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12年10月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年10月《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4年10月《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考题含解析

2024年10月《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根据“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大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府2、在政体上,南京临时政府建立依据的原则是______。

A.三权分立B.议行合一C.议行分开D.三权合一3、明朝时期宰相制被废除后,取而代之的是______A.内阁制B.六部制C.诸寺制D.司礼监制4、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_____。

A.内阁B.六部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__。

A.工农兵代表会议B.苏维埃代表大会C.中央执行委员会D.人民委员会6、唐朝时,首开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从而在制度上赋予其参政权力之先例的皇帝是()。

A.唐玄宗B.唐太宗C.唐代宗D.唐中宗7、从形式上看,“宪政时期”南京政府的中央行政体制为______。

A.议会共和制B.委员合议制C.议行合一制D.责任内阁制8、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9、中国历史上在行政管理方面神权政治色彩最浓烈的是______。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其中两府是指()。

A.御史台和尚书台B.中书门下与枢密院C.吏部和礼部D.少府和相府11、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______A.总裁制B.总统制C.议会制D.委员会制12、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______。

A.军机处B.枢密院C.兵部D.都督府13、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______A.治书侍御史B.御史大夫C.御史中丞D.殿中侍御史14、影响明朝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15、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______。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

中国行政史自考题-41(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B}}单项选择题{{/B}}(总题数:44,分数:44.00)1.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是______∙ A.内三院∙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枢密院(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议政王大臣会议又被称作“国议”,作为清朝前期的中枢决策机构。

答案为C。

2.清朝的议政制度作为完备的政治体制出现于______∙ A.努尔哈赤时期∙ B.皇太极时期∙ C.顺治时期∙ D.康熙时期(分数:1.00)A.B. √C.D.解析:[解析] 议政制度可追溯到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由议政五大臣及八旗旗主组成,参与议政。

在清太宗皇太极时期成为完备的政治体制。

答案为B。

3.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取消是在______∙ A.康熙在位时期∙ B.雍正在位时期∙ C.乾隆在位时期∙ D.皇太极在位时期(分数:1.00)A.B.C. √D.解析:[解析] 清军入关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由于统治内部政治力量的消长变得不稳定,在康熙时权力达到顶峰。

康熙为了加强皇权设立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开始丧失,雍正时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更加衰落,在乾隆年间被取消。

答案为C。

4.康熙帝设______,从此“国议”的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 A.文馆∙ B.内三院∙ C.军机处∙ D.南书房(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康熙帝为解除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加强皇权,于1677年设立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决策功能逐渐丧失。

答案为D。

5.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是______∙ A.内三院∙ B.翰林院∙ C.军机处∙ D.文馆(分数:1.00)A.B.C.D. √解析:[解析] 天聪三年(1629年)皇太极命儒臣翻译汉文典籍,并记录本朝历史,设立“文馆”。

文馆是清朝内阁最早的组织形式,皇太极任命了一些文学侍从为文馆大学士,他们即是清朝最早的大学士。

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五代时期节度使的辖区为( )A.路B.道C.州D.省正确答案:B2.明代废除宰相制度后,协调政府各部门的职能由______行使。

( ) A.皇帝B.枢密院C.司礼监D.翰林院正确答案:A3.明洪武年问最主要的人仕途径是( )A.荐举B.科举C.荫补D.军功正确答案:A4.雍正元年(1723年)后,清朝以______掌管理藩院事务。

( )A.王公B.大学士C.皇帝D.王公或大学士正确答案:D5.清朝对地方官的考察称( )A.大计B.上计C.小计D.京察正确答案:A6.“贿选总统”是指( )A.徐世昌B.曹锟C.段祺瑞D.王宠惠正确答案:B7.1913年《划一令》公布后,对省行政体制进行调整的基本原则是( ) A.确立三级地方行政体制B.确立二级地方体制C.军民分治的原则D.军事合法原则正确答案:C8.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 )A.国民参政会B.国民大会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参议院正确答案:A9.1938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确立抗战救国的总方针的文件是( )A.《抗战救国纲领》B.《国防最高委员会组织大纲》C.《中华民国宪法》D.《抗战建国纲领》正确答案:D10.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决策的权力中心是( )A.国防委员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大会正确答案:C11.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对省行政体制作了进一步调整,省党部与省政府采取______的形式处理全省事务。

