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产成本常用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常用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常用分配方法一、前言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为了确定产品或服务成本,成本账户经常被用于收集和跟踪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当今的商业环境中,随着企业组织和管理创新的发展,将辅助生产成本正式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已经变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常用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的分配方法,并详细描述每个环节的流程。
二、直接材料成本直接材料是制造或生产过程中用于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原材料。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材料的成本,它是生产过程中最显而易见的成本之一。
在传统制造业中,直接材料成本往往是根据实际使用的量来计算的。
如果一台机器使用了10个螺丝钉,那么这10个螺丝钉的成本就会被计算到该机器的成本中。
在现代生产环境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来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标准成本法是指根据预先确定的材料成本和使用量来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这种方法使得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掌握直接材料成本,并能及时发现成本偏差。
以下是直接材料成本的分配流程:1. 确定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企业需要确定每个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这包括采购成本、运输成本和其他与采购相关的费用。
一旦确定了标准成本,企业就可以计算每个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 确定直接材料的使用量。
企业需要跟踪每个产品所使用的直接材料的数量,这可以通过生产工单或物料需求计划单来完成。
3. 计算直接材料成本。
使用直接材料的数量和标准成本计算每个产品或服务的直接材料成本。
4. 比较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
企业需要比较实际的直接材料成本和标准成本。
如果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降低成本,如重新谈判供应商价格、优化采购流程等。
三、直接人工成本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参与生产或服务过程的员工的成本。
在传统制造业中,这包括所有的制造人工成本,如操作机器、组装产品等。
在服务业中,直接人工成本通常包括服务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培训等成本。
以下是直接人工成本的分配流程:1. 确定员工的工资和福利。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无法直接归属于产品的生产成本。
这些成本包括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等。
为了计算产品的真实成本,必须将这些辅助生产成本合理地分配到产品中。
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下面将介绍10条关于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并展开详细描述。
1. 直接成本百分比法直接成本百分比法是指以直接成本占总成本的百分比作为分配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少且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
将所有直接成本项相加,然后将每个产品的成本按其直接成本所占的比例分配到产品中。
优点:简单易行,适用于小规模企业。
缺点:不能准确体现实际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情况。
2. 劳动力时间百分比法劳动力时间百分比法是指以劳动力时数占总劳动力时数的百分比作为分配依据。
该方法适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劳动力投入较大,而其他方面的辅助成本投入较少的情况。
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各生产环节的人工劳动量。
缺点:无法考虑其他影响辅助生产成本的因素。
3. 产值百分比法产值百分比法是指以各产品的产值占总产值的百分比作为分配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多种产品,且产品产值不等的企业。
根据各产品的产值占比,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中。
优点:考虑了管控产品与辅助成本之间的相对关系。
缺点:无法考虑产品生产的周期和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影响因素。
4. 直接材料消耗量法直接材料消耗量法是指以各产品直接材料消耗量占总直接材料消耗量的百分比作为分配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生产的产品种类较少,并且材料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比较大的情况。
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各产品所消耗的材料数量。
缺点:无法考虑产品生产周期和其他影响辅助生产成本的因素。
5. 直接人工工时法直接人工工时法是指以各产品的直接人工工时占总直接人工工时的百分比作为分配依据。
这种方法适用于劳动力投入较大的企业。
优点:能够准确反映各产品的劳动力投入情况。
缺点:无法考虑其他影响辅助生产成本的因素。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5种分配方法 例题)

如果企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辅助生产车间,辅助车间除了为基本生产车间、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外,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也会相互提供劳务,这时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不仅要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还应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分配,而且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的分配应先于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单位和部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有直接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交互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成本分配法等五种方法。
1.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指将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情况。
[例5-5]假定某企业有供水和供电两个辅助生产车间,主要为企业基本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服务。
20 x x 年9 月供电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为7 100元,供水车间本月发生的费用为32 361 元。
该企业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直接记人"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未设置"燃料与动力"成本项目口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及其消耗情况见表5-8 。
表5-8 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统计表根据表5-8 的资料,首先计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率。
由于辅助生产车间内部相互提供的劳务不分配费用,在计算费用分配率时需将其他辅助生产车间的劳务耗用量从总供应量中扣除。
电费分配率=7100/(20950-3200)=0.40(元/度)水费分配率=32361 /(10596 -1350)=3.5(元/m3 )其次,编制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如表5—9所示。
表5 –9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借:制造费用 36539管理费用 2922贷:生产成本一一辅助生产成本一一供电车间 7 100一一供水车间 32361采用直接分配法,由于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外分配,计算较为简单。
但当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数量差异较大时,会影响分配结果的正确性。
