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艺流程专题突破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5 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专题突破五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的转化与推断类型1化学工艺流程题1.工艺流程路线示意图关注流程图中的出线、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原料循环使用和核心化学反应。
2.常考操作术语及目的(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①粉碎(研磨):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或增大转化率。
②灼烧(煅烧):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使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等。
(2)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①过滤:固液分离。
所需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滤纸、漏斗、烧杯、玻璃棒。
②蒸发结晶: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③降温结晶: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溶质。
操作过程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浓缩:蒸发部分溶剂,提高溶液的浓度。
洗涤:尽量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或干扰物质。
干燥:除去固体中的水。
3.答题技巧(1)所设问题一般都是孤立的,在解答时不要求流程全看懂后再解答,看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继续解答后面的问题。
(2)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
(3)推断流程图某一步中的物质,可以从上一步操作中反应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入手进行分析,同时需注意所加试剂是否有剩余。
(4)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箭头方向,箭头进入的是原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若从已知信息中找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加上水,然后进行配平,还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有关信息;若在空气中煅烧或通入空气则还需考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5)循环利用的物质:步骤中某一步的产物是另一步的原料,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逆线)即可判断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例1(2020百色中考)轻质碳酸钙广泛应用于橡胶、塑料、油漆、水性涂料以及造纸等行业,某同学设计流程(如图)以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为原料制取轻质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固体。
(1)写出第②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及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专题(答案均附后)

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及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突破专题(答案均附后)一、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模板(一)、原料预处理的各种方法1、粉碎或研磨:增大固液(或固气或固固)接触面积,加快反应(溶解)速率,增大原料的转化率(或浸取率)。
2、煅烧或灼烧: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其他矿转化为氧化物;除去有机物;除去热不稳定的杂质3、酸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4、碱溶: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2015全国Ⅰ卷】硼及其化合物在工业上有许多用途。
以铁硼矿(主要成分为Mg2B2O5·H2O和Fe3O4,例题1.还有少量Fe2O3、FeO、CaO、Al2O3和SiO2等)为原料制备硼酸(H3BO3)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粗硼酸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________。
