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影视文化鉴赏
英美影视文化赏析

英美影视文化赏析八面埋伏Mindhunters——观后感《八面埋伏》这部影片这学期其实我看了两遍,所以印象很深刻,同时我自己也很喜欢这种犯罪侦查类型的影片。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莎拉(凯瑟琳·莫瑞斯 Kathryn Morris 饰)、妮可(帕翠西娅·维拉奎兹 Patricia Velasquez 饰)、卢卡斯(约翰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 饰)等七名FBI成员在资深教官杰克·哈里斯(方·基默Val Kilmer 饰)的带领下,来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FBI正在进行代号为“八面埋伏”的心理分析训练?该项目的主要内容是模拟连环杀手犯罪,由受训特工进行调查?七个年轻特工跟着两个老特工上岛受训,任务是捕捉代号为“木偶师”的虚拟杀手?这群探员业务精湛,自命不凡,与世隔绝的小岛之行对他们来说更像一个无聊难耐的假期。
但是,他们的狂妄并未持续太久。
原本看似平常的推理演习,竟然开始出现死者,所有的逃生之路被切断,众人完全孤立在小岛之上。
演习随即演变成一场精心策划的杀戮游戏,猫鼠游戏的主被动关系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从他们上岛开始,意外连续发生?他们终于认识到,岛上有一个真正的连环杀手,这人已经周密安排,要杀掉他们并且他深谙每位成员的心理弱点,每每在他们做出有效判断之前棋快一招。
局中有局,套中见套,一次狙凶训练瞬间翻转成被杀手猎杀的死亡游戏,同伴之间的互相猜忌又为杀手提供了诸多的可趁之机,孤岛求生之际,FBI特工们所能依靠与信赖的似乎只有自己……他们无法向外界求援,也不敢去信任任何人?想逃避被凶手杀死的命运,。
他们只有现学现卖,利用刚刚在联邦调查局学到的心理分析技巧,揣度杀手的下一招,让自己得以活下来。
整部电影情节紧凑,不断的分析推理,让我没有时间去分神,人多一种好奇心驱使我认真的看完这部影片。
不到最后一刻是不能知晓真相的,在这之前,原以为自己已经猜对了谁才是真正的凶手,知晓了凶手杀人的规则,可是剧情的发展却大大出乎了我的意料。
西方影视艺术赏析

形式的鉴赏: 1.视觉元素的鉴赏 2.听觉元素的鉴赏 3.综合元素的鉴赏
六、鉴赏的流程
直觉与感知
体验与情感 理解与创造
国王的演讲
《国王的演讲》是由汤姆· 霍伯 指导,科林· 费斯担当主演的英 国电影,整部电影以叙述故事 的形式,讲述了英国女王伊丽 莎白二世的父亲乔治六世国王 的故事。 该片在2011年第83届奥斯卡提 名名单上,《国王的演讲》获 得12项提名,并最终拿到最佳 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 最佳原创剧本四项大奖。 科林· 费斯凭借本片获得金球奖 最佳戏剧片男主角。 类型:剧情/历史 时长:118分钟
二、文学元素
(七) 节奏
1、什么是节奏: 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 比喻均匀的有规律的工作进程。 2、情节结构的节奏(剧作结构) 镜头内部节奏、镜头外表节奏(镜头间组接的节奏) 3、节奏的作用: 是形式美的构成要素 是影片美学风格的体现 从情绪上打动观众的手段
耶稣受难记
《耶稣受难记》是一部美国电 影。影片描述的是耶稣殉难前 最后12小时内发生的故事。最 后的晚餐结束后,耶稣(詹姆 斯· 卡维泽尔)开始祈祷,他忍 受着撒旦的诱惑。背叛了耶稣 的犹大将耶稣推向了十字架, 被拘捕的耶稣囚禁在耶路撒冷 城内。与他对立的法力赛教派 坚决要求对他审判并处以死刑。 类型:传记/剧情 片长:127分钟 语言:亚拉姆语/拉丁语/希伯来 语 导演:梅尔· 吉布森 (勇敢的心)
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1340个镜头 希区柯克的《绳索》10个镜头 蒙太奇学派: 梯摩琴柯、巴拉兹、普金、爱森斯坦、阿恩海姆
美学层面的电影
美学层面的电影则是指电影艺术。即:以电影技 术为手段,通过画面、声音媒介,在特定的放映 时间里,在银幕空间上创造形象、再现生活并表 情达意的综合性艺术活动。
西方影视鉴赏

对文化冲突的一些学习与思考经过本学期的课程赏析与探讨,我对讨论文化冲突的影视单元尤为感兴趣。
作为一个学习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我经常思考,为什么外国人会在你说“有空来我家玩呀”时,接着问“那今下午2点吧?”,而中国人就知道你只是礼貌性的打招呼;为什么专业老师说,日本韩国学生不爱开口,要多布置课堂练习,而欧美学生不爱笔记,就喜欢不停地练口语,而要分开备课;为什么《刮痧》中许大同在被认为给孩子刮痧是虐待时,暴跳如雷?甚至,同学间聚餐,北方同学抢着请客,南方同学商量AA自助?这些大到民族文化,小到个体冲突的现象,都让我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经过老师课堂的讲解点评,我初步了解到这些都或多或少的与文化冲突有关系,于是,我在对文化冲突的进一步补充学习与探究中,收获了很多知识、思考,甚至是一些引申的感悟。
