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地理精准培优专练17:影响类问题的突破(附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17含答案

课时跟踪练17 植被、土壤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一、选择题冰缘带是指位于高山草甸之上、永久雪线以下的植被带,由适冰雪与耐寒旱的植物组成,是山地垂直植被带中海拔最高的。
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植物都比较矮小,花朵甚至朝下开放(如右图所示)。
据此完成1~2 题。
1.冰缘带上的植物开花时花朵朝下的原因是()①防晒伤②防风吹③防冰雪④引昆虫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冰缘带上的植物比较小型且分布不连续,影响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B.热量C.水分D.风力1.C 2.A第1题,高原上大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为避免花朵遭受紫外线的伤害,花朵朝下开放,①正确;垂头植物可以避免雨水对花粉的冲刷,吸引昆虫到来,④正确。
故选C。
第2题,冰缘带土壤土层浅、石质化强,分布分散,土壤发育困难,且土壤较为贫瘠,不能支持大型植株的生长,因此植株矮小且分布不连续,A正确;冰缘带热量稳定、大致呈带状,不会分布不连续,B 错误;接近冰雪带,水分差异小,C错误;冰缘带附近普遍多大风天气,D错误。
故选A。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我国某山区进行土壤野外观察,同学们发现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颗粒物存在明显的变化,并在研学报告中绘制了土壤肥力影响因素示意图(下图)。
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数字含义对应正确的是()A.①—时间B.①—地貌C.②—腐殖质D.②—成土母质4.从山顶到低平洼地,土壤质地变化最可能是()A.砾质土—壤土—砂土—黏土B.砾质土—砂土—壤土—黏土C.黏土—壤土—砂土—砾质土D.黏土—砂土—壤土—砾质土5.土壤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气候B.地形C.生物D.人类活动3.D 4.B 5.C第3题,岩石经过风化变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是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故②是成土母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变为腐殖质,①为腐殖质。
故选D。
第4题,同一地区,山顶气温较低,水分较少,风化作用较弱,细小风化物容易流失,成土母质颗粒粗;山前平原气温较高,水分较多,风化作用较强,且易堆积细小风化物,成土母质颗粒较细。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稳中提升选择精练及答案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稳中提升选择精练及答案(一)云量是以一日内云遮蔽天空的百分比来表示。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分布。
完成1--2题。
1、据图中信息判断()A.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于乙地B.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C.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丙地D.丙地云量空间变化大于丁地2、影响乙地等值线向北弯曲的最主要因素是()A.地形B.季风C.纬度位置D.海陆位置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数值在50~52之间,乙地在64~66之间,即乙地平均云量大于甲地,故甲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大于乙地,甲地多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丙地数值在46~48之间,则乙地多年平均相对湿度大于丙地;丁地等值线较丙地密集,故云量空间变化应大于丙地。
故B正确。
第2题,乙地等值线向较低处弯曲,表明乙地多年平均云量日均值比两侧大。
该处为雅鲁藏布江谷地,为西南季风的通道,因而云雨量比两侧多,故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1、B 2、A(二)[2019·河北质检]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阳光房(复式楼的露台、一楼的私人花园、楼房的顶层、别墅等的玻璃房)在城市中大受欢迎。
阳光房附建在房子一侧,中间用一堵墙(带门、窗或通风孔)将房子与阳光房隔开,通过合理的设计发挥阳光房的作用,让时尚成为一种节能。
据此完成1--3题。
1、一般将阳光房建在房屋南侧的城市,大多位于()A.北温带B.北寒带C.南温带D.南寒带2、图示阳光房的玻璃墙通风孔和共用墙通风孔打开的季节分别是()A.春季、秋季B.秋季、春季C.夏季、冬季D.冬季、夏季3、晴日的一天中,阳光房的气温比室外气温高,其主要原因是()A.玻璃可透光并能阻隔室内热量散失B.室内大气逆辐射和保温作用强C.室内花草多,空气湿度与比热容大D.室外空气流动性强,不易增温解析:第1题,阳光房能充分得到光照,建在房屋南侧,说明南侧光照条件好;北温带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则南侧光照条件好。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稳优提优非选择练题含参考答案

2020届高考人教地理一轮稳优提优非选择练题含参考答案(一)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概括某年8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6分)(2)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某年8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
(8分)(3)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
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分)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对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
第(2)题,考查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移动对我国锋面雨带推移的影响,某年8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暴雨洪涝影响,南方地区受干旱影响。
