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数学第一单元的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 1,2,3B. 2,2,4C. 3,4,5D. 3,4,8解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选项,1 + 2 = 3,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B选项,2+2 = 4,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C选项,3 + 4>5,4 + 5>3,3+5>4,且5 3<4,5 4<3,4 3<5,可以组成三角形;D选项,3+4<8,不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不能组成三角形。
所以答案是C。
2. 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A. 90°B. 180°C. 360°D. 720°解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所以答案是B。
3. 在△ABC中,∠A = 50°,∠B = 60°,则∠C的度数为()A. 50°B. 60°C. 70°D. 80°解析: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已知∠A = 50°,∠B = 60°,所以∠C=180°∠A ∠B = 180°50° 60° = 70°,答案是C。
4. 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的底角是()A. 80°B. 50°C. 80°或50°D. 20°解析:当80°角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时,底角=(180° 80°)÷2 = 50°;当80°角为底角时,底角就是80°,所以答案是C。
5. 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 正方形B. 长方形C. 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所以答案是C。
成都市田家炳中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A C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D ∠=∠B .1A D ∠=∠+∠C .2D ∠>∠D .C D ∠=∠ 2.若一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其外角和的3倍,则这个正多边形是( ) A .5边形B .6边形C .7边形D .8边形 3.如图,ABC 中,55,B D ∠=︒是BC 延长线上一点,且130ACD ∠=︒,则A ∠的度数是( )A .50︒B .65︒C .75︒D .85︒4.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③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⑤两点之间,线段最短.A .2B .3C .4D .5 5.在ABC 中,若B 与C ∠互余,则ABC 是( )三角形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边三角形 6.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与角平分线,若,40B ACB BAC ∠=∠∠=︒,则ACE ∠的度数是( )A.20︒B.35︒C.40︒D.70︒7.做一个三角形的木架,以下四组木棒中,符合条件的是()A.4cm, 5cm,9cm B.4cm, 5cm, 6cmC.5cm,12cm,6cm D.4cm,2cm,2cm8.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4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A.10 B.8 C.6 D.49.下列说法正确的有()个①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②连接C、D两点的线段叫两点之间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直线最短;④射线上点的个数是直线上点的个数的一半;⑤nn-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这个边形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画出()3n边形分成了()2n-个三角形.A.3 B.2 C.1 D.010.如图,在五边形ABCDE中,AB∥CD,∠A=135°,∠C=60°,∠D=150°,则∠E的大小为()A.60°B.65°C.70°D.75°11.以下列长度的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6cm B.3cm,4cm,8cmC.5cm,6cm,10cm D.5cm,6cm,11cm12.如图,小明从点A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所走的路程为()A .72米B .80米C .100米D .64米二、填空题13.如图,点D 在ABC 的边BA 的延长线上,点E 在BC 边上,连接DE 交AC 于点F ,若3117DFC B ∠∠==︒,C D ∠=∠,则BED ∠=________.14.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a ,那么a 的取值范围为__.15.如图,在ABC 中,80B ∠=︒,BAC ∠和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则E ∠的度数是______.16.AD 为ABC 的中线,AE 为ABC 的高,ABD △的面积为14,7,2AE CE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17.如图,已知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若8AB cm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则AC =______cm .18.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直线//a b ,185∠=︒,则2∠=______度.1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__________.20.如图,在ABC中,E、D、F分别是AD、BF、CE的中点,若DEF的面积S ______.是1,则ABC三、解答题21.已知AB∥CD,CF平分∠ECD.(1)如图1,若∠DCF=25°,∠E=20°,求∠ABE的度数.(2)如图2,若∠EBF=2∠ABF,∠CFB的2倍与∠CEB的补角的和为190°,求∠ABE的度数.22.如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4格.(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B′C′;(2)在图中画出△ABC的高CD,中线BE;(3)在图中能使S△ABC=S△PBC的格点P的个数有个(点P异于点A).CD C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23.如图①,在ABC中,,(),BAC B αβαβ∠=∠=∠>(1)若70,40BAC B ︒︒∠=∠=,求DCE ∠的度数(2)若(),BAC B αβαβ∠=∠=∠>,则DCE ∠= (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 (3)若将ABC 换成钝角三角形,如图②,其他条件不变,试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DCE ∠的度数,并说明理由;(4)如图③,若CE 是ABC 外角ACF ∠的平分线,交BA 延长线与点E ,且30αβ︒-=,则DCE ∠= (直接写出结果)24.如图1,已知线段AB 、CD 相交于点O ,连接AC 、BD ,则我们把形如这样的图形称为“8字型”.(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 、∠B 、∠C 、∠D 之间的数量关系: ;(2)如图2,若∠CAB 和∠BDC 的平分线AP 和DP 相交于点P ,且与CD 、AB 分别相交于点M 、N .①以线段AC 为边的“8字型”有 个,以点O 为交点的“8字型”有 个; ②若∠B =100°,∠C =120°,求∠P 的度数;③若角平分线中角的关系改为“∠CAP =13∠CAB ,∠CDP =13∠CDB”,请直接写出∠P 与∠B 、∠C 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25.如图BC平分∠ABE,DC平分∠ADE,求证:∠E+∠A=2∠C26.已知一个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20°.(1)求n的值;(2)求这个n边形的内角和;(3)这个n边形内一共可以画出几条对角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对顶角相等逐一判断即可.【详解】∵∠1=∠2,∠A=∠C,∠1=∠A+∠D,∠2=∠B+∠C,∴∠B=∠D,∴选项A、B正确;∵∠2=∠A+∠D,∠>∠,∴2D∴选项C正确;∠=∠没有条件说明C 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并运用两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D解析:D【分析】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列出方程即可求解.【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180(n﹣2)=3×360,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以及外角和定理,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以及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是解题关键.3.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解.【详解】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B+∠A,∴∠A=∠ACD-∠B=130°-55°=7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定理并能灵活运用是解题关键.4.B解析:B【分析】首先判断所给命题的真假,再选出正确的选项.【详解】解:∵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①错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②正确;∵在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③正确;∵相等的角可以是对顶角,也可以是内错角、同位角等等,∴④错误;∵连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⑤正确;∴真命题为②③⑤,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一个命题条件成立的情况下,结论是否一定成立来判断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是解题关键.5.B解析:B【分析】由B 与C ∠互余,结合180A B C ∠+∠+∠=︒,求解A ∠,从而可得答案.【详解】 解:B 与C ∠互余,90B C ∴∠+∠=︒,180A B C ∠+∠+∠=︒,90A ∴∠=︒,ABC ∴是直角三角形,故A 、C 、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两个角互余的概念,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6.B解析:B【分析】由,40B ACB BA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ACB ∠,结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而可得答案.【详解】解: ,B ACB ∠=∠40BAC ∠=︒,18040702B ACB ︒-︒∴∠=∠==︒, CE 是ABC 角平分线,1352ACE ACB ∴∠=∠=︒,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7.B解析:B【分析】三角形的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就可以求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A 中,4+5=9,排除;B 中,4+5>6,满足;C 中,5+6<12,排除;D中,2+2=4,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8.A解析:A【分析】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根据内角和公式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即可列出关于n的一元一次方程,解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该多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依题意得:(n-2)×180°=360°×4,解得:n=1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1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得出方程(n-2)×180°=360°×4.9.C解析:C【分析】分别利用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角的概念和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对角线的求法分析得出即可.【详解】解:①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故原说法错误;②连接C、D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之间的距离,故原说法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原说法错误;④射线上点的个数与直线上点的个数没有关系,故原说法错误;n-条对角线,这些对角线把⑤n边形从其中一个顶点出发连接其余各顶点,可以画出()3n-个三角形,此说法正确.这个n边形分成了()2所以,正确的说法只有1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以及角的概念和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0.D解析:D【分析】先根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求出五边形的内角和,根据AB∥CD得到∠B+∠C=180°,即可求出∠E的大小.【详解】解:由五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得(5-2)×180°=540°,∵AB∥CD,∴∠B+∠C=180°,∴∠E=540°-∠A-∠B-∠C-∠D=540°-135°-180°-150°=7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是解题关键.1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详解】A、∵2+3<6,∴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B、3+4<8,∴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C、∵5+6>10,∴以此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D、∵5+6=11,∴以此三条线段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2.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时,一共走了8×9=72(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102°【分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解析:102°【分析】首先根据∠DFC=3∠B=117°,可以算出∠B=39°,然后设∠C=∠D=x°,根据外角与内角的关系可得39+x+x=117,再解方程即可得到x=39,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ED的度数.【详解】解:∵∠DFC=3∠B=117°,∴∠B=39°,设∠C=∠D=x°,39+x+x=117,解得:x=39,∴∠D=39°,∴∠BED=180°−39°−39°=102°.故答案为:10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3<a<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由题意得:8-5<a<8+5∴3<a<13故答案为:3<a<13【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解析:3<a<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详解】由题意得:8-5<a<8+5,∴3<a<13,故答案为:3<a<13.【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5.4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AC=∠BAC∠ECD=∠BCD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的平分线与∠BCD的平分线交于点E∴∠EAC=∠BAC∠ECD=∠BCD解析:40°【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EAC=12∠BAC,∠ECD=12∠BCD ,最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解:∵∠BAC 的平分线与∠BCD 的平分线交于点E ,∴∠EAC=12∠BAC ,∠ECD=12∠BCD , ∵∠BCD-∠BAC=∠B=80°,∴∠ECD-∠EAC=12(∠BCD-∠BAC )=40°, ∵E ∠是△ACE 的外角∴∠E=∠ECD-∠EAC=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点,灵活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6.2或6【分析】利用面积法求出BD 即可求得CD 再分AE 在内部和外部求出DE 即可【详解】解:为的高△ABD 的面积为14AE=7∴∵为的中线∴CD=BD=4当AE 在内部时∵CE=2∴DE=CD-CE=2当解析:2或6【分析】利用面积法求出BD ,即可求得CD ,再分AE 在ABC 内部和外部,求出DE 即可.【详解】解:AE 为ABC 的高,△ABD 的面积为14,AE=7,1142∴⋅⋅=BD AE , ∴2828=4,B 7D ==AE ∵AD 为ABC 的中线,∴CD=BD=4, 当AE 在ABC 内部时∵CE=2,∴DE=CD-CE=2,当AE在ABC外部时∵CE=2,∴DE=CD+CE=6,故答案为:2或6【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高、中线和面积,注意高可在三角形的内部和外部是解题的关键.17.10【分析】依据AE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可得CE=BE再根据AE=AE△ACE的周长比△AEB的周长多2cm即可得到AC的长【详解】解:∵AE 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CE=BE又∵AE=A解析:10【分析】依据AE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可得CE=BE,再根据AE=AE,△ACE的周长比△AEB的周长多2cm,即可得到AC的长.【详解】解:∵AE是△ABC的边BC上的中线,∴CE=BE,又∵AE=AE,△ACE的周长比△AEB的周长多2cm,∴AC-AB=2cm,即AC-8=2cm,∴AC=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求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的差是解题的关键.18.40【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详解】如图由题意得:由对顶角相等得: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解析:40【分析】∠=︒,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如图(见解析),先根据直角三角板的定义可得445∠=︒,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340=∠5851∠=︒,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如图,由题意得:445∠=︒,//a b,185∴∠∠==︒,5518∴∠=∠-∠=︒,35440∠=∠=︒,由对顶角相等得:2340故答案为:4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19.