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理学2临床药动学解读

合集下载

临床药理学重点

临床药理学重点

名解:(√甲班考得)※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得描述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随时间变化得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得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得关系。

※√生物利用度:就是药物吸收速度与程度得一种度量。

可通过测定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得相对量表示吸收程度,用血药浓度以及达峰得时间表示吸收速度。

※消除半衰期: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得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得时间。

√半衰期:包括吸收半衰期、分布半衰期与消除半衰期。

√安慰剂:指没有药理活性得物质如乳糖、淀粉等制成与实验药物外观、气味相同得制剂,作为临床对照实验中得阴性对照物。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第三代遗传标记,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引起得DNA序列多态性,就是人类可遗传变异中最常见得一种,占所有多态性得90%以上√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与保健得目得,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过量用药得行为。

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得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与身体得危害,并进而酿成对社会得严重危害。

首关效应:又称首关消除,指某些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脏时被其中得酶所代谢,使体循环药量减少得一种现象。

肝肠循环: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再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经门静脉、肝脏重新进入体循环得反复循环过程。

※临床试验: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得药物得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得作用、不良反应及试验药物得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情况,目得就是确定试验药物得疗效与安全信息。

TDM: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在治疗过程中测定血液或其她体液中得药物浓度,分析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得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TI:治疗指数,药物得LD50/ED50得比值叫做该药得治疗指数,就是衡量药物安全性得一个指标。

√竞争性拮抗剂:与受体有高度得亲与力并与受体结合,但无内在活性,不产生生理效应,却能阻碍受体激动剂得作用。

其与受体结合就是可逆得。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一.绪论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临床药理学03-2第三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

临床药理学03-2第三章临床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

CV e0.693 / t1 / 2t d
CVd 2t / t1/ 2
例1:某镇痛药t1/2=2h,Vd=100L,血浓低于 0.1mg/L时痛觉恢复,为保持手术后6h不痛,求 给药剂量D?
方法1
C0=?
D C 0Vd CtektVd C V e t d 0.693/t1/ 2t CtVd 2t / t1/ 2
log C0 = log 100 +0.231*6/2.303 = 2.60 C0 = 398.11μ g/l 代入 所以 D = C0 Vd = 398.11×100 = 39.8≈40 mg
口服 C FDka (ekt ekat ) Vd (ka k)
D

CVd (ka k) Fka (ekt e kat
解:将Css =1.44 μg/l, Vd=6 × 50=300L , k=0.693/40 ,τ=24h代入公式得:
D CssVdkτ F
D= 1.44×300×0.693/40×24)/0.8=224.5 μg
≈0.25mg
临床每日维持量0.25mg
例 5 : 普 鲁 卡 因 酰 胺 胶 囊 F=0.85, Vd=2.0L/kg。
第三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与给药方案
温州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 周红宇
第二节 临床给药方案设计与调整
一、给药方案设计
(一)单剂量给药方案
镇痛药,催眠药,肌松药,诊断用药等通常一次性给 药,剂量如何计算???
根据药动学参数和有效浓度求剂量,公式如下:
静注
C

C0ekt

D Vd
ekt
D CVd ekt
K =Knr + Kr K :药物一级消除速率常数 Knr:非肾消除速率常数 Kr:肾消除速率常数 肾功能改变后, Knr保持不变:

临床药理学-药动学概述201008

临床药理学-药动学概述201008

给药途径
胃肠道pH环境
胃排空速率
首过效应等
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胃肠道pH值
胃排空速率
首过效应
食物的影响
胃肠道pH
消化道不同的pH下,药物的解离状态不同,影
响药物的吸收
弱酸药物 主要在胃吸收
弱碱药物 主要在小肠吸收
水和食物 餐后pH显著
疾病 十二指肠溃疡 pH
C
lgC
t
t
Cmax、tmax
口服给药形成的曲线是由迅速上升的以吸收为
主的吸收相和缓慢下降的以消除为主的消除相 两部分组成。 C
峰浓度 Cmax
tmax 达峰时间
t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
AUC0 指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
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
曲线下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
k12 k21
中央室
k
K10:药物从中央室消除的一级消除速 率常数
生物半衰期(t1/2)
包括吸收半衰期(t1/2Ka) 、分布半衰期(t1/2α)
和消除半衰期(t1/2)
消除半衰期
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 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度。
C C0
C0/2
C0/4 t1/2 t1/2
排泄(elimination)
药物的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泄器官排出体
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药物的排泄途径 肾排泄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胆汁排泄 其它途径
肾排泄 : • 肾小球滤过 • 肾小管
分子量小于两万
主动分泌(弱酸和弱碱)
两个系统均为非特异性,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如丙磺舒(酸性药物)可能抑制其他酸性药物, 如青霉素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摘要:一、临床药理学简介二、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三、药物相互作用四、临床试验五、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六、临床药理学的意义和任务正文: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作用机制、药物代谢以及药物应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它涉及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对人体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影响。

