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3.19 中国的工业(对点演练+强技提能)

中国的工业

对点演练·强技提能

考点一我国主要工业带、工业基地的分布及发展

读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完成1、2题。

1.我国东部三大经济圈发展的共同区位优势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

B.劳动力成本低

C.淡水资源充足

D.交通运输便捷

2.与“长三角”相比,促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经济腹地更广

B.科技实力更强

C.产业基础更好

D.改革开放更早

【解析】1选D,2选D。第1题,“长三角”经济圈和“珠三角”经济圈矿产资源缺乏,环渤海经济圈水资源缺乏,三大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高,劳动力的成本较高,水陆交通便利。第2题,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受南岭的阻隔,经济腹地小,科技实力弱,且产业基础弱,但是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是改革开放最早的区域。

3.(2014·北京文综)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十二五”期间,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棋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与“长三角”地区相比,概述川渝地区发展的地理优势。

K12资源

【解析】本题以读图获取信息为背景,考查区域差异的表现,重点是影响区域发展的条件,可以从地理位置、土地面积、资源状况、政策、劳动力和土地价格、市场等方面对比。

答案:川渝地区位于长江上游,土地广阔(面积大),价格较低;矿产、能源、水力等资源丰富;政策支持;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经济发展潜力较大。

考点二我国主要工业类型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2015·上海高二检测)目前中国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已经在南京高新区开建,重点引入芯片研制、功能模块、元器件制造等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南京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据此完成4、5题。

4.南京“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 )

A.属于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B.企业间通过共用基础设施建立联系

C.对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高

D.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较高

5.该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南京市发展的影响是( )

A.城市化水平提高

B.城市污染加剧

C.产业结构升级

D.高等院校集中

【解析】4选D,5选C。第4题,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间存在生产上的联系,对原料、能源的依赖程度低,但内部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水平高,南京高新区为政府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第5题,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属于技术指向型,“北斗”产业应用发展基地的建立,有助于南京产业结构升级,但对城市化水平提高和城市污染影响不大,也不会导致高等院校集中。

上海宝钢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在韩国京畿道投资新建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据此回答6、7题。

6.宝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环境

B.扩大市场

C.降低运费

D.输出技术

K12资源

7.为提高在国际钢铁市场上的竞争力,宝钢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降低钢铁生产能耗②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

③加大产品研发投入④提高进口燃料比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6选B,7选A。第6题,宝钢到韩国投资建厂,主要是通过建设“钢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车板材仓储、剪切、配送等服务”,来扩大其在韩国的市场。而与保护环境、输出技术无关。第7题,降低钢铁生产能耗,可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建立境外铁矿石基地,可以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稳定市场价格,以减轻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的影响;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可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进口燃料比重,受国际市场波动性影响更大,增加生产成本,会导致市场竞争力降低。

K12资源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中国地理分区讲义

第40讲 中国地理分区 【最新考纲】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引 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四大区域的划分 (1)具体划分及界线 (2)划分的主导因素 ⎩⎪ ⎨⎪⎧南方与北方:气候 北方与西北: 影响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 2.北方地区

(1)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________。 (2)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________。 (3)铁路线: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________线、H浙赣线等。 (4)丰富的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 (5)工业基地:沪宁杭、________工业基地。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

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差异 问题漠化”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 我国区域差异不仅表现在区域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区域内部,如北方地 区中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活学巧用】 1.[2021·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 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 (2)东北平原( )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 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

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 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 A.①②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在植被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作物熟制上的差异。(6分) (2)丙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要说明其原因。(11分) (3)有人从西安乘火车经最近的铁路干线到沈阳,请说出经过的铁路干线名称。(3分)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 考法一区域特征分析 1.[北京卷,3~5]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高考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5部分 第2章 第1讲 课时92 中国人文地理特征

课时92中国人文地理特征1.中国的农业 (1)我国重要的农作物:①小麦;②水稻;③棉花;④甘蔗。 (2)农业分布 ①地区分布 主要部门主要分布区 东部地区种植业半湿润、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东北、西南天然林区,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东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地区 西部地区畜牧业青海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内蒙古牧区种植业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②作物分布 作物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粮食作物 水稻秦岭—淮河以南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和秦岭—淮河以北 主要经济作物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疆花生山东、河南 油菜长江流域 甘蔗南部沿海、四川盆地

