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的励志人生

合集下载

张海迪名言名句: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张海迪名言名句: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忧考⽹励志名⾔频道为⼤家整理的张海迪名⾔名句: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供⼤家参考:)1、每个⼈的⽣命都是⼀只⼩船,理想是⼩船的风帆。

2、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

3、即使翅膀断了⼼也要飞翔。

4、我是⼀个有理想的⼈,不愿意⼀⽣⽆所作为,做⼀个⽆聊的⼈。

不多学些东西,我就不舒服。

我愿把我的⼀⽣献给我喜爱的事业。

我的腿虽然不好,可是多年我⼀直是那样的乐观,对美好的⽣活充满激情。

5、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间。

6、在⼈⽣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

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活的强者。

7、像所有⽮志奋⽃的⼈⼀样,我把艰苦的探寻本⾝当做真正的幸福。

8、⼀个⼈要奋⽃,内在的⼒量才是永恒的,总是依靠别⼈⿎劲是不会长久的。

9、在困境⾥,要树⽴信⼼,相信⼀切都会过去,还要⾃我⿎励,以乐观的⼼态战胜困难。

10、天才都是在痛苦中诞⽣的。

11、今天我们的⽣活依然需要澎湃的激情,⼀个⼈有了激情才会热爱⽣活,才有⽣活的动⼒。

12、如果没有不断更新的爱情,婚姻的花朵就会枯萎。

13、假如真的有假如的话,我是⼀个健康的⼈的话,我想我会做的⽐现在,⽐今天还要好。

14、如果我能站起来的话,我想我试试跳舞,真的,这是我内⼼深处的⼀种的愿望。

虽然我这么多年没有跳过舞,但是我⼀直没有停⽌⽣命的舞蹈,我想⽣命的舞蹈可能⽐现实的舞蹈更美丽。

15、作为⼥性,应该宠辱不惊,或者说荣辱不惊,这是⼀种⼈⽣境界。

16、当你突然⾯对那么多的闪光灯、笑声、掌声,调整⾃⼰最重要,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必始终像⼀泓碧⽔,那么蓝,那么深。

17、我感谢⽣活给了我⼀⽀能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去抗争,我不仅活着,⽽且在写作中放飞了⼼灵。

18、活着,就要为⼈民做事。

19、只要⼼还在跳,就要努⼒学习。

20、有⼈说,⼈⽣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

我觉得⼈⽣在世,只有勤劳,发愤图强,⽤⾃⼰双⼿创造财富,为⼈类的解放事业——共产主义贡献⾃⼰的⼀切,这才是最幸福。

关于张海迪励志的故事

关于张海迪励志的故事

关于张海迪励志的故事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一个传奇后面都有一个精彩的故事,就象大海里没有礁石就激不起浪花,生活中经不住挫折就成不了强者。

我也要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关于张海迪励志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关于张海迪励志的故事1: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

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愉悦的童年,愉悦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地跑来跑去。

可惜,蹦蹦跳跳的时光是那样短暂。

还不到6岁,小玲玲突然得病了。

母亲抱着玲玲,坐在医院走廊的椅子上,等待医生的检查。

看完病后,玲玲感觉到母亲的双腿在抖动,却不知是为什么。

玲玲得了什么病,竟然这样可怕?她患的是脊髓血管瘤,病情反复发作,十分难治。

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

这样,原来天真活泼的玲玲,此刻只能整天卧在床上。

看着伙伴们高高兴兴地一齐跳皮筋,高高兴兴地一齐背着书包上学校,玲玲幼弱的心灵,简直要被痛苦压碎了。

幸好,听说了玲玲的不幸后,过去的小伙伴们常常来看她,给她讲学校里的事。

玲玲家住的是一座红色的三层楼房,每当她坐在窗口,向外看着那些过往小孩的身影,心里是多么羡慕啊!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而玲玲只能呆在家里,她也想去学校读书啊!玲玲听到窗外传来的"我怎样忘记带伞了?唉,我的书包怎样忘了呢!心里很难过,她很想亲身感受一下与他们一齐去上学的欢乐,也想感觉一下在雨中奔跑的清爽。