临床药理学在药物研发、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药理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和效应、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等。

药效学旨在阐明药物在体内的作用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发挥药物最佳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过程,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动学有助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相互作用,从而优化给药方案,提高药物疗效。

3.影响药效学和药动学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遗传、疾病状态、药物代谢酶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药物在个体间的药效和药动学差异,因此需要个体化给药。

4.药物相互作用:研究两种或多种药物在体内同时或先后使用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有助于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提高药物疗效。

5.临床试验:在新药研发过程中,临床试验是关键环节。

通过临床试验,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等方面的数据,为药物的上市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6.药物研发与毒理学研究:研究药物在体内的毒性作用、毒性机制和毒性评价,为新药研发和上市提供安全性评价。

总之,临床药理学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和应用,旨在为药物研发、合理用药和提高药物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药品生产技术《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

药品生产技术《药物、药效学、药动学的概念》

一、药理学的性质与任务: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

药物:是指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在理论上说,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范畴,也包括避孕药及保健药。

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包括药物的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响等,称为药物效应动力学,简称药效学。

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和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称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简称药动学。

药理学的学科任务是:说明药物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开发新药、发现药物新用途并为探索细胞生理生化及病理过程提供实验资料。

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机体,是以生理学、生化学、病理学等为根底,为指导临床各科合理用药提供理论根底的桥梁学科。

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根底药理学方法〔包括实验药理学方法和实验治疗学方法,以动物作研究对象〕和临床药理学方法。

二、药物与药理学的开展史:1、公元一世纪前后,我国?神农本草经?、埃及的?埃伯斯医药籍?2、1596年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全书52卷,190万字,收载药物1892种,插图1160帧,药方1万1余条。

3、英国解剖学家发现血液循环,开创实验药理新纪元。

4、1878年,英国学者,提出受体的概念,为受体学说的建立奠定了根底。

三、新药开发与研究:新药的成化学物质。

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1、临床前研究:用动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

2、临床研究: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平安剂量。

3、售后调研:新药问市后进行的社会性考查与评价,在广泛的推广应用中了解长期使用后的不良反响及远期疗效〔包括无效病例〕。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临床药理学_总结

一.绪论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不一定考,但要知道)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GCP(good clinical practice)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重要,老师读了一遍):其核心是保障受试者与患者的权利,保证临床试验的科学性。

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临床药效学(clinical pharmacodynamics):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临床药动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我国的新药临床试验分期Ⅰ期临床试验是在人体进行新药研究的起始期,主要目的是研究人对新药的耐受程度,了解新药在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提出新药安全有效的给药方案。

对象:健康人II期临床试验为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由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进行临床试验。

其目的是确定药物的疗效适应证,了解药物的毒副反应,对该药的有效性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

对象:靶疾病的患者Ⅲ期临床试验是Ⅱ期临床试验的延续,目的是在较大范围内进行新药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要求在Ⅱ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除增加临床试验的病例数之外,还应扩大临床试验单位。

临床药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学名词解释

临床药学名词解释
1. 药物代谢:药物在体内经过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肝脏、肠道、肾脏等器官的代谢。

2. 药动学: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和参数的研究。

3. 药理学:药物在体内作用的机制、作用部位、作用强度、作用时间等方面的研究。

4. 细胞毒性:指化学物质、药物等对细胞的杀伤作用。

5. 药物作用靶点:指药物在机体内所作用的细胞、组织、器官等的分子结构或功能。

6. 药物剂量:指用于治疗、预防或诊断疾病的药物的用量。

7. 治疗窗口:指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之间的安全区间,也称疗效窗口。

8. 药物不良反应:使用药物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中毒反应、副作用等。

9.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之间、药物与食物、饮料等物质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

