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
浅论粤方言俗语、歌曲与文化内涵

是 因 为当 地人 们 了解 其字 面 意思 ,很 容 易就 能联 想 到其 背 后 的意 埋 ,砌 ” ,这些 字 都和 普通 话 的意 思 不一 样 , “ 口 左”是 “ 了 ”的 义 。 因为粤 语 俗语 中有许 多粤 语 独有 的字 词 ,对 于 不懂 粤语 的人 意 思 , “ 放 工 ”是 “ 下 班 ”的 意 思 , “ 懵 ”大体 可 以解释 为 “ 足
在 粤 语 当 中 ,有 许 多粤 语 独 有 的 字 ,如 晤 、喘 、睇 、藕 、
咽 、呀 、瞄等 等 ,这 些字 被广 泛 运用 于 粤语 俗 语 中 。如 “ 好 时糖 那 么发 达 时 ,人们 在下 班 后或 茶余 饭 后 常聚集 在 一起 聊 天 、开 展
藕豆 ,晤好 时 水抠 油 ”, “ 鹅 ”是粘 、黏 的意 思 , “ 抠 ”在这 里 集体 活 动等 ,其 中打麻 将 是最 常见 的活动 之 一 ,一直 延 续至 今 。
就是 借 用 了两 个现 象 来 比喻 两种 极端 的感 情 , 生动 且通 俗 ,这 也 为 了把 当地 某一 时 期 的社会 风 貌 、人 们 的生活 习惯等 文 化 内容 记
说 明粤 方言 区 的人 们 喜欢 用生 活 中 的事物 现象 来 做 比喻 。 下面 再 录下 来 ,并广 泛 流传 。可 以看 出 ,粤 语歌 曲是 记录 当地 不 同时 期 举两个例子, “ 陈 村码 头 ,逢 艘 ( 赌 )必 喘 ” ,这 是 一 句 歇 后 文化 内容 最好 的形 式之 一 , 同时也 展 现 出粤语 独特 的 口语 表 达 习 语, “ 陈村 ”是广 东顺 德 地名 , “ 般 ”是 渡船 的意 思 , “ 喘 ”是 惯 。 对 、合 的意 思 , “ 逢艘 必 喏 ”是 指哪 一条 船 到这 个码 头 停靠 都 可 总之 ,粤 语 作 为一种 古 老 的语 言 ,是 众多 方 言 中与普 通 话 差 以 。因 为 “ 艘 ”与 “ 赌 ”同音 ,人们 把这 说成 “ 逢赌 必 ” ,讽 异 较 大 的方 言 ,正 因如 此 ,它 那独特 的文 化 内涵才 更 突 出 。粤方 刺那些赌徒凡有赌博必然参加的行为 。 “ 娥 姐 粉 果 ,好 睇又 好 言特 有 的 口语 字 词在 粤语 俗 语 与歌 曲中有 很 明显 的体 现 ,这 些字 食 ”, “ 娥 姐 ”是 旧时 广 州 西 关 某 一 食 品 公 司 的 点 心师 , “ 粉 词 往往 展 现 了 当地特 有 的文 化 。本 文 仅从 粤语 俗语 与 粤语 歌 曲两 果 ”是广 东 民 间 的传 统点 心 ,即 米粉 蒸饺 , “ 好 睇 ”就 是好 看 , 吃 ,在 当地 家喻 户 晓 。后来 人 们 常把 娥姐 粉果 作 为美 食 的代 表 。
浅谈粤语与粤方言的概念界定

浅谈粤语与粤方言的概念界定作者:卢渠来源:《速读·中旬》2018年第01期摘要:粤语或称粤方言是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影响最广泛的语种,但是历来对粤语和粤方言的界定并不清晰,暂且笼统地称为“广东话”。
而在笔者看来,它应当称为粤方言比较妥当。
本文希望从它的概念、起源演变以及使用范围来对它做一个区分。
关键词:粤语;粤方言;概念界定一、广东的语言及粤语、粤方言的概念1.广东省的语言分布广东省,简称“粤”,最原始的意义是指代华南百越,在古文献中“粤”和“越”互为通假。
而隋唐以后,“粤”字意义收窄,指岭南地区,或称“南粤”。
早在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了早期古人。
慢慢地,广东先民便与中原商、周王朝有了经济文化往来。
随着历史的逐渐演进,广东地区的文化变得越来越多样化,语言风俗、传统、历史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
如今,广东省通行的语言有三种,客家话主要分布在粤东北和粤北,闽南语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而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影响力最大,分布最广泛的语言,则是人们口中常说的“广东话”,如“屋企”(家)、“鸡公”(鸡)。
2.粤方言的概念首先需要先弄清楚现代汉语方言的界定概念: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方言也属于现代汉语,它不是古代汉语,它们在基础词汇、语法构造上与普通话基本相同,差别大的是语音。