文化冲突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包含认识、价值、审美等多种内容在内在的观念体系,以及被这个不断发展着的观念体系物化了的和正在物化的一切。
因之,文化冲突是人类多方面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全面冲突。
正如电影《刮痧》中,爷爷给在美国患了感冒的小孙子刮痧,传统中医疗法与西医剂量治疗的冲突;大同在老板面前打丹丹,认为是给老板面子,老板则只看到大同虐打儿童,教育观、子女属于社会还是属于宗族家庭的观念的冲突;刮痧虐童案的一个契机,律师要大同详细的、量化证明对儿子的爱,大同则认为爱就是爱,整体的、无处不在的,证明是可笑的,西方个体性、量化细致观与东方集体、整体联系观的冲突等等,整部《刮痧》以刮痧为起点,引出一系列由之而来的冲突,这不仅是电影集中表现冲突的手法,更是文化冲突的真实体现——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入人类交流、共处当中。
因为文化自身的定义广泛,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文化冲突是人类群体之间,甚至是个体之间各种冲突的根本原因以及发展趋势。
文化冲突总是间接内在的的体现在利益冲突、方式冲突等外化的冲突中,是其根本,更是这些外化、物化冲突的发展方向与最终归结。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

西方影视赏析期末总结在这个电影高度发达的时代,西方影视作品无疑是观众们的首选之一。
它们通过各种不同的题材和创作方法,逐渐引发了观众们的关注和热爱。
在这个期末总结中,我将对几部西方影视作品进行赏析,包括《肖申克的救赎》、《教父》、《阿甘正传》和《波西米亚狂想曲》。
首先,我想聊聊《肖申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改编自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说,由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执导。
它讲述了一位银行家安迪·杜弗伦在被错误判罪进入肖申克监狱后,如何通过智慧和勇气改变了自己和其他犯人的命运。
影片的画面表现精美,剧情紧凑,主题深邃,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尤其是其中的友谊、希望和自由的主题,让观众们陷入了思考和感悟。
接下来,我想谈谈《教父》。
这是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的一部经典黑帮电影。
它根据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位意大利移民唐·维托·柯里昂如何成为了黑帮家族科里昂家族的教父一职,并通过暴力和权谋来维护家族利益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度的角色塑造和卓越的演技,成为了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通过讲述黑帮家族内部的权力斗争和矛盾,反映了人性的黑暗面和无尽的欲望。
另一部我想探讨的作品是《阿甘正传》。
这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剧情片。
它以阿甘这个智商不足但心地善良的男主角为中心,通过他的视角展示了美国历史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越战、艾滋病疫情和宇航员登月等。
影片通过阿甘的纯真和乐观,呈现了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让观众们在喜怒哀乐中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之处。
最后,我要提及的是《波西米亚狂想曲》。
这是一部由导演布莱恩·辛格执导的传记电影,讲述了英国摇滚乐队皇后乐队主唱弗雷迪·默丘里的一生。
影片以弗雷迪·默丘里的音乐才华和个人经历为背景,展现了他从默默无闻到成为音乐界传奇人物的艰辛历程。
欧美影视文化鉴赏

欧美影视文化鉴赏摘要:现代社会,人们更加注重的是视听享受,电影也已经离不开音乐,课想而知音乐在电影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音乐表达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却又不可能对其保持沉默的东西。
