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

水稻品种区域试验观察记载标准(试行)一、试验概况1、试验田基本情况(1)土壤质地: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填写。
(2)土壤肥力:分肥沃、中上、中、中下、差5级。
2、秧田(1)种子处理:种子翻晒、清选、药剂处理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2)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3)播种量:秧田净面积播种量,以公斤/亩表示。
(4)育秧方式:水育、半旱、旱育等及保温防护措施。
(5)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6)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治虫等措施及药剂名称与浓度。
3、本田(1)前作:冬闲田、绿肥田、水稻(小麦、油菜、蔬菜等)生产田等。
(2)耕整情况:机耕、畜耕、耙田等日期及次数。
(3)田间排列: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区试)、大区随机排列(生产试验)。
(4)重复次数:区试重复3次,生产试验不设重复。
(5)保护行设置:对应小区(大区)品种。
(6)小区(大区)面积:实插面积,以亩表示,保留小数点后2位。
(7)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8)行株距:以寸 寸表示。
(9)每穴苗数:1粒谷苗、2粒谷苗、3粒谷苗、4粒谷苗等。
(10)基肥:肥料名称及数量。
(11)追肥:施肥日期及肥料名称、数量。
(12)病、虫、鼠、鸟等防治:防治日期、农药名称(或措施)及防治对象。
(13)其它田间管理措施:除草、耘田、搁田等措施及日期。
4、气象条件:生育期内气象概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
5、特殊情况说明:如病虫灾害、气象灾害、鸟禽畜害、人为事故等异常情况及其对试验的影响,声明试验结果可否采用。
二、试验结果在填写书面记载表和制作电脑文件时,中籼、晚籼、晚粳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统一编号顺序、早籼区试及生产试验各组按试验方案中的品种顺序填写,以便电脑汇总分析。
1、生育特性(1)播种期: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移栽期: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
(3) 秧龄:播种次日至移栽日的天数。
(4)始穗期:10%茎秆稻穗露出剑叶鞘的日期,以月/日表示。
水稻育性观察记载技术手册

I
版权所有,仿冒及翻印必究
水稻育性观察记载技术手册
水稻育性记载项目包括不育株率、不育度、自交结实率、花粉不育度、柱头外露率、 自然异交结实率、恢复株率、恢复度。
1.不育株率
调查鉴定区不育系总株数和不育株数,计算不育株率。
不育株率(%)=不育株数/总株数×100
2.不育度
在鉴定区随机选取5株,计数总粒数和不实粒数,计算不育度,其等级如下表: 不育度(%)=不实粒数/总粒数×100
3.自交结实率
在抽穗达25天以上
的套袋自交穗中随机选
取50个稻穗,计数总颖
花数和结实实粒数,计
算自交结实率。
自交结实率(%)=总
结实粒数/总颖花数×
100。
不育等级
全不育 高不育 半不育 低不育 正常育 不育度 100 90~99 50~89 20~49 <20。
观察水稻生长过程日记

《水稻成长记》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分享我观察水稻生长的过程。
前几天,我跟着爷爷去了稻田。
那时候,水稻苗才刚刚种下,小小的,嫩绿嫩绿的,就像一群可爱的小宝宝。
过了几天,我再去看,水稻苗长高了一些,叶子也变得更绿更宽了。
它们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好像在和我打招呼。
又过了一段时间,水稻开始抽穗啦!一个个小小的穗子从叶子中间钻出来,就像害羞的小姑娘。
我每天都盼着水稻快快长大,能结出饱满的稻子。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水稻的生长神奇吗?
《观察水稻生长》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水稻的生长。
有一天,我发现水稻的穗子变得更长更饱满了。
它们沉甸甸的,把稻杆都压弯了腰。
稻田里的水也变得少了一些,爷爷说这是为了让水稻更好地成熟。
我凑近闻了闻,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呢。
我想象着等水稻成熟了,变成白白的大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那该多好啊!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吃米饭吗?
