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陈独秀五四的主要历史功绩
陈独秀

陈独秀对毛泽东的巨大影响
(1)毛泽东自己说:原来他把康有为、梁启超当作 自己的楷模,读了《新青年》后,陈独秀、胡适 等人,代替康、梁成了他的楷模。 (2) 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到北京,在李大钊管理 的北大图书馆工作过一段时间。他遍访了包括陈、 胡在内的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一睹他心目中楷 模们的风采,而只有陈独秀给他留下最深影响。 他说:陈对他的影响超过其它任何人。
2004年,在任弼时同志诞辰100周年纪 念大会上,胡锦涛说“任弼时同志反对了共 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胡锦涛虽然不是直接在说陈独秀,但也 是讲这段历史。于是,2009年中央党史研究 室又将陈独秀改为“右倾错误”。
随着被披露的史料逐步增多,对陈独秀 的研究也“一步一步更符合实际,帽子越来 越小了”。
1、叛逆的少年时代 2、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时期 3、建党时期
(二)晚年陈独秀(1927——1942): 从总书记到终身反对派
1、参与托派组织活动,被开除党籍 2、牢狱五年 3、出狱之后,陈独秀到何处去? 4、凄惨的晚年岁月
二、陈独秀的功过是非物的标准 (二)陈独秀的历史功绩 (三)陈独秀的主要过失 (四)历代政要名人眼中的陈独秀
(4)这时的毛泽东的思想是相当复杂而混乱的,有无政府 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佛教思想等的影响。在政治上,他 和同伴组织了新民学会,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暴虐腐败的 统治,主张中国实行联邦制,湖南自治,建立湖南共和国, 和北京政府脱离关系。1920年上半年,当陈在上海刚刚转 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并开始筹建中共时,毛泽东到上海拜访 他,二人一席长谈。毛泽东说:陈所谈的信仰共产主义的 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 了深刻的印象。然后,毛泽东又读了陈主持的上海中共发 起组组织翻译出版的三本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共产党宣 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毛泽东从此就转 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可以说,陈是毛泽东走向马克 思主义的引路人。
评陈独秀

评陈独秀陈独秀(1879-1942),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旗帜,中国文化启蒙运动的先驱,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行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
对陈独秀先生,我觉得应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来评价。
首先是功绩方面。
对于陈独秀的历史地位,已有很多著作进行了论述。
总的来说,我认为他主要有以下几大贡献:一.在辛亥革命之前陈独秀组建岳王会,借岳飞精忠报国抗击金人的精神,宣传鼓动革命,后来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大多是出自岳王会可见,陈独秀领导的岳王会对推翻满清王朝的统治起了多大的作用二.新文化运动是陈独秀领导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他以《新青年》为战斗堡垒培养出一代以改造黑暗中国为己任的新人;他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率先向传统封建思想的堡垒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他发动文学革命,把思想解放运动引向更加广阔的领域;他锐意改革北大文科,为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自由的新天地。
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40年代的延安整风运动,70至80年代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这三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影响最早而且时间最长的当然是第一次,即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如果没有这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
後两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与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三.被毛泽东成为“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的陈独秀,通过《新青年》,以科学和民主的思想惊醒了长期束缚在封建桎梏中的一代青年,于是在1919年5月4日这天掀起了思想解放热潮,这个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它的影响远远不止于此,除了波及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发展方向,社会经济潮流,教育,亦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四.他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最主要的领导人。
关于著名党史人物陈独秀的讨论会

关于著名党史人物陈独秀的讨论会xxx三人在6501教室举行了一场关于著名党史人物陈独秀讨论会,品评了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宣传者的丰功伟绩,特别是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
讨论了陈先生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和发展中巨大作用,功过得失。
这次讨论会由我们三人共同参与,每一位都积极发言,表达了对著名的党史人物陈独秀先生的看法和思考,让我们对陈独秀先生不管是个人的气节还是历史作用都有了有个更加充分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由xxx发言,阐述了陈独秀的主要历史贡献,内容入下:第一,五四爱国运动的“总司令”。
陈独秀不是书斋里的学者,单纯地呼吁思想启蒙,而是将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传播与推动现实的政治斗争积极地结合起来。
这使他的影响力更加巨大。
五四爱国运动既是在以他为代表的先进分子掀起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下爆发的,他本人又奋勇地投身到这场运动中。
他不仅起草了《北京市民宣言》,还亲自上街散发《宣言》,并遭逮捕,被关押近百天。
所以,毛泽东说,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
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等是起了大作用的。