然而,这一切都是一个梦,对于玲玲来说,只能是轮椅上的梦。

一天,玲玲最后按捺不住心中的渴望,就对母亲说:母亲,我要上学!尽管玲玲十分有决心,但病情却是无情的,每当病痛折磨她时,坚强的玲玲没有流泪,疼得实在厉害时,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我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

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1条辫子了,她?淌芰硕嗝创蟮耐纯喟。

?对玲玲来说,家是一所特殊的学校。

在这个学校里,聪明、好学的玲玲学习并领悟了很多知识。

在所有功课中,玲玲最钟爱领悟语文,在10岁时候就能读长篇小说了,虽然读得很辛苦,但她不气馁。

残疾人张海迪励志故事

残疾人张海迪励志故事

残疾人张海迪励志故事五岁的张海迪因患有脊髓病,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一起来看看残疾人张海迪故事吧!残疾人张海迪出生5岁就高位截瘫——励志自学完初中所有课程1955年9月17日在济南出生。

5岁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特的人生。

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学完成中学课程。

15岁时,张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了老师。

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

后来,张海迪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自学外语从事翻译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2002年,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问世。

《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

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

她是代表着人民的政协委员感人的话语与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交往已四年有余,一次通话中,她笑着告诉我:“我特想看看王府井,下次去北京,你可要陪姐姐去。

”作为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年年到北京开会,到王府井看看,应该说不难办到。

今年,海迪又到北京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帮助她实现心愿成为记者的一件心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张海迪的励志故事: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

她是谁?她就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

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

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

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

她满腔热情地帮助周围的青年学习、工作和进步,使他们奋起革命精神,在工作中做出贡献。

她在高考预选中得四百三十六分而不能跨进校门,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进了大学,她自己不能进工厂劳动,到边疆保卫祖国,却鼓励和帮助别的青年成为先进生产者、战斗英雄。

这是一个奇迹吗?确实是一个奇迹。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这样一个不会走路的姑娘生活得如此坚强呢?是她对人民、对共产主义的道德信念的驱使。

她说过:“只要我活着,就要为人民服务。

我愿意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愿意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

”轮椅上的梦: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

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用积极的态度努力过好每一天,不断拓展生命的宽度。

在上世纪80年代,她坚韧不拔的精神,让全国年轻人看到了奋斗的力量,鼓舞了一大批中国青年。

残疾人张海迪的感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张海迪的感人励志故事

残疾人张海迪的感人励志故事2篇残疾人张海迪的感人励志故事(一)残疾人张海迪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他却用坚韧的意志和努力战胜了困难,展现了无限的生命力和勇气。

张海迪小时候的家境并不富裕,但他乐观向上的性格却让他很快适应了贫困的环境。

然而,在他5岁那年,一场严重的意外改变了他的一生。

他不慎摔倒,导致脊椎受伤,从此他失去了行走的能力。

但是,张海迪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相信只要付出努力,自己仍然可以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他积极学习知识,用大脑去代替失去的双腿。

在大学期间,他学习了计算机科学,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程序员。

毕业后,张海迪面临着就业困境。

虽然他的能力很强,但是很多公司担心他的身体状况会影响工作效率。

然而,经过不懈的努力,他最终找到了一份在互联网公司的工作。

在工作中,张海迪展现了卓越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很快成为了公司的核心员工。

他利用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开发了一种智能助行器,帮助其他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

这个助行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自主地分辨和避免障碍物,让残疾人能够更加方便地活动。

这个智能助行器得到了各方的关注和认可,被广泛应用于残疾人康复机构和社区。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也被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和赞扬。