甜菜 黑、吉、内蒙古、新 茶树 秦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 2.中国的工业 (1)四大工业基地:①辽中南工业基地,②京津唐工业基地,③沪宁杭工业基地,④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密集分布区 ①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多个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③沿海:集中了京津唐、辽中南、沪宁杭、珠江三角洲四大工业基地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3)高新技术产业区 ①分布: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②开发差异⎩⎪⎨⎪ ⎧ 沿海: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沿边:贸易导向型产业 内地: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中国的交通 (1)中国的铁路运输网

①在我国铁路干线网中: “五纵”a京沪线、京哈—b京广线、京九线、c太焦—焦柳线、宝成—成昆线 “三横”京包—d包兰线、陇海—e兰新线、沪杭—浙赣—f湘黔—g贵昆线 ②在铁路干线的交会处,形成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京广线与陇海线交会处是h郑州;京广线与湘黔、浙赣线交会处是i株洲;京沪线和京哈线交会处是j天津。 ③青藏铁路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铁路线。 ④连接我国最大港口的铁路干线是京沪线和沪杭线。 ⑤除了原有的铁路线外,在北京和上海之间,现在又修建了京沪高速公路、京沪高速铁路等交通线,主要是因为:缓解两个地区间的交通压力;客货分流,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完善交通运输网。 (2)中国内河航线分布图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核心知识全归纳》

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 一、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 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 2.城市功能 (1)含义: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 (1)经济集中程度高,规模大,实力强。 (2)社会分工发达,产业结构优化。 (3)科技力量雄厚,人口素质高。 (4)综合服务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备。 (5)经济管理和社会文化的中心。 (6)区域经济网络的核心。 4.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对其他城市发挥主导作用。 (3)与一般城市相比,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更强,城市功能更完善,科技更为先进,聚集程度更高,辐射范围更广。 拓展延伸:全国性中心城市与国际性中心城市的区别 (1)全国性中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范围主要在国内,一般是一国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其经济腹地包括国内各个城市,具有较高的能级和较强的集聚力及辐射力。

全国型中心城市一般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发达的服务业,是科研力量的集中地,是全国的创新之源。 (2)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大背景下,全国性中心城市往往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及国际资源配置。当它的政治、经济、贸易、金融中的某一部分或多个部分大大超过本国的辐射半径,开始延伸到别国城市时,全国性中心城市演变为国际性中心城市。 (3)国际性中心城市是在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拥有大都市绵延区,具有极高的能级和极强的集聚力及辐射力,对世界经济有较强的影响力,处于城市体系的最顶层。对于国际性中心城市而言,跨国公司的聚集以及金融业的高度发达是体现其集聚力和辐射力的最重要的表现。 5.城市发展与腹地经济特征密切相关 (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腹地条件而异。 6.城市的辐射功能 (1)含义: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 ⎩⎨ ⎧ ⎭⎪⎬⎪⎫城市的规模等级高低城市的功能——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强弱 城市腹地范围——影响城市辐射能力的大小 正确理解城市的辐射功能 (1)城市的辐射功能的主要特点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生产与活动2套含答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 工业产业发展专题1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有很多隐藏的超级小镇,例如山东菏泽曹县庄寨镇是生产棺材的“超级小镇”。依托优质的桐木资源,该小镇靠木材加工“发家”,吸引了不少企业在此落地生根。在多样化的桐木制品生产中,小镇把棺木生意做得尤为风生水起。棺木产品远销海内外,占据日本棺木市场60%以上的份额,成为我国著名的特色产业专业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之前的木材加工产业相比,曹县庄寨镇选择棺木制造产业发力的主要原因() A.劳动力数量需求少B.生产规模较大C.生态环境破坏小D.产品附加值高 2.曹县庄寨镇成为棺木制造特色产业专业镇将会() A.大幅提高该地区城市化水平B.加速该地区产业转型 C.吸引大量周边地区人口流入D.促使务工村民全部回流 3.目前,国内对于棺木的需求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殡葬政策改革B.棺木价格大幅上涨 C.林木资源大幅减少D.每年死亡人数大幅下降 薄膜太阳能电池改变传统太阳能电池以晶体硅为主要材料,是采用玻璃、塑料陶瓷等廉价材料制成的一种新型电池。下图为我国H公司发展历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010年H公司转型发展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原因是() ①原材料价格高①未来市场竞争力强 ①资金雄厚①技术积累雄厚 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 5.2011~2015年,H公司在全国各地建成了多个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厂,其主要目的是() A.满足供电需求B.产品出口海外 C.促进技术研发D.提高就业率 6.与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相比,薄膜太阳能电池能够助力全球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优势明显B.受天气影响小C.科技含量高D.劳动力需求少 深圳市是我国农民工集聚最多的四大城市之一,有约64.1%的农民工从事制造业,制造业的分布成为影响农民工聚集的主要因素之一。罗芳村和清湖村是深圳市两个典型的农民工聚居区,罗芳村以四川达州籍农民工为主,主要从事空内装修和保洁工作。清湖村是一个混居型农民工聚居区,农民工主要在临近的FSK科技园区工作,但目前该村存在大量的空置商销和准房。深圳市共有八个区,罗湖区和福田区是商业核心区。下图为深圳市农民工聚集区地坡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推测深圳市下列各区中制造业集聚程度最高的是() A.大鹏新区B.南山区C.罗湖区D.龙华区 8.导致四川达州籍农民工在罗芳村聚居的主导因素是() A.社交关系B.生活成本C.就业机会D.政策引导 9.清湖村目前存在大量的空置商铺和住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FSK科技园的生产效率降低B.FSK科技园自动化水平提高 C.深圳市限制农民工迁入D.人口年龄结构老化严重

