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瓦斯地质

瓦斯地质wasi dizhi coalbed gas geology运用地质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瓦斯成分成因,赋存、运移规律,煤与瓦斯突出条件及预测,煤成气、煤层气可采性评价的学科。
其任务是为煤矿瓦斯防治和煤成气、煤层气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
简史瓦斯地质是20世纪70年代蕴酿,80年代在中国建立的新兴学科。
它的萌芽期可追朔到20世纪50年代。
杨力生在总结1956~1960年大同低瓦斯矿忻州窑矿三次严重瓦斯爆炸事故时发现,它们均与掘进巷道遇断层有关,进而在少数矿井进行瓦斯与地质关系的研究。
七八十年代初,随着煤炭工业发展,瓦斯突出事故增加,瓦斯突出与地质条件相关的现象,被更多的通风安全工程技术人员发现,要求地质人员参与研究。
中国矿业大学、焦作矿业学院部分地质教师到四川、贵州、山西、吉林、甘肃、河南、湖南和江西等省的突出矿区、矿井进行了气源,赋存及其地质背景的调查,总结了瓦斯突出及其地质条件的初步规律,为防治突出提供了初步依据。
1983年,杨力生主持编制《全国瓦斯地质图》。
同年12月,煤炭工业部颁发《关于加强瓦斯地质工作的通知》。
1985年,中国煤炭学会设立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并在部分煤炭高等学校开设《瓦斯地质》选修课。
在煤和瓦斯突出较严重的其它国家,同样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其中,以前苏联的资料较为丰富。
他们在1951年设立了《防止煤与瓦斯突出中央委员会》,苏联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参加了瓦斯突出与地质条件研究;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的А.И.克拉符佐夫(А.И.Кравцов,1967,1973,1980),乌克兰科学院地质技术力学研究所的В. Е. Забигайло(1980),苏联科学院矿产综合开发问题研究所的А. Г. Айруни(1987)等都有专门的论著出版,其内容涉及瓦斯地质各个方面,包括气体成因、含气形式、瓦斯运移和分带,地质因素对天然气分布影响,煤层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煤的微结构、煤内瓦斯赋存与运移的理论等。
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瓦斯区、带划分

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瓦斯区、带划分摘要:本文在编制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系统地整理了中国2000余对矿井瓦斯涌出和煤与瓦斯突出等资料的基础上,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结合中国煤田地质的研究成果,研究了中国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和分布特征的地质背景,探讨了中国不同含煤时代煤层的瓦斯区域分布特征。
得出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具有分区分带特征,划分出20个大区,88个带,300余个不同瓦斯等级的矿区。
关键词:构造演化;瓦斯地质图;分区;分带;瓦斯地质规律作者简介张子敏: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带头人,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近30年来,一直从事瓦斯地质和瓦斯灾害防治研究工作。
所在单位1.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研究所2.中国煤炭学会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0概述八十年代初,原焦作矿业学院承担的煤炭部重大攻关项目《全国煤矿瓦斯地质编图》,编制出全国25省(区)、矿区、矿井三级瓦斯地质图。
1990年,张祖银、张子敏[1]共同负责编制、出版了《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
系统地展示了瓦斯地质研究成果,推动了瓦斯地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既具提高控制瓦斯事故各项工作的前瞻性和计划性,又指导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是重要的安全基础,奠定了瓦斯地质学科的理论体系[2]。
本文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和区域地质演化理论[3-6],结合中国煤田地质的研究成果,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和分布规律,提出了瓦斯分区,分带。
1各大地区煤层瓦斯区、带分布中国煤层瓦斯形成和分布受着区域构造的控制[7]。
1:200万中国煤层瓦斯地质图依据矿区或煤田煤层瓦斯形成的地质背景、煤层瓦斯的生成条件和保存条件、煤层瓦斯含量和矿井瓦斯涌出量的大小、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情况,按照中国的华北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划分为20个大区和88个带。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

