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C.纸币的使用促进了商业发展D.政府有限介人利于金融稳定
3.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在杭州、泉州设置市舶都转运司,“官自具船”,选人到海外进行贸易,所得利润中,“官取其七,所易人得其三”,这表明元初
A.官员注重经商技能B.商人所受剥削沉重
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
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
10.所密认为,分工能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其原因是:第一,分工能使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二,分工使个人专门从事某项作业,可以节省与生产有关的直接劳动时间;第三,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工作的人较容易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斯密的理论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周人是用“夏”来称呼以周邦为首的反商联盟,所谓“诸夏”或“诸华”,是各诸侯国以整体的名义,一体向境内及周边其他各族所宣示的自称。这一变化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展B.西方列强侵略方式的转变
C.社会分工星现专业化特征D.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6.结合下图中的数据变化,可推知这一时期中国
A.贸易逆差的局面有较大改善B.对外贸易额呈迅速发展趋势
C.棉纺织业发展进程曲折艰难D.棉纱产品质量得到迅速提升
7.1942年10月24日,晋绥边区首届临时参议会开幕,参加会议的包括参议员及各界人士共400余人,大会参议员共145人,各界当选为参议员的共产党员有47人,不及大会参议员的1/3。这表明晋缓边区政府
A.成为传统华夷观念形成的理论基础B.助推了“家天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安徽省2021版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II)卷

安徽省2021版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9高二下·江西月考)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上述思想主张折射出的突出特征是()A . 春秋战国变革时代B . 儒道法融合的思想C . 各派对社会的诉求D . 百家争鸣异彩纷呈2. (2分)下列关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是A . 分散相权,加强中央集权B . 以后历朝基本沿袭的政治制度C . 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 . 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3. (2分) (2017高二下·遂宁期末) 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
这反映了()A . 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B . 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C . 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 . 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4. (2分) (2017高二下·南京会考) 清代中叶,苏州地区共有130多种行业成立行会,或建立会馆和公所,且都在官府备案,并将其行规以及有关营业的重要事件,铭刻碑记,以资信守。
这反映出当时()A .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B . 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 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 . 商品经济相当活跃5. (2分)(2019·浙江选考) 有《清宫词》写道:“殿(仁寿殿)西船隖(坞)对山椒(山巅),画鹢飞轮似御飙。
万炬通明传电汽,春波潋滟绣漪桥。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该词作于乾隆年间②词中的“山”系指万寿山③词中所状景物系颐和园昆明湖区④词中所状景物位于颐和园生活区A . ①④B . ②③C . ①③D . ②④6. (2分) (2019高二下·大名月考) 1931年8月2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决议》高度评价、赞扬了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斗争策略;指出“中国共产党必须推广(泽东)良好经验”。
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

20XX年中学测试中学试题试卷科目:年级:考点:监考老师:日期:2021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P-31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20XX年8月28日上午,我国首条纤维乙醇生产线——河南天冠集团3000吨级纤维乙醇项目,在镇平开发区开工奠基。
这一项目打破了过去单纯以粮食类原料生产乙醇的历史,使利用秸秆类纤维质原料生产乙醇成为现实。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这种纤维乙醇部分替代成品油,有助于缓解日益增长的成品油需求。
B.这一项目不仅使秸秆类废物得到科学利用,而且能为国家节约大量粮食。
C.乙醇能部分替代汽油作车用燃料是因为乙醇与汽油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成分相似。
D.掺入10%燃料乙醇的乙醇汽油可以使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排放量下降。
