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含解析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试题: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含解析

第七单元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后强化演练1.下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解析:图①是德国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直到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才实现统一,A项错误;图②是埃及的阿里改革,推翻的是奥斯曼帝国扶持的政权,B项错误;通过地图可知③是俄国,结合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C项;图④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建立的是共和制国家,D项错误。

答案:C2.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通过图片中“毒打”“贫困”可以判断①②③正确,同时这三个小项又证明④的正确。

答案:D3.史学界认为,19世纪中期,农奴制已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主要是因为该制度()A.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B.是沙皇推行封建专制的基础C.不利于俄国同英法等国竞争D.严重损毁了俄国的国际形象解析:到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已经出现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趋势,所以史学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评价农奴制很显然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答案:A4.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新思潮的冲击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解析:A项是由B项导致的,C项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7: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7: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一、选择题1.18世纪以后,为强化农奴制,沙皇采取的措施有()①采取措施扩大农奴数量②允许私营企业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③颁布法令宣布封建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是其不可侵犯的特权④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1861年俄国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有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本质是()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3.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①自由劳动力缺乏②工业投资缺乏③国内市场狭小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制化为光明!/行使你的权力吧/沙皇会因你的声音而战栗大惊。

”下列最符合诗中作者感情的是()A.流露出对沙皇制不满B.歌颂奴隶的斗争精神C.强烈地反对农奴制度D.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5.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6.恩格斯评价一场发生在1853~1856年的战争:“对于俄国人来说,这是实现传统的野心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影响是()A.结束俄国沙皇专制制度B.缓和了俄国的社会矛盾C.俄国取得了地中海霸权D.俄国进行近代化的改革7.大前提: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与英、法争夺奥斯曼帝国的斗争。

小前提: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失败源于当时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结论:腐朽的农奴制在与资本主义对抗的过程中处于劣势。

以上推理()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B.大前提正确,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8.“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俄国的发展受到农奴制的阻碍B.俄国没有开展工业革命C.俄孤军难以对抗强敌的联合D.没有获得海军的保障9.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配套习题人教版选修1练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配套习题人教版选修1练习及答案

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同步测控1(人教版选修1)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强化训练1十二月党人起义的目的是()A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B扩大在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宣传资本主义新思想D转移国内矛盾解析:项是改革派知识分子活动的作用;B、D两项是克里米亚战争的目的。

答案:A2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新思潮的冲击D战争对俄国说是非正义的解析:A项是由B项导致的;项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对于双方说都是非正义的,故D项错误。

答案:B3促成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直接因素是()A农奴生活极端贫困B资本主义工业落后国内自由劳动力缺乏D克里米亚战争失败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直接因素”,A、B、三项是并列因素。

答案:D4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具体表现在()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解析:农奴制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答案:B5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时的中心是()A乌克兰B西伯利亚莫斯公国D圣彼得堡解析: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开始建立时的中心是莫斯公国。

答案:综合应用61712年,彼得一世“建立了新都圣彼得堡——新俄罗斯的象征”。

“新俄罗斯”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了()A金融贵族和工业家的国家B手工场主和贵族的国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国家D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解析:因为此时的“新俄罗斯”还处在封建社会,而且彼得一世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因此D项符合题意。

答案:D718世纪初和1861年俄国两次大的改革都是沙皇推行的,表明他们()A已无力阻挡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历史潮流B已意识到使国家摆脱落后追赶先进的必要性已看到农奴制度是俄国落后的根D迫于国内矛盾的尖锐,只得以改革避免革命解析:18世纪初彼得一世改革为使国家摆脱落后状态成为军事强国而进行了改革。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时作业及答案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一、选择题1.(2013·济南模拟)关于俄国农奴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农奴制以地主奴役农奴为主要剥削形式B.农奴制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而形成C.农奴有自己微薄的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D.农奴被固定在地主的庄园里2.农奴制改革前,农奴及工人不断起来斗争说明()①广大人民深受封建制度压迫②俄国社会阶级矛盾极端尖锐③农奴制面临危机④农奴制改革势在必行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3.(2013·合肥高二检测)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农奴制危机主要表现在()A.新思潮涌动B.农奴起义不断C.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D.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4.(2013·乐山高二检测)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以前,工业资本家30%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