而就目前看来,现代汉语方言大体可以分为七大区,粤方言就是其中的一个。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的东部、南部,占汉族总人口的5%左右。
3.粤语的概念据了解,粤语,海外称唐话,是一种汉藏语系汉语族的声调语言,也是汉族广府民系的母语,具有完整的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
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语言。
由此可知,粤方言是一种方言,而粤语是一种语言。
但是,甘于恩、简倩敏在其发表的《广东方言的分布》中却认为“粤方言”又称“粤语”,是广东境内最强势方言,俗称“白话”或“广府话”,也有人称“广东话”。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

广东话和粤语的区别粤语,俗称广东话,英文叫Cantonese,当地人称白话,正名该称[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分布在广东大部分地区和广西东南部,以广州话为代表。
粤语可说是保存着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讨论粤语的形成地,首先要弄清粤语从何而来。
有人以为粤语来源于古代岭南"百越"语言,这不合乎事实。
粤语确实保存着某些古代岭南"百越"语言的因素,但它的主要来源,则是古代中原一带的"雅言"。
雅言的基础是以黄帝为首的华夏部落联盟使用的原始华夏语。
到了周朝,便发展成为中原一带的民族共同语,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普通话"。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方言不同,而官方交往,文人讲学,祭祀活动,都使用雅言。
孔子就说过:"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秦朝征服"百越"之地,征发原六国的逃亡者以及赘婿、贾人到岭南作"垦卒"。
这些垦卒"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际必须使用雅言。
但由于垦卒独自屯田,因此他们的语言只在屯内通行,并未在整个岭南地区传播。
直至赵佗建亢南越国时,也采用百越土着的服饰和生活习俗,讲百越土着的语言。
可见雅言并未在岭南通行,只是出现了少数面积很小的"雅言岛"。
雅言在岭南传播,始于西汉平南越国之后。
汉武帝设"交趾刺史部"监察各郡,东汉撤交趾刺史部设置交州,交趾刺史部和交州都是汉人政权,官方交际必须讲雅言。
交趾刺史部和交州的治所大部分时间设在广信,雅言就首先在广信使用。
广信又是岭南早期的商贸重镇。
汉武帝派使者从徐闻、合浦出发,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以丝绸、瓷器、杂缯等购回明珠、璧琉璃、奇石等海外奇珍,经南流江--北流江和鉴江--南江两条贸易通道输入广信,再经贺江--潇水输往中原。
粤方言对古汉语的继承发展

粤方言对古汉语的继承发展摘要由于北人南迁和地理原因,两广地区的粤方言语言系统继承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基因,同时在古汉语的基础上根据当地需要进行了创新和发展。
当今处于弱势的民族方言正面临着外部各种强烈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之中。
保护民族方言刻不容缓。
粤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保留有古汉语的很多特征,比较粤方言与古汉语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对于我们研究方言的发展、古汉语的发展历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粤方言;古汉语;保留;普通话粤方言,又被称为“白话”、“粤语”、“广府话”,标准音为广州话。
粤方言的流行区使用区主要分布在两广地区中南部、珠三角地区以及国外的一些华人社区。
粤方言的起源很早,从汉代开始,受北方战乱的影响,中原汉人陆陆续续南迁到岭南地区,同时带来了中原官话“雅言”。
魏晋之后,北方受少数民族袭扰更是战火频繁,“雅言”逐渐失传。
而岭南地区在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中,较多的保留了古汉语的原貌,又受南方楚语、古越语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了我们如今所熟悉的现代粤方言。