音乐可以帮助电影表达其自身无法百分百呈现给观众的某些元素。
电影开始是作为一种技术发明,后来才被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
以此最先出现了无声电影。
而有声电影的出现首先使电影艺术不再是纯视觉艺术了。
关键词:电影音乐无声电影卓别林有声电影阿甘正传卓别林出生在英国,早年作为一名马戏团演员曾出过名,后来加入美国电影事业,把杂耍式的表演风格特点带进电影。
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喜剧电影,多是由插科打诨、滑稽胡闹的场景构成,充满了噱头、滑稽和粗俗的娱乐。
卓别林的伟大贡献在于通过其卓越精湛的表演艺术,提高了喜剧片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把当时这一专注于滑稽、逗乐的题材创作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层次,即表现人类的感情和人生的故事,表现人的种种喜怒哀乐的心理活动和经历的遭遇命运。
卓别林喜剧艺术的最大特点是充分重视表演的作用。
他认为人体动作在喜剧电影中同样具有特写表演(指目光表演)的动人魅力,故而多使用全景。
“因为我演戏的时候,我的腿和我的脚、我的脸,一样都在表演。
“为美国喜剧风格的电影乃至歌舞片创作奠定了愉悦的观赏基础和创作目标。
《淘金记》(1925):19世纪末期阿拉斯加一带淘金工人的辛酸和淘金梦的破灭。
《城市之光》(1931):流浪汉的见闻遭遇和伤感爱情。
《摩登时代》(1936):工业时代“人的异化”卓别林所塑造的小人物,不仅仅是为了博人一笑,更重要的是卓别林想努力表现人的尊严,内心的悲哀、伤感、苦涩、同情、爱恨等感受。
这些作品均具有主题悲伤、形式幽默的特点。
这些优美的悲伤使喜剧片创作从单纯的滑稽表演经历了性格刻画再到典型刻画的发展阶段。
卓别林的电影绝大多数是以默片形式拍摄的,以视觉表现为主,将电影作为视觉艺术来经营。
这是其创作的重要特点。
西方影视鉴赏--选修论文

《西方电影文化—影视鉴赏》My Review onMatchstick Men任课教师:序号:学生姓名:学号:联系方式:In the movie Matchstick Men Roy is a man who live on con tricks. And he has a partner whose name is Franck. As a matter of fact Franck is Roy’s discipl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ovie, Roy and Franck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to do con tricks. After the cheat an old couple successfully we can get it that both of them are very smart and they do cooperate very well. Till that time Roy has a lot of money and he hides his money here and there. He is a rich man then. To my surprise he loses all his money in that way.It was not till the end of the movie do I know it that it is Franck who set a big trap which fooled Roy. And poor Roy lose all of his money. What a poor guy! Then how can Franck fool Roy a really smart man? I think Frank see Roy’s weakness. Roy has always led a lonely life since he divorced with his girlfriend. Franck knows it that Roy a family and love. So he creates a daughter named Angela for Roy. Since Roy’s thirst for love of family, he believes the daughter is his without any hesitation. When he believes the daughter he is going into the trap step by step.At last Franck and Roy’s false daughter Angela and somebody else cheat Roy all of his money.