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生殖系统

合集下载

生理学-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生理学-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四)黄体退化: 1、原因: LH 2、激素: 雌、孕激素下降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性激素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雌激素 1、雌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发育: 第一高峰
黄体形成: 第二高峰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性激素
(一)雌激素 2、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内外生殖器发育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子宫肌松弛
降低妊娠子 宫对缩宫 素的敏感性
对生殖系 统的作用
宫颈口闭粘液栓 宫颈粘液结晶呈卵圆型
内膜由增生期转为分泌期
为孕卵着床 作好准备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结晶呈卵圆型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性激素
基础体温(BBT):升高0.3-0.5℃
为诊断是否 排卵的手段
37度 36.5
三、月经期(1-4天): 1、卵巢:黄体萎缩,E、P水平低下,
2、内膜:坏死剥脱。
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增生期内膜
分泌期内膜

谢!
• 1、时间:经前14天左右,两侧卵 巢交替排卵。
• 2、条件: LH/FSH峰(黄体生成激 素)
• 3、激素:雌激素下降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二) 排卵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三)黄体形成
1、过程: 血体 LH
7-8D发育达 高峰,直径
黄体 1-2cm
2、激素:大量孕激素、中量雌激素。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二)排卵 (三)黄体的形成 (四)黄体退化 三、性激素 (一)雌激素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 卵泡发育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后7~8日达高峰,9~10日开始退化。此期由黄体细胞分泌雌激 素和孕激素。
• 卵巢周期激素分泌特点: 1.E 有两个高峰: ①排卵前;②黄体7~8天
“第①高峰”>“第②高峰”
2.P 达高峰 (黄体7~8天) 3.E、P 速降达最低水平:黄体萎缩14天(月
经前)
• 卵巢周期的个体化差异
(三)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雌激素
宫颈口 (拮抗 ) 使宫颈口松弛、扩张
孕激素
使宫颈口闭合

宫颈粘液 (拮 量多,稀薄,易拉丝
抗)
镜下: “羊齿植物状”
量少、黏稠、不易拉丝 镜下:“成行 排列的椭圆体
子宫内膜 (拮 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殖 抗)
从增殖期转化为分泌期
子宫肌 (拮抗 ) 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肌层; 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 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 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输卵管 (拮抗 ) 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 加强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振幅
抑制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和 振幅
阴道上皮 (拮 增生、角化、富含糖原 抗)
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乳腺(协同) 促使乳腺管增殖,乳头、乳晕着色 促进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
代谢(拮抗) 促进水钠潴留,促HDL合成,促骨钙 促进水钠排泄 沉积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雄激素:睾酮为主,由间质细胞分泌。 生理作用: ①维持生精; ②男性作用:刺激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第
二性征的出现并维持之/维持正常的性欲; ③对代谢的影响: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骨骼生长与
钙磷沉积、促进RBC生成、促进水、钠潴留。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 卵巢功能与卵巢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功能

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

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

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各种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学科。

在生理学中,生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生殖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殖过程等。

一、生殖系统的结构人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负责产生精子。

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组成。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它负责产生卵子。

二、生殖系统的功能生殖系统的功能包括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睾丸产生精子,并通过输精管传输到射精管,最终射入女性的生殖道中。

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卵巢产生卵子,并通过输卵管传输到子宫,等待与精子结合受精。

如果受精卵成功着床,就会发育成胚胎,并在子宫内生长。

三、生殖过程生殖过程包括男性的射精和女性的受孕、妊娠、分娩等阶段。

男性射精是指精子从睾丸通过输精管流向射精管,最终通过射精进入女性的体内。

女性受孕指的是卵子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内,并开始妊娠过程。

妊娠持续约40周,最终通过分娩将胎儿从子宫内排出体外。

四、生殖系统的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遗传等。

神经系统通过神经传导调节生殖器官的功能,例如性冲动和性欲等。

内分泌系统则通过激素的分泌调节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

遗传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总结:生理学中的生殖系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人类生殖的各个方面,包括生殖器官的结构、功能以及生殖过程等。

了解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我们了解人类生殖的原理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探索生殖系统的调节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殖问题的发生和预防,为人类生殖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生殖系统生理学

