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瓦斯区、带划分

合集下载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2篇)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2篇)

瓦斯地质管理规定第一条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延深,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压力、瓦斯含量越来越大,尤其在地质构造附近,瓦斯异常涌出严重威胁着安全生产。

为杜绝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特制订规定。

第二条地测科、通风科必须加强对瓦斯地质的研究。

1、地测科每月填绘一次14-1煤层瓦斯地质图(1:5000),图中要标明地质构造、采掘进度、被保护范围、突出点的位置、突出强度、瓦斯基本参数等地质资料。

2、抽排区根据瓦斯地质图,及时预测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和突出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防突措施。

3、地测科要绘制11-2煤层瓦斯地质图(1:5000),标明瓦斯异常涌出地点及地质构造异常带。

4、通风负责划分矿井突出危险性区域。

第三条对石门揭穿突出煤层和突出煤层过断层,必须有前探钻孔资历料,以准确控制层位,探明瓦斯赋存情况。

第四条在突出煤层顶底板岩巷掘进过程中,地测部门必须定期验证层位,掌握施工巷道方向、层位和围岩变化情况,防止误穿突出煤层。

第五条地测科于每月月底前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地质预报,预报要内容充实、图文并茂。

第六条每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召开一次瓦斯地质分析会,有关职能部门参加。

地测科要认真准备材料,总结上月工作面过断层情况,预测下月各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成对瓦斯的影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过断层期间的安全。

第七条地测科对地质构造的预测要准确、及时。

地质人员要经常深入井下,及时了解掌握采掘工作面的地质变化情况。

经常和基层区队联系,掌握有关的地质信息,了解抽排区打钻遇构造情况,及时分析总结。

运用先进的三维地震勘探成果资料,并结合已掌握的地质资料,分析判断构造规律。

地测科应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主采煤层软煤厚度及分布规律的研究。

第八条生产单位班组长、区队长以及测气员、安监员要密切注意地质构造,当顶、底板、煤层发生异常变化时,要及时向调度所、地测科汇报,调度所要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及人员,进行现场鉴定,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过地质构造成期间的安全。

瓦斯地质图

瓦斯地质图

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图内容和方法1.地理底图选用1:2000或1:1000采、掘工作面工程平面图作为地理底图。

2.地质内容和方法(1)断层、褶皱、陷落柱、火成岩体等,按表7-9统计,并按表7-1图例填图;(2)构造煤厚度变化规律:以采、掘工作面日常构造煤编录数据为依据,按表7-1图例绘制构造煤厚度变化和沿工作面分布的构造煤小柱状图;(3)勘探钻孔及煤层柱状图;(4)顶、底板砂、泥岩分界曲线图。

3.瓦斯内容和方法(1)瓦斯涌出量点: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每月分别筛选3个数据,按表7-1图例和表7-2、表7-3填绘在瓦斯地质图上;(2)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随采掘进程的变化曲线图;(3)瓦斯含量点、瓦斯压力点,按表7-1图例填绘;(4)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值,按表7-1图例填绘;(5)煤与瓦斯突出预测预报指标:钻孔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 max ,最大钻屑量s max 和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 2及随采掘进程的变化曲线图,突出预测指标R值变化曲线图,按表7-1图例填绘,按表7-7统计;(6)瓦斯突出点:按表7-1图例填图,按表7-8、表7-9填写突出点统计表;(7)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划:根据预测结果,将突出煤层划分为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区,按表7-1图例填图。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图内容和方法1.地理底图选用1:5000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作为地理底图。

要求地理底图的选取应能反应最新的瓦斯地质信息。

2.地质内容和方法(1)煤层底板等高线:一般是标高差50m 一条,但在褶皱和断层影响引起煤层倾角变化大的部位,等高线密度增加;(2)井田地质勘探钻孔,煤层露头,向斜,背斜,断层,煤层厚度,陷落柱分布,火成岩分布,煤层顶底、板砂、泥岩分界线,构造煤的类型、厚度分布等。