“What a poor guy Roy is” you may sigh like this. Because Roy is a con artist, Roy is so smart, Roy is so brilliant at the field, how could he get cheated by others . But I will say Roy is bound to lose his money, no matter in what way. Because he cheats others in life then he ought to get cheated by others. So from the movie we can learn something like honesty. During our lifetime, we should cheat others and we can’t live on this. The action is completely wrong. Because we live in a society full of human, we just can’t cheat ourselves. If we cheat others , in response others will cheat us too. So in life honesty is really a significant thing.What’s more, to have a look at the characters in the movie I justdon't like Franck. Then you will ask do I like Roy. Then my answer will be yes. Because Roy has realized what he did before is wrong and he tries to make up it. Then you may still ask me how can I conclude it. Let’s come back to the movie.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Roy come across Angela as a carpet salesman, but Roy didn't say anything about that trick in front of Angela’s boyfriend. If Royhasn't came to this moral epiphany, he couldn’t do this, on the contrary he will seize Angela and ask his money back. He does realize it that the money he earned before is dirty.So for we individuals ,in daily life, we should be honest, and earn money through our hard work.。
西方影视艺术赏析总结

西方影视艺术赏析总结姓名:郑xx 学号:2009050431xx系别:管理系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西方电影是西方文化的博物馆,也是一座光影声色的迷宫。
如果您走进了西方电影的片库,扑面而来的印象一定是片目繁浩、纷红骇绿。
在这座鱼龙混杂、光怪陆离、似梦非梦的迷宫中,就需要有人插上一些标识……其中我看过的最喜欢的电影有《肖申克的救赎》、《罗马假日》、《2012》、《简爱》、《埃及艳后》等。
下面我就详细介绍下《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关于《肖申克的救赎》,未看这部片子之前,听朋友说这片子是《越狱》的电影版,看完后,感触颇深。
我想,如果说《越狱》是对生的渴望,那《肖申克的救赎》更多的便是对生的思考了。
我想,朋友所认为的这部片子与《越狱》的关系,只是因为两者都是以越狱为主题罢。
只是,作为两个多小时时长的电影,注定它给人咀嚼的蕴味要深刻得多,《越狱》是上学期看的连续剧,印象中,那时候对社会这个无形的监狱感触很大。
有形的监狱与无形的监狱,到底哪个才能让人找到安全的归宿?在《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片子里,仿佛已找到了答案。
当在监狱里生活了50年的博斯获假释时,面对陌生的世界,他惶恐迷茫,“我不喜欢这地方,它令我太焦累”——世界变化得直快,或许,监狱才能给人一种安全?对于监狱,“开始,你恨它们;接着,你适应了它们;日子久了,你开始依赖它们。
