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
爱惜粮食大班主题教案七篇

爱惜粮食大班主题教案七篇疼惜粮食大班主题教案七篇疼惜粮食大班主题教案都有哪些?人们真的需要拒绝一种“舌尖上的铺张”。
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每年仅餐饮铺张的食物蛋白和脂肪就分别达800万吨和300万吨,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疼惜粮食大班主题教案七篇,盼望大家能够喜爱!疼惜粮食大班主题教案(篇1)活动目标:理解农夫劳动的辛苦,知道要疼惜粮食。
幼儿能乐观的回答问题,增加幼儿的口头表达力量。
激发了幼儿的奇怪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预备:1.阅历预备:学习古诗《悯农》,并理解其含义。
2.物质预备:(1)事先收集一些小伴侣扔掉的剩饭。
(2)课件:一粒米的来历(3)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4)配乐诗:《悯农》活动过程:一、观看谈话:这是谁铺张的二、粮食来之不易粮食今日有很多很多心里话想对同学们说,你们想听吗?让我们请水稻来说一说吧!1.小伴侣,这是一碗一般的白米饭(出示实物白米饭),而“我”是一颗一般的米粒。
小伴侣们,你们可知道我是怎样诞生的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做一趟旅行吧!2.演示动画:《一粒米的来历》中的场景一~场景四你们看,农夫们在做什么?认真观看他们是怎样插秧的。
3.出示场景五:禾苗在农夫伯伯的细心护养下,慢慢长高了,为了让庄稼长得更加健壮,农夫伯伯要做什么?4.出示场景六:经过半年多时间的辛勤劳动,庄稼成熟了、农夫还要做些什么?师:好,我们感谢水稻先生的精彩表演。
5.老师依据幼儿的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夫的劳动果实。
三、歌表演《悯农》四、和面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留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老师巡回指导、关心,准时提示幼儿不要铺张面粉。
3.让幼儿分组争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简单,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许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五、争论:怎样做一个疼惜粮食的好孩子延长活动:区域活动:在语言区投放儿歌内容及图片,教育幼儿疼惜粮食。
大班爱惜粮食教案8篇

大班爱惜粮食教案8篇作为老师在编写教案时肯定要仔细对待才行,教案在拟订的时候,大家需要强调联系实际,下面是范文社我为您共享的大班疼惜粮食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疼惜粮食教案篇1活动设计背景针对现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时不疼惜粮食,把米饭和菜有意掉在桌上,还相互打饭仗这种不良现象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2、让幼儿了解农夫生产粮食的不简单,知道不疼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3、让幼儿养成疼惜粮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育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幼儿养成疼惜粮食的好习惯。
2、难点、幼儿了解农夫生产粮食的不简单,知道不疼惜粮食是可耻的。
活动预备农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怜悯形下铺张粮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在老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常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2、幼儿自由争论3、老师小结,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假如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二、老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2、老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铺张粮食是可耻的。
三、老师出示农夫不同季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怜悯形下铺张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看图片后争论农夫生产粮食的不简单和自己来铺张粮食的坏习惯。
2、老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幸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疼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惜粮食的情感。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爱好,引导他们主动参加争论,在争论中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夫生产粮食的不简单,明白要养成疼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铺张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疼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受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熟悉更加深刻。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生活习惯》第三节《爱惜粮食》。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粮食的种类和重要性,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教育幼儿珍惜粮食资源,了解粮食的生产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粮食的种类,知道粮食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食物。