10. 临床试验:通过对人类进行的药物研究,评估其疗效和安全性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年龄:胎儿和新生儿肝微粒体中药物代谢 酶活性很低;老年人的药物代谢功能降低 遗传差异:种族(异烟肼)和个体间遗传因 素影响(G6PDH);药物代谢酶多态性分布 病理状态
药物诱导和抑制
诱导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 利福平、水合氯醛、灰黄霉素 共同特点:亲脂、易与细胞色素P450结 合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 本质:药物增加酶的产量 抑制剂:氯霉素、PAS、异烟肼、保泰松、 西米替丁、双香豆素、酮康唑、红霉素 本质:药物抑制酶的活性 P450与CYP 底物特异性和代谢谱有交叉性
第2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吸 收 absorption
分 布 distribution
代 谢 metabolism
排 泄 excretion
新发展:ADME/T 区别:ADME与PK
A D M E
Excretion versus elimination
药物的治疗过程
Diagnosis & Drug Selection
Vd =药量/浓度
动物体重10kg,剂量10mg A药 10mg/L, Vd=1L 血中分布(<5) B药 1mg/L, Vd=10L 细胞外液分布(10-20) C药 0.25mg/L,Vd=40L 全身分布(20-40) D药 0.1mg/L, Vd=100L 药物浓集 (>100)
实际上10kg动物不可能是1L或100L
米-曼氏速率过程
dc Vm C dt Km C
当C>>Km,-dC/dt=Vm 当C<<Km,-dC/dt=Vm*C/Km
米-曼氏速率过程
定义:药物消除低浓度时为一级速率过程, 而在高浓度时由于酶系统饱和,为零级过程, 称为米—曼氏速率过程 当药物浓度远小于Km时,可用一级速率过 程近似计算 当药物浓度明显超过消除过程Km时,可用 零级速率过程近似计算 又称混合动力学过程
蛋白结合率临床意义
结合是可逆的,结合与解离动态平衡 饱和性 达饱和时,再增加药量,浓度骤增 竞争性:两种药物竞争血浆蛋白的同一结 合部位可使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在血浆中 的游离浓度显著增加,产生毒性反应 血浆蛋白过少,药效增强或中毒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药物进入组织细胞多属被动扩散 脑肝肾血流丰富;肌肉皮肤慢而少 膜的通透性:肾毛细管内皮膜孔大;肝静 脉窦缺乏完整的内皮 蓄积:药物与组织成分可逆的非特异结合, 使组织浓度高于血浆浓度 小分子药物(200~800)易吸收 胞内pH7.0,胞外pH7.4,弱酸性药物易进入
排泄
定义:药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通过排 泄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药物可通过肾、肺、胆囊、唾 液、乳腺、汗腺等排泄
肾排泄 肾脏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 肾脏-肾单位-肾小管
远曲小管 近球小管
髓袢
药物肾排泄过程
滤过:游离药物及其代谢物通过肾小球滤 过进入肾小管 分泌:弱酸性药物载体,弱碱性药物载体, 多为主动转运;均为非特异性,可发生竞争 性抑制 重吸收:肾小管是脂类屏障,重吸收主要 是简单扩散 脂溶性大的药物易被再吸收 代谢物极性通常大于原形,易被排泄 尿液pH影响重吸收 碱性酸排、酸性碱排
Vd的临床意义
反映药物分布广泛程度或组织结合程度 低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与组织 结合低的药物Vd较小,如水杨酸、磺胺、 青零素及抗凝药 高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低、与组织 结合多的药物Vd较大,如洋地黄、氨茶碱、 奎尼丁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清除率(Clearance,Cl)
定义: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消除掉药物的能 力,用血浆容积表示,单位是ml/min
胆汁排泄
至少有三个独立载体主动转运系统: 阴离子转运系统:有机酸类如对氨基马尿 酸、磺溴酞、青霉素等 阳离子转运系统:有机碱奎宁、红霉素 中性化合物转运系统:如强心苷等 肝脏排泌有机酸和有机碱至胆汁的机制也 存在同类药物相互竞争的现象
胆汁排泄-肝肠循环:地高辛
药物与葡萄糖 醛酸等结合 排入胆汁 随胆汁到达小 肠后被水解 游离药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重 吸收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药物的特征数量为 纵坐标作出的各种曲线 药时曲线下的面积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 收总量,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和速度
生物利用度 (bioavailability)
定义:是药物吸收进入血液循环速度与 程度的量度 生物利用度:药物进入全身血循环的相 对量(AUC),表示吸收程度
第2章 临床药代动力学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概述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第1 节 概 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PK),简称药动学,应用 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 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 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xcretion)过程 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学科
