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德斯分析法介绍
基于费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课堂分析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中学化学课堂分析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翁建红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nders’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是著名的课堂分析工具,它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编码系统如表1—1 所示.它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十种情况,分别用编码1—10 表示.然而从新课改的实施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的角度来看,FIAS 也具有不足之处,新课改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学生活动占课堂的大部分。
另外化学学科的本身特点也决定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具体如下:重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7 个类别),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2 个类别),无法真实的了解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丰富的交互活动,但FIAS 无法反映出这一类互动:“沉寂”表达的情形复杂,含义也有所不同,把它们归为一类无法分清楚真实情况,FIAS 转化后的变量数据无法回溯;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活动,也有师生互动,但FIAS 无法反映出特殊的过程;另外,课堂板书也是教师课堂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是用“沉寂”所能表达的。
基于此,我采用了顾小清老师等人改进了的FIAS,并基于化学学科的特点,作了稍微的调整,形成了如表1—4 所示的ITIAS 编码系统(Information Teshnology-based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现在我以网上刘艳老师的《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视频为例,利用改进版的弗兰德斯分析法,3秒内做一个记录,有时3秒内有多个动作,也都尽量记录,数据见附录1,并得出其相应迁移矩阵,见下表。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作者:武天宏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02期[摘要]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作为一种研究课堂教学中师生语言行为互动的观察和分析系统,也被认为是探讨传统教学的经典分析系统。
本文以人教版语文6年级上册李吉林老师执教的《桂林山水》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静态的比例、频率及序对特征和动态曲线2个角度进行分析,为传统课堂的分析提供了新的微观研究视角,也为教师的教学语言艺术提供了科学范式。
[关键词]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课堂教学;编码;语言行为互动[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8)02-0101-08[DOI]10.13980/ki.xdjykx.2018.02.019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FIAS[1],20世纪60年代,是由先后任教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弗兰德斯教授为科学、客观地考察和评估课堂教学质量,在借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R.F.Bales)[2]群体内互动行为观察法并根据自己调查中发现的“三分之二”规则的基础上①,先采用质性方法进行课堂观察及编码,再通过矩阵计算和动态曲线分析得出结论的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
弗兰德斯认为,“评价一个课堂活动的最佳方法,就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行为进行互动分析。
”[3]“也许它并不一定是最有效的,但它或许是最有名的,它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了许多课堂观察分类体系的设计。
” [4] 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孙祖夏、王坦等人通过翻译国外文献首次将其引进,鉴于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实用性、可行性和概括性,被广泛应用于指导和评价我国中小学的传统课堂教学中。
基于此,本研究以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李吉林老师的新授课视频——人教版6年级上册《桂林山水》为研究对象,尝试通过FIAS(结合以往研究成果,根据本研究的实际需要略加改动),采用观察记录、数据曲线分析、深描解释等方法,对名师名课进行系统化、结构化的语言行为分析,为改善当下传统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启示。
弗兰德互动分析法可用于分析

弗兰德互动分析法可用于分析
弗兰德互动分析法是一种技术,用于以团体的形式进行深入的心理分析,这种方法把精神分析的技术应用到团体讨论中,以解决企业内部的深层问题。
它的目的是帮助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深入了解彼此,以提高合作效率,改善关系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弗兰德互动分析法通常由一个专业精神分析师领导,在分析过程中,他会引导成员们深入探讨彼此的行为,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以揭示问题的根源,并利用这些息来帮助他们改善关系和决策。
此外,这种方法也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提高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潜能,以及更好地理解他人,进而达到更高的协作效率。
弗兰德互动分析法的好处非常明显,它可以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增进团队凝聚力,改善关系,提高工作效率。
它不仅可以帮助解决问题,还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发展更好的个人能力和技能,以及研究和实践更有效的团队合作方法。
总而言之,弗兰德互动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能够帮助团队成员更好地理解彼此,改善关系,提高协作效率,解决问题,发展技能,并研究有效的团队合作方法。
它是一种有效的解决团队面临问题的方法,可以提供有效的结果。
弗兰德斯分析法介绍

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 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 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 标准; 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编码系统 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 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 (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十种 情况,分别用编码 1—10 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Total