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解析: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6°,54°,90°.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0.7【分析】连接CDBEAF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S△AEC=2S△DEFS△ABD=2S△DEFS△BFC=2S△DEF由S△ABC=S△AEC+S△ABD+S△BFC+S△DEF即可得出解析:7连接CD,BE,AF,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得S△AEC=2S△DEF,S△ABD=2S△DEF,S△BFC=2S△DEF,由S△ABC=S△AEC+S△ABD+S△BFC+S△DEF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连接CD,BE,AF,如图所示:∵AE=ED,由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可得S△AEF=S△DEF,同理S△AEF=S△AFC,∴S△AEC=2S△DEF;同理可得:S△ABD=2S△DEF,S△BFC=2S△DEF,∴△ABC=S△AEC+S△ABD+S△BFC+S△DEF=2S△DEF+2S△DEF+2S△DEF+S△DEF=7S△DEF=7cm2,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是面积及等积变换综合题目,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及等积变换,解答关键是通过作辅助线,运用三角形中线等分三角形的面积得出结果.三、解答题21.(1)∠ABE=30°;(2)∠ABE=30°【分析】(1)假设CE与AB相交于点G,由题意易得∠DCE=50°,则有∠CGA=∠BGE=130°,然后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可求解;(2)假设CE与AB、BF相交于点M、N,设∠ABF=x,∠DCF=∠FCE=y,则有∠EBF=2x,∠ABE=3x,∠DCE=2y,根据题意可得∠AMC=180°-2y,∠E=2y-3x,2∠CFB-∠CEB=10°,进而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及角的和差关系可求解.【详解】解:(1)假设CE与AB相交于点G,如图所示:∵CF平分∠DCE,∠DCF=25°,∴∠DCE=50°,∵AB ∥DC ,∴∠DCE+∠AGC=180°,∴∠AGC=130°,∴∠EGB=∠AGC=130°,∵∠E=20°,∴∠ABE=30°;(2)假设CE 与AB 、BF 相交于点M 、N ,如图所示:设∠ABF=x ,∠DCF=y ,∵∠EBF=2∠ABF ,CF 平分∠DCE ,∴∠EBF=2x ,∠ABE=3x ,∠FCE=y ,∠DCE=2y ,∵AB ∥DC ,∴∠DCE+∠AMC=180°,∴∠EMB=∠AMC=180°-2y ,∵∠E+∠EMB+∠ABE=180°,∴∠E=2y-3x ,∵∠E+∠ENB+∠FBE=180°,∴∠ENB=180°+x-2y ,∵∠CFB+∠CNF+∠FCE=180°,∴∠CFB=y-x ,∵∠CFB 的2倍与∠CEB 的补角的和为190°,∴2∠CFB-∠CEB=10°,∴()()22310y x y x ---=︒,解得:10x =︒,∴∠ABE=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见解析;(3)4.【分析】(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分别画出点A 、B 、C 的对应点A '、B '、C '即可; (2)利用网格特点,作CD ⊥AB 于D ,找出AC 的中点可得到BE ;(3)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过点A 作出BC 的平行线进而得出符合题意的点.【详解】(1)如图所示:△A ′B ′C ′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CD 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能使S △PBC =S △ABC 的格点P 的个数有4个.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移变换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高,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P 点位置是解题关键.23.(1)15°;(2)1122a β-;(3)1122a β-,理由见解析;(4)75°.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解得=70BCA ∠︒、20DCA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35ACE ∠=︒,最后由DCE ACE DCA ∠=∠-∠解题即可;(2)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解得BCA ∠、DCA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CE ∠的度数,最后由DCE ACE DCA ∠=∠-∠解题即可;(3)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解得BCA ∠、DCA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BCE ∠的度数,最后由DCE BCD BCE ∠=∠-∠解题即可;(4)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12FCE ECA FCA ∠=∠=∠,结合三角形一个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解得1()2ECA αβ∠=+,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180°解得DCA ∠的度数,最后由DCE DCA ACE ∠=∠+∠解题即可.【详解】(1)180BAC B BCA ∠+∠+∠=︒,70,40BAC B ∠=︒∠=︒=180704070BCA ∴∠︒-︒-︒=︒ CE 平分BCA ∠11703522ACE BCA ∴∠=∠=⨯︒=︒, CD AB ⊥180907020DCA ∴∠=︒-︒-︒=︒352015DCE ACE DCA ∴∠=∠-∠=︒-︒=︒;(2)若(),BAC B αβαβ∠=∠=∠>,=180BCA αβ∴∠︒-- CE 平分BCA ∠1111(180)902222ACE BCA αβαβ∴∠=∠=︒--=︒--, CD AB ⊥1809090DCA αα∴∠=︒-︒-=︒-11119022(90)22DCE ACE DCA αβαβα∴∠=∠-∠=-︒-=︒---, 故答案为:1122a β-; (3)若将ABC 换成钝角三角形,(),BAC B αβαβ∠=∠=∠>,=180BCA αβ∴∠︒-- CE 平分BCA ∠1111(180)902222BCE ACE BCA αβαβ∴∠=∠=∠=︒--=︒--, CD AB ⊥1809090BCD ββ∴∠=︒-︒-=︒-DCE BCD BCE ∴∠=∠-∠1190(90)22βαβ=︒--︒-- 01190229βαβ︒+=︒--+ 1122αβ=- 故答案为:1122αβ-; (4)CE 是ABC 外角ACF ∠的平分线,12FCE ECA FCA ∴∠=∠=∠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11=()22FCE ECA FCA αβ∴∠=∠=∠+ CD AB ⊥1809090ACD αα∴∠=︒-︒-=︒-DCE ACD ACE ∴∠=∠+∠190()2ααβ=︒-++ 119022αβ=︒-+ 190()2αβ=︒-- 30αβ-=︒19030752DCE ∴∠=︒-⨯︒=︒ 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180°、三角形外角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4.(1)∠A+∠C =∠B+∠D ;(2)①3,4;②110°;③3∠P=∠B+2∠C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2)①以线段AC 为边的“8字型”有3个,以点O 为交点的“8字型”有4个; 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CAP=∠BAP ,∠BDP=∠CDP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CAP+∠C=∠CDP+∠P ,∠BAP+∠P=∠BDP+∠B ,两等式相减得到∠C-∠P=∠P-∠B ,即∠P=12(∠C+∠B ),然后把∠C=120°,∠B=100°代入计算即可; ③与②的证明方法一样得到3∠P=∠B+2∠C .【详解】(1)证明:在图1中,有∠A+∠C=180°-∠AOC ,∠B+∠D=180°-∠BOD ,∵∠AOC=∠BOD ,∴∠A+∠C=∠B+∠D ;(2)解:①以线段AC 为边的“8字型”有3个:以点O 为交点的“8字型”有4个:故答案为:3,4;②以M 为交点“8字型”中,有∠P+∠CDP=∠C+∠CAP ,以N 为交点“8字型”中,有∠P+∠BAP=∠B+∠BDP∴2∠P+∠BAP+∠CDP=∠B+∠C+∠CAP+∠BDP ,∵AP 、DP 分别平分∠CAB 和∠BDC ,∴∠BAP=∠CAP ,∠CDP=∠BDP ,∴2∠P=∠B+∠C ,∵∠B=100°,∠C=120°,∴∠P=12(∠B+∠C )=12(100°+120°)=110°; ③3∠P=∠B+2∠C ,其理由是:∵∠CAP=13∠CAB ,∠CDP=13∠CDB , ∴∠BAP=23∠CAB ,∠BDP=23∠CDB , 以M 为交点“8字型”中,有∠P+∠CDP=∠C+∠CAP ,以N 为交点“8字型”中,有∠P+∠BAP=∠B+∠BDP∴∠C-∠P=∠CDP-∠CAP=13(∠CDB-∠CAB ), ∠P-∠B=∠BDP-∠BAP=23(∠CDB-∠CAB ). ∴2(∠C-∠P )=∠P-∠B ,∴3∠P=∠B+2∠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 25.证明见解析.【分析】如图(见解析),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2,34∠=∠∠=∠,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13,42A C E C ∠+∠=∠+∠∠+∠=∠+∠,然后两式相加化简即可得.【详解】如图,BC 平分ABE ∠,DC 平分ADE ∠,12,34∴∠=∠∠=∠,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153462A C E C ∠+∠=∠=∠+∠⎧⎨∠+∠=∠=∠+∠⎩, 即1342A C E C ∠+∠=∠+∠⎧⎨∠+∠=∠+∠⎩, 两式相加得:14223A E C ∠+∠+∠+∠=∠+∠+∠,14214A E C ∴∠+∠+∠+∠=∠+∠+∠,2E A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是解题关键.26.(1)6;(2)720°;(3)9条【分析】(1)分别用两个式子表示多边形的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3)根据对角线的定义求出每个顶点的对角线条数,再求解即可.【详解】解:(1)由题意得()2180120n n -︒=︒,解得 6n =.(2)()62180720-⨯︒=︒,所以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720°.(3)六边形每个顶点可以引6-3=3条对角线, 所以一共可画6392⨯=条对角线. 【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多边形对角线的定义,熟记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理解对角线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 )A .2倍B .3倍C .4倍D .5倍2.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 )A .30,40,50B .7,12,13C .5,9,12D .3,4,63.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 )A .169B .119C .13D .1444.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面积是( )A .3 cm 2B .4 cm 2C .5 cm 2D .6 cm 2(第4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5.满足下列条件的△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为( )A .∠A =∠B -∠C B .∠A ∶∠B ∶∠C =1∶1∶2C .b 2=a 2-c 2D .a ∶b ∶c =2∶3∶46.已知一轮船以18 n mile/h 的速度从港口A 出发向西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24 n mile/h 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 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1.5 h 后,两轮船相距( )A .30 n mileB .35 n mileC .40 n mileD .45 n mile7.如图,在△ABC 中,AB =A C =13,BC =10,点D 为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点E ,则DE 等于( ) A.1013 B.1513 C.6013D.7513 8.若△ABC 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b )(a 2+b 2-c 2)=0,则△ABC 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等边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9.(枣庄)如图,在Rt △ABC 中,∠ACB=90°,CD ⊥AB ,垂足为D ,AF 平分∠CAB ,交CD 于点E ,交CB 于点F .若AC=3,AB=5,则CE 的长为( )A .B .C .D .10.(泸州)“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 ,较短直角边长为b .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A .9B .6C .4D .3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 中,AB =AC ,AD 是底边上的高,若AB =5 cm ,BC =6 cm ,则AD =__________.(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点B 300 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00 m,则该河流的宽度为________.13.如图,在Rt△ABC中,∠B=90°,AB=3 cm,AC=5 cm,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________.c-b=0,则△ABC的形状1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a2-c2-b2)2+||为__________________.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则BD=________.16.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是50cm,30cm,10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若一只壁虎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则壁虎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____.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是一种饮料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现有一长为16cm的吸管插入到盒的底部,则吸管露在盒外部分的长度h的取值范围为____.18.在△ABC中,若AC=15,BC=13,AB边上的高CD=12,则△ABC的周长为____.三、解答题(19~22题每题9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某消防部队进行消防演练.在模拟现场,有一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后,发现离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最近为12 m,如图,即AD=BC=12 m,此时建筑物中距地面12.8 m高的P处有一被困人员需要救援.已知消防云梯车的车身高AB是3.8 m,问此消防车的云梯至少应伸长多少米?20.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线段AB,AE分别是图中两个1×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请你说明:AB⊥AE..21.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点E在CD上,DE=b,AE=c,延长CB至点F,使BF=b,连接AF,试利用此图说明勾股定理.22.如图,∠AOB=90°,OA=9 cm,OB=3 cm,一机器人在点B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出发沿着AO方向匀速滚向点O,机器人立即从点B出发,沿BC方向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23.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DC=5 cm,在DC上存在一点E,沿直线AE把△AED折叠,使点D恰好落在BC边上,设落点为F,若△ABF的面积为30 cm2,求△ADE的面积.24.如图,公路MN和公路PQ在点P处交会,公路PQ上点A处有学校,点A到公路MN的距离为80m,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上以18km/h的速度沿PN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以内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长?25.有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透明玻璃水缸,其长AD=8 cm,高AB=6 cm,水深为AE=4 cm,在水面线EF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粒食物,且EG=6 cm,一只小虫想从水缸外的A处沿水缸壁爬进水缸内的G处吃掉食物.(1)小虫应该沿怎样的路线爬才能使爬的路线最短呢?请你画出它爬行的最短路线,并用箭头标注.(2)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不计缸壁厚度).参考答案第一章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B)A.2倍B.3倍C.4倍D.5倍2.下列各组线段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是(A)A.30,40,50B.7,12,13 C.5,9,12 D.3,4,63.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和12,则第三边长的平方是(A)A.169 B.119 C.13 D.1444.如图,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方形,则长方形的面积是(C)A.3 cm2B.4 cm2C.5 cm2D.6 cm2(第4题)(第7题)(第9题)(第10题)5.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为(D)A.∠A=∠B-∠C B.∠A∶∠B∶∠C=1∶1∶2C.b2=a2-c2D.a∶b∶c=2∶3∶46.已知一轮船以18 n mile/h的速度从港口A出发向西南方向航行,另一轮船以24 n mile/h的速度同时从港口A出发向东南方向航行,离开港口1.5 h后,两轮船相距(D)A.30 n mile B.35 n mile C.40 n mile D.45 n mile7.如图,在△ABC中,AB=A C=13,BC=10,点D为BC的中点,DE⊥AB,垂足为点E,则DE等于(C)A.1013B.1513C.6013D.75138.