带下、肛门疾病等。
二、物品准备
治疗盘、治疗碗、中药液、镊子、毛巾、橡皮单、纱布、面盆或坐浴盆、坐浴架、大浴巾(根据熏冼部位选用以上物品)
三、操作方法
(一) 四肢熏洗法
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量。
2、橡皮单垫于盆下,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围盖
患肢及盆,使药液之蒸气熏蒸患部。
3、待药液不烫时揭去浴巾,将患部浸入药液中泡洗。
(二) 眼部熏洗法
1、将煎好之药液乘热倒入治疗碗中,碗口围一纱布,中间露一小孔。
2、患眼对准小孔,接受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用镊子夹纱布蘸药液轻轻擦冼患眼。
(三) 坐浴法
1、将煎好之药液倒入坐浴盆内,加热水至所需容
量,置盆于坐浴架上,盖上有孔木盖。
2、患者暴露臀部坐在木盖上,使患部对准盖孔,
进行熏蒸。
3、待药液不烫时,拿掉木盖,臀部坐于盆内泡洗。
四、注意事项
(一) 注意保温,室内应温暧避风,暴露部分尽可能加盖衣被。
(二) 熏洗时药液不可过热,防止烫伤皮肤。
(三) 有包扎之病变,熏洗时应揭去敷料,熏洗完毕,应更换消毒敷料,重新包扎好。
(四) 孕妇及月经期禁用坐浴法。
中药熏洗方

痛风熏蒸方1号急性期湿热互结,郁于关节,气血壅滞,经络不通。
中药熏洗1号:苍术,黄柏、牛膝、忍冬藤、丹参、赤芍、防己、茵陈。
茵陈、忍冬藤清热利湿解毒;黄柏清下焦湿热;牛膝引药下行;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防己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缓解期脾虚失健,湿浊内生中药熏洗2号:党参、白术、茯苓,慧米、山药、木瓜,灵仙、土茯苓、秦皮。
党参健脾益气,茯苓、慧米、山药、白术健脾渗湿,木瓜、灵仙祛湿通络,土茯苓、秦皮即能清湿热之余邪,又能促进尿酸排泄。
方法将药物研粗末,装入布袋中,先加冷水浸没药物,20min后加水煎至30rain,然后倒入足浴木桶中,水温39-41°C为宜,将患肢放入药液中,时间为20min, 10天为1个疗程。
3号方(痛风)中药熏洗方(红花10g,天麻15g,川牛膝、伸筋草、土茯苓30g,稀蓋草50g),每日1剂,加水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合并滤液,与开水加入桶中,先熏蒸后泡洗,早晚各1次,每次45min,连续治疗1周。
4号方(骨关节炎)艾叶、细辛、红花20g苍术、伸筋草、透骨草、桂枝、威灵仙30g生乳香40g生没药50g煎为一付qd泡疼痛关节、连用十付一疗程5号方(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如下方煎煮后让患者熏洗病患部位。
伸筋草、红花、杜仲、路路通、细辛、防风10g;赤芍、独泳川茅、续断、秦苑、淮牛膝15 g;鸡血藤、没药20 g,上述药物一剂共煎成1 000 ml, 一个部位每日泡洗一次,注意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3个月为一疗程。
6号方(慢性肾衰竭)(金匮肾气丸)地黄108g,茯苓78g,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27g,附子4. 5g以上十味,每100g粉末加水煎为100ml,熏蒸每日两次,双侧肾盂处(即双肾区),熏蒸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温度38至42°C,治疗期间适量补水。