中国的煤炭资源概述(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能源消耗总量大。
我国是一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一直在70%以上,而且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煤炭在能源中的比例仍占50%以上。
为节约和保护资源,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正确认识我国煤炭资源基本特征是非常必要的。
一、我国的煤炭资源量及其分布1、我国的煤炭资源量根据第三次全国煤田预测资料,除台湾省外,我国垂深2000米以浅的煤炭资源总量为55697.49亿吨,其中探明保有资源量10176.45亿吨,预测资源量45521.04亿吨。
在探明保有资源量中,生产、在建井占用资源量1916.04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8260.41亿吨。
2、我国煤炭资源的地域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
大致以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我国北方省区煤炭资源量之和为51842.8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08%;其余各省煤炭资源量之和为3854.67亿吨,仅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6.98%。
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90%以上;而这一线以南探明保有资源量不足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0%。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北多南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西地区。
大致这一线以西的内蒙古、山西、四川、贵州等11个省区,煤炭资源量为51145.71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1.83%。
这一线以西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89%;而这一线以东地区,探明保有资源量仅占全国探明保有资源量的11%。
显然,我国煤炭资源在地域分布上存在西多东少的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地域分布上的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的特点,决定了我国的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基本生产格局。
3、我国主要省区煤炭资分布我国煤炭资源丰富,除上海以外其它各省区均有分布,但分布极不均衡。
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与瓦斯治理

该区块煤层气含量相对较高
。是该井田煤层气开发最有 利区块。
焦作演马庄井田构造纲要图
演马庄井田位于焦作矿区中部三井田三角状断块内,地层走向N50°~70°E,
倾向SE,倾角4~14°,一般9°左右,为宽缓的背斜构造。区内断层发育,褶
皱不发育,偶有宽缓褶曲或波状起伏现象出现。
井田煤层气区块划分
演马庄井田煤层气开采区块划分
中国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华南地区
北面受华北板块的碰撞挤压;西面受藏滇板块的推挤;南面受印支板块 的作用,东面受太平洋菲律宾板块长时期的碰撞挤压作用。既发育有近 东西向构造,又发育有北西向构造,又发育有北北东向、北东、北东东 向构造,使那里煤层构造破坏严重,构造极为复杂,煤层厚度变化大, 构造煤发育。以北北东向至北东东向构造作用影响最剧烈,形成规模最 大。如贯穿中国大陆东部的贺兰山—龙门山、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 山2条近南北向构造带;另有沿福建—浙江沿海分布的北东向—北北东向 展布的岩浆岩带,使那里煤层岩浆热变质作用为高阶无烟煤,主要受控 于中、新生代以来太平洋菲律宾板块对中国大陆东部的俯冲碰撞作用。
含煤区
面积/Km2 煤炭储量/108t 瓦斯储量/108m3
1
宁夏桌贺区
2165.9
449.47
4494.7
2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区 140115.19
16966.49
109670.8
3
大同轩岗区
4
沁水盆地区
5
太行山东麓区
6
山东煤田
7
河南南部煤田
8
两淮煤田
2941 20386 2894 15802.9 13007.7 7010.2
1252.53 3496.61 429.72 978.78 890.86 1155.36
关于低瓦斯矿井瓦斯地质编图的一点看法

v e l o p a n a d v a n c e d mo d e l t o p r e d i c t a n d p r e v e n t g a s a c c i d e n t .