上述内容按表7-1图例绘制。

3.瓦斯内容和方法(1)瓦斯涌出量点: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每月筛选一个数据,按表7-1图例和表7-2、表7-3填绘;(2)瓦斯涌出量等值线: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又分实测线和预测线,煤层瓦斯压力实测等值线和预测等值线,其中要有0.74Mpa 等值线,按表7-1图例和表7-2、表7-3填绘;(3)瓦斯涌出量区划:根据矿井瓦斯涌出特征,一般是级差5m 3/min,按图例填绘不同的面色,表示瓦斯涌出量区划级别;(4)瓦斯含量点和瓦斯含量等值线,按表7-1图例和表7-4填绘;(5)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瓦斯压力P,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 值,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 值,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 2,钻孔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 max ,钻孔最大钻屑量s max 等。

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该区块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
。是该井田煤层气开发最有 利区块。
焦作演马庄井田构造纲要图
演马庄井田位于焦作矿区中部三井田三角状断块内,地层走向N50°~70°E,
倾向SE,倾角4~14°,一般9°左右,为宽缓的背斜构造。区内断层发育,褶
皱不发育,偶有宽缓褶曲或波状起伏现象出现。
井田煤层气区块划分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开采区块划分
中国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华南地区
北面受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西面受藏滇板块的推挤;南面受印支板块 的作用,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长时期的碰撞挤压作用。既发育有近 东西向构造,又发育有北西向构造,又发育有北北东向、北东、北东东 向构造,使那里煤层构造破坏严重,构造极为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 构造煤发育。以北北东向至北东东向构造作用影响最剧烈,形成规模最 大。如贯穿中国大陆东部的贺兰山—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 山2条近南北向构造带;另有沿福建—浙江沿海分布的北东向—北北东向 展布的岩浆岩带,使那里煤层岩浆热变质作用为高阶无烟煤,主要受控 于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东部的俯冲碰撞作用。
含煤区
面积/Km2 煤炭储量/108t 瓦斯储量/108m3
1
宁夏桌贺区
2165.9
449.47
4494.7
2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区 140115.19
16966.49
109670.8
3
大同轩岗区
4
沁水盆地区
5
太行山东麓区
6
山东煤田
7
河南南部煤田
8
两淮煤田
2941 20386 2894 15802.9 13007.7 7010.2
1252.53 3496.61 429.72 978.78 890.86 1155.36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要求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要求

瓦斯地质图编制要求矿井瓦斯地质图是揭示瓦斯地质规律,表达瓦斯压力、瓦斯含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瓦斯涌出量预测,反映瓦斯、地质和采掘工程信息的综合性图件。

为规范瓦斯地质图内容,特要求如下:一、编图内容1、地质内容煤层底板等高线,顶板泥岩厚度等值线,煤层上覆基岩厚度等值线,井田地质勘探钻孔,煤层露头,向斜,背斜,断层,陷落柱,火成岩分布,煤层厚度,煤层厚度等值线。

2、瓦斯内容(1)瓦斯涌出量点: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2)瓦斯涌出量等值线:绘制绝对瓦斯涌出量实测等值线与预测等值线;(3)瓦斯涌出量区划;(4)瓦斯含量点和瓦斯含量等值线(包括实测线和预测线);(5)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瓦斯压力P、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值,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钻孔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max、钻孔最大钻屑量smax等;(6)瓦斯突出危险区界线;(7)瓦斯压力点,瓦斯压力等值线(包括实测线和预测线);(8)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点[包括瓦斯突出强度(突出煤量、涌出瓦斯量),突出时间(年、月、日)、标高、埋深等] ;(9)煤层瓦斯风化带。

二、绘制要求1、矿井瓦斯地质图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选取1:2000或1:5000。

2、矿井瓦斯地质图以瓦斯和地质内容为主体,为突出表现瓦斯分布和影响瓦斯分布的地质因素等主体内容,可对采掘工程平面图的内容进行简化,主要内容见下表。

矿井瓦斯地质图底图编绘主要内容序号编绘内容序号编绘内容 1 钻孔 10 顶板泥岩厚度等值线 2 井筒 11 岩浆岩 3 煤层露头 12 煤层厚度 4 井田边界 13 断层 5 煤层底板等高线 14 陷落柱 6 向斜轴 15 工作面名称 7 背斜轴 16 煤种分界线、煤层分叉合3、煤层底板等高线等高距,对应比例尺1:2000、1:5000选取20m、50m,在褶皱、断层影响部位及近水平煤层,可增大或减小等高线间距。

