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音的利用 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物理上册 2.3 声的利用学案人教版

声的利用一、知识目标1.了解声的有关知识和应用。
2.通过学习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
二、学习活动活动一:探究:声与信息(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8-39,并回答下列问题)1. 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做,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音叫做。
2.有些动物对声波反应灵敏(如狗、猫、蝙蝠、海豚),它们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声波;而有些动物对声波反应灵敏(如大象),实际上大象的语言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声波.3.次声波许多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在发生前都会发出。
科学家用次声波来预测台风、研究大气结构等,在军事上利用次声波侦察大气中的核爆炸、跟踪导弹等.4.超声波蝙蝠在飞行中会发出,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
蝙蝠采用的这种方法叫做。
科学家利用这个原理发明了。
活动二:探究:声与能量(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39-40,并回答下列问题)将扬声器对准烛焰,播放音乐,你会看到现象,这说明声波具有。
一般来说,超声波产生的振动比可闻声波。
练习:1.声波有两个特点:一个是,一个是。
2.超声波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医学方面:医院利用超声波的分析体内的病变,就是常说的“B超”。
超声波加湿器、治疗咽喉炎及气管炎的药液雾化器利用超声波的将液体破碎成许多小雾滴。
(2)工业方面:利用超声波的清洗污垢。
超声波探伤仪利用超声波探测金属、陶瓷、混凝土制品内部是否有气泡和裂纹。
2.关于声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B 它本身必须能发射超声波C 它本身必须能接受超声波D 它能确定物体的远近3.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来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B 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因此利用声波可以清洗精密机械C 教师在教室里讲课,回声起到了增强原声的作用D 声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军事等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没有危害.4.在操场上体育课时,总感觉老师的声音没有在课堂上听起来响亮,下列错误的是A 人耳很少听到与原声相隔小于0.1s的回声B 体育老师的声音的响度太小C 在室外老师的声音向周围传开,几乎没有什么反射D 在室内谈话时,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5.地震前夕,在地球内部某处振动发声,这种“地震征兆”人耳不能察觉,而动物能够观察,那么这种振动的频率范围可能是( )A 小于每秒20次B 在每秒20次到每秒5000次之间C 在每秒5000次到每秒20000次之间D 大于每秒20000次6.请你在下列问题中填上通过声音获取了什么信息.(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现在,利用超声波检查(B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蝙蝠在夜间觅食,却碰不到墙壁核树枝,它们的“绝技”实际上利用的是__________.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发明了___________.非洲热带雨林的一群大象突然静静地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它们交流的语言对人类来说是一种_______波.8.下列不属于超声波利用的是( )A 蝙蝠在黑夜发现要捕食的昆虫B 医生利用“B超”检查病人身体内的疾病C 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密机械D 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9.下列对声的利用中,不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是( )A 利用声纳探测海深B 医生为病人检查身体时所做的“B超”C 渔船探测鱼群的位置D 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机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

1.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声音相关的视频,如回声定位、超声波检测等,激发学生对声音利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观察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声学知识。
6.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7.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8.融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适时渗透环保意识、科技创新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声音利用的视频,如超声波清洗、回声定位等,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声音有哪些应用?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声音传播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导入新课: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声音的利用,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和速度,以及声音在科技、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声音的利用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声音传播的速度和特点,以及声音的反射、折射现象。
3.掌握声音的基本特性,如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差异及原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2.3 声的利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导学案:2.3 声的利用1. 引入•引入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声音传递信息,你知道声音可以如何被利用吗?•引入目的: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声音的利用,通过学习掌握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对声音的认识和理解。
2. 知识点一:声音的利用2.1 语言交流•声音的传播是人们进行语言交流的基础。
•人类通过发声器官产生声音,利用声音来进行交流,传递信息。
•舌、牙齿、喉咙等口腔器官的共同运动产生不同的发音,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和音调。
2.2 报警器、喇叭等设备•报警器、喇叭等设备利用声音传达警报、提醒等信息。
•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使得人们能够听到远处的警报声、广播等。
•喇叭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场合中也经常被用来增强声音的传播效果。
2.3 音乐欣赏•音乐是人类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传达情感、表达思想。
•音乐可以带给我们愉悦的感受,调节情绪,丰富生活。
•乐器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和节奏。
2.4 声学技术•声学技术指的是利用声音进行不同领域的实践和应用。
•声学技术在医学、通讯、电视、电影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医学上的超声波技术可以用于检查和诊断疾病,声纳技术可以用于水下探测等。
3. 实践应用3.1 实验一:利用吹管制作音乐实验材料:吹管、水杯、水实验步骤: 1. 在水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2. 用吹管吹气,并改变吹气的力度和频率。
3. 观察不同水位下的吹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 - 当水位较低时,声音较高而尖锐。
- 当水位较高时,声音较低而沉闷。
实验分析: - 当水位较低时,水杯内空气的有效共鸣空间相对较大,发出的声音频率较高。
- 当水位较高时,水杯内空气的有效共鸣空间相对较小,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3.2 实验二:利用音叉探究共振现象实验材料:音叉、细绳、玻璃杯实验步骤: 1. 将音叉用细绳悬挂起来。
2. 轻轻敲击音叉,使其振动。
3. 将振动的音叉放在玻璃杯口附近。
2.3声的利用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观看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等,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教学内容由“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部分内容组成,本节知识是学生通过对生活、生产中声现象的学习,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之后,探究学习声的利用。
声现象在实际生活中丰富多彩,应用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声的利用的例子很多,学生对于一些常见的声的利用的现象已经很熟悉,只不过不知道它们分别是利用的声的哪些作用。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分辨出哪些生活现象是属于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哪些现象是声传递能量的例子。
并且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了解更多生活中声的利用的现象。
重点: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声的应用中涉及的物理道理。
三、教学策略教师在讲解中可以对声在社会生活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类,可以按照课本分为“声与信息”和“声与能量”两类,也可按照声音在医疗、工业、军事、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利用分类,然后根据分类进行总结性的讲解,在讲解中应对学生遗漏的例子进行补充。