《水稻的成长之旅》
小朋友们,我再和你们讲讲水稻的成长。
最近,水稻的叶子开始慢慢变黄了。
爷爷说,这是水稻快要成熟的标志。
我看到稻田里有一些小虫子在飞来飞去,不过爷爷说不用担心,水稻已经长得很结实啦。
终于,水稻成熟啦!金黄色的稻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就像一片金色的海洋。
爷爷带着我一起收割水稻,虽然有点累,但是我特别开心。
小朋友们,这就是水稻的生长过程,是不是很有趣呀?。
水稻生长情况汇报材料

水稻生长情况汇报材料近期,我对水稻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记录,现将汇报材料如下:一、生长地点及气候条件。
本次观察的水稻生长地点为位于南方地区的稻田,气候条件为充足的阳光和适宜的降雨量。
气温适中,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二、播种情况。
水稻的播种时间为春季,我在观察期内对播种情况进行了记录。
播种后,水稻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迅速发芽,整体出苗率较高。
三、生长发育情况。
在观察期内,我对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
水稻在生长初期,幼苗生长迅速,叶片颜色鲜绿,生长势强。
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水稻植株茁壮成长,叶片面积逐渐扩大,株高逐渐增加。
同时,水稻的根系也在不断发育壮大,为后期的吸收养分和水分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病虫害情况。
在生长观察期间,我对水稻病虫害情况进行了监测。
幸运的是,本次观察期间水稻未出现严重的病虫害情况,叶片整体健康,没有明显的病斑和虫害。
五、生长管理措施。
在水稻生长观察期内,我对生长管理措施进行了记录。
农民朋友们采取了适时的施肥、灌溉和除草等措施,保证了水稻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同时有效地控制了杂草的生长,为水稻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六、预期收成情况。
根据观察期内的生长情况和管理措施,预计本次水稻的收成情况将会较好。
水稻植株生长健康,没有受到严重的病虫害影响,生长势强,预计将会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以上就是我对水稻生长情况的汇报材料,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

水稻苗情观察记载内容一、主茎叶片(一)叶片观察项目水稻每长出1个完全叶叫1龄,叶片从始出到全展所经历的日数即为该叶的日数。
1.叶龄即主茎长出的完全叶数,平均每日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时的时期。
3.全展期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叶长从叶枕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5.叶宽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二)观察方法从3叶期起用印泥和号码机标记叶片。
移栽时,将标记过的秧苗小心地移植于观察点。
大面积生产为多本栽培,故样株也应插多本,即把样株分别插到各观察蔸中,确保观察的数据接近大田。
单株未定型叶片的叶龄记载方法,按心叶与其下定型叶的比值记作0.1、0.3、……0.9。
例如某稻株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5叶长度超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超过1/2不足2/3时为4.5,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二、群体动态及抽穗动态(一)观察点的系统记载1.定观察样本蔸群体消长情况与叶龄观察可结合一起共同定株,每个类型定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