1 1.1
2
2.2
3A
3.3
3.9
4
4.4
4.8
5
5.5
6
6.6
7
7.7
8
8.4
B
8.8
9
9.3
9.9
10
10.10
Total
表格中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叫做 “稳态格”,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 3秒钟, 即持续的做某事。如5—5 稳态格中的数字表示持续讲 授,8—8 稳态格表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10—10 稳态格则表示这段时间内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 的语言或行为。 矩阵中 1—3行于 1—3 列相交的区 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 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 整合的表现。矩阵中 7—8 行和 6—7 列相交的区域 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反映 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课堂上应 该注意避免的缺陷。当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 总次数的比率大于或是远大于落在缺陷格中的比率时, 我们就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融洽。
观察原则:
当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究竟属于两个或多个类别 中的哪一类时,选择远离“5”的类别,但不能选择类 别“10”;
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谢谢观看
行为代码
对话1 对话2
教师教学片断曲线 10 9 8 7 6 5 4 3 2 1 0 0 5 10 时间(S) 15 20 25
行为代码
对话1
对话2
费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优点
(1)它是一种自我教学评价方法。 通过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可以反 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自己的课 堂教学语言、了解自己的教学方式, 从而改进自己的语言风格、及时反 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获得新的起点。 它是教师反思性教学的一种较好的 工具。
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过程
1.课堂观察记录。选择要研究的课堂,录音或录 像。 2.记录课堂行为的编码系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研究者每间隔3秒钟记录一个最能描述教师和 学生行为的相应编码。依据编码系统记录下相 应编码形成一个连续的数据记录表。 3.形成弗兰德互动分析矩阵或曲线图。 4.进行结果分析。
费兰德斯互动的观察范畴具有以下2个特点
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第五组
互动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 社会学》(P65) 对“互动”是这样界定的: 互动首先 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 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 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 活动, 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我 国教育社会学学者马和民认为,课堂 教学过程就是一种人际互动过程。
课堂互动的定义
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构 成教学活动的人之间通过信息传输而 形成的具有稳定依赖性的教学交往活 动,是师生之间信息、情感和行为的 双向流通和对接状态。
费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背景
五六十年代,美国公众对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表示不满,社会各界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改革.在这 种背景下,人们急需一种能够科学考查、评估课堂 教学质量的工具,互动分析便应运而生。其中以费 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 简称FSIA)最为著名。是用 于记录和分析课堂中师生语言互动过程及影响。 是教育领域的一项创新, 是在课堂观察的基础上 实现的, 是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一个工具。 他认为语言行为是课堂中主要的教学行为, 占所 有教学行为的80 % 左右, 因此评价一堂课的最佳 方法是对课堂内的师生语言行为进行互动分析。
弗兰德斯分析法介绍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迁移矩阵
假如课堂师生语言行为代码为 6、10、5、1、4、8、2、3、 5,每一个代码分别于前一代码和后一代码结成以“序对”。 除首尾两个代码各使用一次外,其余代码都使用两次,即有 N 个代码,就得到 N-1 个“序对”,上面代码的“序对” 为(6,10)、(10,5)、(5,1)、(1,4)、(4,8)、 ( 8 , 2 ) 、 ( 2 , 3 ) 、 ( 3 , 5 ) 。 10 类 语 言 行 为 构 成 10×10阶矩阵,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行数,后一个数 字表示列数,(6,10)表示在第 6 行第 10 列的方格中计 数 1 。将全部序对进行计数,就形成弗兰德斯迁移矩阵。 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表示了连续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 依据矩阵中各种课堂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矩 阵中的分布可以对课堂教学状况作出有意义的分析。而且, 在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相应的改进放案,所以弗兰德斯迁移矩阵具有较强的诊断 性。
分析内容计算公式含义教师语言比率17列次数总次数课堂中教师语言所占的比率学生语言比率89列次数总次数课堂中学生语言所占的比率即学生参与率课堂沉寂比率第10列次数总次数课堂中安静及混乱所占的比率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响比率14列次数57列次数比值如大于1表示教师倾向于对课堂和学生作间接的控制
浅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观察原则:
当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究竟属于两个或多个类别
中的哪一类时,选择远离“5”的类别,但不能选择类 别“10”; 如果在 3 秒钟时间内出现多种语言行为时,把它们都 记录下来;(设定:在同一个3秒发生多个行为时,只 记录主要行为,选择远离“5”的行为,但不选 择”10”) 当教师叫某一位学生名字时,属于类别“4”; 当教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属于类别“2”; 教师不是以嘲笑的态度和学生开玩笑,属于类别“2”, 如果是讽刺、 挖苦学生,属于类别“7”; 如果观察者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具体归属哪一类 别时,就归属于“10”。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黄涵

语
影
向的.这一类也包括预测或回想学生的情感.
