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19届天一中学高考语文 练习卷(含作文分析及范文)

2019届天一中学高考语文 练习卷(含作文分析及范文)

母丧为“丁外艰”。
C. 保伍:古代户籍制度。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以此泛
称基层户籍编制。
D. 路:宋元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相
当于明清的府。
答案:B
7.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3分) 公 下 条 约 立 期 程 阅 八 月 决 辟 囚 二 百 余。
⑥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天才的语言艺术
A. ③⑤①④⑥② B. ③⑤①②⑥④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③①②⑥④
【答案】A
排序题: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
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
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
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
公下条约/立期程/阅八月/决辟囚二百余。
升任司农丞,赣州知州,遭弹劾被免。起用为蕲州知州,上任途 中被任命为提点广东刑狱。南方官吏大多不依法行事,有关押在 狱中多年没有审核的罪犯。宋慈立下条约,订立期限,经过八个 月判决了二百多名案犯。转任江西,当地百姓乘农闲一般在闽粤 境内贩卖私盐,名义上是盐贩,实际上携带兵器,所到之处抢掠 财物,州县的力量单薄,没有人敢制止他们。宋慈把百姓整齐编 队,查问出入之人,恶人无法容身。 入宫供职宝谟阁,奉命出使四省,都管理司法之事,断案清明, 决事果断,优厚对待善良百姓,严厉打击豪猾之人。所属官吏以 及偏僻街巷、深山幽谷的百姓,都好像有一个宋提刑官在面前。
度选取。
经略宋公惠父 刘克庄
1.余为建阳令,获友其邑中豪杰,而尤所敬 爱者曰宋公惠父,讳慈。 2.公少师事考亭吴公雉。既入太学,西山真 公德秀衡其文,见谓有源流,出肺腑,公因 受学其门。 我担任建阳县令,得邑中豪杰为友,最敬爱 的人叫做宋慈,字惠父。 宋公年轻时师从考亭县吴雉。入太学以后, 西山真德秀品评他的文章,认为学有源头, 多出自肺腑,宋慈因此到他门下学习。

江苏省无锡一中2019一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6页文档

江苏省无锡一中2019一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6页文档

江苏省无锡一中2019一2019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1—19题为单项选择,每题3分;20—21题为双项选择,每题5分。

总计6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笑靥.(yàn)慰藉.(jiè)粗犷.(guǎng)扛.鼎之作(gāng)B.菁.(jīng)华框.架(kuàng)渲.染(xuàn)虚与委蛇.(yí)C.绮.(qǐ)丽龋.(qǔ)齿肖.(xiào)像间.(jiàn)不容发D.叱咤.(chà)剽.(piāo)窃联袂.(mèi)便.(biàn)宜从事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召.开昭.示招.募着.急B.炮烙.贿赂.璎珞.脉络.C.腹诽.菲.薄悱.恻斐.然D.复辟.媲.美睥.睨庇.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国外有种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年事逃不过去,即纳税和死亡。

”因此..纳税和生活消费是密切相关的。

B.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得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上大学才离开。

C.所谓综合,就是把部分结合成整体,它不只是...各部分简单相加,而是再现事物各部分的多方面的本质联系。

D.一个人的性格不是生来具有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和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1)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2)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3)这几个犯罪嫌疑人虽拒不交待问题,但从他们的看,心里有鬼还是可以肯定的。

A.法治成规行迹B.法治陈规形迹C.法制成规形迹D.法制陈规行迹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些同志对于自己工作中出现的一些小的错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这只是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无关大局。

2019届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试语文试题(PDF版)

2019届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试语文试题(PDF版)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元月月考试题2019.01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他们疼爱孩子,孩子也孝顺他们,一家相敬如宾....,生活幸福美满。

B.他们虽然分手了,但藕断丝连....,还偶有书信往来。

C.学术研究是一种高度规范性的行为,一旦缺少规范或执行规范不力,再加上社会风气的熏陶..,就很有可能败坏学风,带来严重后果。

D.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无可非议....的。

【解析】B(“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之间,不能用于孩子和父母之间;“熏陶”多指好的影响,用于此处不合语境;“无可非议”指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用于此处不合语境)2.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3分)A.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B.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配空归夜月魂。

