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与交流2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ENGL2046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程授课对象:英语专业、俄英双语、法英双语学生开课学期:英语第6学期、双语第8学期学分:2 学分主讲教师:指定教材:《跨文化交流入门》,浙江大学出版社,许力生主编,2004年。
《文化与交际》,暨南大学出版社,胡穗鄂编。
教学目的: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文化交流、旅游业蓬勃发展。
江、浙、沪地区外国独资、合资企业数量增多,与国际人员的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增多。
跨文化交际现象已经成为苏州本地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是,在众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一些人员出现文化误解,或者表现出不自信,降低了交际的效益,直接的后果往往导致经济效益的降低。
苏州大学作为本地的人才高地,有责任、有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我们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文化、教育、经济活动,我们的课程也应适应这社会需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的获取、情感的开放和技能的培养形成以自我文化又和他国文化保持一定距离的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一种能以局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文化的能力;局内者的眼光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对他国文化和本土文化怀有好奇、开放和宽容的态度。
从而在国际交往中提高交际的效益,提升个人的自信心。
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学期作业和网络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综合进行教学。
课堂语言为英语。
采用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互动探讨理论。
参插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全班讨论的活动方式,进行情景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发表观点。
另外有录音、录像供学生观摩讨论。
学期作业的形式是一篇千字以上的论文,内容是运用学到的某些跨文化交际的理论概念对现实生活案例、本土文化和外国文化进行阐释、分析、比较和反思。
学生必须自己选题、规划。
文章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教师的工作是建议、修改、监督和评估,创造机会,帮助学生完成学期论文。
该课程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在外国语学院服务器上的课程资源网站,网站上有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备课教案,另设有通知板、网上跨文化交际咖啡俱乐部、学习工具等帮助学生完成科目的服务性网站。
【评课稿】评公开课《对外开放》

本节《对外开放》这一课,整个课堂教学设计严谨,教学过程流畅,语言通俗简练具有亲和力,教学评价及时到位,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大气、丰满。
1、通过老师本人演唱《春天的故事》,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歌曲和本节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合紧密,设置的问题也恰当到位。
2、教学设计新颖,思路清晰。
紧紧围绕本课课题设计,学生已初步接触对外开放,把它设计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既符合学生的学情,又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既尊重了教材,又超越了教材,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整个课堂设计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3、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现在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间合作交流下进行教学的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知识点,记下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再解决。在学生学习、合作的过程中,老师也在巡回点拨、提示、交流。当问题提出后,先把权力交给学生,由学生回答,学生解决不了的,由老师通过讲解或补充资料,来帮助解决。让学生在课堂讨论中发现自我,展示自我,满足学生的这一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益。
中外商务沟通的差异

中外商务沟通的差异商务沟通是国际贸易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外商务沟通存在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外商务沟通的差异,并提出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语言差异语言是沟通的核心工具,不同的语言能够传递的信息和表达方式各有不同。
在中外商务沟通中,语言差异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1. 障碍: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非英语国家的商务人士可能会面临英语沟通的困难,而英语不是母语的人则需要面对自己的语言缺陷。
2. 表达方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沟通方式存在差异。
例如,中国商务人士通常比较含蓄和委婉,而西方商务人士更加直接和务实。
建议:为了克服语言差异,中外商务人士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提高双方的理解和共识。
同时,利用翻译和口译服务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
二、文化差异在商务交流中,文化差异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
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准则都会影响商务交流的方式和结果。
1. 礼节:不同国家对于商务礼节的要求存在差异。
例如,在中国,名片的交换和礼物的赠送都是非常重要的商务礼仪;而在西方国家,商务礼节更加注重面谈和书面文件。
2. 姿态:不同文化中,商务人士的姿态和态度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中国人可能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和谐,而西方人更加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主性。
建议:为了更好地应对文化差异,中外商务人士应该尊重、理解和学习对方的文化。
建立双向的沟通和信任,通过开放的态度和尊重对方的差异来促进商务合作。
三、时间观念差异时间观念是商务沟通中的另一个重要差异。
不同的国家对于时间的理解和利用方式会导致商务沟通的不同效果。
1. 约会安排:在中国,商务人士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和信任,可能会花更多的时间在社交活动中;而在西方国家,商务人士更加注重效率,更可能将时间用于工作上。
2. 会议时间:在会议中,不同国家对于迟到和早退的接受度也存在差异。
例如,西方国家通常非常注重准时,而东方国家可能更加灵活。
建议:在中外商务沟通中,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是至关重要的。
相亲初次见面流程