Ke y wo r ds: L o w g a s s y mi n e;g a s g e o l o g i c ma p;a b s o l ut e g a s g us hi n g q u a n t i t y; g a s g e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
( 1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B e i j i n g ) ,B e i j i n g 1 0 0 0 8 3 ; 2 .T h e i f r s t E x p l o r a t i o n B u r e a u ,C N A C G,H e b e i 0 5 6 0 0 4)
2 0 0 9年 6月 ,国家 能 源 局 为 了摸 清 我 国 煤 矿
Abs t r a c t : Ga s g e o l o g i c ma pp i ng i s a n i mp o r t a n t wo r k c o n c e r n i ng t h e c o a l mi n e s a f e t y p r o d uc t i o n .Wi t h t h e d e e p e n i n g o f e x c a v a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i t h a s be e n f 0 u n d t h a t t h e r e a r e ma n y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a f - f e c t i n g g a s c o n t e nt ,b u t i n t h e l o w— g a s s y c o a l mi n e s, o n l y o n e o r t wo f a c t o r s ha s p l a y e d a d e c i s i v e r o l e . Th e r e f o r e, we s ho u l d a na l y z e v a io r us f a c t o r s c o mp r e he n s i v e l y, a n d in f d o ut t h e m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 I t i s e a s y t o i g n o r e t h e m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i f we pa y a t t e n t i o n t o e a c h f a c t o r . On l y i n t h i s wa y c a n we di v i d e o u t r e l e v a n t g e o l o g i c a l b l o c k s o f g a s p r e d i c t i o n, a n d t h u s d e v e l o p a g a s g e o l o g i c mo de l ,e v e n d e —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技术工作组2009年4月1 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三级瓦斯地质图,是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成果的直观表达和高度概括。
瓦斯地质图,内容丰富、区带分明;层次清晰、一目了然;直观简明、使用方便。
使得各级领导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瓦斯综合治理有了共同语言,它直接用于安全生产管理、瓦斯(煤层气)抽采利用和煤矿规划,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技术和图件,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日趋增加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越来越显得重要。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八十一条,突出矿井必须及时编制矿井瓦斯地质图。
无论是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还是低瓦斯矿井;无论是瓦斯灾害防治,还是瓦斯资源开发利用,都需要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
2007年,经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中煤协会科技[2007]54号文,下达了《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行业标准的通知。
图例是表达图的纲领性语言,是编图工作的关键技术。
此次提出的煤矿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表1),是瓦斯地质研究和瓦斯地质编图工作多年的结晶,它随着瓦斯地质编图工作的发展将不断完善。
表1 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续表1 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续表1 矿区、矿井、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图例注:字高为AutoCAD中取值,新罗马字体指Times New Roman。
2 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统计表瓦斯地质资料的收集和系统整理是编制煤矿三级瓦斯地质图和做好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研究最主要的基础,提出24个资料统计表格(表2-表25),以供参考。