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解析】B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你既然身体微恙,那就给老师打个电话,请半天假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B.欣闻曹先生出版纪念会在南京举行,本人因事未能躬逢盛事,谨此电贺。

C.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D.我所做的只是抛砖引玉而已,能略尽绵薄之力,于愿足矣。

【解析】A4.依次填入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写一篇文章,总有作者主要想表达的东西,那个东西立在那儿,就是等着你上来打。

___,___,___,___,___。

“直奔主题”,“紧紧围绕主题”,就是这种打法。

①总是急于把它弄到②没有经验的人③它没被打到自己反而狼狈④如泼妇动武,坏发乱形⑤结果扭打纠缠撕扯抓掐A.④①⑤③②B.②①⑤④③C.③②④①⑤D.②①④⑤③【解析】B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随州李君墓表曾国藩道光二十六年某月,随州李君年八十四,考终于里第。

其兄之子户部主事树人,闻赴京师,将去官持丧。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含附加【含答案解析】【精品】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含附加【含答案解析】【精品】
江苏省天一中学 2019 届高三第四次诊断性测试
语文 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 分)
1.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3 分
《谈美》渗透了朱光潜先生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
。作者以一种对老友交谈的语气平
淡道出,其瑰丽思想在清新质朴的文字中缓缓
,有如“风行水上,自然成纹”,而其在全书
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人。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以亲嫌自列,
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
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
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很快无缘无故翻供。
D.当直谏的臣子进谏效果不佳时,刘敞借机讽谏,让皇帝改变了原先的态度。
7.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 分)
①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5 分)
最末喊出的“慢慢走,欣赏啊!”则更
,无怪乎该书一直被视为“科学性,普及性的经典之
作”。
A.体悟 流淌 振聋发聩 B.领悟 展现 振聋发聩
C.体悟 展现 醍醐灌顶 D.领悟 流淌 醍醐灌顶
2.在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3 分
群星之所以璀璨,是因为周围有数不清的热粒子滋养它们。
·3·
儿子福来不时瞄一眼冰冷的灶台,似乎期待着奇迹发生,期待着灶膛燃起来,期待灶台上有温 热的饭菜,也只是温热,喷香都是奢望。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考试语文

江苏省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10月考试语文

答案:C 由前文语境可以推知,后两句先说“要读书”,再说“好读书”, 可以选定②④;由后文可以选定③;⑤⑥①有直接的承接关系, 所以选C项)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分) A.画里常写空山,一人观竹听风。 人问空山何在,空山即是心中。 B.风中孤雁南去,无端生出闲愁。 秋山秋水伴我,何人在你心头? C.秋水时深时浅,春色有淡有浓。 年年来此树下,心情总是不同。 D.关河万里萧索,心中三分寂寥。 闲看几枝新花,乱了一本芭蕉。
心旌摇荡:面对自己想要的东西,心驰神往,不能自制。 心惊胆战:形容十分害怕的样子 。 饶有兴致:形容对某事或物很有兴趣。 情有独钟:对某一事物特别喜欢。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出来。 轻描淡写: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没心没肺:不动脑筋,没有心计。 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答案:A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 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 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 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 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 成长。 【答案】C 【解析】 “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在此 不合语境。
3.下列诗句没有做到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A.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B.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C.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答案:C (依据词性、结构作出判断)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般来说,受功利之“用”驱使的读书可归为“要读书”一类,而怀有“体” 之情怀的读书则可称之为“好读书”。 ▲ , ▲ 。 ▲ 。 ▲ ? ▲ ? ▲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 志于学……五十而知天命。”这是孔子对于知识与人生宿命的感叹,“知天命” 后也就熄灭了“志于学”的功利之心,最终达到“从心所欲”、领悟人生的境 界了。 ①读书而不好好学习,兴之所至,随性自然,算是什么好学上进 ②“要读书”乃是“五经勤向窗前读” ③后来渐有所悟,是因为明白了孔子的感叹 ④“好读书”却是“闲来无事好读书” ⑤以前读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常常觉得 不着边际 ⑥因为既然是读书,便应该正襟危坐,皓首穷经,衡量得失,怎么能“不求甚 解”呢 A.⑤④②①⑥③ B.②④③⑥①⑤ C.②④⑤⑥①③ D.④②⑤①⑥③