( )A.党政合一B.党政分立C.党不参与政治D.党政互相联系正确答案:D12.______是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

( )A.省苏维埃B.县苏维埃C.区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正确答案:D13.1943年4月25日公布的《陕甘宁边区各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规定:边区各级政府所属的干部由______统一管理。

2012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真题和答案

2012年10月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真题和答案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行政组织理论试题课程代码:0031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英国都铎王朝在商业集中的地方设立A.郡B.自治市C.村社D.百户区2.属于行政管理主体的是A.乡政府B.县长C.公安派出所D.村支书3.中华民国地方政府一般设立A.2级B.3级C.4级D.5级4.“千百万人才工程”致力于培养高层次人才,这属于行政组织的A.纵向目标B.横向目标C.战略目标D.战术目标5.古立克提出的POSDCRB中的“C”指的是A.指挥B.命令C.协调D.报告6.中国古代荀子认为A.“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B.“明主治吏不治民”C.“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D.“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7.行政机关内部的职位之间进行责权划分的是A.办公制度B.岗位责任制度C.财务制度D.会议制度8.主张扩大行政部门权力的是A.卢梭B.洛克C.孟德斯鸠D.汉密尔顿9.按编制比例确定各级政府机构和人员的总额规定,是编制的A.标准B.限额C.结构D.等级10.同时具有宏观指导协调和具体业务管理职责的是A.业务机关B.综合性管理机关C.辅助机关D.统率机关11.按行政活动程序分类,北京市工商局属于A.咨询机关B.执行机关C.决策机关D.信息机关12.必须由实施自治的民族成员担任的职位是A.自治区主席B.自治区政协主席C.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D.自治区党委书记13.主张“训导人民,实行地方自治”的是A.孙中山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14.影响行政组织成员人格心态最直接、最经常的因素是A.组织的内聚力B.群团关系C.组织成员的素质D.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15.行政组织各要素排列组合方式构成它的A.体制B.目标C.结构D.系统16.1998年中国机构改革后,国务院部门由40个减少到A.35个B.31个C.29个D.25个17.法国专制君主制时期,负责地方行政事务的是A.国王B.大法官C.国务会议D.监察官18.最适用行政组织动态研究方法的领域是A.组织法规B.组织行为C.组织制度D.组织结构19.“公安局110报警电话的反应态度”属于行政组织目标评估中的A.效率标准B.效益标准C.主观性标准D.回应性标准20.关于职位的正确的说法是A.职位就是岗位B.职位的核心是权力C.职位就是编制D.职位是能力的体现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中国行政史)模拟试卷19(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名词解释 4. 简答题 5. 论述题单项选择题1.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为浓烈的时期是( )A.夏、商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宋时期D.元、明、清时期正确答案:A解析:夏、商奴隶制时期,神权政治色彩最为浓烈,神权的体现者巫史在国家机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君主的一切决策都以占卜的形式出现,征伐也大都在护神的名义下进行,选择优秀的巫史担任辅佐,成为君主贤明的主要标志。

2.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 )A.保甲制B.乡遂管理体制C.郡县制D.行省制正确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西周的地方基层行政区划。

无论是周王的直属领地还是各诸侯国,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一种乡遂管理体制。

3.战国时期对官吏的考核形式是( )A.上计B.京察C.大计D.磨勘正确答案:A解析:战国时期,官吏只能依法按上级的规定行使职权,上级通过“上计”来考核官吏,依据官吏工作实绩予以奖惩,并作为官员升迁的依据。

4.汉朝时采取“抑损诸侯,减黜其官”措施的皇帝是( )A.汉景帝B.汉献帝C.汉文帝D.汉成帝正确答案:A解析: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景帝采取了“抑损诸侯,减黜其官”的措施。

