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学案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学案(47份) 人教版23

[初中数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学案(47份) 人教版23

第2课时 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会运用.阅读教材P 80~81“探究及例5”,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_____. 自学反馈1.在Rt △ABC 中,若∠BCA=90°,∠A =30°,AB =4,则BC =________.2.Rt △ABC 中,∠C=90°,∠B =2∠A,∠B 和∠A 各是多少度?边AB 与BC 之间有什么关系?活动1 小组讨论例 如图,∠ACB =90°,∠B =30°,CD ⊥AB.求证:AD =14AB. 证明:∵∠ACB=90°,∠B =30°,∴AC =12AB.∵CD⊥AB,∴∠CDB =90°.∴∠DCB =60°.∵∠ACB =90°,∴∠ACD =30°.在Rt △ACD 中,∠ACD =30°.∴AD =12AC =14AB. 活动2 跟踪训练如图,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离地面5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样的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 )A .10米B .15米C .25米D.30米抓住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把握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活动3课堂小结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存在线段的比例关系,是证明线段倍数关系的重要途径.【预习导学】知识探究直角边斜边的一半自学反馈1.2 2.∠B=60°,∠A=30°,AB=2BC.【合作探究】活动2跟踪训练B。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学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3.2 画轴对称图形——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学案设计

完成情况用坐标表示轴对称班级:组号:姓名:一、旧知回顾1.已知△ABC,求作△A′B′C′,使它与△ABC关于直线l成轴对称。

二、新知梳理2.认真阅读P69中“思考”部分的内容,确立西直门的坐标。

3.探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下列已知点以及对称点,并把坐标填在表格中,你能发现坐标间有什么规律?学前准备预习导航:认真阅读课本P69-70页,你将学会在坐标平面内,写出已知点关于x轴,y轴对称点的坐标,在平面内会画已知多边形关于x轴,y轴对称的多边形;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三、试一试4.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的坐标为_________。

5.如图,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5,1),B(-2,1),C(-2,5),D(-5,4),分别作出四边形ABCD关于y轴和x轴对称的图形。

★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困惑?一、课堂活动、记录再次认识点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坐标的特征(可加入关于原点对称的特征)。

二、精练反馈1.分别写出下列各点关于x轴和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3,6),)9,7(-,)1,6(-,)5,3(--,)10,0(。

2.如图,△ABO关于x轴对称,点A的坐标为)2,1(-,标出点B的坐标。

课堂探究三、课堂小结如何快速地作出已知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対称图形?四、拓展延伸(选做题)如图,分别作出△PQR关于直线x=1(记为m)和直线y=-1(记为n)对称的图形,他们的对应点的坐标之间分别有什么关系?【答案】【学前准备】1.2.略3.规律: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不变,纵坐标相反;关于y轴对称的点,纵坐标不已知点A(2,-3) B(-1,2)C(-6,-5)D(0.5,1)E(4,0)A′(2,3 ) B′(-1,-2) C′(-6,5) D′(0.5,-1) E′(4,0)关于x轴对称的点关于y轴对称的A′′(-2,-3 ) B′′(1,2 ) C′′(6,-5) D′′(-0.5,1) E′′(-4,0) 点5.【课堂探究】课堂活动、记录略精练反馈1.关于x轴对称分别为:(3,-6),(-7,-9),(6,1),(-3,5),(0,-10)。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汇编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学案汇编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上全册导学案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导学案11.1《全等三角形》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完成预习案,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基本题型,时间不超过15分钟。

2 .组内探究、合作学习完成《课内探究》不超过20分钟。

3.小组长在课上合作探究环节要在组内起引领示范作用,控制讨论节奏。

4.人人参与,合作学习,人人都有收获,人人都有进步。

5.带﹡的题要多动脑筋,展示你的能力。

一、学习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识别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2.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