为提高浸出速率,除适当增加硫酸浓度浓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 ____(写出两条)【对点练习】1、步骤I前,β—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2.MgSO4·7H2O可用于造纸、纺织、陶瓷、油漆工业,也可在医疗上用作泻盐。
某工业废渣主要成分是MgCO3,另外还有CaCO3、SiO2等杂质。
从此废渣中回收MgSO4·7H2O的工艺如下:第一不用硫酸浸出。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任意一条)。
(二)、调节溶液的PH:1、目的: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形成氢氧化物完全沉淀下来而除去2、需要的物质:含主要阳离子的难溶性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即能与H+反应,是PH增大的物质如用MgO、Mg(OH)2等等。
3、原理:加入的物质能与溶液中的H+反应,降低了的浓度,增大PH4、PH控制的范围:大于除去离子的完全沉淀值,小于主要离子的开始沉淀的PH例题2、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专题突破08---化学工艺流程(【命题揭秘】、【核心透析】

2020届高考化学一轮总复习专题突破08---化学工艺流程【命题揭秘】1.难度:难。
2.考查形式:流程图、表格、图象。
3.考查点:(1)陌生的方程式的书写(转化观、守恒观)。
(2)物质的类别和价态(分类观)。
(3)物质的净化除杂(转化观、分类观)。
(4)物质的分离提纯(分类观)。
(5)原料的循环使用(绿色化学、价值观)。
(6)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计算产率(转化观、守恒观)。
(7)与基本原理的结合(平衡移动、溶度积等知识结合、平衡观)。
4.关注点:与实际工农业生产相关的重要物质的制备、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三废处理及能量的综合利用等。
【方法规律】反应温度控制1.控制反应温度方法——水浴、油浴、冰水浴等。
2.控制反应温度的目的——如何快速思考?有序思考?(1)控制(加快)反应速率;(2)平衡移动——促进水解、溶解、平衡移动,控制反应方向;(3)考虑物质性质——控制固体的溶解与结晶(如热过滤可以防止某些固体析出);(4)升温,促进溶液中气体的逸出,或者使某些物质达到沸点挥发;(5)升温——副反应是否增多,是否使催化剂活性降低;(6)降温——分离提纯应用,趁热过滤,减少因降温而析出的溶质的量;(7)降温,防止物质高温分解或者挥发,降温或者减压可以减少能源成本,降低对设备的要求。
【核心透析】核心一工业流程——“学术理性”与“社会中心”的集合体【命题点】一、工业流程的十个常用关键词1.浸出:固体加入水或酸(碱)溶解得到离子。
2.酸浸:指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溶解的过程。
3.水洗:水洗通常是为了除去水溶性的杂质。
冷水洗涤:减少洗涤过程中晶体的溶解损失。
有机物洗涤:减少晶体损失,且有利于晶体干燥。
4.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等。
5.酸的作用: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6.碱的作用: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决战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专项突破训练讲义

决战高考:化学工艺流程综合题专项突破训练讲义专题 工艺流程综合题【2021年高考乙卷题文】磁选后的炼铁高钛炉渣,主要成分有2TiO 、2SiO 、23Al O 、MgO 、CaO 以及少量的23Fe O 。
为节约和充分利用资源,通过如下工艺流程回收钛、铝、镁等。
该工艺条件下,有关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 见下表(1)“焙烧”中,2TiO 、2SiO 几乎不发生反应,23Al O 、MgO 、CaO 、23Fe O 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写出23Al O 转化为()442NH Al SO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水浸”后“滤液”的pH 约为2.0,在“分步沉淀”时用氨水逐步调节pH 至11.6,依次析出的金属离子是_______。
(3)“母液①"中2+Mg 浓度为_______-1mol L ⋅。
(4)“水浸渣”在160℃“酸溶”最适合的酸是_______。
“酸溶渣”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
(5)“酸溶”后,将溶液适当稀释并加热,2TiO +水解析出22TiO xH O ⋅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6)将“母液①”和“母液②”混合,吸收尾气,经处理得_______,循环利用。
【答案】()23442Al O 4MH SO +焙烧()322442NH Al SO 6NH 3H O +↑+↑ 3+3+2+Fe Al Mg 、、61.010-⨯ 硫酸 2SiO 4CaSO 2+222+(x+1)H OTiO xH O +H TiO 2+⋅↓ 424(NH )SO考点分析:【试题解析】由题给流程可知,高钛炉渣与硫酸铵混合后焙烧时,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不反应,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铁转化为相应的硫酸盐,尾气为氨气;将焙烧后物质加入热水水浸,二氧化钛、二氧化硅不溶于水,微溶的硫酸钙部分溶于水,硫酸铁、硫酸镁和硫酸铝铵溶于水,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钛、二氧化硅、硫酸钙的水浸渣和含有硫酸铁、硫酸镁、硫酸铝铵和硫酸钙的滤液;向pH 约为2.0的滤液中加入氨水至11.6,溶液中铁离子、铝离子和镁离子依次沉淀,过滤得到含有硫酸铵、硫酸钙的母液①和氢氧化物沉淀;向水浸渣中加入浓硫酸加热到160℃酸溶,二氧化硅和硫酸钙与浓硫酸不反应,二氧化钛与稀硫酸反应得到TiOSO 4,过滤得到含有二氧化硅、硫酸钙的酸溶渣和TiOSO 4溶液;将TiOSO 4溶液加入热水稀释并适当加热,使TiOSO 4完全水解生成TiO 2·x H 2O 沉淀和硫酸,过滤得到含有硫酸的母液②和TiO 2·x H 2O 。