5.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采取的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是( )A.三长制B.州郡侨制C.军镇D.宗主督护制正确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高级地方政区的行政权已为武官把持。

在北方地区还有一种完全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即军镇。

6.唐朝时,首开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从而在制度上赋予其参政权力之先例的皇帝是( )A.唐玄宗B.唐太宗C.唐代宗D.唐中宗正确答案:C解析:唐代宗时开始以宦官充任“内枢密使”,参与国家政务的决策,从此宦官在制度上被赋予了参政的权力。

7.唐代科举中常科每年举行( )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正确答案:A解析:科举在唐代包括两大类,常科和制科。

全国2023年10月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00322考试试卷含解析

全国2023年10月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00322考试试卷含解析

全国2023年10月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00322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______。

A.广州B.瑞金C.上海D.嘉兴2、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其中两府是指()。

A.御史台和尚书台B.中书门下与枢密院C.吏部和礼部D.少府和相府3、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

A.军管会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4、辽朝最高军事机关是______A.大林牙院B.枢密院C.大于越府D.军机处5、汉武帝以后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B.货选C.征辟D.察举6、根据1928年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国家元首是______。

A.临时大总统B.中政会主席C.国民政府主席D.国民政府委员会主席7、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执行的最高机关是()。

A.尚书省B.中书省C.门下省D.散骑省8、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9、元朝的最高监察机构是()。

A.枢密院B.谏院C.御史台10、袁世凯为恢复帝制做准备而炮制的一部法律是______。

A.《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约法》C.《国民代表大会组织法》D.《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1、辽朝南面官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A.翰林院B.汉人枢密院C.尚书省D.中书省12、根据南京临时政府《关于公文程式咨》的规定,任用职员及授赏徽章的证书______。

A.谕B.令C.示D.状13、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

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14、根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苏维埃组织法》规定,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______。

A.县(乡)苏维埃B.乡(区)苏维埃C.市(县)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15、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______A.军事民主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16、辽朝南面官中最重要的机构是()。

自学考试学习资料:00322中国行政史

自学考试学习资料:00322中国行政史

一、单选题1、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是()。

A、制书B、诏书C、诰D、手迹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B【答案解析】诰是专对诸侯王进行策封的一种文书。

参见教材P103。

2、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

A、唐朝B、隋朝C、明朝D、清朝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中国的科举制度都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最具开创性和平等性的官吏及人才选拔制度。

它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衰于清末。

参见教材P65。

3、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周王朝实行()。

A、部落凝聚制B、分封制度C、内外服制D、郡县制度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度。

参见教材P82。

4、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是()的兴起。

A、公族B、远方首领C、卿大夫D、门阀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春秋时期,社会关系变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是卿大夫的兴起。

参见教材P89。

5、秦汉时期,大县之长官称()。

A、尉B、丞C、守D、令A B C D【正确答案】D【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秦汉县之长官称令(大县)或长(小县)。

参见教材P99。

6、行政决策的文书中,日常通告文书叫作()。

A、约B、诰C、简书D、命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简书”是日常通告文书。

参见教材P86。

7、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A B C D【正确答案】C【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周朝是鼎盛时期,创造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基本模式,并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参见教材P69。

8、察举制是一种()的选官制度。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保举子弟D、依据财产补官A B C D【正确答案】B【您的答案】【答案解析】察举制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其基本精神已存在于战国荐举制之中。