瓦斯地质学第八章 中国煤层瓦斯分布特征

瓦斯地质学第八章 中国煤层瓦斯分布特征


北京
西 高 瓦
石家
12 太原
11 庄
冀 东 豫 北
10 天津
渤海 鲁

17
斯 区


13 14 15
斯 区

济南
低 瓦
斯 16

西安 豫西高2瓦01斯91区87221郑

两高 淮瓦 豫斯 2223
东区 74
华 南 板Ⅲ块Ⅲ 57
滇 中 川 西 56南 低 瓦
四川盆地
66 龙门山大巴山高瓦斯区
成都 65
31
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启动暨培训会
0 400 800Km 40
30
印 度
20
80
90
100
110
120
130
140
150
西 伯 利 亚 板块
乌鲁木齐
拉萨
板 块
哈尔滨
银川
呼和浩特
北京 天津
济南
长春 沈阳
西安

武 州 汉
合 肥
南昌
上海
福州
广 州
菲 律 宾 海 板


▍ ▍


▍ ▍

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略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0
500 km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
3940000
2.3 全国煤矿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制
揭示中型、大型构造、不同地质构造类型瓦斯赋存规律,计算 矿区煤层气资源量,进行抽采区块分级,为矿区煤炭、煤层气 开发规划、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淮南矿区淮河南区B11煤层瓦斯地质图
平顶山矿区己组煤层瓦斯地质图
编制完成了173个矿区瓦斯地质图
2.4 全国煤矿省(区、市)瓦斯地质图编制
4.黔西滇东川南高突区
芙蓉
建设煤矿
新益煤矿
引言 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 2、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类型,划分
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29个分区 4、中国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量估算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类 型,划分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29个分区
带带 带带
其他活动
区区 域域 岩水 浆文 活活 动动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与构造应力场 矿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 矿井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特征
压 扭 性 断 裂
张 扭 性 断 裂
背向 斜斜 构构 造造
滑 动 构 造
构 造岩 煤浆 分活 布动
瓦 水斯 文风 地化 质带
工作面瓦斯地质规律与预测
图2 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路线
240
9.68m 3/t 431m
200 14
360 14 10 150
16.32m 3/t 506m
150
100 400
320
+ +
6
10
150
200 14
P P
+ +
500000
14.23m 3/t 327m

瓦斯地质图剖析讲解

瓦斯地质图剖析讲解

平 顶 山 十 矿 己15 煤 层 瓦 斯 地 质 图
平顶山八矿戊9-10 12121工作面瓦斯地质图
7 瓦斯地质图
(3)全省瓦斯地质图
底图:分(全)省煤田预测图,比例尺50万。 内容:
各煤田、矿区、勘探区范围; 各生产井位置、名称,矿井瓦斯等级; 等值线根据比例尺适当勾绘; 各煤田成煤时代,变质程度、控制煤田地质构造、
K5 中粗粒砂岩
砂质泥岩、 泥岩互层, 中部夹中粗粒 砂岩

P12 121.0


山 西 组
P1 P1 P1 s 53.0
石 炭 系
上 统
太 原 组
C3 C3 t 88.5
中本
统溪

C C2 C2 b 23.20
奥中峰
陶 系

峰 组
O O2 O2 f
K4 中细粒砂岩
砂岩,砂质泥岩
1# 上三尺煤 砂质泥岩,中—粗粒砂岩
7 瓦斯地质图
❖ 瓦斯地质图是瓦斯地质成果反映。 ❖ 分析瓦斯分布、突出分布特点,计算瓦斯储量、
瓦斯区域预测预报的基础图件。 ❖ 瓦斯地质图不仅反映瓦斯内容,也反映与瓦斯赋
存与突出分布有关的地质条件。
7 瓦斯地质图
7.1 瓦斯地质图的种类和内容 7.2 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7.3 瓦斯地质图作用 7.4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 7.5 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 7.6 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图
瓦斯内容:
地质内容:
各种瓦斯参数的材料点(瓦斯含量点 井田范围与瓦斯赋存和突出有关
、压力点、喷出点、突出点等);
的地质条件(煤岩岩性特征、岩层
各种瓦斯等值线(瓦斯风化带、瓦斯 产状、井田地质构造、煤层厚度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标准一、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图原理和目的矿井瓦斯地质图是以矿井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采掘工程平面图作为地理底图,在系统收集、整理建矿以来采、掘工程揭露和测试的全部瓦斯资料和地质资料,如采掘工作面每日的瓦斯浓度、风量和瓦斯抽采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指标及煤与瓦斯突出点资料等,在查清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进行瓦斯涌出量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瓦斯(煤层气)资源量评价和构造煤的发育特征等基础上按照图例绘制而成。

