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方言

粤方言
粤方言

粤方言

广东地区现在通行的三大方言,即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就是各个时期迁入广东的汉语方言与当地土语融合的结果。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广府话”或“白话”。“粤”虽是广东的简称,“粤方言”却并非指广东境内的所有方言,而是指一种流行语广东、广西境内,以及港澳等地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大方言。【1】

一、粤方言的形成与分布

在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基本上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疍家等,经济落后。直到公元前222—前218年,王翦(jian)、任嚣、赵佗受秦始皇之命平定百越叛乱,发兵数十万驻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和百越语融合的先声。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2】。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更是络绎不绝地进入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还有的学者认为粤语起源于宋代【3】。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很小。

总之,粤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

粤语的分布地域主要在两广,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中地区和粤西南地区,粤北、粤西的部分吸取,广西的东南部(如南宁、玉林等地),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工矿及临场(如三亚、陵水等地)。粤语在海外的分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东南亚地区粤语也很流行,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此外,在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及哥斯达黎加等国,粤语中的四邑话较通行;在非洲的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国,也有粤语的存在。【4】

二、粤方言的共同特点

广东省内的粤方言有不同的分支,它们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但也有一些不一致的现象。这里主要叙述粤方言各分支中共同性的一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方言用字等地共同特点。【6】

1、语音方面

总的来说,各地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复杂性现在韵母和声调调类都比较多。与共同语比较,粤方言的韵母和声母都超出共同语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超出一倍以上。

粤方言的声调是汉语各大方言中最复杂的,其共同特征就是调类数目多,个别地方只有六七个,一般都是八九个或十个,其中以九个声调的地点为最多。九调的地区占整个粤方言区四分之三以上。因此一般都把“九声”作为粤方言的一大特色,如广州话有九声: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和阳入。【5】

2、词汇方面

(1)总的来说,词汇方面粤方言各地一致性相当高。基本词汇抱愧约占总词汇三分之二的与民族共同语相同的语词和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粤方言特有的词语,在粤

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相同的。

(2)粤方言中有一大批本方言自行创新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占不同于民族共同

语的粤方言词总数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体现词汇特色最主要的部分。这许多粤方

言中使用频率很高的方言词,在各地粤方言中大都共同使用,如嘢(东西)、闹

(骂)、喊(哭)、瞓(睡)、靓(漂亮)、点样(怎么样)、点解(为何)、徙(浪

费)、搵(找)、搂(披)、乜嘢(什么)、呃(骗)、啱(对、合适)、掂(直、妥

当)、牙烟(危险)、孤寒(吝啬)、乌龙(糊里糊涂)、巴闭(了不得)、雪条(冰

棍儿)、脷(舌头)、膶(肝儿)、执笠(收摊、倒闭)、餸(菜肴)、边度(哪里)、

边个(谁)……这些语词在民族共同语其他方言中都是没有的,在各地粤方言中

基本上都是通用的。

(3)粤方言的词汇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语词。其中有的是民族共同语已不适用,有的是共同语虽不适用,但在书面语尤其是文言文内或成语中仍保存下来。也有

一些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虽仍保存,但某些义项或已消失,或已发生变化,而在粤

方言中则仍然保持古代的义项。粤方言中这形形色色的古汉语语词大多数是粤方

言各地都共同保存着的,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如:

畀(给)《集韵》“必至切”,《尔雅·释诂》:“畀,赐也。”

屙(排泄大小便)《玉篇》:“乌何切,上厕也。”

拎(手提物件)《广韵》:“郎下切,手悬捻物。”

徛(站立)粤方言通常写作“企”,《广韵》纸韵:“渠绮切,立也”。

渠(第三人称“他”“她”)粤方言通常写作“佢”,《集韵》:“渠,求于切。吴人呼彼。

方以智《通雅》:“唐时谓人曰渠,今呼为共,或坑蛇反。”

睇(看)《广雅·释诂》:“睇,视也。”

悭(节俭)《广韵》:“苦闲切,吝也。”

此外还有许多古词古义活跃在各地粤方言的口语中,而在共同语和汉语其他方面一般都已不出现在口语中了。单音节词如衫(衣服)、翼(翅膀)、行(走)、

饮(喝)、晏(晚、迟)、索(绳子)、包(保证)、禾(稻谷)、颈(脖子)、面

(脸)、斟(倒)等等,双音节词如卒之(终于)、适值(恰逢)、抑或(还是,

表选择)、皆因(都是因为)、无他(没别的)、若果(如果)等等。

(4)随着汉语的发展,受语音简化的影响,中古以后北方汉语复音词不断增加,到了现代汉语,“子”“儿”等构词词尾出现频率增加,更使复音节词明显压倒单

音节词而处于词汇的主要地位。粤方言的词汇由于语音简化的趋势不及北方方言

显著,因而更多的保留着原来汉语的单音节词,这也使粤方言词比起北方方言词

来,要“古老”一些这部分来自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无疑也是粤语的一部分。在粤

方言各地都是通用的。例如:木(木头)、蚊(蚊子)、镜(镜子)、叶(叶子)

等等。

(5)粤方言由于发展过程中和古越语互相交融,不免掺杂了一些少数民族语言的成分,这主要表现在词汇上。粤方言的方言词中,相当一部分即不属于独自创新

的词语,也找不到古代汉语的词源,往往就是古越语的底层词,其中有些在现代

壮侗语各语言中广泛使用,有的只存在于少数语言中,但和某些粤方言词完全相

同或相似,这类源自少数民族语言的粤方言语词,在各地的粤方言中普遍存在,

称为粤方言共同词汇中重要的一部分。比较明显的如:

呢(这)粤方言这个指示代词与壮侗语各语言以及瑶语、京语都相同,语

音有着各种近似形式。

痕(痒)壮语,布依语,侗语,黎语,村话。

冚hem(盖)壮语,傣语,黎语(埋)。

啷lang(涮、漱)壮语。

杰(稠)壮语。

甩(滑脱)壮语,布依。

孭mie(被小孩)壮语。

氹dang(塘、坑)壮语。

虾(欺负)壮语。

冧(倒塌)壮语。

咧(伸舌)黎语,傣语,京语。

嬲niao(生气、怒)壮语

谂shen(想)壮语。

(6)粤方言在现代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这些外来词主要是来自英语的。其中有些是广州、香港等独立吸收,用在粤方言局部地区的,有些却是粤方言各地都通

用的。少量外来词随着改革开放后南北交流的拓展而进入北方方言以及共同语。

下面略举一些粤方言地区共同使用的外来词:

巴士(公共汽车)来自英语的bus,车型较小的还有“中巴”“小巴”之称。

泵(打气、打气筒)来自英语的pump,普通话制作名词,粤方言可作动词,如

“泵水”(抽水)。

冷(毛线)来自法语laine。

恤衫(衬衣)来自英语的shirt,针织有领的叫“T恤”,来自英语的T shirt。

菲林(胶卷)来自英语film。

波(球)来自英语ball。

曲奇(一种西式奶油小饼)来自英语cookie。

唛(商标)来自英语的mark。

朱古力(巧克力)来自英语的chocolate。

泊(汽车停靠)来自英语的park。

下面按词性的不同列出(括号内均为普通话):

名词:乞儿(乞丐)乌蝇(苍蝇)上味(盐)捉伊人(捉迷藏)麻蝇(老鹰)入便\里便(里面)心抱(儿媳妇)阿嬷(祖母)

猪红(猪血)柜筒(抽屉)出年(明年)旧年(去年)

听日(明天)寻天(昨天)贼仔(小偷)公仔(娃娃)

手指尾(小拇指)利是(压岁钱)步级(台阶)隔篱邻舍(邻居)

提子(葡萄)菠萝(凤梨)豉油(酱油)油炸鬼(油条)

煲(锅)宵夜(夜宵)老窦(爸爸)事头婆(女房东)

电挚(电钮、开关)荷包、银包(钱包)口齿(信用)游车河(兜风)

车辘(车轮)拥趸dun(拥护者、粉丝)火水(煤油)

契弟(王八蛋)马骝(猴子)老细(老板)花樽(花瓶)

铰剪(剪刀)火烛(失火)人工(报酬)夹万(保险箱)屋企(家)踩雪屐(溜冰)酥虾(婴儿)

雪柜(电冰箱)人客(客人)

动词:锡(疼爱)氹(洪)有身己\大肚(怀孕)揽(抱)掴(打耳光)掟(扔)撩(挑逗)除(脱)

估(猜)搭(乘(车等))辘(滚)钟意(喜欢)

掟煲(分手)唔该(谢谢)埋单(结账)执生(随机应变、小心)心熄(死心)倾偈(聊天)失觉(失敬)

形容词:硬颈(固执)跳皮\百厌(顽皮)冻冰冰(冻)薄薄脆(脆)静鸡鸡(静悄悄)齐整(整齐)为食(馋嘴)阴功(可怜)

实净(结实)跷蹊(蹊跷)折堕(造孽)好彩(幸好)

阉尖(挑剔)咸湿(好色)得意(可爱)得戚(得意)

鬼马(多诡计)蛊惑(狡猾)憨居(愚蠢、笨)

介词:畀(让、给)将(被)系度、响度(在这)使(用)

代词:(人称代词)我哋di(我们)我嘅ge(我的)佢(他\她)佢哋(他们)(疑问代词)呢个(这个)边度\边处(哪儿)点(怎么)点解(为什么)乜(什么)咁(这)

连词:若果(如果)唔单止(不但)抑或(或者)唔论(不论)横掂(反正)就算(即使)

副词:唔(不)未(没有)唔使(不用、不必)唔通(难道)正话\头先(刚才)特登、专登(特意)

叹词:吓(嘿)咩(吗)啰(的)架(的)卦(吧)之嘛(罢了)

3、语法方面

粤方言的语法跟民族共同语差别不算大。突出的一些特殊语法现象,在粤方言各地大都同时存在。下面略举比较突出的语法特点。【7】

(1)粤方言中表示动物性别的语素有“公”“牯gu”“项”“乸na”等,不同于共同语中只用“公”“母”两个语素来分别雄性雌性。这些区别雄性的语素在

构词上粤方言一律置于动物名称的后面,如“鸡公”(公鸡)、“牛牯”(公牛)、“鸭乸”(母鸡)、“鸡项”(没有下过蛋的小母鸡)等等。

(2)粤方言构词中的词头词尾(所谓“前缀”“后缀”)跟共同语及其他汉语方言比较颇具特色;一方面共同语中的“子”尾“儿”尾在粤方言中出现的范围

比较小,频率也比较低。如共同语的“刀子”粤方言叫“刀”,“花儿”粤方言

叫“花”;另一方面,粤方言自身却有几个特殊的词头词尾,使用的频率相当

高,如“阿”:阿爸、阿嬷、阿爷、阿叔(加于亲属称谓之前),阿英、阿兴、阿雄(加于人名之前)。“仔”:大致相当于共同语中的“子”,但粤方言的“子”

使用范围跟共同语的“仔”并不完全对应。粤语中加“仔”的词有的表小义,有的并不表小义,如表示小义的:亭仔(小亭)、雀仔(小鸟);表爱称的:明

仔(小明),雄仔(小熊);表某一属性人物的:肥仔、打工仔。“佬”用在形

容词及某些专门行业名词名称之后,指成人男子,有时略带贬义,如肥佬(胖

子)、寡佬(单身汉)、泥水佬(泥水匠)等等。与“仔”“佬”相关联的还有

表示年轻女性的“女”,如娟女(小娟),表示成年女性或老妇人的“婆”,如

肥婆(肥女人)、凑仔婆(带孩子的家庭妇女)等等。除此以外,粤方言中常

用作词尾的还有“公”(表老人)、“哥”(表男青年)、“友”(表随便称呼)、“鬼”

(带厌恶的称呼)等等。

(3)几种特殊的重叠方式:粤方言中名词、形容词和动词都可以通过重叠构成新的词义或增添一定的修辞色彩,或表现一定的语法意义。

ABB式:名词和形容词都可以有ABB式。名词的ABB式是在单音节名词后加一个重叠成分:心思思(惦念着某人某事)、心郁郁(动心想办某件事)、眼碌碌(眼睛东转西转);形容词的ABB式用来表示程度的加深:白雪雪(很

白)、静英英(很静)、瘦猛猛(很瘦)。

A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除了跟共同语一样常用AABB式(如“干干净净”、“隐隐约约”等)外,还可以有AAB式,如湿湿碎(少量、零量)、立立乱(很乱)、密密实(很结实)、禽禽青(毛躁、匆忙),这种双音节形容

词的重叠方式是很具特色的。

粤方言动词方面重叠方面也是多是多样的,如单音节动词可以带“下”字加以重叠,形式两种:各具特色的重叠式“A下A下”和“AA下”,例如:睇下睇下佢就瞓咗觉。(看着看着他就睡着觉了。)

倾下倾下唔记得咗时间。(聊啊聊的把时间都忘了。)

以上例句中的“A下A下”是表示动作行为不停顿地进行着。

有人係窗口望望下。(有人在窗口望了望。)

呢啲嘢佢食食下就唔想食。(这些东西他吃了一下就不想吃。)