参见教材P105。

全国年月自考中国行政史新试题及答案解析评分标准

全国年月自考中国行政史新试题及答案解析评分标准

2017 年 4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行政史试卷(课程代码0032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l 分,共25分)1.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A)P.65/129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2.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D)P.79A .军事民主制B .王子王位继承制C .兄终弟及制D .嫡长子继承制3.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称为(C)P.96A .令B .曹C .卿D .丞4.西汉初年,一些功臣被封为彻侯,其食封的领地称为(B)P.100A .属国B .侯国C .郡国D .王国5.魏晋以后,御史台完全独立,其长官为(C)P.116A .治书侍御史B .御史大夫C. 御史中丞D .殿中侍御史6.在隋朝三省制度中,实际成为行政运转轴心所在的“政本之地”是(A)P.119A .尚书省B .中书省C .门下省D .内史省7.中晚唐时期宦官之所以能把持朝政,直至废立皇帝,进退宰相,是因为宦官控制了京城的军队,宦官藉以控制军队的官职是(D)P.121A .司隶校尉B .都督军事C .太尉D .神策左右军中尉8.唐朝依法制定,以诏制形式颁布的行政规则称为(B)P.127A .律B .令C .格D .式9.宋朝路一级行政机构中俗称“宪司”的是(C)P.141A .转运使司B .提举常平司C .提点刑狱司D .经略安抚司10.金朝负责从七品以下官员任免的是(A)P.159A .吏部B .尚书省C .枢密院D .礼部11.明朝最高审判机关是(B)P.170A .刑部B .大理寺C .都察院D .御史台12.清朝最高一级地方行政组织是(C)P.189A .道B .郡C .省D .州13.近代中国行政体制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是(D)P.204A .增设学部B .增设巡警部C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D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4.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的是(B)P.219A .同治皇帝B .光绪皇帝C .溥仪皇帝D .慈禧太后15.辛亥革命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湖北军政府基本上属于(A)P.242A .总统制类型B .内阁制类型C .议会制类型D .委员会制类型16.南京临时政府在官员的任用上主要采取(B)P.247A .筒任制B .委任制C .荐任制D .聘任制17.袁世凯政府建立后,对外蒙古进行管理所采取的主要组织形式是(C)P.265A .行省制度B .伯克制度C .盟旗制度D .谋克制度1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决策的中心是(D)P.284 A .国民政府委员会B .国民政府主席C .五院院长D .国民党中政会19.1938年3 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抗战建国纲领》,决定改变领导体制,实行A)P.294 A. 总裁制B .总统制C .议会制D .委员会制20.抗战期间,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管理所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是(D)P.300 A .委员长侍从室 B .中央设计局C .军事参议院D .中央审议会21.“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南京政府的行政体制有所变化,其中考试院院长的产生程序是(C)P.310A .由总统直接任命B .由考试院选举产生C •由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D.由总统提名经立法院同意后任命22.1931年11 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B)P.318A •广州B •瑞金C •上海D •嘉兴23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所属各部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均实行(D)P.322A •议行合一制B •委员会制C •合议制D.首长负责制24 •在多数抗日根据地,区公署是县政府的(A)P.331A •助理机关B •派出机关C •执行机关D •代表机关25 •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C)P.345A •贫民大会B •各界座谈会C •各界代表会D •临时参议会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分)26 •春秋时期,最先设立县郡的是(AB)P.90A •晋国B •楚国C •齐国D •韩国E •鲁国27 •宋朝会议制度可分为三大类,分别是(CDE P.142A •九卿议B •大臣廷议C •例行常朝D •便殿议政E •临时朝议28 •清朝在官员选拔任用上被视为人仕正途的是(AD)P.199A •科举B •荐举C •捐纳D •举贡E •吏道2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旧的官吏制度进行了革新,文官大致分为(ABC)P.247A •简任官B •荐任官C •委任官D •特任官E •聘任官30 •鉴于战争环境,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主要采取的方式有(DE P.326A •调任制B •聘任制C •荐任制D •选举制E •委任制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10月自考《中国行政史》试题和答案课程代码:0032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奴隶社会始于( D )0-69A.