矿井瓦斯地质图能高度集中反映煤层采掘揭露和地质勘探等手段测试的瓦斯地质信息,可准确反映矿井瓦斯赋存规律和涌出规律,准确预测瓦斯涌出量、瓦斯含量、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准确评价瓦斯(煤层气)资源量及开发技术条件。

二、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图内容和方法1 、地理底图选用1:5000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和煤层底板等高线图作为地理底图,要求地理底图的选取应能反应最新的瓦斯地质信息。

2、地质内容和方法(1)煤层底板等高线:一般是标高差50m一条,在褶皱和断层影响引起煤层倾角变化大的部位,等高线密度增加;(2)井田地质勘探钻孔、煤层露头、向斜、背斜、断层、煤层厚度、陷落柱分布、煤层顶底板砂泥岩分界线,构造煤的类型、厚度分布等。

上述内容按瓦斯地质图图例绘制。

3 、瓦斯内容和方法(1)瓦斯涌出量点: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每月筛选一个数据,按瓦斯地质图图例填绘和表1、表2统计;(2)瓦斯涌出量等值线: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又分实测线和预测线,按瓦斯地质图图例填绘和表1、表2统计;(3)瓦斯压力等值线:煤层瓦斯压力等值线分为实测等值线和预测等值线,其中要有0.74MPa等值线,按瓦斯地质图图例填绘和表4统计;(4)瓦斯涌出量区划:根据矿井瓦斯涌出特征,一般是级差5m3/min,按瓦斯地质图图例填绘不同的面色,表示瓦斯涌出量区划级别;但对大型、特大型矿井,产量高、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等量差可适当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瓦斯区、带划分摘要:本文在编制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系统地整理了中国2000余对矿井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结合中国煤田地质的研究成果,研究了中国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和分布特征的地质背景,探讨了中国不同含煤时代煤层的瓦斯区域分布特征。

得出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特征,划分出20个大区,88个带,300余个不同瓦斯等级的矿区。

关键词:构造演化;瓦斯地质图;分区;分带;瓦斯地质规律作者简介张子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带头人,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近30年来,一直从事瓦斯地质和瓦斯灾害防治研究工作。

所在单位1.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2.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0概述八十年代初,原焦作矿业学院承担的煤炭部重大攻关项目《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编制出全国25省(区)、矿区、矿井三级瓦斯地质图。

1990年,张祖银、张子敏[1]共同负责编制、出版了《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

系统地展示了瓦斯地质研究成果,推动了瓦斯地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提高控制瓦斯事故各项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又指导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是重要的安全基础,奠定了瓦斯地质学科的理论体系[2]。

本文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3-6],结合中国煤田地质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和分布规律,提出了瓦斯分区,分带。

1各大地区煤层瓦斯区、带分布中国煤层瓦斯形成和分布受着区域构造的控制[7]。

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依据矿区或煤田煤层瓦斯形成的地质背景、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和保存条件、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大小、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情况,按照中国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划分为20个大区和88个带。

20个大区中,高瓦斯区8个,低瓦斯区12个;88个瓦斯带中,高瓦斯带36个,低瓦斯带52个。

在大区中分布着若干个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区和矿井,全国具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区79个,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74对,(图1)。

(1)华北地区:有7个大区,其中高瓦斯区3个、低瓦斯区4个;有27个带,其中高瓦斯带11个、低瓦斯带16个。

其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区23个,占全国总数的29%;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67对,占全国总数的24.1%。

-->[换行](2)华南地区:有7个大区,其中高瓦斯区4个、低瓦斯区3个;有35个带,其中高瓦斯带16个、低瓦斯带19个。

其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区46个,占全国总数的58.2%;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81对,占全国总数的66.3%。

(3)东北地区:有2个大区,其中高瓦斯区1个、低瓦斯区1个;有13个带,其中高瓦斯带6个、低瓦斯带7个。

其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区7个,占全国总数的8.9%;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1对,占全国总数的7.6%。