相亲初次见面流程步骤1. 提前沟通在相亲初次见面之前,双方需要进行一定的提前沟通,包括确认见面时间、地点以及约定的活动等。
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进行简单的交流,了解对方的基本情况和兴趣爱好,为见面做好准备。
2. 确定见面时间和地点根据双方的时间安排,确定一个适合双方的见面时间。
选择一个公共场所作为见面地点,例如咖啡厅、餐厅或者公园等。
确保场所环境舒适、安全,并且便于交流。
3. 准备自我介绍在相亲初次见面时,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双方可以提前准备一份简短但有趣的自我介绍,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业、兴趣爱好等。
同时也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话题作为开场白,以便轻松地进入对话状态。
4. 穿着得体相亲初次见面时,穿着得体是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根据约定场所的氛围和活动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服装。
一般来说,干净整洁、得体大方的穿着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
5. 准时到达守时是一种基本的礼貌和尊重。
在相亲初次见面中,双方应该尽量准时到达约定地点,以显示对对方时间的重视。
如果有特殊情况导致迟到,应提前告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6. 热情友好初次见面时,双方应该保持热情友好的态度。
可以主动打招呼,并用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开场白开始对话。
表现出真诚、自信和积极向上的态度,展示自己最好的一面。
7. 尊重对方在相亲初次见面中,双方需要相互尊重对方。
注意言辞和行为上的礼貌,并避免涉及敏感话题或者过于个人隐私的问题。
尊重对方也包括听取对方意见、关注对方感受,并且避免过分主导谈话内容。
8. 开放交流初次见面是了解彼此更多信息和建立互相了解的机会。
双方可以通过开放交流来深入了解对方,包括家庭背景、工作经历、兴趣爱好等。
同时也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以促进更加深入的交流。
9. 注意身体语言初次见面时,身体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保持良好的姿态,如坐姿挺直、眼神交流等,可以表达出自信和真诚。
避免过度紧张或者过于放松的状态,尽量保持自然而不造作。
性爱的快乐沟通

性爱的快乐沟通性爱作为人类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仅是一个生殖行为,更是一种表达爱意和享受快乐的方式。
而要使性爱达到真正的快乐,性伴侣之间必须进行良好的沟通。
本文将探讨性爱的快乐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良好的性爱沟通。
一、性爱的快乐沟通的重要性性爱的快乐沟通对于夫妻或伴侣关系的维系至关重要。
在性爱中,沟通能够增进双方之间的了解和互信,促进情感的交流。
通过沟通,性伴侣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愿望。
只有通过沟通,双方才能在性爱中达到真正的愉悦和满足。
此外,性爱的快乐沟通还有助于解决性问题。
许多夫妻或伴侣在性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性欲不匹配、性技巧不熟练等。
通过沟通,双方可以坦诚地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性生活更加和谐愉快。
二、实现良好的性爱沟通的方法1. 坦诚开放地交流在性爱中,双方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愿望。
不要害羞或怕拒绝,只有通过坦诚地交流,才能知道对方的期望,并互相协商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方式。
2. 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见在进行性爱沟通时,要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见。
不要将对方的需求和愿望置之不理,而是要认真倾听,并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
尊重对方的感受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
3. 探索性爱的新领域性爱是一件充满乐趣和创造力的事情。
通过沟通,可以探索新的性爱领域,比如尝试新的姿势、使用性玩具或角色扮演等。
共同探索未知领域可以增加双方之间的激情和快乐。
4. 建立性爱的规矩和界限性爱虽然是一种享受,但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和界限。
通过沟通,双方可以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性爱规则,比如约定时间、地点和行为等。
通过明确的规矩和界限,可以避免误解和纠纷,让性爱更加和谐和快乐。
5. 定期进行性爱沟通性爱的快乐沟通不是一次性的事情,而是需要定期进行的。
双方应该约定好性爱沟通的时间和频率,定期交流关于性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定期的沟通,可以及时解决问题和调整性爱策略,保持性生活的新鲜和充满激情。
mutual understanding 双语

mutual understanding 双语1. 相互理解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Mutual understan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building good relationships.2. 只有通过相互理解,我们才能解决分歧并实现共同目标。
Only through mutual understanding can we resolve differences and achieve common goals.3. 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中,相互理解对于促进和谐至关重要。
In a diverse society, mutual understanding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harmony.4. 缺乏相互理解可能导致冲突和误解。
Lack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may lead to conflict and misunderstanding.5. 通过开放的交流和倾听,我们可以增进相互理解。
Through open communication and listening, we can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6. 教育可以培养相互理解,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观点。
Education can cultiva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help people better understand different cultures and perspectives.7. 相互理解需要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尝试从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
Mutual understanding requires us to put ourselves in others' shoes and try to see things from their perspective.8. 在国际合作中,相互理解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在交流中保持开放