工业——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全国卷】(含解析)

工业——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全国卷】(含解析) (2)工业——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探究高考真题 【高考真题】 【2023 全国乙卷】1.2000年以后,世界打火机生产中心转移到湖南省邵东市。邵东市由原来几家生产作坊快速形成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并相继成立打火机行业协会和打火机出口监管职员会。2023年,多家企业组建了一家集研发、组装、销售于一体的龙头企业。目前,邵东市每年生产的一次性打火机占世界同类打火机总产量的7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邵东打火机全产业链布局快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打火机产业生产链短 ②打火机产业附加值低 ③当地有打火机创新技术 ④当地有打火机产业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邵东打火机产业发展过程中龙头企业的主要作用是() A.控制各企业发展规模 B.协调与外地生产联系 C.监督产品质量与价格 D.引领产品研发和营销 (3)除技术创新外,支撑邵东打火机产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①快捷的对外交通

②稳定的市场需求 ③有效的企业组织 ④较高的产品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23 全国乙卷】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库里蒂巴是巴西东南沿海城市。自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该城市编制了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规划和城市规划并得以实施。经过多年建设,库里蒂巴形成了5条由市中心向外辐射的基于快速交通线的发展轴,同时有多种类型的公交线与快速交通线相连。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发展轴间为绿地。快速交通线使用大容量低排放公交车辆。目前,库里蒂巴人均小汽车拥有量位居巴西前列,但公交出行率远高于其他城市。库里蒂巴将工业区布局在郊外快速交通线附近,发展低污染工业。下图为库里蒂巴公交网络模式图。 (1)指出库里蒂巴以公交为主导的交通方式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作用。(2)指出与地铁相比,库里蒂巴建设地面快速公交的优点。 (3)说明沿快速交通线两侧进行高密度开发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说明库里蒂巴工业区布局的优点。 【考情分析】 考查内容:1.通过文字材料或者工业布局图提供的信息,考查影响不同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和工业的集聚与分散 2.结合环境保护,考查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35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__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讲义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 (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 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

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 【活学巧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演练真题·找准考法 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 1. [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如图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1)~(3)题。 (1)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募劳动力 (2)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 ) A.从事商业活动 B.留守子女上学 C.兼顾务工务农 D.扩大种田规模 (3)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 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 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 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思维流程]

