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资料(全套)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积累(解析版)古诗文专项复习(部编版)

古诗文阅读———课外文言文积累【考点】课外文言文课外文言文主要考查疏通文意的能力,最基础的也是最重要的要能读懂文言文,首先是对文言词语以及语句的理解。
【常见题型】1 文言词语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词语的理解,但是考点都在课内,它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所以,在复习时,要对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归类整理并识记。
技巧一: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即“题在课外,答在课内”的原则。
如“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卖油翁》中“尝射于家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
技巧二: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上面题中“廷式尝坐小谴的“坐”,结合语境可知“坐”应为“定罪”的意思。
技巧三: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
技巧四: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
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
技巧五: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内容理解与概括这类题型常常会作以下题目要求:(1)概括选文内容;(2)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3)结合选文,借助文中的语句或词语提出问题以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第一步:梳理结构,全面把握对文章内容有了全局性认识,才能对局部有明确的指导。
对结构的梳理可以注意文题、句段首句、句段尾句等。
第二步:锁定区域,准确筛选在全面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干要求在原文找到对应的区域,然后在具体区域中准确筛选,从而找准有效信息。
第三步:抓重点,准确翻译在分辨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发生分歧的地方准确翻译。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好版)1、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假设出其中;星汉灿烂,假设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咏雪〔《世说新语》〕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假设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6、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那么是无信;对子骂父,那么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分开了,陈太丘分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答复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分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分开了。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誉;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7、论语十二章〔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伤仲永、木兰诗、共工怒触不周山)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言文复习试题及答案(伤仲永、木兰诗、共工怒触不周山)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试题(含答案)★★★《伤仲永》一、常识积累⑴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
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
⑵文学常识:本文是一篇随笔,叙事部分采用了的方式,然后进行议论,揭示道理。
古代随笔的特点是形式多样,短小活泼,意境隽永。
叙事成分较多,是抒情、议论的基础,不追求细节的生动性,力求简约。
常常借一件事情来抒写作者的情感或阐述某种观点。
⑴、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⑵、见闻录二、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三、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闻:1、余闻之也久()2、不能称前时之闻()其:1、其诗以养父母()2、稍稍宾客其父()然:1、父利其然也()2、泯然众人矣()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答案:自:名词,自己介词,从闻:动词,听说名词,名声其:代词,这代词,他的然: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宾客: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客人四、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2、(或)以钱币乞之()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4、(稍稍)宾客其父()5、泯然(众人)矣()答案:1、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
今义:判断动词2、古义:不定代词,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3、古义:文采或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5、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五、重点句子翻译。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答案:六、问题探究1、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ABCDF),属于侧面描写的有(E)。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词及文言文汇总(全)

一、七年级全册古诗词:1.【观沧海】(曹操·东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李白·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代)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代)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其一】(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李商隐·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谭嗣同·清)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13.【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4.【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5.【逢入京使】(岑参·唐)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上课讲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孙权劝学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课外古诗词背诵竹里馆王维(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完整版)___劝学______对___说:“你现在要处理政务,不能不研究!”蒙以军中事务繁多为由拒绝。