表2 ××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统计表表3 ××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统计表表4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含量统计表表5 ××煤矿××煤层瓦斯压力统计表表6 ××煤矿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统计表表7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突出预测参数统计表表8 ××煤矿××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点统计表表9 ××煤矿××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点位置与断层、煤体结构、顶底板岩性统计表表10 ××煤矿××采(掘)工作面断层统计表表11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抽放量统计表表12 ××煤矿钻孔综合成果表表13 ××矿井历年瓦斯涌出量鉴定等级汇总表表14 ××煤矿大中型断层情况一览表表15 ××煤矿各煤层钻孔瓦斯资料表表16 ××煤矿井下水文钻孔水压水位观测成果表表17 ××煤矿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表18 ××煤矿突水点统计一览表表19 ××煤矿井下水文钻孔基本情况一览表表20 ××煤矿含水层水质类型统计一览表表21 ××煤矿含水层统计表表22 ××煤矿隔水层统计表表23 ××煤矿××含水层特征一览表表24 ××煤矿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表注: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均在自然状态下测定;抗剪强度在30℃的温度条件下测定表25 ××煤矿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3 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制标准3.1 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图原理和目的矿区瓦斯地质图是在深入研究区域地质演化、矿区构造演化及其构造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查清区域构造、矿区构造对井田构造的控制,对构造复杂区的控制,对构造煤发育规律的控制,并做到构造逐级控制,从而查清构造对煤层瓦斯生成、保存和赋存分布特征的控制规律,查清矿区、矿井瓦斯(煤层气)地质规律。
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实施方案

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实施方案一、充分认识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意义认真学习国能煤炭[]号文件;认真学习国家能源局吴吟总工程师“在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启动暨培训会上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国家能源局组织开展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瓦斯是复杂的地质体,瓦斯治理难度大,编制煤矿瓦斯地质图是瓦斯治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能高度概括我国煤矿不同级别范围的瓦斯地质规律,能掌握瓦斯治理的主动权,有的放矢,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
二、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工作范围广、工作量大、时间紧、任务重。
全国省(区、市)各级编图领导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
充分依靠所管辖的矿井、矿区、煤田地质局(勘探公司)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做好实施方案,安排好专项资金。
同时,要加强与技术工作组的联系,做好与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技术指导的接洽工作,双方密切配合。
按照国能煤炭[]号文件要求,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各级瓦斯地质图。
年月—年月,完成全国煤矿矿井、矿区瓦斯地质图;年月—月,完成全国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
三、成立技术工作组按照国能煤炭[]号文件,成立全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技术工作组,由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湖南科技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山东大学、东北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等单位有关人员组成。
在国家能源局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工作。
.组长:张子敏.成员:景国勋、张国成、高建良、胡斌、勾攀峰、袁亮、胡千庭、张群、马丕梁、屈先朝、靳秀良、王魁军、文光才、吴燕清、程爱国、荆建德、李平、程远平、曾勇、郭德勇、唐春安、梁冰、张驎、李术才、刘泽功、刘泉声、杨天鸿、朱万成、严家平、李增学、李树刚、王海桥、吴强、尹尚先、聂百胜、王凯、苏现波、张子戌、刘明举、王兆丰、余明高、崔洪庆、蔡成功、张玉贵等。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
3940000
2.3 全国煤矿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制
揭示中型、大型构造、不同地质构造类型瓦斯赋存规律,计算 矿区煤层气资源量,进行抽采区块分级,为矿区煤炭、煤层气 开发规划、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依据
淮南矿区淮河南区B11煤层瓦斯地质图
平顶山矿区己组煤层瓦斯地质图
编制完成了173个矿区瓦斯地质图
2.4 全国煤矿省(区、市)瓦斯地质图编制
4.黔西滇东川南高突区
芙蓉
建设煤矿
新益煤矿
引言 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 2、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类型,划分
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29个分区 4、中国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量估算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类 型,划分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29个分区