最新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突破——工艺流程题(解析版)

最新高一化学期末复习重点突破——工艺流程题(解析版) 1. 氯气和溴化铁反应生成四氯化铁的工艺流程:首先,将溴化铁和氯气分别加入两个干燥的容器中。
然后,通过将两个容器连接起来,使得氯气逐渐进入溴化铁的容器中。
氯气与溴化铁反应生成四氯化铁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Br2 + 2Cl2 -> FeCl4 + 2Br22. 乙烯的制备工艺流程:乙烯可通过石油或天然气中的烷烃类化合物裂解而得。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石油或天然气中的烷烃类化合物加热到裂解温度(一般为500-800°C)。
接着,将加热后的原料送入裂解炉内进行裂解。
在高温下,烷烃分子断裂成较小的烃烷和烯烃分子,其中包括乙烯。
裂解产物通过冷凝后分离和精制得到纯净的乙烯。
3. 硝酸的工业制备:硝酸可通过铵硝酸的催化氧化制备。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铵硝酸溶解于水中,生成硝酸溶液。
然后,将硝酸溶液加入反应釜中。
接着,向反应釜中通入所需的气体(一般为空气或氧气),并加热反应。
在铅催化剂的作用下,铵硝酸被氧化成硝酸。
最后,通过蒸馏和精制得到纯净的硝酸。
4. 工业制备氨气的赛-麦法:氨气可通过赛-麦法进行工业制备。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空气通过空气净化装置去除其中的水分和杂质。
接着,将干燥的空气和干燥的氮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并通过压缩机增压。
然后,将增压后的混合气体进入电解槽。
在电解槽中,氧气和氮气被电解成氢气和氨气。
最后,通过蒸馏和净化得到纯净的氨气。
5. 工业制备纯碱的氯烧法:纯碱可通过氯烧法进行工业制备。
具体工艺流程如下:首先,将氯化钠溶解于水中形成氯化钠溶液。
然后,将氯化钠溶液加热至高温,使其分解成氯气和氢气。
接着,将氯气与氢气通入氧化钠的料舱中进行氯烧反应。
在高温下,氧化钠被氯气氯烧成碳酸钠。
最后,通过蒸馏和结晶得到纯净的碳酸钠,再将其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纯碱。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热点突破:工艺流程题

角度看,还需要含有 碳、氧(或C、O) 元素的物质参加反应。
物质的分离、提纯
5. (2023·广州改编)制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某盐湖水样品含
有NaCl、Na2SO4及少量MgSO4和CaSO4,某小组从中获取NaCl和Na2SO4
时,抑制CO2生成的效果最好。
iii. 反应器2:一定条件下,CO与H2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甲醇
(CH3OH),化学方程式为
CO+2H2
一定条件
CH3OH
。
(3)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方法的优点有 降低了反应温度;减少了
CO2生成(合理即可) (写两条)。
2. (2023·深圳)某同学以金泥(含有Au、CuS、ZnS等)为原料制
寻找金属替代品等,合理即可) 。
4. (2023·烟台)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以
下是烟台市对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图(部分过程和产物略),据
图回答问题:
(1)海水淡化: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利用海水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
进行分离的。
(2)海水晒盐:晒盐时,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蒸发结晶 ;海水晒盐
(3)为加快凝固速度,当把盐卤慢慢加入混合器时,需进行的操作
是 搅拌 。
(4)向盐卤中滴加AgNO3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AgNO3+NaCl===== AgCl↓+NaNO3
(写1个)。
(5)“花开富贵”是一道吃出咸辣味、品出世间美的豆腐制品,它有
强筋骨、防贫血等功效,由此推知,这种食物含有的微量元素是 铁元素
淀而分离等
防止某种物质温度过高时分解;控制物质的
工艺流程题突破-2021-2022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必杀题(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解析版)