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点同步练习卷: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就业区位商(LQ)用来衡量产业集群状况,其公式为:LQ=(E ij/E j)/(E in/E n)。其中,E ij指区域j里面产业i的就业人数,E j指j区域的总就业人数,E in指整个国家i产业的就业人数,而E n是指国家的总就业人数。读2019年电子信息产业省际就业区位商示意图,完成1~2题。 1.电子信息产业集聚最明显的省(区、市)是( ) A.广东省B.上海市 C.北京市D.江苏省 2.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该省(区、市)吸引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独特优势是 ( ) A.毗邻港澳B.市场广袤 C.环境美丽D.人才足够 【答案】1.A 2.A 3.(2019·广东七校联考)下图为湖南省2019~2009年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改变趋势图。结合图中信息,关于该省2019~2009年城市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失调B.速度变慢 C.拉力减弱D.水平降低 【答案】A (2019·安徽淮南模拟)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改变在肯定程度上能反映地区工业化进程。下图表示某国1960~2019年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及其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的改变状况。据此完成4~6题。 4.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就业人口总数改变特征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5.该国最可能是( ) A.美国B.中国 C.巴西D.日本 6.该国20世纪80年头其次产业就业人口数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发展( ) A.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动力导向型工业 【答案】4.D 5.B 6.C 我们这样定义城市化协调度β:设某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M,工业化水平为N,则β=N/M。当β=0.5时,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基本协调的。读世界某区域工业化水平和城市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完成7~9题。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新高考专用)业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新高考专用) 业区位因素(专题训练) 1. 广东佛山市均安镇牛仔服装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2007年其牛仔服装企业达2000多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产品出口率超过80%。2010年以来,其牛仔服装产业遭遇发展瓶颈,年产值下滑到50多亿元。目前均安镇正着力打造“数智化共享工厂”,服装企业可“拎包”进驻共享工厂,利用现成的智能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系统等,实现设备、人力、数据、仓储、物流共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 1. 2010年以来,均安镇牛仔服装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是() A. 劳动力成本上升 B. 原材料供应不足 C. 环境治理成本上升 D. 国内市场萎缩【小题2】 1. 与均安镇传统牛仔服装生产相比,“数智化共享工厂”的主要影响是() A. 扩大生产规模 B. 缓解交通拥堵 C. 提高就业率 D. 增强集聚效应 [知识点]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的发展,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解析] 【小题1】 均安镇牛仔服装产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2010年以来,均安镇牛仔服装产业发展遭遇瓶颈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会逐渐趋于上升,A正确;原料、环境保护、市场不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的主导因素,BCD错误。故选A。【小题2】 均安镇正着力打造的“数智化共享工厂”,服装企业可“拎包”进驻,利用现成的智能设备、智能制造、服务系统等,实现设备、人力、数据、仓储、物流共享,增强相关企业的集聚效应,D正确;“数智化共享工厂”合理配置了工厂的设备、人力、数据、仓储、物流,但是淡季的生产规模是扩大的,旺季的生产规模不一定扩大,A错误;对交通没有影响,B错误;需要的劳动力减少,就业率会下降,C错误。故选D。 2. 下图是某城市S02平均浓度(单位:微克/立方米)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练案[43] 第十八章 第3讲 中国的区域地理

练案[43] 第3讲中国的区域地理 一、单项选择题 (2022·河北唐山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D)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2.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 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 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解析]第1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昼夜温差大,但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第2题,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为高寒,该地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植被以高寒草原、高寒草甸等为主,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由于受山地阻挡,该地冬季受寒潮影响小。 (2020·海南地理)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稻城亚丁机场(海拔4 411米,下图)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据此完成3~4题。

3.稻城人口稀少,在此兴建机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D) A.地质和地貌B.人口和经济 C.气象和水文D.资源和文化 4.符合川西地区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特色的描述是(A) ①阳光明媚,酥油哈达迎客②四季如春,寺庙钟声回落③山高谷深,青稞美酒飘香④山川形胜,马头琴声悠扬 A.①③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第3题,稻城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属于大香格里拉旅游核心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及藏文化是香格里拉旅游区发展的动力,稻城亚丁机场的兴建为旅客进出提供了便利的通道,提高了旅客的通行效率,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第4题,川西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和横断山脉的一部分,地形多为高原、山地及峡谷,海拔高,空气稀薄,多晴朗天气,主要民族为藏族,酥油茶、青稞酒、哈达为藏族特色。四季如春是昆明的气候特点;马头琴是蒙古族的乐器。 (2021·天津地理)川藏铁路东起成都,西至拉萨,2021年雅安至林芝段开工建设。林芝附近的山地有雪豹活动,雪豹通常在雪线之下、林线之上的地带活动(林线指森林分布高度的上限)。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 5.据图中判断,川藏铁路沿线(B)

