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课堂实录
小学语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五篇材料]
![小学语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82c1d807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81.png)
小学语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小学语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打头课文,作者是我国知名作家张洁。
文中描写旧社会农村的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财主的罪恶。
一、知识与能力:1、学会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圈;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写句子。
2、能根据提示较深入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1、借助语言文字和课文情景,通过反复研读,品味分析,了解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2、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2、感受妈妈疼爱孩子的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学会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学习情景。
布置学生课前查一查关于荠菜的资料,向老人们询问旧社会时穷人的生活状况。
第一教时一、导入揭题1、导入投影出示荠菜图片,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吃过不少的菜。
(青菜、白菜、花菜)但对于荠菜,大家知道多少?(从生长季节、地点、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说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想想词义。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并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1)投影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做作业本第一题。
做完后交流。
3、四人小组分工读课文。
要求:读者尽情,听者尽心。
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难问题4、这个故事发生什么年代,从哪里看出来?5、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荠菜的?(9、10自然段)课文其它部分写了哪些内容?给课文分段,并交流。
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实录)

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件fontsize=“6”>张祖庆的《我盼春天的荠菜》(新传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5我盼春天的荠菜执教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
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所以,只要我一出门,财主家的胖儿子的就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
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
跑着跑着,面前忽然横着一条河。
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条河里。
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
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只。
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
我怕妈妈知道。
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
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
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
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
田野里升起了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
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
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马齿苋、灰灰菜、野葱、荠菜……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向广阔的田野奔去,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关于《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学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关于《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学教案课时安排:1课时(45分钟)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注。
3. 提高学生的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主要内容。
2. 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切期待。
难点:1. 学生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的理解和体会。
2. 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的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用书《我盼春天的荠菜》。
学生准备:1. 预习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
2. 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a. 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等。
b. 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期待和愿望?c. 学生分享自己的期待和愿望。
2. 初读课文(5分钟)a. 学生自读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
b. 教师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
3. 理解课文(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切期待。
b. 学生分享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4. 情感体验(5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春天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5. 总结与拓展(5分钟)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期待。
