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笔算除法说课
《笔算除法》说课稿

《笔算除法》说课稿《笔算除法》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教材内容包括商一位数,商两位数和商的变化规律。
商一位数。
这是笔算除法的重点内容。
分三段编排:用整十数除;除数接近整十数;除数不接近整十数。
用整十数除。
通过例2教学,主要解决试商、商的书写位置等问题。
安排了2个小题。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利用除法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自主探索笔算除法试商的一般方法,并会写商的位置。
2、能力目标:感受,体验试商的过程。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除法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试商的'方法。
2、难点:商的书写位置。
二、说教法学法学生在前面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已经掌握了笔算除法的基本方法,如除的过程中要看被除数的前一位或前两位,商的书写位置、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等。
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原理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
在用一位数除时,利用乘法口诀就可以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而在用两位数除的过程中,要确定一位商是几,不仅和除法十位上的数有关,而且还和除数个位上的数有关,计算过程比较复杂有时需要试两三次才能求出一位恰当的商。
因此,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试商方法,这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
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
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
②商两位数。
让学生将除的过程、试商方法迁移至此。
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
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
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笔算除法》公开课的教案

《笔算除法》公开课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独立进行笔算除法的能力,提高计算准确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探讨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笔算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笔算除法的基本步骤。
3. 除数是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
4.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
5. 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笔算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规则。
2. 教学难点:除数是两位数和三位数的笔算除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清晰地了解笔算除法的运算过程。
2. 采用讲解法,讲解笔算除法的基本步骤和运算规则。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笔算除法的运算过程、例题及练习题。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用于记录和练习笔算除法。
3. 准备计时器,用于比赛环节。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笔算除法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笔算除法?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笔算除法?二、基本步骤与规则(10分钟)1. 教师讲解笔算除法的基本步骤,包括:写除法算式、试商、乘除法、减差、写余数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完成一个笔算除法的例子,确保理解每一步的操作。
3. 教师强调笔算除法的注意事项,如:除法线要对齐、试商要准确等。
三、练习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四、练习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五、练习除数是三位数的笔算除法(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2. 学生之间互相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有余数的除法笔算-青岛版(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8 有余数的除法笔算-青岛版(五年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除法”是指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份的运算方法。
2.能够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
3.能够将有余数的除法笔算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余数的除法笔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将有余数的除法笔算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笔算。
请问,在平常的生活中,你们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用到除法的情况呢?让一些学生回答自己找到的例子,例如:小明家里面有20个糖果,他想把这些糖果均分给3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糖果?老师:对,小明的例子很好,我们就是要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把一个数分成若干个等份的运算方法,这就是一个叫做“除法”的运算方法。
2. 观察操练让学生观察下面这道题:38 ÷ 5 =老师:同学们,这道题让我们进行的是有余数的除法笔算。
我先给大家点时间,让大家自己尝试着计算一下。
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一下,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计算过程。
老师:同学们发现了什么问题呢?有学生回答说:没有办法除尽。
老师:这就是有余数的情况。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再次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思考这个问题。
老师:同学们,我们不能够直接将一组数“均分”,那我们只要尽量“均分”,最后剩下的就不过分了,我们看这道题:38 ÷ 5 = 7 (3)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模仿老师的方法进行计算。
老师:同学们看,5和3相加等于8,8还可以再分成两份,每份4,所以38÷5=7…3就表示38分成5份,每份7个,最后还剩下3个。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类似的习题,并在黑板上展示他们的解题过程。
4. 拓展运用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练习,学会了如何通过有余数的除法笔算解决实际问题,那现在我们来看一个有趣的问题:“班里有45个学生,但教室只能容纳20个学生,那么需要多少个教室才能均衡安排这些学生呢?”让学生自己思考解答这个问题,并在草稿纸上写下他们的策略和过程。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 4篇

小学数学《笔算除法》教案设计篇6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
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二、探索算法1.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
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
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
(板书竖式)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