本节的设计通过声音、视频、图片、投影、实验和设置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手段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自己从生活中感知或查阅资料了解利用声的实例,另一方面,应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鼓励他们设计一些利用声音的小发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盆或碗、气球、扎有橡皮膜的塑料瓶、蜡烛、火柴等。
五、教学过程归纳总结:(1)回声定位: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人们利用这个现象研制了声呐。
讨论:根据声呐探测海底深度需测哪些量?a.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
b.声音在海水中的往返时间t。
c.计算公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声的利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2.3《声的利用》教案一. 教材分析《声的利用》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过程,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声音的利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声音的魅力和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生活经验,他们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传播并被人耳听到。
但学生对声音的三个特征和声音的利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深入理解声音的特征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
2.让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利用,提高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声音的利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生活实例、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音叉、尺子、气球等。
2.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的利用。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图示,让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眼看到声音的传播过程。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声音的三个特征,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点评学生的总结,并对声音的特征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利用,如:超声波清洗、回声定位等。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利用,以及对声音特征的认识。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1 2.3 声的利用

第3节声的利用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等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点难点:声传递信息与能量能力立意:学习的知识要善于运用,学以致用【学习过程】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①在学校周围影响学生学习的噪声有哪些?为了使教室内的学习免受噪声的干扰,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②学生探讨:人们把超过_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大自然活动都伴随_______波产生。
声音有哪些应用?二、自主学习问题引入:声音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声音?1、声与信息的传递声与声音一样吗?声要比声音宽广得多,包括我们能听到的声音,也包括我们听不到的超声和次声。
你平时用声音传递过信息吗?我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听到雷声就知道可能要__________;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声音中发现__________;蝙蝠靠发出__________定位;中医“望闻问切”中的__________都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我们能听到的声音携带的信息A.人类的交谈声;B.隆隆的雷声;C.心脏、肺的声音。
D.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中的“闻”就是通过听来了解病人病情的。
我们听不到的一些声音携带的信息A.动物的交谈声B.利用鱼所喜欢的声音捕鱼C.地震前出现的一些次声波我们也听不到谁还能说一些通过直接发出声音所携带的信息?学生看课本p28-p29 声呐,回声定位让学生解释一些现象: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这是为什么?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和三音石,还有圜丘。
2.3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2.3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我的教学设计意图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声的利用,并掌握声学基础知识。
通过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声的利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的利用原理,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教学重点: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PPT、实验器材(如声波发生器、接收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声的利用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声的利用,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讲解:讲解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3. 实验: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声的利用原理。
5. 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分享学习心得。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声的利用原理,如回声定位、超声波等。
2. 活动难点:声学基础知识,如声音的传播、速度、频率等。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调查声的利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医疗、工业等,下节课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有几个关键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视频选择和讲解内容的精准度是学生能否对声的利用产生兴趣和理解的关键。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步骤的指导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再者,小组讨论和成果展示的环节将锻炼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这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
课后的反思和拓展延伸将是我检验教学效果和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手段。
关于视频的选择,我需要确保它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准确地传达声的利用的概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3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过程;2.掌握声音的特点、传播速度和介质的关系;3.了解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教材和教辅资料;2.播放器和音乐设备;3.实验器材和材料,如弹性绳、橡皮球等;4.幻灯片或黑板、彩色粉笔。
学生准备:1.课本和笔记本;2.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引入声音的概念,让学生回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的方式。
知识讲解(25分钟)1.通过幻灯片或黑板,介绍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振动导致周围介质的颤动,从而产生声波。
2.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声波通过介质传播,分为机械波和电磁波。
–机械波需要介质媒质传播,如声波、水波等;–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如无线电波、光波等。
3.探讨声音的特点:–声音是一种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声音是由频率、振幅和波长等要素构成;–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4.介绍声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广播、电话、音响等音频设备;–声纳、超声波等医学和工业检测设备。
实验演示(30分钟)1.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声音的传播现象,进一步理解声音的利用。
2.实验步骤:a.在教室对角的两个墙面上固定两个橡皮球,中间拉一根弹性绳。
b.让一个学生站在一边用手扯动绳子,发出声音。
c.让另一个学生站在另一边接收声音。
d.观察学生之间传递声音的过程,并记录实验现象。
3.分析实验结果:–学生之间通过声波传递信息,实验结果表明声音是可以传播和接收的。
深化讨论(20分钟)1.带领学生讨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
2.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音速在不同介质中是否一致?–音速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什么关系?3.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解释。
小结与拓展(10分钟)1.小结声音的特点和传播过程。
2.提问学生,声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3.带领学生思考,如何改进现有的音频技术和设备?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传播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声的利用
【主体知识归纳】
1.声与信息
回声定位(或回声测距)
2.声与能量
(1)声波能传递能量.