生殖系统生理学

生殖系统生理学生殖系统是人体中负责繁殖和生殖的重要系统,它包括男性和女性的生殖器官和相关的激素调节机制。

本文将探讨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性腺、性激素和生殖周期等方面的生理学知识。

一、男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睾丸、输精管、精囊、前列腺和尿道等组成。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生产精子和睾酮等激素。

而精子则由输精管带动,经过精囊和前列腺的分泌物混合形成精液,最后通过尿道排出。

男性生殖系统的功能包括生产和储存精子、产生激素、维持性欲和完成性交等。

睾丸是精子的产生地,它们会在睾丸内逐渐成熟,并通过输精管进入精囊。

精液的产生则受到精囊和前列腺的分泌物的调节影响。

二、女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和外阴等组成。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的核心,它们负责产生卵子和女性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

卵子则通过输卵管进入子宫,如果受精则会在子宫内着床发育成为胎儿。

女性生殖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卵子的产生和释放、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对受精卵的嵌入和胚胎发育的支持等。

雌激素和孕激素在月经周期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对子宫内膜的生长、排卵和子宫收缩等过程起着调节作用。

三、性腺和性激素性腺是负责生产性细胞和激素的器官。

在男性中,睾丸是主要的性腺,它们产生精子和睾酮等激素。

在女性中,卵巢是主要的性腺,它们产生卵子和雌激素、孕激素等激素。

性激素对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雄激素主要作用于男性特征的发展,如声音的变低、体毛的生长和肌肉的发育等。

雌激素则主要作用于女性特征的发展,如乳房的发育、盆腔结构的发育和月经周期的调节等。

四、生殖周期生殖周期指的是女性经历的月经周期,从月经开始到下一次月经开始之间的时间段。

一个完整的生殖周期通常为28天左右,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生殖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

月经期是指月经开始的第一天,子宫内膜剥落并排出体外。

卵泡期是卵巢中卵泡的发育阶段,卵泡会释放雌激素和孕激素等激素。

生理学与生殖系统

生理学与生殖系统

生理学与生殖系统【正文】生理学与生殖系统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机能运作的科学,而生殖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物学系统之一。

本文将探讨生理学与生殖系统之间的关联。

1. 生理学概述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功能、生命过程以及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了许多子领域,如细胞生理学、心理生理学和形态生理学等。

生理学研究探索了生命的各个方面,从细胞层面到整个器官系统的功能活动。

2. 生殖系统简介生殖系统是指负责生殖的一系列器官和组织。

在人类中,男性和女性的生殖系统有所不同。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和尿道等。

而女性生殖系统则包括卵巢、子宫、输卵管和阴道等。

3. 生理学与生殖系统的关联生殖系统与生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生理学研究揭示了生殖系统的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功能活动。

通过了解生殖系统的生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和调节。

例如,在男性生殖系统中,睾丸是生产精子的关键器官。

生理学研究揭示了睾丸内部细胞的分化和成熟过程,以及精子产生的调节机制。

这些研究对于解决男性不育问题、改善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同样地,在女性生殖系统中,卵巢是主要的生殖器官。

生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卵巢内卵泡的发育和排卵过程,以及激素对卵巢功能的调控。

这些知识有助于女性了解自身生殖健康,并在生育期做出明智的决策。

此外,生理学的研究也为生殖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指导。

比如,对于一些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生理学研究可以帮助科学家发现治疗该病症的新方法,从而提高生殖成功率。

4. 生理学与保健生理学对于生殖健康的保护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生殖系统的生理机制,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生活方式和保健措施,促进生殖健康。

例如,对于女性来说,了解生理周期和排卵规律可以帮助她们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性行为,提高受孕机率。

此外,了解健康饮食和适度运动对于生殖系统的良好运行也是重要的。

同样地,对于男性而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饮食有助于维护精子的生产和质量。

生殖—女性生殖(生理学课件)