于返青后调查基本苗,应使样蔸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每蔸基本苗数大体接近,否则应适应调整。
全省统一观察时间,每6天观察1次,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每次观察分别将各蔸的总苗数(主茎加分蘖)填入表内,下次记载为累计数。
2.长势调查在观察群体动态的同时,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蔸同时观察蔸高,6天1次。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3/30、4/5、4/11、……;中稻,4/12、4/18、4/24、……;晚稻,6/20、6/26、7/2、……。
3.抽穗进度抽穗时应隔天标记每蔸出穗株数分别填入表内,直到全蔸稻穗抽完为止。
然后根据10蔸总抽穗数计算出比较准确的见穗期、始穗期、抽穗期和齐穗期。
(二)大面积生产观察区的选定为了真实反映大面积水稻群体消长情况,应于观察点的同一丘田内,按五点取样,每点20~40蔸,选定观察区。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实用标准

水稻观察记载的容和标准一、发芽期记载1、发芽日数。
从催芽开始到齐芽的天数。
2、发芽势。
种子在试验日开始3天发芽数与调查种子数的比值。
发芽势(%)= ×1003、破胸。
种谷吸足水后胚乳开始生长膨大,并胀破外颖露出白色叫破胸(露白)。
4、发芽的标准。
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
5、发芽率。
随机取检验净度的种子两份,每份100粒。
用吸湿性很强的纸做发芽床放入发芽皿,滴水湿润纸垫(此法称垫纸法),将两份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发芽皿。
发芽皿放入30-35℃恒温厢进行发芽,经7天后检查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发芽率(%)= ×1006、出苗。
不完全叶伸出芽鞘(不计叶数)又叫现青(扶针)。
7、出苗率。
出苗时(第一完全叶时),数记上述观察点已发芽种子的出苗数,求算出苗率。
出苗率(%)= ×100%8、成苗率。
三叶期调查观察点包括弱苗的成苗数,计算成苗率。
成苗率(%)= ×100%9、成秧率。
插秧前1-2天,调查点的总苗数和缩脚苗(苗高不足正常苗的一半者)的数量,求算成秧率。
成秧率(%)= ×100%10、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和成秧率的乘积。
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秧率二、秧苗素质考查1、苗高。
由秧苗的基部量至最长叶之顶端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单株绿叶数。
计算包括分蘖的已展开的新叶的绿叶数,求其单株平均值。
3、茎基宽。
将20株秧苗每10株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包括分蘖),求其平均值。
4、总根数和白根数。
取10株数记总根数及在半寸以的新白根数。
5、单株分蘖数。
取样20蔸计算分蘖的个数,以20蔸平均之。
6、分蘖株率。
调查20蔸的总苗数和带分蘖的株数,求算分蘖株率。
分蘖株率(%)= ×100%7、百株地上部鲜重。
随机取样100株。
剪去根部和附着的谷壳,用吸水纸除去叶面水分,然后称重。
8、百株地上部干重。
20 年杂交水稻技术实施田间观察记载

20 年杂交水稻技术实施田间观察记载
镇村组组合记载人
一、父本芽谷撒拨时间月日,父本两段秧寄插时间月日。
每亩制种父本秧田0. 亩,每亩制种用父本斤,父本揭膜时间月日。
母本芽谷播种时间月日,每亩制种母本秧田0. 亩,母本每亩制种用种斤。
母本揭膜时间月日,盖膜父本天,母本天。
二、播种规格:父本尺开箱,沟泞寸,沟宽尺;母本尺开箱,沟泞寸,沟宽尺;
三、秧田底肥(亩用量:担斤)
四、父本秧田前作秧田除草月日,用药名名应用量。
母本秧田前作秧田除草月日,用药名名应用量。
五、秧田追肥(亩用量担、斤)
六、移栽时间、规格:
1、父本月日尺开箱,窝距尺,每窝—苗。
2、母本月日每厢栽行,窝距寸,每窝栽—苗。
3、直播田父本移栽时间月日,窝距寸,每窝栽—苗。