3.会用符号表示全等三角形及他们的对应元素,培养大家的符号意识。

二、重点难点: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计算及证明等问题。

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案》(一)、自主预习课本2—3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能够______________的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两个全等图形的_________和________完全相同。

2、一个图形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所得的图形与原图形。

3、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在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重合的边叫做,重合的角叫做。

“全等”用“”表示,读作。

4、如图所示,△OCA≌△OBD,对应顶点有: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点___和点___;对应角有:____和____,_____和_____,_____和_____;对应边有:____和____,____和____,_____和_____.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相等,相等。

D BA CO(二)、练一练1.如图,△AB C ≌△CDA ,AB 和CD ,BC 和DA 是对应边。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2如图,△ABN ≌△ACM ,∠B 和∠C 是对应角,AB与AC 是对应边。

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

《课内探究》1.如图△EFG ≌△NMH,∠F 和∠M 是对应角.在△EFG 中,FG 是最长边. 在△NMH 中,MH 是最长边.EF=2.1㎝,EH=1.1㎝,HN=3.3㎝. (1)写出其他对应边及对应角.(2)求线段MN 及线段HG 的长.2.如图,△ABC ≌△DEC,CA 和CD,CB 和CE 是对应边.∠ACD 和∠BCE 相等吗? 为什么?N M CB ADC B ANMG H F EC3.本节课小结(我的收获) (1)知识方面:(2)学习方法方面:《课后训练》1. 如图所示,若△OAD ≌△OBC,∠O=65°,∠C=20°,则∠OAD= .第1题图 第2题图2. 如图,若△ABC ≌△DEF ,回答下列问题:(1)若△ABC 的周长为17 cm ,BC=6 cm ,DE=5 cm ,则DF = cm (2)若∠A =50°,∠E=75°,则∠B=3. 如图,△AOB ≌△COD ,那么∠ABD 与∠CDB 相等吗?为什么?第3题图﹡4. 如图:Rt △ABC 中,∠ A=90°,若△ADB ≌△EDB ≌△EDC ,则∠C=B D O AC F EDCBADA ECADBO课题:《11.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导学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学生利用自习先预习课本第6、7页完成《课前预习案》(15分钟)。

[初中数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学案(47份) 人教版19

[初中数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全一册学案(47份) 人教版19

第2课时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探索关于x轴、y轴对称的每对对称点的规律.2.利用关于x轴、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规律,能作出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图形.阅读教材P69~70“思考、归纳及例2”,完成预习内容.知识探究(1)如图,在坐标系中作出B、C两点关于x轴对称的点;思考:点(x,y)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归纳: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横坐标________,纵坐标互为________.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在坐标系中作出B、C两点关于y轴对称的点;思考:点(x,y)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________;归纳: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纵坐标________,横坐标互为________.自学反馈1.点P(-5,6)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Q,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__.2.点P(-5,6)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M,则点M的坐标为________.3.课本P70~71练习第1、2、3题.课本练习第3题,作对称图形其关键点就是先找出各顶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活动1小组讨论例1已知点A(-3,2),且点A与点B,点B与点C,点C与点D分别关于x轴、y轴、x轴对称.(1)写出B、C、D的坐标.(2)问四边形ABCD是什么四边形?(3)试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解:(1)点B(-3,-2),点C(3,-2),点D(3,2).(2)四边形ABCD 是矩形.(3)S 矩形ABCD =BC·AB=4×6=24.例2 如图,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1,5),(-5,3),(-3,-1);作出△ABC 关于x 轴、y 轴的对称图形.解:如图所示,△A 1B 1C 1和△A 2B 2C 2即为所求作的图形.可先写出各对称点的坐标,再描点画图.活动2 跟踪训练1.点P(3,-4)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4,3)B .(-3,4)C .(-3,-4)D .(3,4)2.点A(2,-3)向上平移6个单位后的点关于x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___.3.点P(3,4)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P′(a,b),则a -b =________.4.若点M(a ,-5)与点N(-2,b)关于x 轴对称,则a =________,b =________;若这两点关于y 轴对称,则a =________,b =________.5.由(-1,3)→(-1,-3)经过了____________变换;由(-5,-6)→(-5,-2)经过了________________变换.6.已知点P(x +1,2x -1)关于x 轴对称的点在第一象限,试化简||x +2-||1-x .7.如图,已知点A(4,-1),B(2,-4),C(5,-5).(1)作出△ABC 以直线y =1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A 1B 1C 1;(2)写出A 、C 关于直线x =-2的对称点A 2、C 2的坐标及四边形ACC 2A 2的面积.活动3课堂小结解题时紧紧抓住点关于x轴、y轴和图形关于x轴、y轴对称的规律,弄清规律后就可以轻松解题了.【预习导学】知识探究(1)(x,-y) 相同相反数(2)(-x,y) 相同相反数自学反馈1.(-5,-6) 2.(5,6)【合作探究】活动2跟踪训练1.D 2.(2,-3) 3.-7 4.-2 5 2 -5 5.x轴作轴对称向上平移4个单位长度 6.2x +1. 7.(1)略.(2)A2(-8,-1),C2(-9,-5),S四边形ACC2A2=52.。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标题: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掌握乘法中的基本运算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思维灵活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基本概念和乘法定律。