“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除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
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制定了以下几个目标:1、让学生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认识除号,能正确地读、写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关键重点: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四、说教学过程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掌握知识,安排以下教学过程(一)尝试“平均分”第一环节:分一分1、请同学们闭上眼睛,用手随便把18根小棒分成两份,数数看你的左手和右手里分别有多少根小棒?(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提高课的吸引力,二是为了让学生感觉到随便分,分成的两分不相等,当然也不排除有的学生分得两份相等。
)2、现在请同学们睁大眼睛仔细分,注意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分成2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3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6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分成9份,每份的根数同样多(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的选中了18根小棒,因为18的因数比较多,从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难度依次增加。
为的是让学生充分的操作体验活动,学生不管用那种方法只要分开就行,不会分的学生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每份的根数同样多这一现象,也就是什么样的情况叫平均分。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同时帮助学生逐步回忆起上学期学过的相同的加数相加的情况。
名师教学设计《笔算除法》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笔算除法》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 学会使用乘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笔算除法的步骤和规律。
2. 运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克服计算恐惧症。
2.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知识点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笔算除法的步骤和运算规则。
3. 乘法口诀的应用和记忆方法。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1. 笔算除法的步骤和运算规则。
2. 乘法口诀的应用和记忆方法。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册。
3. 计算器。
3.2 学生准备1. 学生应预习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应掌握乘法口诀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1. 通过实例引入除法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2 讲解与示范1. 通过课件或黑板,演示笔算除法的步骤和规律。
2. 讲解乘法口诀的应用和记忆方法。
4.3 练习与讨论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同桌讨论或小组合作,交流解题方法和经验。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提出疑问和困惑。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2. 制作乘法口诀卡片,加强记忆和复习。
5.2 家庭作业1. 家长监督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确保质量。
2. 家长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1. 了解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掌握程度。
2. 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6.2 评估方法1. 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测试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学习情况。
《笔算除法》说课稿(通用3篇)

《笔算除法》说课稿《笔算除法》说课稿(通用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笔算除法》说课稿(通用3篇),欢迎大家分享。
《笔算除法》说课稿1一、说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二小节《笔算除法》例1即《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教材首先呈现图书室的情景,并借此场景引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分别通过估算、摆小棒,来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以及试商的方法,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及意义。
之后,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相应的练习题,其意图在于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算理,并能够熟练的进行计算。
小学生从二年级开始认识除法,三年级接触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是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是学生后续学习数的运算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目标结合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确定如下三个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和试商方法。
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
2、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和书写格式,特别要注意商的书写位置。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我需要对学生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用观察、归纳、迁移、类推、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知识的认知体验,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中迁移、类推到除法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中。
由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证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理解算理,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可以借助直观学具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再通过在计算中进行思考与交流等教学活动,让孩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逐步建构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法则。
笔算除法说课稿