专题04 工艺流程题突破一、选择题1.(四川雅安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从某含有FeCl2、FeCl3、CuCl2的工业废液中回收铜并制备氯化铁晶体的流程如下,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剂a是铁、试剂b是稀硫酸B.操作Ⅰ、操作Ⅱ、操作Ⅲ所用仪器相同C.试剂c是氯气,相应的反应为:2Fe2++Cl2=2Cl-+2Fe3+D.用酸性KMnO4溶液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还有Fe2+【解析】选C。
试剂a是铁,加入过量的铁,可把铜全部置换出来,并把FeCl3还原为FeCl2,则通过过滤操作Ⅰ得到的滤液X为FeCl2溶液,滤渣Y为铜和过量的铁;由于最终得到的产品是FeCl3,故试剂b是稀盐酸,铜不与盐酸反应,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故通过过滤操作Ⅱ可得到铜单质,滤液Z为FeCl2溶液,在两次过滤得到的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发生反应2Fe2++Cl2=2Cl-+2Fe3+,把FeCl2转化为FeCl3,然后通过操作Ⅲ(蒸发结晶,并过滤)便可得到氯化铁晶体,蒸发结晶与过滤所使用的仪器不可能相同,故A、B错误,C正确;溶液W中有Cl-,酸性KMnO4溶液既可氧化Fe2+,又可氧化Cl-,故用酸性KMnO4溶液不可检验溶液W中是否还有Fe2+,D错误。
2.(甘肃会宁2020~2021第一学期高一期中)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K2FeO4作水处理剂时,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化水B.反应I中尾气可用FeCl2溶液吸收再利用C.反应II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该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2FeO4<K2FeO4【解析】选D。
K2FeO4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杀菌消毒,还原产物为Fe3+,Fe3+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胶体,可达到净水的目的,A叙述正确;反应I中尾气Cl2为,可与FeCl2继续反应生成FeCl3,B叙述正确;反应II中的反应方程式为3NaClO+10NaOH+2FeCl3=2Na2FeO4+9NaCl+5H2O,氧化剂是NaClO,还原剂是2FeCl3,所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C叙述正确;向饱和的KOH溶液中加入Na2FeO4,K2FeO4晶体析出,说明该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Na2FeO4>K2FeO4,D叙述错误。
【高中化学】巧用四线法突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

【高中化学】巧用四线法突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一、“四线法”介绍“四线法”顾名思义,通过分析四条主线,突破工艺流程题的整体把握,四条主线分别为试剂线,杂质线,操作线,产品线。
根据工艺流程题的类型的不同,四条主线的呈现的具体内容不同。
利用“试剂—杂质—操作—产品”四线法解工艺流程题的模型认知,见图1。
四线法,符合真实化工流程的目的,更快更好的得到更纯的产品,有利于提炼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素养。
2018年全国I卷工艺流程题的四线呈现情况、信息呈现形式,见表3。
粗看工艺流程框图,迅速把握“四线”,能够整体把控整个化工流程的框架,除了储备一些常见教材工艺流程,比如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的化学工业:①候氏制碱法;②氯碱工业;③硅酸盐工业;④工业制硫酸;⑤合成氨工业;⑥工业制硝酸;⑦金属Na、Mg、Al、Fe、Cu等的冶炼;⑧海水中提取物质;更需要各主线有关化工流程的专业知识。
1、试剂线需要掌握常见试剂的类型及作用和相关反应,也可称为反应线。
常见试剂及其作用,见表4。
2、杂质线于矿物质而言,测定元素组成后,即可确定杂质,需要积累常见试剂的处理方法,常见杂质及其除杂方式,见表5。
流程分析过程中,需要抓住杂质的去向分析,切勿因为思维的不严谨,某杂质还未除去还茫然不知。
违背了化工生产的目的。
同时杂质的除去离不开试剂线的分析。
3、操作线主要指的是分离提纯操作,每加一次试剂,便需要思考是否需要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蒸馏、萃取等分离提纯操作,见表6。
4、产品线试剂线、杂质线、操作线展开是为了获取产品,产品的获取主要通过除去杂质,发生核心反应而获取产品。
通过总结近几年全国I卷高考化学工艺题产品的获取方式,见表7,不难发现产品的获取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要围绕金属元素的相关工艺品产开考查,②工艺可能产品具有多样性,体现了经济需要实效性,③产品的获取可能在流程的前半部分,更多是后期才得到产品,④产品的获取,需要试剂参与反应转化,可能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⑤产品的获取,所涉及的分离提纯操作及方法,离不开产品自身的性质,由于大部分产品是固体,故基本上离不开结晶的相关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六化学工艺流程真题试做1.(2012安徽理综,27)亚硫酸盐是一种常见食品添加剂。
为检测某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通常以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计),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流程:(1)气体A的主要成分是______。