2.下列各组中的物质,互为同位素的是:A.16O2与17O3B.甲醇与乙醇C.2—甲基丁烷与戊烷D.重氢与超重氢3.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浓度和反应温度有关,下列各组物质:①Cu与浓硝酸;②Fe与浓硫酸;③Na与氧气;④P2O5与水,由于反应温度不同而能发生不同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③④4.要提纯下列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实验操作最合理的是:A.CO2(SO2):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冼气瓶后收集B.Fe+2(Fe+3):加KSCN溶液后过滤C.Cl2(HCl):通过盛有饱和氯化钠水溶液的洗气瓶后收集D.氯化铵溶液(FeCl3):加足量NaOH溶液后过滤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Ba2+2OH-+NH+4+H++SO-24====BaSO4↓+NH3H2O+H2OB.碳酸钙溶于醋酸:CaCO3+2H+====Ca+2+CO2↑+H2OC.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SiO-23+CO2+H2O====H2SiO3↓+CO-23D.澄清石灰水与少量苏打溶液混合:Ca+2+OH-+HCO-3====CaCO3↓+H2O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mol甲基正离子(CH3)所含电子数为8NAB.标准状况下将0.5 molSO2气体与0.5molH2S气体混合后,气体的分子总数为NAC.500mL 0.5mol/L的Ca(ClO)2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0.5NAD.31g自磷分子中有NA个P—P键7.20XX年10月8日,贵州省余庆县龙溪镇发生因为亚硝酸盐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17人被确定为亚硝酸盐中毒,其中一人死亡。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1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高三联合考试用卷,试题原创度较高,而且选取精当,从必修主要章节中布题,兼及选修的内容,学问点分布均衡,必修章节中的重要学问点均有考查;试卷试题呈现方式机敏多变,在留意史料考查试题的同时,兼顾图片、表格等多种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10、18等题;材料题第27题、28题依据图片信息进行作答考查同学读图识图力量;同时留意社会热点如周年历史的考查,如选择题1题(以2021年“羊年”为线索考查历史信息)。
总之,本试卷难易适中,适于高三中期阶段复习检测使用。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1届高三其次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满分1 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卷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留意: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不选都不给分。
)【题文】1.即将到来的2021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化,对于中国古代汉字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始终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宁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沟通的需要【学问点】Q2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布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法艺术【答案解析】A解析:中国古代文字的进展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故A项正确;始终自觉追求审美价值说法确定;材料中图示呈现的是由象形到表音;故B、C说法错误;D说法明显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同学对古代汉字演化趋势的理解。
【题文】2.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见:“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电;劝者,所以(本业)起”等。
下列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B.商业进展有利于农业进展C.生疏到物质对思想的影响D.主见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学问点】H2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进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D 解析:题干材料中“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说明C项正确;“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说明A项正确;“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电;劝者,所以(本业)起”说明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故D项错误。
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4届“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l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出现以下几种“士”的类型。
这反映出类型特点纵横拌闽之策士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人主,议论古今,陈说厉害,上为国家排忧解难,下为自己博取富贵著书立说之学士围绕着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问题,众多的学识渊博之士,展开了激烈的论辩,他们聚徒讲学,著书立说使气任性之侠士讲义气,重诺言,济人危难,不惜舍身鸡鸣狗盗之食客投身寄食于达官贵人门下,以求免于饥寒之苦,甚至不乏施展身手的机会A.百家争鸣促进士人著书立说B.蓉贤养士强化了各国诸侯权威C.士阶层积极奋进的时代风貌D.学术繁荣推动了思想观念融合2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