以上例句的“AA下”表示动作行为时进行一段时间,并非不停顿地连续进行下去。

重叠动词的重叠还有一种ABAC式,即动词本身不变,只是重复出现,而所带的宾语却是两个不同的名词(B和C),分别嵌在重叠的单音动词(AA)

之间。这种重叠式在各地粤方言中很常见。例如:

呢件事真系顶心顶肺。(这件事真叫人心里不舒服。)

咪係度阻手阻脚。(别在这里碍事。)

(4)粤方言动词的“体”较多,除了表示进行的“进行体”和表示完成的“完成体”外,还有“开始体”、“持续体”、“经历体”、“回复体”等,分工十分细

致。例如:

进行体用“紧”、“开”等;佢睇紧书。(他正在看书。)

粤语常用字词

粤语常用字词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细佬(弟弟)新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女女(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的儿女)麦(孙子的儿女的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 ?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霄夜(夜宵)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地拖(拖把)电心(电池)洋烛(蜡烛)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T恤(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争鞋(高跟鞋)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浪衫(晾衣服)眼瞓(困)冲凉(洗澡)一旧水(一百元)一草(十元)一撇(一千元)一蚊鸡(一元)一盆(一万元)豆拎/斗零(少量钱)鸡碎(一点点)装饭(添饭)要唔要饭/添唔添饭(添不添饭?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抓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冇几何(不常)冇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倾偈gei2(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想念)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探(拜访)讲笑(开玩笑)羞家(丢脸)抄更(早上正职,

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粤方言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异 一、倒装 倒装是粤方言与普通话在语法上的一个比较大的差异,粤方言相对于普通话的倒装主要为定语后置和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通常表现在一些名词上。如普通话说公鸡母鸡,粤方言里就成了鸡公鸡乸;普通话说青椰子、酸萝卜,粤方言就说椰青、萝卜酸。 状语后置通常表现在句子上。如普通话里的“你先走。”“你多吃几碗饭吧。”,粤方言里就成了“你走先。”“你食多几碗饭啦。”。 另外还有一些同素颠倒词也可算到倒装里。如普通话的秋千、夜宵、要紧,在粤方言里面却是千秋、宵夜、紧要。 二、一些副词用法的不同 粤方言里的“先”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副词,它可以涵盖普通话里几个副词的意思。 1.等埋阿爸翻嚟先食饭。(等爸爸回来了再吃饭。)——再 2.先得五蚊咁少?(只有五元那幺少?)——只有 3.都要佢肯先得噶。(也要他肯才可以啊。)——才 另外还有“得”也是。 1.得噶啦你。(有你的。/你可以的。) 2.得咗!(成了!)——成功 3.食得噶。(可以吃的。)——可以、能 4.等得嚟都蚊训啦。(等到那时就太迟了。)——到 5.你由得佢啦。(你随便他想怎么样吧。) 三、量词 量词这一项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量词本身的不同。如在普通话里,修饰一个人的量词只能用个,但在粤方言里面就可以用个(呢个人——这个人)、条(佢条女——他的女朋友)、件(你件蛋散啊——你这个废柴)、淠(你淠烂泥——你这个废物)。而不同的量词虽然都是用来修饰人的,却有着不同意思:阿叔条女(阿叔的女朋友)、阿叔个女(阿叔的女儿)。又如,粤方言中把量词都变成“啲”的话,就从单数变成了复数:本书几好睇。(这本书挺好看。)——啲书几好睇。(这些书挺好看。) 其次表现在粤方言中直接把量词放在名词前能起到强调、特指的作用,但普通话里并不会出现量词前没有数词或者指示词的情况。如:朵花好靓啊。(这朵花好漂亮啊。)再次,粤方言的量词可以充当有从属意味的“的”、“之”。如:我本书。(我的书。) 四、时态的表达 在粤方言里,用“过”、“咗”、“晒”、“紧”、“开”这五个字就可以简洁地说清楚动作的时态甚至程度。相比之下,普通话就要说得比较麻烦一些。 我食过呢种糖。——我(曾经)吃过这种糖。 我食咗粒糖。——我吃了一颗糖。/我(已经)把那颗糖吃掉了。这句话只要在最后加上语气词嘎啦就又可以变成另外的意思:我食咗粒糖嘎啦。——我要把这颗糖吃掉啦。 我食晒哋糖啦。——我(已经)把那些糖吃光啦。 我食紧糖啊。——我正在吃糖。 我食开呢种糖噶。——我一直都吃这种糖的。

粤语词库

你会打粤语字吗? 佢(qu)他或她(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乜(mie)什麽(你讲乜啊?) 嘅(ge)的(喱个系我嘅女朋友。) 嬲(niao)生气(我好嬲你!) 系(xi)是(你真系个好人嘞!) 咁(han)如此,这样(咁都得?) 哋(die)相当馀国语中的“们”字用法(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唔(wu)不是(佢哋仲系唔系人嚟嘎?) 睇(di)看(今晚我哋睇电视罗!) 啲(di)的,那些(喱啲系乜嚟嘎?) 冧(lin)陶醉(我好冧啊!) 冇(mao)没有(我冇钱啦!) 惗(nie)想(惗紧乜嘢啊?——再想什麽?) 嘎(ga)语气助词(如系唔系嘎?) 咩(mie)什麽(你讲咩啊?) 嗻(zhe)语气助词(系咁嗻) 嗟(jue)语气助词 嚟(li)来(过嚟啦!) 叻(li)很棒(你好叻啊!) 喱(li)那(喱啲系乜嚟嘎?) 咪(mi)不要(咪搞我!) 梗(geng)当然(梗系啦!) 喺(bei)在(你喺边喥啊?) 抦(bing)殴打(信唔信我柄你啊?) 啵(bo)语气助词(系啵!) 俾(bi)给(快啲俾钱!) 嘈(cao)吵(你哋唔好咁嘈啦!) 噏(xi)唠叨(你唔好再噏我啦!) 掟(ding)扔(垃圾唔好乱掟啊!) 嘞(le)语气助词(你真系个好人嘞!) 靓(liang)漂亮或表示幼稚(你好靓女啊!) 囖(lo)语气助词(就系囖) 揾(wen)找(搵到工啦?) 嗮[嘥] 浪费(真系嗮气嘞……) 攞或摞(luo)拿(攞钱去边啊?) 咦[噫] (yi)语气助词(咦?你系边个?) 咗(zuo)了(你食咗饭未啊?) 喔(wo)语气助词(系喔。) 疴(ke)拉(尿)(我去咗疴尿啊!)