粤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保留有古汉语的很多特征,是最接近古汉语的语言,因此被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之一。
一、粤方言在语音方面对古汉语的继承(一)声调现代普通话的新“四声”丢了入声,对古汉语的继承关系已经很弱了。
而粤方言完全继承了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个声调,还从“阴入”中派生出“中入”。
粤方言是一门集合9个声调、19个声母、56个韵母的体系庞大的全功能语言。
根据“汉字古今中外读音查询”的数据库,普通话的音节数有1370个,而粤语的音节数有1885个。
如朗读赵元任先生的奇作《施氏食狮史》,用粤方言更为流畅,更易听懂。
对比由于声调的缺失和音节的大幅度合并,在应付同音近义字方面逐渐有心无力的普通话,拥有九音六调的粤方言,在朗读古诗词方面显然更为得心应手,更贴近古代。
(二)声母《切韵》成书于隋朝,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反映了中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粤方言与古汉语的联系

(一)引子我们每天都在说粤语,但我们真的了解粤语吗?许多人对粤语只是有个模糊的概念。
粤语作为一种活化石语言,在中华文化中有不可代替的地位。
我们的研究是深入了解与探究粤语。
(二)研究背景与方法作为一名地道的东人,必须会说粤语和懂粤语。
虽然国家推广使用普通话,但许多的广东人都放不下那蕴涵着浓浓流水气息的粤方言,究竟是什么让粤语有如此的魅力?让我们通过研究了解这古老的粤方言。
一课题背景在现在这个文化大融合的社会,粤语面对着国内外的文化误解,处境愈发艰难。
在古代就有“南蛮”的称呼,许多北方人都认为南方没有多少的文化底蕴,而粤语就更加是蛮夷的语言,但这种看法无疑是错误的,粤语是保留古汉语特征最多的语言。
而在外语,特别是英语,冲击下粤语正被不断地变化。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小组决定对粤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粤语正名。
在人们的意识中总会忘记粤语是最古老的古汉语继承者,或者只是模糊的有这样的概念,但就没有更深入的认识。
所以,我们决定从起源,语音、字词、语法与古汉语的联系出发研究。
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我们用到了查阅书籍、上网查找、发放调查表、咨询老师与专家等对粤语进行不断深入的研究,在此要感谢所有给予过我们帮助的人士。
查阅书籍:我们查看了古县志、现代城市介绍、相关专业书籍、杂志、报刊等近200份。
上网查找:我们上网阅读了有关的调查与论坛、一些人士的研讨,并在网上咨询了一些专家的意见。
发放调查表:我们在研究中一共做过两次调查,基本上是关于人们对粤语的了解情况的调查。
咨询老师与专家:我们通过面谈、电话、网上论坛等途径与一些有较丰富相关知识的人士了解与请教相关知识。
观看记录片:我们研究时一共观看了3部有关的记录片,也查看了一些相关的电影。
听童谣与粤剧:为了更好的了解与体会粤语的魅力,我们在研究中部忘听一些粤语表达最精华的粤剧与童谣。
(三) 正文一 人们关于粤语的了解身为广东人会说一口流利的粤语好重要,而了解粤语也一样的重要。
粤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对应规律

a o a、 ia 、 ua o、 e、 uo
普通话
例字 白话 资子事 爸虾抓 波歌多 姐斜蛇 朵躲靴 里碑治 补苏数 徐区猪
普通话பைடு நூலகம்
例字 摆派街 批西鸡 栽菜该 堆吹杯 包闹效 贸否扣 猫炮狡 丢超飘
ed i 、 u、 od e
匹突室 割渴喝 捏列篾 撇跌揭
é g i、 ê g ü e
ig i 、 ug u 、 ü 、 ou