中药熏蒸加牵引治疗颈椎病熏蒸药物:桂枝葛根乳香当归川茅川乌草乌各15g地鳖虫桃仁红花威灵仙各10g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各30g三棱莪术各10g,食醋10ml o 中药熏蒸治疗肩周炎熏蒸药物:苏木、当归、鸡血藤、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各30 g,川椒20 g,地龙干、鹰虫、桂枝、乳香、没药、川乌、草乌各15 g.治疗颈肩腰腿痛方1祛风胜湿活血通络止痛桑寄生30g、当归15g,川茸15g、赤芍15g>苍术15g^威灵仙20 g、木瓜15g、仙灵脾15g^草乌10g^独活30 g、川牛膝20 g、鸡血藤30 g.滋补肝肾生地12g、丹皮10g , LLI药15g、山芋肉、15g、云菩12g、泽泻12g、旱莲草15g、女贞子15 go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温通汤组成:红花、透骨草、桂枝、桑枝.伸筋草、川牛膝、木瓜, 艾叶、生川乌、生草乌、花椒、刘寄奴、五加皮、荆芥、防风,海桐皮,当归.威灵仙各等份将上药按比例粉碎成粗粉并混匀、用时首次取药粉500g,加水8 一10倍煎煮熏蒸:以后每次加药粉50g,水适量,复煎,每用10次重新换药1次中药熏蒸腰推间盘突出症方剂组成,透骨草20g、苏木10g、红花12g、牛膝10g、三棱12g,羲术12g、秦芫12g、麻黄12g、桂枝15g、丝瓜络20g,可随证加减:血癖型可加川芍、鸡血藤;风寒湿型可加细辛、小茴香;肾虚型可加杜仲、枸祀子。
中药熏洗法

中药熏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选配中草药 煎汤在患处皮肤熏蒸、淋洗、浸浴以达到内病外治 的一种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代文献中称 之为“气熨”或“淋洗”等。早在《金匮要略》中 已经记载:“狐惑之为病,……蚀于下部则咽干, 苦参汤洗之,”可谓是熏洗法的最早记载。
历史渊源
• 《礼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 • 《黄帝内经》亦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邪可随
中药熏洗法
概述
熏洗法是将药物煎汤,趁
热在患处熏蒸、淋洗,借助药 力和热力,通过皮肤、粘膜作用 于机体,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 和、气血流畅,以达到疏通腠理、 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杀虫止 痒目的一种外治方法。
概述
熏洗可分热用和温用两种。热用主要是利 用热气使药力进入肌肤筋骨,以达祛寒解表、发汗 透疹、舒筋通络、活血消肿之效,此法常用于治疗 风寒感冒、风寒痹痛、跌打损伤等症;温用则是将 煎好的药汁晾至温度适宜时, 只洗患处而不熏, 一般用于治疗湿疹、癣以及女性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凡肿是血伤,用热药水泡洗” 的观点。
熏洗疗法是伤科常用的治疗方法。熏洗疗法作为中医药 外治的特色疗法之一,具有方便、有效、副作用小、应 用范围广泛的特点,在治疗骨关节疾病,尤其是伤筋疾患 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
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熏洗方:红花30g,当归20g,乳香20g,没药20g,羌活20g,独活 30g,防风20g,大黄20g,黄柏15g,川芎20g,秦艽20g,牛膝15g,以上诸 药用3000mL 水煎至沸腾后15min,倒出药液,趁热用药液蒸发的水汽 熏蒸膝关节,以患者耐受为度,待其温度降低至50℃左右时,用毛巾 在药液中浸湿后用力擦洗膝关节,范围包括膝关节上下20cm。如此 反复擦洗直至药液低于30℃,把药液再次加热后,重复熏洗,每次熏 洗30min。 疗程:局部中药熏洗每天1次, 2周为1个疗程。
05熏洗坐浴疗法

05熏洗坐浴疗法
熏洗坐浴疗法1、艾叶赤芍熏洗方配方:艾叶、赤芍、泽兰、苦参、蒲公英各30克,桂枝、红花各20克。
制法:上药煎汤。
用法:熏洗、坐浴,每日1次。
适应证:前列腺肥大。
2、丹参桃仁熏洗方丹参20克,桃仁10克,红花8克,石韦15克,苦参20克,大黄20克,水煎汤,每天先熏后坐浴。
3、大葱食盐热敷小腹方食盐500克,生葱250克,将葱切碎与盐同炒热,装入布袋内,热敷小腹,冷则再炒,热敷,一般2-4小时可见效。