生殖—女性生殖(生理学课件)
增生期(排 卵前期、 卵泡期)
分泌期(黄 体期或排卵
后期)
月经期
第1~4天
第5~14天
第15~28天
黄体萎缩,子宫内膜缺血、坏死、 子宫内膜逐渐增厚,血管、腺体 子宫内膜进一步增生变厚、血管扩张、腺体
脱落、螺旋小动脉破裂出血,血 增生,但腺体尚不分泌。此期末, 呈现高度分泌状态,子宫内膜变得松软并富
月经周期
一、月经和月经周期的概念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子 宫内膜受卵巢激素的影 响,出现周期性的子宫 出血,称为月经。子宫 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称为 月经周期,也是人类的 生殖周期。
二、初潮与绝经
第一次月经称为月经初潮,一般 年龄为12~14岁;50岁左右月 经周期停止,此后称为绝经期。
二、月经周期分期
2.排卵期:血LH/FSH峰是卵巢排卵必不 可少的前提条件,一般出现在卵泡破裂 前36小时。血LH/FSH峰与孕酮协同作用, 激活卵泡液内蛋白溶酶活性,使卵泡壁 隆起尖端部分的胶原消化形成小孔,称 排卵孔。排卵时随卵细胞同时排出的还 有透明带、放射冠及小部分卵丘内的颗 粒细胞。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 14日左右,卵子可有两侧卵巢轮流排出, 也可有一侧卵巢连续排出。
三、卵巢生卵功能
生育年龄妇女除妊娠和哺乳期外,卵巢每个月发生1 次周期性变化并排出卵细胞,排卵多在月经周期第 14-16天。卵细胞是由卵泡产生的,女婴出生时,每 一卵巢内约含75万个原始卵泡,随着年龄的增长,绝 大部分原始卵泡逐渐解体而消失。从青春期开始,每 月有一定数量的卵泡生长发育,但通常只有一个卵泡 成熟(大约经历28天),并且排卵。排卵后卵子存活 数小时,此时,卵子如进入输卵管并遇到精子即受精 成为受精卵。
3.产热作用:女性基础体温在排卵 日最低,排卵后可升高0.5℃左右, 持续至下次月经来临。这种前低 后高的体温曲线,称为双相型体 温曲线。临床上常将这一基础体 温改变作为判断是否排卵的标志 之一。

人体解剖学-生殖系统-PPT

人体解剖学-生殖系统-PPT

• 形态: 子宫部:以输卵管子宫口开口于子宫腔。

峡部:输卵管结扎的部位。

壶腹部:受精的地点。

漏斗部:以输卵管腹腔口开口于腹膜腔。

末端:输卵管伞:识别输卵管的标志。
(三)子宫:(uterus)
• 1、形态:呈倒置的梨形。

分部:子宫底

子宫体→子宫峡

子宫颈↗:肿瘤好发部位。

内腔:子宫腔

• 5、前庭大腺(greater vestibular gland):
• 位置:位于阴道球后端,开口于阴道口与小阴唇

之间。
• 功能:分泌物能湿润阴道口。
二、女性外生殖器:
阴道前庭(vaginal vestibule): 两侧小阴唇中间的裂隙。前部有尿道外口,后
部有阴道口。
学习要点
1、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 2、睾丸的位置、结构、功能。 3、输精管的结扎部位。 4、精索的概念及组成。 5、前列腺的位置与毗邻。 6、男性尿道的长度、分部、狭窄、弯曲。 7、卵巢的位置、卵泡的结构与功能。 8、输卵管的分部及生理和临床意义。 9、子宫的位置、毗邻、形态。固定子宫的装置。 10、子宫内膜的分层。月经周期。 11、阴道后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12、阴道前庭的概念及开口。

输精管的外侧。

功能:分泌液体,参于精液的组成。
2、前列腺(prostate) 形态:倒置的栗子形。后面有前列腺沟。 分部:底、尖、体。 位置:膀胱与尿生殖膈之间。包绕尿道起始部,后临直肠。
• 直肠指检
①可触及前列 腺、精囊和输
精管壶腹。
②可行前列腺 按摩,收集前 列腺液或精液。

2024生理学生殖系统PPT大纲

2024生理学生殖系统PPT大纲

生理学生殖系统PPT大纲目录CONTENCT •生殖系统概述•男性生殖系统•女性生殖系统•生殖激素及其作用•生殖系统常见疾病与防治•生殖健康与保健•辅助生殖技术及其应用01生殖系统概述定义与功能定义生殖系统是人体内负责生殖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包括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