音 s 或 x 。这个声母转化为普通话时读为 s 或 x ,与普 通话开口呼和合口呼韵母相拼的读 s , 与普通话齐齿 呼和撮口呼韵母相拼的读 x 。例如 : am 三 ( 白) — san 三 ( 普) ( ) i 肆 白 — si 肆 ( 普) ( ) u 苏 白 — su 苏 ( 普) ( ) ü n酸 白 — suan 酸 ( 普) ( ) ig 息 白 — xi 息 ( 普) ( ) ü 须 白 — xu 须 ( 普) 舌尖中音 n 、 l 来自古音泥娘来母 ,转化为普通话 时仍读 n 、 l 。例如 : nai 奶 ( 白) — nai 奶 ( 普) ( ) lai 赖 白 — lai 赖 ( 普) ( ) ni 你 白 — ni 你 ( 普) ( ) li 里 白 — li 里 ( 普) ( ) nu 奴 白 — nu 奴 ( 普) ( ) lu 路 白 — lu 路 ( 普) nü 女 ( 白) — nü 女 ( 普) lü 吕 ( 白) — lü 吕 ( 普) 舌根音 g 、 k、 h 来自古音见溪群晓匣母 ,转化为普 通话时普通话韵母是开口呼和合口呼的仍读 g 、 k、 h, 普通话韵母是齐齿呼和撮口呼的读 j 、 q、 x 。例如 : gen 跟 ( 白) — gen 跟 ( 普) kui 溃 ( 白) — kui 溃 ( 普) heo 好 ( 白) — hao 好 ( 普) ga 家 ( 白) — jia 家 ( 普) ken 勤 ( 白) — qin 勤 ( 普) hü 虚 ( 白) — xu 虚 ( 普) 舌根音 ng 来自古音疑母 , 转化为普通话的零声 母 。例如 : ngeo 藕 ( 白) — ou 藕 ( 普) ngeg 额 ( 白) — e 额 ( 普) ngan 眼 ( 白) — yan 眼 ( 普) ngai 外 ( 白) — wai 外 ( 普) 舌尖前音 j 、 q、 x 与 z、 c、 s 来自古音知彻澄照穿床 审禅母 。j 、 q、 x 与 z、 c、 s 南宁白话发音没有什么区别 , 只是拼合关系不同 ,j 、 q、 x 拼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 ,z 、 c、 s 拼开口呼和合口呼韵母 。转化为普通话时相应读 为 zh 、 ch 、 sh 。例如 : jiu 招 ( 白) — zhao 招 ( 普) qun 串 ( 白) — chuan 串 ( 普) xu 书 ( 白) — shu 书 ( 普) za 抓 ( 白) — zhua 抓 ( 普) cui 吹 ( 白) — chui 吹 ( 普) san 山 ( 白) — shan 山 ( 普)
普通话与粤方言词汇的比较差异

贴士1 贴士
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 粤语保留许多古老发音,例如粤语中「我」和 「饿」两字有舌根鼻音声母 ng-。 。 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 在声调方面,粤语完整保留中古汉语平、上、 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 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是保留古汉语入 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 声最为完整的语言 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 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 起着重要的作用。 等文学作品 起着重要的作用。 粤语包含-p、 、 等韵尾 等韵尾, 粤语包含 、-t、-k等韵尾,没有普通话所具 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
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
贴士2 贴士2
学术一点!
有些广东话词语的语素位置与普通话词语的 语素位置正好相反。 语素位置正好相反。 例:紧要(要紧),挤拥(拥挤), 欢喜(喜欢),兵士(士兵), 鸡公(公鸡),笋干(干笋), 猫仔(小猫),替代(代替), 多彩多姿(多姿多彩)等。
三.独特的前缀后缀
广东话某些词具有普通话不具有的前缀和后缀。 例: 阿爸(爸爸),阿妈(妈妈), 阿婆(外祖母),女仔(女孩), 后生仔(男青年),刀仔(小刀), 靓仔(漂亮的小伙子),打工妹(打工姑娘), 肥佬(胖子),老公(丈夫),肥婆(胖女人)等。
你知道吗? 你知道吗?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普通话「打的」怎么来的? 粤语「搭的」(「搭的士」 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 」(「搭的士 香港不通用) 称,香港不通用)被普通话当作 香港不通用 打的」吸收。 「打的」吸收。
粤语的影响:随着香港、 粤语的影响 随着香港、珠三角地区影响的扩 随着香港 粤语正在以强势的姿态进入普通话. 大,粤语正在以强势的姿态进入普通话.