”博斯最终选择了解脱,当看到他上吊时画面固定了的那一幕,留给生的人又是怎样的一种思考与无奈呢?“不再有痛苦的感觉了”——这是他离别前最后一句的感恩。
或许,就像瑞德说的——“他应该死在这里(监狱)”。
影史上真正的无冕之王!如果一个人一生只看一部电影的话,那就应该看《肖申克的救赎》。
人人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
其实,电影更能改变人的命运,特别是陷入低潮中的人,《肖申克的救赎》公认是史上最能改变一个人的电影,没有谁能否认这一点。
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许多无奈和困难,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
面对无法自控的现实,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个真实的世界?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活下去呢?肖申克的救赎给了我们答案,让芸芸众生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些真切的举动,给我们力量和勇气。
西方经典电影鉴赏

黑色电影
美国黑色电影的代表作有《马耳他之鹰》、《卡萨布 兰卡》、《邮差总按两次铃》、《圈套》、《日落大 道》和《拼命吻我》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也 出现了一些黑色电影,如《巴黎警察局》、《杀人犯 的面孔》、《死神手中的情侣》等;60年代以后美国 黑色电影已衰落,但法国进一步拍出了反映社会病态、 暴露社会黑暗的黑色电影,如《痛苦》、《第二次呼 吸》、《 密西西比河的美人鱼 》、《城市里的两个 人》、《告别往昔》等。
文学与电影
作者描写人物时,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不再面 对活生生的人,而是对于银幕上的影像的记忆。
这些机械复制品只能“记录了我们的相貌,却 没有把我们的凝视还给我们。”——本杰明: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三联主义: 去中心 互文本 修辞学 表层 反诠释 反叙事 具细历史 个人语型 欲望 变化
后现代特征:
现代主义: 生殖的 阳物
崇拜 超验 确定性 经典性 超越性 历史性
后现代主义: 多形的 雌雄同体 反讽 不确定性 碎片化 零乱化 非经典性 狂欢 内在性 非历史性
《柏林苍穹下》
柏林苍穹下 英文名:The Sky Over Berlin 别名:欲望之翼 类别:剧情 爱情 奇幻 导演:维姆·文德斯 主演:布鲁诺·冈兹 彼德·福克 奥托·山德尔 发行时间:1987年9月21日 片长:127分钟 地区:西德 法国 语言:德语 英语 法语
后现代是“复杂的、重叠的、断裂的序列” 我们所称的后现代主义——即断裂的、碎片化的
文化——可以通过视觉获得最佳的想象和理解, 就如同19世纪在报纸和小说中可以获得经典化 的表述一样。
《银翼杀手》的后现代主题的科幻寓言
弥漫着的对于时间、空间和历史的破碎感觉在 该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而且它还直截 了当地(而不是迂回委婉地)提出了时间、空 间、历史及地点的关系问题,特别是通过其独 特的摄影所表现出的影像,与真实的时间里发 生的故事交错纵横,形成了整部影片的构架中 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影视文化艺术鉴赏
——信念的力量
这个学期的选修课——西方影视文化艺术鉴赏一共欣赏了十部优秀的电影:《勇敢的心》、《我的巨型希腊婚礼》、《特洛伊木马屠城》、《与狼共舞》、《法国中尉的女人》、《七宗罪》、《燃情岁月》、《逃狱三王》、《阿甘正传》、《彼得.潘》。
透过这些电影的表层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西方国家的一些独特风俗(如印第安风俗,美国西部风俗),欣赏到很多美丽旖旎的当地风景。
深入到电影的内涵来看,我们更可以思思品味出电影中反映出来,亦或想表达的情感。
通过这些电影,使我对西方的文化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的两部电影《勇敢地心》,《彼得.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现在我就浅谈自己对这两部电影的一些理解。
《勇敢的心》(《 Brave heart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苏格兰人Wallace为了争取自由与英军不断抗争,宁死不屈的故事。
影片在悠扬的苏格兰风笛声中缓缓展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莱士在经历了亲人被杀的悲痛后随叔父去欧洲游学,之后满怀对生活的热爱回到了故乡。