___说:“我并不想让你成为博士,但你应该涉猎一下,了解历史。
你说你忙,谁比我更忙呢?我常常读书,感觉受益匪浅。
”___开始研究。
当___路过寻阳时,与___交流,大为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华非比寻常!”___回答说:“三天不见,当以新的眼光看待对方。
大哥,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明白这个道理呢?”于是,肃向蒙的母亲鞠躬致意,结为好友后离开。
木兰诗唧唧复唧唧,___当户织。
听不到机杼声,只听到女儿的叹息。
问女儿在想什么,在念什么。
女儿也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在念什么。
昨晚看到了军令牌,可汗要出兵,军令有十二卷,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___没有儿子,___没有长兄,愿意为父亲去买马鞍,代替父亲上战场。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马鞍,南市买马头,北市买长鞭。
早上告别父母,晚上在黄河边住宿,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只听到黄河流水哗哗作响。
早上告别黄河,晚上到了黑山头,听不到父母的呼唤,只听到燕山上胡骑的鸣叫声。
”走了万里路,冲上了险关,像飞一样地过关山。
北风传来金鼓声,寒光照亮铁衣。
将军战死,壮士十年归来。
”回到了皇帝的面前,皇帝坐在明堂上。
颁发了十二次勋章,奖赏了成千上万的勇士。
可汗问___想要什么,___不想当官员,只想飞驰___,送儿子回到故乡。
”父母听到女儿回来了,走出城外迎接;姐姐听到妹妹回来了,整理红色的装扮;弟弟听到姐姐回来了,拿着刀来磨,准备宰杀猪羊。
打开东阁的门,坐在西阁的床上,脱掉战时的衣服,穿上旧时的衣裳。
站在窗前梳理着云鬓,对着镜子贴上黄色的花朵。
出门看到火伴,火伴都惊讶地说:‘我们一起走了十二年,没想到___是女孩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怎么分辨雄雌?卖油翁______是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当时无人能及。
他曾在家圃练射箭,有一个卖油的人放下油桶,站在那里看了很久都没有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班级:姓名:《孙权劝学》【作家作品】司马光,字,(朝代)史学家。
本文选自《》,是我国一部重要的体通史。
【主题探究】本文描写 (人名)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1.初.,权谓.吕蒙曰()()2.卿今当涂掌事....()()3.蒙辞.以军中多务()4.肃遂.拜蒙母()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6.但当涉猎..耳()()..() 7.见.往事8.卿言多务,孰若..孤() 9.蒙乃.始就学()10.及.鲁肃过.寻阳()()11.卿今者才略..()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13.大兄..之晚乎()()..何见事【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略,见往事耳。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问题探究】1.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解释。
(1):。
(2):。
2.文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4.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
(用原文词语填空)5.孙权是怎么劝勉吕蒙学习的?6.学了本文给你什么启示?《木兰诗》【文学常识】《木兰诗》选自(朝代)(人名)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期方的一首民歌,与,合称为“乐府双壁”。
全诗通过叙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勇善战,勤劳能干,不慕名利、忠孝两全的女英雄形象。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通,。
【古今异义】1.卷卷有爷名爷:古义:今义: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今义:3.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古义:今义: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今义:5.木兰当户织户:古义:今义:【一词多义】1.市:愿为市鞍马:()东市买骏马:()2.愿:愿为市鞍马:()愿驰千里足:()【词语活用】1.策勋十二转策:()2.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重要实词】1.木兰当户织当:()2.问女何所忆忆:()3.昨夜见军帖帖:()4.唯闻女叹息唯:()5.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6.旦辞爷娘去旦:()7.朔气传金柝朔:() 8.策勋十二转策勋:()9.赏赐百千强强:() 10.出郭相扶将扶将:()12.著我旧时裳著:() 13.当窗理云鬓云鬓:()1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扑朔:()迷离:()【特殊句式】1.省略句:愿为市鞍马。
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翻译:2.倒装句:问女何所思(“何所思”是“思所何”的倒装。
宾语前置。
)翻译:3.互文现象:所谓“互文”,即上下句的意思是互相交错、互相补充的,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
①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翻译:②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翻译: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翻译:④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翻译:【成语】写出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
:【内容理解】1.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2.侧面表现木兰谨慎、机智的句子:3.通过议论赞美木兰的才智和勇武精神:《卖油翁》【作家作品】欧阳修,号,晚年又号,时期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
【重点字词】1.自矜:()2.释担:()3.睨:()4.发矢:()5.但微颔之:()()6.但手熟尔:()7.忿然:()8.尔安敢轻吾射:()()9.以我酌油知之:()10.乃取一葫芦置于地:()()11.以钱覆其口:()()12.徐以杓酌油沥之:()()()13.因曰:() 14.康肃笑而遣之:()【通假字】但手熟尔:同,。
【一词多义】但微颔之.()以我酌油知之.()以杓酌油沥之.()笑而遣之.()以我酌油知之.()释担而.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康肃笑而.遣之()【古今异义】但.手熟尔古义:今义: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今义:【句子翻译】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无他,但手熟尔。