(4)西北地区:有4个大区,全为低瓦斯区;有13个带,其中高瓦斯带3个、低瓦斯带10个。

其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区3个,占全国总数的3.8%;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5对,占全国总数的2%。

2各大地区煤层瓦斯形成和分布的地质背景(1)华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北板块。

沉积了中国最丰富的石炭-二叠纪煤层,煤炭资源量18778亿t,煤种主要为中高变质烟煤和无烟煤,煤层瓦斯生成条件好。

印支运动和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库拉-太平洋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华北板块不断隆起,使得大部分石炭-二叠纪煤层上覆缺失晚三叠世、侏罗纪、白垩纪地层,影响了煤层瓦斯的保存条件。

(2)华南地区,在大地构造上属华南板块。

主要为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和晚三叠世含煤地层,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煤炭资源量3249亿t,相当于华北地区的1/6;晚三叠世含煤地层煤炭资源量不足百亿t,煤种主要为无烟煤和高变质烟煤。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形成后,长期拗陷,连续沉积了三叠纪、侏罗纪和部分白垩纪的地层,煤层瓦斯保存条件极为优越。

整个华南板块北面受塔里木-华北板块挤压,西面受特提斯构造域侧挤,南面受印支板块的推挤,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的多次俯冲作用,从印支期、经燕山期至喜马拉雅期,连续的挤压变形,多期造山、多期岩浆活动。

这就使得华南地区是我国煤与瓦斯突出最为严重的地区。

(3)东北地区,大地构造归属于天山-兴安活动带,三叠纪以前几乎没有形成有价值的煤炭。

印支运动以后,东北地区进入滨太平洋构造域发展阶段,燕山运动晚期至喜马拉雅运动早期,滨太平洋沟、弧、盆开始形成,挤压作用逐步被拉张所取代,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链以东,郯庐断裂带以西形成了众多的大小不等的地堑、半地堑式裂陷盆地,此时气候条件适宜,在裂陷盆地中广泛沉积了我国东北地区最重要的晚侏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煤炭资源量2564亿t。

在黑、吉、辽地区的东部受岩浆侵入,火山作用影响强烈,煤层以中、高度变质烟煤为主;煤系地层中火山碎屑岩发育,所以瓦斯生成、保存条件较好,以高瓦斯、突出矿井居多。

在大兴安岭隆起带上,煤层距地表浅,盖层薄,多为低变质烟煤,煤层瓦斯生成、保存条件较差,主要为低瓦斯矿井。

(4)西北地区,东界贺兰山、六盘山,南界昆仑山、秦岭,西界和北界国境线。

大地构造归属于天山-兴安活动带、昆仑-秦岭活动带和塔里木陆块。

主要含有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煤炭资源量30000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量的48.39%,主要为低变质烟煤,煤层瓦斯生成条件较差。

中、新生代以来,由于受西伯利亚板块由北向南推挤和印度板块由南向北对挤,含煤盆地大范围的隆起,使得煤层埋藏比较浅,因此瓦斯保存条件比较差。

3中国不同地质时代的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3.1石炭-二叠纪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在我国煤炭资源中,石炭—二叠纪煤炭总量为22000亿t,占全国总量的35.48%,[换行]而煤层瓦斯资源量为17.037426万亿m3,占全国瓦斯资源总量的52.13%。

中国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一类有利选区有9个,属于石炭—二叠纪煤田的有7个,分别是河东、淮南、淮北、西山、韩城、晋城、屯留;二类有利选区9个.属于石炭—二叠纪煤田的有7个.分别是六盘水、阳泉、焦作、平顶山、鹤壁、开滦、松藻;三类有利选区有6个,属于石炭—二叠纪煤田的有2个,分别是南桐、中梁山。

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华北陆块和华南板块,称为华北聚煤盆地、华南聚煤盆地。

煤炭资源量分别是18778亿t和3249亿t,前者占总量的85.30%,后者占14.70%。

我国煤矿共有高瓦斯矿井825对(国有统配矿和国有地方矿),属于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有537对,占总数的65.1%。

其中华北聚煤盆地有131对,占华北高瓦斯矿井总数173对的75.7%;华南聚煤盆地有406对,占华南高瓦斯矿井总数516对的78.68%。

全国煤矿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74对,属于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有207对,占总数的75.55%。