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如《后汉书》记载,酒泉郡女子赵娥,其父为恶稻李寿所杀。
赵娥扼腕切齿、悲涕长叹,夜夜磨刀,千都亭前手刃仇敌。
两汉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
这种前后矛盾的现象根源于A.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B.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C.儒学影响立法观念D.官员法律意识淡漠3.下表是西晋在品官“占田荫客令”中的相关数据(实际操作上“官员荫客以千记”)。
这一实际操作情况导致【“皖八“高三二联·历史第1页(共6页)】官员等级占田限制荫食客(官员的下人)荫佃客(给官员耕地的百姓)1品5000亩3个50户2品4500亩3个50户3品1000亩3个10户4品3500亩3个7户5品3000亩3个6户6品2500亩3个3户7品2000亩2个2户8品1500亩2个l户9品1000亩l个l户A门阀士族崛起B.土地兼并严重C.中央集权削弱D.庄园经济发达4.一部古代地理书描述某项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达江淮",而中国东南地区”运滑商旅,往来不绝”。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好正确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
24.莲鹤方壶(见右图)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最为精彩的乃是莲瓣中央一只立鹤,表现出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
郭沫若先生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思想的解放,已经萌发了自由民主的意识B.社会变革对青铜铸造艺术产生影响C.是我国冶炼业发展的鼎盛时期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6.“元末之前100多年的时间里,进士人数一共才1 100名左右,而宋朝一共有39000名左右,明朝与清朝也各有约25000名进士。
但是清朝最上层的官员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他们是通过宗族或者军功这些渠道,但对这一制度本身,他们是非常支持的”。
这反映了A.宋朝以后科举制持续蓬勃发展B.清朝人入仕有多种途径,而宋元明只有科举制一种入仕途径C.宋朝进士人数很多与宋朝统治者实行分权的措施有关D.清朝统治者对科举制的支持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27.东林党人周起元描写:“我穆庙(隆庆帝)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船舶,分布东西路。
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千万。
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这表明当时A.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B.政府曾一度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此种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D.进出口贸易额巨大28.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先驱亨利·乔治在《进步与贫穷》一书中说道:“贫困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o但他并不主张没收土地,而是对土地的价值课税,并以此代替其他一切形式的税收。
全国名校大联考2021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金国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历史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约占30%,必修②约占70%。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 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 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 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3.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人官时,少人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 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2021年12月25日安徽省皖南八校联盟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B.践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
D.努力创建世界第一流大学
8.下表是新中国某一时期连续五年的经济数据(部分),这五年最可能是
年份
粮食总产量
钢铁总产量
19765万吨
800万吨
16968万吨
1122万吨
14385万吨
1351万吨
13650万吨
870万吨
15441万吨
绝密★启用前
安徽省皖南八校联考联盟(18校)
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质量检测
文综-历史试题
2021年12月25日
一、选择题
1.在江东地区,在文王以前,就有太王的长子太伯和次子仲雍渡江南下,在太湖东北岸建立吴国,江苏丹徒出土的矢簋铭文中有“虞侯矢”,后来周康王把他改封为宜侯。这反映出西周时期
A 国王诸子政治地位平等
B.金文主要记录政治活动
C.制度变革推进开疆拓土
D.周初国家经济实力强大
2.汉武帝时,在郡国设均输官负责管理、调度、征发从郡国征收来的租赋财物,并负责向京师各地输送。又设平准官总管全国“均输”来的物资财货,除去皇帝贵戚所用外,其余由国家经营,”贵则卖之,贱则买之”。汉武帝均输平准政策