b. 学生展示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愿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的内容,以及自己对春天的期待和愿望。
2. 学生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可以描述春天的景象,也可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期待。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的理解程度如何?2. 学生在情感体验方面是否有明显的提升?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等环节。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案

我盼春天的荠菜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认读“荠菜、稀罕、塌实、清明”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期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优良传统。
(2)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认读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 体会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期盼。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和情感。
2.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
2. 生词卡片、词语解释。
3. 教学录音机、录音带。
1. 导入新课(1)播放教学录音,让学生听录音,跟读课文。
(2)引导学生回答:“你最喜欢的春天里的食物是什么?”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画出生词和不懂的句子。
(2)教师讲解生词,解释词语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和对春天的期盼。
3. 讨论交流(1)让学生小组讨论:“为什么作者这么喜欢荠菜?”(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总结:作者喜欢荠菜是因为它的味道鲜美,稀罕,塌实,以及对母亲的怀念。
4. 细节描写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食物,用细节描写表现对这个食物的喜爱之情。
(2)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并指导改进。
5. 总结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期盼和喜悦之情,告诉学生要珍惜大自然赐予我们的一切。
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正确认读和运用本课的生词和词语。
(2)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和对春天的期盼。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案教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对春天和荠菜的兴趣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1.3 教学内容介绍春天的季节特征和荠菜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和荠菜之间的关系第二章:春天的特征2.1 教学目标掌握春天的季节特征了解荠菜在春天的生长情况2.2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和实物观察的方式,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春天的特征2.3 教学内容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特征,如花朵开放、鸟类回归等观察荠菜实物,了解荠菜在春天的生长情况第三章:荠菜的特点3.1 教学目标掌握荠菜的特点,如外观、口感、营养价值等3.2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观察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荠菜的特点3.3 教学内容观察荠菜实物,了解荠菜的外观特征,如叶子形状、颜色等小组讨论荠菜的口感和营养价值,分享彼此的经验和知识第四章:荠菜的采集与处理4.1 教学目标学习荠菜的采集方法和处理技巧4.2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和示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荠菜的采集与处理过程4.3 教学内容实地考察荠菜的生长环境,学习荠菜的采集方法,如用剪刀或手摘取等示范荠菜的处理技巧,如清洗、去除杂质、切碎等第五章:荠菜的烹饪方法5.1 教学目标学习荠菜的烹饪方法和技巧5.2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和示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荠菜的烹饪过程5.3 教学内容实地考察荠菜的烹饪环境,学习荠菜的烹饪方法和技巧,如煮、炒、蒸等示范荠菜的烹饪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烹饪过程中的变化和注意事项第六章:荠菜的食用价值6.1 教学目标理解荠菜的营养成分和食用价值学会如何利用荠菜进行健康饮食6.2 教学方法采用资料展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荠菜的营养价值6.3 教学内容展示荠菜的营养成分表格,让学生了解荠菜的营养价值小组讨论如何将荠菜融入日常饮食,分享健康食谱第七章:荠菜文化认知7.1 教学目标了解荠菜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用途培养对传统食材的尊重和认识7.2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分享和小组研究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荠菜的文化背景7.3 教学内容讲述荠菜在传统生活中的应用,如荠菜饺子、荠菜粥等小组研究荠菜在不同地区的传统食用方法,进行分享和讨论第八章:创意荠菜料理8.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学会创新荠菜料理培养学生的烹饪技巧和美食鉴赏能力8.2 教学方法采用烹饪实践和品尝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创作8.3 教学内容教授学生基础的烹饪技巧,如切菜、炒菜等学生分组进行创意荠菜料理的制作,互相品尝和评价第九章:荠菜环境保护9.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学生了解荠菜生长环境的重要性9.2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实地考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9.3 教学内容讨论荠菜生长环境受到的威胁,如农药污染、土地开发等实地考察荠菜生长环境,学习如何保护荠菜及其生长环境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荠菜的认识反思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10.