4、大田底肥
七、大田管理:1、追肥(斤担)
2、大田除草月日,用药名称亩用量。
3、母本匀苗时间月日。
4、防病治虫。
(秧田、大田)
八、花期预测:
花期预测后,采取花期调节的措施及方法。
(包括用药品种、亩用量)
第一次、月日。
第二次、月日。
第三次、月日。
九、打九二0
十、生育特性记录
十一、你对今年制种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的看待:。
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

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
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的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品种名称:记录所试用的水稻品种的名称。
2. 株型特征:描述水稻植株的外形特征,包括植株高度、叶片颜色、叶姿等。
3. 生育期:记录水稻品种从播种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长度。
4. 生物学特性:记录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例如分蘖能力、赘穗率等。
5. 产量表现:记录水稻品种的产量情况,包括单株穗粒数、千粒重、亩产量等。
6. 抗性表现:记录水稻品种对病虫害、逆境环境等的抗性表现。
7. 味道品质:记录水稻品种的米质品质,包括外观、口感、风味等。
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发芽率:测定水稻种子在一定条件下的发芽率,一般标准为90%以上。
2. 幼苗生长情况:观察水稻幼苗的生长状况,包括根系发育、叶片形态等。
3. 耐逆性:将水稻幼苗暴露在逆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干旱等,观察其生长状况并评估其逆境抗性。
4. 实根长度和表根长度:测量水稻幼苗的实根和表根的长度,评估水稻的根系发育情况。
5. 胚轴长度:测量水稻胚轴的长度,评估水稻胚芽的发育情况。
6. 叶绿素含量:测定水稻幼苗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评估水稻
的光合效率和叶绿素合成能力。
7. 幼苗生物量:称量水稻幼苗的生物量,评估其生长状况和养分吸收能力。
以上仅为常见的水稻品种试验田间记载及室内考种项目与标准,具体内容还可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观察记载的内容和标准??一、发芽期记载1、发芽日数。
从催芽开始到齐芽的天数。
2、发芽势。
种子在试验日开始3天内发芽数与调查种子数的比值。
发芽势(%)= ×1003、破胸。
种谷吸足水后胚乳开始生长膨大,并胀破外颖露出白色叫破胸(露白)。
4、发芽的标准。
胚芽半粒谷长,胚根一粒谷长。
5、发芽率。
随机取检验净度的种子两份,每份100粒。
用吸湿性很强的纸做发芽床放入发芽皿内,滴水湿润纸垫(此法称垫纸法),将两份种子分别整齐排列在发芽皿内。
发芽皿放入30-35℃恒温厢内进行发芽,经7天后检查种子发芽数,计算发芽率。
发芽率(%)= ×1006、出苗。
不完全叶伸出芽鞘(不计叶数)又叫现青(扶针)。
7、出苗率。
出苗时(第一完全叶时),数记上述观察点内已发芽种子的出苗数,求算出苗率。
出苗率(%)= ×100%8、成苗率。
三叶期调查观察点内包括弱苗的成苗数,计算成苗率。
成苗率(%)= ×100%9、成秧率。
插秧前1-2天,调查点内的总苗数和缩脚苗(苗高不足正常苗的一半者)的数量,求算成秧率。
成秧率(%)= ×100%10、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苗率和成秧率的乘积。
种子利用率(%)=发芽率×出苗率×成秧率二、秧苗素质考查1、苗高。
由秧苗的基部量至最长叶之顶端的高度,以厘米表示。
2、单株绿叶数。
计算包括分蘖的已展开的新叶的绿叶数,求其单株平均值。
3、茎基宽。
将20株秧苗每10株平放紧靠在一起,测量秧苗基部最宽处(包括分蘖),求其平均值。
4、总根数和白根数。
取10株数记总根数及在半寸以内的新白根数。
5、单株分蘖数。
取样20蔸计算分蘖的个数,以20蔸平均之。
6、分蘖株率。
调查20蔸的总苗数和带分蘖的株数,求算分蘖株率。