张海迪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残疾人的成功之路,更是一个关于坚持和激励的故事。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残疾并不意味着束缚,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残疾人张海迪的感人励志故事(二)在张海迪的高中时期,他就对医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尽管他的身体行动不便,但他对这个领域的热爱驱使他寻求一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经过深思熟虑后,张海迪决定攻克医学方向。

他通过互联网学习相关知识,参加线上课程,并与医生进行交流。

他深入研究各种疾病和治疗方法,不断拓宽自己的医学视野。

虽然因为身体原因,张海迪无法亲临实地进行实习或培训,他却主动联系各大医院,提出为他们提供在线咨询服务的建议。

得到一些医院的青睐,张海迪通过远程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医疗建议。

张海迪的名人故事励志篇

张海迪的名人故事励志篇

张海迪的名人故事励志篇1张海迪的名人故事励志篇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导致高位截瘫。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她没有沮丧,没有沉沦,以顽强的毅力与疾病做斗争,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她以顽强的毅力克服着病痛,精益求精地进行着创作,执着地为文学而战。

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丽贝卡在新学校》、《小米勒旅行记》、《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

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

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

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已超过100万字。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让张海迪名噪中华。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

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张海迪的励志故事在祖国的大地上,一个瘫痪姑娘谱写的高昂生命之歌,震撼了亿万青年的心灵,人们从她身上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使自己情操变得更加高尚。

她是谁?她就是八十年代的新雷锋--张海迪。

命运向张海迪挑战。

五岁时,她就得了硬脊膜外血管病变。

此后的十六年间,她先后动过四次大手术,摘除了六块脊椎板,使她从第二胸椎以下,即占三分之二的躯体失去了知觉。

张海迪的命运是很不幸的,可是在党和人民的抚育、关怀和帮助下,她没有沮丧,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

她克服种种困难,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基本课程,阅读了一千多册政治、文学、医学、外语等方面的书籍;自学英语达到大学程度;翻译了十六万多字的英文作品和资料;她还不顾自身的病痛,用自学的医学知识和中医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一万人次以上。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的励志故事张海迪是中国著名钢琴家和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奇迹”。

在他15岁时就被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学院历史上最年轻的学生之一。

他的音乐才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他的人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故事就是一个激励人心的励志故事。

张海迪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就显示出了对音乐的天赋。

他非常喜欢钢琴,并在学校音乐活动中担任钢琴伴奏的角色。

当他10岁时,他的父母意识到他的天赋,开始为他请了一位钢琴老师。

然而,张海迪的父母对于音乐教育并不富裕,他们经常得不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但张海迪从未放弃他的梦想。

他每天坚持练习钢琴,甚至在放学后到邻居家借用钢琴来练习。

他的努力和毅力使他在学校音乐比赛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引起了音乐界的注意。

当时,中国的音乐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因此张海迪的父母决定将他送到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接受更好的音乐教育。

当时,张海迪只有15岁,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决定。

然而,张海迪决定追随他的梦想,接受这个机会。

在柯蒂斯音乐学院的生活并不容易。

张海迪必须面对许多困难,如文化冲击和语言障碍。

他还需要掌握各种曲目和技术,以满足学院的要求。

然而,张海迪没有受到这些困难的影响,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提高自己。

他坚持每天练习六小时以上,甚至在周末和假期也不例外。

张海迪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回报。

他在学院的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很快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他还获得了多项国际比赛的奖项,成为备受瞩目的钢琴家。

他的音乐才华和独特的表演风格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

然而,张海迪并不满足于仅仅成为一个成功的钢琴家。

他决定回国,用他的音乐才华和经验为中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他成立了张海迪艺术教育基金会,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音乐教育宣传和培训活动。

他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孩子获得音乐教育的机会,激发他们的潜力。

如今,张海迪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音乐教育家。

他的基金会已经帮助了成千上万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许多学生已经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

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5则)中国身残志坚的励志名人故事精选篇11.张海迪张海迪这个勇于与疾病顽强搏斗的身残志坚的女性,她是整整一个时代的偶像,是当代的“保尔·柯察金”。