若△ABC的三边长a,b,c满足(a-b)(a2+b2-c2)=0,则△ABC是(D)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边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9.(枣庄)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平分∠CAB,交CD于点E,交CB于点F.若AC=3,AB=5,则CE的长为()A.B.C.D.【解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AF+∠CFA=90°,∠FAD+∠AED=90°,根据角平分线和对顶角相等得出∠CEF=∠CFE,即可得出EC=F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解:过点F作FG⊥AB于点G,∵∠ACB=90°,CD⊥AB,∴∠CDA=90°,∴∠CAF+∠CFA=90°,∠FAD+∠AED=90°,∵AF平分∠CAB,∴∠CAF=∠FAD,∴∠CFA=∠AED=∠CEF,∴CE=CF,∵AF平分∠CAB,∠ACF=∠AGF=90°,∴FC=FG,∵∠B=∠B,∠FGB=∠ACB=90°,∴△BFG∽△BAC,∴=,∵AC=3,AB=5,∠ACB=90°,∴BC=4,∴=,∵FC=FG,∴=,解得:FC=,即CE的长为.故选:A.10.(泸州)“赵爽弦图”巧妙地利用面积关系证明了勾股定理,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骄傲.如图所示的“赵爽弦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较长直角边长为a,较短直角边长为b.若ab=8,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则小正方形的边长为(D)A.9 B.6 C.4 D.3【解析】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根据勾股定理以及题目给出的已知数据即可求出小正方形的边长.解:由题意可知:中间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b,∵每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ab=×8=4,∴4×ab+(a﹣b)2=25,∴(a﹣b)2=25﹣16=9,∴a﹣b=3,故选:D.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 cm,BC=6 cm,则AD=_____11.4 cm_____.(第11题)(第12题)(第13题)12.如图,某人欲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上岸地点C偏离欲到达点B 300 m,结果他在水中实际游了500 m,则该河流的宽度为____400 m____.13.如图,在Rt△ABC中,∠B=90°,AB=3 cm,AC=5 cm,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得折痕DE,则△ABE的周长等于___7 cm_____.14.已知a,b,c是△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式(a2-c2-b2)2+||c-b=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___等腰直角三角形_________.15.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以点A为圆心,AC长为半径画弧,交AB于点D,则BD=____4____.16.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是50cm,30cm,10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若一只壁虎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则壁虎爬行的最短路线的长是__130cm____.第15题图第16题图第17题图17.如图,是一种饮料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现有一长为16cm的吸管插入到盒的底部,则吸管露在盒外部分的长度h的取值范围为__3cm≤h≤4cm__.【解析】根据题中已知条件,首先要考虑吸管放进杯里垂直于底面时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长为16-12=4cm;最短时与底面对角线和高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解答进而求出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短.解答:①当吸管放进杯里垂直于底面时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长,最长为16-12=4(cm);②露出部分最短时与底面对角线和高正好组成直角三角形,底面对角线直径为5cm,高为12cm,由勾股定理可得杯里面管长为数学公式=13cm,则露在杯口外的长度最长为16-13=3cm;则可得露在杯口外的长度在3cm和4cm范围变化.18.在△ABC 中,若AC =15,BC =13,AB 边上的高CD =12,则△ABC 的周长为__32或42__.【解析】∵AC =15,BC =13,AB 边上的高CD =12,∴AD 2=AC 2-CD 2,即AD =9,BD 2=BC 2-CD 2,即BD =5.如图①,CD 在△ABC 内部时,AB =AD +BD =9+5=14,此时,△ABC 的周长为14+13+15=42;如图②,CD 在△ABC 外部时,AB =AD -BD =9-5=4,此时,△ABC 的周长为4+13+15=32.综上所述,△ABC 的周长为32或42.三、解答题(19~22题每题9分,其余每题10分,共66分)19.某消防部队进行消防演练.在模拟现场,有一建筑物发生了火灾,消防车到达后,发现离建筑物的水平距离最近为12 m ,如图,即AD =BC =12 m ,此时建筑物中距地面12.8 m 高的P 处有一被困人员需要救援.已知消防云梯车的车身高AB 是3.8 m ,问此消防车的云梯至少应伸长多少米?解:因为CD =AB =3.8 m ,所以PD =PC -CD =9 m.在Rt △ADP 中,AP2=AD2+PD2,得AP=15 m.所以此消防车的云梯至少应伸长15 m.20.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线段AB ,AE 分别是图中两个1×3的长方形的对角线,请你说明:AB ⊥AE ..解:如图,连接BE .因为AE2=12+32=10,AB2=12+32=10,BE2=22+42=20,所以AE2+AB2=BE2.所以△ABE 是直角三角形,且∠BAE=90°,即AB ⊥AE..21.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点E 在CD 上,DE =b ,AE =c ,延长CB 至点F ,使BF =b ,连接AF ,试利用此图说明勾股定理.解:在△ADE 和△ABF 中,⎩⎪⎨⎪⎧AD =AB =a ,∠D =∠ABF ,DE =BF =b ,所以△ADE ≌△ABF.所以AE=AF=c ,∠DAE=∠BAF ,S △ADE=S △ABF.所以∠EAF=∠EAB +∠BAF=∠EAB +∠DAE=∠DAB=90°,S 正方形ABCD=S 四边形AECF.连接EF ,易知S 四边形AECF=S △AEF +S △ECF=12[c2+(a -b )(a +b )]=12(a2+c2-b2),S 正方形ABCD=a2,所以12(a2+c2-b2)=a2. 所以a2+b2=c2.22.如图,∠AOB =90°,OA =9 cm ,OB =3 cm ,一机器人在点B 处看见一个小球从点A 出发沿着AO 方向匀速滚向点O ,机器人立即从点B 出发,沿BC 方向匀速前进拦截小球,恰好在点C 处截住了小球,如果小球滚动的速度与机器人行走的速度相等,那么机器人行走的路程BC 是多少? 解:根据题意,BC =AC =OA -OC =9-OC .因为∠AOB=90°,所以在Rt △BOC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B2+OC2=BC2,所以32+OC2=(9-OC )2,解得OC=4 cm.所以BC=5 cm.23.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DC =5 cm ,在DC 上存在一点E ,沿直线AE 把△AED 折叠,使点D 恰好落在BC 边上,设落点为F ,若△ABF 的面积为30 cm 2,求△ADE 的面积.解:由折叠可知AD=AF ,DE=EF.由S △ABF=12BF ·AB=30 cm2, AB=DC=5 cm ,得BF=12 cm.在Rt △ABF 中,由勾股定理,得AF=13 cm ,所以BC=AD=AF=13 cm.设DE=x cm ,则EC=(5-x )cm ,EF=x cm ,FC=13-12=1(cm ).在Rt △ECF 中,由勾股定理,得EC2+FC2=EF2,即(5-x )2+12=x2,解得x=135. 所以S △ADE=12AD ·DE=12×13×135=16.9 (cm2). 24.如图,公路MN 和公路PQ 在点P 处交会,公路PQ 上点A 处有学校,点A 到公路MN 的距离为80m ,现有一拖拉机在公路MN 上以18km/h 的速度沿PN 方向行驶,拖拉机行驶时周围100m 以内都会受到噪音的影响,试问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多长?解:设拖拉机开到C 处学校刚好开始受到影响,行驶到D 处时,结束了噪声的影响,则有CA=DA=100m.在Rt △ABC 中,CB2=1002-802=602,∴CB=60m ,∴CD=2CB=120m.∵18km/h=5m/s ,∴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120÷5=24(s ).答:该校受影响的时间为24s.25.有一个如图所示的长方体透明玻璃水缸,其长AD =8 cm ,高AB =6 cm ,水深为AE =4 cm ,在水面线EF 上紧贴内壁G 处有一粒食物,且EG =6 cm ,一只小虫想从水缸外的A 处沿水缸壁爬进水缸内的G 处吃掉食物.(1)小虫应该沿怎样的路线爬才能使爬的路线最短呢?请你画出它爬行的最短路线,并用箭头标注.(2)求小虫爬行的最短路线长(不计缸壁厚度).解:(1)如图,作点A 关于BC 的对称点A ′,连接A ′G 与BC 交于点Q ,则AQ +QG 为最短路线.(2)因为AE =4 cm ,AA ′=12 cm ,所以A ′E =8 cm.在Rt △A ′EG 中,EG =6 cm ,A ′E =8 cm ,A ′G 2=A ′E 2+EG 2=102,所以A ′G =10 cm ,所以A Q +QG =A ′Q +QG =A ′G =10 cm.所以最短路线长为10 cm.。
(常考题)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有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 2.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直角重合DFB ∠的度数为( )A .145︒B .155︒C .165︒D .175︒ 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能用它们搭成三角形的是( ) A .1cm ,2cm ,3cmB .2cm ,3cm ,4cmC .3cm ,4cm ,5cmD .5cm ,6cm ,7cm 4.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后得到一个内角和是外角和4倍的新多边形,则原多边形的边数为( )A .9B .10C .11D .以上均有可能 5.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3,5B .4,6,11C .5,8,10D .4,8,4 6.在下列长度的四根木棒中,能与2m 、5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 .2mB .3mC .5mD .7m 7.如图,在ABC ∆中,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C ⊥,若40,60B C ︒︒∠=∠=,则ADE ∠的度数为( )A .30︒B .40︒C .50︒D .60︒8.如图,已知,,90,//AD BC FG BC BAC DE AC ⊥⊥∠=︒.则结论①//FG AD ;②DE 平分ADB ;③B ADE ∠=∠;④CFG BDE ∠+∠90=︒.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9.如图,直线//,65,30AB CD AE ∠=︒∠=︒,则C ∠等于( )A .30°B .35°C .40°D .45°10.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 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 ,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 ……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走的路程为( )A .72米B .80米C .100米D .64米 11.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3B .2,3,4C .2,5,8D .6,3,3 12.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B .6C .7D .8 二、填空题13.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4.如图,已知ABC 中,90,50ACB B D ︒︒∠=∠=,为AB 上一点,将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且//CE AB ,则ACD ∠的度数是___________.15.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一共可作9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_________度.16.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如图所示,△ABC 中,∠BAC 、∠ABC 、∠ACB 的四等分线相交于D 、E 、F (其中∠CAD =3∠BAD ,∠ABE =3∠CBE ,∠BCF =3∠ACF ),且△DFE 的三个内角分别为∠DFE =60°、∠FDE =53°、∠FED =67°,则∠BAC 的度数为_________°.18.鹿鸣社区里有一个五边形的小公园,如图所示,王老师每天晚饭后都要到公园里去散步,已知图中的∠1=95︒,王老师沿公园边由A 点经B→C→D→E ,一直到F 时,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_____度.19.如图,已知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若8AB cm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则AC =______cm .20.如图,把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若150,222∠=︒∠=︒,则3∠=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ABC 中,AD 平分BAC ∠,P 为AD 延长线上一点,PE BC ⊥于E ,已知80ACB ∠=︒,24B ∠=︒,求P ∠的度数.22.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CD ⊥AB ,AE 是∠CAB 的角平分线,AE 与CD 交于点F .(1)如图1,求证:∠CEF =∠CFE .(2)如图2,过点E 作EG ⊥AB 于点G ,请直接写出图中与∠CAE 互余的所有角.23.如图ABC 中,45B ∠=︒,70ACB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F 是AD 上一点EF AD ⊥,交AC 于E ,交BC 的延长线于G .求G ∠的度数.24.如图,已知在ABC 中,90C ∠=︒,BE 平分ABC ∠,且//BE AD ,20BAD ∠=︒,求AEB ∠的度数.25.(1)已知△ABC 中,∠B=5∠A ,∠C-∠B=15°,求∠A ,∠B ,∠C 的度数. (2)在△ABC 中,∠A=50°,BD ,CE 为高,直线BD ,CE 交于点H ,求∠BHC 的度数. 2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多少.【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解:A.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是真命题;B. 在同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正确,是真命题;D.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错误,是假命题;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求45E ∠=︒,利用补角的定义可求120FBE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即可求出DFB ∠的度数【详解】解:在DEC ∆中∵90C ∠=︒,45CDE ∠=︒∴45E ∠=︒又∵60ABC ∠=︒∴120FBE ∠=︒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DFB E FBE ∠=∠+∠45120=︒+︒165=︒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互为补角的定义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短边的和大于最长的边,即可作出判断.【详解】解:A 、1+2=3,故以这三根木棒不能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B 、2+3>4,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3+4>5,故以这三根木棒可以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 、5+6>7,故以这三根木棒能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掌握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方法是看两个较小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4.D解析:D【分析】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可以多三种情况比原多边形边数少1,不变,多1,利用内角和公式求出内角的和与外角关系即可求出.【详解】如图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BCF 后,多边形的边数和原多边形边数相同为n ,()21804360n-⨯︒=⨯︒,n=10,如图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BCF后,多边形的边数比原多边形边数少1为n-1,()n--⨯︒=⨯︒,121804360n=11,如图将一个多边形纸片剪去一个内角∠GCF后,多边形的边数比原多边形边数多1为n+1,()n-⨯︒=⨯︒,+121804360n=9,原多边形的边数为9,10,11.故选择:D.【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剪去一个角问题,掌握剪去一个角后对多边形的边数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 、2+3=5,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 、4+6<11,不能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C 、5+8>10,能组成三角形,符合题意;D 、4+4=8,不能够组成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6.C解析:C【分析】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形的第三边为x m ,则5-2<x <5+2即3<x <7,∴当x=5时,能与2m 、5m 长的两根木棒钉成一个三角形,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差小于第三边.7.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180︒求出∠BAC ,再由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求得∠DAC ,最后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出∠ADE ,问题得到解决.【详解】解:∵40,60B C ︒︒∠=∠=,∴BAC=180B-C=8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1DAC=BAC=402∠∠︒, ∵DE AC ⊥,∴90DAC=50ADE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正确理解三角形中角之间的关系是解本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根据,,AD BC FG BC ⊥⊥得到FG ∥AD ,判断①正确;根据∠ADE+∠BDE=90°,∠B+∠BDE=90°,得到③正确;根据//DE AC , 证明∠BDE=∠C ,进行角的代换证明∠BDE+∠CFG=90°,得到④正确; 证明∠ADE+∠BDE=90°,判断②不正确.