粤方言(粤语)简介

粤方言(粤语)简介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
使用人口约4000万。
通行地区大致如下: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
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
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
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
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
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
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浦北县、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昭平县、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方言广东地区现在通行的三大方言,即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就是各个时期迁入广东的汉语方言与当地土语融合的结果。
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广府话”或“白话”。
“粤”虽是广东的简称,“粤方言”却并非指广东境内的所有方言,而是指一种流行语广东、广西境内,以及港澳等地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大方言。
【1】一、粤方言的形成与分布在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基本上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疍家等,经济落后。
直到公元前222—前218年,王翦(jian)、任嚣、赵佗受秦始皇之命平定百越叛乱,发兵数十万驻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和百越语融合的先声。
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2】。
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更是络绎不绝地进入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
还有的学者认为粤语起源于宋代【3】。
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很小。
总之,粤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
粤语的分布地域主要在两广,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中地区和粤西南地区,粤北、粤西的部分吸取,广西的东南部(如南宁、玉林等地),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工矿及临场(如三亚、陵水等地)。
粤语在海外的分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东南亚地区粤语也很流行,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
此外,在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及哥斯达黎加等国,粤语中的四邑话较通行;在非洲的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国,也有粤语的存在。
【4】二、粤方言的共同特点广东省内的粤方言有不同的分支,它们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但也有一些不一致的现象。
这里主要叙述粤方言各分支中共同性的一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方言用字等地共同特点。
【6】1、语音方面总的来说,各地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复杂性现在韵母和声调调类都比较多。