分蘖株率(%)= ×100%7、百株地上部鲜重。
随机取样100株。
剪去根部和附着的谷壳,用吸水纸除去叶面水分,然后称重。
8、百株地上部干重。
用测鲜重的材料,在85℃温度下,烘干24-48小时,取出放在干燥器内,待冷却至室温时称重。
三、生育期记载1、播种期。
实际播种日期(以月/日表示)。
2、芽期。
从播种到现青的时期。
3、出苗期。
10%秧苗的第1片真叶突破芽鞘、叶色转青期的日期为始苗期,50%为出苗期,80%为齐苗期。
4、幼苗期。
现青到3叶期。
5、移栽期和秧苗叶龄。
实际移栽日期(以月/日表示),秧苗移栽时的主茎叶龄为秧田期的秧苗叶龄。
6、返青期(回青期)。
移栽后于晴天中午考察有50%植株的心叶重新展开或植株叶片由黄转绿,叶片向上伸展时为返青期;早晨有50%植株叶尖叶吐水,或植株长出新根时为返青期。
从移栽后第二天到回青期的天数即为回青日数。
7、分蘖期。
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蘖叶尖露出叶鞘1厘米以上时为分蘖始期;有50%时为分蘖期;最高苗数出现的那天为最高分蘖期;分蘖速度最快的时期为分蘖盛期;苗数开始下降的那一天为分蘖末期;茎蘖数与最后有效穗数相等的日期为有效分蘖终止期。
8、拔节期。
50%植株地上部第1节间长到一定长度,早稻在1厘米左右,中、晚稻2厘米以上时为拔节期。
9、幼穗分化期(三期)。
根据品种迟早和秧龄长短,在接近幼穗分化期,逐日剥取10个单株的主茎,当50%的主茎肉眼可见苞毛时即为幼穗分化期。
10、孕穗期。
50%植株的剑叶全部露出叶鞘的日期为孕穗期。
11、抽穗期。
稻穗的顶端伸出剑叶鞘1cm左右叫抽穗。
有10%稻穗顶露出叶鞘时为始穗期;50%时为抽穗期;80%时为齐穗期。
12、乳熟期。
全田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颖壳充满乳浆状物质的日期为乳熟期。
13、蜡熟期。
全田有50%以上的稻穗中部籽粒内容物浓粘无乳浆状时为蜡熟期。
14、成熟期。
早粳稻90%,早籼稻80%的谷粒黄熟,稻穗基部青谷已成米粒时,晚稻饱满粒全部黄熟时为成熟期。
15、收割期。
实际收割日期(以月/日表示)。
16、全生育期天数。
从播种第二日到成熟的天数(未催芽的直播稻应从出苗算到成熟的天数)。
四、叶龄观察1、叶龄观察方法。
水稻叶龄是水稻植株主茎的出叶总数目。
测定主茎叶龄必须从秧田三叶期起用红印或红磁漆和号码机在叶片上依次标上号码数字。
移栽时,将标记的秧苗小心地移栽于观察点内的各观察蔸中,注意不要将株号弄错。
测定主茎不同时期的叶龄,按心叶露出部分的长度与下一叶的长度相比来估计,如主茎5叶叶尖露出下叶叶枕时记作4.1叶,5叶长度越过下叶1/3,但不足1/2时为4.3叶,超过1/2不足2/3时为4.5叶,超过2/3到4叶等长时为4.7,5叶比4叶长,但6叶未出之前为4.9。
2、叶片观察项目(1)叶龄。
水稻主茎每长出一片完全叶。
某日长出3.5叶,其叶龄则为3.5叶。
每日平均增长叶片数即为叶龄日增量。
(2)始出期。
即上一叶叶尖伸出下一叶叶枕的日期。
(3)全展期。
即心叶全部露出下叶叶枕并可见到该叶叶枕的日期。
(4)枯黄期。
叶片枯黄超过叶长一半以上的日期。
(5)叶片功能期。
从叶片全展到叶片枯黄期止。
(6)叶长。
从该叶叶枕量至叶尖的长度(单位:厘米)。
(7)叶宽。
叶片最宽处的宽度(单位:厘米)。
(8)叶龄指数。
某一生育时期已出叶数占主茎总叶数的百分数。
(9)叶龄余数。
主茎总叶数减去叶数之差。
(10)叶面积系(指)数。
单位面积上绿叶面积与地面面积之比。
五、生育动态观察1、分蘖观察。
分蘖动态观察与叶龄观察结合进行,共同定蔸,在插秧时插样区,每个类型两点,每点10蔸,共20蔸。
于回青后数记基本苗数,应使样蔸的基本苗数与整个观察田平均蔸基本苗数的数值大体相近,如果偏多偏少,则应调整。
分蘖开始时,每隔2天观察1次。
为了统一全省观察时间,早稻规定以5月1日为中心,前后推算观察日期。
中、晚稻观察日期与早稻后期观察日期重合。
在分蘖高峰前后,分蘖动态观察的次数要增加2次以准确判断分蘖盛期和末期。
年度间观察日期不变,以便资料比较分析。
水稻茎基部的分枝叫分蘖。
有效分蘖:凡能抽穗,结实粒数有5粒以上(含5粒)的植株叫有效分蘖。
无效分蘖:凡不能抽穗或抽穗后结实不足5粒的植株叫无效分蘖。
2、蔸高观察。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稻生育阶段的长势长相,对观察分蘖动态的20蔸禾苗应同时观察蔸高。