【详解】解:∵,,AD BC FG BC ⊥⊥∴∠FGB=∠ADB=90°,∴FG ∥AD ,∠ADE+∠BDE=90°,故①正确;∵DE ∥AC ,∴∠DEB=∠CAB=90°,∴∠B+∠BDE=90°,∴B ADE ∠=∠,∴③正确;∵//DE AC ,∴∠BDE=∠C ,∵∠FGC=90°,∴∠C+∠CFG=90°,∴∠BDE+∠CFG=90°,∴④正确;∵∠ADB=90°,∴∠ADE+∠BDE=90°,∴②不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熟知相关定理是解题关键.9.B解析:B【分析】根据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C ∠的大小.【详解】如图,设AE 和CD 交于点F ,∵//AB CD ,∴65A DFE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DFE ∠是CEF △的外角,∴653035C DFE E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利用两个性质证明和求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A解析:A【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一共走了8×9=72(m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两条较短的边的长大于最长的边即可.【详解】A 、1+2=3,不能构成三角形, A 错误;B 、2+3=5>4可以构成三角形,B 正确;C 、2+5=7<8,不能构成三角形, C 错误;D 、3+3=6,不能构成三角形,D 错误.故答案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比较简单,熟记三边关系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利用方程法求边数.二、填空题13.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4.25°【分析】先求出∠A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详解】∵∴∠A=40°∵沿折叠后点B 落在点E处∴∠E=∠B=50°∵∴∠ADE=∠E=50解析:25°【分析】先求出∠A的度数,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E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DE的度数,进而即可求解.∵90,50ACB B ︒︒∠=∠=,∴∠A=40°,∵BCD △沿CD 折叠后,点B 落在点E 处,∴∠E=∠B=50°,∵//CE AB ,∴∠ADE=∠E=50°,∴∠BDC=∠EDC=(180°-50°)÷2=65°,∴∠ACD=∠BDC-∠A=65°-40°=25°,故答案是: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5.1800【分析】设多边形边数为n 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计算出n 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n-2)•180°可得答案【详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 由题意得:n-3=9n解析:1800【分析】设多边形边数为n ,根据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可得n-3=9,计算出n 的值,再根据多边形内角和(n-2)•180°可得答案.【详解】设多边形边数为n ,由题意得:n-3=9,n=12,内角和:()1221801800-⨯︒=︒.故答案为:180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以及多边形内角和,关键是掌握n 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2)•180°.16.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解析: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7+5),即2<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7.72【分析】由∠CAD=3∠BAD∠ABE=3∠CBE∠BCF=3∠ACF易得各角与∠ABC∠ACB∠BAC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AD解析:72【分析】由∠CAD=3∠BAD,∠ABE=3∠CBE,∠BCF=3∠ACF易得各角与∠ABC、∠ACB、∠BAC之间的关系,由三角形外角等于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列方程组求解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AD=3∠BAD,∠ABE=3∠CBE,∠BCF=3∠ACF,∴∠CAD=34∠BAC,∠BAD=14∠BAC,∠ABE=34∠ABC,∠CBE=14∠ABC,∠BCF=34∠ACB,∠ACF=14∠ACB.∵∠DFE=60°、∠FDE=53°、∠FED=67°,∴1360 441353441367 44BAC ABCABC ACBACB BAC⎧∠+∠=⎪⎪⎪∠+∠=⎨⎪⎪∠+∠=⎪⎩,解得∠BAC=72°,∠ABC=56°,∠ACB=52°,故答案为:7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以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由外角的性质列出方程组.本题属于中档题,难度不大,但在角的变化上稍显繁琐,一不注意就易失分,做形如此类题型时,牢牢把握等量关系是关键.18.275【分析】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解析:275【分析】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由多边形的外角和即可求解.【详解】解: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他在行程中共转过了()36018095275︒-︒-︒=︒,故答案为:275.【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明确王老师每次转过的角度之和为该五边形的外角和减去∠1的外角度数是解题的关键.19.10【分析】依据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可得CE=BE 再根据AE=AE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解:∵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CE=BE 又∵AE=A解析:10【分析】依据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可得CE=BE ,再根据AE=AE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即可得到AC 的长.【详解】解:∵AE 是△ABC 的边BC 上的中线,∴CE=BE ,又∵AE=AE ,△ACE 的周长比△AEB 的周长多2cm ,∴AC-AB=2cm ,即AC-8=2cm ,∴AC=10cm ,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求出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的差等于两边的差是解题的关键.20.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5﹣2)×180°=10解析:30°【分析】通过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的内角度数,结合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等边三角形的内角的度数是60°,正方形的内角度数是90°,正五边形的内角的度数是:15(5﹣2)×180°=108°,则∠3=360°﹣60°﹣90°﹣108°﹣∠1﹣∠2==360°﹣60°﹣90°﹣108°﹣50°﹣22°=30°. 故答案是: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定理的应用,准确分析图形中角的关系式解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28°【分析】在△ABC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AC 的度数,结合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出∠BAD 的度数,在△ABD 中,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可求出∠PDE 的度数,再在△PDE 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P 的度数.【详解】解:在ABC 中,80ACB ∠=︒,24B ∠=︒,18076BAC ACB B ∴∠=︒-∠-∠=︒. AD 平分BAC ∠,1382BAD BAC ∴∠=∠=︒. PDE ∠是ABD △的外角,243862PDE B BAD ∴∠=∠+∠=︒+︒=︒,PE BC ⊥于E ,90PED ∴∠=︒,906228P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对顶角,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DC 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22.(1)见解析;(2)图中与∠CAE 互余的角有∠CEA ,∠GEA ,∠CFE ,∠DFA .【分析】(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DAF =∠CAE ,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可得∠CEF =∠CFE ;(2)根据互余的两个角的和为90°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ACB ═90°,CD ⊥AB ,∴∠DAF +∠AFD =90°,∠CAE +∠CEF =90°,又∵AE 是∠CAB 的角平分线,∴∠DAF =∠CAE ,∴∠AFD =∠CEF ,又∵∠AFD =∠CFE ,∴∠CEF =∠CFE ;(2)∵EG ⊥AB 于点G ,∴∠DAF +∠GEA =90°,由(1)可知∠DAF =∠CAE ,∠CAE +∠CEF =90°,∠CEF =∠CFE =∠DFA ,∴图中与∠CAE 互余的角有∠CEA ,∠GEA ,∠CFE ,∠DFA .【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和余角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余角的定义.23.12.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ADC的度数,再根据垂直定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出∠G的度数.【详解】解:∵∠B=45°,∠ACB=7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C=2∠CAD=65°,∴∠ADC=180°﹣70°﹣32.5°=77.5°,∵EF⊥AD,∴∠G=180°﹣90°﹣77.5°=12.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难度适中.24.110°【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详解】∵BE∥AD,∴∠ABE=∠BAD=20°,∵BE平分∠ABC,∴∠EBC=∠ABE=20°,∵∠C=90°,∴∠AEB=∠C+∠CBE=90°+20°=110°.【点睛】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关键是正确识别图形得出图中角之间的关系.25.(1)∠A=15°,∠B=75°,∠C =90°;(2)130°【分析】(1)将∠C用∠A表示,然后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解∠A,然后在依次求出∠B,∠C 即可;(2)根据题意作出示意图,然后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即可求出∠DHE,根据对顶角相等即可求解∠BHC.【详解】(1)∵∠C-∠B=15°,即∠C =15°+∠B又∵∠B=5∠A∴∠C =15°+5∠A∵∠A+∠B+∠C=180°∴∠A+5∠A +15°+5∠A =180°解得∠A=15°∴∠B=75°,∠C =90°∴∠A=15°,∠B=75°,∠C =90°(2)根据题意作出下图,∵BD AC ⊥,CE AB ⊥∴∠BDA =90°,∠CEA=90°∵在四边形AEHD 中,∠A+∠HDA+∠HEA+∠DHE =360°∴∠DHE=360°-∠A-∠HAD-∠HEA=360°-50°-90°-90°=130°∴∠BHC=∠DHE=130°∴∠BHC =1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四边形内角和,重点是熟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26.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分析】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外角和的3倍多180°,而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则内角和是1260度.n 边形的内角和可以表示成(n−2)•180°,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n ,就得到方程,从而求出边数.【详解】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n ,根据题意,得(n−2)•180=360×3+180,解得:n =9.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9.【点睛】此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此题要结合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寻求等量关系,构建方程即可求解.。
(必考题)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勾股定理》测试题(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如图,在22⨯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点A,B,C均为格点,以点A 为圆心,AB长为半径作弧,交格线于点D.则CD的长为()A.12B.13C.23-D.32.如图,在Rt△ABC中,∠BAC=90°,以Rt△ABC各边为斜边分别向外作等腰Rt△ADB、等腰Rt△AFC、等腰Rt△BEC,然后将等腰Rt△ADB和等腰Rt△AFC按如图方式叠放到等腰Rt△BEC中,其中BH=BA,CI=CA,已知,S四边形GKJE=1,S四边形KHCJ=8,则AC的长为()A.2 B.52C.4 D.63.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所有线段的端点都在格点处,则这些线段的长度是无理数的有()A.1 条B.2条C.3条D.4条4.在下列四组数中,属于勾股数的是()A.0.3,0.4,0.5 B.9,40,41 C.2,3,4 D.123 5.如图,在Rt△ABC中,∠ACB=90°,AB=10,AC=8,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则DE的长为()A .103B .256C .203D .1546.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2,BC =1,在BA 上截取BD =BC ,再在AC 上截取AE =AD ,则AE AC的值为( )A .352 B .51- C .5﹣1 D .51+ 7.《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其中“勾股”章有一题,大意是说:已知矩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门的对角线长10尺,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如果设门的宽为x 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 )A .222(6)10x x ++=B .222(6)10x x -+=C .222(6)10x x +-=D .222610x +=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数学著作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折竹抵地”问题源自《九章算术》﹔“今有竹高一丈,末折抵地,去本四尺,问折者高几何?”翻译成数学问题是:如图所示,ABC 中,90ACB ∠=︒,10AC AB +=尺,4BC =尺,求AC 的长.则AC 的长为( )A .4.2尺B .4.3尺C .4.4尺D .4.5尺 9.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分别是9和40,则第三边的平方是( )A .1681B .1781C .1519或1681D .1519 10.如图,在33⨯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 ,B ,C 都在格点上,若BD 是ABC 的边AC 上的高,则BD 的长为( )A .52613B .102613C .13137D .7131311.在Rt △ABC 中,∠ACB =90°,AC =BC =1.点Q 在直线BC 上,且AQ =2,则线段BQ 的长为( )A .3B .5C .31+或31-D .51+或51- 12.勾股定理是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在我国古代《周髀算经》中早有记载.如图①,以直角三角形的各边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再把较小的两张正方形纸片按图②的方式放置在最大正方形内.若图中阴影部分图形的面积为3,则较小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 )A .2B .3C .5D .6二、填空题13.如图,在ABC 中,90,ACB AC BC ︒∠==,点M 为射线AE 上一点,连接CM ,点N 为三角形ABC 外右侧一点,连接CN ,连接NB 交射线AE 于点D ,已知,,15CN CM CN CM EAC ︒⊥=∠= ,6260,2ACM BD ︒+∠==,则线段DN 长为________.14.将一根24cm 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5cm 、高为12cm 的圆柱体中,如图,设筷子露出在杯子外面长为h cm ,则h 的最小值__,h 的最大值__.15.如图,在ABC 中,90C =∠,AB 的中垂线DE 交AB 于E ,交BC 于D ,若5AB =,3AC =,则ACD △的周长为__________.16.有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经过一次“生长”后,在他的左右肩上生出两个小正方形,其中,三个正方形围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经过一次“生长”后,变成了如图,如果继续“生长”下去,它将变得“枝繁叶茂”,请你算出“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是_________17.如图,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118S =,212S =,则第三个正方形的面积3S =_________.18.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a 、b 21025a a -+b ﹣12|=0,则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_____.19.现有两根木棒,长度分别为5dm 和12dm ,若要钉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框架,那么所需的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________dm .20.