七大方言

首页 编辑词条 七大方言 1. 北方方言: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 粤方言: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 吴方言: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 闽南方言: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 5. 湘方言: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 客方言:梅州话为标准语,在广东省的梅州、惠州、河源、龙川、紫金等客语区影响力比较强。 7. 赣方言:南昌话为标准语 1、北方方言 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当地人称白话,英文叫Cantonese,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通行于广东省大部分地区,广西自治区的东南部,港澳地区及海外华人区。以广州话为代表。粤方言内部被分为4个片,但语音与标准粤语广州话相对来说差别不大。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

常用的粤语词汇对照表及发音技巧

词汇 [编辑本段] 助词: 喇(了)谂(想)乜(什么)掂(定)既gie(的) 疑问词: 乜水(什么东西(带有鄙视))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细佬(弟弟)新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囡囡(女儿)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佬(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的儿女)麦(孙子的儿女的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乸型(娘娘腔)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揸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冇几何(不常)冇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倾偈gei2(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想念)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探(拜访)讲笑(开玩笑)羞家(丢脸)抄更(早上正职,晚上兼职)偷鸡(上班工作时间溜走)蛇王(工作偷懒)嗱嗱啉(快点)沙沙滚(随便应付)易嘿(马虎)、危险)拿西(粗枝大叶)督背脊(打小报告)二五仔(出卖兄弟)啱(适合)横掂(反正)侧侧膊(蒙混过去)踢爆(揭发)数围(利润得益)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宵夜(夜宵)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地拖(拖把)电芯(电池)洋烛(蜡烛)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T恤(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踭鞋(高跟鞋)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浪衫(晾衣服)眼瞓(困)冲凉(洗澡)一旧水(一百元)一草(十元)一撇(一千元)一蚊鸡(一元)一皮(一万元)豆拎/斗零(少量钱)鸡碎(一点点)装饭(添饭)要唔要饭/添唔添饭(添不添饭)食大茶饭(吃香喝辣) 人体、疾病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客家话版 月光光,秀才郎;骑白马,过莲塘; 莲塘背,割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面前一口塘,打条鲩鱼八尺长; 大头拿来熬汤食,尾巴拿来入学堂; 入个学堂四方方,搬条凳子读文章; 文章读哩几多本?三十零二本; 一本丢落塘,一本丢落井; 井里起银杆,银杆好架桥; 桥上好食饭,桥下好洗碗; 一洗洗到“乌舌嬷”,拿给阿婆养鸡嬷. (注:“乌舌嬷”指地是油嘴滑舌、爱耍贫嘴之人) 粤语版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赶插秧罗,阿爷睇牛去上山岗,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呀…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 听朝阿妈要捕鱼虾罗,阿嫲织网要织到天光,啊… 虾仔你快高长大罗,划艇撇网更在行. 月光光,照地堂,年三十晚,摘槟榔, 五谷丰收堆满仓罗,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啊… 虾仔你快啲眯埋眼罗,一觉瞓到大天光,啊… 现代汉语地来历 正宗地古汉语 中国支正统汉语地一支是闽南语原名河洛话,另一支是客家话. 上海话归属地吴语(叫吴语不是因为原来吴国使用这个语言,而是因为现在地吴语区和原来吴国差不多)是原百越族语被河洛话影响后形成地(福州话则是从吴语里分出来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而粤语,是南越族地语言被河洛话和客家语影响后形成地. 北方方言特别是北京话,则是河洛话被满语蒙语大量入侵后形成地.是最偏离古汉语地一支. 关于现在北京话(北方方言)地来源: 目前地北京话,乃是汉语在五胡乱华以后,受到北方胡人以政治、军事力量之影响与压迫而改变音调地结果.南北朝时,北朝统治者是以鲜卑语为北齐之国语,唐代以后,五代十国期间,胡人大量移居中原,北方胡汉杂处通婚以致音调、语法越变越烈.到南宋偏安时期中原已成「胡汉语」天下,换而言之,变种汉语已成定型.辽、金、元三朝代皆以北京为国都北京官话渐渐形成.明成祖迁都北京时,北京话已成为汉语系中胡化最深地一支,后满人入关,满人虽习汉语,却使得北京话成为满大人官话,西洋人称为,清代汉语与唐代汉语相比亦即完全走样,音调不仅大变汉字意义亦多不同.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北方方言与北京话又有不同,音调并没有变得那么变态,没有儿话音等特征. 关于现在广东话地来源: 广东话有三大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和客家方言.先讲三大方言地来源,三大方言地来源都来源于中原地汉语,来源于河南、陕西一带地汉语,因为移民地时间、路线不同形成不同地方言.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粤语普通话词语对照

****->衣物类 棉袄->棉衲 裙子->裙 钱包->银包 掉色->甩色 雨伞->遮 口袋->袋 内衣->底衫 毛衣->冷衫 毛线->毛冷 高跟鞋->高(争)鞋商标->唛头 樟脑丸->臭丸 鞋子->鞋 围巾->颈巾 衬衫->恤衫 系领带->打tie 袜子->袜 ****->儿化音类 香味儿->香味 浪花儿->浪花

****->身体/健康类 汗流浃背->身水身汗有气无力->有神无气耳朵->耳仔 舌头->(脷) 神经病->黐线 缺觉->唔够(瞓) 落枕->(瞓)戾颈 脑袋->头壳 瘸->跛 冒汗->(彪)汗 蒙古大夫->黄绿医生手都写酸了->写到手软口红->唇膏 大母指->手指公 上火->热气 打哈欠->打喊(路) 打呼噜->扯鼻寒 打盹儿->阖一阵间 打喷嚏->打乞(疵) 打瞌睡->瞌眼(瞓)

去火->坠火 屁股->屎忽 眉毛->眉 拿号儿->轮筹起床->起身 做梦->发梦 发困->眼(瞓) 发麻->痹 着凉了->冷亲嗓子->喉咙 晕车->晕车浪熬药->煲药 脖子->颈 肢窝->胳肋底痒->痕 脸->面 胖->肥 ****->厕所/浴室类刷牙->擦牙 刮胡子->剃须水管儿->水喉

牙刷->牙擦 拖把->地拖 洗澡->冲凉 洗脸->洗面 痰盂->痰罐 莲蓬头->花洒 肥皂->番(木见) 漱口->(浪)口 ****->节日类 回老家->返乡下 元旦->新历新年 春节->农历新年 红封包->利是 除夕->年卅晚 讨红包->逗利是 爆竹->炮杖 ****->建筑类 宾馆->酒店 入住许可证->入伙纸