主要原因是华北地区受锋面雨带影响,南方地区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
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侧。
第(3)题,考查对干旱灾害的防治。
对于干旱灾害的防治应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答案:(1)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
(6分)(2)华北地区:8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并造成洪涝灾害。
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
(8分)(3)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任答两点即可)(6分)(二)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香港境内多低山、丘陵,山峰海拔多为300~400米,平原仅占香港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人多地少。
2017级2020年高考“成都三诊”地理试题解析

2017级2020年高考“成都三诊”地理试题解析绵阳市芦溪中学地理备课组1.B【解析】考查区域差异比较。
与南方相比,北方纬度纬度较高,距离冷空气的源地近,冬季更加寒冷漫长,春天会来得更晚,气温要到达13℃的时间会比南方来得更晚,所以播种期较晚,B正确;北方由于气温更低,甘蔗出苗率低,为提高出苗率需地膜覆盖或温室人工增温栽培,育苗成本较高,A不正确;甘蔗汁的多少与其生长条件有关,根据材料“高温潮湿利于其生长”,而北方地区雨季较短,高温高湿期较短,所以甘蔗汁不够丰富,C不正确;北方气温较低,病虫害较少。
2.B【解析】考查城郊农业,形成城郊农业的主导因素市场,大城市郊区的农业主要种植蔬菜、水果,或发展乳畜业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故本题B正确;北方制糖的原料主要是甜菜,甜菜更易种植,A不正确;南方的甘蔗品质很好,不用在热量条件更差的地方培育新品种,C不正确;我国货物的南北交通主要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运,甘蔗的运输占比不高,故D不正确。
3.B【解析】考查学生信息的获取能力。
根据题干“枯黄脚叶”可知该题考查甘蔗生长后期的农事活动的目的。
根据材料“气温日较差大的冷凉干燥、晴朗无霜的天气对甘蔗成熟及品质提高非常有利”,在南方剥掉枯黄脚叶可以增加甘蔗田的通风透光性,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气根和侧芽萌发对养分的消耗,减轻鼠害和病虫害,有利于提高甘蔗的品质,提高产量,故A正确;保持土壤湿度不对,不剥叶才有利于减轻冻害。
4.C【解析】考查区域大气环流形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该国西部沿海位于南纬30到40度之间,由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且冬季由于南北温差大,风力强劲。
因此发电量最丰富的季节,应该在南半球的冬季,C正确。
5.C【解析】考查区域资源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从纬度可以看出该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带控制,年降水量较少,晴天多,所以太阳能丰富。
2022年新高考模拟优化卷高考地理(17)(解析版)

C.减速坍塌
D.间歇坍塌
【解析】根据“因侧向蠕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发生的”可直接判定,迂回扇形成过程中河流凹岸
地区发生坍塌的规律是间歇坍塌。答案 D
7.在迂回扇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河流长度增加、弯曲度变大
②河流沙坝之间沼泽、洼地增多
③图中沙坝的形成时间顺序是 4→3→2→1
④河流纵比降变小,流速变慢
5 / 10
(1)推断图中阴影所示区域植被的分布特点。(4 分)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中阴影所示区域大部分为山脉环绕的荒漠高原,东南部为河流切割形成的峡谷和 谷地,说明该区域东南部降水较多。东南部河谷发育有森林和森林草原植被,向西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
漠植被。 【答案】东南部河谷发育有森林和森林草原;(2 分)向西北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2 分)
北部,安第斯山脉东坡,西邻智利,北接玻利维亚。高查瑞智能光伏电站所在的阿根廷胡胡伊省面积
53219km2,人口 672260 人(2010 年),该省大部分地区为山脉所环绕的荒漠高原,东南部为河流切割形成
的峡谷和谷地。该地矿藏丰富,有铁、锌、铅、锡、金、银等,为阿根廷主要矿产地。该电站建成后,本
区域将结東一直从其他省份购电的历史。
窗外,还包括其边缘到周国树木的树干基部所围成的林地。该兴趣小组选择晴天到南部山区进行野外调
查,调查时绘制了林窗示意图,并获取了林窗区域地理环境资料。
1 / 10
3.调查当日正午时刻,该兴趣小组成员测量获得结果 Sd=H。该日最接近
A.秋分(9 月 23 日左右) B.霜降(10 月 23 日左右) C.立春(2 月 4 日左右) D.清明(4 月 5 日左右)
运输安全性好等方面来回答 【答案】甲。理由:海上运输距离较近;(2 分)甲港口更靠近项目所在地。(2 分)乙。理由:海运可直达阿
2020年山东省高三选考地理一摸前模拟考试(十七)(新高考PDF精析)

2020年山东省高三选考一摸前模拟考试(十七)地理一、选择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号题目要求的。
“工业机器换人”是指企业通过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进一步减少企业生产用工总量,优化工艺技术流程,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优质率,提升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据此回答1—3题。
1.近年来,在许多地方的企业出现了“工业机器换人”的现象。
实施“工业机器换人”的直接原因是A.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B.城市形象的转换C.劳动力的严重短缺 D.产业结构的调整2.纺织企业的哪个部门,最容易实现“工业机器换人”A.企业主管B.染整加工C.工厂会计D.市场营销3.目前,以下城市急需“工业机器人”的是A.北京 B.拉萨C.桂林D.东莞泰国和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主要的蔗糖生产和出口国。
两国的蔗田主要分布在纬度16°以南的平原地区,泰国甘蔗单产仅为澳大利亚的85%,而泰国吨糖耗蔗量为澳大利亚115%,两国蔗糖生产成本大约相同。
据此完成4~6题。