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4和6,则斜边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中,∠ABC 的角平分线与外角∠ACD 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 . (1)设∠A =α,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E 的度数;(2)若EC ∥AB ,AC =4,求线段CE 的长;(3)在(2)的条件下,过点C 作∠ACB 的角平分线交BE 于点F ,若CF =3,求边AB 的长.22.如图,已知在△ABC 中,CD ⊥AB 于D ,AC =20,BC =15,DB =9.求AB 的长.23.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 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 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 点.已知∠BAC=60°,∠DAE=45°,点D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32米.求点B 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 .24.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8,AB =10,AB 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求AE 的长.25.如图,//,90AD BC A ∠=︒,E 是AB 上的点,且,12AD BE =∠=∠.(1)求证:ADE BEC ≌△△.(2)若30,3AED AE ∠=︒=,求线段CD 的长度.26.如图,已知Rt △ABC 中,∠C =90°,点D 是AC 上一点,点E 、点F 是BC 上的点,且∠CDF =∠CEA ,CF =CA .(1)如图1,若AE 平分∠BAC ,∠DFC =25°,求∠B 的度数;(2)如图2,若过点F 作FG ⊥AB 于点G ,连结GC ,求证:AG +GF =2GC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DE ,即可得出CD 的长.【详解】解:连接AD ,如图所示:∵AD =AB =2,∴DE =2221-=3,∴CD =23-,故选:C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由勾股定理求出DE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设AD=DB=a,AF=CF=b,BE=CE=c,由勾股定理可求a2+b2=c2,由S四边形GHCE=S四边形GKJE+S四边形KHCJ=9,可求b=,即可求解.【详解】解:设AD=DB=a,AF=CF=b,BE=CE=c,∴AB=,AC=,BC=,∵∠BAC=90°,∴AB2+AC2=BC2,∴2a2+2b2=2c2,∴a2+b2=c2,∵将等腰Rt△ADB和等腰Rt△AFC按如图方式叠放到等腰Rt△BEC,∴BG=GH=a,∵S四边形GHCE=S四边形GKJE+S四边形KHCJ=9,∴1(a+c)(c﹣a)=9,2∴c2﹣a2=18,∴b2=18,∴b=∴AC==6,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利用整体思想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3.B解析:B【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a、b、c、d,即可得出结果.【详解】∵=,=d=2,=5∴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有2条,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无理数,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B解析:B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满足222+=a b c 的三个正整数,成为勾股数,据此可判断.【详解】A .0.3、0.4、0.5,不是正整数,所以不是勾股数,选项错误;B .9、40、41,是正整数,且满足22294041+=,是勾股数,选项正确;C .2、3、4,是正整数,但222234+≠,所以不是勾股数,选项正确;D .1、2、3,不是正整数,所以不是勾股数,选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数的判定方法,解题关键是要看这组数是否为正整数,且满足最小两个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数的平法.5.C解析: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BC 的长度,连接AE ,然后设BE=AE=x ,结合勾股定理列方程求解.【详解】解:如图,∵Rt △ABC 中,∠ACB=90°,∴22221086BC AB AC =-=-=,∵DE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BD=12AB=5,∠EDB=90°,AE=BE 连接AE ,设AE=BE=x ,则CE=x-6在Rt △ACE 中,222(6)8x x -+=,解得:253x =∴BE=AE=253 在Rt △BDE 中,ED=22222520()533BE BD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相关性质定理正确推理计算是解题关键.6.B解析:B【分析】先由勾股定理求出BD=BC=1,得1,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C=90°,AC=2,BC=1,∴==∵BD=BC=1,∴1-,∴AE AC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以及勾股定理,熟练掌握黄金分割和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7.A解析:A【分析】设门的宽为x 尺,则高为(x+6)尺,根据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设门的宽为x 尺,则高为(x+6)尺,根据题意可列方程222(6)10x x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计算,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勾股定理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8.A解析:A【分析】设AC=x 尺,则AB=(10-x )尺,利用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设AC=x 尺,则AB=(10-x )尺, ABC 中,90ACB ∠=︒,222AC BC AB +=,∴2224(10)x x +=-,解得:x=4.2,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根据题意正确设未知数,利用勾股定理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9.C解析:C【分析】由题意可分当第三边为直角边时和当第三边为斜边时,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当第三边是直角边时,第三边的平方是402﹣92=1519;当第三边是斜边时,第三边的平方是402+92=1681;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分析】根据勾股定理计算AC的长,利用割补法可得△ABC的面积,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C=∵S△ABC=3×3−12×1×2−12×1×3−12×2×3=72,∴12AC•BD=72,∴=7,∴B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C解析:C【分析】分Q在CB延长线上和Q在BC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类讨论,求出CQ长,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1,当Q在CB延长线上时,在Rt△ACQ中,CQ===∴1;如图2,当Q 在BC 延长线上时,在Rt △ACQ 中,2222213CQ AQ AC =-=-=,∴BQ=CQ+BC=31+;∴BQ 的长为31+或31-.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2.B解析:B【分析】由图①结合勾股定理可得三个正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在图②中,可知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与阴影部分面积之和减去大正方形的面积即可得到重叠部分的面积.【详解】设以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S 1,S 2,S 3,大小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为S ,则由勾股定理可得:S 1+S 2=S 3,在图②中,S 1+S 2+3-S=S 3,∴S=3,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与图形面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处理图形面积之间的转化是解题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题意可求证延长CM 交AB 与点G 过G 作GK 垂直于BC 于点K 根据角相等判断边相等AG=AM 列出方程求出AG 的长从而求出AM 的长从而求出BN 的长DN=BN-BD 即可求解【详解】∵∴∵CN=CM【分析】根据题意可求证ACM BCN ≅,延长CM 交AB 与点G ,过G 作GK 垂直于BC 于点K ,根据角相等判断边相等,AG=AM ,列出方程求出AG 的长,从而求出AM 的长,从而求出BN 的长,DN=BN-BD 即可求解.【详解】∵60ACM ︒∠=,90M B N A C C ︒=∠∠=,∴60ACM BCN ︒∠=∠=,∵AC BC =,CN=CM∴ACM BCN ≅,∴15CAM CBN ︒∠=∠=,延长CM 交AB 与点G ,过G 作GK 垂直于BC 于点K ,∵90,ACB AC BC ︒∠==,60ACM ︒∠=∴45ABC ︒∠=,45CAB ︒∠=,30GCB ∠=︒,∴60ABD ︒∠=,30BAD ︒∠=,75AGC ∠=︒,75AMG ∠=︒∴90ADB ︒∠=,AM=AG ,∵BD = ∴AB =∴12AC BC ===,设BK=a ,则GK=a ,CK =, ∴1a +=,∴a=1,∴1BK KG ==, ∴BG =∴AG =AM =∴6BN =, ∴622DN BN BD -=-=, 故答案为:62-.【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正确做出辅助线,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4.11cm12cm 【分析】根据筷子的摆放方式得到:当筷子与杯底垂直时h 最大当筷子与杯底及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 最小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当筷子与杯底垂直时h 最大h 最大=24﹣12=12(cm解析:11cm 12cm【分析】根据筷子的摆放方式得到:当筷子与杯底垂直时h 最大,当筷子与杯底及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 最小,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详解】解:当筷子与杯底垂直时h 最大,h 最大=24﹣12=12(cm ).当筷子与杯底及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 最小,此时,在杯子内的长度22512+=13(cm ),故h =24﹣13=11(cm ).故h 的取值范围是11≤h ≤12cm .故答案为:11cm ;12cm .【点睛】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掌握勾股定理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15.7【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 的长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BD 即AD+CD=BC 再由AC=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BC 中∠C=90°AB=5AC=3∴BC==4∵DE 是线段AB 的解析:7【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再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AD=BD,即AD+CD=BC,再由AC=6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BC中,∠C=90°,AB=5,AC=3,∴BC=2222-=-=4,53AB AC∵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D+CD=BD+CD,即AD+CD=BC,∴△ACD的周长=AC+CD+AD=AC+BC=3+4=7.故答案为:7.【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及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能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D+CD=BC是解题的关键.16.202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结合图形总结规律根据规律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正方形A的面积为1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1∴解析:2021【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结合图形总结规律,根据规律解答即可.【详解】解:如图,由题意得,正方形A的面积为1,由勾股定理得,正方形B的面积+正方形C的面积=1,∴“生长”了1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同理可得,“生长”了2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3,∴“生长”了3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4,……∴“生长”了2020次后形成的图形中所有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021,故答案为:2021.【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17.6【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得到AB2和AC2再根据△ABC是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C2【详解】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S1=18S2=12∴AB2=18AC2=12∵△ABC是直角三角解析:6【分析】根据题意和图形,可以得到AB2和AC2,再根据△ABC是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可以得到BC2.【详解】解:∵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分别是S1=18,S2=12,∴AB2=18,AC2=12,∵△ABC是直角三角形,∴BC2=AB2-AC2=18-12=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18.13【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b的值然后结合勾股定理求得斜边的长度即可【详解】解:∵∴∴|a﹣5|+|b﹣12|=0∴a=5b=12∴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故答案是: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解析:13【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得到a、b的值,然后结合勾股定理求得斜边的长度即可.【详解】解:∵|12|0b-=,∴|12|0b-=∴|a﹣5|+|b﹣12|=0,∴a=5,b=12,∴13=.故答案是:13.【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算术平方根.任意一个数的绝对值(二次根式)都是非负数,当几个数或式的绝对值相加和为0时,则其中的每一项都必须等于0.19.13或【分析】分情况讨论当的木棒为直角边时以及当的木棒为斜边时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当的木棒为直角边时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当的木棒为斜边时第三根木棒的长度为;故答案为:13或【点睛】本题考解析:13【分析】分情况讨论当12dm的木棒为直角边时以及当12dm的木棒为斜边时,利用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当12dm13dm;当12dm=;故答案为:13【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20.【分析】直接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可得【详解】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4和6∴斜边长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即如果直解析:【分析】直接根据勾股定理求解可得.【详解】解:∵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4和6,∴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方.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三、解答题21.(1)12α;(2)4;(3)5625【分析】(1)设∠ABE=∠CBE=x,∠ACE=∠ECD=y,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构建方程组求解即可.(2)证明CA=CB=CE,可得结论.(3)如图,连接AF,过点C作CT⊥BE于T.解直角三角形求出EF,BE,BF,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详解】解:(1)设∠ABE=∠CBE=x,∠ACE=∠ECD=y,则有22y x Ay x E=+∠⎧⎨=+∠⎩,可得∠E =12∠A =12α. (2)∵EC ∥AB ,∴∠ABE =∠E ,∵∠ABC =2∠ABE ,∠A =2∠E ,∴∠A =∠ABC ,∠E =∠CBE ,∴CA =CB =4,CE =CB =4.(3)如图,连接AF ,过点C 作CT ⊥BE 于T ,延长CF 交AB 于R .∵CF 平分∠ACB ,CE 平分∠ACD ,∴∠FCE =12(∠ACB +∠ACD )=90°, ∵CF =3,CE =4,∴EF5,∵S △CEF =12•EC•CF =12•EF•CT , ∴CT =125, 在Rt △BCT 中,BT=165, ∵CB =CE ,CT ⊥BE ,∴BT =TE ,∴BE =2BT =325, ∴BF =BE ﹣EF =325﹣5=75, ∵CA =CB ,CF 平分∠ACB ,∴CR ⊥AB ,BR =AR ,设BR =x ,RF =y , 则有2222227()5(3)4x y x y ⎧+=⎪⎨⎪++=⎩, 解得2825215x y ⎧=⎪⎪⎨⎪=⎪⎩(不符合题意的解已经舍弃). ∴AB =2BR =5625.【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参数构建方程组解决问题,题目有一定的难度.22.【分析】由题意可知三角形CDB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已知数据和勾股定理直接可求出D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进而求出AB的长.【详解】∵CD⊥AB于D,且BC=15,BD=9,AC=20∴∠CDA=∠CDB=90°在Rt△CDB中,CD2+BD2=CB2,∴CD2+92=152∴CD=12;在Rt△CDA中,CD2+AD2=AC2∴122+AD2=202∴AD=16,∴AB=AD+BD=16+9=25.23.33【分析】在Rt△ADE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梯子的总长度,在Rt△ABC中,根据已知条件再次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的长.【详解】解:在Rt△DAE中,∵∠DAE=45°,∴∠ADE=∠DAE=45°,2.∴AD2=AE2+DE2=(2)2+(2)2=36,∴AD=6,即梯子的总长为6米.∴AB=AD=6.