为防止煮沸时发生暴沸,必须先向烧瓶中加入______;通入N2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甲方案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方案第②步滴定前,滴定管需用NaOH标准溶液润洗。
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盐酸代替稀硫酸处理样品,则按乙方案实验测定的结果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5)若取样品w g,按乙方案测得消耗0.010 00 mol·L-1 I2溶液V mL,则1 kg样品中含SO2的质量是______ g(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2.(2011安徽理综,27)MnO2是一种重要的无机功能材料,粗MnO2的提纯是工业生产的重要环节。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将粗MnO2(含有较多的MnO和MnCO3)样品转化为纯MnO2的实验,其流程如下:(1)第①步加稀硫酸时,粗MnO2样品中的________(写化学式)转化为可溶性物质。
(2)第②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ClO-3+________===MnO2↓+Cl2↑+________。
(3)第③步蒸发操作必需的仪器有铁架台(含铁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知蒸发得到的固体中有NaClO3和NaOH,则一定还含有________(写化学式)。
(4)若粗MnO2样品的质量为12.69 g,第①步反应后,经过滤得到8.7 g MnO2,并收集到0.224 L CO2(标准状况下),则在第②步反应中至少需要________ mol NaClO3。
3.(2010安徽理综,27)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资源成为重要课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1)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Mn2O4的质量为18.1 g,第③步反应中加入20.0 mL 3.0 mol·L-1的H2SO4溶液,假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转化为Li2CO3,则至少有______g Na2CO3参加了反应。
考向分析化学工艺流程试题是安徽高考中的一种必考题型。
化学工艺流程试题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化工工艺试题。
高考中“化学工艺流程试题”命题内容广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问方式灵活,充分体现了“化学是真实的”的命题指导思想,主要特征是以化工生产为背景,用框图的形式表述生产流程,主题内容广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题材丰富。
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理解、迁移、转换、重组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热点例析热点一、以物质转化构建流程【例1】以钛铁矿(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为主要原料冶炼金属钛,生产的工艺流程图如下,其中钛铁矿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TiO3+2H2SO4===TiOSO4+FeSO4+2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1)钛铁矿和浓硫酸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氧化还原反应”或“非氧化还原反应”)。
(2)上述生产流程中加入物质A的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物质A是__________;上述制备TiO2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副产物和可回收利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TiCl4+2Mg===2MgCl2+Ti在Ar气氛中进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取钛铁矿A t,生产出钛B t(不考虑损耗),计算钛铁矿中钛的含量(用A、B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
归纳总结一、化工生产主要解决的问题1.解决将原料转化为产品的生产原理;2.除去所有杂质并分离提纯产品;3.提高产量与产率;4.减少污染,考虑“绿色化学”生产;5.原料的来源既要考虑丰富,还要考虑成本问题;6.生产设备简单,生产工艺简便可行等工艺生产问题。
二、工业流程常用名词1.浸出:固体加入水或酸溶解得到离子。
2.酸浸:指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溶解的过程。
3.水浸:指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水浸时采用加热和搅拌操作的目的是使指定物质尽可能多和尽可能快地溶解在溶液中。
4.水洗:水洗通常是为了除去水溶性的杂质。