2. 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3. 增强幼儿对粮食生产的认识,使幼儿懂得珍惜粮食资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粮食的种类和重要性,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难点:使幼儿理解粮食生产的艰辛,提高幼儿珍惜粮食资源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粮食实物(如大米、小麦、玉米等)、图片、视频、教学PPT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粮食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引导幼儿关注粮食的种类。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粮食的生产过程,让幼儿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2)教师讲述一个关于节约粮食的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如何爱惜粮食。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粮食,并写上节约粮食的标语。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粮食,分享自己的好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爱惜粮食2. 板书内容:(1)粮食的种类:大米、小麦、玉米等。
(2)节约粮食的方法:不浪费、合理安排饮食等。
(3)珍惜粮食的意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幅关于节约粮食的宣传画。
2. 答案:幼儿可根据所学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宣传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故事讲述、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粮食的种类和重要性,培养了幼儿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效果。
幼儿园爱惜粮食教案5篇

幼儿园爱惜粮食教案5篇幼儿园爱惜粮食教案篇1一、活动设计背景。
在幼儿用餐时发现幼儿不珍惜粮食,因此设计本课。
二、活动目标。
1、教育幼儿应从小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2、培养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3、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他人。
4、了解吃饭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能按时吃饭,不挑食。
5、知道人体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
对古诗《锄禾》的意思的理解。
能够背诵古诗。
四、活动准备。
配套的教学用书,图片。
五、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米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所以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2、教师引导幼儿翻开幼儿用书第7页,仔细观察。
师:快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为什么?3、教师鼓励幼儿回答问题。
4、教育总结幼儿回答,教育幼儿吃饭时应坐端正,不撒饭。
5、教师朗读古诗《锄禾》,幼儿跟读。
师: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爱惜粮食。
6、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
7、活动结束。
教师再次强调要珍惜粮食。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讲解时不够生动,如果拿自己班孩子在吃饭时的表现举例来说明怎样吃饭才是正确的课会更生动,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在课程要结束时让幼儿谈谈自己在今后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对幼儿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幼儿园爱惜粮食教案篇2活动目标: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窝吗?为什么萌萌被抬进蚂蚁窝?请听故事《小蚂蚁的仓库》。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蚂蚁的仓库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故事总结:萌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把食物浪费,小蚂蚁把萌萌丢下的食物抬回了家。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材第四章《生活习惯》第三节《爱惜粮食》。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认识各种粮食作物,培养幼儿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以及学习相关的儿歌和故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认识常见的粮食作物,培养对农民伯伯的敬意。
2. 培养幼儿节约粮食、不浪费的良好习惯。
3. 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重点: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认识各种粮食作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粮食实物(如小麦、大米、玉米等)、故事书、儿歌CD。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粮食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幼儿思考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2. 新课内容展示(10分钟)(1)教师通过PPT课件,讲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2)教师讲述故事《悯农》,让幼儿感受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画有粮食的图片,让幼儿说出图片中的粮食名称。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节约粮食。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发放画纸和彩笔,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粮食。