4.澳大利亚甘蔗单产高于泰国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更温暖湿润B.土壤更肥沃C.种植技术更先进D.运输更便捷5.导致泰国蔗糖生产成本与澳大利亚大约相同的主要要原因是A.原料消耗量B.劳动力工资C.生产技术D.市场需求量6.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影响制糖工业区位因素的是,A.①B.②C.③D.④森林巨大的水文生态作用早已为国外的大量观测与研究所证实。
森林郁闭度是指林地内树冠的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
森林对降雪的截留作用主要受郁闭度和林分因子(树高、胸径、林龄、密度等)的影响。
积雪融化速度主要与气温、降水和风速有关,不同林型内有较大差异。
图1示意小兴安岭林区条件相近的某区域不同森林类型积雪-融雪过程。
据此完成7-9题。
7.与林外空地相比较,3月15日前林内积雪薄的原因最可能是A.林外风速较小B.林外降雪较多C.林内气温较高D.林内郁闭度大8.与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相比,落叶松人工林内的融雪速度及原因A.慢,风速较小B.先快后慢,气温先高后低C.快,太阳辐射较强D.先慢后快,降水量增多9.云冷杉常绿原始林的水文生态效益更高,主要是由于A.春季融雪量增加B.融雪速度降低C.融雪时长缩短D.河流汛期提前杞麓湖位于滇中高原,为封闭型断层陷落湖盆,无明显地表径流出口。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非选择精练习题 附参考答案共6份

(人教版)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非选择查漏补缺精练习题(一)含参考答案(一)[2019·惠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达加斯加岛是世界第四大岛,岛上动植物种类非常丰富,其中80%为特有种类。
马达加斯加经济以农业为主,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目前该国人口已超过2千万,年增长率为3%。
近年来,马达加斯加岛一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引起世界的关注。
(1)说出岛屿东西两侧自然植被类型并分析形成原因。
(10分)(2)分析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的原因。
(6分)(3)分析该岛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
(8分)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岛地处南半球信风带,中间为山地;岛屿东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同时受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岛屿西侧位于东南信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第(2)题,该岛动植物多特有种类,说明它受其他物种影响比较小,可结合该岛的位置与外界的联系进行分析。
第(3)题,动植物资源面临灭绝威胁的原因主要与栖息地的减少、人类的猎杀与采伐、环境污染等有关。
答案:(1)自然植被:岛屿东侧为热带雨林;岛屿西侧为热带草原。
原因:岛屿东侧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地带,受纵贯南北的山地抬升,加之沿岸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因而终年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热带雨林;岛屿西侧处于背风地带,降水少,为热带草原气候,发育热带草原。
(10分)(2)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岛屿面积大,多山地,自然条件空间差异较大。
(6分)(3)人类活动使森林、草原面积减少,动植物生存空间(栖息地)减少;掠夺式猎杀、采伐致使其数量急剧下降;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动植物生存环境改变。
(8分)(二)读7月索马里洋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驱动索马里洋流的西南风的成因。
(6分)(2)判断图中索马里洋流属于寒流还是暖流,并说明依据。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11月稳中培优选择题练习及答案(4份全集)

2020届人教高考地理11月稳中培优选择题练习(1)及答案(一)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A.断层①形成时间早于地层②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相同C.⑤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B.b处的岩石致密坚硬C.c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区的石灰岩形成雅丹地貌【答案】1.D 2.A【解析】1.图中断层①切断了地层②,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地层②,A错;形成③的是变质作用,形成④的是冷却凝固作用,内力作用不同,B错;⑤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山地,C错;根据岩层位置,岩层⑥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对。
故选D。
2.a处地质构造是背斜,具有良好储油气条件,A正确;b处的岩石是喷出岩,岩石多气孔,不致密,B错误;c处是断层构造,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 区的石灰岩形成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D错误。
故选A。
(二)下面是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
读图,回答1--2题:1.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D.降水量的变化2.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 )A.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C.埃塞俄比亚高原D.墨西哥高原解析:1.C 2.B第1题,从图中信息看,甲、乙两物种的生存地域分别向北、向南迁移比较明显,而气温是影响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说明原先甲、乙两物种生存的地域的温度条件发生了变化。
第2题,目前,全球变暖是气温的主要变化趋势,相对而言,纬度越高,气温变化越明显,所以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为热带地区。