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体反思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10.3 教学内容小组讨论本课程的学习收获,分享对荠菜的认识和体会第十一章:荠菜艺术创作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荠菜的艺术感知和创作能力利用荠菜进行手工艺术创作,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11.2 教学方法采用实物展示和动手实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11.3 教学内容展示荠菜艺术创作的样品,引导学生发现荠菜的艺术价值学生动手实践,利用荠菜进行绘画、雕塑或其他艺术创作第十二章:荠菜的故事与传说12.1 教学目标了解荠菜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12.2 教学方法采用故事讲述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荠菜的文化内涵12.3 教学内容讲述荠菜的民间故事和传说,引发学生对荠菜的兴趣小组讨论荠菜故事中的文化元素,进行分享和讨论第十三章:荠菜种植实践活动13.1 教学目标学习荠菜的种植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农业劳动的尊重13.2 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和示范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荠菜的种植过程13.3 教学内容实地考察荠菜的种植环境,学习荠菜的种植方法和技巧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荠菜种植活动第十四章:荠菜摄影与绘画1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荠菜的审美观察和艺术表达能力通过摄影和绘画,记录荠菜的生长过程和美丽瞬间14.2 教学方法采用实地拍摄和绘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14.3 教学内容实地拍摄荠菜的生长过程,学习摄影技巧学生绘画荠菜的美丽瞬间,提升艺术表达能力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评价15.1 教学目标总结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荠菜的认识和理解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15.2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个体反思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和反思学习过程15.3 教学内容小组讨论整个课程的学习收获,分享对荠菜的认识和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学设计涵盖了荠菜的认知、春天的特征、荠菜的采集与处理、烹饪方法、食用价值、文化认知、创意料理、环境保护、艺术创作、故事传说、种植实践、摄影绘画等多个方面。
小学语文《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学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使学生了解荠菜的生长过程以及春天的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品德。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荠菜的喜爱,培养学生的同理心,教育学生节约食物,懂得感恩。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我盼春天的荠菜》是一篇描写春天和荠菜的短文,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表现了对春天的期盼和对荠菜的喜爱。
2.2 学情分析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了解荠菜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特点。
3.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品德。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3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荠菜的生长过程,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春天的特点,引出本课课题《我盼春天的荠菜》。
5.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5.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讲解荠菜的生长过程和春天的特点。
5.5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观察身边的植物,体会生命的成长。
第六章:教学评估6.1 评估目的通过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品德教育的实施效果。
6.2 评估方法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6.3 评估内容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荠菜生长过程的掌握、对春天特点的认识,以及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品德表现。
第七章:教学反思7.1 反思目的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
关于《我盼春天的荠菜》这篇课文的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理解,感受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食物的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录音或视频。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自然景物的图片或视频。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
(2)收集有关荠菜的资料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引发对春天的期待。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收集到的荠菜资料或图片,增加对荠菜的了解。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荠菜的喜爱之情。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并进行造句练习。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季节或食物的小作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3. 家长协助孩子进行户外观察,记录下春天的变化,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的积极性以及合作表现,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关注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和作文的表达能力。
3. 户外观察评价:评估学生在户外观察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如参观农场、公园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进行亲子活动,共同制作与荠菜相关的美食,增进亲子关系。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和荠菜的生长环境。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荠菜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春天的特点:温暖、生机勃勃、万物复苏。