适用于排尿困难者。
4、大黄毛冬青坐浴方大黄、毛冬青、忍冬藤各30克,红花10克,吴茱萸、泽兰各15克。
水煎1500毫升,温水坐浴
,每日1次,每次10~20分钟。
5、食醋坐浴方普通食醋1份加入热水10份,水温41~43℃,以能耐受为度,坐浴30分钟,每日1~3
次。
坚持坐浴疗效较好。
注意不要烫伤和受凉。
6、热水坐浴法大半盆热水,以不烫伤为度,临睡前坐浴20-30分钟,其间不断加热保温。
免责
声明:本文转摘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所涉及到各类药方、秘方、验方等仅做信息分享,不作为医疗建议、推荐或指引。
如有需要请
在医生的指导下辩证使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中药熏洗治疗妇科病

中药熏洗治疗妇科病中药熏洗法是中医外治法中的一大特色疗法。
我们在临床中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妇科常见疾病,发现其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
现介绍几则熏洗方药,患者不妨一试。
治带下病:蛇床子30克,土茯苓30克,野菊花30克,苦参20克,百部15克,枯矾12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阴部,每次30分钟,早晚各1次,每日1剂。
本方有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之功效,亦适用于湿热带下。
治子宫脱垂:枯矾30克,芒硝30克,五倍子10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部,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日1剂。
本方具有清热燥湿、收敛固脱的功效。
治外阴瘙痒症: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白鲜皮30克,地肤子30克,枯矾30克,芒硝30克,黄柏15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外阴后坐浴10分钟,每晚睡前1次,连用1周。
本方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之功效。
治外阴白斑:取生南星25克,生半夏25克,黄连25克,姜黄25克,金银花30克,红花30克,五倍子30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日1剂。
本方具有清热化痰、祛瘀止痒之功效。
治外阴炎:取鹤虱30克,苦参20克,蛇床子20克,威灵仙20克,当归尾20克,狼毒20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患处,每次20分钟,早晚各1次,每日1剂。
本方有杀虫解毒之功效。
治前庭大腺炎:取蛇床子20克,苦参20克,白鲜皮15克,黄柏15克,艾叶15克,明矾15克,芒硝15克,用纱布包好诸药,放入砂锅内,加水煎至1000毫升,将药汁倒入盆中,再加食醋50毫升,趁热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天2次,每日1剂。
康复科薰洗方

康复科薰洗方1号方(用于中风或脊髓损伤后肌张力增高、痉挛及肢体疼痛者)功效:通经活络,舒筋止痛。
组成:冰片3g、檀香10g、威灵仙15g、伸筋草15g、当归10g、白芍10g、木瓜10g、乌梅10g、鸡血藤20g2号方(用于中风或脊髓损伤后肌张力减低及麻木、疼痛者)功效: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组成:冰片3g、檀香10g、川乌10g、肉桂10g、干姜10g、吴茱萸10g、透骨消20g、乳香10g、海风藤20g3号方(用于中风或脊髓损伤后手足肿胀、疼痛者)功效:利水消肿,通络止痛。