功能生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生殖细胞,进行生殖活动,繁衍后代。

生理学生殖系统的重要性维持种族延续生殖系统通过生殖活动产生后代,保证了人类种族的延续。

促进个体发育生殖系统产生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促进了人类的生长发育。

调节内分泌生殖系统还分泌多种激素,参与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平衡。

生殖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男性生殖系统01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球腺、精囊等器官和组织。

女性生殖系统02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和组织。

生殖系统的结构特点03生殖系统的器官和组织具有特殊的结构和功能,以适应生殖活动的需要。

例如,睾丸和卵巢分别产生精子和卵子,输卵管和输精管分别输送卵子和精子,子宫则是孕育胎儿的器官。

02男性生殖系统0102 03 04 05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阴茎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主要器官。

储存和输送精子,同时分泌附睾液,有助于精子的成熟。

将精子从附睾输送到射精管。

射精时,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的分泌物混合后通过射精管排出体外。

性交器官,尿道贯穿其中,兼具排尿和射精功能。

男性生殖器官及功能01020304精原细胞增殖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精子细胞变形精子成熟精子生成与成熟过程次级精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精子细胞,最后变形为成熟的精子。

精原细胞发育成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

位于睾丸曲细精管内的精原细胞不断增殖。

精子在附睾内储存并进一步成熟,获得运动和受精能力。

射精反射精子运动精子获能受精过程射精及受精机制性刺激达到一定强度时,引发射精反射,精子和精囊腺、前列腺的分泌物混合后通过射精管、尿道排出体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理学——生殖系统
③子宫 A 促进子宫发育,内膜增殖处于增生期阶段; B 子宫颈腺分泌多而稀薄粘液,宫口松弛,利于
精子穿行; C 分娩前,加强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提高对缩
宫素的敏感性。 ④阴道
增强阴道的抵抗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糖 原含量↑→分解后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
生理学——生殖系统
(2)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和性欲的产生 ①促进乳腺发育。 ②促进女性副性征的形成,并维持于成熟状态。 (3)对代谢的影响 ①促进蛋白质合成。 ②促进成骨细胞、抑制破骨细胞活动,加速骨 骼的生长,促进骨骺软骨的愈合。 ③降低血浆胆固醇与β脂蛋白含量。 ④促进醛固酮的分泌, 提高肾小管对ADH的敏 感性,引起水钠潴留。
第十二章 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第三节 妊娠与分娩 第四节 性生理学
生理学——生殖系统
掌握内容:
雄激素的作用; 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殖是动物绵延和繁殖种系的重要 生命活动,是保持种族延续的各种生理 过程的总称。
男性生殖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④关于排卵与受精
●排卵日:基础体温↓、FSH、LH、雌激素达分泌 峰。
●卵排出后仅在一天左右内保持受精能力,精子在 女性生殖道内仅在二天左右内维持受精能力。
因此根据规则的排卵日基础体温变化,可以 达到避孕的目的—安全期避孕法。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二)卵巢周期与子宫周期的激素调节
生理学——生殖系统
归纳:①关于激素的分泌峰: ●排卵前一天左右雌激素达第一分泌峰; 排卵后一周左右雌激素达第二分泌峰。 ●排卵后一周左右孕激素达分泌峰。 ●排卵前一日FSH、LH、雌激素达分泌峰。
生理学——生殖系统
②关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排卵前对下丘脑正反馈调节是雌激素第一分泌。 ●排卵前对下丘脑、腺垂体负反馈调节是雌激素 在低浓度时(即子宫内膜增生期)。 ●排卵后对下丘脑和腺垂体负反馈调节是雌激素 第二分泌峰和孕激素分泌峰。
生理学——生殖系统
2.抑制素
抑制素对腺垂体FSH的分泌具有很 强的抑制作用(生理剂量对LH无明显作 用)。
生理学——生殖系统
二、睾丸功能的调节
下丘脑-腺垂体-睾丸轴
环境因素 下丘脑 GnRH
腺垂体
FSH
LH
睾丸
曲细 支持 间质 精管 细胞 细学——生殖系统
(一)下丘脑-垂体对睾丸活动的调节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二)卵巢的内分泌功能
排卵前卵泡分泌雌激素;排卵后黄体 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呈月节律)。卵泡还 分泌少量雄激素和抑制素。
生理学——生殖系统
1.雌激素 (1)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
①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通过对下丘 脑的正反馈作用,间接促进排卵。 ②输卵管:增强其分泌和运动,利于精子与卵 子的运行。
雌激素↑ 雌激素No.1