与共同语比较,粤方言的韵母和声母都超出共同语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超出一倍以上。
粤方言的声调是汉语各大方言中最复杂的,其共同特征就是调类数目多,个别地方只有六七个,一般都是八九个或十个,其中以九个声调的地点为最多。
九调的地区占整个粤方言区四分之三以上。
因此一般都把“九声”作为粤方言的一大特色,如广州话有九声: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和阳入。
【5】2、词汇方面(1)总的来说,词汇方面粤方言各地一致性相当高。
基本词汇抱愧约占总词汇三分之二的与民族共同语相同的语词和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粤方言特有的词语,在粤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相同的。
(2)粤方言中有一大批本方言自行创新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占不同于民族共同语的粤方言词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体现词汇特色最主要的部分。
这许多粤方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在各地粤方言中大都共同使用,如嘢(东西)、闹(骂)、喊(哭)、瞓(睡)、靓(漂亮)、点样(怎么样)、点解(为何)、徙(浪费)、搵(找)、搂(披)、乜嘢(什么)、呃(骗)、啱(对、合适)、掂(直、妥当)、牙烟(危险)、孤寒(吝啬)、乌龙(糊里糊涂)、巴闭(了不得)、雪条(冰棍儿)、脷(舌头)、膶(肝儿)、执笠(收摊、倒闭)、餸(菜肴)、边度(哪里)、边个(谁)……这些语词在民族共同语其他方言中都是没有的,在各地粤方言中基本上都是通用的。
(3)粤方言的词汇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词。
其中有的是民族共同语已不适用,有的是共同语虽不适用,但在书面语尤其是文言文内或成语中仍保存下来。
也有一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虽仍保存,但某些义项或已消失,或已发生变化,而在粤方言中则仍然保持古代的义项。
粤方言中这形形色色的古汉语语词大多数是粤方言各地都共同保存着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
如:畀(给)《集韵》“必至切”,《尔雅·释诂》:“畀,赐也。
”屙(排泄大小便)《玉篇》:“乌何切,上厕也。
”拎(手提物件)《广韵》:“郎下切,手悬捻物。
”徛(站立)粤方言通常写作“企”,《广韵》纸韵:“渠绮切,立也”。
渠(第三人称“他”“她”)粤方言通常写作“佢”,《集韵》:“渠,求于切。
吴人呼彼。
方以智《通雅》:“唐时谓人曰渠,今呼为共,或坑蛇反。
”睇(看)《广雅·释诂》:“睇,视也。
”悭(节俭)《广韵》:“苦闲切,吝也。
”此外还有许多古词古义活跃在各地粤方言的口语中,而在共同语和汉语其他方面一般都已不出现在口语中了。
单音节词如衫(衣服)、翼(翅膀)、行(走)、饮(喝)、晏(晚、迟)、索(绳子)、包(保证)、禾(稻谷)、颈(脖子)、面(脸)、斟(倒)等等,双音节词如卒之(终于)、适值(恰逢)、抑或(还是,表选择)、皆因(都是因为)、无他(没别的)、若果(如果)等等。
(4)随着汉语的发展,受语音简化的影响,中古以后北方汉语复音词不断增加,到了现代汉语,“子”“儿”等构词词尾出现频率增加,更使复音节词明显压倒单音节词而处于词汇的主要地位。
粤方言的词汇由于语音简化的趋势不及北方方言显著,因而更多的保留着原来汉语的单音节词,这也使粤方言词比起北方方言词来,要“古老”一些这部分来自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无疑也是粤语的一部分。
在粤方言各地都是通用的。
例如:木(木头)、蚊(蚊子)、镜(镜子)、叶(叶子)等等。
(5)粤方言由于发展过程中和古越语互相交融,不免掺杂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词汇上。
粤方言的方言词中,相当一部分即不属于独自创新的词语,也找不到古代汉语的词源,往往就是古越语的底层词,其中有些在现代壮侗语各语言中广泛使用,有的只存在于少数语言中,但和某些粤方言词完全相同或相似,这类源自少数民族语言的粤方言语词,在各地的粤方言中普遍存在,称为粤方言共同词汇中重要的一部分。
比较明显的如:呢(这)粤方言这个指示代词与壮侗语各语言以及瑶语、京语都相同,语音有着各种近似形式。
痕(痒)壮语,布依语,侗语,黎语,村话。
冚hem(盖)壮语,傣语,黎语(埋)。
啷lang(涮、漱)壮语。
杰(稠)壮语。
甩(滑脱)壮语,布依。