江苏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2019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江苏省 2019 届高三毕业生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6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所有内容。

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及名著阅读( 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 3 分)中华民族创建了的绚烂文化,而优异的传统文化也一直地影响着华夏子女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化,加强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中华子女的共同职责。

A.自成一家目染耳濡宣扬 B .自成一家耳濡目染弘扬C.别开生面目染耳濡弘扬D.别开生面耳濡目染宣扬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依据此次宣布的数据显示,新机公布 5 个月后,大部分能够用5到7折的价钱买到,而华为、苹果等手机的保值率较高。

B.新城小区自昨年展开垃圾分类回收试点后,小区居民渐渐养成了分类投放垃圾的习惯,小区环境也更为整齐雅观了。

C.我国十分重视教育的平衡发展,最近几年来,投入数千亿资本,改良了义务教育单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校舍安全。

D.国家网信办牵头展开的“明朗”以下专项行动,打击了网络空间违纪违规行为,促使了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

3.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 3分)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C.绘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D.铁衣远戍勤劳久,玉箸应啼分离后。

4.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组是( 3 分)斑马与老虎的花纹邻近——,。

,,,甚至假造上边的损坏和虫斑。

①这类现象在昆虫世界里更为广泛②不知道谁剽窃谁③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事④假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⑤流亡者与捕猎者的策划一致⑥把生计环境以极其精深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A.①⑤②③④⑥B.①⑤②③⑥④C.②⑤①③④D.⑤②①⑥③⑥④5.以下各句中,所引诗词不切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人间几回伤旧事,山形仍旧枕寒流”,王朝的更迭在这里曾如走马灯般上演,只有这秦淮河水依旧脉脉流淌,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2019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调研联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调研联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江苏省无锡市高三调研联考(一)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盛唐诗歌和书法的审美实质和艺术核心正是一种音乐性的美。

这种音乐性的表现力量______________ 了盛唐各艺术门类,成为它们美的魂灵。

(2)我们总会被突如其来的缘分砸伤,把这些当做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题。

有些缘分只是______________ ,瞬间的消逝便成了过往云烟。

(3)要想使自己的生活扁舟轻驶,务必让它承载的仅限于必不可少之物,不然,轻则______________ 无以进,重则可能压沉自己的生活之舟。

道理很明白,什么都舍不得撒手,往往导致什么都不得不割爱。

A .渗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粱美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徜徉B .渗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C .渗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黄粱美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徜徉D .渗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柯一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徘徊2. 海湾战争前,一中立国外交官与伊拉克外长举行会谈,试图规劝伊拉克撤出被其占领的科威特。

下面语句最得体的一句是(3分)A .贵国若不及早撤出,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就获得了大举进攻的借口,所以萨达姆总统应采取灵活策略,暂时放弃科威特,以避开美国的强大攻势。

B .希望贵国政府切实履行联合国的有关决议,无条件地撤出所占领的科威特领土,以缓和十分紧张的海湾局势。

C .相信伊拉克政府会正视伊拉克所面临的灾难,量力决策,否则,势必会出现后悔莫及的局面。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江苏省天一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是谁扼杀了哀愁?迟子建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

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

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的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

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

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

是那种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

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多半年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⑥我所耳闻目睹的民间传奇故事、苍凉世事以及风云变幻的大自然,它们就像三股弦。

它们扭结在一起,奏出了“哀愁”的旋律。

所以创作伊始,我的笔触就自然而然地伸向了这片哀愁的天空,我也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

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

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

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文】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帽子,可以戴在头顶,也可以加于姓名,可以出现在文章开头,也可以出现在奉承话里……戴帽脱帽,见证着服饰潮流,透露了人情冷暖;脱帽戴帽,体现了礼仪文化,蕴含着人生哲理。

