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③篇】

合集下载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原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原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文原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那时福楼拜住在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里,屋子很简陋,墙上空空的,家具也很少。

他很讨厌用一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古董来装饰屋子。

他的办公桌上总是散乱地铺着写满密密麻麻的字的稿纸。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

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

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

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

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

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

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

(2)了解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

(3)分析并欣赏本文独特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理解和评价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精神。

(3)通过本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培养正确的文学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主要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深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对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单介绍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生僻词汇和句子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强语音、语调的把握,提高朗读水平。

2. 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写一篇读后感。

3. 进一步了解福楼拜及其作品,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内容概述:本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福楼拜家的星期天》,重点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设置以及主题思想。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特点。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谊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2)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特点。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 课文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故事,展示自己的想象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分组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

2. 小组讨论: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享。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5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5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5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篇一教学设想本文刻画了四位著名作家的形象,显示了莫泊桑在人物描写上的卓越才能。

在学习时,应着重体会作者从人物肖像、言谈举止、神态等多方面描绘人物的方法。

作者善于捌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在叙述和描写中插入的抒情议论,很好地表现出入物的性格特征,阅读时也应好好体会。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作者。

指明学生回答作者的基本情况(可联系《我的叔叔于勒》)。

二、指导阅读自读提示,掌握课文的重点三、学生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给疑难字词正音正字。

魁梧简陋魅力义愤填膺2.解释下列词语。

魁梧简陋魅力局促义愤填膺空前绝后四、学生垃朗读课文五、组织讨论1.作者写了几个人物?其中写谁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谁?明确:四个人物: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写左拉的肖像描写最多,其次是都德。

2.作者写人物的语言,有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明确:没有具体展开谈话的内容,而只是概述他们的谈话内容,着重描写他们谈话的声调仪表,评论他们的口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3.作者在进行行动描写的时候,谁写得详,谁写得略?明确:福楼拜、左拉的行动描写较详,都德的行动描写则一笔带过。

福楼拜是最活跃的中心人物,着墨较多。

左拉的坐姿较为特殊,因此也有较多笔墨的描写。

4.以写左拉为例,看看作者是如何写的。

讨论明确:写左拉,抓住他体质较差,不善言谈的特点。

如他爬了六层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

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

描写左拉的肖像时,随处议论点出了他的性格特点:朴实但很固执,聪慧和坚强,坚毅,十分滑稽和戏谑。

6.指名学生概括:作者是如何写屠格涅夫的?六、小结作者凭着自己细致敏锐的观察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抓住人物外貌和性格上的特点,各有侧重地进行描绘,让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我们面前。

这就告诉我们,描写人物,一定要抓住特点,有所侧重,人物形象才能栩栩如生。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

2. 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课文概述介绍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

2.2 情节梳理详细讲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分析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动机。

2.3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品对现实生活的反映。

第三章:人物分析3.1 主要人物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包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

3.2 次要人物探讨课文中的次要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与主要人物的关系。

第四章:写作技巧分析4.1 描写手法分析课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4.2 叙事手法讲解课文中的叙事手法,如倒叙、插叙等,以及它们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

第五章:教学设计与实施5.1 课堂活动设计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3 教学评价采用课堂问答、课后作业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相关作品介绍推荐学生阅读福楼拜的其他作品,如《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等,以便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文学风格。

6.2 比较阅读让学生选择一位与自己感兴趣的作家,进行比较阅读,分析各自作品的异同。

第七章:课堂互动与讨论7.1 问题设计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7.2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八章:文学作品鉴赏8.1 欣赏角度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欣赏文学作品,如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等。

8.2 作品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范文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3)了解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追求真理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的理解和运用。

(2)对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福楼拜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课文中的疑难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教师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回答课后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句子。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的文学偶像的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课后反馈: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福楼拜及其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相关背景知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福楼拜及其作品《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相关背景知识。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学习心得。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写作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友情、亲情的作文。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情节和人物形象。

3. 运用讨论交流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速度。

3. 课文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测验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八、教学资源:1. 课文原文:提供福楼拜《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原文。

2. 参考资料:提供福楼拜的生平介绍和相关文学评论。

3. 多媒体设备:使用投影仪和电脑进行教学展示。

九、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七年级下册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三篇】篇二教学目标:1. 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 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使用语言、行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叙述详略得当。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学习使用外貌、语言、行动描写人物性格的写法。

课前准备: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查找福楼拜、屠格涅夫、都德、左拉、莫泊桑的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什么?教学课时:一课时一. 整体感悟1.导入星期天,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休息的日子,这个天,人们或者读书睡觉,或者逛街游游玩,或者走亲访友……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法国大作家福楼拜家中,感受以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2.师生共同读课文,老师正字正音。

