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篇一】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
注释
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第1 页共13 页。

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PPT精品课件

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17课 古诗三首 书湖阴先生壁 PPT精品课件
题诗。
⑵茅檐: 茅屋檐下, 这里指庭院。
⑶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 经过修整的一块 块田地。
⑷水: 指玄武湖 [4] 。护田: 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 田。
⑸山: 指钟山、覆舟山 。排闼(tà): 开门。闼: 小门。送青来: 送来绿色。
2.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这首诗, 看看自 己从这首诗中都能体会到什么? 是从 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 把自己的体会 批注下来。
学完本首诗, 同学们还有哪里不明白 的地方呢? 请提出来, 我们共同探究。
教师预设:
作者在湖阴先生的墙壁 上题写这首诗的原因是什么 ?
据说杨德逢的人品极好, 王安石很 是欣赏他, 于是呢, 在某一天, 就跟湖 阴先生说我要写一首送给你, 就写你 墙上。
创作背景: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 屋壁上的一组诗。杨德逢, 别号湖阴先生, 是王 安石退居金陵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半山 园约落成于元丰二年至五年(公元1079年—公元 1082年)之间, 这首诗应当是元丰前期的作品。 本首诗是其中一首。
自探提示:
1.自由读古诗, 结合注释、插图等理 解词语的意思, 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 每句诗的意思, 不理解的地方标记下 来。
展示要求: 站姿端正, 声音洪亮, 吐字清
晰, 语言简练。 评价要求:
恰当指出优缺点并打分, 有 需要时补充。
诗诗意意: :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 干净得没有一丝青
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 都是主人亲手栽种的。
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 把绿色的田地环
绕。两座青山推开门, 送来青翠的山色。
质疑再探: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后还至蜀中,方知已至牛郎、织女二星座前。
思考交流:

你觉得作者的想象怎么样?用一个
文 讲
词来说一说。

牛郎织女家是什么样的?
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写作背景

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刘禹锡
文 因参与王叔文永贞革新而被贬为连州刺史,
讲 加贬朗州司马,后虽回京,不久又被贬为 解 连州刺史,历任和州刺史,被贬生活长达
课 文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 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
讲 为词牌名。
解 浪淘:波浪淘洗。
注释理解
①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这
课 里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文 讲
②浪淘:波浪淘洗。
解 ③簸:颠簸。
④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
银河相通。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
并称“小李杜”。
知诗人,解诗题。
江南春

文 讲
江南:长江以南地区。

江南的绮丽春景
抓注释,明诗意。
①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②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山郭:依山
文 讲
而建的城。

③酒旗风: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酒旗:
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二十余年。本诗大概作于821—824年间,
正是刘禹锡被贬时期。
全诗意在赞美黄河的雄伟气势。前两
课 句颂黄河的气势宏大,展现了诗人豪迈的
文 气概,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后
讲 解
两句运用典故,用浪漫的想象表达了对美 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簸、涯、莺”三个生字。

反复朗读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了解诗句的意思,培养自学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学习的能力。

3.欣赏诗中描写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诗句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当时的感情。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懂《浪淘沙》,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感受古诗意境。

2.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谈话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如画。

这节课我们要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

接下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作的诗《浪淘沙》。

【出示课件2】(板书:浪淘沙)新课教学()分钟二、自主学习1.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出示课件3】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2.【出示课件4】自学提纲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②簸:③天涯:④直上: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三、合作学习1.《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是其中的一首。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刘禹锡(772年-842年),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