在Rt△ABC中,∵∠BAC=60°,∴∠ABC=30°,∴AC=1AB=3,2∴BC2=AB2-AC2=62-32=27,∴BC=27=33m,∴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33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正确运用勾股定理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24.25 4【分析】连接BE,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C的长,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BE,然后设AE=BE=x,再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8−x)2+62=x2,求解后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连接BE,在Rt△ABC中,∵∠C=90°,AC=8,AB=10,∴AC2+BC2=AB2.即82+BC2=102,解得:BC=6.∵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BE.设AE=BE=x,则EC=8−x,∵Rt△BCE中,EC2+BC2=BE2,∴(8−x)2+62=x2,解得:x=254,∴AE=254.【点睛】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并结合勾股定理求解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且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应用.25.(1)证明见详解;(2)26【分析】(1)根据已知可得到∠A =∠B =90°,DE =CE ,AD =BE 从而利用HL 判定两三角形全等; (2)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到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由已知可推出∠DEC =90°,由30,3AED AE ∠=︒=,可求得AD 、DE 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CD 的长即可.【详解】(1)∵AD ∥BC ,∠A =90°,∴∠A =∠B =90°,∵∠1=∠2,∴DE =CE .∵AD =BE ,在Rt △ADE 与Rt △BEC 中AD BE DE CE =⎧⎨=⎩, ∴Rt △ADE ≌Rt △BEC (HL )(2)由△ADE ≌△BEC 得∠AED =∠BCE ,AD =BE .DE=CE ,∴∠AED +∠BEC =∠BCE +∠BEC =90°.∴∠DEC =90°.在Rt △ADE 中又∵30,3AED AE ∠=︒=设AD =x ,则DE =2x,由勾股定理222AD AE DE +=,即2294x x +=解得x =∴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DC 2=DE 2+CE 2∴C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运用是解题关键.26.(1)∠B=40°;(2)见解析.【分析】(1)先利用SAS 证明△AEC ≌△FDC ,得出∠EAC=∠DFC=25°,从而得出∠BAC=5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C 作GC 的垂线交GF 的延长线于点P ,根据同角的余角得出∠PCF =∠GCA ,再根据ASA 得出△AGC ≌△FPC ,从而得出△GCP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在△AEC 和△FDC 中,∵∠CDF=∠CEA CE=CD ∠C=∠C,∴△AEC≌△FDC,∴∠EAC=∠DFC=25°∵AE平分∠BAC,∴∠BAC=2∠EAC=50°∵∠C=90°,∴在Rt△ABC中,∠B=90°-∠BAC=40°.(2)如答图,过点C作GC的垂线交GF的延长线于点P∴∠GCP = 90°∴∠GCF+∠PCF = 90°,∵∠ACB = 90°∴∠GCF+∠GCA = 90°,∴∠PCF =∠GCA.∵∠ACB=90°,GF⊥AB∴∠B+∠BAC=∠B+∠BFG= 90°,∴∠BAC=∠BFG.又∵∠PFC=∠BFG∴∠GAC=∠PFC.由(1)知,△AEC≌△FDC,∴CA=CF,∴△AGC≌△FPC,∴GC=PC,AG=FP.又∵PC⊥GC,∴△GC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GF+2GC,∴AG+2G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三角形》测试题(包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1,2,4B .5,6,11C .3,3,3D .4,8,122.如图,在△ABC 中,∠ACB=90°,D 在AB 上,将△ABC 沿CD 折叠,点B 落在AC 边上的点B′处,若'20ADB ∠=︒,则∠A 的度数为( )A .25°B .30°C .35°D .40°3.小李同学将10,12,16,22cm cm cm cm 的四根木棒首尾相接,组成一个凸四边形,若凸四边形对角线长为整数,则对角线最长为( ) A .25cmB .27cmC .28cmD .31cm4.如图,AB 和CD 相交于点O ,A C ∠=∠,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B D ∠=∠ B .1A D ∠=∠+∠C .2D ∠>∠D .C 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射线AB 和射线BA 是同一条射线 B .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间的距离 C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D .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14条6.用若干根等长的小木棍搭建等边三角形(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搭建1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3根小木棍,搭建2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5根小木棍,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是( ) A .12 B .10 C .9 D .6 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8,a .那么a 的值可能是( )A .2B .9C .13D .158.如图,,AD CE 分别是ABC 的中线与角平分线,若,40B ACB BAC ∠=∠∠=︒,则ACE ∠的度数是( )A .20︒B .35︒C .40︒D .70︒ 9.正十边形每个外角等于( )A .36°B .72°C .108°D .150°10.如图,在ABC ∆中,80,BAC ∠=︒点D 在BC 边上,将ABD △沿AD 折叠,点B 恰好落在AC 边上的点'B 处,若'20B DC ∠=.则C ∠的度数为( )A .20B .25C .35D .4011.如图,小明从点A 出发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B 向左转45后又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C ,再向左转45后沿直线前进9米到达点D ……照这样走下去,小明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所走的路程为( )A .72米B .80米C .100米D .64米 12.某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3倍,则此多边形的边数是( )A .5B .6C .7D .8二、填空题13.如果一个多边形所有内角和与外角和共为2520°,那么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_________条对角线14.如果三角形两条边分别为3和5,则周长L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15.如图,将长方形纸片的一角折叠,使顶点A 落在F 处,折痕为BC ,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将FBD ∠沿BF 折叠使BE ,BD 均落在FBC ∠的内部,且BE 交CF 于点M ,BD 交CF 于点N ,若BN 平分CBM ∠,则ABC ∠的度数为_________.1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11cm ,一边长等于5cm ,它的周长为______. 17.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比它的外角和的3倍还多180°,则它是___________边形,从该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__________条对角线.18.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76B ∠=︒,36C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19.如图,∠BAK +∠B +∠C +∠CDE +∠E +∠F +∠MGN +∠H +∠K =________.2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为2:3:5,那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___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1,△ABC 中,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AE ⊥BC 于点E . (1)若∠C=80°,∠B=40°,求∠DAE 的度数; (2)若∠C >∠B ,试说明∠DAE=12(∠C-∠B); (3)如图2,若将点A 在AD 上移动到A′处,A′E ⊥BC 于点E .此时∠DAE 变成∠DA′E ,请直接回答:(2)中的结论还正确吗?22.若a ,b ,c 是ABC 的三边的长,化简|a ﹣b ﹣c|+|b ﹣c ﹣a|+|c+a ﹣b|. 23.如图,已知:点P 是ABC ∆内一点.(1)求证:BPC A ∠>∠;(2)若PB 平分ABC ∠,PC 平分ACB ∠,40A ︒∠=,求P ∠的度数. 24.已知:180,BDG EFG B DEF ∠+∠=︒∠=∠.(1)如图1,求证://DE BC .(2)如图2,当90A EFG ∠=∠=︒时,请直接写出与C ∠互余的角.25.如图,在BCD △中,D 为BC 上一点,12∠=∠,34∠=∠,60BAC ∠=︒,求DAC ∠,ADC ∠的度数.26.观察探究及应用. (1)如图,观察图形并填空:一个四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一个五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一个六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2)分析探究:由凸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_______条对角线,多边形有n个顶点,若允许重复计数,共可作_______条对角线;(3)结论:一个凸n边形有_______条对角线;(4)应用:一个凸十二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详解】解:A、1+2<4,不能构成三角形;B、5+6=11,不能构成三角形;C、3+3>3,能构成三角形;D、8+4=12,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最大的数.2.C解析:C【分析】利用翻折不变性,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详解】∵∠ACB=90°,∴∠A+∠B=90°,∵△CDB′是由△CDB 翻折得到, ∴∠CB′D =∠B ,∵∠CB′D =∠A +∠ADB′=∠A +20°, ∴∠A +∠A +20°=90°, 解得∠A =35°. 故选:C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翻折变换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3.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确定对角线的长度范围即可选择. 【详解】如图,设10AB cm =,12BC cm =,16CD cm =,22AD cm =. 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①101222AC AB BC cm <+=+=,162238AC AD CD cm <+=+=,故22AC cm <.②102232BD AB AD cm <+=+=,121628BD BC CD cm <+=+=,故28BD cm <.∵凸四边形对角线长为整数, ∴对角线最长为27cm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知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4.D解析:D 【分析】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对顶角相等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1=∠2,∠A=∠C ,∠1=∠A+∠D ,∠2=∠B+∠C , ∴∠B=∠D ,∴选项A、B正确;∵∠2=∠A+∠D,∴2D∠>∠,∴选项C正确;没有条件说明C 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并运用两条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5.D解析:D【分析】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对各小题分析判断即可得解.【详解】解:A、射线AB和射线BA是不同的射线,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 、七边形的对角线一共有7(73)142条,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的求解,射线的定义,多边形的对角线,熟练掌握概念是解题的关键.6.D解析:D【分析】要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通过对图形观察,思考,得出需要小木棍的根数,然后图形对比,选出最少需要小木棍的根数.【详解】图1没有共用部分,要6根小木棍,图2有共用部分,可以减少小木棍根数,仿照图2得到图3,要7根小木棍,同法搭建的图4,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5摆放,外围大的等边三角形,可以得到5个等边三角形,要9根小木棍,如按图6摆成三棱锥(西面体)就可以得到4个等边三角形, ∴搭建4个等边三角形最少需要小木棍6根.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组成图形的边的条数,解答此题需要灵活利用立体空间思维解答.7.B解析:B 【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a 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8-5<a <8+5 3<a <13, 故a 的值可能是9,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掌握知识点是解题关键.8.B解析:B 【分析】由,40B ACB BAC ∠=∠∠=︒,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解ACB ∠,结合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从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B ACB ∠=∠40BAC ∠=︒,18040702B ACB ︒-︒∴∠=∠==︒, CE 是ABC 角平分线,1352ACE AC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 【分析】根据正十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每一个外角等于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边数,即可得解. 【详解】3601036︒÷=︒,∴正五边形的每个外角等于36︒,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和、边数、外角度数之间的关系,熟记正多边形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10.D解析:D 【分析】由折叠的性质可求得'B AB D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列方程求解.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B AB D ∠=∠ ∵80,BAC ∠=︒ ∴∠B+∠C=100°又∵'='=20B AB D C B DC C ∠=∠+∠+∠∠, ∴∠C+20°+∠C=100° 解得:∠C=40° 故选:D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找准角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正确计算是解题关键.11.A解析:A 【分析】根据题意,小明走过的路程是正多边形,先用360°除以45°求出边数,然后再乘以9米即可. 【详解】解:∵小明每次都是沿直线前进9米后向左转45度, ∴他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 ∴边数n=360°÷45°=8,∴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A 时,一共走了8×9=72(m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边数的求法,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根据题意判断出小明走过的图形是正多边形是解题的关键.12.D解析:D【分析】利用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列出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根据题意,得:(n-2)×180=360×3,解得n=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和外角和定理,利用方程法求边数.二、填空题13.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解析:11【分析】先根据题意求出多边形的边数,再根据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共有(n-3)条对角线即可解答.【详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有(n-2)•180+360=2520,解得:n=14,14-3=11,即从这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共有11条对角线,故答案为11.【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多边形的对角线,得到多边形的边数是解本题的关键.14.10<L<1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答案【详解】设第三边长为x∵有两条边分别为3和5∴5-3<x<5+3解得2<x<8∴2+3+5<x+3+5<8+3解析:10<L<1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再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求出答案.【详解】设第三边长为x ,∵有两条边分别为3和5,∴5-3<x<5+3,解得2<x<8,∴2+3+5<x+3+5<8+3+5,∵周长L=x+3+5,∴10<L<16,故答案为: 10<L<16.【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不等式的性质,熟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出第三条边长是解题的关键.15.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再根据平分可得进而可得【详解】解:∵的角平分线为∴又∵与关于对称∴∵与关于对称∴又∵平分∴又∵为折痕∴∵∴又∵∴∴又∵∴故答案为:675°【点睛解析:5°.【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1FBE ∠=∠,再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1MBF FBE ∠=∠=∠,NBF FBD ∠=∠,CBA CBF ∠=∠, 再根据BN 平分CBM ∠可得CBN NBM ∠=∠,进而可得318067.58ABC ∠=⨯=. 