因此,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辅助生产单位内部相互提供劳务不多的企业。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是指将企业的间接生产成本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各个产品或者生产部门中,以便计算出每个产品或者生产部门的全面成本,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辅助生产成本的分类辅助生产成本是指那些不能直接归属于某个产品或者生产部门的生产成本,如厂房租金、设备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在进行成本分配之前,需要将这些成本按照其性质进行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分配。
二、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有很多种,如直接分配法、间接分配法、综合分配法等。
其中,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到各个产品或者生产部门中,适用于那些辅助生产成本与产品或者生产部门之间存在直接关系的情况;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到各个产品或者生产部门中,适用于那些辅助生产成本与产品或者生产部门之间不存在直接关系的情况;综合分配法则是将直接分配法和间接分配法相结合,以更好地反映辅助生产成本的实际情况。
三、成本分配的依据成本分配的依据是指在进行成本分配时所依据的基础数据,如生产量、工时、机时等。
在选择成本分配的依据时,需要考虑到其公正性、可靠性和实用性等因素,以便得出更加准确的成本分配结果。
四、成本分配的程序成本分配的程序包括成本分配前的准备工作、成本分配的计算和记录、成本分配后的核对和调整等环节。
在进行成本分配时,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以确保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辅助生产成本的分类、分配方法、成本分配的依据和程序等。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分配方法,才能更好地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的依据。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1. 简介辅助生产成本是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外的费用,如间接材料、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为了合理分配这些辅助生产成本,需要使用一种成本分配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并分析各自的优缺点,帮助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分配方法。
2. 常见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2.1 比例分配法比例分配法是一种最常见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它根据各个生产环节和产品的相关性,将辅助生产成本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分配给各个环节和产品。
通常,这个比例是根据历史数据和专业知识来确定的。
比例分配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适用于辅助生产成本分配较为均匀的情况。
它能够快速计算出各个环节和产品的辅助生产成本,并且不需要过多的数据分析。
但是,比例分配法忽略了各个环节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可能导致辅助生产成本分配不准确。
2.2 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根据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发生的环节和产品,将其完全分配给相关环节和产品。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辅助生产成本与具体的环节和产品对应起来,减少了辅助生产成本分配的不准确性。
直接分配法的优点是能够更准确地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它可以反映出各个环节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确保每个环节和产品都承担了相应的辅助生产成本。
但是,直接分配法需要较为详细的数据和分析,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较高。
2.3 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是根据设定的标准成本来分配辅助生产成本。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制定标准工时、标准单价等指标,并将其应用于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中。
标准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并鼓励各个环节和产品的效率提升。
标准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并激励各个环节和产品提高效率。
它能够引导企业对辅助生产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确保辅助生产成本的有效利用。
但是,标准成本法需要制定合理的标准,并对标准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更新。
3. 选择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的考虑因素在选择适合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3.1 生产特点不同的生产特点可能需要不同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

产品名称:丙产品
废品数量:6件
一、废品损失的归集和分配
(四)可修复废品损失 1.可修复废品成本不必从“基本生产成本”中转出
。 2.修复费用 借:废品损失—某产品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等 3. 月末,结转净损失
年末调整差异: 超支差异:借:基本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某基本车间 节约差异:红字或相反分录
基本生产成本—**
原材料 人工费 外购 1 动力 分
配
折旧费
其他费
辅助生产成本—**
3 分配
5完工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待摊费用等 2摊销
4 分配
库 存 商 品
6销售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第四节 废品损失和停工损失的核算
基本车间一般 耗用
2.对外 分配
管理部门耗用 销售部门耗用
(二)交互分配法
1、分配原理与过程
辅助车间1
(1)交互分配
分配率=归集费用 劳务总量
辅助车间2
交互分配后费用 =原归集费用+交互转入费用 -交互转出费用
交互分配后费用
(2)对外 分配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后费用 劳务总量-为其他辅助车间服务量
基本生产成本—**
原材料 人工费 外购 1 动力 分
配
折旧费
其他费
辅助生产成本—**
3 分配
5完工
制造费用—基本车间
待摊费用等 2摊销
4 分配
库 存 商 品
6销售 主 营 业 务 成 本
第四节 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基本车间)
• 归集:制造费用发生时,按实际情况:
原材料等
制造费用
• 分配:期末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配时: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方法(一)直接分配法(二)交互分配法步骤:Ⅰ.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某辅助生产部门待分配费用=该部门提供的劳务总量某辅助生产部门应负担的费用=该部门接受的劳务量×费用分配率(交互分配)Ⅱ.将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费用对外进行分配计算公式:某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待分配费用总额=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前待分配费用总额+交互分配转入的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费用辅助待分配+交互转入费用-交互转出费用=该部门提供给辅助生产部门外的劳务总量某受益对象应负担的劳务费用=该受益对象耗用的劳务数量×辅助生产费用对外分配率第2步:对外分配根据交互分配后重新调整的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分配某辅助车间对外该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交互分配分配的费用总额=交互分配前的费用+转入的费用-转出的费用其他车间向本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本车间向其他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其他辅助车间的耗用量劳务总量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单位成本(分配率)-(三)计划分配法步骤:Ⅰ.按预先制定的辅助生产劳务的计划成本计算各受益对象(包括辅助生产车间、部门)应分担的辅助生产费用某受益单位应负担的(产品)劳务成本=该耗用(产品)劳务的数量×该(产品)劳务计划单位成本Ⅱ.按计划成本分配转出的费用=提供的劳务总量×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的实际与计划费用某辅助生产车间实际发生的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直接发生的费用+分配转入的费用Ⅲ.计算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差异某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差异=该辅助生产车间实际总费用-该辅助生产车间计划总成本Ⅳ.将差异进行分配将差异分配到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单位,或直接增加或冲减管理费用(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理论上应当再在各受益部门之间进行补充分配,但为了简化工作,可直接列入“管理费用”。