工地->地盘 拆房子->拆楼 升降机->(车立) 螺丝刀->士巴拿 胡同->巷 ****->待人/接物类 扣帽子->屈 好说话儿->好相与 占便宜->着数 吃哑巴亏->食死猫 吃亏->蚀底 两面派->双面人 求爷爷告奶奶->又跪又拜使圈套->装弹弓 没正经->冇纹路 臭吹->牙擦擦 揭老底->起底 磨蹭->咪摸 很抱歉->唔好意思 说什么也不干->几大都唔制不识趣->唔通气

粤方言

粤方言 广东地区现在通行的三大方言,即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就是各个时期迁入广东的汉语方言与当地土语融合的结果。粤方言通称“粤语”,习惯上也叫“广东话”,本地人又叫“广府话”或“白话”。“粤”虽是广东的简称,“粤方言”却并非指广东境内的所有方言,而是指一种流行语广东、广西境内,以及港澳等地以广州话为代表的大方言。【1】 一、粤方言的形成与分布 在秦代以前,居住在广东、广西地区的,基本上是称为“南越”(百越的一种)的少数民族,包括壮、瑶、黎和疍家等,经济落后。直到公元前222—前218年,王翦(jian)、任嚣、赵佗受秦始皇之命平定百越叛乱,发兵数十万驻守岭南,开始了早期汉语和百越语融合的先声。不过也有学者认为,“粤方言最早的源头,应该是楚人南迁、楚语南来所导致的结果”【2】。汉代至唐宋,中原汉人更是络绎不绝地进入岭南,促进了粤语的发展和定型。还有的学者认为粤语起源于宋代【3】。元明清以来,粤语的变化很小。 总之,粤语一方面继承、保留了古汉语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吸收了一些南方非汉语的成分。 粤语的分布地域主要在两广,包括珠江三角洲、粤中地区和粤西南地区,粤北、粤西的部分吸取,广西的东南部(如南宁、玉林等地),以及海南岛的一些工矿及临场(如三亚、陵水等地)。粤语在海外的分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东南亚地区粤语也很流行,如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此外,在中南美洲的委内瑞拉、多米尼加、哥伦比亚及哥斯达黎加等国,粤语中的四邑话较通行;在非洲的南非、马达加斯加等国,也有粤语的存在。【4】 二、粤方言的共同特点 广东省内的粤方言有不同的分支,它们具有许多相同的特点,但也有一些不一致的现象。这里主要叙述粤方言各分支中共同性的一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及方言用字等地共同特点。【6】 1、语音方面 总的来说,各地粤方言的语音系统是比较复杂的,复杂性现在韵母和声调调类都比较多。与共同语比较,粤方言的韵母和声母都超出共同语三分之一以上,有的甚至超出一倍以上。 粤方言的声调是汉语各大方言中最复杂的,其共同特征就是调类数目多,个别地方只有六七个,一般都是八九个或十个,其中以九个声调的地点为最多。九调的地区占整个粤方言区四分之三以上。因此一般都把“九声”作为粤方言的一大特色,如广州话有九声: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上阴入、下阴入和阳入。【5】 2、词汇方面 (1)总的来说,词汇方面粤方言各地一致性相当高。基本词汇抱愧约占总词汇三分之二的与民族共同语相同的语词和约占总数三分之一粤方言特有的词语,在粤 方言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相同的。 (2)粤方言中有一大批本方言自行创新的方言词,这些方言词占不同于民族共同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广东方言粤语方言有十大特色 一是音调、音节比较丰富。同汉语的主流北方语系和其他方言相比,粤语有着独自形成的音韵系统。现代普通话只有阴平、阳平、上、去四声,而粤语方言则有九个声调和两个变调。声调即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九声;还有高平和高升两个变调。由于音域宽广,朗诵古诗 特别上口和押韵。如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此诗的深、心、金、簪四字粤语音同韵,而现代汉语却不同韵,所以用粤语方言更铿锵有声。 二是保持大量的古汉语。由于汉人入粤很早,就语言方面来说,离开中原越早,保留古汉语的成分就越多。有些口语词在中原地区消亡了,却保留在粤语方言仲。如“索气是西晋时的汉语口语,中原地区早不用了,粤语方言一直沿用至今;另一类语词直到今天,还是沿用中原语音来读,如“来”,粤语方言念作“黎”。粤语方言中很多是古汉语,例如:食(吃)、行(走)、走(跑)、着(穿)、面(脸)、饮(喝)、俾(给)、斟(倒)、怒(骂)、晓(知道)、翼(翅膀)、晏(迟)、滚水(开水)、倾偈(交谈)、下昼(下午)、趁虚(赶集)等等,都是古汉语。 三是与吴越(楚)语言有许多相近之处。如:须同苏,逃同徒,酒同走,毛同无,早同祖,等等。粤语称美好事物为“赞”,如今苏州、宁波等地仍用此语。粤语的“咁多”,实为吴越的“介多”。粤语自称我们为“我哋”,吴越“侬哋”,“侬”是吴越古音。吴越语的“黄、王”读音不分,两广的白话也同样如此。 四是特殊词汇很多。如“菜”叫“餸”,“能干”叫“叻”,“什么”叫“乜嘢”,“睡”叫“瞓”等。广州人喜爱创造形象生动的俗语和俚语统称为惯用语。例如:八卦、即爱管闲事,爱讲是非;牛一,戏称生日;手信,送与亲友的礼物;醒水,指机灵;咁串,相当于趾高气扬;执生,指看着办;执笠,指商店倒闭;生猛,指生气勃勃;千祈,指切切不可大意;扮嘢,指卖弄;坳撬,指不顺畅,有龃龉;沙尘,指轻浮,骄纵;纹路,指条理;拍拖,喻为恋爱;拥趸,指坚定的拥护者;俾面,为赏面、给面子的意思,等等。粤地名多用涌、沥、甫等;称小东西用“仔”,如“刀仔”、“凳仔”、“人仔”等;称外国的东西为“番”,如叫老外叫“老番”等;粤语方言将车船停靠叫作“埋站”,结账叫做“埋单”。 五是吸收外来语成分多。唐宋时期吸收阿拉伯语,如邋遢(赃),清至民国时期则大量吸收英语,如波(球),呔(车胎),的士(出租车),花臣(花样),菲林(胶卷),士的(拐杖),士巴拿(扳手),买飞(买票)等。特别近年来,粤语方言的发展变化较大,吸收很多外来语,词汇创造量十分丰富,甚至将英语直译成粤语方言,如将party说成“派对”;show 说成“大骚”;cool说成“酷”;等等。 六是词语结构特殊。粤语方言的名词重叠成分多。如口多多(多嘴),心思思(心想),眼白白(睁眼)等;或者将动词、形容词重叠,如搞搞震(搞事),湿湿碎(琐碎)等。 七是喜欢倒装。如普通话的“要紧”,粤语方言说成“紧要”;粤语方言将“客人”说成“人客”;将“公鸡”说成“鸡公”;将“母鸡”叫做“鸡婆”、“鸡项”。等等。这些用词都带有古越语痕迹。 八是语法颠倒。粤语方言含双宾语的句式,语序排列正好同普通话颠倒。如普通话习惯说“我给你送礼物”,粤语的习惯说法是“我送你礼物俾你”;普通话说“你先吃”,粤语方言说“你吃先”,等等。粤语方言是“主语+谓语+直接宾语(事或物)+间接宾语(人)”,两个宾语的语法词序与汉语不同,如粤人喜欢说“我年纪大过你”,中原人则说“我年纪比你大”。 九是喜用民间俚语。请看下面一段粤语方言:昨天“潮流兴”“炒更”,今日有兴“跳槽”。今日“老细”“炒你鱿鱼”,听日话唔定你会“炒”“波士”。所以你要自己“执生”,就系“食自己”。上一段话尽管你每只字都认识,但其中的意思只有懂粤语的人才明白,粤语方言的奥妙堪值