(2)幼儿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出所画粮食的名称。
5. 儿歌学习(10分钟)(1)教师播放儿歌《爱惜粮食》,让幼儿聆听。
(2)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儿歌。
六、板书设计1. 粮食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生长——成熟收割——加工成粮食2. 常见的粮食作物:小麦、大米、玉米、大豆、花生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自己喜欢的粮食作物。
(2)回家后,向家长讲述粮食的生长过程。
2. 答案:(1)略(2)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认识粮食作物、学习儿歌和故事,让幼儿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幼儿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大班爱惜粮食教案(通用5篇)

幼儿园大班爱惜粮食教案幼儿园大班爱惜粮食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大班爱惜粮食教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大班爱惜粮食教案1活动设计背景针对现在班上一部分孩子在午餐时不爱惜粮食,把米饭和菜故意掉在桌上,还相互打饭仗这种不良现象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让幼儿了解人类为什么要吃饭,知道吃饱饭的重要性。
2、让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行为。
3、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让幼儿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2、难点:幼儿了解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知道不爱惜粮食是可耻的。
活动准备农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劳动的图片,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在教师提问的基础上,了解我们为什么要吃饭。
1:我们平时都要吃饭,点心,水果,那我们不吃会怎么样呢?2:幼儿自由讨论3:教师小结, 让幼儿知道为什么要吃饭,如果不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二、教师提问,你们在园里吃午饭时是怎样表现的呢?1、幼儿回忆吃饭的情景2、教师点评在吃饭时孩子们有那些不良行为,让孩子们明白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三、教师出示农民不同时节在田里耕作的图片和孩子们在不同情形下浪费粮食的图片。
1、幼儿观察图片后讨论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和自己来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2、教师总结;让幼儿明白粒粒皆幸苦,从而教育孩子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
四、教幼儿背诵古诗《锄禾》,升华爱护粮食的情感。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不同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讨论,在讨论中逐渐明白吃饭的重要性,知道农民生产粮食的不容易,明白要养成爱惜粮食的好习惯,但是在教学活动进行中,孩子们在理解浪费粮食是一种可耻行为有点难,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要随时渗透爱惜粮食的观念,在有条件的时候带孩子们到乡下走走,让孩子们亲身经历劳动的艰辛,从而使孩子们的认识更加深刻。
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5篇

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5篇第一篇: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社会:爱惜粮食活动目标1、了解农民种田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
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1、观看农村秋收的场景或到农村幼儿园参与收拾农忙活动。
2、米、稻谷、玉米等,农村种粮食的课件。
已学过古诗《悯农》。
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米,请幼儿说说,米是怎么来的。
2、播放课件:课件中有谁?在什么地方干活?他们是怎样劳动的?都用了些什么工具?3、讲述农民种粮食的过程。
4、欣赏古诗《悯农》,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讨论:(1)古诗里都说了些什么?(2)农民伯伯种粮食辛苦吗?怎么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5、幼儿讲述讨论内容。
第二篇: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活动目标:1、了解农民种粮的辛苦,萌发对农民的感激之情;2、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1、观看农民秋收的场景或到农村“手拉手”幼儿园参与拾稻穗的活动;2、米、稻谷和玉米等,农村种粮食的录像或图片。
古诗《悯农》活动过程:1、教师出示水稻和米,请幼儿说说,米是怎么来的。
2、幼儿观看秋收课件提问:图片中有谁?在什么地方干活?他们是如何劳动的?都用了些什么工具?3、分图片讲述农民种粮食的过程。
小结:播种——除草——施肥——杀虫——浇灌——收割4、欣赏古诗《悯农》,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讨论:(1)古诗里都说了些什么?(2)农民伯伯种粮食辛苦么?怎样珍惜农民伯伯的劳动果实?5、幼儿讲述讨论内容。
活动延伸:幼儿进餐时提醒幼儿不要撒饭粒;可以组织幼儿去稻田参与拾稻穗。
第三篇:爱惜粮食教案爱惜粮食教案教学目标本课是根据这个月的主题“题勤俭是美德”来设计的,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让学生知道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种出来的,是用汗水换来的懂得要爱惜粮食。