(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该区域规划的叙述,较为合理的是( )A.北部建设商品谷物种植区,保证城市粮食供应B.西南部沿海建设工业基地,发展海洋化学工业C.东南部沿海建设大型港口,促进沿海工业区发展D.南部沿海大力发展海水淡化,解决农业用水紧张状况2.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乙的城市功能分区最明显C.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解析:1—2、B C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应以农林牧相结合为主;西南部盐业资源丰富,沿海建设工业基地,发展海洋化学工业;东南部为沙质海岸,海水较浅,不适宜建设大型港口;海水淡化成本高,不适宜用于解决农业用水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三地理精准培优专练17:影响类问题的突破(附解析)一、常考“影响”归纳(一)影响类设问影响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结合重大工程建设、产业活动、人口迁移、城市化等,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命题,常见设问形式有“带来的影响有哪些”“产生什么影响”“试分析××对××的影响”“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等。
影响类设问一般要从多角度分析,如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对本地区(事物)的影响和对其他地区(事物)的影响,现在的影响和将来的可能影响,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影响等。
注意如果设问给出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
如“分析说明××对××的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对于这类设问,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分析评价类设问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常见的设问形式有“分析某地发展××工(农)业的区位条件(优势)”“从××角度评价××区位条件”“结合××因素评价××的发展条件”“简要评价××对××的影响”“与××相比,评价其优势或者不足”或“从××方面进行分析”等。
在解答该类试题时,要注意审题,抓住限定词,明确是评价利还是评价弊,是对比分析还是没有限定,该从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等。
答题时要注意把握以下三点:(1)要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阐述,针对优势和不足进行全面论证。
(2)要从多角度分析,如可以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
(3)注意限定条件,只能从所要求的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除此之外,解答分析评价类设问时,要充分利用题目材料信息,合理迁移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组织答案时一定要突出“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就是得分点。
【培优点津】典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据报道,智利将在阿塔卡马沙漠①耗巨资修建水电站(如图所示)。
该工程计划利用太阳能将海水抽至山顶的两个水库中再让海水倾泻而下用于发电。
水库一旦蓄满水,水量将相当于2.2万个奥运会标准泳池的总蓄水量②,装机容量将达300兆瓦,可满足三省供电需求③。
(1)简析该工程选址的合理性。
(2)试分析该地将太阳能转换成水能发电的原因。
(3)简述工程建成后对水库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
[解题示范]对点增分集训一、综合题1.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黄土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
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见下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
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1)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从甲至乙再到丙的演变过程。
(2)简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
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斯里兰卡是印度洋的一个岛国,旅游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游客主要来自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下图为斯里兰卡。
(1)说明该国地形特征对河流水系特征的影响。
(2)分析该国气候对其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简述其游客来源地构成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云霄县背山面海,种植枇杷的条件优越,枇杷产量大、品质好,2001年获“中国枇杷之乡”的美誉。
云霄枇杷树根系浅,枝繁叶茂,性喜温暖,花期在11—12月,冬季低温会影响其开花结果;果实在转熟期,表面易被强日照灼伤;枇杷果皮薄嫩,果肉柔软多汁,不易储存,鲜果上市期短。
在云霄县枇杷套袋技术(果农把幼果装入特制纸袋)、枇杷与茶叶间种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每年3—4月,当地都会举办盛大的枇杷节。
材料二下图示意云霄县位置范围。
(1)云霄县是我国枇杷越冬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分析该县枇杷越冬条件好的原因。
(2)风害是影响云霄县枇杷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分析该县夏秋季节枇杷树容易遭受风害的原因。
(3)简述套袋技术对实现枇杷高产增收的作用。
(4)说明云霄县举办枇杷节对促进枇杷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4.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
延布是沙特阿拉伯重要的石化工业中心和海运港口。
2016年1月,中国某公司在延布投资兴建炼油厂。
该炼油厂拥有世界领先的炼化设施及生产管理标准,生产的汽、柴油质量达到欧美标准。
目前延布炼油厂日加工原油40万桶,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厂之一。