在五四运动中有左翼、右翼,陈独秀、李大钊是代表左翼的。
毛泽东也是这个伟大事件的亲历者,这个评价是中肯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最主要的创立者。
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的阶段。
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也由此展开。
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和上海分别成为中国南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在上海,陈独秀等发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与李大钊在北京成立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遥相呼应,既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全国的广泛传播,又最早酝酿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
尽管党的一大召开时,陈独秀、李大钊都未能出席,但他们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立者是不争的事实。
所以,毛泽东又说,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我们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的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他创造了党,有功劳。
陈独秀

陈独秀一、人物简介陈独秀(1879—1942)安徽怀宁(今安庆市)人。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早年读私塾。
1897年,到杭州求是书院学习法文和造船学。
1901年,到日本东京留学;翌年返回,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被清朝当局追捕,逃亡日本,就读于东京高等师范学校。
1903年,陈独秀和留日学生一起参加拒俄运动和拒俄义勇队,不久,回到安庆,组织“安徽爱国会”。
1906年,陈独秀第三次留学日本,1907年回国。
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
1917年1月,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为北大文科学长。
是新文化运动的著名倡导者和主将,对当时的青年一代,有着巨大的影响。
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
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1920年5月,陈独秀接受共产国际的建议,于8月间在上海成立了中国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任书记。
同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
接着,创办了《劳动界》周刊、《共产党》月刊,并成立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陈独秀当选为中共中央局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任领袖。
1922年7月,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3年6月,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国共合作的方针,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
1925年,陈独秀在上海,主持召开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
5月,参加领导了上海的五卅运动。
1926年1月,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3月,在中山舰事件中;5月,在“整理党务案”事件中,陈独秀都采取了右倾、妥协、退让的政策。
蒋介石乘机篡夺了国民党的领导权。
7月,陈独秀又发表《论国民政府之北伐》一文,反对国民革命军举行北伐。
陈独秀生平功绩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陈独秀积极参与了这场革命。他担任了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并参加了中华民
3 国临时政府的组建工作。在临时政府中,他积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
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然而,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并没有走向真正的现代化。陈独秀对此深感失望,并开始重新思考中国的未
4
来。他认为,要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进行一场深刻的文化和思想革命。于是,他创办了《新青年》 杂志,并以此为阵地,倡导新文化运动和民主科学思想。他的思想和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和支持,
为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解放奠定了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他成 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
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在中国共产 党的创建过程中,他起到了至关重 要的作用,并积极推动了中国共产
陈独秀生平功绩
1 同时结交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高语罕、张光熙等
2
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他逐渐意 识到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产生了 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自尊心
3 为了救亡图存,他发愤苦读,探 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4
1897年,陈独秀开始接触和研究 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政治制度, 并对中国的未来有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要救中国,就必须进行 一次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清政 府,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陈独秀生平功绩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陈独秀开始流亡海外。在这个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1 政治、经济和文化,并积极参与了当地的中国留学生活动。他的思想和主张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
和完善