生理学——生殖系统
2.排卵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3.黄体期
腺垂体
FSH
LH
排卵→黄体→在 LH作用下,孕激素、 雌激素分泌↑(雌激素 第二分泌峰)
卵巢 颗粒 优 势 细胞 卵 泡
女性生殖
第一节 男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生理学——生殖系统
一、睾丸的功能
(一)睾丸的生精作用 (二)睾丸的内分泌功能
睾丸间质细胞合成、分泌雄激素。 睾丸支持细胞合成、分泌抑制素。
生理学——生殖系统
1、雄激素
(1)睾酮的合成、运输与代谢 (2)睾酮的生理作用
1)影响胚胎分化; 2)维持生精作用;
3)刺激附性器官的生长和维持性欲; 4)对代谢的影响;
生理学——生殖系统
③影响月经周期的其他因素
●强烈的情绪波动、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体内其他系统的疾 病,能通过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而影响月经周期, 引起月经失调。
●青春期以前,腺垂体未发育成熟,对下丘脑分泌的GnRH 不敏感,FSH、LH分泌很少,未能引起卵巢和子宫内膜的 周期性变化。
●妇女45~50岁,卵巢对FSH、LH的反应性↓,卵泡停止发 育,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子宫内膜不再呈现周期性 变化,而进入绝经期。
生理学——生殖系统
(3)促进乳腺腺泡的发育 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可促进乳
腺腺泡的发育和成熟, 与缩宫素等一起 为分娩后泌乳作准备。 (4)升高女性基础体温
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而发生 波动:基础体温的升高与孕激素及去甲 肾上腺素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有关。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二、卵巢功能的调节
1.腺垂体对生精作用的调节 2.腺垂体对睾酮分泌的调节
(二)睾丸激素对下丘脑-腺垂体的反 馈调节
1.雄激素 2.抑制素
(三)睾丸内的局部调节
生理学——生殖系统
第二节 女性生殖功能与调节
生理学——生殖系统
一、卵巢的功能
(一)卵巢的生卵作用
青春期后,卵泡发育成熟→排卵→ 黄体→白体(呈月节律性)。 1.卵泡期 2.排卵 3.黄体期
(一)子宫周期
根据子宫内膜的变化分成三个期:月经期
(第
1~5天)、增生期(第6~14天)、分泌期(第
15~28天)。 增生期:卵泡不断分泌雌激素的作用; 分泌期:黄体分泌雌、孕激素的共同作用; 月经期:黄体萎缩,失去雌、孕激素的支持作用。
生理学——生殖系统
生理学——生殖系统
月经周期子宫内膜的变化
1.卵泡期
卵泡发育过程中,优势卵泡的出现→雌激素 分泌↑→雌激素和抑制素共同对腺垂体的负反馈 调节→FSH↓LH↓(尤FSH↓)。
这一调节过程对优势排卵卵泡的形成和雌激 素的第一分泌峰的出现起重要作用。
生理学——生殖系统
环境因素
下丘脑GnRH
腺垂体
FSH
LH
卵巢 颗粒 优 势 细胞 卵 泡
排卵 抑制素
生理学——生殖系统
2.孕激素
(1)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排卵前诱发LH峰,排卵后抑制腺垂体的分泌。
(2)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 ①可使处于增殖期的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并 进入分泌期,从而为受精卵的生存和着床提供 适宜的环境 。
生理学——生殖系统
②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和对缩宫素的 敏感性,即具有保胎作用; ③使子宫颈腺分泌少而粘稠的粘液,形成 粘液塞,不利于精子穿透,防止再孕(一 些孕激素避孕药依此而起作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