2023年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综合题训练【附答案】

2023中考地理一轮复习:中国区域地理综合题训练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辽中 南工业基地的发展历程是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发展的缩影。1990年以来,该工业基地的许多企业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等原因,竞争力下降,使当地的经济发展速度滞后于沿海发达地区。读下面两幅图分析回答问题。 (1)结合图甲,概括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2)结合图甲,比较延吉和长春积雪厚度的差异,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3)总体来看,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尤其是大兴安岭的北部长冬无夏,分析形成这一气候特点的主要原因(从纬度位置和距冬季风源地远近两个方面分析)。 (4)结合图乙,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成为我国重要重工业基地的原因。 (5)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请你为进一步发展当地经济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2.学校开展“水土流失与植被的关系探究”研究性学习,读左图黄河流域示意图、右图水土流失与植被关系实验图及材料,完成活动报告。 材料: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植被繁茂,沟壑稀少。后来,植被逐渐遭到破坏,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形成了如今千沟万壑的景观。

(1)【观察发现】左图中的两瓶水,浑浊的是瓶,反映水中泥沙含 量,该水样取自黄河(上、中)游河段。 (2)【实验探究】观察右图得出结论: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下,甲地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乙地表植被,水土流失多.观察比较:左图中水样A与右图(甲或乙)实验现象相似. (3)【联系实际】黄河中游流经高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该地区地表呈现的景观。 (4)【提出对策】为了保持水土,可采用的措施有。 3.北京冬季奥运会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张家口赛区山地的海拔在800~2200米,年累积降雪约140毫米,积雪深度约1600毫米,承办了除雪车、雪橇及高山滑雪之外的所有雪上项目。下图示意北京冬奥会各赛区位置,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冬奥会举办地的气候特征。 (2)承办冬奥会体现北京的城市职能,运动员可在北京参观的名胜古迹有。 (3)图示区域总体地势,北京位于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区。 4.20世纪50年代台湾省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主要出口蔗糖、水果、稻米等;20世纪60~90年代,以出口加工工业为主,主要出口纺织服饰、玩具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省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主要出口软件、集成电路等。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双优单元滚动双测卷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A卷

第十单元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A卷新题基础练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表我国四个省市2009年、2018年微型计算机产量对比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与上海、江苏相比,2009年川渝地区微型计算机生产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其主要制约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素质 C.劳动力价格D.交通 2.近年来,微型计算机多个品牌商、整机商以及近千家零部件厂商相继迁往川渝地区,原因是该地区() A.集聚效应显著B.土地租金低廉 C.环境质量优良D.能源供应充足 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目前已引进涉云企业130余家,未来“云栖小镇”将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产业中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丰富廉价B.环境优美 C.交通便利D.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 4.下列企业不适宜入驻“云栖小镇”的是()

A.发动机制造企业B.大数据应用公司 C.互联网金融企业D.APP开发公司 5.大量的涉云企业集聚“云栖小镇”,有利于() A.降低运费和能耗B.缓解交通压力 C.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D.降低工人工资 浙江北部织里镇在明清时期就是刺绣丝绸品的出产地,也因此而得名。20世纪70年代末,织里镇还是杭嘉湖平原出了名的穷乡僻壤。而如今,该镇已发展成为中国童装之都。2017年从织里镇发向全球的童装数量达13亿件,占据中国童装产量50%的份额。织里镇产业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1980年,织里镇在杭嘉湖平原率先使用刺绣和缝纫技术发展床品加工业,主要优势区位是() A.文化传承B.开放政策 C.职业技术教育D.市场广阔 7.2017年,织里镇引进了智能装备制造业,吸引该产业入驻织里镇的主要原因是()A.投资环境好B.基础设施完备 C.资金力量雄厚D.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全球寻求资源的最佳配置,这使全球生产体系出现混合型多层次分工的结构。棉花及其制品跨国生产与跨国零售一体化的代表模式为美国棉花—巴基斯坦纱一中国布—意大利印染一法国服装设计一土耳其制造一跨国百货销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模式中法国所占据的位置主要是依靠本国的() A.原料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9.该模式中,美国为世界性跨国生产提供初级产品。其收益主要得益于() A.耕地面积广大B.生产成本低

高考中图版高中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章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学案