孭mie(被小孩)壮语。
氹dang(塘、坑)壮语。
虾(欺负)壮语。
冧(倒塌)壮语。
咧(伸舌)黎语,傣语,京语。
嬲niao(生气、怒)壮语谂shen(想)壮语。
(6)粤方言在现代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主要是来自英语的。
其中有些是广州、香港等独立吸收,用在粤方言局部地区的,有些却是粤方言各地都通用的。
少量外来词随着改革开放后南北交流的拓展而进入北方方言以及共同语。
下面略举一些粤方言地区共同使用的外来词:巴士(公共汽车)来自英语的bus,车型较小的还有“中巴”“小巴”之称。
泵(打气、打气筒)来自英语的pump,普通话制作名词,粤方言可作动词,如“泵水”(抽水)。
冷(毛线)来自法语laine。
恤衫(衬衣)来自英语的shirt,针织有领的叫“T恤”,来自英语的T shirt。
菲林(胶卷)来自英语film。
波(球)来自英语ball。
曲奇(一种西式奶油小饼)来自英语cookie。
唛(商标)来自英语的mark。
朱古力(巧克力)来自英语的chocolate。
泊(汽车停靠)来自英语的park。
下面按词性的不同列出(括号内均为普通话):名词:乞儿(乞丐)乌蝇(苍蝇)上味(盐)捉伊人(捉迷藏)麻蝇(老鹰)入便\里便(里面)心抱(儿媳妇)阿嬷(祖母)猪红(猪血)柜筒(抽屉)出年(明年)旧年(去年)听日(明天)寻天(昨天)贼仔(小偷)公仔(娃娃)手指尾(小拇指)利是(压岁钱)步级(台阶)隔篱邻舍(邻居)提子(葡萄)菠萝(凤梨)豉油(酱油)油炸鬼(油条)煲(锅)宵夜(夜宵)老窦(爸爸)事头婆(女房东)电挚(电钮、开关)荷包、银包(钱包)口齿(信用)游车河(兜风)车辘(车轮)拥趸dun(拥护者、粉丝)火水(煤油)契弟(王八蛋)马骝(猴子)老细(老板)花樽(花瓶)铰剪(剪刀)火烛(失火)人工(报酬)夹万(保险箱)屋企(家)踩雪屐(溜冰)酥虾(婴儿)雪柜(电冰箱)人客(客人)动词:锡(疼爱)氹(洪)有身己\大肚(怀孕)揽(抱)掴(打耳光)掟(扔)撩(挑逗)除(脱)估(猜)搭(乘(车等))辘(滚)钟意(喜欢)掟煲(分手)唔该(谢谢)埋单(结账)执生(随机应变、小心)心熄(死心)倾偈(聊天)失觉(失敬)形容词:硬颈(固执)跳皮\百厌(顽皮)冻冰冰(冻)薄薄脆(脆)静鸡鸡(静悄悄)齐整(整齐)为食(馋嘴)阴功(可怜)实净(结实)跷蹊(蹊跷)折堕(造孽)好彩(幸好)阉尖(挑剔)咸湿(好色)得意(可爱)得戚(得意)鬼马(多诡计)蛊惑(狡猾)憨居(愚蠢、笨)介词:畀(让、给)将(被)系度、响度(在这)使(用)代词:(人称代词)我哋di(我们)我嘅ge(我的)佢(他\她)佢哋(他们)(疑问代词)呢个(这个)边度\边处(哪儿)点(怎么)点解(为什么)乜(什么)咁(这)连词:若果(如果)唔单止(不但)抑或(或者)唔论(不论)横掂(反正)就算(即使)副词:唔(不)未(没有)唔使(不用、不必)唔通(难道)正话\头先(刚才)特登、专登(特意)叹词:吓(嘿)咩(吗)啰(的)架(的)卦(吧)之嘛(罢了)3、语法方面粤方言的语法跟民族共同语差别不算大。
突出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在粤方言各地大都同时存在。
下面略举比较突出的语法特点。
【7】(1)粤方言中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有“公”“牯gu”“项”“乸na”等,不同于共同语中只用“公”“母”两个语素来分别雄性雌性。
这些区别雄性的语素在构词上粤方言一律置于动物名称的后面,如“鸡公”(公鸡)、“牛牯”(公牛)、“鸭乸”(母鸡)、“鸡项”(没有下过蛋的小母鸡)等等。
(2)粤方言构词中的词头词尾(所谓“前缀”“后缀”)跟共同语及其他汉语方言比较颇具特色;一方面共同语中的“子”尾“儿”尾在粤方言中出现的范围比较小,频率也比较低。
如共同语的“刀子”粤方言叫“刀”,“花儿”粤方言叫“花”;另一方面,粤方言自身却有几个特殊的词头词尾,使用的频率相当高,如“阿”:阿爸、阿嬷、阿爷、阿叔(加于亲属称谓之前),阿英、阿兴、阿雄(加于人名之前)。
“仔”:大致相当于共同语中的“子”,但粤方言的“子”使用范围跟共同语的“仔”并不完全对应。
粤语中加“仔”的词有的表小义,有的并不表小义,如表示小义的:亭仔(小亭)、雀仔(小鸟);表爱称的:明仔(小明),雄仔(小熊);表某一属性人物的:肥仔、打工仔。
“佬”用在形容词及某些专门行业名词名称之后,指成人男子,有时略带贬义,如肥佬(胖子)、寡佬(单身汉)、泥水佬(泥水匠)等等。
与“仔”“佬”相关联的还有表示年轻女性的“女”,如娟女(小娟),表示成年女性或老妇人的“婆”,如肥婆(肥女人)、凑仔婆(带孩子的家庭妇女)等等。
除此以外,粤方言中常用作词尾的还有“公”(表老人)、“哥”(表男青年)、“友”(表随便称呼)、“鬼”(带厌恶的称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