带带 带带
其他活动
区区 域域 岩水 浆文 活活 动动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与构造应力场 矿区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 矿井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特征
压 扭 性 断 裂
张 扭 性 断 裂
背向 斜斜 构构 造造
滑 动 构 造
构 造岩 煤浆 分活 布动
瓦 水斯 文风 地化 质带
工作面瓦斯地质规律与预测
图2 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路线
240
9.68m 3/t 431m
200 14
360 14 10 150
16.32m 3/t 506m
150
100 400
320
+ +
6
10
150
200 14
P P
+ +
500000
14.23m 3/t 327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和技术路线
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1.2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路线 1.3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 •1.4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机理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中国西部新疆等地,受板块强烈推挤,含煤 盆地急剧隆起,构造挤压强烈,逆断层发育 ,突出危险性越来越大。包括3个高突瓦斯区 ,12对突出矿井,突出总次数30次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26
•估算煤层气资源量9.51万亿m3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西
•印 度 板 块
伯 利 亚 板 块
青藏-喜马拉雅山带山体形态示意图(据邓晋福等,1996)
(8)区域构造拉张裂陷控制型 25 冀中瓦斯区
26 汾渭瓦斯区
(9)区域水文地质作用控制型
27 黔东瓦斯区 28 桂中南瓦斯区
学(习1改变0命)运低,知 变质煤控制型
识创造未来
29 藏东中国滇煤矿西瓦斯瓦地质斯图编区制
•25
•(1)区域地质构造挤压隆起控制型与瓦斯分区
•2 •1 •3
1 天山中段北麓高突瓦斯区 2 天山中段南麓高突瓦斯区 3 柴北祁连河西走廊高突区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引言
我国煤矿瓦斯突出灾害频发,是百万吨死亡率
居世界之首的主要原因。近20年平均每年新增突出矿
井37对,平均每年发生突出280余次。 瓦斯赋存分布
研究是揭示瓦斯突出机理、遏制瓦斯突出灾害、有效
抽采煤层气的关键 。
•突 出 矿 井 对 数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2009年4月15日,国家能
•采、掘工作面瓦斯地质图编制方 法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 •省(区、市)瓦斯地质图编制方 法
•16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2.2 全国煤矿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
揭示矿井构造、构造煤分布规律,揭示矿井瓦斯地质规 律,准确预测煤层瓦斯含量、瓦斯涌出量和煤与瓦斯突出 危险性,直接指导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和抽采利用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28
•(2)区域地质构造挤压拗陷控制型与瓦斯分区
•黔西、滇东、川南 等煤田四周•天受•山 区域构 造挤压拗陷,•中连•段 续沉
•北
积 40,m•3天/•瓦山t•,中斯•段构含•南造•量麓•高煤2•突0•发区-•麓育•高•突•区 ,透气性低,始突深 度不足百米,瓦斯突 出严重,瓦斯抽采难 。包括1个高突瓦斯 区,445对突出矿井 ,突出总次数1742次
•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和技术路线 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中国含煤盆地形成
•印支运动 •燕山运动 •喜山运动 •现代地球动力学
•挤压构造及应力场演化 •拉张构造及应力场演化
•图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路线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1.2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路线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1.4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机理
• 只有运用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理论和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才能厘清 不同级别的挤压剪切构造和拉张裂陷构造 ,才能厘清瓦斯富集区、煤与瓦斯突出煤 层、突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的分 布。图4所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煤层气抽采评 •价、区块分级
•煤层气 •圈定突出 •资源量 •危险区
•瓦斯 •煤层
•有利 •瓦斯
•瓦斯矿井 •抽采
•图4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机理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 引言 • 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
技术路线 • 2、中国煤矿多级瓦斯地质图 •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类