3.以我酌油知之。
4.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与卖油翁间的问答小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告诫人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即使有长处也没有骄傲自满的必要。
【内容理解】1.描述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酌油这两段文字,哪一段写得比较详细,哪一段写得比较简略,这是为什么?2.“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3.概括出陈尧咨和卖油翁的性格特点:4.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陋室铭》【作家作品】刘禹锡,字,(朝代)文学家。
有“”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文章主旨】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自己的节操和的情趣。
【重点字词】1.有仙则名名:()2.有龙则灵灵:()3.斯是陋室斯:()4.惟吾德馨惟:()馨:()5.苔痕上阶绿上:()6.草色入帘青入:()8.谈笑有鸿儒鸿儒:()9.往来无白丁白丁:()10.可以调素琴调:()素琴:()11.无丝竹之乱耳丝竹:()乱:()12.无案牍之劳形劳:()形:()案牍:()之:()13.何陋之有?之:()14.陋室铭铭:()【句子翻译】1.孔子云:“何陋之有?”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内容理解】1.文章前四句用了怎样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何在?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的?3.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为什么要这样写?5.文章以孔子的话结尾,用意何在?《爱莲说》【作家作品】周敦颐,字,(朝代)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重点字词】1.蕃:()2.独:()3.濯:()4.清涟:()5.妖:()6.亭亭:()7.植:()8.亵:()9.谓:() 10.鲜:() 11.宜:()12.蔓:() 13.枝:()14.益:()1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而:()16.水陆草木之花之:()【句子翻译】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莲,花之君子者也。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内容理解】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3.课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河中石兽》【文学常识】纪昀,字,(朝代)文学家,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总纂官。
《四库全书》按内容分为、、、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本文选自《》一书,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全书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字词解释】1.临:()2.河干:()3.圮:()4.并:()5.阅:()6.募:()7.求:()8.竟:()9.棹:()10.以为:() 11.曳:()12.闻:()13.尔辈:()14.究:()15.是:()16.木杮:()17.物理:()18.岂:()19.为:()20.去:()21乃:() 22.湮:() 23.耳:()24.沿:() 25.颠:()26.服:()27.确论:()28.闻:() 29.凡:()30.失石:()31.当:() 32.盖:()33.啮:()34.坎穴:() 35.至:()36.倒掷:() 37如是:()38.不已:()39.遂:() 40.溯流:()41.固:()42.如其言:()43.然则:()44.但:()45.臆断:()48.欤:()【一词多义】闻之.笑曰:沿河求之.:一老河兵闻之.:当求之.于上流:其反激之.力: 求之.下流求之.地中:【古今异义】1.干:古义,今义。
2.阅:古义,今义。
3.物理:古义,今义。
4.是:古义,今义。
5.已:古义,今义。
6.但:古义,今义。
【句子翻译】1.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2.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3.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内容理解】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是正确的?2.本文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3.课文阐述的道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参考答案《孙权劝学》【作家作品】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史学家。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
【主题探究】本文描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字词】2.初.,权谓.吕蒙曰:当初;对 2.卿今当涂掌事....:当权;管理4.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脱 4.肃遂.拜蒙母:于是5.孤岂欲卿治经...:研究儒家经典;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邪通“耶”..为博士邪6.但当涉猎...:了解;指历史..:粗略地阅读 7.见往事耳8.卿言多务,孰若..孤:谁;比得上9.蒙乃.始就学:于是,就10.及.鲁肃过.寻阳:到……的时候;到 11.卿今者才略..:才干和谋略1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重新;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13.大兄..之晚乎:长兄,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认清事物..何见事【句子翻译】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推辞。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略,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应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你说事务多,谁能比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5.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士人分别几天,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然后分别了。
【问题探究】5.文章出了两个成语。
(1)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
(2)吴下阿蒙:指学识浅薄的人。
6.文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孙权、吕蒙、鲁肃,他们分别有什么性格特征?孙权:善劝,关心属下;吕蒙:善于听取意见、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侧面描写,作用是:体现吕蒙的惊人长进,说明学习的必要性。
8.孙权告诉吕蒙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是:涉猎、见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