五岁的张海迪因患脊髓病,胸部以下全部瘫痪,无论做什么事情她都只能在轮椅上进行。

从那时起,张海迪便开始了她特殊的人生之路。

她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背着书包去上学,只能在家里坐着轮椅,自学那些正常的孩子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

不久,她做了一次手术。

这次手术之后,她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了,甚至连脖子都不能扭一下。

她请妈妈在桌子上支一面镜子,这样她就可以从镜子里面看书了。

就这样,张海迪系统地自学了小学、中学的课本,后来又开始自学英语。

她给自己立下一条规定:每天背熟10个英语单词,如果背不全,忘了几个就狠狠地咬几下自己的手指。

因此她的英语进步得非常快,渐渐地,她开始替有关单位翻译英语资料。

有一次,她翻译了一部长篇小说——《海边诊所》。

当她捧着厚厚的翻译稿来到出版社时,老编辑被深深地感动了,于是亲自为她书写了序,题目是:路,在一个瘫痪姑娘的脚下延伸。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并始终对人生充满了信心。

2.桑兰桑兰,浙江宁波人,原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1993年进入国家队,19获得全国跳马冠军,年7月22日,参加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

这确实是个意外。

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

”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运动生涯1991年第九届浙江省运动会高低杠第一名;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一名;平衡木第一名;全能第一名;1995年南京“全国城市运动会”全能和跳马第一名,自由体操第二名;“全国体操锦标赛”跳马第二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83 年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优秀共青团
获 荣 得 誉
员”称号; 1983 年全国妇联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 1989 年中宣部授予“优秀青年思想工作者” 称号; 1991 年中国残联授予“自强模范”称号; 1997 年被日本 NHK 评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 人”; 2000 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2001 年被新华社《环球》杂志评为“环球二 十位最具影响力的世纪女性”; 2002年,长篇小说《绝顶被中宣部和国家新闻 出版署列为向“十六大”献礼重点图书并连获 “全国第三届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首届 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第八届中国青年优 秀读物奖”、“第二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和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2010年4月28日,入选“中国心灵富豪风云榜” 十大人物;
人 简 物 介
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 截瘫。她无法上学,便在家中自 学完成小学中学课程。15岁时随 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她给孩子当 起了老师,并自学针灸医术,为 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又当过无 线电修理工。自学了大学英语、 日语和德语以及世界语,并攻读 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 1983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 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 《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 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 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 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4次, 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 奖。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 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 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 治疗达1万多人次。

是一朵在黑暗与孤寂中成 长的美丽奇葩;

身残志坚的故事是我们几代 人坚强勇敢坚忍不拔的榜样 力量;

就是张海迪,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她 的励志人生… …
基 信 本 息
张海迪,出生于 1955年9月16日,山东 文登人。中国著名残 疾人作家,哲学硕士。 现任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 席,中国作家协会委 员,山东省作家协会 副主席。
经 语 典 录
1、我像颗流星,要把光留在 人间。 2、即使翅膀断了心也要飞翔。 3、像所有矢志奋斗的人一样, 我把艰苦的探寻本身当做真 正的幸福。 4、我感谢生活给了我一支能 说话的笔,它让我去倾诉了, 去抗争,我不仅活着,而且 在写作中放飞了心灵。 5、只要心还在跳,就要努力 学习。
结 束语
今天,当我们读着张海迪写 出的那一本本散发着油墨香的书 时,就能看到一颗健康的灵魂, 感受到深藏在其中的,长达44年 的爱。与那些不珍惜生命的正常 人相比,张海迪更加热爱生命, 热爱生活,也更加顽强,更加勤 奋。一个在黑暗与孤寂中成长的 女子像一朵美丽的奇葩,用她那 独特的清香为光明世界的人们打 开遮掩双目的屏障,让迷失在现 实生活中的人们懂得生命的真正 意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