1902年,陈独秀回到上海,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他创办了《安徽俗话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广大
陈独秀论文 3000字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期末论文题目:陈独秀的最后民主见解******年级:2013级思政二班学号:**********哈尔滨师范大学2014年12月论文提要陈独秀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家和民族灾难沉重的年代,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领导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重要的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曾当选过总书记;但也受过多次牢狱之灾,……1937年7月,陈独秀在经受过8年的监狱生活后,作为政治犯被释放出狱。
我的论文就是讲述陈独秀晚年的主要思想和我对其思想的认识与评价。
我对他的晚年民主思想是采取总分的模式,分了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系统阐述陈独秀的晚年民主思想,就是从总体角度来看;接下来是分别从两个理论观点阐述,第二部分是关于他的新“二次革命”论的形成;第三部分就是关于他对于苏联经验和斯大林主义的批判思想;几十年过去了,陈独秀关于民主思想的见解有得被证明是错误的,但有的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应以一个公平的心态去评析陈独秀。
陈独秀的最后民主见解徐梦园摘要:陈独秀,一个中国现代史上有过辉煌有过末落的人物。
因为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成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1929年11月,他被开除了党籍。
以后他又和托洛茨基派结合,并被选为中国托派的中央委员。
1932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处了13年徒刑。
1937年七月,抗日战争的爆发,他被释放出狱。
在晚年的时候,他的民主思想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个是新“二次革命”论的形成;一个是反对苏联经验和斯大林;关键词:陈独秀晚年民主思想新“二次革命”论苏联经验反对法西斯陈独秀,一个中国现代史上有过辉煌有过末落的人物,一生崎岖坎坷,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时期有重大的历史功绩,在中国传播马列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当中,曾做出过重要贡献。
但是他却不是一个好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在思想上及其思想活动上有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后期,成为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主要代表人物,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中国近现代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陈独秀

留学与办报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月 刊《青年雜誌》 ,次年更名为《新青 年》。创刊号上提出6个原则:
自主的而非奴隶的 进步的而非保守的 进取的而非退隐的 世界的而非锁国的 实利的而非虚文的 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大力鼓吹“德先生”(指 “主”Democracy)和“赛先生” (指“科学”Science),激烈攻击 儒教和传统道德,“打倒孔家店”。 因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在青年 人中影响很大。
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事变,共产国际和中共在中国的势力中 遭到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在汉口主持八七会议,禁止陈 独秀参加,在会议上公开批判陈独秀对国民党妥协退让,犯有严重的 “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陈独秀认为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是吸收了中国 当时最优秀青年的总汇。
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1922年,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与孙中山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陈独 秀和几乎所有中共领袖最初都表示反对。他也日益对莫斯科的 意志和共产国际对中共的指挥感到不满。
但是到了同年8月20日,陈独秀主持西湖会议,终于勉强表示 服从马林传达的共产国际指示,同意加入国民党,并前往莫斯
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6月8日, 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研究 室与监狱》,提出入监狱和入研究 室,是青年人生最高尚最优美的生 活。6月11日,陈独秀在城南新世界 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被捕。 9月16日保释出。
创立中国共产党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 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开始研 究马克思主义,新青年杂 志开始宣传社会主义。 1920年8月,成立中国共 产党上海发起组。8月22 日,俞秀松、罗亦农等人 在陈独秀家中成立了社会 主义青年团。
历史上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历史上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什么五四运动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那么你了解五四运动吗?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五四运动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五四运动的结果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而五四运动从历史结果来看,确实让北洋军阀政府对社会各界人士做出了让步,那么,五四运动胜利成果都有哪些呢?面对丧权辱国的21条,学生们喊着还我国土和主权的口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游走,并且放火烧当时北洋军阀政府官员曹汝霖的住宅,这迫使北洋政府开始正视这个社会问题,开始把合约签与不签作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来考虑。
这在过去的封建专制统治当中就是一个很大的胜利。
而在轰轰烈烈的运动之下,北洋军阀政府迫于国民巨大的压力,不得不选择了妥协。
最初为了镇压运动,官兵捕获了不少学生,而在运动之后,这些学生就被全部放回。