组成:半枝莲30g、泽泻30g、海桐皮20g、桂枝10g、干姜10g、细辛10g、透骨消20g、檀香10g、姜黄10g4号方(用于各种外伤引起肿胀、疼痛)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组成:红花20g 丹参40g 川芎20g 生地40g 元胡索20g 川牛膝30g 大黄30g 透骨草40g5号方(用于各种骨关节损伤中期出现筋骨肿胀、疼痛)功效:和营止痛,接骨续筋组成:淮山30g 续断30g 落得打40g 骨碎补30g 生地30g 乳香15g 没药15g 延胡索30g6号方(用于伤科晚期或久病引的骨痿、筋软之症)功效:补益肝肾,强筋壮骨组成:杜仲20g 寄生30g 海风藤30g 骨碎补30g 熟地30g 淮牛膝30g 白芍20g 续断20g7号方(用于风湿性、类风湿性骨关节炎、软组织痿证、痹证、关节退行性关节炎)功效:祛风止痛,舒筋通络组成:杜仲20g 防风30g 独活20g 川足2条靳蛇30g 银花藤50g 当归15g 元胡索30g8号方(用于寒性、虚性关节痹痛、肢体挛缩、曲伸不利)功效:温经通络,强筋壮骨组成:当归20g 淮山30g 细辛15g 肉桂20g 乌药15g 破骨纸40g 熟地30g 路路通40g 松节30g上三方均打成粉,每付为一小包,十小包为一大包装。
用法:加开水2000ml浸泡,待水温<40度时,用以浸泡患肢。
可配合震动按摩器用。
感冒的药物熏洗疗法

感冒的药物熏洗疗法技术一组成:荆芥9g,防风9g,鲜葱白5g,生姜5g。
操作规程:取上药加清水2500~3500ml,煎煮5—10分钟,去渣留汁。
将药液倒入搪瓷面盆中,熏洗头面部,每次30分钟;或药温适宜,洗浴,周身洗透,尤其胸腹和颈背部要多洗几遍,每次15分钟。
洗后用柔毛巾将水拭干,避风,覆被安卧,待其微汗即可。
功效主治:辛温解表,祛风散寒;主治伤风、风寒感冒。
附注:荆芥、防风、薄荷等中药大多含有挥发性的有效成分,能有效发挥发汗解表作用,并具有杀菌抗病毒的作用。
《医学正传》指出:“热气熏蒸,腠理开启,气血通畅。
”通过熏洗能帮助发散病邪,提高药物疗效。
技术二组成:麻黄10g,薄荷15g,防风12g,生姜10g。
操作规程:上药水煎2次,每次15分钟。
取药液趁热熏洗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3日为1疗程。
功效主治: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主治风寒感冒。
附注:一般1疗程病愈,严重者可连用2个疗程。
水煎时注意薄荷须后下。
技术三组成:桑叶15g,菊花15g,荆芥15g,芦根30g。
操作规程:上药水煎2次,每次15分钟。
取药液趁热熏洗全身,每次10~20分钟,每日2次,每日1剂,3日为1疗程或病愈停用。
功效主治:辛凉解表,祛风清热。
主治风热感冒。
附注:熏洗后嘱患者多饮开水,卧床盖被以助发汗祛邪。
一般1疗程病愈,严重者可连用2疗程。
技术四组成:金银花15g,连翘15g,黄芩15g,板蓝根15g,淡竹叶15g,薄荷20g,檀香片20g,大青叶30g,冰片3g。
操作规程:先将金银花、连翘、黄芩、淡竹叶、板蓝根、大青叶加水约3000ml,煮沸10分钟后,再加入薄荷、檀香片同煎5分钟,滤出药汁另贮。
再25加水2500ml.煮沸10分钟后,去渣取汁。
二煎药汁与头煎药汁合并混匀,兑人冰片溶解即可。
每次用时,取药汁总量的1/2倒入浴盆中,加3000ml温水,洗浴全身。
每次15分钟,以汗出为佳。
洗后拭干,避风。
功效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熏洗药方:
(1)活血舒筋洗药
组成:当归30、赤芍30、茜草30、透骨草30、艾叶30、川椒30、桑枝30克。
功效与适应症:跌打损伤初中晚期均可。
用法:把上药用布包裹缝成枕头形,拍平。
锅内加水,把药枕放入,水淹没药枕为止,烧开即可,拿出控下水,放凉一会至50---60度。
在患处垫上毛巾,再热敷,防止烫伤。
每次用完后,把药枕水控干,放干燥处保存待用。
熏洗热敷患处20--30分钟,药汤泡脚20分钟,每付药用7--15天。
每日一次。
(2)活血通络洗药