•编制完成了22个省(区、市)瓦斯地质图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煤层气资源量 103781.7×108m3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2.5 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和瓦斯赋存分区, 有助于完善大地构造理论和煤田地质学理论,奠定瓦斯地质学理 论基础,有助于国家宏观规划和开发利用煤层气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图2 瓦斯赋存构造中国逐煤矿级瓦斯控地质制图编理制 论路线
1.3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
• 瓦斯分布、赋存状态存在着地质构造 逐级控制规律,板块构造控制区域地质构 造,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矿区,矿区构造控 制矿井、采掘工作面。通过构造逐级控制 ,可以逐级缩小范围,最后圈定瓦斯富集 区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图3所示。
• 型,划分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29个分区
(5)板块中部构造简单区控制型
14 15
沁水盆地高突瓦斯区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高突瓦斯区
16 黑吉辽中东部高突区
(6)区域岩浆作用控制型
17 京西瓦斯区
(7)区域构造隆起剥蚀控制型
18 闽浙瓦斯区 19 大兴安岭瓦斯区 20 长白山瓦斯区 21 山西北部瓦斯区 22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瓦斯区 23 鲁西徐丰永夏瓦斯区 24 依兰伊通瓦斯区
剪裂
切陷
构构 造造
•挤 •拉 压张 剪裂 切陷 构构 造造
•挤压剪 •切构造
•拉张裂 •陷构造
•挤压 •构造
•张扭 •构造
•逆 •小 •构 •瓦
•逆 断
•正 断
•张 扭
断 层
褶 皱
造 煤
斯 面
层
层构
造 •瓦斯富集区
•瓦斯突出危险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图3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路线图
700 172.3 950 255
区域地质构造控制类型
瓦斯分区名称
矿区名称
矿井名称 突出矿井
高瓦斯矿井
1.天山中段北麓高突区
准南
农六师大黄山七号井
阜康一号井
1.瓦斯(煤层气)分布板块构造挤压隆起控制型
2.天山中段南麓高突区
库拜
明矾沟煤矿
宏远煤矿
3.柴北祁连河西走廊高突区
靖远
大水头煤矿
宝积山煤矿
2.瓦斯(煤层气)分布区域构造挤压拗陷控制型
•1.4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机理研究路
线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理论
•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
•挤压剪切构造
•拉张裂陷构造
•形成 •形成高•煤层渗•利于瓦•瓦斯风 •始突 •瓦斯大•瓦斯风•煤层渗 •构造煤•应力带•透性低•斯保存•化带浅•深度浅 •量释放•化带深•透性好
•瓦斯富集区
•突出煤层与突出矿井
•1、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和技术路线 1.1 区域地质构造演化
• 现今煤矿瓦斯分布和赋存状态是含 煤盆地经历了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 马拉雅运动和现今地球构造应力场演化 作用的结果,都可归结为挤压剪切构造 活动或拉张裂陷构造活动作用的结果。 图1所示。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附表
中国煤矿瓦斯(煤层气)分布特征总表
矿井 总对数
突出矿 井对数
高瓦斯矿 井对数
煤与瓦斯突出 总次数
最大突出强度
最小始突深度
最大瓦斯压力
最大瓦斯含量
2000m以浅 煤层气资源量
10943
1044
2200
瓦斯分区名称 矿井总对数(国有重点)
141(36)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 类 • 型,划分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29个分区
1 天山中段北麓高突瓦斯区
(1)区域地质构造挤压隆起控制型 2 天山中段南麓高突瓦斯区
3 柴北祁连河西走廊高突区
(2)区域地质构造挤压拗陷控制型 4 黔西滇东川南高突瓦斯区
(3)大型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型
1构造挤压隆起控制型
煤炭资源量/万t
煤层气资源量/108m3
4
7
130
瓦斯突出总次数 最大突出强度 瓦斯压力最大值
4 970.7t
始突深度/m 矿别
172.3
矿别
准南矿区焦煤2130井
2 MPa
矿别
准南矿区焦煤2130井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区与矿井关系一览表
准南矿区大黄山七号井
标高/m 埋深/m 标高/m 埋深/m
•平顶山八矿己15煤层瓦斯地质 图
•晋城寺河煤矿瓦斯地质 图
•编制完成了2792对矿井瓦斯地质图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2.3 全国煤矿矿区瓦斯地质图编制
揭示中型、大型构造、不同地质构造类型瓦斯赋存 规律,计算矿区煤层气资源量,进行抽采区块分级, 为矿区煤炭、煤层气开发规划、瓦斯综合治理提供依 据
5 湘赣高突瓦斯区 6 淮北逆冲推覆高突区
7 华北板块北缘高突瓦斯区
8 华北板块南缘高突瓦斯区
9 太行山东麓高突区
(4)造山带推挤作用控制型
10 桌子山贺兰山高突瓦斯区 11 龙门山康滇高突瓦斯区
12 华蓥山高突瓦斯区
13中国大煤矿巴瓦斯山地质秭图编归制 高突瓦斯区•24
•3、依据瓦斯赋存区域地质构造控制规律10种 类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编制
1.3 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
•板块构 造
•区域地质构造
•挤压剪切构造活动 •拉张裂陷构造活动 •矿区地质构造
•矿井地质构 造
•工作面地质构 造
•挤压部位 •褶皱构造及
•是挤压区或拉张区 •所处矿区构造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