D.以儒学之理论证宇宙之理
5.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中国与美国是当时英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市场……英国本可能介入美国(内战)以重启棉花贸易,但却选择投入中国的内战。事后英国首相会把介入中国一事,当作英国为何得以在不干预美国内战下仍能熬过经济崩溃的原因。或者换句话说,英国靠着对中国内战放弃中立,才得以对美国内战保持中立。依据材料我们可以推论
667万吨
A.1949年-1953年B.1958年-1962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皖南八校二模文综·历史12.商鞅变法时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这表明商鞅变法A.要取消贵族特权B.模糊了社会等级界限C.使贵族体制发生转变D.以废除奴隶制为重要目的13.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
”唐太宗旨意有利于A.将纳谏引入中心机构中B.健全中心监察机制C.解决中心机制上的弊端D.削减中心决策失误14.元末画家倪瓒说:“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倪瓒认为绘画应A.不作修饰B.留意创新C.寄兴托志D.突出求形15.明宪宗成化二十一年,工部奏准:“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所司类赍勘合,赴部批工;北匠出银六钱,到部随即批放。
”这表明此时A.手工业技术人才过剩B.工匠一律以银代役C.地区经济进展不平衡D.官营手工业市场化16.吴明瑜回忆道:“鉴于当时简单的国际形势,为了实现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的目标,当时出于战备考虑,提出要实施‘上天、入地、下海’的科研战略。
”提出此“科研战略”主要为了A.加强国防力气B.提高国际地位C.建立科研体系D.服务生产进展17.阅读下面的工农业总产值指数(1952一1957)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B.国家政策影响产业进展C.工农业生产消灭跃进倾向D.全面整顿使经济快速回升18.1986年3月,安徽省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协会成立。
它是安徽全省个体工商户和民营企业及从业人员自愿组成的全省联合非营利社会团体。
对此点评正确的有①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得到进展②说明安徽最先进行了改革尝试③是中国经济体制变化的产物④说明安徽摆脱了姓“资”姓“社”的束缚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②④19.公元61年,罗马市政官谢恭都斯为家中奴隶所杀。
元老院将死者家中400名奴隶全部处死,这引起罗马城居民的骚动。
元老院的这一判决A.带有习惯法的颜色B.激化了平民与贵族的冲突C.表明成文法亟待制定D.激化了与被制服民族的冲突20.阅读1601一1700年间英格兰精英人士初始爱好取向中宗教与科学所占比例的对比表。
二者对比的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项目1601~1605 1631~1635 1651~1655 1696~1700 宗教(教士和神学家)7.0% 6.3% 5.4% 1.9%科学 1.7% 4.6% 7.0% 5.2%A.放弃宗教信仰的人数增多B.科学的进步彻底批驳了宗教神学C-宗教改革的目的得以实现D.科学的进展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21.下图是二战后初期有关朝鲜问题的一幅漫画。
从该漫画中可以猎取的有效信息有①二战后美国打着民主旗号插足地方事务②美国的民主制度遭到韩国人民的反对③南朝鲜半岛内部人民呼吁和平反对独裁④美苏“冷战”引发了朝鲜内战的爆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2.近些年来,日本在钓鱼岛的主权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
中日双方在交涉过程中无不拿出该岛的历史文献和沿革作为依据,往往追溯到该岛的历史渊源。
若中国以前对这一问题没有系统的争辩和考证,那么在谈判中中国将会是被动的。
这段材料主要强调A.历史学强调追根求源B.历史学可以服务于现实C.历史史实具有真实性D.中日领土争端由来已久36.(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过去几十年中,来自国内和国外制造商的竞争压力显得微不足道。
在当时,这种国内外市场——随着铁路建筑热潮的即将到来和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国内市场呈现出显著的趋热行情——环境下,对继承自先锋时代所曲折形成的基本经济结构,不列颠的企业家们也没有产生任何转变的动机:棉纺和制铁仍占主导地位。
材料二它对于经济竞争双方(英德)中德国一方的解释同样也是不完整的。
这里的分析大多是正确的:德意志关税同盟以及接下来的德意志帝国所取得的经济成就,以及普鲁士的军事成功,共同促成了一个信念欣快的进展环境,并且回过来又强化了对于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物质刺激。
——以上两则材料摘自《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三1950年至1964年间,西德、意大利和法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率分别为7.1%、5.6%和4.9%,而美国的国民总产值增长率只有3.5%。
西欧经济力气不断增长的另一迹象是:1948年至1962年间,美国在自由世界的黄金中所占的份额已从71%下降到40%,而西欧所占的份額則从15%上升到44%。
——摘自《全球通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导致不列颠的企业家们没有转变的因素。
(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请给出德国得以同英国竞争的完整解释。
(10分)(3)依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指出三则材料争辩欧洲的不同视角。
试从其中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生疏。