战国B.西周C.商朝D.夏朝2.盘庚迁殷以后,商王朝为强化王权而实行的一种二元统治体制是( C )1-81A.礼乐制B.宗法制C.内外服制D.井田制3.中国古代王位的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于( C )1-7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4.战国时期各国进行的变法运动中取代分封制的是( D )1-71A.单一制B.乡遂制C.宗法制D.郡县制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 A )2-94A.秦始皇B.周文王C.禹D.汉武帝6.我国最早的独立而自成体系的行政法典是( D )4-125A.行台体察等例B.大清律例C.唐律D.唐六典7.唐朝的法规制度中,以敕的形式颁布,涉及的范围较为具体,并因实际情况而常发生变化的具体行政法规形式称为( A )4-127A.格B.令C.律D.式8.宋代总理全国军务的最高机关是( B )5-139A.军机处B.枢密院C.兵部D.都督府9.我国历史上金的统治者是北方少数民族中的( D )6-150A.维吾尔族B.蒙古族C.契丹族D.女真族10.元代的最高监察机构是( C )6-164A.枢密院B.谏院C.御史台D.都察院11.影响明代官员升迁的最主要因素是( C )7-183A.出身B.口碑C.资历D.政绩12.清朝内务府的职责是( A )8-189A.掌管宫廷事务B.管理皇族事务C.主管祭祀事务D.掌管礼仪事务13.清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实行的特殊行政管理制度是( B )8-192A.盟旗制度B.伯克制度C.土司制度D.旗民分治制度14.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地位的法律文件是( C )9-209A.《中华民国宪法》B.《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C.《训政纲领》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西方列强控制海关税务权进而控制清政府财政并影响清政府内政外交的工具是( D )9-219A.工部B.总署C.外务部D.总税务司16.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 B )9-233A.军机堂B.都察研究所C.都察院D.方略馆17.北洋军阀政府于1914年成立的行政弹劾机关是( A )11-272A.肃政厅B.总检察厅C.平政院D.大理院18.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为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需要而设立的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 D )12-282A.绥靖公署B.军政分区C.特别行政区D.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依修正的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中华民国元首为( C )13-296A.中政会主席B.军事委员会委员长C.国民政府主席D.行政院长20.抗战前,国民政府地方人事的统一管理机关是( C )12-279A.监察院B.考试院C.行政院D.立法院21.工农民主政府的基层政权机关是( D )15-320A.闾苏维埃B.县苏维埃C.区苏维埃D.乡(市)苏维埃22.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 )16-330A.边区政府委员会B.边区参议会C.人民委员会D.中央执行委员会23.抗战期间,抗日根据地推行政务的枢纽是( C )16-331A.专员公署B.乡政府C.县政府D.区公署24.各抗日根据地在实施奖惩活动中,始终坚持的原则是( B )16-340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教育为主、惩戒为辅C.惩戒为主,教育为辅D.打击犯罪、以儆效尤25.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 )17-344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实行民族自决C.建立特别行政区D.保障少数民族权益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6.在西周中央国家机关体系中,周天子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周天子在全国范围内拥有的权力有(ABCDE )1-80A.主祭权B.册封权C.官吏任免权D.赏罚权E.军队统帅权27.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行政区主要有(ABE )3-113A.王国B.侨州郡县C.属国D.都护府E.左郡县28.明代设立的对各级官员和人民进行秘密侦察的特务机构有(ABC )7-179A.锦衣卫B.东厂C.西厂D.吏部E.都察院29.清朝议政会议的形式有(BCDE )8-193A.临时朝议B.阁议C.九卿议D.廷议E.议政王大臣议30.下列属于抗战期间地方县以下“民意机关”的有(CDE )13-299A.区民大会B.区民代表大会C.乡(镇)代表会D.保民大会E.甲民大会非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31.世卿世禄制1-87答:世卿世禄制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32.世选6-153答:所谓世选是指在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合格人选来继承某一官职和爵位。