•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求方法,注重实效。
重点
• 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建构除法竖式与分物过程和分物结果之间的联系。
难点
• 明确计算的顺序,掌握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过程
• 铺垫 • 情境导入 • 探究新知 • 课堂总结 •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 分物
笔算除法 分的过程与结果
竖式
《笔算除法》说课稿
2016.11.26
教材分析
• 本课内容是前奏,是复习,是引入
• 为“笔算两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一位数除法例1例2”教学作铺垫。
• 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增加的一个内容
• 竖式的书写过程
Hale Waihona Puke 分物活动的过程分物结果• 体现出数学来自于生活,是生活中平均分物活动数字化了的缩影。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已经学过商是两位数、商是三位数的竖式计 算,按道理应该能依次类推地写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竖式,但实际上仍有许多 学生是写不出来的,而且也说不出每一步写的数是什么意思。所以我决定在正式 研讨如何求商前先将分物活动的过程与分物结果与竖式的书写过程之间的联系建 构一个桥梁。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通过分物活动引导学生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 除法”的笔算方法形成过程,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建构除法竖式与分物过程 和分物结果之间的联系,明确计算的顺序,能确定商的位置,掌握基本的想商 方法。
• (2)能力目标:运用平板电脑,提升师生学习过程的互动性,解决在教室环 境下无法做到的学习互动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例1: 42÷2= 21 2 …40中有2个二十 2 4 2 4 …分掉4个十 2 …还剩2个一
2 1 2 4 2 4
…2中有2个一
2
0
2
…分掉2个一
…没有剩余
例2
52÷2=26
2 2
2 2 5 2 4 …2乘2个十
1 …5个十减4个十
5 2 4 1 2 …剩下的1个十和2个
3.赛一赛: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52÷3=
64÷4=
84÷7=
36÷3=
4.想一想
小亮家到学校210米,用了5分钟,小亮每分钟走多少米?
210÷5= 42 (米)
答:小亮每分钟走42米。
五、回顾反思,深华提高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要 从被除数的( 十位 )除起,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 ( 商 )就写在哪一位的上 面,如果被除数的哪一位除后 有( 余数 )要注意(余数 ) 比除数小,把( 余数 )与被除 数的下一位数合起继续除。
三年级下册数学 第二单元
"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源自数"的笔算除法说课者:盛余萍 指导老师:王英 单位:上饶师范学校
说教材 说教学目标 说重难点 说学情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第二小节《笔算除法》的第 一课时——《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 法》。 这节课是整数除法的相关知识,它是在口算除法 和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又为学生掌握除数 是两位数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 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通过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理 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学法和教法
1.教法:采用情景·问题与自主探究相结合的 教学方法。以植树活动为情境线索,诱发学生 学习的内在需求。以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数据 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如何解决问题为探究 材料,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通 过操作、讨论等方式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探 索用竖式计算的合理程序。
2.学法: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交流”的 学习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等途 径,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以此提高学习 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主题图创设的植树情境,一方面对学 生进行保护环境、热爱劳动的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 图中的数据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三年级平均每个班种树多少棵? 四年级平均每个班种树多少棵?
想一想
估算
42÷2 =
52÷2=
(设计意图:在笔算除法中嵌入估算, 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 形成良好的数感,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 形成先估算再笔算的习惯。)
一合起来是12
2 6 2 5 2 4 1 2 12
0
…2乘6个一
你发现了什么?
1、从被除数的 高位除起.
。。。。。。
四、巩固新知,应用新知
1、填一填。
1 4 4 8 4
6 8 4
想一 想
0
0
34 2 6 8 6 8
0
11 6 9 6 6 6 6 0
5
1 1 6 0 5 6 1 61 0
辨 诊一 辨 断: ,请 再你 “当 治小 病医 ”生 。, 先
家庭作业:
列竖式计算
26÷2= 88÷4= 75÷5= 93÷3= 34÷2= 56÷4=
解决问题
三年级有90名学生,每两人用一张 课桌,需要多少张课桌?把这些课桌平均 放在3间教室里,每间教室放多少张?
教材编排特点
教科书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是一位数除两位 数,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 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例2也是 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 本节课内容,对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除法有着 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学会一 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笔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和初步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和思考,经历“一位数除两 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的直观与简约美,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培养学生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 笔算除法的步骤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每求出一位商 后,如果有余数,应该与下一位上的 数连在一起继续除的道理。
说学情
1.学生的认知起点分析: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储备要求, 一是表内乘、除法,二是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三是 “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因学习 “除数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时间间隔较 长,应创设适当的情景,帮助学生复习与回顾。 2.学生的能力结构分析:通过口算除法和“除数一位数, 商也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学习,学生已熟练掌握了 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了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3.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习了两年 半时间的新教材,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是用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也习惯和喜欢上了这样 的学习方式。所以教学时要注重创设情境,提供学生观 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和时间。
教学设计
沟通旧知 创设情景 探索新知 巩固深化 总结提升
1
2
3 4 5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下面的卡片,指名口算。
8÷4= 24÷6= 15÷5= 28÷7= 9÷3= 36÷6=
21÷7=
18÷3=
35÷7=
2、指名用竖式计算。
8÷4= 15÷5= 27÷3=
(设计意图:勾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为 下面的新知学习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