(12分)37.(2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有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后经受了三个阶级的领导,这不失为一个显著特色。
三个革命阶级前仆后继有意或无意地围围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开放革命活动,最终使中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成功。
如下图:(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图中每个阶级是如何围绕历史任务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12分)(2)结合所学学问,论述领导阶级的变化对民主革命前途的影响。
(16分)(要求:联系中国民主革命的史实: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12.C 依据材料可知,有军功的人要授予爵位,宗室贵族若无军功将取消贵族身份。
这表明贵族的认定发生变化,由血缘世袭变为军功授爵,C项正确。
以军功论赏罚来重组社会的权力和财产结构,并用各等级之“家”的男女奴隶的服饰式样颜色,来刺激将士好战善战加官晋爵。
由此来看,商鞅变法不是要取消贵族特权,反而强化贵族等级特权,A项错误。
社会等级的界限也未被模糊,反而得到强化,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D项。
13.D 材料反映了在三省分权的状况下,皇帝仍旧对这些大臣不放心,而加派谏官驻阁监督伺察。
“有失辄谏”说明白唐太宗的用意是为了削减决策失误,故D项正确。
A项是材料的表象,并非材料强调的重点;材料虽能体现唐朝对官员的监察功能增加,但不能说明唐代的监察机制较为完备,B项错误;C项不能从材料中直接得出。
14.C 题干中倪瓒表达了其作品旨在表达个人的心情,借物以抒情,故选C项。
材料的后半段明确的表达了作品不追求形似,但并不是说就不作修饰,同时也没有体现出创新,故A、B、D三项不正确。
15.C 从“南匠出银九钱”、“北匠出银六钱”可以看出,南方经济要比北方发达,故选C项。
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是否“以银代役”出于工匠自愿,B项表述确定化;D项不符合史实。
16.A 依据材料中“战备”、“上天、入地、下海”等信息,可知中国当时的科研战略旨在进展军事,以提高国防力气,故选A项。
材料并没有体现提高国际地位这一目的,故排解B项;材料中的科研战略主要是军事,所以不能说是建立科研体系,进展生产,故C、D两项也不正确。
17.B 图表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状况。
一五方案实施后,中国优先进展重工业,因此重工业增长速度远超其他产业,故选B项。
A项不符合史实;图表中农业进展速度比较慢,因此C项错误;全面整顿是“文革”中邓小平实行的措施,故D项错误。
18.B 从材料中的组织名称及成员构成看,当时安徽私营经济得到进展,并达到肯定数量和规模,这是商品经济进展的重要体现,也说明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①和③正确。
安徽改革走在了前列有史实依据,但是材料体现不出这一点,排解②。
人们摆脱姓“资”姓“社”的束缚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排解回。
19.A 依据题干给出的寸间,此时成文法——即《十二铜表法》已经制定,故C项错误。
元老院处决的是奴隶而非平民和外邦人,故B、D两项错误。
由于奴隶杀死执政官而处决400名奴隶是格外野蛮的表现,这正体现了习惯法野蛮的特点,故选A项。
20.D 表中数据表明,具有宗教爱好的人相对削减,而对科学产生爱好的人相对增加。
但是,具有教士和神学家取向的人相对削减不等于人们放弃宗教信仰,排解A;宗教改革是要变封建宗教为资产阶级的宗教,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科学进步对解放人们的思想,渐渐摆脱宗教神学的束缚有重要意义,并进而会影响人们的爱好选择,故选D项。
B项表述确定化。
21.C 由漫画中的“南朝鲜人民反对美李法西斯统治”“民主伪装”“美国制”可知,美国打着民主的旗号挂念南朝鲜李氏王朝进行独裁统治,由此可得出①③正确;南朝鲜反对的是美国干涉南朝鲜内政而非美国的民主制度,可排解②;漫画无法体现朝鲜内战的爆发,可排解④。
故正确答案为C项。
22.B 材料强调争辩钓鱼岛主权的历史记载有利于中国在中日谈判中赢得主动权,这充分说明历史学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特点也即历史学服务于现实的功能,故选B项。
A、C两项是对材料的部分理解;D项不是材料的主旨。
36.(1)因素:国内外市场宽敞,足以猎取巨额利益;现有工业技术成熟,新技术尚未有所突破;英国引领工业革命,竞争对手微弱。
(6分)(2)解释:德国统一为经济进展供应了良好的环境;德国政治近代化,缓和了社会冲突;普法战斗获得战斗赔款,提高了国际地位;德国政府干预经济,扶植企业进展;留意技术革新,充分利用其次次工业革命成果。
(10分)(3)视角:英国引领进展的欧洲;大国竞争进展的欧洲;走向联合进展的欧洲。
(6分)生疏:(一)英国引领进展的欧洲。
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各国竞相引进或研发新技术,这极大地推动了欧洲的进展。
而欧洲国家追赶的过程是漫长的,在这一过程中英国难免利用其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国家,进而产生冲突。
但由于英国强大,欧洲整体上是和平的、进展的,这使得欧洲成为世界的中心。
(二)大国竞争进展的欧洲。
法德等国家的崛起,加剧了欧洲的竞争,推动了欧洲各国技术革新。
随着法德等国的进展,欧洲政治经济进展日益不平衡,各国冲突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世界大战。
这就减弱了欧洲的实力,使之丢失世界中心的地位。
(三)走向联合进展的欧洲。
二战后,欧洲各国联合的不断进展,造就了相对和平的欧洲,推动了经济的恢复和进展,提高了其国际地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
但欧洲各国存在肯定差距,这使得欧洲联合又有肯定的困难。
同时,欧洲一体化的进展势必影响世界其他地区。
(任选其中一个视角作答,6分。
言之有理即可)37.(1)农夫阶级:以拜上帝教为理论基础,通过拜上帝会组织民众发动起义,打击封建势力和侵略者(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遏制了西方彻底瓜分中国的企图)。
资产阶级:借鉴西方政治近代化成果,宣扬资产阶级维新思想、革命思想和社会思想,开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