【详解】解:∵FBD ∠的角平分线为BE ,∴1FBE ∠=∠, 又∵BM 与BE 关于BF 对称,∴1MBF FBE ∠=∠=∠, ∵BN 与BD 关于BF 对称,∴NBF FBD ∠=∠FBE EBD =∠+∠11=∠+∠21=∠,又∵BN 平分CBM ∠,∴CBN NBM ∠=∠,又∵BC 为折痕,∴CBA CBF ∠=∠CBN NBF =∠+∠21NBM =∠+∠,∵NBM NBF MBF ∠=∠-∠211=∠=∠1=∠,∴31CBA ∠=∠,又∵180CBA CBF FBD ∠+∠+∠=,∴3112121180∠+∠+∠+∠=,∴81180∠=,又∵31ABC ∠=∠, ∴318067.58ABC ∠=⨯=, 故答案为:67.5°.【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角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31808ABC ∠=⨯. 16.【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1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11时11+11>511-11<5所以能构成三解析:27cm【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11和5,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详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11时,11+11>5,11-11<5,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1+11+5=27cm ;当腰为5时,5+5<11,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答案为:27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7.九六【分析】设边数为n 建立方程即可n 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 则: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解析:九 六【分析】设边数为n ,建立方程即可,n 边形一个顶点引的对角线为(n-3)条.【详解】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n,则:(2)1803603180n -•=⨯+解得:n=9对角线条数为n-3=6故答案为:9;6【点睛】本题考查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关系,以及对角线的条数,属于基础题.18.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BAD=14°∠CAD=54°进而得出∠D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D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B解析:20°【分析】根据高线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分别得出∠BAD=14°,∠CAD=54°,进而得出∠DAE 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详解】∵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且∠B=76°,∠C=36°,∴∠BAC=180763668︒-︒-︒=︒,∠BAD=9076︒-︒=14°,∠CAD=9036︒-︒=54°,∴∠BAE=12∠BAC=12×68°=34°, ∴∠DAE=34°-14°=20°.故答案为:20°.【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高线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AD 和∠CAD 的度数是解题关键. 19.540°【分析】连接AGGD 先根据∠H+∠K=∠HGA+∠KAG ∠E+∠F=∠EDG+∠FGD 最后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GGD ∵∠H+∠K+∠HMK=180°∠HGA+∠KA解析:540°【分析】连接AG 、GD ,先根据∠H+∠K=∠HGA+∠KAG, ∠E+∠F=∠EDG+∠FGD,最后根据多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详解】解:连接AG 、GD ,∵∠H+∠K+∠HMK=180°,∠HGA+∠KAG +∠AMG=180°,∠HMK=∠AMG∴∠H+∠K=∠HGA+∠KAG ;同理:∠E+∠F=∠EDG+∠FGD∴∠BAK+∠B+∠C+∠CDE+∠E+∠F+∠MGN+∠H+∠K=∠BAK+∠B+∠C+∠CDE+∠EDG+∠FGD+∠MGN+∠HGA+∠KAG=五边形的内角和=(5-2)×180°=540°故答案为54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多边形内角和定理,根据题意正确作出辅助线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20.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解析:直角【分析】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2:3:5,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可求出三个内角分别是36°,54°,90°.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详解】解:设三角分别为2x,3x,5x,依题意得2x+3x+5x=180°,解得x=18°.故三个角的度数分别为36°,54°,90°.故答案为:直角.【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21.(1)∠DAE=15°;(2)见解析;(3)正确.【分析】(1)先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的度数,在△ABE中,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AE的度数,从而可得∠DAE的度数.(2)结合第(1)小题的计算过程进行证明即可.(3)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先用∠B和∠C表示出∠A′DE,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证明∠DA′E=12(∠C-∠B).【详解】(1)∵∠C=80°,∠B=40°,∴∠BAC=180°-∠B-∠C =180°-40°-80°=60°,∵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D=∠CAD=12∠BAC=30°,∵AE⊥BC,∴∠AEC=90°,∴∠BAE=50°,∴∠DAE=∠BAE-∠BAD =20°;(2)理由:∵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D=∠CAD=12∠BAC=12(180°-∠B-∠C)= 90°-12∠B-12∠C,∵AE⊥BC,∴∠AEC=90°,∴∠BAE=90°-∠B,∴∠DAE=∠BAE-∠BAD=(90°-∠B) -(90°-12∠B-12∠C )=12∠C-12∠B=12(∠C-∠B);(3)(2)中的结论仍正确.∵∠A′DE=∠B+∠BAD=∠B+12∠BAC=∠B+12(180°-∠B-∠C) = 90°+12∠B-12∠C;在△DA′E中,∠DA′E=180°-∠A′ED-∠A′DE=180°-90°-(90°+12∠B-12∠C)=12(∠C-∠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高,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是解题关键.22.3c+a﹣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第三边,两边之差<第三边”,判断式子的符号,再根据绝对值的意义去掉绝对值即可.【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得a﹣b﹣c<0,b﹣c﹣a<0,c+a﹣b>0.∴|a﹣b﹣c|+|b﹣c﹣a|+|c+a﹣b|=b+c﹣a+c+a﹣b+c+a﹣b=3c+a﹣b.【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绝对值的性质、整式加减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是解题关键.23.(1)证明见解析;(2)110°【分析】(1)延长BP交AC于D,根据△PDC外角的性质知∠BPC>∠1;根据△ABD外角的性质知∠1>∠A,所以易证∠BPC>∠A.(2)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40°,由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果.【详解】(1)延长BP交AC于D,如图所示:∵∠BPC是△CDP的一个外角,∠1是△ABD的一个外角,∴∠BPC>∠1,∠1>∠A,∴∠BPC>∠A;(2)在△ABC中,∵∠A=40°,∴∠ABC+∠ACB=180°﹣∠A=180°﹣40°=140°,∵PB平分∠ABC,PC平分∠ACB,∴∠PBC=12∠ABC,∠PCB=12∠ACB,在△PBC中,∠P=180°﹣(∠PBC+∠PCB)=180°﹣(12∠ABC+12∠ACB)=180°﹣12(∠ABC+∠ACB)=180°﹣12×140°=110°.【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1)证明见解析;(2),,B ADE DEF ∠∠∠.【分析】(1)先根据角的和差、等量代换可得EFG ADG ∠=∠,再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可得//EF AB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DE DEF ∠=∠,从而可得B ADE ∠=∠,最后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即可得证;(2)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详解】(1)180,180BDG EFG BDG ADG ∠+∠=︒∠+∠=︒,EFG ADG ∴∠=∠,//EF AB ∴,ADE DEF ∴∠=∠,B DEF ∠=∠,B ADE ∴∠=∠,//DE BC ∴;(2)90A ∠=︒,90B C ∴∠+∠=︒,B DEF ∠=∠,90DEF C ∴∠+∠=︒,由(1)可知,B ADE ∠=∠,90ADE C ∴∠+∠=︒,综上,与C ∠互余的角有,,B ADE DEF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25.∠DAC=20°,∠ADC=80°【分析】设∠1=∠2=x ,再用x 表示出∠3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2+∠4的度数,进而可得出x 的值,由此得出结论.【详解】设∠1=∠2=x ,则∠3=∠4=2x ,∵∠BAC=60°,∴∠2+∠4=180°-60°=120°,即x+2x=120°,∴x=40°,即∠ADC=80°,∴∠DAC=∠BAC-∠1=60°-40°=20°.【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内角和外角的相关知识,熟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6.(1)2;5;9;(2)(n-3);n(n-3);(3)(3)2n n-;(4)54【分析】(1)根据图形数出对角线条数即可;(2)根据所画图形可推导出凸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进而可得共可作n(n-3)条对角线;(3)由(2)可知,任意凸n边形的对角线有条(3)2n n-,即可解答;(4)把n=12代入(3)计算即可.【详解】解:(1)根据图形数出对角线条数,一个四边形有2条对角线,一个五边形有5条对角线,一个六边形有9对角线;故答案为:2;5;9;(2)∵从凸4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1条对角线,从凸5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2条对角线,从凸6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3条对角线,从凸7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作4条对角线,…∴从凸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可引出(n-3)条对角线,若允许重复计数,共可作n(n-3)条对角线;故答案为:(n-3);n(n-3).(3)由(2)可知,任意凸n边形的对角线有条(3)2n n-,故答案为:(3)2n n-.(4)把n=12代入(3)2n n-计算得:1292⨯=54.故一个凸十二边形有54条对角线.【点睛】本题考查了多边形的对角线,解题关键是n边形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3)条.。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题(30分)1. 现有3cm、4cm、5cm、7cm长的四根木棒, 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A. 4B. 3C. 2D. 12. 如图, 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 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根木条, 这样做的依据是()A.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D. 垂线段最短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 如图, 在△ABC中, ∠1=∠2, G为AD的中点, 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 F为AB上的一点, CF与AD垂直, 交AD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 2个B. 3个C. 4个D. 1个4.如图, 若△ABC≌△DEF, 且BE=5, CF=2, 则BF的长为()A. 5B. 3C. 2D. 1.55.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 则图中的度数为()A. B. C. D.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 如图所示, △ABC≌△BAD, 点A与点B, 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 如果∠DAB=50°, ∠DBA=40°, 那么∠DAC的度数为()A. 5°B. 10°C. 40°D. 50°7.如图, 若,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的是()A. B. C. D.8.如图, 、、分别是、、的中点, 若△BFD的面积是3, 则的面积是( )A. 6B. 18C. 24D. 12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9. 如图, 点B.C.D 在同一直线上, AB CE, 若∠A =55°, ∠ACB =65°, 则∠1的值为( ) A. 80° B. 65° C. 55° D. 60° 10.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2, 0), B(0,4), 若以B, O,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 全等, 则点C 的坐标不能为( )A.(-2,0)B.(0,-4)C.(2,4)D.(-2,4) 二、填空题(24分)11. 如图, 七边形ABCDEFG 的对角线共有 ________条.第11题图 第13题图 第14题图 12. 已知BD 是 的中线, , , 且 的周长为16, 则 的周长为________. 13. 如图, 是直角三角形, , 是 的高, , , , 则AD 的长为_______.14. 如图, 在△ABC 中, D, E 分别是边AB, AC 上一点, 将△ABC 沿DE 折叠, 使点A 落在边BC 上, 若∠A =60°, 则∠1+∠2+∠3+∠4=______.15.如图, 点F 是△ABC 的边BC 延长线上一点, DF ⊥AB 于点D, ∠A =30°, ∠F =50°, ∠ACF 的度数是_____.第15题图 第16题图16. 如图, 一种测量工具, 点O 是两根钢条AC.BD 中点, 并能绕点O 转动.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内槽宽AB 与CD 相等, 其中△OAB ≌△OCD 的依据是 (写出全等的简写)17.如图, ∠1, ∠2, ∠3是五边形ABCDE 的3个外角, 若 , 则 ________.第17题图 第18题图18. 如图, 方格纸中△ABC 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 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 图中与△ABC 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 三、解答题(66分)19. (8分)如图, 已知: 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 CE 是△ABC 的高, ∠BAC =60°, ∠BCE =40°, 求∠GABCD EFB C DAADB 的度数.20.(8分)如图, D 是AC 上一点, AB=DA,DE ∥AB, ∠B=∠DAE,求证: BC=AE21. (8分)如图所示, AC=AE, ∠1=∠2, AB=AD. 求证: BC=DE.22.(8分)如图所示, 是 的角平分线, 是 的外角平分线, 、 交于点 , 若 , 求的度数.23. (8分)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BC=CD, CB ⊥AB 于B, CD ⊥AD 于D, 求证: AB=AD.24. (8分)某建筑测量队为了测量一栋居民楼ED 的高度, 在大树AB 与居民楼ED 之间的地面上选了一点C, 使B, C, D 在一直线上, 测得大树顶端A 的视线AC 与居民楼顶端E 的视线EC 的夹角为90°, 若AB=CD=24米, BD=64米, 请计算出该居民楼ED 的高度.DE A B C25. (9分)将一个凸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 其内角和为1620°, 求的值.26.(9分)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AD∥BC, ∠ABC=90°, AD=12, BC=24,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AD 向点 D运动, 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CB 向点 B 运动, P, Q 同时出发, 当点 P 停止运动时, 点 Q 也随之停止, 连接PQ, DQ.设点 P 运动时间为 t 秒, 问当 t 为何值时, △PDQ ≌△CQD , 并证明△PDQ ≌△CQD答案一、单选题1. 现有3cm、4cm、5cm、7cm长的四根木棒, 任选其中三根组成一个三角形, 那么可以组成三角形的个数是()A. 4B. 3C. 2D. 1答案: B2.如图, 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 为防止变形常常钉上两根木条, 这样做的依据是()A.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B. 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为余角D. 垂线段最短答案: A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3. 如图, 在△ABC中, ∠1=∠2, G为AD的中点, BG的延长线交AC于点E, F为AB上的一点, CF与AD垂直, 交AD于点H, 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有()①AD是△ABE的角平分线;②BE是△ABD的边AD上的中线;③CH是△ACD的边AD上的高;④AH是△ACF的角平分线和高A. 2个B. 3个C. 4个D. 1个答案: A4.如图, 若△ABC≌△DEF, 且BE=5, CF=2, 则BF的长为()A. 5B. 3C. 2D. 1.5答案: D5.将一副常规的三角尺按如图方式放置, 则图中的度数为()A. B. C. D.答案: D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 如图所示, △ABC≌△BAD, 点A与点B, 点C与点D是对应顶点, 如果∠DAB=50°, ∠DBA=40°, 那么∠DAC的度数为()A. 5°B. 10°C. 40°D. 50°答案: B7.如图, 若, 则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 仍无法判定的是()A. B. C. D.