粤语方言词汇list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 我哋(我们)你哋(你们)佢哋(他们) 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 边度(哪里)呢(这)嗰(那) 咁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 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 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 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哥哥) 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 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 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 大佬(哥哥)细佬(弟弟)心抱(媳妇) 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 女女(女儿)契kei3爷(干爹)契仔(干儿子) 寡gua2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 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 老坑heng1(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 基老(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 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 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 工作交际 翻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 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 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夜(熬夜) 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 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te/g3(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 揸za1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 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

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 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 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 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擦鞋(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 得闲(有空)冇几何(不常)冇相干(没关系) 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 倾偈gei2(聊天)早晨(早上好)早唞(晚安) 揾人(找人)拍pag3拖(谈恋爱)挂住(想念) 隔篱(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 探tam3(拜访,看望)讲笑(开玩笑)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 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 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 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 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 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 焗(焖)饮胜(干杯) 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霄夜(夜宵) 饮(喝)台(桌子)梳化(沙发) 雪柜(冰箱)傢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 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zên1(花瓶) 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 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 地拖(拖把)电心(电池)洋烛(蜡烛lab6zug1)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hog3(勺子) 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 褛leo5(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 T恤sêd1(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 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争鞋(高跟鞋) 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

粤语普通话词语对照

粤语普通话词语对照****->衣物类 棉袄->棉衲 裙子->裙 钱包->银包 掉色->甩色 雨伞->遮 口袋->袋 内衣->底衫 毛衣->冷衫 毛线->毛冷 高跟鞋->高(争)鞋 商标->唛头 樟脑丸->臭丸 鞋子->鞋 围巾->颈巾 衬衫->恤衫 系领带->打tie 袜子->袜 ****->儿化音类 香味儿->香味 浪花儿->浪花 ****->身体/健康类 汗流浃背->身水身汗 有气无力->有神无气 耳朵->耳仔 舌头->(月利) 神经病->黐线 缺觉->唔够(训) 落枕->(训)戾颈 脑袋->头壳 瘸->跛 冒汗->(彪)汗 蒙古大夫->黄绿医生 手都写酸了->写到手软 口红->唇膏 大母指->手指公

上火->热气 打哈欠->打喊(路) 打呼噜->扯鼻寒打盹儿->阖一阵间打喷嚏->打乞(疵) 打瞌睡->瞌眼(训) 去火->坠火 屁股->屎忽 眉毛->眉 拿号儿->轮筹 起床->起身 做梦->发梦 发困->眼(训) 发麻->痹 着凉了->冷亲 嗓子->喉咙 晕车->晕车浪 熬药->煲药 脖子->颈 肢窝->胳肋底 痒->痕 脸->面 胖->肥 ****->厕所/浴室类 刷牙->擦牙 刮胡子->剃须 水管儿->水喉 牙刷->牙擦 拖把->地拖 洗澡->冲凉 洗脸->洗面 痰盂->痰罐 莲蓬头->花洒 肥皂->番(木见) 漱口->(浪)口 ****->节日类 回老家->返乡下元旦->新历新年

春节->农历新年 红封包->利是 除夕->年卅晚 讨红包->逗利是 爆竹->炮杖 ****->建筑类 宾馆->酒店 入住许可证->入伙纸 工地->地盘 拆房子->拆楼 升降机->(车立) 螺丝刀->士巴拿 胡同->巷 ****->待人/接物类 扣帽子->屈 好说话儿->好相与 占便宜->着数 吃哑巴亏->食死猫 吃亏->蚀底 两面派->双面人 求爷爷告奶奶->又跪又拜 使圈套->装弹弓 没正经->冇纹路 臭吹->牙擦擦 揭老底->起底 磨蹭->咪摸 很抱歉->唔好意思 说什么也不干->几大都唔制 不识趣->唔通气 人怕出名猪怕壮->人怕出名猪怕肥人挺好->几好人 大大咧咧->唔爹唔吊 少说点吧->讲少(的)啦 打搅了->滚搅哂 丢脸->冇面 半瓶醋->半桶水 吝啬->孤寒

粤方言(粤语)简介

粤方言(粤语)简介 导读:粤方言(粤语)简介 又称粤语,俗称广东话、广府话,当地人称白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较为复杂、保留古音特点和古词语较多、内部分歧较小的一个方言。 通行地域粤方言通行于广东、广西境内,以广州话为中心。使用人口约4000万。通行地区大致如下: 广东省境内纯粹属粤方言或以粤方言为主的县市有47个,占全省面积的1/3以上,即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深圳、茂名、中山、珠海、南海、番禺、东莞、顺德、龙门、佛冈、增城、从化、花县、清远、连县、阳山、连山、怀集、广宁、四会、三水、高要、云浮、高明、新兴、鹤山、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台山、开平、新会、恩平、斗门、香港、澳门。此外,惠州、韶关、湛江、海丰、博罗、惠阳、惠东、仁化、乐昌、英德、宝安、电白、遂溪、海康、徐闻、廉江等16个县市也有部分地区讲粤方言。 广西壮族自治区通行粤方言的县市有23个,即南宁、横县、贵县、桂平、平南、藤县、梧州、玉林、北流、容县、博白、陆川、钦州、合浦、浦北、灵山、北海、苍梧、岑溪、昭平、蒙山、贺县、钟山。此外,海外华侨及华裔中以粤方言为母语的也很多,他们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美洲华侨和华裔几乎百分之90%以上的祖籍都是粤方言区。