【答案】
哦,帽子
正庆幸今天总算不会迟到了,忽觉得身上似乎少了什么东西,一摸头,天啊!脑中立刻“嗡”的一声:我那顶崭新的帽子不见了!顿时,一身的冷汗冒了出来。

挤车时的满头大汗立刻变成一身冷汗:帽子一定在挤车时掉在车站了!我拼命抑制着慌乱,向车门挤去,可是汹涌的人流把我冲回来,人们在往车上挤,我无论如何也抵不住这逆流了。

我连忙向那年轻的售票员求助:“阿姨,我的帽子丢在车外了,您帮我看看外面有没有?”售票员的脸仿佛罩了一层寒霜,理也不理。

我又喊了一遍,把求助的目光望向周围的大人,期望哪怕得到一点理解也是莫大的安慰……然而没有人理睬我,他们听而不闻,似乎无动于衷。

满腔热望冰冷了,焦急万分也无用处,我几乎绝望了……
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小姐姐,别难过了,我的帽子也丢了。

”我低头一看,原来是个背着书包的小对孩,他那坦诚的充满稚气的眼睛望着我,我的眼眶不觉涌起一片潮湿,眼前竟模糊了……
就在这时,我感到脚踩到一个软绵绵的东西,是不是我的帽子?我惊喜得叫出声来,我努力弯下腰拾起来——“啊,一顶蓝色的帽子,却不是我的——我那顶是红白相间的。

”我失望极了!只听那男孩大叫一声:“啊,我的帽子!”
望着他欢喜的样子,我又为他高兴,又为自己难过。

想到回家后父亲的责备,想到这一冬天也要冒着严寒,想到……我的心好乱。

男孩不知说什么好:“谢谢你……别难过……”这时心底充塞着对那男孩的感激和对那些大人们的愤怒与憎恨,望着一位位毫无表情的人们,我仿佛掉进坚冷的寒冰中。

汽车终于到站了,我拖着沉重的脚步下车,怏怏地向前走去。

忽然,身后传来清脆而稚嫩的喊声:“大姐姐,帽子,你的帽子!”我侥幸地过头去,啊,一顶红白相间的帽子跃入眼帘,上帝,我几乎怀疑我的眼睛,车上那个小男孩高举着帽子向我奔过来。

“帽子还在车上,给!”我惊喜地接过帽子,还不等我道谢,那小男孩又跑回车站,融进了等车的人群中。

我拂去尘土,抚摸着这失而复得的帽子,啊,白得那么耀眼,红得那么火热!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首先分析材料,材料的中心话题是“帽子”,而围绕“帽子”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帽子”的用途,“帽子,可以戴在头顶,也可以加于姓名,可以出现在文章开头,也可以出现在奉承话里”;二是戴帽脱帽中蕴含的内蕴,“戴帽脱帽,见证着服饰潮流,透露了人情冷暖;脱帽戴帽,体现了礼仪文化,蕴含着人生哲理”。

“帽子”可以是实指,即“戴在头上保暖、防雨、遮日光等或做装饰的用品”,也可比喻罪名或坏名义。

而帽子加之于姓名可指虚名,加之于文章开头可指形式主义,加之于奉承话里可指虚套。

而“帽子”演变中可以展示服饰的潮流,“戴帽脱帽”中又能展示一个民族的礼仪文化,可以透露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这则材料既可以写议论文,即围绕虚指的“帽子”,即“虚名”“形式”等展开,围绕“保持平常心”“不慕虚名”“拒绝形式主义”“多些真诚少些虚夸”等进行立意,写作的时候要注意观点明确,论据充足,论证思路清晰。

考生也可以写记叙文,比如这个帽子是怎么来的,这个帽子发生的故事,这个帽子对你有什么意义等,考生可以围绕“帽子”来叙事,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考生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记叙文的命题如下:“帽子风波”“会飞的帽子”“未来的帽子”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

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标题】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