如何在交流中保持开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交流,保持开放的态度都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在交流中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要学会倾听。
很多时候,我们在交流中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忽略了对方在说什么。
真正的倾听,不仅是听到对方的话语,还要理解其背后的情感和意图。
这需要我们集中注意力,不打断对方,给予对方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
当我们认真倾听时,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立场和需求,从而为更开放的交流打下基础。
保持好奇心也是关键。
对对方的观点、经历和想法保持好奇,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自己已经知道或者理解了一切。
比如,当对方提到一个我们从未接触过的领域或话题时,不要马上表现出不感兴趣或者不屑,而是试着去询问、去探索。
通过好奇心的驱动,我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也让交流更加丰富和深入。
放下成见和偏见同样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这些观点往往受到个人经历、教育背景、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交流中带着强烈的成见和偏见,就很难接受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尊重他人的观点,哪怕与自己的观点相悖。
这样,我们在交流中才能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思想和观念。
在表达自己观点时,要采用温和、客观的方式。
避免过于绝对和强硬的措辞,以免给对方造成压力或者引起对方的抵触情绪。
比如,不要说“这绝对是错的”,而是说“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
同时,也要做好被质疑和反驳的准备,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的不同意见,而不是将其视为对自己的攻击。
另外,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交流环境也有助于保持开放。
在交流中,要尊重对方的隐私和感受,不随意评价和指责。
如果对方在交流中出现错误或者不当之处,以友善和建设性的方式提出建议,而不是批评和嘲笑。
让对方感受到我们是在真诚地交流,而不是在竞争或者辩论,这样他们才会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想法。
《交往与空间》