第5讲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最新考纲探究线索核心素养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区域环境要素 综合分析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的区位条件及发展特点。 2.地理实践力:分析所在区域的 工业、城市发展特点,探讨其存 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3.人地协调观:正确理解经济发 展与环保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 的可持续发展观。 (对应学生用书第246页) [教材内案例]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和城市化 (1)工业化 概念:通常指机器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不断发展并达到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即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占主导地位的转变。 (2)城市化 ①概念:指居住在城镇地区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增长的过程,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 ②内涵: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b.农业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c.城市文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 (3)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2.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过程 (1)江苏省概况 江苏省位于长江、淮河下游,黄海之滨,城市众多,人口密集,经济发达。 (2)现状 ①工业化进程较快、工业化水平较高。 ②总体上处于工业化中级阶段,其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③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城市化水平仍低于发达国家和世界的平均水平。 (3)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①对城市化内涵认识不够全面。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③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思路有待进一步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4)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措施 ①调整行政区划,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②“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建设三大“城市圈”。 ③以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④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体制和政策保证,农村城市化有了稳固的基础。 ⑤广泛吸纳社会资金、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将土地推向市场以得到增值。 [教材外案例]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1.对外开放的特定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2.有利的地理条件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25讲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讲义

第25讲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最新考纲】 1.工业区位因素。2.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3.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引 结合典型工业区的生产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 考点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图表填绘·助学助记 1.工业区位 是指工业企业的位置,以及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相关事物的联系。 2.三大主要因素 (1)运输: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原料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产品运输成本很高的工业,应接近。 (2)土地:土地状况和的区域差异,对于需要较多土地的工业企业影响较大。 (3)集聚: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关产业集聚,可节约,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同时可以开展,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 3.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1.工业区位选择 (1)工业区位选择的思路: (2)工业区位选择的具体分析: ①自然因素:要考虑是否有修建工厂所需的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是否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源。 ②社会经济因素:需要考虑是否尽可能地接近原料、动力、市场和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是否有良好的社会协作条件。理想的区位应具备的条件是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价廉质优,市场前景广阔。 ③环境因素:应根据不同工厂的污染特点,尽量减少对城区或居民区的污染。 2.工业的主导类型及布局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很多,但总有一个是最主要的,即主导因素。根据主导因素把工业分为不同的导向类型,如下表所示: 向型精密仪表等工业发达地区 几种易混的工业导向型的判断 (1)石油开采业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而石油加工业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 (2)电子装配工业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而电子工业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3)普通服装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而高级时装属于技术导向型工业。 (4)家具厂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但若建在原料丰富的地方则为原料导向型工业。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发展 考点精析与典型试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工业发展考点精析与典型试题汇编 考点地区产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 [典题精研] [典例](2020·江苏高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北省黄石市是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图1为黄石市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黄石市2008年被定为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2015年年底关闭第一批露天矿山,采掘业产值明显下降。图2为2008~2017年黄石市GDP和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图3为2008~2017年黄石市轻重工业产值统计图。

(1)简述当前黄石市产业结构的特点。 (2)说明目前黄石市第二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简析黄石市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 (4)要实现黄石市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图解思路] [答案](1)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中重工业占主导;第一、第三产业占比较低;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一产业。

(2)产业基础好;临江水运便利;政策扶持;距中心城市武汉近;劳动力丰富。 (3)轻型化(提高轻工业比重);高附加值化(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高科技化(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传统优势工业技术改造。 (4)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岗位;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生态恢复;防治环境污染;推进城市化进程。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根据图示和材料信息可知,黄石市为武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2008年被确定为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城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体现了区域认知的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可从政策、交通、产业基础等方面分析黄石市发展第二产业的条件,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地理实践力根据图示及材料信息对黄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 [考点精析] 1.不同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__ 区域产业比重举例 传统的农业区或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非洲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 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工业区域或加速推进工业化的区域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 以工业发展作为重要经济支 柱的国家,产业结构以第二产 业为主 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较大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2.产业结构升级的表现__ (1)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其表现如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总结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的方法总结 一、前提——熟悉区域地理,掌握双基和主干知识 进行地理主观性试题答题能力提升专题讲练的前提是在对地理学科的区域地理,双基和主干知识学习已经完备后。功夫在平时,能力的提升在三年功课的积累,也是高考备考的最后冲刺。 二、基础——明确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 三年功课的积累已经见了无数的主观性试题。厚积薄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早有能者将高考22类地理常见简答题标准答题思路归纳成辑,供参考。当作我们提高解答主观题性试答题能力的起点。所以我们第一步便是熟读该资料,掌握常规解题方法。 三、关键——熟悉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的答题模式 有了以上的准备,便进行归纳概括,以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的第二步便是总结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和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 近几年地理考题常见答案的组织模式之归纳: 1) 原因(自然、人为) 2) 条件(有利、不利) 3) 影响(正面、负面) 4) 区位(自然、社会、经济) 5) 效益(经济、社会、环境) 6) 措施(生物、工程、技术)