这只是五四运动胜利成果之一。
最终,北洋政府做出决定,罢免了当时与会代表,选择了新的代表人员参加会议。
而运动发展到了后期,总统徐世昌也不得不辞职,早期为了镇压学生和工人运动,陈独秀作为革命者被捕,后来在多方交涉之下,军警们也放出了被捕的陈独秀。
在随后的政府高级会议当中,面对山东的主权问题等,高层内部达成了一致协议,拒绝签字。
而在随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也执行了当时的决议,没有在凡尔赛条约上签,捍卫了山东的主权。
而这就是五四运动胜利成果的最终体现。
五四运动的精神五月四日是我们中国的青年节,国家之所以将这一天定为青年节,是因为在1919年的五月四日,众多的年轻人发动了一场救国运动,这一场运动被称作为五四运动,它是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一次运动。
五四运动的精神影响了众多的年轻人,那么它的精神是主要哪些呢?五四运动是一次爱国救国的运动,因此五四运动的精神就包括了爱国。
当时之所以会发生五四运动,就是因为国家处于存亡之际,他们就是为了救国才发动这样的一场运动。
因此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就是爱国。
五四运动的发动者都是中国近代的知识分子,这些知识分子同时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影响,他们不仅仅拥有丰富的知识,更拥有忧国忧民的胸襟,他们更拥有爱国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摘要: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是一个很有影响而极其复杂的人物。
纵观其一生,前期是一个站在时代前面推动历史前进的叱咤风云人物,后期从时代前进的列车上跌落下来,成为阻碍历史前进的角色。
而现在有些人在评价他时,往往注重看其后期而忽略其前期(其中包括五四时期)。
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
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指出过:“陈独秀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由他领导的。
”他“做了启蒙运动的工作,创造了党”,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
本文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史学界前辈。
研究试对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功绩进行评诉。
关键词:陈独秀;五四时期;历史功绩引言“五四时候”是个涵盖面很广,意义宽泛的概念,有着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理解,认为“五四时期”专指1919年5月4日到同年6月28 日,他由包括青年学生在内的知识分子发起,后来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加入运动,发展成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三罢”斗争,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广义的理解,认为“五四运动”是从1915年9月以《新青年》为主演的阵地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本文对五四时期陈独秀政治思想的研究,即立足于广义的五四时期,研究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陈独秀政治思想的内容与变化。
陈独秀原名庆同,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安庆。
他自幼丧父,随祖父修习四书五经。
他少年时便痛恨八股,为敷衍母亲而去应考,却考中第一名秀才。
进入20世纪后,陈独秀作为第一代赴日学生,于1901自费进入东京专门学校,即早稻田大学的前身,不久又进入成城学校,及日本士官学校预备科。
回国后,陈独秀在上海,安徽等地参加反清革命运动,并创办民俗报刊,在当地曾是此擦风云的人物,后办《新青年》杂志名扬全国。
蔡元培闻其大名,特聘他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陈独秀上任以后,专心致力于文科改革,国内提倡新文化运动的知名人士,大多翡翠于被大大文科1919年五四运动中,陈独秀积极参与其中,并站在前列来领导。
被师生视为领导,曾一度被捕。
出狱后,他与同年12月在《新青年》7卷1号上发表《本志宣言》,明确的抛弃资产阶级的明主主义,他又在《告北京劳动界》一文中提出要从自资产阶级的明主政治转变为无产阶级明主政治,1920年4月,他公开表示要向俄国学习,走俄国的道路,在思想转向共产党。
1921年中共展开“一大”时,有上海组织发起并通知各地代表到会。
尽管陈独秀因受聘广东教育厅长二没有到会,人在缺席的情况下被推举为中央书记。
一.陈独秀五四时期的历史事件(一)陈独秀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主将。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救国救民族要向西方寻求真理。
首先向英国学习造船制炮,接着向日本学习维新变法,到了辛亥革命,孙中山就全面学习英美的政治制度,但这一切都失败了,而大多数国民却“若观对岸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①这就不能不引起以救国为己任的陈独秀沉思。
他深深感到:“中国民众普遍地缺乏民主觉醒,没有建立民主国家的智能,因此,欲使共和名副其实,必须改变人的思想,要改变思想须办杂志。
”②于是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科学和文学革命大旗,掀起了一场震古烁今的东方启蒙运动。
当时,民主称为“人权”,即人人都有自主精神,独立人格。
具体说来,即是“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运动,求男权之解放也。
”③陈独秀认为,提倡民主,就是要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来反对封建地主阶级专制和军阀独裁。
他主张:“吾国欲图世界之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④众所周知,两千多年来孔子思想是封建宗法社会的支柱。
而当时袁世凯为配合复辟帝制,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复古尊孔的逆流。
陈独秀以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在《新青年》上发出“打倒孔家店.”的怒吼。
他认为“孔教与帝制有不少离散的因缘。
主张尊孔,势必立君;主张立君,势必复辟。
”⑤更反对把孔教定为国教。
但是,他并非一味否定传统,即使对孔子也采取了历史主义的态度。
他承认“孔教之精华曰礼教,为吾国伦理政治之根本。
”⑥他只是对后世统治阶级为了利用加以歪曲的孔孟学说,尤其是‘三纲五常”大加鞭挞,而“对儒家以外的诸子大都予以肯定。
”⑦与此同时,陈独秀积极宣传科学思想。
对任何经不起科学法则检验的东西,即使是“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⑧并且,他还大力宣传无神论思想,批判迷信、愚昧和盲从。
认为“一切宗教,都是一种骗人的偶象”,“都应该破坏”,鼓励人们打破一切“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自古相传的虚荣、欺人、不合理的信仰”⑨,他告诫人们:“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他人之理。