使学生体会到从种粮到制成供人享用的食品,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浪费掉了太可惜,也是对劳动的不尊重。
懂得从小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精选11篇)

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精选11篇)大班社会《爱惜粮食》教案篇1活动目标:1、使幼儿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
2、让幼儿明白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
活动准备:儒灵童教材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1、带领幼儿随着儒灵童歌曲做律动。
2、带领幼儿向孔夫子行三鞠躬礼仪。
二、新授课程1、"听"故事提问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蚂蚁窝吗?为什么萌萌被抬进蚂蚁窝?请听故事《小蚂蚁的仓库》。
2、安静听《儒灵童》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提问:小蚂蚁的仓库怎么会有那么多好吃的?故事总结:萌萌吃东西的时候总会把食物浪费,小蚂蚁把萌萌丢下的食物抬回了家。
当萌萌来到蚂蚁仓库后,羞愧极了,知道粮食来之不易,浪费是可耻的行为。
小朋友,老师相信你们都是珍惜粮食的好孩子。
3、"看"动画提问导入:你们知道我们做饭的大米是从哪里来的?4、认真看《儒灵童》动画,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大米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2)为什么说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3)小朋友们今后你会怎样珍惜粮食?5、幼儿有疑问可再次观看动画,老师根据本班级幼儿共性特征及个体差异,对动画进行暂停或播放,结合剧情节点,在幼儿已有经验上进行选择性互动提问教学。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农民伯伯种粮食非常辛苦,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
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才能收获粮食,我们要做珍惜粮食的好孩子,不能浪费。
三、图谱演示,判断对错教师出示两张图片让幼儿判断对错。
教师看图总结:小朋友们,粮食来之不易,我们吃饭时要把碗里米饭吃干净,不掉桌上和地上,图中的宝宝吃饭时把米粒撒了一桌子,既不讲卫生又浪费,让我们一起做个爱干净不浪费的好孩子。
四、游戏互动,巩固主题名称小鸡吃米粒准备:一些废旧的纸揉成的纸团,几个纸箱或者塑料桶规则:教师请几位小朋友变身为小鸡"吃地上的米粒",伸出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做小鸡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爱惜粮食》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
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都非常优越,加之受社会上大吃大喝、铺张浪费等坏风气的影响,在幼儿园里幼儿挑食、剩饭的现象十分普遍。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设计了“爱惜粮食”这一主题活动。
目的是让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良好习惯。
活动一观察谈话:这是谁浪费的
目的:让幼儿观察已发霉、变质的食物,明白这些食物是哪里来的,在讨论中萌生初步的节约意识。
准备:事先收集一些小朋友扔掉的剩饭。
过程:
1.让幼儿观察老师收集来的馒头、米饭、油条等已变质的食物,告诉他们这些食物都是小朋友吃剩扔掉的,然后分组讨论:小朋友挑食、剩饭对不对,为什么?
2.教师小结,让幼儿懂得:小朋友扔掉的食物都是用粮食加工成的,浪费了很可惜,要改正挑食剩饭的坏习惯。
活动二粮食是怎样来的
目的:让幼儿明确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应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准备:录像机,农民“田间劳动”的录像带一盘。
过程:
1.请小朋友看录像,内容是:农民伯伯种庄稼,春天里播种、施肥、浇水,夏天里顶着烈日锄草,秋天里忙着收割。
2.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然后把录像内容再向幼儿完整解说一遍。
3.请农民伯伯来班内参加活动,给幼儿介绍:我们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地辛勤劳动,从播种到锄草、施肥、收割,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
我们晒黑了脸,累弯了腰,两手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4.让幼儿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请农民伯伯回答。
教师根据幼儿的提问作出小结,教育幼儿要懂得珍惜农民的劳动果实。
活动三歌表演《悯农》
目的:让幼儿体验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
准备:“农民伯伯锄草”挂图一张,录音机、录音带。
过程:
1.出示挂图,让幼儿说一说:农民伯伯在干什么?
2.让幼儿模仿表演农民伯伯锄草的动作。
3.幼儿一起朗诵古诗《悯农》,教师教小朋友学唱歌曲《悯农》。
4.放歌曲录音,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歌词加上相应的动作,然后大家一起边唱边表演。
活动四和面
目的:1.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成人劳动的艰辛。
2.培养幼儿积极动手的能力。
准备:面板、适量的面粉、盆、水。
过程:
1.向幼儿交待和面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幼儿分组和面,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及时提醒幼儿不要浪费面粉。
3.让幼儿分组讨论和面难在哪里,并让幼儿明白,虽然和面很不容易,可叔叔阿姨们还要把和好的面经过很多道工序才能加工成各种面食和糕点。
4.师生一起把和好的面送到食堂,让叔叔阿姨加工成大馒头。
活动五讨论:怎样做一个爱惜粮食的好孩子
目的:进一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
过程:
1.组织幼儿集体讨论,主题是:粮食是怎样来的?粮食有什么用途?小朋友应怎样爱惜粮食?看到别人浪费粮食时,你怎样做?
2.教师小结:鼓励大家比一比,都来争当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