(滤液淋洗——减少沉淀的溶解;冷水洗涤——减少沉淀的溶解;酒精洗涤——减少晶体溶解,得到较干燥的沉淀) 5.酸洗:通常指清洁金属表面的一种方法。
一般指将制件浸入硫酸等的水溶液,以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等薄膜。
是电镀、搪瓷、轧制等工艺的前处理或中间处理。
三、化学工业流程类试题中的关键词及目的1.灼烧(煅烧):原料的预处理,不易转化的物质转化为容易提取的物质:如海带中提取碘等。
2.酸:溶解、去氧化物(膜)、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3.碱:去油污,去铝片氧化膜,溶解铝、二氧化硅,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
4.氧化剂:氧化某物质,转化为易于被除去(沉淀)的离子,如除去Fe2+,通常加入氧化剂(如H2O2)将其氧化成Fe3+,再调节pH使之沉淀。
5.氧化物:调节pH促进水解(沉淀),如在酸性溶液中可加入CuO,使pH上升。
6.控制pH:促进某离子水解,使其沉淀,利于过滤分离。
7.煮沸:促进水解,聚沉后利于过滤分离;除去溶解在溶液中的气体,如氧气。
8.趁热过滤:减少结晶损失,提高纯度。
热点二、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例2】空气吹出法工艺,是目前“海水提溴”的最主要方法之一。
其工艺流程如下:(1)溴在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周期________族。
(2)步骤①中用硫酸酸化可提高Cl2的利用率,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利用了SO2的还原性,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⑥的蒸馏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80~90 ℃。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生产,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骤⑧中溴蒸气冷凝后得到液溴与溴水的混合物,可利用它们的相对密度相差很大的特点进行分离。
分离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6)步骤①、②之后并未直接用“含Br2的海水”进行蒸馏得到液溴,而是经过“空气吹出”、“SO2吸收”、“氯化”后再蒸馏,这样操作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方法从海水中提取矿物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矿物质的富集,如食盐(蒸发)、Mg[Mg2+→Mg(OH)2→MgCl2]、Br2(Br-→Br2→Br-→Br2)。
热点三、化学与工农业生产【例3】(2012湖北武汉四月调研,36)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的化肥主要是氮肥、磷肥、钾肥。
(1)普钙是磷肥,它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2)尿素是一种含氮量较高的氮肥,工业生产尿素是将氨气与二氧化碳在加压、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基甲酸铵(H2NCOONH4),再使氨基甲酸铵脱水得到尿素。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农谚说的“粪和肥,肥料飞”指的是粪尿与草木灰搅和在一起会降低肥效。
请你说明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化肥厂用NH3制备NH4NO3,已知由NH3制NO的产率是96%、NO制HNO3的产率是92%,则制HNO3所用去NH3的质量占耗用全部NH3质量的____________%。
(5)合成氨气是生产氮肥的重要环节。
合成氨生产简易流程示意图如下:从示意图可知其存在循环操作。
简要说明为什么在化工生产中经常采用循环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师点拨(1)常见的工业生产流程的主线和核心规律:主线主产品、分支副产品、回头为循环。
核心考点:物质的分离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三废处理及能量的综合利用等。
(2)解题思路:明确整个流程及每一部分的目的→仔细分析每步发生的反应及得到的产物→结合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思考→注意答题模式与要点。
即时训练1下图表示某些化工生产的流程(部分反应条件和产物略去)。
(1)反应Ⅰ需在400~500 ℃进行,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转化为N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补充空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反应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向析出K的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后可析出副产品。
通入氨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增大NH+4的浓度,使J更多地析出b.使K更多地析出c.使K转化为M,提高析出的J的纯度(5)写出上述流程所涉及的化学工业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