”⑩更难能可贵的是,陈独秀是把民主和科学并列提出来的。
他把民主和科学喻为鸟之两翼,舟车之两轮,是“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黑暗,渐渐地把中国引向光明的根本途径。
”(11)并为之“就是落头流血,都不推辞。
”(12)而且陈独秀还倡导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新的道德伦理观念。
他明确指出:“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适合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
(13)他认为民主共和国家必须是“以独立、平等自由为原则。
”(14) 陈独秀真不愧是“政治革命之先驱”,他敏锐地洞察到辛亥革命之所以流产,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根本上动摇中国封建文化的根基。
“今欲革新政治,势不得不革新盘踞于运用此政治者精神界之文学”(15),“甘昌全国学究之敌,高举‘文学革命军’大旗”,(16)将胡适先生首倡的文学革命从形式上的革命发展到内容上的革命。
开创了现代白话文运动的先河!这样,陈独秀就点燃了反封建启蒙运动的火炬,极大地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延续,为五四运动的发生作了政治上准备。
曾经有人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喻作法国的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大革命。
我想,这是不无道理的,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先进的中国人在陈独秀、李大钊的影响下,经过一番比较选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们受到了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影响和政治锻炼,不仅没有妨碍他们转向马克思主义,反而成为他们实现这种转变的必要前提和良好条件。
(二)陈独秀领导了五四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如果说新文化运动是文化意义上的思想启蒙运动,那么五四运动则是政治意义上的救亡图存运动。
五四前夕,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暂时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斗争意识越来越高。
同时,日本帝国主义也乘虚而入,由于北洋政府的卖国政策,更使日本侵略者甚嚣尘上,“长夜茫茫何时旦?”以陈独秀、李大钊为首的先进中国人为了寻找救国真理苦苦思索着,他们从“一战”中清醒地看到“举世滔天之祸,全欧陆沉之忧”(陈独秀语),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疑虑重重。
同时又从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曙光中看到了无产阶级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鲜明的对比使他们认为决定人类命运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
尤其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耻辱,彻底破灭了身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陈独秀“公理战胜强权”的幻想。
5月4日,他首先发表了《两个和会都无用》的困惑随感,指出:“这两个分脏会议与世界永久和平人类真正幸福,隔得不止十万八千里,非全世界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
”正是这种“直接解决”口号的激励作用,内忧外患使五四运动如火山爆发了。
运动期间,陈独秀不仅谴责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行径,也将美国总统威尔逊称为“感大炮”,揭露其虚伪性。
为了动员各界人民觉醒,支持学生运动,陈独秀写了《对日外交的根本罪恶》和《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等文章,呼吁“我们现在有什么力量抵抗外国人?全靠国人团结一致的爱国心”(17),为单纯的学生运动发展到群众性爱国运动起到有力指导作用。
尤其在五四运动走向高潮时,他又不失时机地提出民主政治的主张,即“强力拥护公理”——反对帝国主义;“平民征服政府”——反对封建主义,引导五四运动由外交转向内政,又由内政转向改造社会组织,指引爱国民主运动深入发展。
在实际斗争中,陈独秀更是勇猛战士。
在五四运动中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身先士卒。
曾因散发自己起草的《北京市民宣告》而遭逮捕,后经多方营救而被释放。
在事前他曾豪迈地提出“青年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18)的宣言。
正是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影响和带动了五四时期一代革命者的成长。
毛泽东称陈独秀为“思想界一颗明星”,并说“他对我的影响也许超过其他任何人”。
周恩来,施存统,俞秀松等一大批先进分子自觉聚集到《新青年》旗帜下,而陈独秀等又及时给以英明指导。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五四运动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又准备了‘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
”二.对陈独秀五四运动的评价这一编应当将陈独秀作为一个正面人物来写,说他是正面人物并非就是正确的化身,说他犯有严重错误并非就是反派人物。
写党在大革命后期犯的错误,不要都算在他一个人的帐上,让他一个人负责;要讲明他犯错误的主要来源,一是共产国际来的,二是我们党本身的,这是在探索过程中犯的错误.不能苛求他一个人,不能苛求那段历史,因而不能苛求大革命的结局。
第二次是在一卷本出版后答《百年潮》记者问讲的。
我解释了一卷本怎样肯定陈独秀在从建党到大革命运动前期都有巨大功劳,增加了写他的历史贡献的情况,同时也讲了将过去说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改为“右倾机会主义”的一些考虑。
那次答问,是非常肯定陈独秀的,认为以他为首的中共中央,对推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这是基本方面。
而过去对他的这些功绩讲的很不够,现在历史已过去70多年了,对这些应予实事求是的肯定,并应当成为全面评价他的功过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于陈独秀在大革命后期犯的错误,共产国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不能把大革命的失败全部归罪于陈独秀一个人。
当然,我也讲了,同不能把大革命的失败全部归罪于陈独秀一个人一样,也不能把陈独秀犯错误完全看成是共产国际的影响所致,因而也不认为共产国际对大革命的失败应负完全责任。
我主张对具体问题要作具体分析。
我现在还是上述观点,当然还想明确地推进一下:纵观陈独秀一生,功大于过。
他的主要功绩至少有这样五点:(一)是新文化运动的“总司令”,是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的伟大旗手,他开启了中国20世纪思想解放运动的先河。
他提出的民主与科学两大任务,迄今还是我们党继续努力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