33.封驳制度7-176答: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除有票拟权外,还有封驳之权,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并加以驳正。

34.“百日维新”9-219答: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怊书,宣布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35.军事管制委员会17-343答:军事管制委员会作为新解放区城市的过渡性的政权组织形式,在人民解放军总部、军区及前线司令部的领导下,为该市军事管制期间统一的军政领导机关。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皇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94答:(1)最高立法权,皇帝的意志就是最高的法律;(2)最高司法权,即在司法上享有最高审判权;(3)最高军事权;(4)行政决策中的最后决断权(5)最高人事权。

37.简述明朝官员选拔制度的主要内容。

7-179答:1、荐举。

荐举是洪武年间最主要的入仕途径。

2、学校。

学校也是明初一条重要入仕途径。

3、科举。

明朝科举考试依四书五经命题,按八股文格式取士,实行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制度。

4、其他选拔途径。

承荫制度,即子弟依靠父兄功绩获取做官资格;由吏而官也是一条入仕途径,政府各机构吏官经三次考核(印任职九年)合格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即获得担任低级官员的资格。

38.简述工农民主政权创造的行政管理经验。

9-214答:(1)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各级代表大会,由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行政机关领导成员,实行议行合一的管理制度。

(2)行政机关贯彻精简和廉洁的原则,实行首长职数限额制和大体平均的供给制。

(3)实行中央和地方适当分权,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

(4)贯彻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严格挑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

(5)实行调查研究、典型试验、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相结合等工作方法。

39.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为加强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行政执行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12-280答:(1)颁布《训政纲领》,从法律上确立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政治体制,(2)提高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简称中政会)的地位。

40.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

16-336答:(1)共产党的监督。

(2)参议会的监督。

(3)行政系统内部监督。

(4)群众民主监督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明朝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区别。

7-168答:明朝废除宰相制、实行内阁制后,宰相制度的残余依然存在,出现了许多虽无权相之名却有权相之实的内阁首辅,但从制度上讲,内阁制度和宰相制度有根本的不同。

1、从职务设置上看,历朝宰相皆定员定制,明朝大学士却无定员定制。

2、从地位上看,宰相是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六部及其他职能机构是其法定的下属机构,明朝内阁却不是法定的最高行政机构,其首脑内阁首辅也不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六部也不是其法定的直接下属,有些阁臣品秩还低于六部尚书。

3、从职权上看,历朝宰相拥有法定职权,即决策参与权和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而明朝大学士包括首辅在内仅充任皇帝个人的顾问和助手,仅有决策参与权,而不具备行政执行中的指挥权,即只尊旨草拟诏旨,而不参与施行,且其权力受制于皇权,随皇帝信任程度的不同而变化,作用和权力忽大忽小,十分不稳定。

明朝以内阁制度取代宰相制度,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专制皇权的高度发展。

但是,从性质上看,内阁制与宰相制一样,都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42.试述“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所遇到的主要阻力。

9-232答:(1)最高决策权的二元化。

戊戌变法是在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与光绪皇帝为首的维新派之间的激烈斗争中进行的。

尽管光绪名义上已是“权归于一”的皇帝,但慈禧太后几十年垂帘听政所形成的最高决策者的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即使在变法期间,光绪还曾十二次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问策。

由于最高决策权不统一,政令往往前后相左,使下级执行起来无所适从,行政效率自然低下。

(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

在近代中国,再好的改革措施,没有军事力量的支持,是很难贯彻执行的。

而当时清政府的军事大权被慈禧的亲信荣禄所掌握,光绪仅仅依靠几个没有实权的维新派推动改革.显然是难奏其效的。

(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

由于改革触及到顽固派的根本利益,势必引起他们的反抗。

慈禧先是迫使光绪将支持改革的大学士翁同解开缺回籍,后是规定新授二品以上官员须向太后谢恩,再后来是怂恿后党官员多方掣肘改革,致使“新政”政令难以落实。

(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在地方,除湖南巡抚陈宝箴外,其余督抚或借词推诿,或粉饰应付。

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瞵,对于皇上的谕旨筹办之事,“无一字复奏”,等到催问时,或借口部文未到,或干脆“置若罔闻”。

光绪虽再三申斥,但却不能撤换,因为这些督抚是慈禧太后任用的,所以他们才藐视皇帝,“而不奉维新之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