无奈,残酷的现实让他不得不站起来反抗。
心中注定属于英雄的抗争和对自由深深的信仰让Wallace成为了神话般的领袖。
我看到影片中的苏格兰男人们是穿着裙子上战场,光着屁股对敌军挑衅,光明正大地侮辱敌人。
他们的行为虽然有点可笑,但却是是为了全民族的自由而可以不顾自己仪表尊严这样的人应该对其肃然起敬。
而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就是最后Wallace在刑场上用尽全身力气喊出“freedom ”的画面。
这一声呐喊不仅是他这一生奋斗的目标,也是他对英军贵族有力的宣言。
在影片结束时苏格兰风笛又响起来的时候,连绵不断的苏格兰山脉,茂盛的森林,星星点点的村庄,凄婉的风笛,跟随着华莱士,知道了自由的价值——没自由,我宁死。
我想,当一个人为积威之所劫时,选择的是奋起反抗而不是逆来顺受;当一个人在关键时刻被盟友所出卖时,选择的是继续战斗而不是从此妥协;当一个人在接受酷刑时喊出的是自己的追求而不是“开恩”时,他的心中必定存在着一种信念,一种渴望得到人类最基本生存要求的信念,一种追求自由信念。
自由,在现在人看来似乎很容易得到,世界上许多人也许生来贫寒,没有地位,但他们起码还有自由,“自由”两字在平常人的嘴里是那么容易得就可以说出。
而在几百年前苏格兰的土地上,在那被英国统治的土地上,自由是那么的可望而不可及。
也许今天的苏格兰人不知道,几百年前,曾经有一个人,为了实现自由的梦想,为了他们今天的幸福而献出了自身的全部……影片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华莱士的精神信仰。
而另一部童话电影的代表作《彼得.潘》也讲述了关于信仰的问题。
电影主要叙述了彼得.潘和温迪等几个小孩在梦幻岛的奇遇。
故事里充满了童话的色彩,岛上无忧无虑的仙女、美人鱼、丢失的孩子们以及那个用蘑菇当烟囱的“地下之家”……主角彼得·潘“永远不想长大”的想法是整个电影中的线索,贯穿全场,并且由此展开电影中一系列的情节:彼得潘将孩子们带到无忧岛上,和胡克船长的一系列的对碰,最后面对孩子们还是要长大,离开自己的事实。
影片的主旨是阐述每个人都曾经怀有一个童话的梦,可随着时间的前进,人慢慢的长大,那些曾经在脑袋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一点点从我们脑海中退去,直至消失。
人永远拒绝不了长大。
当你不是一个孩子时,你就会失去了你的想象力,你的身躯会变
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单纯的东西会渐渐被忘却,只剩下世俗的纷扰。
永远不要
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
每一个孩提时拥抱过童话的人心底都曾存在
过一个彼得.潘,可是他最终会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从你的心中淡去,电影体现了
成长的无奈和一种人生的必然。
影片中有这样一句话:I do believe in fairies! I do! I do!
我相信精灵!我相信!我相信! 正是因人们反复的念着这句话,才让彼得·潘有了信念重新站起来,出现转机。
整部影片中信念的价值也在这里体现的非常浓烈。
《彼得.潘》很好的表现了童真,
童趣和童乐。
同时也反映出来孩子们对未来的惶恐与迷茫以及因缺乏安全感而对
社会产生的种种不信赖。
故事的表面是欢乐温馨的,而在其背后却也暗含了人的
无奈和哀伤。
这两部影片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原因不仅在于电影中画面非常的唯美,音
乐悠扬动听,更是因为电影内部蕴含的深刻的道理和留给人们发人深省的问题来
思考。
如何面对我们的人生,如何去完成我们的追求。
我认为两部影片中信念走
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勇敢的心》中通过比较悲壮的故事来反映这一主题,非
常浓烈;而《彼得.潘》中则是在童话般温馨的情节中一点一点的流露出来,潺
潺如流水般。
我想,信念,是支持一个人从困境中走出的最好基石。
一旦心中有
了它,一切的艰难就变得不那么的困难了。
或许身体上承受了巨大的痛苦磨难,
但只要有信念,饱满充实的心灵会源源不断的提供能量和动力让我们走下去,直
至达成我们的目标!
经过一学期对西方电影的了解,让我对西方的电影有了另外一些以前没有的
看法。
他们不仅仅是靠华丽的特技,大量的金钱堆砌起来的商业片。
电影中塑造
的角色也不全是狂放的性格,或拯救世界的英雄。
角色中也有许多细腻的情感得
到了深刻的演绎表达。
电影中的很多深刻内涵同样可以给我们生活带来启示,为
我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指明方向。
西方电影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