答案: C8.如图, 、、分别是、、的中点, 若△BFD的面积是3, 则的面积是( )A. 6B. 18C. 24D. 12答案: C第8题图第9题图第10题图9. 如图, 点B.C.D在同一直线上, AB CE, 若∠A=55°, ∠ACB=65°, 则∠1的值为()A. 80°B. 65°C. 55°D. 60°答案: D10.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点A(2, 0), B(0,4), 若以B, O, C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O全等, 则点C的坐标不能为( )A.(-2,0)B.(0,-4)C.(2,4)D.(-2,4)答案: B二、填空题11. 如图, 七边形ABCDEFG的对角线共有________条.答案: 14第11题图第13题图第14题图12. 已知BD是的中线, , , 且的周长为16, 则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 1313.如图, 是直角三角形, , 是的高, , , , 则AD的长为_______.答案: 4.814.如图, 在△ABC中, D, E分别是边AB, AC上一点, 将△ABC沿DE折叠, 使点A 落在边BC上, 若∠A =60°, 则∠1+∠2+∠3+∠4=______.答案: 240°15.如图, 点F是△ABC的边BC延长线上一点, DF⊥AB于点D, ∠A=30°, ∠F=50°, ∠ACF的度数是_____.答案: 70°第15题图第16题图16. 如图, 一种测量工具, 点O是两根钢条AC.BD中点, 并能绕点O转动.由三角形全等可得内槽宽AB 与CD相等, 其中△OAB≌△OCD的依据是(写出全等的简写)答案: SAS17.如图, ∠1, ∠2, ∠3是五边形ABCDE的3个外角, 若, 则________.答案: 210°第17题图第18题图18. 如图, 方格纸中△ABC的3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格点)上, 这样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 图中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不含△ABC).答案: 7三、解答题19. 如图, 已知: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CE是△ABC的高, ∠BAC=60°, ∠BCE=40°, 求∠ADB的度数.【解析】∵CE是△ABC的高∴∠BEC=90°△BEC为直角三角形∵∠BCE=40°∴∠B=90°-∠BCE=90°-40°=50°∵∠BAC=60°, AD是△ABC的角平分线∴1302BAD BAC∠=∠=︒在△ADB 中, ∠ADB=180°-∠B-∠BAD=180°-50°-30°=100°20.如图,D 是AC 上一点,AB=DA,DE ∥AB, ∠B=∠DAE,求证:BC=AE 【解析】 ∵DE ∥AB∴∠EDA=∠CAB在△ADE 和△BAC 中EDA CAB DA AB DAE B ∠=∠⎧⎪=⎨⎪∠=∠⎩∴△ADE ≌△BAC(ASA) ∴AE=BC21. 如图所示, AC=AE, ∠1=∠2, AB=AD. 求证: BC=DE. 【解析】 ∵∠1=∠2∴∠1+∠EAB=∠2+∠EAB 即∠CAB=∠EAD 在△CAB 和△EAD 中AC AE CAB EAD AB AD ∠=∠⎧⎪∠=∠⎨⎪=⎩∴△CAB ≌△EAD(SAS) ∴BC=DE22.如图所示, 是 的角平分线, 是 的外角平分线, 、 交于点 , 若 , 求 .【解析】∵ACE A ABC ∠=∠+∠∵ ,∴12DCE A DBC ∠=∠+∠∵DCE D DBC ∠=∠+∠ ∴ , 即 . 【答案】35︒23. 如图, 四边形ABCD 中, BC=CD, CB ⊥AB 于B, CD ⊥AD 于D, 求证: AB=AD. 【解析】连接AC ∵CB ⊥AB, CD ⊥AD∴△CBA 和△CDA 为直角三角形 在Rt △CBA 和Rt △CDA 中AC AC BC DC =⎧⎨=⎩∴Rt △CBA ≌Rt △CDA (HL) ∴AB=AD24. 某建筑测量队为了测量一栋居民楼ED 的高度, 在大树AB 与居民楼ED 之间的地面上选了一点C, 使B, C, D 在一直线上, 测得大树顶端A 的视线AC 与居民楼顶端E 的视线EC 的夹角为90°, 若AB=CD=24米, BD=64米, 请计算出该居民楼ED 的高度.【解析】根据题意∠ABC=∠CDE=∠ACE=90°DEABC∴∠ACB+∠ECD=90°在Rt △ABC 中, ∠ACB+∠CAB=90° ∴∠CAB=∠ECD 在△ABC 和△CDE 中CAB ECD AB CDABC CDE ∠=∠⎧⎪=⎨⎪∠=∠⎩∴△ABC ≌△CDE(ASA) ∴BC=DE∵BC=BD-CD=64-24=40 ∴DE=4025. 将一个凸 边形剪去一个角得到一个新的多边形, 其内角和为1620°, 求 的值. 【解析】分三张情况,(1)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少1, 如图所示:(3)1801620n -⋅︒=︒解得n=12(2)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不变, 如图所示:(2)1801620n -⋅︒=︒解得n=11(3)剪去一个角后得到的新多边形边数多1, 如图所示:(21)1801620n -+⋅︒=︒解得n=10所以n 的值为12, 11或1026.如图, 在四边形ABCD 中, AD ∥BC, ∠ABC=90°, AD=12, BC=24, 动点 P 从点 A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 AD 向点 D 运动, 动点 Q 从点 C 出发以每秒 2 个单位的速度沿 CB 向点 B 运动, P, Q 同时出发, 当点 P 停止运动时, 点 Q 也随之停止, 连接PQ, DQ 。
八上数学第一章单元复习测试卷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班级:3 分,共30 分)姓名:学号:1.如图,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在同一个平面内,它们组成的一对角可当作是()( A )同位角 ( B )内错角( C )对顶角( D )同旁内角第 1 题2.如图,直线 a // b ,∠ 1=60°,则∠ 2 的度数为()( A ) 120°( B ) 30°( C ) 60°( D ) 100°1a1ABl 122b3l2CD第 2 题第 3E题第 4 题3.如图,直线 l 1 ∥ l 2 , ∠ 1=40 °,∠ 2=75 °,则∠3 等于()( A )55°(B )60° ( C )65°( D )70°4.如图,已知 AB ∥CD , BC 均分∠ ABE , ∠ C =34°, 则∠ BED 的度数是 ( )( A )17° (B )34° ( C )56°( D )68°5.以下说法错误 的是( )..( A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同位角相等(D )对顶角相等6.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 A )从一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 ( B )从一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 C )从一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垂线的长度( D )从一条直线上一点到另一条直线上的一点间线段的长度7.已知∠ 1 和∠ 2 是同旁内角,∠ 1=40°,则∠ 2 是()( A )160°( B )140°(C )40°( D )没法确立8.以下图形中,由AB ∥ CD ,能获得12 的是()ABA1BABAB11212C2CCDDD2CD( A )( C )( D )( B )9.一架飞机向北飞翔,两次改变方向后,行进的方向与本来的航行方向平行,已知第一次向左拐 50°,那么第二次向右拐 ---------------------------------------()( A )40° ( B )50° (C )130° ( D )150°10. 如图,有一块含有 45°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极点放在直尺的对边上 . 假如∠ 1=20°,那么∠ 2 的度数是( )2( A )30° ( B )25° 1( C )20°( D )15°第10题二.填空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1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到处 . 12.如图 , ∠1 的同位角是.13.如图, a ∥ b ,若∠ 2=140°,则∠ 1= _______度 .caP 1a 2P 15 3 2b b4Pl第12题第13题DCAB第 14题14.如图,已知 AB // CD ,∠ A =∠B =90°, AB =3cm , BC =1cm ,则AB 与 CD 之间的距离为cm .15.如图,∠ 1=∠2,∠ 3=89°,则∠ 4=.1324第15题第16题第17题16.如图, 一个合格的弯形管道, 经过两次拐弯后保持平行(即 AB ∥ DC ).?假如∠ C =60°,那么∠ B 的度数是 ________.17. 如图, ED ∥ AB ,AF 交 ED 于点 C ,∠ ECF =138°,则∠ A =______ 度.18.如下图,直线a ∥b .直线c 与直线 a , b 分别订交于点 A 、点 B , AM b ,垂足为点 M ,若158,则 2 = _________.19. 如图,AB// CD,直线EF与AB、CD分别订交于E、F 两点, EP均分∠ AEF,过点 F作⊥, 垂足为,若∠=30° , 则∠=__________.FP EP P PEF PFCcEA1a A B3002PB M bC DF第 18题第 19题20.已知三条不一样的直线 a ,b, c 在同一平面内,以下四个命题:①假如 a ∥b, a ⊥ c ,那么b⊥ c ;②假如b∥ a,c∥ a,那么b∥ c;③假如 b ⊥a,c⊥a,那么 b ⊥c;④假如b⊥ a,c⊥ a,那么b∥ c.此中正确的选项是.(填写全部正确的命题的序号)三.解答题(共40 分)21.已知,如图,∠ 1=∠ 2,⊥,⊥,说明:∥ .CF AB DE AB FG BC解:∵ CF⊥ AB,DE⊥ AB(已知)A ∴∠ BED=90°,∠ BFC=90°()∴∠=∠BFC F G BED2∴ ED∥ FC()E∴∠ 1=∠()BCF1又∵∠ 1=∠ 2(已知)B D C∴∠ 2=∠BCF∴ FG∥ BC()22.如图,D、E分别是AC、AB上的点,∠ADE=40°,∠C=40°,∠AED=80°( 1)DE与BC平行吗?请说明原因;A( 2)求∠ B的度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1)
一、填空题
1.若等腰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40 °,则它的顶角等于°.
2.若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和中线分别是5 cm、6cm,则它的面积是cm2 3.如图,AB=AC=CD,∠BAC=56°,则∠B= °,∠D=__ °,
4.如图,在△ABC中,AB=6 cm,AC=5cm,∠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0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则△ADE的周长=__ __cm.
5.在△ABC中,如果只给出条件∠A=60°,那么还不能判定△ABC是等边三角形.给出下列3种说法:
①如果再加上条件“AB=A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②如果再加上条件“∠A=∠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③如果再加上条件“中线AD上BC”,那么△ABC是等边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说法有(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全部填上).
6.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C的中点,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DE=DB,△ABC的周长为9 cm,则∠E=____,CE=____cm.
7.如图,点A1、A2、A3、A4在线段AF上,且AB=A1B,A1C=A1A2,A2D=A2A3,A3E=A3A4.如果∠EA4A3=8°,那么∠B=____°.
二、选择题
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任意两条相交直线都组成一个轴对称图形
(B)等腰三角形最少有1条对称轴,最多有3条对称轴
(C)成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
(D)全等的两个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
9.如图,在△ABC中,AB=AC,∠A=36°,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F.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
(A)6个(B)7个(C)8个(D)9个
10.将一张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下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
A. B. C. D.
三、解答题
11.如图是由1个圆、1个半圆和1个三角形组成的图形,请你以直线l为对称轴,把原图形补成轴对称图形.
12.如图,有点A、B、C、D.请画出一点P,使PA=PB,PC =PD.
13.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A=2∠C.求∠A、∠B、∠C、∠D的度数.
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BCD=90°,O是BD的中点.∠1和∠2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15.如图,AD=BC,AC=BD,AC与BD相交于点E.△EAB是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16.等边三角形具有独特的对称性,且给人以“稳如泰山”的美感.请你用3种不同的分割方法,将下列3个等边三角形分别分割成4个等腰三角形(在图中画出分割线,并标出必要的角的度数).
17.如图,在“4×4”正方形网格中,各有16个相同的小正方形,并有2个小正方形被涂黑.请你用4种不同的方法分别在下面4个图中将4个空白的小正方形涂黑,使它们成为包括着色“对称”的轴对称图形。
18.如图,在梯形ABCD中,AB∥CD,AD=DC=CB,AD、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G,CE⊥AG,CF⊥AB,垂足分别为E、F.
(1)请写出图中4组一定相等的线段(已知的相等线段除外);
(2)选择(1)中你所写出的一组相等线段,说明它们相等的理由.
第一章单元测试(2)
一、填空题
1.如图,AB=AC,∠BAC=90°,AD是BC上的高,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
2.如图,屋顶人字梁架的外框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立柱AD⊥BC,斜撑DE、DF分别恰为△ABD与△ACD的边AB、AC的中线.若∠BAC=100°,则∠BED= °,∠CFD= °.
3.如图,在△ABC中,∠A=36°,∠C= 72°,BD是∠ABC的平分线,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___ _.
4.如图,图形的对称轴是虚线a、b、c、d、e、f中的____.
5.如图,在Rt△ABC中,∠C=90°,∠B=30°,ED是AB的垂直平分线,与△ADE 成轴对称的图形是,相应的对称轴分别是_ ___.
6.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30 cm,若其周长被一腰上的中线分成3:2两部分,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二、选择题
7.下列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是( ).
(A) (B)
(C) (D)
8.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两个三角形一定成轴对称图形
(B)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的连线被同一条直线l垂直平分,那
么这两个图形关于直线l对称
(C)若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点P使PA≠PB,则点P不在直线l上
(D)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9.在△ABC中,AB=AC,∠A=50°,如果P为三角形内一点,且∠PBC=∠PCA,那么∠BPC等于( ).
(A) 100°(B) 115°(C) 130°(D) 65°
10.如图,AB=AC,BE=BC.若∠A的外角为140°,则∠EBC等于( ).
(A) 40°(B) 50°(C) 60°(D) 70°
11.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B=60°,AD=2,BC =8,则此等腰梯形的周长为( ).
(A) 19 (B) 20 (C) 21 (D) 22
12.正方形ABCD内有一点P,使△PAB、△PBC、△PCD、△PDA都是等腰三角形,那么具有这样性质的点P共有( ).
(A)9个(B)7个(C)5个(D)4个
三、解答题
13.如图,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求∠DBC的度数.
14.如图,在△ABC中,边AB、BC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P.试判断点P是否也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请说明理由.
15.如图,在△ABC中,∠C=90°,∠B=30°.请在图上画线,将Rt△ABC分割成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3个三角形.
16.如图,测量旗杆AB的高度时,先在地面上选择一点C,使∠ACB=15°,然后再朝着旗杆方向前进到点D,使∠ADB=30°,量得CD=17.6 m.求旗杆AB的高.
17.如图,点A、B分别表示2个居民小区.
(1)若直线l表示公交通道,欲在其旁建1个公交车站,且使从该站到2个小区的路程相等,应如何确定车站的位置?请在图①中画出;
(2)若直线l表示燃气管道,欲在其旁建1个泵站,且使从该站向2个小区输气的管道总长最短,应如何确定泵站的位置?请在图②中画出.
答案: 40度或100度
答案: 30cm2
答案: 62; 31
答案: 11 ; 5
答案: ○1○2○3
答案: 30° ; 1.5
答案: 52°
答案: ( D )
答案:( C )
答案:(C)
13 答案:∠A = 120°,∠B = 60°,∠C = 60°,∠D = 120°
答案:∠1 = ∠2 因为∠BAD = ∠BCD = 90°,BO = DO ,
所以 AO = CO = 1/2 BD .理由是: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所以∠1 = ∠2 理由是等边对等角
答案:△EAB是等腰三角形在△ABD 和△BAC中,因为AD=BC ,AB=BA,所以三角形△ABD≌△BAC.理由是:SSS。
所以∠DBA=∠CAB. 所以AE=DE.理由是:等角对等边,因此△EAB 是等腰三角形。
答案:
答案:
答案:∠AG = ∠BG ,
答案: AB=AC , BD=DC=AD
答案: 100 , 100
答案: △ABC 、△DAB 、△BCD
答案:b d f
答案: △BDE △ADC , DE , AD
答案:6cm或14cm
答案:(D )
答案:(A )
答案:(B )
答案:(A)
答案:(D )
答案:(C )
答案:因为AB = AC ,∠A=40°,所以∠C = ∠ABC = 70°.因为
∠C = ∠ABC = 70°。
因为AB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点DA = DB ,∠DBA = ∠ A = 40 °.所以∠DBA = 30°
答案:连接PA、PB、PC ,因为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P ,所以PA = PB , PB = PC ,从而PA=PC 。
所以点P 在边AC的垂直平分线上
答案:如图,作AB的垂直平分线DE,则R t △ACE 、R t △ADE 、
R t △BDE 全等
答案: 因为A∠ADB 是△ACD的外角,且∠ADB=30°,∠ACB=15°,所以AD = CD = 17.6(m)。
在R t △ABD 中,作斜边AD 上的中线BE。
因为∠B=90°,∠ADB=30°,∠DAB = 60°,所以△ABE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AB=BE=AE=8.8(m),即旗杆高8.8 m。
答案:(1) 如图○1,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直线于点P,则点P为公交车站得位置;(2)如图○2,作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A’,连接BA’交于点P,则P 为泵站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