荠菜的生长环境:阳光充足、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1.3 教学活动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
提问学生对荠菜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荠菜的生长环境。
第二章:荠菜的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荠菜的外貌特征和营养价值。
2.2 教学内容荠菜的外貌特征:叶片绿色、皱褶丰富、有特殊香气。
荠菜的营养价值: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3 教学活动展示荠菜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荠菜的外貌特征。
讲解荠菜的营养价值,引导学生了解食用荠菜的好处。
第三章:荠菜的种植方法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荠菜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教学内容荠菜的种植方法:选择适合的种子、播种时间、土壤准备、浇水管理等。
荠菜种植的注意事项: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土壤湿润、防止病虫害等。
3.3 教学活动讲解荠菜的种植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每个步骤的重要性。
提问学生关于荠菜种植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问题。
第四章:荠菜的食用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荠菜的食用方法和营养搭配。
4.2 教学内容荠菜的食用方法:凉拌、炒菜、煮汤等。
荠菜的营养搭配:与其他蔬菜、肉类搭配,提高营养价值。
4.3 教学活动展示荠菜的食用方法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烹饪方式。
讲解荠菜的营养搭配,引导学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第五章:春天的荠菜采摘活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采摘荠菜的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5.2 教学内容采摘荠菜的技巧:认识荠菜成熟标志、用剪刀或手采摘等。
采摘荠菜的安全注意事项:避免踩踏植物、注意个人安全等。
讲解采摘荠菜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正确采摘。
提问学生关于采摘荠菜的安全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注意自我保护。
第六章:荠菜的烹饪实践6.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荠菜的烹饪技巧和制作美味的荠菜菜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祖庆《我盼春天的荠菜》课堂实录课文: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江教材五年级)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
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所以,只要我一出门,财主家的胖儿子的就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
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
跑着跑着,面前忽然横着一条河。
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那条河里。
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
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只。
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
我怕妈妈知道。
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
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
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
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
田野里升起了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
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
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马齿苋、灰灰菜、野葱、荠菜……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向广阔的田野奔去,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
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荠菜,我亲爱的荠菜啊!教学实录课前谈话:师:相信大家一定看过很多书吧?老师要考一考大家知识是不是很丰富,肚子里装的是不是全是墨水?老师要向你们打听几个人的名字,如果大家知道,就大胆自信地举手,告诉我他的情况。
好吗?师:谁知道张飞?生:张飞是三国时的一员猛将。
师:呵呵,希望你也成为举手的猛将。
再问大家,谁知道张继?生:是《枫桥夜泊》的作者。
师:大家来背背这首诗吧!生:(齐背《枫桥夜泊》)师:老师真想继续听大家背诗,但是时间不允许,课下再找几个同学来背好吗?继续问大家,谁知道张良?生:张良是汉朝刘邦手下的一位文臣。
生:张梁是黄巾起义的一名首领。
师:真的难不倒大家。
再问,谁知道张学良(笑)?他可不是学张良的哦!生:好像是西安事变中和杨虎城将军一起劫持蒋介石的一个名将!(台下老师笑)师:他是西安事变发起人,和杨虎城一起。
你瞧,这孩子多会说话,他用了一个“好像”——对自己的说话没有把握,就用“好像”。
我注意到你已经是第二次发言了,真的是一员“猛将”啊!最后提一个问题:谁知道“张祖庆”?(台上台下哄堂大笑!)生:就是你!(笑)师:你能具体介绍一下我吗?生:恩(犹豫着)……不能!师:你看着我就能了。
生:你戴着一幅眼睛,您戴着一幅眼睛,身上穿着一件白衣服。
(台下笑声一片)师:这些看得见的就别再说了。
一个男老师(笑),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来自浙江。
欢迎我为大家上课吗?生:欢迎!师:那好,就让咱们进入课堂。
(师生问好)第一板块:建构话题,整体感知。
师:孩子们,我还要向大家打听一个人,这个人也姓张,(板书:张洁),知道她吗?生:是写《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作者。
师:(纠正)不是“写《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作者”,是“《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作者”。
你是蒙的?还是事先知道的?生:是我们沈老师告诉我的。
师:对!张洁就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她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女作家。
她呀,有一个保持了多年的很特别的习惯:每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她总是要挎着一只小篮子,带着全家人,到乡村田野去挖野菜,这种野菜就叫做荠菜。
(教师出示课件,介绍荠菜。
)但是,对于母亲的这个习惯,儿女们一直不理解:现在生活富裕了,母亲为什么要每年都带他们去挖野菜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我盼春天的荠菜》。