他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

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

2.指名朗读古诗。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弯曲,形容黄河弯弯曲曲的样子。

②浪涛风簸:波浪滔天,大风颠动。

③天涯:天边。

④直上:一直到达。

4.学生连起来说说诗意。

(弯弯曲曲的黄河汹涌奔腾,卷来万里泥沙,大浪翻涌,狂风怒吼,仿佛来自天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小学语文课件 第17课 古诗三首
如果不知道所用典故,势必影响对古诗的理解把握,所以要多 阅读、多积累一些诗歌中常见的历史故事,多记忆一些古诗名句, 这对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很有帮助。
运用:查一查本课三首诗中运用到的典故,仔细读一读,体会 作者表达的情感。
指导朗读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自己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的精神。同时让我们感 受到祖国河山的美丽,让我们热爱自然、热爱 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江南春》 作者:杜牧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 人、散文家。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主要作品:《赤壁》《山行》《秋 夕》《江南春》《泊秦淮》等。
书写指导:“厂”要窄 长,里边两个“土”上 下排列,要匀称。
浪淘沙(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中裹挟的无数砂砾,随同滔滔河水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冲洗和狂风簸荡,从天边一直来到这里。如今好像又要 直直地飞上高空,飞向浩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一同到牛郎和织女 的家里做客吧。
“千里”一词,不仅表现出江南的辽阔,还表现出江南的繁丽不 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不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铺展在大地上 的,处处都是这样,令人心驰神往。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得思想感情? 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
在诗人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描绘了一幅朦胧 迷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 加丰富多彩,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之情。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5
小结: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 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辛苦、劳累, 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黄 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 向往。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6
现实
浪淘沙
(其一)
神话
九曲黄河万里沙 夸张
浪淘风簸自天涯
诗意: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它们随同黄河流经万里, 经受了浪涛的冲洗和狂风的簸荡,从天涯一直来到这里。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用了夸张的 手法写黄河曲曲折折。
这就是黄河,从高空俯瞰,如巨龙蜿蜒盘旋。它是世界第五大 长河,中国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和自治区。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 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 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 河流。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诗人以浪漫的想象结合优美的传说,运用
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黄河汹涌澎湃特点写得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黄河是雄伟壮观的,可在淘金女的眼里却是十分凶险的,每天她们都要 冒着生命危险去淘金,她们生活怎样?牛郎织女生活又怎样?
筋疲力尽、危险重重
诗意:昔日南朝遗留下来的四百八十多座寺庙到处香烟缭绕, 如今亭台楼阁都沧桑矗立在朦胧的烟雨之中。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政权。均设 故都于江南。南朝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祈求神明保佑。它不 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 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此句诗表现了南朝时代佛教盛行的 状况,并为后面结句中的抒情奠定基础。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4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共144张PPT)
愚妄的统治者会加速国家灭亡
板书设计
莺啼、绿映红
景(今)
水村、山郭、酒旗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古)
课文主题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 春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景的 高度赞美和无限神往。
第三课时
题写在墙壁上的诗。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杨骥(字德逢)的别号,杨骥是王安石 退居江宁(今南京)时的邻居。
1.九曲(qǔ ·
√qū)黄河万里沙,浪淘·(t√áo
tāo)
风簸(bò ·
√bǒ)自天涯。
2.千里莺·(yīn y√īnɡ)啼·(dí √tí)绿映·(yìn
y√ìnɡ)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3.南朝(zhāo ·
ch√áo)四百八十寺·(shì
√sì),
多少(shào ·
sh√ǎo)楼台烟雨中。
二、解释诗句中加点的字词或诗句的意思。 1.浪淘风簸·自天·涯· 簸:___颠__簸__。___ 天涯:__指__天__边__。__ 句意:(__黄__河__)__一__路__上__冲__刷__沿__岸__的__黄__沙__ 滚__滚__向__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村山郭·酒·旗·风 郭:_依__山__而__建__的__城__。酒旗:__酒__招__子__。__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这两句写出了院子怎样的特点?
无苔

花木成畦 花圃整齐,花草丰美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化静为动
拟人
赋予山水人的感情
水对山有护惜之意 山对人有友爱之情
一山
护田
将绿绕
两山
排闼
送青来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七课《古诗三首》

板书
蜿蜒曲折


浪淘沙
河流漫长 波涛汹涌
好 生 活 的
静谧美好
向 往
主题
这首诗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 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 。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 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 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他们 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部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读诗句 自由地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注释
江南春
绿映红: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水村山郭:依山傍水的村镇。
千里莺啼绿映红, 酒旗风:酒家的九幌子在风中摇动。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指曾经建都在江
苏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南朝四百八十寺, 楼台:指佛寺中的建筑。 多少楼台烟雨中。 烟雨:像烟雾那样的细雨。
万里黄河弯弯曲 曲夹带着泥沙。
像巨龙盘旋
浪淘风簸自天涯。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波涛汹涌 气势磅礴
惊涛骇浪 气吞山河
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 边去亲临其境吧!
这是黄河源头,发源于 青藏高原,经过一段平缓 的河流,穿越峡谷,劈开 万仞山,波涛滚滚向东流, 惊涛骇浪,巨浪滔天如千 万匹骏马奔腾,多么惊心 动魄的气势!多么雄伟壮 丽的奇观!
扫清字词拦路虎

簸 ⺮+其+皮

涯 涯 天涯 崖 悬崖
读诗句 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解诗意
浪淘沙:唐代曲名。
浪淘沙
九曲: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九曲黄河万里沙,
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 的银河相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 一、朗读课文,读出节奏
• 1.将诗歌读正确,读好节奏。
• (1)学习“曲”字。读[ qū ],弯转,与“直” 相对。
• (2)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节奏。
• 3.思考:这是一首写 黄河
的诗。