具体观察日期:早稻,5/16、5/22、5/28、6/3、6/9、6/15;中稻6/9、6/15、6/21、6/27、7/3、7/9、7/15;晚稻:8/2、8/8、8/14、8/20、8/26、9/1、9/7。
蔸高是从泥面量至上部最长叶尖的长度,以20蔸平均之。
3、叶面积指数(LAI)的测定。
水稻绿色叶片是制造有机物质的器官,群体绿叶面积的大小与产量高低关系较大。
群体绿叶面积的大小,通过以叶面积指数来表示。
测定叶面积的方法,在每小区或处理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5蔸,每蔸茎蘖数与全区(或全田)平均每蔸茎蘖数相近,各蔸四周无缺株或异常株。
具体方法有:(1)摘叶法。
田间取回的植株注意保湿不使叶片干燥和卷缩。
用下述方法进一步测量:第一,测量每蔸全部绿叶。
未展开叶片及枯叶(枯黄部分大于二分之一者)不测量。
叶片顶端枯黄,则只量绿色部分长度。
将每叶的长度(L)乘以最宽处的宽度(D)再乘以调整系数数K值,即为单叶叶面积。
全蔸叶面积(cm2)=∑(L×D)×KK值在秧田期和成熟期为0.67,其他各期为0.75。
第二,取样测量叶面积(常用于植株较大时期)。
将取回的样本,每蔸各按茎蘖高度分成三等并计数,从各蔸中等高度的植株中取出一茎,摘下其全部绿叶并测量单叶叶面积后合并各蔸样株叶片烘干称量,同时将已测单叶叶面积累加,按下列公式求出每蔸叶面积(各蔸未测量的绿叶,应单独摘下烘干称重):每蔸叶面积(cm2)= ×平均每蔸叶片干重(应包括取出一茎的干重在内)(2)不摘叶法。
样品数量同上(小区面积大者可选10蔸),数计每蔸茎蘖数并在每蔸中测量一株中等分蘖(株高、绿叶数和叶片大小均属中等)的全部绿叶的长宽,求得单株叶面积的平均值,再乘以每蔸平均株数,得每蔸叶面积。
有叶面积测定仪的,可先测知每蔸叶面积。
上述各种方法测出每蔸叶面积后,再按下列公式求出各小区(或处理)的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够苗期后要区分有效和无效叶面积,可通过分蘖追踪,凡够苗后发生的分蘖的叶面积算为无效叶面积。
叶面积系数的测定时期为分蘖盛期和孕穗期。
4、叶色测定(1)目测法。
每天上午10时左右露水干后,到田头目测叶色变化。
与旁边的田块进行比较,与前几天的叶色进行比较,观察叶色的变化,这种方法比较全面,也比较简单,但要有一定的经验。
(2)比色卡对照法。
一般用分级比色卡系统记载主要生育期叶色变化,每天上午10时左右露水干后,背光用比色卡与叶片对照,以每株上部两张大的定型叶片的顶端三分之一处为准。
相近的一级,就是稻叶当时的色级,比色定级后,还应目测大田叶色校正一下。
5、灌浆速度。
于抽穗期同日,统一标记抽穗程度相同的并且穗顶露出剑叶鞘2厘米左右的主穗,或一次、二次分蘖穗,每隔5-10天测定10穗的干重,除掉穗轴再折算粒重,求其增长速度。
六、产量及经济性状考查1、有效穗数。
收获前定点调查两个重复,每小区20-50蔸,大田调查应分别不同类型的丘块,采取对角线3-5点取样,与插秧垂直方向进行调查,共查100蔸,计算每亩有效穗数和成穗率,实粒数少于10粒或苗高不到三分之二的稻穗不算有效穗,而白穗算有效穗。
成穗率= ×1002、株高和穗长。
株高是从发根节量至穗顶的高度(不连芒)。
每个处理取样5蔸,每个茎秆均要测量,求其平均值。
穗长从穗颈节量至穗顶(不连芒)。
3、平均每穗粒数。
包括每穗上的实粒、不实粒及已脱粒的总数。
落粒要作实粒数计算。
取10蔸穗粒的平均值。
小区试验每小区取5蔸。
4、结实率与空秕率。
将取样植株全部脱粒干燥,用水选法分出实粒与空粒,谷粒放入水中要搅动,5分钟后凡下沉谷粒为实粒,上浮为空秕粒。
结实率(%)= ×100空秕率(%)= ×1005、千粒重。
上述水选法下沉的实粒作为千粒重的样谷,任取1000粒称其重量。
一个处理内以两次重复相差不大于平均值的3%时为准(如平均值为30克,则两次相差不得大于0.9克)。
如大于3%则需另取1000粒称重,以相近的两次平均值为千粒重。
或以计算每穗粒数的样本全部称重,除以总粒数。
算成千粒重。
重量以克为单位。
6、谷草比例。
以计算每穗粒数的样本,去掉禾根全部烘干,分别将谷粒与稻草称重。
谷草比例=7、田间测产。
可分间接测产法和直接测产法,用前种方法测产,则应先调查出准确的株行距和蔸数。
株行距每亩穗数应经实地调查,不得用移栽时的计划距离或苗数代表。
(1)间接测产法。
在试验田中选择东、南、西、北四点,横直各量20个株距(从第一蔸至最后一蔸共21蔸),求出平均株行距,算出每亩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