5 half-lives = 3/100
5 half-lives = 97/100
停药5个半衰期后,体内药物基本全部消除 连续给药5次,体内药物浓度达到稳态 首剂量加倍,迅速达到稳态
表观分布容积(Vd)
定义:按所知血药浓度均匀分布全部药 量所需的容积 不真正反映体液的容积或生理空间
Vd 表观分布容积
分 布
药物从系统循环向 器官和组织的转运 药效决定于药物向 靶器官的分布 消除决定于药物向 代谢排泄器官的分布 分布与药效和毒性 密切相关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向组织分布及蓄积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生理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率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常以结合药物 的浓度与总浓度比值表示 结合率大于0.9,表示高度结合 酸性药物与白蛋白结合 碱性药物与α 1酸性糖蛋白或脂蛋白结合 内源性物质及维生素等主要与球蛋白结合 药动学:游离型or总浓度
消除速率过程
通常按药物转运速度与药物量或浓度之 间的关系,将药物的转运过程分为一级、 零级和米-曼速率过程 排泄,可理解为由体内转运至体外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都是药物消除
一级速率过程
大多数药物以被动扩散转运,速率与体内即 时药量或浓度成正比,称一级速率过程 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有关,属定比消除 K T1/2等药动学参数固定 又称线性动力学过程
药物向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
血—脑屏障:脑组织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紧密相连,不具小孔和吞饮小泡,且外表 面被星形胶质细胞包围 被动扩散为主:取决于脂溶性和解离度 乙醚、硫喷妥等易进入
胎盘屏障
胎儿与母体循环系统之间的屏障称为胎盘 屏障(Placental barriers ) 水溶性和解离型药物不易通过,脂溶性高 的药物能通过
第3节 药代动力学基本原理
房室模型
消除速率过程
药代动力学参数及其意义 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
房室模型
体内某些部位的转运速率相同,均可归为 一个房室 房室的划分与解剖位置或生理功能无关 在多数药代动力学模型中,药物可进入该 房室,又可从该房室流出,称为开放系统 (open systems)
代谢
定义:药物进入体内后,发生化学结构上的 变化,也称为生物转化 代谢的临床意义 药效活性增加或减少 毒性增加或减少 极性(连接基团和极性集团)的增加 或减少
代谢过程并不完全等同于解毒过程
生物转化分为两相
Ⅰ相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或水解,主要 由细胞色素P450执行 Ⅱ相反应:结合反应,UGT常见
dx kx dt
C-T
logC-T
X为体内可转运的药量,k为一级速率常数
零级速率过程
药物的消除速率恒定,与药物浓度无关, 称零级动力学,等量转运 特点:通常为主动转运,饱和限速 苯妥英钠、阿司匹林、双香豆素及丙磺舒 的消除属零级速率过程
dc k dt
式中k为零级速率常数
C-T
logC-T
开放一室模型 open one-compartment model
假定身体为一同质单元,药物瞬时分布到 全身体液,使药物在血液和各组织器官达 到动态平衡 药动学曲线只反应消除过程
C
logC
t
t
开放二室模型
open two-compartment model 中央室: 血流丰富, 分布快; 包括血液, 细胞 外液以及心、肝、肾等 周边室: 血流少, 分不慢; 脂肪, 皮肤, 肌肉等 曲线反应分布与消除; 大多数药物适用
舌下给药:血流丰 富、无首关效应; 硝酸甘油、异丙肾 等 直肠给药:减少胃 肠刺激,避免首关 效应;吸收不如口 服迅速和规则
消化道外给药
皮肤粘膜:有角质层,脂溶性药物易通过, 适用于局部治疗 注射部位:先扩散,经毛细管和淋巴内皮 进入血液;受水溶性和血流影响;肌肉注 射快于皮下注射 鼻黏膜、支气管或肺泡:气体、挥发性液 体、气雾剂
I N P U T
AD ME
Toxicity &/OR Efficacy
Pharmacokinetics Pharmacodynamics
药物的体内过程
Metabolism
吸 收
指药物未经化学变化而从给药部位进入血 液循环的过程 只有吸收的药物,才能发挥疗效;药物吸 收的多少与难易,决定药物作用
注意事项
肝肾功能降低时消除速率下降,药物可能 蓄积导致中毒 重复给药时由于药物代谢酶的诱导和抑制, 导致半衰期发生变化 缓释制剂使药物吸收延长从而改变了药物 的表观半衰期,药物消除速率并未改变 由于某些组织储存药物或产生活性代谢物, 效应半衰期可能长于消除半衰期
消除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Css时100 mg 1 half-life ………….. 50 2 half-lives………… 25 3 half-lives …….…..12.5 4 half-lives ………… 6.25 5 half-lives ………… 3.125 Give 100 *5 dosage 1 ………… 3.125….96.875 dosage 2 ………… 6.25……93.75 dosage 3 …….……12.5……87.5 dosage 4 ………… 25…… 75 dosage 5 ………….50……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