一起读——生:我盼春天的荠菜。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读通每一句话,并且初步读出自己的感受。
开始,按着自己的节奏读。
生:(自由读书)师:好,有的同学一遍读了,认真地读第二遍了。
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读书成果。
这篇课文当中,出现了一些我们平常也许没有听过,也许听过但是没有见过,也许见过但是没有吃过的东西:屏幕出示词语:嫩蔷薇枝才开放的映山红青豌豆青枣青玉米棒子马齿苋野葱灰灰菜荠菜师:谁来读读这些词语(指两名学生认读,全部正确)师:很好,读得挺棒的!大家发现没有,这些东西都是植物,而且是作者小时候吃过的植物。
当张洁饥饿的时候,她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些植物——生:(齐读“嫩蔷薇枝……荠菜”等词语)师:当她饥饿的时候,她能吃到的也只能是这些植物——生:(接龙读这些词语)师:饱尝饥饿的张洁,对这些植物,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一起再读这些植物的名字——生:(齐读这组词语)师:课文读通顺了吗?敢接受挑战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既然大家都会读了,就不让你们读了(笑)。
老师再提一个问题考考同学们:这篇课文写了发生在哪两个季节的故事?生:冬天和春天。
师:请同学快速默读,找到课文哪里到哪里是写发生在冬天的故事,哪里到哪里是写春天的故事。
生:文章1到8自然段,是写冬天的故事,9-10自然段写春天的故事。
师:跟她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请举手,发生在冬天的一个完整的故事,哪里到哪里?生:我认为发生在冬天的故事应该是从第二小节到第八小节,发生在春天的是第九小节。
师:老师帮你更正一个词语好吗?一般诗,我们叫“小节”,而课文一般叫“自然段”,请你再说一遍好吗?生(把“小节”改为“自然段”重说刚才的话)师:看来,冬天的故事出现了争议,是吗?一个完整的故事,它得有起因,再找找看。
生:我认为冬天的故事,应该是4-8自然段。
因为第四自然段写“一次,我实在饿极了,正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
师:是的,这是事情的起因。
也就是说4——8自然段,写了冬天的故事;而9-10自然段写的是春天的故事。
(板书冬、春)第二板块:“走进”冬天,感受严酷。
师:好,同学们,就让我们认认真真地,用心地去读一读发生在冬天的故事,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这个故事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把有关词句画起来。
好,开始默读4-8自然段。
生:(学生默读,有的孩子主动在做批注,教师巡视。
)师:冬天的故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最深,你最想和大家交流的感受是什么?生: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因为,作者落水后,财主家的人无情无义。
他们看见人落水,不但不解救,而且还耻笑她!师:体会得很好!谁也找到了这句话,来谈谈体会。
生:我觉得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地主们很霸道,可是农民们很贫穷,他们连饭都吃不饱。
地主们是铁石心肠。
生:我觉得应该人人平等。
不能因为她只是掰了玉米棒子,她只是穷人,就这样对待她!师:同学们,请大家细细地去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的脑子里一定会跳出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
再读一读这段话好吗?生:(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师:同学们,读着这段话,你的脑子里仿佛浮现出怎样的两幅画面?生:第一幅是作者跳进水之后,冰凉的河水呛得她透不过气来,然后她就扑腾着挣扎着。
第二……师:你仿佛看到她怎样地扑腾?怎样地挣扎呢?生:她就是十分的……师:(提示)她的手,她的脚,你看真切一点。
生:她的手和脚在乱扑腾、乱挣扎。
师:而且一会儿浮,一会儿沉,是吗?生:还有一幅就是在岸上的那人在笑她。
师:发出冷酷的笑声,是吧?来,把这两幅画面定格在你脑子里,再去读读这段文字,你一定会有别样的感受。
生: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
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师:同学们,这哪是笑声啊?分明是一根根尖利的刺,刺痛着小女孩的心,也刺痛着我们的心,一起把这种刺痛的感觉读出来。
生:(齐读)河水没过了我矮小的身子。
我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
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师:让你感受很深的句子还有吗?生:令我感受很深的句子还有“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虽然我不知道作者她的爸爸在哪里,但我想,假如她妈妈看见她这个样子,一定会很伤心。
师:老师告诉你,她的爸爸已经不跟她们在一起了,张洁很小的时候,她和母亲就被父亲无情地遗弃了。
生:从这个句子中,我隐隐约约仿佛看见了她对**的孝心。
师:看见了她的孝心,你体会得真仔细。
同学们,课文说“我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妈妈会哀愁些什么呢?生:妈妈会哀愁债主拿她去抵债,怕债主们去打她,逼她做某些事情。
师:担心她的性命,是吗?还会哀愁什么呢?生:哀愁自己家里太穷了,不能让女儿好好地吃一顿饭。
师:做母亲的,感到非常的难受,感到自己悲哀。
还会哀愁什么呢?生:怕那个地主兴师动众到她家里,问她母亲要张洁,或许问罪。
师:兴师问罪!孩子们,请你们仔细看看前文,小张洁是因为什么而落水?生:因为她在地主家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家的人发现了,跑着跑着就跳进了河里。
师:被地主家人当成了——(生接)——小偷!做母亲的不能养活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被人当成小偷!这是母亲最大的痛啊!来,把这种感觉放进这段文字当中去,把这份痛读出来!生:(齐读)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掉了一只。
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
我怕妈妈知道。
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师:孩子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非常深?生:令我感动的是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
”我被这句话感动了,万般无奈,作者为了充饥,只得把自己的尊严暂时丢弃,因为这样,她无颜见自己的母亲,只得在外面游荡。
师:不愿意让自己的母亲伤心,是不是?同学们,细细地读这段话吧,让你感受很深的肯定不仅仅只是这一句。
老师在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就仿佛觉得这段话的所有词语,都像一块又一块的石头,重重地压在我的心上。
请再细细地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哪些文字让你为之揪心?师:谁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段文字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到非常的揪心?生:让我揪心的句子是“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样才爬上对岸的……掉了一只。
”我觉得作者很狼狈,非常的凄惨,被地主赶得无路可逃,自己也不会游泳,鞋子也掉了。
师:哦,你谈的是自己找到的那段话。
我们刚才读的是第八自然段,谁来谈谈第八自然段。
生:我从“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
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