7) 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8) 要素(总量、结构) 9) 评价( 积极、消积) 10)降水量多少成因(大气环流、地形(迎、背风坡)、洋流、距海陆远近、下垫面) 11)气温高低成因(纬度位置、冷气流影响、洋流、地形-海拔高低与阳坡阴坡、下垫面) 12)大渔场成因(有无较宽阔大陆架,是否为实寒暖流交汇处或上升流,是否是大江大河的入海口) 近几年考题常见的地理特征描述答案组织模式之归纳: 1) 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生物、矿产或其它资源) 2) 位置特征(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相邻位置) 3) 水系特征(支流、流程、流域、流向) 4) 水文特征(流量、水位变化、流速、含沙量、结冰期) 5) 降水特征(降水总量、雨季长短、季节变化) 6) 气候特征(气温、降水、季节组合) 7) 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主要地形区、海拔状况) 8) 农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种植历史经验和单位面积产量、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专门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9) 工业生产特征(主要从工业的发达程度、工业部门结构、工业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等方面概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九章中国地理章末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十九章中国地理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2020天津十二校联考)《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国家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方略。读我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扶贫攻坚主战场主要分布在( ) A.地势第三级阶梯 B.东部季风区 C.内流区 D.东部经济地带 2.下列有关精准扶贫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大兴安岭南麓山区打造商品粮基地 B.罗霄山区防治土地盐渍化 C.西藏自治区发展灌溉农业 D.六盘山区可实施生态移民 (2020湖南三湘名校联考)下图为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完成3~4题。 3.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海拔 B.降水 C.冰川 D.土壤 4.根据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总趋势,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地形 D.土壤

(2020湖南长沙一中月考)我国某条河流,每年的12月至次年3月上旬,河道出现“连底 冻”(从水面到河底全断面冻结成冰)现象。下图示意该流域降水、径流量年内分配。读图,完成5~6题。 5.该河流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 D.华北平原 6.与7月相比,4月径流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较大 B.下渗量较小 C.融雪量较少 D.地下水补给较多 (2020广东六校联考)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下图示意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丹霞梧桐的特征可能是( ) A.四季常青 B.根系发达 C.喜阴喜湿 D.耐盐耐碱 8.野外调查丹霞梧桐植株数量的最佳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9.丹霞梧桐所在的丹霞山地区是我国(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 新人教版

最新考纲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2.我国地 形的主要特征;主要地形区的分布与 特点。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 响因素。4.我国的主要河流及其水文 特征。知 识 体 系 考纲解读1.了解我国各类地形的分布,理解我国的地形特点及影响。2.了解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3.了解我国河湖的分布、特征及其开发利用。4.了解我国的自然资源类型、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基础梳理+深化探究+试题调研)区域地理第二章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新人教版考点一我国主要地形区及其特征 一、中国的疆域 1.海陆位置:海陆兼备,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边缘海为黄海、东海、南海,内海有渤海和琼州海峡。 2.领土四至点 3.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

二、地形和地势 1.地势特征 2.地形复杂多样 (1)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⑦天山、○ 24阴山、⑭昆仑山、⑥秦岭、⑤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②太行山脉、③巫山、○ 21雪峰山、⑱长白山、⑲武夷山、④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25阿尔泰山脉、⑯祁连山脉 南北走向⑳贺兰山、○26六盘山、⑰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⑧喜马拉雅山 由大到小依次是图中的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高原。 (3)四大盆地:自北向南依次是图中的⑬准噶尔盆地、⑫塔里木盆地、⑮柴达木盆地、⑪ 四川盆地。

(4)三大平原: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图中的○27东北平原、○28华北平原、○29长江中下游 平原。 (5)主要丘陵:由北到南依次有图中的○30辽东丘陵、○31山东丘陵、○32东南丘陵。 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地形地势 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影响有利 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②森林、矿产、 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③山区急流 可以发电 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 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西源东流, 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不利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②易发生崩 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等地质 灾害;③坡度大,不宜耕种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 业、城市的建设 2. 主要地形区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1)四大高原 地形 区 位置与范围自然特征人文特征 青藏高原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平 均海拔4 000米以上;边 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 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分 布于雅鲁藏布江和湟水谷 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海拔1 000米左右;地面 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 荒漠草原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 溉农业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