(2)说出该中资炼油厂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3)简述中国公司投资建厂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请列出其中3项)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钱塘江是浙江的母亲河。
钱塘江,又名“之江”,是吴越文化分野之地。
2018年6月26日,浙江省(之江文化产业带建设规划》发布会暨文化产业项目签约活动在杭州举行。
之江文化产业带将以“串珠式”的布局,串联起杭州市上城、滨江等城区,构建“一带一核五极多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围绕数字文化、影视文化、艺术创作、动漫游戏四大产业发展。
(1)从地理角度分析,古代钱塘江成为吴越文化分野之地的原因。
(2)说明核心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区位优势。
(3)阐释现阶段该地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意义。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遵义市凤冈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平均海拔720米,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贫困县。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种田、养鸡为了盐巴钱”是凤冈县人民过去生活的写照。
凤冈县结合当地土地资源和气候条件.以茶产业推动扶贫战略落地,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获得“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的称号。
2018年9月,凤冈县退出国家贫困县行列。
下图示意凤冈县的地理位置。
(1)推测凤冈县过去贫困落后的原因。
(2)指出凤冈县大力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凤冈县脱贫经验对我国山区贫困县发展经济的启示。
(4)有人建议,为了发展经济,凤冈县应大规模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
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对点增分集训1.【解析】(1)图甲为黄土塬,顶面平坦宽阔或微有起伏,黄土堆积厚度较大,是黄土高原地区最重要的耕地集中分布区。
图乙为黄土梁,是平行于沟谷的长条状高地,梁长一般可达上千米,几公里或十几公里。
图丙是黄土峁,是呈孤立的黄土丘,浑圆状形如馒头,大多数黄土峁是由黄土梁进一步侵蚀切割形成的。
从流水侵蚀作用入手分析由黄土塬到黄土梁到黄土峁的黄土地貌形成过程。
要结合当地的黄土土质疏松和夏秋季节降水集中多暴雨,受流水侵蚀作用强、植被稀疏等原因进行分析。
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可以通过水土流失、土壤肥力、耕地面积、地表破碎增加耕作难度等角度分析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黄土地貌的塬、梁、峁的演变过程,实际上是黄土地貌的碎片化过程,即先前的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耕种条件越来越差;土壤逐渐贫瘠化;水土流失加剧。
(3)黄土高原上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沟谷地貌,减少高原面上的沟谷数量和面积,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
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有利于减少和阻止地表形态破碎。
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农田灌溉。
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答案】(1)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士粱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2)黄土地貌由塬、粱、峁的演变过程,导致地貌顶部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这一过程导致可耕地面积不断缩减,水土流失加剧,士壤逐渐贫瘠化,耕种条件越来越差。
(3)有利作用:平整土地可以使黄土高原地表不易形成径流,或减少地表径流的形成,从而减少冲沟和沟壑的形成。
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地表形态破碎,有利于耕地面积扩大,有利于机械化耕作,有利于农田灌溉(答对2点即可)不利影响:可能导致平整后的土地更加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的耕作层。
2.【解析】(1)水系特征主要分析流程长短、流向、落差等。
从图中岛屿轮廓、等高线数值及疏密可以判读出来。
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原因是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岛屿面积小,河流流程短;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2)气候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主要是汛期、径流量、结冰期等方面,气温决定河流是否有冰期,降水决定流量大小以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河流没有结冰期;年降水量丰富,河流的流量丰富;热带季风气候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游客主要来自欧洲、印度、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客源地一般与距离的远近和经济收入有关。
主要来自周边的南亚、东南亚是因为距离本国近;主要来自欧洲,是因为经济发达,人们精神消费需求高;或欧洲与斯里兰卡旅游资源的差异大,对欧洲人的吸引明显。
【答案】(1)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岛屿面积小,河流流程短;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
(2)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河流没有结冰期(且水温较高);年降水量丰富,河流的流量丰富;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能说出季节变化大即可。
(3)主要来自周边的南亚、东南亚,距离本国近;主要来自欧洲,经济发达,人们精神消费需求高;或欧洲与斯里兰卡旅游资源的差异大,对欧洲人的吸引明显。
3.【解析】(1)根据材料,“枇杷性喜温暖”“冬季低温会影响其开花结果”;云霄县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