分区粤方言内部按其语言特点和地理分布可以分为4个片: ①粤海片,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粤中、粤西南和部分粤北地区,是粤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通行范围最广的一个片,以广州话为代表,它在粤方言中有很大的代表性和影响。 ②四邑片,主要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等县,以台山话为代表。 ③高阳片,主要分布在湛江市、茂名市所属各县和江门市所属的阳江县和阳春县,以阳江话为代表。 ④桂南片,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邕江、郁江、浔江沿岸的南宁市、横县、贵县、桂平县、平南县、藤县、梧州市,玉林地区的玉林县、北流县、容县、博白县、陆川县,钦州地区的钦州县、合浦县、浦北县、灵山县和北海市,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岑溪县、昭平县、蒙山县、贺县、钟山县,一般以南宁话为代表。 它的语音比较一致,也存在一些分歧。桂南片按其内部的异同又可以分为四个方言小片:广府片、邕浔片、勾漏片和钦廉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浅谈粤方言中的避讳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1919174670.html, 浅谈粤方言中的避讳词 作者:陈覃雨儿 来源:《青年时代》2018年第15期 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回避现象,在汉语中,各个方言使用的禁忌语有所不同,反应 出来各地文化和心理状态的差异也不同。有人说过,粤地区文化的两大特色是饮食和宗教信仰。本文试以粤方言区饮食文化中的避讳、禁忌语方面,浅析粤方言区人民生活中独特的语言习惯。相信从粤语饮食文化上的言语避讳,我们足以窥见粤方言区文化生活的一斑。 关键词:饮食文化;避讳;粤语 粤方言是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一带。相比其他方言,粤方言的语音与普通话相差很大,其他方言区的人一般很难听懂。粤语从宏观上可分为集中,其中常见的有珠三角本地粤语(如:广州话、香港粤语、澳门粤语、佛山话、南海话、顺德话、番禺话、四邑话、香山粤语、石岐话、东莞话、围头话、肇庆话、增城话、龙门话、从化话、疍家话等),还有粤西方言和广西粤语。本文主要讨论以佛山—广府话为主的“广东白话”,即珠三角本地粤方言。 粤方言在声、韵、调等方面都有较独特的语音特点,如有非常完整的鼻音韵尾和塞音韵尾;声调多达8-9个,陰入调多上下两分等等。这些语音特点导致形成了一些避讳语、谐音歇后语和谐音习俗等较具地方色彩的谐音文化。 一、方言的避讳需要 语言词语的避讳分为两类,一类是意象不好,需要回避,如温州话遇到“虎”改称“大猫”。还有一类是语音造成与某个音节同音,使别人引起不好的联想,也要回避,如长沙话讲“腐乳”称作“猫乳”,讲“府正街”叫做“猫正街”,因为“腐”、“府”与“虎”同音,基于方言心理要避讳“虎”。 省港等地由于商业发达,人们喜好讲求吉利,因此粤语的禁忌语在各个方言中是数量最多的。常见的比如因为方言中的“伞”与“散”同音,所以粤方言会把“伞”叫做“雨遮”或者“雨盖”,而避讳称“伞”。 水上人家多忌讳“翻”字,因为会使人联想到翻船,而“帆”字正与它同音,故要改称“船”或者作“巾”旁。而“空”与“凶”同音,因而凡与“空”相关的都要用“吉”代替,如“吉屋”是空房子,“吉手”是指代“空手”,“得个吉”这一短语说的其实是“空空如也”。 二、对食物名称的避讳

普通话转换粤语词汇对照

助词: 喇(了)谂(想)乜mieya(什么)掂(定)既gie(的) 疑问词: 乜水(什么东西(带有鄙视)) 指代、人物: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dei(我们)你哋(你们)佢哋kuidei(他们)人哋(人家)呢度leidou(这里)嗰度(那里)边度(哪里)呢(这)嗰(那)咁样gam(这样、那样)点解diangai(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乜(什么)几多geiduo(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阿哥go(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婆(外婆、老婆婆)阿叔(叔叔)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gazie(姐姐)大佬lou(哥哥)细佬(seilou弟弟)新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囡囡(女儿)契爷keiye(干爹)契仔keizei(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lui(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keidei(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ye(老东西,老家伙)老姑婆(老处女)基佬geilou(男同性恋者)老细lousei(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housengzei(年轻小伙子)后生女housenglui(年轻姑娘)靓仔(漂亮的小伙子)靓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细蚊仔(小孩)臊虾(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事头(老板)塞(孙子的儿女)麦(孙子的儿女的儿女)老襟(两姐妹同一个老公)老顶(上司)乸型(娘娘腔) 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wense(谋生)人工yengong(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din (搞妥当)搞弯(弄糟糕)就手(顺利)捱a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kei屋(盖房子)揸车(驾驶汽车)熟行(内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搏命(拼命)癐gui6(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钉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ngei1(求)畀面(给面子)制(肯)得闲(有空)冇mou几何(不常)冇mou相干(没关系)唔觉意(不留心)唔话得(没说的)倾(谈)倾偈gei2(聊天)早晨zousen(早上好)早唞(晚安)揾人(找人)拍拖(谈恋爱)挂住guazu(想念)隔篱golei(隔壁)掟煲(恋人分手)好夹(很合得来)探(拜访)讲笑gongxiu(开玩笑)羞家(丢脸)抄更(早上正职,晚上兼职)偷鸡(上班工作时间溜走)蛇王(工作偷懒)嗱嗱啉(快点)沙沙滚(随便应付)易嘿(马虎)、危险)拿西(粗枝大叶)督背脊(打小报告)二五仔yimzei(出卖兄弟)啱(适合)横掂(反正)侧侧膊(蒙混过去)踢爆(揭发)数围(利润得益) 生活、用品: 起身(起床)着(穿)除(脱)浪口(漱口)飞发(理发)电发(烫发)洗面(洗脸)屙屎(大便)屙尿(小便)闩门(关门)熄灯(关灯)水喉(水龙头)瞓觉(睡觉)食(吃)食晏(吃午餐)食烟(抽烟)滚水(开水)煲(煮)焗(焖)饮胜(干杯)颈渴(口渴)餸(下饭的菜)腍nem4(软)宵夜(夜宵)饮(渴)台(桌子)梳化(沙发)雪柜(冰箱)家俬(家具)皮箧gib1(皮箱)夹万(保险箱)刀仔(小刀)花樽(花瓶)香枧(香皂)镬(锅)咪(麦克风)插苏(插座)火水(煤油)遮(伞)地拖(拖把)电芯(电池)洋烛(蜡烛)花洒(1莲蓬头,用于沐浴2喷壶,用于浇花)壳(勺子)番枧(肥皂)扫把(扫帚)匙羹(小勺子)褛(外套)大褛(大衣)衫(衣服)T恤(针织或棉质上衣)裤(裤子)鞋(鞋子)底衫(内衣)底裤(内裤)高踭鞋(高跟鞋)领太(领带)荷包(钱包)唇膏(口红)浪衫(晾衣服)眼瞓(困)冲