这一问题反映的实质是()A.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俄国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俄国资本主义的力量比较弱小D.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5.十二月党人被流放主要是因为()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举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D.同情俄国农奴们的处境6.(2013·深圳模拟)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有识之士指出:“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这说明俄国有识之士强烈要求()A.改变现状,走向近代化B.退出帝国主义战争C.进行资产阶级革命D.进行社会主义革命7.(2013·唐山高二检测)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认为:“我们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吗?……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这里所说的斗争是指()A.农奴起义B.克里米亚战争C.农奴制改革D.十二月党人起义8.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高中历史选修1课时作业1:7.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学案1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基础达标』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

这些图片表明()图一地主毒打农奴图二贫困的俄国农奴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严格的限制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解析』遭受毒打表明农奴受到农奴主的严格限制,社会地位低下;贫困说明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19世纪,欧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而俄国还保留着落后的农奴制。

因此,本题的①②③④都是正确的。

2.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这主要表现在()①自由劳动力缺乏②工业投资缺乏③国内市场狭小④国际市场不能扩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 A『解析』农奴制的存在严重束缚了俄国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本和市场,但是俄国农奴制并不能阻碍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

3.19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禆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还是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他是()A.十二月党人B.地主阶级革命派C.守旧派知识分子D.激进派知识分子『答案』 D『解析』材料反映的思想主题是要求废除农奴制度,因此『答案』只能从A、D两项中选择,同时材料表明这是一位知识分子的言论,因此可以排除A项。

4.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答案』 B『解析』19世纪中叶,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本题容易误选D项,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外因。

5.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在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时局的预测中说:“……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你认为走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发展缓慢B.俄国农奴制的落后C.新思潮的冲击D.战争对俄国来说是非正义的『答案』 B『解析』A项是由B项导致的,C项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战争对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故D项错误。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7.1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选修一(人教版)配套练习:7.1 Word版含解析

新提升·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观察下列两幅有关19世纪俄国农奴境况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①农奴的社会地位比较低下②农奴的生活水平较低③农奴主对农奴进行残酷的剥削④俄国的生产关系发展水平落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2.从17世纪到19世纪上半期,俄国同西欧国家相比一直落后,其根本原因是() A.改革不彻底B.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农奴制未废除D.对外扩张影响经济发展【答案】 C3.农奴制度对俄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不包括()A.农奴生活非常贫困不利于国内市场的发展B.农奴没有人身自由不利于自由劳动力的需求C.农奴制度维系着自然经济D.农奴掌握的社会财富不利于工业投资【解析】农奴是国民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但他们生活非常贫困,社会财富主要集中在封建主手里。

【答案】 D4.从工业化角度看,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反映了19世纪中期的俄国() A.农奴从封建庄园逃到西伯利亚B.内河航运仍以人力为主C.农奴生活极端贫困D.俄国的工业生产比较落后【解析】联系工业化的概念和文学艺术是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映进行思考。

【答案】 B5.俄国激进派代表人物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基本主张是()A.继续保留农奴制B.对农奴制进行平缓的改革C.主张让农奴向地主赎买份地D.主张无条件地给予农奴自由和土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A项属于封建地主的主张;B项属于守旧派的主张;C项属于改革派的主张;D项属于激进派的主张。

【答案】 D6.19世纪中叶,俄国工业的发展,要求突破农奴制的束缚,在思想领域具体表现在() A.农民的骚动B.新思潮的涌动C.十二月党人起义D.克里米亚战争【解析】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

在农奴制度下,俄国工业发展不仅缺乏必需的自由劳动力,也缺少工业投资,更造成国内市场的极端狭窄。

农奴制度的存在已经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而新思潮的涌动是俄国工业发展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历史选修1   第七单元 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

清单一改革的根本原因俄国的农奴制与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1)农奴制的发展历程:①开始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农奴制开始形成。