2.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的运算技巧,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习题纸、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和举例的方式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通过板书的形式,讲解乘法的定义和乘法定律。

重点讲解正数相乘、零乘任意数等特殊情况。

3. 计算练习:通过布置一些简单的乘法计算题,让学生在黑板上依次计算并解答。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互动。

4. 理解巩固:教师可以列举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乘法运算解答,并引导学生将其具象化为数学运算问题。

5. 拓展应用:让学生应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面积计算等。

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

6. 练习巩固:教师可以出一些习题,让学生用乘法计算并解决,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习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家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乘法的定义和运算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师通过举例和解题的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并且,在练习和解题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能够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使学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同时,通过作业布置,让学生在家进行复习和巩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11章三角形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多边形的外角和课题:多边形的外角和第二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外角和公式教材及学情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可以用相邻的内角表示,这样外角的问题就转化为内角的问题。

运用例2的思路,n边形的外角和是n个平角减去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这一点与内角和不同,要让学生注意。

本节内容的展开运用了类比、推广的方法,以及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等,教学中应结合具体内容让学生加以体会。

学生以接触过类比思想,通过类比归纳总结对学生难度不大。

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多边形外角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外角和,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出多边形外角和计算公式。

3、经历探索类比总结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重点多边形外角和公式难点多边形外角和公式的推导教法学法指导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提要环节学生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创设情境1、什么是三角形的外角?外角有什么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是多少度?3、我们是如何计算三角形的外角和的呢?4、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如何计算的呢?通过问题回顾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引导学生这个定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过程探索多边形内角和如图,你能仿照上面的方法求四边形的外角和吗?四边形外角和=4个平角-四边形内角和=5×180°-(4-2) × 180°=360 °如图,在五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五边形的外角和.五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1234ABCDEF56通过运用平角的定义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逐步推导多边形外角和,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巩固练习n边形外角和3、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4、正n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___.每一个内角,倍,它是几边形?行综合运用,培。

2018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版

2018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表格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A4打印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教学重点 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教学难点 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方法 导学法 讲授法 媒体设计 多媒体师 生 活 动备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 用符号表示为△ABC 。