组成:当归30、赤芍30、茜草30、透骨草30、艾叶30、川椒30、桑枝30、干姜50、羌活30、独活30、姜黄30、红花30克。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通络,祛风散寒。
用于跌打损伤后期,或兼有痹症者(风湿、类风湿、骨刺、关节炎等皆用此方)。
用法:风湿、骨刺等患者,
余下与(1)相同,略。
(3)消炎止痒洗药
组成:当归30、赤芍30、茜草30、透骨草30、艾叶30、川椒30、桑枝30、连翘30、黄芩30、黄柏30、桑寄生30克。
功效与适应症:活血、消炎、止痒。
用于因外敷药引起的皮肤过敏而红肿痛痒(用于因贴膏药引起的皮肤过敏)、或因跌打损伤初期肿痛发痒者,特效(不可加醋、加酒
几种治颈椎骨质增生外敷验方
方一、千年健、川牛膝、五加皮、艾叶各45克,秦艽、透骨草、伸筋草各36克,赤芍、桂枝各30克,木瓜、桑枝各90克,干姜、花椒各27克,大葱3
根(捣烂)。
一起捣碎全部药物,均匀分装于两个纱布袋里。
用陈醋半斤泡半小时,再蒸一小时。
用纱布袋在患处轮换热敷。
每次敷一小时。
日一次。
一剂药可连用八天,为一疗程。
见效而未痊愈者.可同法再敷一个疗程。
方二、中药托敷剂的组成有:透骨草12克,五加皮15克,五味子15克,山楂15克,当归12克,红花10克,赤芍12克,生地12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防风10克,炮附子6克,花椒30克。
具体用法是:将上述各药装入布袋内扎紧,放在盆中.加水煎煮1 5分钟,稍晾凉,托敷于颈背部,每次30分钟,每日托敷2次,每剂药连用4次,一般10日左右即可有明显好转。
用中药托敷剂治疗颈椎骨质增生,主要是利用方中透骨草、五加皮、五味子、山楂等酸药性,舒筋展骨,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和减轻周围神经、血管的牵拉、刺激或压迫。
当归、红花、赤芍、生地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羌活、独活、防风、炮附子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使骨质增生的肌肉韧带牵张、疼痛和神经、血管压迫、刺激等病理变化,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
善。
因此,该药止痛效果明显,关节运动功能也能恢复。
方三、颈康热敷方
药物组成:羌活、独活、桂枝、秦艽、当归、海风藤、乳香、没药、木香各15g,桑枝30g。
功效: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主治:颈椎病经络痹阻型。
用法:炒热布包敷患部,每次半小时,每日2~3次。
方四、增生热敷粉
药物组成:红花、桃仁、松香各6g,当归、生南星、生半夏各12g,生川乌、羌活、独活各9 g,白芥子、冰片各3g,细辛、牙皂各4.5g,樟脑15g。
功效:活血祛瘀,化痰通络,散寒止痛。
主治:骨质增生。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炒,热熨患处,凉后继续加热,每次7~8小时,每天1次。
方五、食盐热敷方
药物组成:食盐。
功效:活血散寒止痛。
主治:颈椎病,头项、胸背、肩臂、上肢酸沉麻木。
用法:炒热,每晚临睡觉前敷患处,每次30分钟。
方六、坎离砂热熨:
取麻黄、归尾、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枝、牛膝、白芷、荆芥、防风、木瓜、生艾绒、羌活、独活各等份,醋足量,用醋水各半,将药煎成浓汁,再将铁砂加热后搅拌而成,使用时加醋少许拌匀,置布袋中数分钟,自然发热,热熨颈部。
每日1~2次,连续应用至病愈为止.
方七、取川椒、桂枝、生川乌、摇边竹、鸟不落、防己、羌活、石菖蒲、当归尾各90g,红花、三七、乳香、没药各45g,苏木、鸡血藤各18g,将以上药物于50%酒精20kg中浸泡10~14天后,去滓备用。
将浸泡好的药液浸湿多层纱布,放于患处,再用电吹风加热,旋转移动,使热度均匀,防止烫伤,每次15~20分钟,10次为一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