(2)应用:超声除垢;超声碎石.
【基础知识讲解】
1.声与信息
信息是人们直接或间接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任何事物每时每刻都在发出信息.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是学习物理及科学研究的重要技能.阅读本节课文“声与信息”这部分内容,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回声定位,诊断疾病,检查机械故障等等,都是利用声携带的信息工作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挑选瓷器时,总是要轻轻地敲敲、听听,以此来判定瓷器的好坏.这也是对声传递信息的应用.在上述各种应用中,“回声定位”在科学、医学、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利用你已有的知识,你能简单地说明回声定位的道理吗?
2.研究声与能量的方法
动),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这种推理方法叫类比.通过类比,我们不仅猜测“声波也能传递能量”,而且找到了检验猜测是否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即只要证明声波能使物体随之摇动,也就证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
【学习方法指导】
1.声和声音
声和声音在物理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而声音的概念相对而言面要窄得多,它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
所以课本前四节分别讲的是“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我们怎样听到声音”“声音的特性”“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围绕讲的都是人耳能听见的声;而第五节讲的是“声的利用”,不但有人耳听见的,而且有人耳听不见的,如超声波.
2.夏天的晚上,蚊子叮人实在难受,可小华家不点蚊香,也不喷杀虫剂,却没有蚊子.有人问小华:“为什么你们家不怕蚊子?”小华拿出一个盒子来说:“这个盒子能驱蚊.”这是为什么呢?
叮人的蚊子都是雌蚊,特别是育卵的雌蚊叮人更厉害.可雌蚊在育卵期却回避雄蚊,只要感觉到雄蚊的声音就逃之夭夭了.小华家那个盒子是一只电子蜂鸣器,能模拟雄蚊声音,
雌蚊感觉到这种声音,以为雄蚊来了,就远远地避开了.
同步练习
1.声既能传递__________,也能传递__________.
2.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用了声能__________的性质.
3.蝙蝠的视力很差,它们又只在夜间活动和觅食,它们是用__________的方法绕开障碍物并确定目标位置和距离的.
4.解释下列现象
根据下图1—12、图1—13、图1—14三幅图,说明超声波在工业、生活和医疗等领域各有什么应用.
5.你会做下面的实验吗?
取两只完全相同的音叉,按图1—15所示的方式放置,注意要让两音箱的开口端相对.用细线悬挂一泡沫塑料球(或乒乓球)与左边的音叉轻轻接触.用锤敲击右边的音叉使其振动发声.观察左边的音叉及泡沫塑料球的反应,你会发现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时用手握住右边音叉的叉股,使其停止振动.我们会听到左边音叉发出的声音.实际做一做,通过该实验能得出哪些结论?
图1—15
【思路拓展题】
做一做
材料
两个一样大的空饮料瓶.
实验
如图1—16,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饮料瓶子.让一个朋友在几米外拿着另一个瓶子.指导你的朋友往瓶子里吹气,产生一个低调的哨音.哨音响了几秒钟之后,把你的耳朵贴在水平桌面上的瓶口附近,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是谁发出的这个声音?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图1—16
参考答案
1.信息能量 2.传递能量传递信息 3.回声定位 4.图1-12:工业上用来探测零件内部是否有损伤图1-13:生活上用来清洗厨房用具图1-14:医疗上用来检查身体,治疗疾病 5.①空气能传声②声波传递能量.
【思路拓展题】
做一做
两个瓶子发出了相同的声音(共振)一个瓶中空气的振动引起另一瓶中空气的振动,这一
现象说明声波传递了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