记住下列生字的读音鉴(jiàn)赏白晳(xī) 捋(lǚ) 脚踝(huái) 面庞(páng) 荒谬(miù) 迸(bèng)发滑稽(jī) 义愤填膺(yīng)3.学生带着下列问题自由读课文。

a.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b.核心人物是谁?依次出场的是谁?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那些?c.简要概括本文内容。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明确:a. 时间——星期天;地点——福楼拜家,六层楼的一个单身宿舍。

b. 核心人物是福楼拜。

依次出场的是——屠格涅夫、都德、左拉。

出场的标志性词语是——第一个,过了一会儿,接着,逐步地(学生在书上标记出)c.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客人们都会到这里来聚会。

课文着重写了四位作家相会时的言语、行动,体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

屠格涅夫——睿智、深沉、平和、不乏激情荡漾。

都德——机智、善谈、举止活跃、性情活泼。

左拉——朴实、固执、聪慧、坚强、沉默寡言。

二. 研读与赏析1.福楼拜家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下午七点,一直都有客人来。

以至与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及教
案【③篇】。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原文
每到星期天,从中午一点到七点,他家一直都有客人来。

门铃一响,他就立刻把一块很薄的红纱毯盖到办公桌上,把桌上的稿纸、书、笔、字典等所有工作用的东西都遮了起来。

他总是亲自去开门,因为佣人几乎每个星期日都要回家的。

第一个来到的往往是伊万?屠格涅夫。

他像亲兄弟一样地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屠格涅夫对他有一种很强烈并且很深厚的爱。

他们相同的思想、哲学观点和才能;共同的趣味、生活和梦想;相同的文学主张和狂热的理想,共同的鉴赏能力与博学多识使他们两人常常是一拍即合,一见面,两人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一种与其说是相互理解的愉快,倒不如说是心灵内在的欢乐。

屠格涅夫仰坐在一个沙发上,用一种轻轻并有点犹豫的声调慢慢地讲着;但是不管什么事情一经他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

福楼拜转动着蓝色的大眼睛盯着朋友这张白晳的脸,十分钦佩地听着。

当他回答时,他的嗓音特别洪亮,仿佛在他那古高卢斗士式的大胡须下面吹响一把军号。

他们的谈话很少涉及日常琐事,总是围绕着文学史方面的事件。

屠格涅夫也常常带来一些外文书籍,并非常流利地翻译一些歌德和普希金的诗句。

过了一会儿,都德也来了。

他一来就谈起巴黎的事情,讲叙着这个贪图享受、寻欢作乐并十分活跃和愉快的巴黎。

他只用几句话,就勾画出某人滑稽的轮廓。

他用他那独特的、具有南方风味和吸引人的讽刺口吻谈论着一切事物和一切人……
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和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但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时调子有些像唱歌。

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接着来的是左拉。

他爬了六层楼的楼梯累得呼呼直喘。

一进来就歪在一把沙发上,并开始用眼光从大家的脸上寻找谈话的气氛和观察每人的精神状态。

他很少讲话,总是歪坐着,压着一条腿,用手抓着自己的脚踝,很细心地听大家讲。

当一种文学热潮或一种艺术的陶醉使谈话者激动了起来,并把他们卷入一些富于想象的人所喜爱的却又是极端荒谬、忘乎所以的学说中时,他还变得忧虑起来,晃动一下大腿,不时在发出几声:“
可是……可是……”然而却被别人的大笑声所淹没。

过了一会儿,当福楼拜的激情冲动过去之后,他就不慌不忙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

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他的头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性格。

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这张肥胖但很坚毅的脸的下半部都覆
盖着修得很短的胡须,黑色的眼睛虽然近视,但透着十分尖锐的探求的目光。

他的微笑总使人感到有点嘲讽,他那很特别的唇沟使上唇高高地翘起,又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渐渐地,人越来越多,挤满了小客厅。

新来的人只好到餐厅里去。

这时只见福楼拜做着大幅度的动作(就像他要飞起来似的),从这个人面前一步跨到那个人面前,带动得他的衣裤鼓起来,像一条渔船上的风帆。

他时而激情满怀,时而义愤填膺;有时热烈激动,有时雄辩过人。

他激动起来未免逗人发笑,但激动后和蔼可亲的样子又使人心情愉快;尤其是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和超人的博学多识往往使人惊叹不已。

他可以用一句很明了很深刻的话结束一场辩论。

思想一下子飞跃过纵观几个世纪,并从中找出两个类同的事实或两段类似的格言,再加以比较。

于是,就像两块同样的石块碰到一起一样,一束启蒙的火花从他的话语里迸发出来。

最后,他的朋友们一个个地陆续走了。

他分别送到前厅,最后再单独和每个人讲一小会儿,紧紧握握对方的手,再热情地大笑着用手拍打几下对方的肩头……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教案一
认知目标:
认识人物形象的个性和共性,积累文学语言的精华。

技能目标:
能结合资料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