言
响
2
称赞或鼓励:称赞或鼓励学生的动作或行为.这一类也包括
缓解紧张但不伤人的笑话、点头或说“嗯”、“继续”等.
3
接受或采用学生的想法:澄清、扩大或发展学生所提出的意
见或想法.这一类也包括教师延伸学生的意见或想法,但是当教
师呈现较多自己的意见或想法时,则属于第五种.
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表现(7 个类别),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2 个类别),无法真实的了解课
堂中学生的学习行为;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与教师和学生都会
产生丰富的交互活动,但 FIAS 无法反映出这一类互动:“沉寂”表达的情形复杂,含义也有所不同,把
它们归为一类无法分清楚真实情况,FIAS 转化后的变量数据无法回溯.基于此,顾小清老师等人对 FIAS
表了创新型提问的程度.[5]
此外,弗兰德斯迁移矩阵还有如表 1—3 的分析公式,可以利用如下公式对整堂课从其他方面进行
更为细致的分析.[2]
表 1—3 弗兰德斯迁移矩阵分析公式、含义
分析内容
计算公式
含义
教师语言比率
1—7 列次数/总次数 课堂中教师语言所占的比率
学生语言比率
8—9 列次数/总次数 课堂中学生语言所占的比率,即学生参
性变化都追问其内在的意义和情境,由此建立起结构与意义的联系.在定量研究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指
导思想下,宁虹老师等人的改进,不仅为 FIAS 的发展提出了方向性的建议,而且为各研究方法以及研
究范式的综合、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而从新课改的实施理念和信息技术运用的角度来看,FIAS 也具有不足之处,具体如下:重视教师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基于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作者:温倩兰郭芳侠张咪来源:《物理教学探讨》2019年第01期摘要: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是一种课堂行为分析技术,用于记录和分析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过程和影响,指导教学实践。
本文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为基础,对初中物理课堂进行研究,定量分析样本教师的语言特点、教学技巧和课堂安排等,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弗兰德斯互动分析;课堂研究;中学物理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9)1-0075-3课堂研究是一个“领域”,研究者深入其中,对课程、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教学现象的发生和教学规律的呈现进行深入研究。
具体包括三个层次:课堂作为教学环境的研究;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即教学研究;将课堂研究作为课程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整合研究对象。
现代课程教学理论强调课程研究的重点应放在第三类研究上,要求研究者将课堂作为教学研究的“领域”,将自己置身课堂之中,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重建现代课程与教学理论体系。
1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介较早采用量化方法分析课堂教学,且发展较为成熟的是弗兰德斯提出的互动分析技术[1]。
该方法操作简单,方便进行“中性”“客观”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具有结构化定量研究的特征,在长期应用中,展示了研究者对教学细节分析的精确技术特征[2]。
迄今为止,依然是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行教育研究的理想工具。
弗兰德斯的课堂行为互动分析理论是基于Bells群体内部互动行为而建立的。
Bells将群体互动分为四类:A是积极的社会情绪领域,B是任务区域,C是需求区域,D是对社会情绪的负面反应。
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有重要影响。
从某些方面来说,掌握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语言行为就是掌握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弗兰德斯交互分析系统包括描述师生交互的编码系统、观察和记录的标准,显示数据、执行分析和研究目的矩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 3 4 5 A 1.1
2
3
4
5
6
7
8
9
10
Total
2.2 3.3 4.4 5.5 4.8 3.9
6
7 8 9 10 9.3 8.4
6.6
7.7 B 8.8 9.9 10.10
Total
表格中对角线上(左上到右下)的各个单元格叫做 “稳态格”,表示某种行为出现的时间超过 3秒钟, 即持续的做某事。如5—5 稳态格中的数字表示持续讲 授,8—8 稳态格表示学生与教师的积极互动,10—10 稳态格则表示这段时间内课堂中进行的是一些无意义 的语言或行为。 矩阵中 1—3行于 1—3 列相交的区 域是积极整合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次数密集, 反映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氛围融洽,是一种积极 整合的表现。矩阵中 7—8 行和 6—7 列相交的区域 是缺陷格,如果在这个区域里记录的次数密集,反映 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情感交流上有隔阂,是课堂上应 该注意避免的缺陷。当落在积极整合格的记录次数占 总次数的比率大于或是远大于落在缺陷格中的比率时, 我们就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气氛融洽。