三角形ABC 的顶点C 所对的边AB 可用c 表示,顶点B 所对的边AC 可用b 表示,顶点A 所对的边BC 可用a 表示.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 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 >BC 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 >AB ②abc(1)CBA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二、三角形的稳定性〔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不会改变。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全册 共243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全册 共243页)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学案(全册共243页)目录11.1.1 三角形的边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1.1.3 三角形的稳定性第11章三角形11.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1.2.1 三角形的内角(1)11.2.2 三角形的外角11.3.1 多边形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章元复习12.1 全等三角形12.2.1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SS)12.2.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SAS)12.2.3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SA和AAS)12.2.4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HL)12.3.1 角平分线的性质12.3.2 角平分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复习课13.1.1 轴对称图形13.1.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13.2 作轴对称图形(1)题:13.3.1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3.3.1(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3.3.2(1)等边三角形13.4 课题学习:最短路径问题第13章轴对称复习14.1.1同底数幂乘法14.1.2幂的乘方14.1.3积的乘方14.1.4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乘以单项式14.2.1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14.3.1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14.3.2公式法(1)——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15.1.1从分数到分式15.1.2分式的基本性质(1)15.2.1分式的乘除(1)15.2.1分式的乘除(2)—乘除及混合运算15.2.1分式的乘除(3)—乘方及混合运算15.2.2分式的加减(1)15.2.3整数指数幂(1)15.2.3整数指数幂(2)15.3分式方程(1)15.3分式方程(2)11.1.1 三角形的边【学习目标】1、知道三角形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知道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能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学习难点】运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1、通过阅读课本引言内容,你能从精美的画中找出三角形吗?2、一个三角形中有几条线段,几个特殊点?※ 合作与探究: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第2至第4页,用红笔对有关概念勾画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学时:11.1.1三角形的边一、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并把三角形分类.2.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3.懂得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用于解决有关的问题二、重点:知道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难点: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三、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三角形概念及分类1、学生自学教科书内容,并完成下列问题:(1)三角形概念: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___________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如图,线段____、______、______是三角形的边;点A 、B 、C 是三角形的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是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图中三角形记作__________。

(2)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 _____________三角形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如图1,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腰是__________,底是_________,顶角指_______,底角指_____________.等边三角形DEF 是特殊的_______三角形,DE=____=_____.图1四、练习一:1、如图.下列图形中是三角形的有_______________?2、图3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这些三角形. A B C D E F A B C知识点二:知道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并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1、探究:请同学们画一个△ABC,分别量出AB,BC,AC的长,并比较下列各式的大小:AB+BC_____AC AB+ AC _____ BC AC +BC _____ AB从中你可以得出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练习二: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2)5,6,11;(3)5,6,102、有四根木条,长度分别是12cm、10cm、8cm、4cm,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能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_______个。

3、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那么第三边长可能是()A、1B、9C、3D、104、阅读教科书例题,仿照例题解法完成下面这个问题: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cm,三角形的一边长6cm,求其他两边长。

拓展部分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A、7B、9C、12D、9或122、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___________.3、(选做)若△ABC的三边长都是整数,周长为11,且有一边长为4,则这个三角形可能的最大边长是___________.提高部分已知线段3cm,5cm,xcm,x为偶数,以3,5,x为边能组成______个三角形。

第二学时:11.1.2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一、学习目标1.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2.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3.认识并会画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二、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并会画出图形难点:画出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三、合作探究知识点一: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高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自学教科书:三角形的高并完成下列各题: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高:2、上面第1图中,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高,则∠ADC=∠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高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 一.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三角形的 内部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三角形的 ;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四、练习一:如图所示,画△ABC 的一边上的高,下列画法正确的是( ).知识点二: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中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自学教科书 三角形的中线并完成下列各题:1、 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边上的中线2、AD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则有BD = =21 ,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三角形的 ;A C BAC B A C B AC B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练习二:如图,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图中有 个三角形,BD 是三角形 中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 中________上的中线;知识点三:认识并会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利用其解决相关问题自学教科书: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并完成下列各题:1、作出下列三角形三角的角平分线:2、AD 是△ABC 中∠BAC 的角平分线,则∠BAD=∠ =3、由作图可得出如下结论:(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 点;(2)锐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4)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三角形的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练习三:如图,已知∠1=21∠BAC ,∠2 =∠3,则∠BAC 的平分线为 ,∠ABC 的平分线为 .总结: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都是一条线段。