最全的粤语词语大全

粤语常用词语汇总 1、指代与人称: 我(我)你(你)佢(他)我哋(我們)你哋(你们)佢哋(他们) 人哋(人家)呢度(这里)嗰度(那里)邊度(哪里)呢(这)嗰(那) 噉样(这样、那样)点解(为什么)第日(改天)第次(下次)乜嘢(什么) 乜(什么)几多(多少)边(哪)咁好(这么好)阿爸(爸爸)阿妈(妈妈) 阿哥(哥哥)阿嫂(嫂嫂)阿爷(爷爷)阿嫲(奶奶)阿公(外公)阿叔(叔叔) 阿婆(外婆、老婆婆)老豆(爸爸)老妈子(妈妈)家姐(姐姐)大佬(哥哥) 细佬(弟弟)心抱(媳妇)舅父(舅舅)孙(孙子)仔仔(儿子)女女(女儿) 契爷(干爹)契仔(干儿子)寡佬(单身汉)仔(儿子)女(女儿)后底乸(继母)太子爷(少东家)契弟(王八蛋)老坑(老头)老嘢(老东西,老傢伙) 老姑婆(老处女)基佬(男同性恋者)老细(老板)老千(骗子)后生仔(年轻小伙子)后生女(年轻姑娘)靚仔(漂亮的小伙子)靚女(漂亮的姑娘)细路(小孩) 细蚊仔(小孩)臊蝦(婴儿)马仔(打手)事头婆(老板娘) 2、副词虚词: 啱啱(刚刚,刚好)啱先(刚才)正话(刚才)凑啱(恰好)不喽(一向)好(很)先至(才)就嚟(就要)经已(已经)卒之(终于)终归(终究)终须(终究) 仲(还)鬼咁(那么)十分之(十分)极之(极)相当之(相当)稍为(稍微) 非常之(非常)净(光,只有)净系(只是,光是)差唔多(差不多)连气(一练) 亦(也)又试(又)但凡(凡是)逢喺(凡是)咪(别)咪住(先别)唔使(不用)唔好(不好)唔通(难道)实(一定)奉旨(肯定)查实(其实)是必(必定) 梗(肯定)一于(就,表示下定决心去做某事)千祈(千万)专登(专门,故意) 特登(特地)好在(幸亏)直头(直接)直情(简直,根本)同埋(和,同)同(和)一係…一係…(要么…要么…)事关(因为)固然之(固然)固之然(固然)定(还是)之不过(不过)即管(尽管)唔单只(不但)不特止(不仅仅)抑或(或者) 于是乎(于是)然之后(然后)为咗(为了)啫(罢了)之嘛(罢了)啩(吧) 3、工作交际: 返工(上班)收工(下班)揾食(谋生)人工(工钱)出粮(发工资)搞掂(搞妥当)就手(顺利)捱夜(熬夜)空姐(飞机女服务员)钟点工(计时工)揾工(找工作)做嘢(干活)捞边行(搞什么行业)一脚踢(一人承担)轮更(轮班)看更(看门)起屋(盖房子)揸車(开车)熟行(內行)熟手(老练)车衫(缝衣服) 夹手夹脚(一起动手)执头执尾(收拾零碎的东西)执嘢(收拾东西)搏命(拼命)攰(累)差池(差错)撞板(碰釘子)松人(溜走)走人(溜走)炒鱿鱼(解雇) 开OT(加班)秘捞(兼职)手信(小礼物)人客(客人)生埗(陌生、生疏) 老友记(老朋友)仇口(仇人)托大脚(拍马屁)危(求)畀面(给面子)制(肯)

从粤方言词汇看广府文化

从粤方言词汇看广府文化 内容摘要: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中负荷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行在一定地区的方言则是各种地理文化最直接的体现。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构素,透过词汇的变化,更能直接反映各种地理文化。由于广府地区地处亚热带珠江三角洲流域,常年高温多雨,因此粤方言中很多词汇都反映出其亚热带水乡的地理文化特点。这种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带为广府地区创造了天然良好的交通条件,成为其经济突飞的有利因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广府人的经济观念也由重农向重商转变,这种变化明显地体现在粤方言词汇上。另外,通过粤方言词汇,我们还能从中窥探出广府人“不时不食”与“无鸡不成宴”等饮食特点、与谐音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广府忌讳文化以及以英语借词著称的广府外来文化。 关键词: 粤方言词汇广府文化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inseparable. The Language is rich in abundant culture. Dialect, which is prevailing in a certain geographic, is the most direct expression of geographical civilization. Glossary, a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language, reflects the various geographical cultures more directly through the change of vocabulary. Guangdong is located in Zhujiang Delta, which is in subtropics and with perennial raininess and high-temperature. As this reason, there are many vocabulary of Guangdong dialect reflects the geographic and cultural features. The Pearl River Delta water net in Cantonese provides a perfect traffic, as one of the favorable economic facto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odity economy, the economic concept of Cantonese is changing from farming focus to economic focus. Such changes embodies in the Guangdong dialect vocabulary obviously. In addition, from the Guangdong dialect vocabulary we can know the die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rom time to time, do not eat", "no chicken is not a feast" , and the Cantonese taboo culture, which ha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homonym culture, and ab extra culture which is famous for English sounds. Key words: Guangdong dialect, vocabulary, Cantonese culture 从粤方言词汇看广府文化 语言不仅是社会现象,它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民族文化的基础和精华。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八五”计划纲要和“十年规划”的初稿中,把“语言与文化”、“语言变异及其与社会诸因素的关系”的研究放在重要地位。作为文化的载体,语言始终忠实地反映着该语言的社会的历史、文化、及民族心理。语言中负荷着文化的内涵,文化个性在语言中经过历史的沉淀,结晶在词汇平面,所以特定语言的词汇系统能够最直接,最敏感地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价值取向,“一个社会的语言能反映与其相对应的文化,方式之一表现在词汇内容或者词汇上。”[1]因此,词汇更能直接反映文化。 而通行在一定地区的方言则是各种地理文化最直接的体现。它深深地刻上了地理文化的印记。一种方言总有它自己的传统,有各种文化因素在支持着它。特别是一种较大的、影响日益见广的方言,更是如此。粤语不仅是广府地区人民的母语,而且是岭南地区最重要的方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