即:超支差异:借:管理费用贷:辅助生产成本节约差异:借:辅助生产成本贷:管理费用第1步:交互分配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52000/2600=20(元/工时)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76560/87000=0.88(元/度)机修车间耗用电费=7000×0.88=6160(元)供电车间耗用修理费=100×20=2000(元)第1步:交互分配交互分配的账务处理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6160—供电车间200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2000—供电车间6160第2步:对外分配机修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52000+6160-2000=56160(元)供电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76560+2000-6160=72400(元)机修车间费用分配率=56160/(2600-100)=22.464(元/工时)供电车间费用分配率=72400/(87000-7000)=0.905(元/度)车间应承担的修理费=2100×22.464=47174.40(元)行政部门应承担的修理费=400×22.464=8985.60(元)甲产品应承担的电费=26000×0.905=23530(元)车间应承担的电费=35000×0.905=31675(元)行政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9000×0.905=17195(元)对外分配的账务处理借: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3530.00制造费用78849.40管理费用26180.6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56160.00—供电车间72400.001 按计划单位成本分配费用供电车间应承担的修理费=100×21=2100车间应承担的修理费=2100×21=44100行政部门应承担的修理费=400×21=8400机修车间应承担的电费=7000×0.92=6440甲产品应承担的电费=26000×0.92=23920车间应承担的电费=35000×0.92=32200行政部门应承担的电费=19000×0.92=17480借: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6440-供电车间2100基本生产成本-甲产品23920制造费用76300管理费用2588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54600-供电车间800402 求辅助生产成本差异机修车间实际费用=52000+6440=58440机修车间成本差异=58440-54600=3840供电车间实际费用=76560+2100=78660供电车间成本差异=78660-80040=-13803(1)直接记入“管理费用”(超支) 借:管理费用3840贷:辅助生产成本-机修车间3840 (节约)借:管理费用1380贷:辅助生产成本-供电车间1380【正确答案】:(1)分配本期费用。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五种方法【会计实务经验之谈】1、直接分配法(1)直接分配法是指各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费用,直接分配给除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产品、单位,而不考虑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的劳务的情况。
(2)适用范围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量差异较大时,分配结果往往与实际不符,因此,这种分配方法只适宜在辅助生产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不多、不进行费用的交互分配对辅助生产成本和产品制造成本影响不大的情况下采用。
2、顺序分配法(1)顺序分配法,也称为梯形分配法。
是指各辅助生产车间按受益多少的顺序依次排列,受益少的排在最前,先将费用分配出去,受益多的排在后面,后将费用分配出去。
(2)适用范围该种分配方法不进行交互分配,各辅助生产费用只分配一次,分配结果的正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计算工作量有所增加。
故这种分配方法只适宜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相互受益程度有明显顺序的情况下采用。
3、交互分配法(1)交互分配法,是对各辅助生产车间的成本费用进行两次分配。
首先,根据各辅生产车间相互提供的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前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各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然后,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加上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减去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再按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交互分配后的单位成本(费用分配率),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进行分配。
(2)适用范围在各月辅助生产费用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为了简化计算工作,可以用上月的辅助生产单位成本作为本月交互分配的单位成本。
4、代数分配法(1)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多元一次联立方程的原理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情况下的一种辅助生产成本费用分配方法。
首先,应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产品和劳务的数量,求解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根据各受益单位(包括辅助生产内部和外部各单位)耗用产品或劳务的数量和单位成本,计算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辅助生产成本常用分配方法
辅助生产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直接参与产品制造的成本,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等。
这些成本需要通过分配方法进行合理分摊,以便计算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价,从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方法。
1. 直接分配法
直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直接分配到产品上,按照产品的数量或者直接劳动时间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成本与产品的关系比较直接的情况,如销售费用、运输费用等。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间接的成本,如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采用直接分配法可能会导致成本分配不准确。
2. 比例分配法
比例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按照一定比例分配到各个产品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成本与产品的关系比较间接的情况,如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等。
比例分配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如按照销售额、生产成本、销售数量等比例进行分配。
3. 分步分配法
分步分配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分步分配到各个产品上。
这种方法适用于辅助生产成本与产品的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如研发费用、广
告费用等。
分步分配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如按照研发阶段、广告宣传阶段等进行分配。
4. 标准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标准成本体系的情况。
标准成本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如按照标准成本比例、标准成本费率等进行分配。
5. 实际成本法
实际成本法是将辅助生产成本按照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配。
这种方法适用于企业的辅助生产成本比较稳定,且与产品的关系比较直接的情况。
实际成本法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多种,如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例、实际发生的费用费率等进行分配。
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方法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以确保成本分配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同时,企业还需要不断优化成本分配方法,以提高成本控制和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