②正式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正式确立。

③不断强化:18世纪以后,包括彼得一世在内的历代沙皇采取措施强化农奴制。

④面临危机:19世纪上半期,阶级矛盾激化,农民骚动越来越多。

(2)农奴制下的阶级关系:①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贷款抵押。

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承担沉重赋税。

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

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表现:①19世纪40年代俄国的棉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

②俄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交通运输业与英法等差得很远。

(2)原因: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

(3)后果: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

[深化认知]19世纪上半叶,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冲击了农奴制度的经济基础;同时,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又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清单二改革的社会基础新思潮的涌动1.十二月党人起义(1)原因:19世纪初,俄国一些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非常不满。

(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

(3)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

2.知识分子的争论(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代。

(2)焦点:国家现状和未来发展。

(3)派别及主张:①守旧派:主张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民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

②改革派:必须解放农民,由农民向地主赎取份地。

③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给予农民自由和土地。

[深化认知]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俄国反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第一次公开武装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对后来的俄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清单三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1.原因:俄国为扩大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矛盾。

2.经过(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犯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含答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7.1《19世纪中叶的俄国》 含答案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学目标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教材分析:教材从“俄国的农奴制"、“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新思潮的涌动"、“克里米亚战争”四个方面介绍了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教学时注意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去分析四部分内容,把握农奴制与其他三方面的关系,得出农奴制是俄国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是改革的根源。

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是改革的直接原因.学生分析:学生对农奴制比较陌生,需通过相关资料和探究活动加强学生的理解;对克里米亚战争学生一般都有兴趣,可加以引导。

设计思想:时代→俄国现状(农奴制、落后工业、新思潮)→克里米亚战争→改革知识结构导入:首先打出俄国的现实主义画家拉宾创作的《伏尔加河的纤夫》的画面.烈日炎炎下,11个衣衫破烂的纤夫正吃力地拖着一只大木船.他们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它反映当时的俄国正处在农奴制下,农奴过着悲惨的生活.画家通过作品猛烈抨击沙皇农奴制度,并寄希望于农奴的觉醒.同学们在欣赏这幅画的同时,你对十九世纪中叶社会现实有了什么深刻认识?(农奴受到极其严重的压迫,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社会的发展。

)是什么原因促使俄国发进行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俄国1861年改革的背景。

由此导入新课。

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

开始形成: 15C末16C初、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2。

正式确立: 17C中期(《法律大全》颁布)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1)彼得一世:购买(2)18C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3)19世纪中叶:俄国90%人口在农村,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特点: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在土地、人身、司法上依附于地主,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探究的主要问题】
1.农奴制所造成的社会危机是什么?
解题关键:农奴制度阻碍了俄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思路引领:农奴制成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绊脚石,农民的骚动影响了俄国政局的稳定。

答案提示:①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

2.克里米亚战争对俄国有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克里米亚战争充分暴露了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的腐朽性。

成为1861年的农奴制改革的直接诱因。

思路引领:克里米亚战争是俄国为了扩大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土地;为了挽救政治危机,转移国内矛盾;客观上加速了改革的步伐。

答案提示: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充分暴露了俄国农奴制和沙皇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加剧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俄国统治者从政治昏睡中清醒过来。

【学思之窗】
十九世纪俄国一名知识分子说:“维护奴役人的农奴制度本身,是不会有成效的,而且也毫无裨益,无论社会良心或当代工业、国民福利和国家安全的要求,都已判处它的死刑。

”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
解题关键:为什么这样评论方面:已认识到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看法方面:农奴制必须废除。

思路引领:由于农奴制的存在,农民处境恶劣、生产效率低下;工业发展缓慢;生活贫困、体质很差;农民暴动严重威胁着沙皇和贵族地主的统治、影响社会安定和政局的稳定。

答案提示:(1)因为他已经认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

(2)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855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面临哪些问题?其中,什么是最主要的问题?
解题关键:农奴制的危机、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新思潮的涌动、战争的失败。

思路引领:从政治、经济、社会、军事四个方面考虑。

答案提示:政治上: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受到严重威胁。

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的差距。

社会上:革命民主主义者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准备推翻俄国农奴制。

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即沙皇的统治受到威胁。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必须进行农奴制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