• 二、融入想象,读出气势
• 1.抓住数字,想象画面。 • (1)思考: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 (2)交流反馈。 • ①“九”的意思:“九”在古代被认为是最大的数字,泛
人表达,并引导生自主发现第四句中“排闼”的相似运用。 • (4)两座大山打开大门,送来绿色。 • (5)感受“对偶”在诗歌中的运用。 • ①第三、四句诗歌的特点:上下句一一对应。 • ②说说类似的诗句。 • 两个黄鹏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
珠乱入船。 • (3)小结:在诗歌中,对偶是很常见的修辞方法。
• 3.结合文化常识,读出“雄伟”。
• (1)诗人由眼前气势雄伟的黄河想到了什么 呢?圈画词语,交流。
• (2)回忆《牛郎织女》的故事,并简单交流 故事的主要内容。
• (3)思考:“黄河”和“银河”“牛郎织女” 之间有什么联系?
• 黄河之水好像天上而来,气势雄伟。
• (4)齐读诗歌,读出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势。
的“鸟”留出空间。
• (2)学生想象画面说话: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 (3)出示跟“千里”有关的故事,辨析“千里”“十里”“一
里”:
• 明朝诗人杨慎说:“千里莺啼,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谁能 听得?”因此,他建议,改成“十里”就比较合理。 后来,清朝的何文焕抬杠说,改成“十里”,也还是听不清、 看不明,还不如改成““一里'莺啼绿映红”。
• “千里”:包含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春天生机勃勃的画面。 • (4)朗读指导:朗读时,“千里”稍微读得拖长一些,后面“绿
映红”则可以稍短一些。
• 3.理解“酒旗风”,感受动态美。 • (1)指名读诗句。 • (2)学生交流想象到的画面:“酒旗风”中“风”动了,
“酒旗”动了,整个画面都动。
• (3)朗读指导:想象声音,想象画面,读好第一、二句诗。 • 4.理解“烟雨中”,想象画面美。 • (1)思考:你在烟雨中,都看到了什么? • (2)背景介绍:“南朝”包括四个朝代,还有“南朝”之
“畦”“排闼”。 • 3.学生自主学习:试着把每一句诗读成一幅画。 • (1)湖阴先生家经常打扫,洁净得一点青苔都没有。点拨:“长”
就是指经常、常常。 • (2)湖阴先生亲手栽种的花草树木都成垄成畦,非常整齐。点拨:
“手”指的是湖阴先生亲手栽种。 • (3)庭院外的小河环绕并保护着农田。点拨:感受“护田”的拟
• 二、读诗歌,想象江南春天画面 • 1.学习活动:读出江南春天的画面。 • ①默读诗歌,展开想象,哪些词让你感受江南春天的画面?标
上“△”。
• ②说一说:当我读到——,我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 了……
• 2.理解“千里莺啼”,感受声音 • (1)指导“莺”的书写,提醒:上面的草字头要写扁平,为下面
17.古诗三首
情景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 丽,风景如画。这节课我们要 到黄河边上,去听听黄河的涛 声,去看看黄河的气势。接下 来,我们要学习唐代诗人刘禹 锡的诗《浪淘沙》。
学习目标
• 1.会写2个字。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
南春》。 • 3.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 4.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
后的隋朝、唐朝都十分崇尚佛教,各地纷纷兴建寺庙,烟 火很盛。
• (3)指导朗读:“烟雨中”让我们看到了江南春天的迷 蒙、若隐若现。因此在读这句诗的时候声音可以舒缓些, 让人看到那个画面。
• 5.背诵并默写诗歌。
• 二、读《书湖阴先生壁》,谈发现 • 1.生齐读课题,读准节奏。
生借助注释①,读准题目停顿:书/湖阴先生壁。 • 2.学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和图片,读准“畦”“闼”;理解
• (2)多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诗歌。 比如《浪淘沙》中的“同到牵牛织女家”。
• 2.小结: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用心读,我们会欣赏 到古人更多的智慧。
再见
第二课时
• 一.读诗歌,赏江南春景
• 1.齐读《江南春》,“江”特指长江,“江南”指的是长 江以南地区。“山郭”是指依山的城郭。
• 2.思考:诗人写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江南的春天?请将这些 景物圈出来。
• 3.交流反馈。 • (1)圈出的景物:莺、绿、红、水村、山郭、酒旗、寺、
烟雨……提醒:“莺”的书写,草字头,上边的部首要扁 平一些,为下面留出空间。 • (2)引导:绿和红,指的是什么? • (3)“绿映红”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 (4)朗读诗歌,读出诗人内心的想法:湖阴先生啊,因

,所以我忍不住题了这首诗在你家墙壁上。
• (5)融入心情,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三、链接“交流平台”,整理读诗的方法
• 1.自主学习。
• (1)读完这三首诗,你又学到了哪些读诗的好方法?
• ①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注释。
• ②有画面感的诗句,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比如(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等。
• (5)小结:多了解一些与诗歌相关的古代文 化知识,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
• 四.感知方法,积累诗歌
• 1.思考讨论:朗读诗歌,作者是怎样写出 黄河的气势雄伟的?
• (1)直接描写,写出长度、弯曲、大浪淘 沙等。
• (2)由现实联想到神话故事。联读李白的 《夜宿山寺》感受诗歌中联想的表达效果。
• 2.回忆与黄河有关的诗句,感悟黄河雄伟 的气势。
指多次或多数。
• ②“万”也是泛指。
• 2.抓住声音,想象气势。
• (1)再读诗歌,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 (2)出示:浪淘风簸自天涯。
• “涯”三点水,最早指水边,泛指边际。
• (3)想象说话:我听到了震耳欲聋的声音

这真是一条
大浪滔天
的 黄河啊!
• (4)齐读诗歌,读出黄河的气势。
• (5)小结:抓住关键的数字,从画面和声 音联想开去,我们能读出黄河的雄伟气势 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