....................拓展部分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 ).A .直线B .射线C .线段D .以上都不对2.下列说法:①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②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线;③三角形的中线可能在三角形的外部;④三角形的高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并且相交于一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3、如图,AD 是△ABC 的高,A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F 是△ABC 的中线,写出图中所有相等的角和相等的线段。

提高部分1.在△ABC 中,AB=AC ,AC 边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求三角形各边的长.AC B A C B A C BDE F第三学时: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稳定性,并会用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边和相关线段。

二、重点:三角形的稳定性难点: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理解三、合作探究知识点一:三角形的稳定性自学教科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通过观察,你发现生活中哪些物体的结构是三角形?二、做一做1、用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2、用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4、如图4所示,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6、想一想: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来为我们服务?“四边形易变形”是优点还是缺点?生活中又有哪些应用(推拉式的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四、练习1. 如图,木工师傅做完门框后,为了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2.⑴ 下列图中哪些具有稳定性? 。

⑵ 对不具稳定性的图形,请适当地添加线段,使之具有稳定性。

3、造房子的屋顶常用三角结构,从数学角度来看,是应用了______________,而活动接架则应用了四边形的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二: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边和相关线段拓展部分1.如图:(1)在△ABC 中,BC 边上的高是________(2)在△AEC 中,AE 边上的高是________(3)在△FEC 中,EC 边上的高是_________(4)若AB=CD=2cm,AE=3cm,则 S △AEC =_______,CE=_______。

2.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1cm,2cm,4cm;B.8cm,6cm,4cmC.12cm,5cm,6cm;D.2cm,3cm,6cm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cm 和3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A.9cmB. 12cmC. 12cm 或15cm D. 15cm提高部分1.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A 、B 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O ,测得OA=15米,OB=10米,A 、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A.20米B.15米C.10米D.5米2、如图,点D 是BC 边上的中点,如果AB=3厘米,AC=4厘米,则△ABD 和△ACD 的周长之差为________,面积之差为__________。

第四学时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练习 _ F _ A _ D_ C _ B _ E 1 2 3 4 5 6A OB A B D C一、学习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边和相关线段。

二、重点:巩固三角形的边和相关线段;难点、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的运用学前准备1、什么叫做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可分为什么?按角可分为什么?3、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是什么?4、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征?5、三角形具有_______性,四边形具有_________性。

达标检测:1.如图1,图中所有三角形的个数为 ,在△ABE 中,AE 所对的角是 ,∠ABC 所对的边是 ,在△ADE 中,AD 是∠ 的对边,在△ADC 中,AD 是∠ 的对边;2.如图2,已知∠1=21∠BAC ,∠2 =∠3,则∠BAC 的平分线为 ,∠ABC 的平分线为 ;3.如图3,D 、E 是边AC 的三等分点,图中有 个三角形,BD 是三角形 中 边上的中线,BE 是三角形 中 边上的中线;图1 图2 图34.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8,则其周长为 ;若两边长分别为4和8,则其周长为_____.5. 如右图,木工师傅做完门框后,为了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图中的AB 、CD ),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6.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之比为2∶3∶4,周长为36cm ,则此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_____________.7.已知△ABC 中,AD 为BC 边上的中线,AB=10cm ,AC=6cm ,则△ABD 与△ACD 的周长之差为________.7.如右图,图中共有三角形 ( )A 、4个B 、5个C 、6个D 、8个8.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3cm ,5cm ,8cmB 、8cm ,8cm ,18cmC 、0.1cm ,0.1cm ,0.1cmD 、3cm ,40cm ,8cm9.如果线段a ,b ,c 能组成三角形,那么,它们的长度比可能是 ( )A 、1∶2∶4B 、1∶3∶4C 、3∶4∶7D 、2∶3∶410.如果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7和2,且它的周长为偶数,那么第三边的长为 ( )A 、5B 、6C 、7D 、811.如图,分别画出三角形过顶点A 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