分析内容 教师语言比率 学生语言比率 课堂沉寂比率
计算公式 1—7 列次数/总次数 8—9 列次数/总次数 第 10 列次数/总次数
含义 课堂中教师语言所占的 比率 课堂中学生语言所占 的比率,即学生参与率 课堂中安静及混乱所占 的比率
教师间接影响与直接影 1—4列次数/5—7列次 比值如大于1,表示教 响比率 数 师倾向于对课堂和学生 作间接的控制;反之, 则表示教师倾向于直接 的控制 教师积极影响与消极影 2—3列次数/6—7列次 响的比率 数 比值如大于1,表示教 师注重对学生施加积极 的强化;反之,则表示 教师注重对学生施加消 极的强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迁移矩阵
假如课堂师生语言行为代码为 6、10、5、1、4、8、2、3、 5,每一个代码分别于前一代码和后一代码结成以“序对”。 除首尾两个代码各使用一次外,其余代码都使用两次,即有 N 个代码,就得到 N-1 个“序对”,上面代码的“序对” 为(6,10)、(10,5)、(5,1)、(1,4)、(4,8)、 ( 8 , 2 ) 、 ( 2 , 3 ) 、 ( 3 , 5 ) 。 10 类 语 言 行 为 构 成 10×10阶矩阵,每一序对的前一个数字表示行数,后一个数 字表示列数,(6,10)表示在第 6 行第 10 列的方格中计 数 1 。将全部序对进行计数,就形成弗兰德斯迁移矩阵。 矩阵中的每个单元格数据表示了连续的课堂行为出现的频次。 依据矩阵中各种课堂行为频次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它们在矩 阵中的分布可以对课堂教学状况作出有意义的分析。而且, 在分析的基础上,也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 出相应的改进放案,所以弗兰德斯迁移矩阵具有较强的诊断 性。
通过弗兰德斯迁移矩阵我们还能观察到教
师提问的创新程度.有 4—4、4—8、8—4、 8—8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显示了由教 师提问驱动学生回答的情况,代表了训练 型提问的程度;3—3、3—9、9—3、9—9 四个单元格所形成的闭环则显示了由教师 通过接受或采纳学生意见诱导学生主动发 言的情况,代表了创新型提问的程度。 此外,弗兰德斯迁移矩阵还有如下表的分 析公式,可以利用如下公式对整堂课从其 他方面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
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标准
在课堂观察中,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采用时间抽样的办法,一般每间隔 3秒钟 观察者就依照上述分类记录下相应的编 码 。 这 样 一 节 40 至 50 分 钟 的 课 大 约 有 800 至1000 个编码,这些编码反映了课堂 中按时间顺序发生的一系列事件,而这 些按事件按时间顺序连接成一个序列, 又能呈现出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和风 格。
包括三部分:一套描述课堂互动 行为的编码系统,即量表; 一套关于观察和记录编码的规定 标准; 一个用于显示数据,进行分析, 实现研究目标的迁移矩阵。
课堂互动行为的编码系统
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编码系统 把课堂上的语言互动行为分为教 师语言、学生语言和沉寂或混乱 (无有效语言活动)三类共十种 情况,分别用编码 1—10 表示。
观察原则:
当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究竟属于两个或多个类别
中的哪一类时,选择远离“5”的类别,但不能选择类 别“10”; 如果在 3 秒钟时间内出现多种语言行为时,把它们都 记录下来;(设定:在同一个3秒发生多个行为时,只 记录主要行为,选择远离“5”的行为,但不选 择”10”) 当教师叫某一位学生名字时,属于类别“4”; 当教师重复学生的正确回答时,属于类别“2”; 教师不是以嘲笑的态度和学生开玩笑,属于类别“2”, 如果是讽刺、 挖苦学生,属于类别“7”; 如果观察者不能确定某一种语言行为具体归属哪一类 别时,就归属于“10”。
浅析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
The 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FIAS)
英语教学论 刘培 2012年4月
提出的背景
五六十年代,美国公众普遍对学校教育的质量 和效率表示不满,社会各界均要求学校进行教育改 革,提高教育效能的呼声也日益强烈。人们纷纷质 问: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质量是否令人放心? 教育投资是否物有所值?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急需 一种能够科学考查、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工具,互 动分析(interaction analysis)便应运而生。当时出 现的课堂互动分析方法有教学分析观察系统、范畴 数学记录、布朗(G.Brown)的互动分析法和弗兰 德斯( Ned.Flanders )的课堂语言行为互动分析法, 其中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简称 FIAS)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