(京)新登字035号LIFE BETWEEN BUILDINGSUsing Public Space by Jan GehlVan Nostrand Reinhold Company Inc 1987交往与空间(丹麦)杨·盖尔著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新华书店经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印刷厂印刷(北京阜外商礼士路)开本:850×1168毫米1/32 印张:61/4 字数:178千字1992年9月第一版 1992年9月第一次印刷印数:1-4100册定价:6.85元ISBN7一112-01655-X/TU·1239 (6687)本书是北欧出版的最为成功的有关环境设计的名著之一。
书中对人们如何使用街道、人行道、广场、庭院、公园等公共空间,以及规划与建筑设计如何支持或阻碍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进行了广泛的分析研究,论述了日常社会生活对物质环境的特殊要求,提出了创造充满活力并富有人情味的户外空间的有效途径。
本书言简意赅,资料丰富,适于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人员以及建筑院系的师生阅读。
译者的话本书作者杨·盖尔(Jan Gehl)教授是国际知名的城市设计专家,多年来一直担任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建筑学院城市设计系主任,曾先后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欧洲各国进行研究和讲学。
《交往与空间》一书于1971年出版后,对斯堪的纳维亚及欧美其他地区的城市及居住区的规划设计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先后被译成英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和挪威文,并在许多国家被列为建筑学及城市规划设计专业学生的必读书目。
著名建筑师拉尔夫·尼斯金(Ralph Erskine)称本书为“有特殊重要性的著作”。
本书着重从人及其活动对物质环境的要求这一角度来研究和评价城市和居住区中公共空间的质量,在从住宅到城市的所有空间层次上详尽分析了吸引人们到公共空间中散步、小憩、驻足、游戏,从而促成人们的社会交往的方法,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说……
有利于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提高
谈谈当今武汉的开放发展。
武汉明天更美好!
一位同学扮演元世祖,另一位同学扮演马可•波罗,表演马 可•波罗觐见元世祖时的情景。
泉州
陶瓷之路成为宋元时期 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渠道
陶瓷之路
游昔日元朝
元朝开放和交流的原因
元帝国的统治区域空前广大,扫除了 诸多割据政权,交通的发达和畅通为中 外交流提供了保障,创造了便利;朝廷 容许和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 宗教采取兼容并蓄政策……
结合课本,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 用不同形式描述元代泉州开放与交流 的繁盛景象。
马可· 波罗要回家,一家人会…… 1、要带物品 2、回国路线
陶瓷之路成为宋元时期 对外开放与交流的重要渠道
China
泉州
开放与交流的影响
元代出现了空前开放与交流的局面,许多中国 古代科技成就都传播到世界各地。 英国思想家培根指出:这些东西已经改变了世 界面貌,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开放与交流,中国古代科 技就不会向外传播。那么,近代中国就不会被欧洲 列强入侵。
马可.波罗纪念钟楼
马可•波罗他们为什么会选择去中国?
谈谈当今杭州的发展。
杭州明天更美好!
西伯利亚
新 疆 东 海 南海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与资料,从元朝的疆域、行 省制度、西藏管理、交通等角度,向马可•波罗介 绍元朝的统治。
开放与交流的原因
从不同的角度(如疆域、交通、对外政策 等),谈谈元代出现了空前开放与交流局面的 原因? 疆域空前广阔 交通发达便利 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全国设11个行省,大都设中书省,同时全国各地设有驿站 1500多处,其任务主要是传送朝廷、郡县的文书。宋元时期,中 国的造船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航船普遍使用指南针导航。 马可· 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斯、叔叔玛窦于1266年到中国经商, 在大都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并受到热情款待,忽必烈曾向他们询问 欧洲各国情况,特别是罗马教廷。 元还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成员统称为回回,正式编入政 府户籍,名“回回户”,自此,回族正式成为中国新的民族。 元代交通图 元代驿站图
结合上述资料,谈谈元朝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空 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温馨提示:
首先小组成员独立自主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归纳意见,最后 推荐代表汇报成果.
泉州港出土的宋元时期海船 泉州六胜塔
“马可· 波罗纪念钟楼”在泉落成 来源:海峡都市报 本报讯 昨日下午,“马可· 波罗纪 念钟楼”落成仪式在泉州东海滨城 举行。该钟楼是为纪念710年前意 大利旅行家马可· 波罗从泉州后渚 港口放洋离泉而建造的永久性、多 功能、标志性建筑。钟楼由四根罗 马石柱、卫星位的北京时间自鸣报 时四面巨钟、马可· 波罗铜像等三 部分组成。钟面直径1.292米,寓 意马可· 波罗于1292年离开刺桐港 经海路返回意大利威尼斯港。钟楼 总高15.888米。“马可· 波罗纪念 钟楼”的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增添了一座新的城市雕塑。
扬州瘦西湖
西伯利亚
疆域空前广大 新 疆 交通发达便利 对外实行开放政策 ……
东 海 南海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与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如疆 域、交通、对外政策等),谈谈元代出现空前开放 与交流局面的原因?
马可•波罗 泉州游
泉州
马可•波罗 东来路线
温馨提示: 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归纳意见,最后推荐 代表汇报成果。
泉州马可· 波罗纪念钟楼
结合地图,说一说马可•波罗 如何来到中国。
波斯(今伊朗)
帕米尔高原
河西走廊
1271年,马可•波罗跟随父亲、叔父从威尼斯出
发,取道波斯沿古老的丝绸之路东行,历时四
马可· 波罗到中国后看到了什么?
为官扬州
在居中国的17年间, 马可•波罗多次奉元世祖忽 必烈之命出使各地,并在 扬州做官三年。 身为外国人的马可•波罗 在元朝做官体现了当时中国 怎么样的政策?
马可· 波罗 意大利威尼斯商人 著名旅行家 13世纪来到中国
全国设11个行省,大都设中书省,同时全国各地设有驿站 1500多处,其任务主要是传送朝廷、郡县的文书。宋元时期,中 国的造船技术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航船普遍使用指南针导航。 马可· 波罗的父亲尼古拉斯、叔叔玛窦于1266年到中国经商, 在大都觐见元世祖忽必烈并受到热情款待,忽必烈曾向他们询问 欧洲各国情况,特别是罗马教廷。 元还把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成员统称为回回,正式编入政 府户籍,名“回回户”,自此,回族正式成为中国新的民族。 元代交通图 元代驿站图
结合上述资料,谈谈元朝为什么会出现一个空 前开放和交流的局面? 温馨提示:
首先小组成员独立自主思考,然后组内交流,归纳意见,最后 推荐代表汇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