其中属于华北的有53对,占华北突出矿井总数67对的79.1%;属于华南的有154对,占华南突出矿井总数181对的85.1%。

我国是世界上发生煤与瓦斯突出次数最多的国家,已突出11500余次,石炭—二叠纪煤层突出8000余次,占突出总次数70%左右。

其中华北突出2000余次,占25%左右;华南突出6000余次,占75%左右。

其余大地构造单元的石炭—二叠纪煤层赋存条件差,全为低瓦斯矿井。

在高瓦斯带中属于石炭—二叠纪煤层的有19个,占总数的51.4%.19个高瓦斯带中属于华北聚煤盆地的有8个:通化—红阳、太行山东麓、阳泉—晋城、桌子山—贺兰山、宜洛—荣巩、临汝—平顶山—郑州、临涣—宿县、淮南—潘谢;属于华南的有11个:郴资—连曲、涟邵—兴贺、苏南—皖南—浙北、鄂东南—赣北、赣南—翁源、红茂—罗城—柳州、华莹山—永荣、芙蓉—绮连、川南—黔北—滇东、六枝—盘县—水城、威宁—宜威—圭山。

前述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主要分布在高瓦斯带上。

3.2晚三叠世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晚三叠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华南板块川、滇、赣、湘、粤等省,其次分布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东北部以及西藏昌都、羌塘和塔里木盆地的北缘,煤炭资源总量为100亿t,以四川盆地的须家河组、赣中萍乡—乐平煤田的安源组煤层瓦斯生成和保存条件比较好。

晚三叠世以中、高变质烟煤为主,煤层形成条件虽远不如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但多为高瓦斯带和高瓦斯矿井分布。

全国共有6个高瓦斯带,全部分布在华南板块上,分别是龙门山、华莹山—永荣、雅荣—乐威、荆当—株归、萍乡—乐平—茶酸、广花—高要—阳春6个高瓦斯带(图1)。

有高瓦斯矿井106对,占全国总数的12.8%;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27对,占全国总数的9.85%;发生煤与瓦斯突出572次,占全国突出总次数的5.47%。

3.3早、中侏罗世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塔里木盆地北缘、准噶尔盆地和华北的鄂尔多斯盆地,其次分布于华北陆块的大同、京西、辽西的北票等煤田。

分布面积仅次于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煤炭资源总量共为30000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48.39%,居诸含煤地层资源量之首。

煤化程度:在华北陆块北缘的包头、下花园、北票等煤田主要为中、高变质烟煤,京西煤田为高阶无烟煤,大同、鄂尔多斯盆地和西北新疆等地区以低变质烟煤为主。

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多为低瓦斯带、低瓦斯矿井分布。

全国仅有6个高瓦斯带,其中大青山—乌拉山、宣化—兴隆—承德、北票—柳江这3个高瓦斯带均位于华北陆块北缘。

另外3个高瓦斯带分别是甘肃靖远—宝积山、青海大通河中上游、新疆准南高瓦斯带(图1)。

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有58对高瓦斯矿井,占全国总数的7%;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9对,占全国总数的6.9%;发生煤与瓦斯突出1584次,占全国突出总次数的15.14%。

3.4晚侏罗-早白垩世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特征晚侏罗[换行]—早白垩世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辽、吉、黑3省和内蒙古东部,多为分散而成群的小型含煤盆地,大大小小有上百个。

煤炭资源总量有8000余亿t,其中最大的为海拉尔—二连盆地,煤炭资源量2000亿t。

煤化程度:在内蒙东部大兴安岭主要为低变质烟煤,以褐煤为主,瓦斯赋存量较低;在松辽盆地及其附近地带主要为中变质烟煤,加上煤系岩性中有大量的火山碎屑物质,厚度大,封闭性能较好;在黑龙江鸡西、双鸭山等煤田以中、高变质烟煤为主,煤层瓦斯生成和保存条件都较好。

晚侏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共有5个高瓦斯带。

分别是黑龙江的三江—穆棱、吉林的营城—长春、蛟河—辽源,辽宁的铁岭—阜新和大兴安岭东侧高瓦斯带(图1)。

晚侏罗—早白垩世含煤地层有高瓦斯矿井108对,占全国总数的13.1%,主要分布在以上5个高瓦斯带中;有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7对,占全国总数的6.2%;发生煤与瓦斯突出926次,占全国突出总次数的8.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