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武汉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

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大型城市浅水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以武汉东湖为例大型城市的水环境综合治理一直是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作为中国著名的大型城市,武汉市不仅是经济中心,也是文化中心,其中东湖作为武汉市的城市湖泊,一直是武汉市民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的不断增加,东湖的水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首先,大量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是导致东湖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污水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毒性物质,严重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
另外,大量的生活污水也直接排放到湖泊中,其中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有机物质,污染了湖泊的水质。
其次,湖泊周边的建设活动也对东湖的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城市的扩张使得湖泊周边的土地被大量开发和利用,导致大量的城市污水和雨水排放到了湖泊中。
此外,建设活动还引起了大量的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进一步污染了湖泊的水质。
同时,建设活动还给湖泊周边的植被和动物带来了很大的破坏,破坏了湖泊生态系统的平衡。
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武汉市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首先,明确责任,建立了湖泊水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专门的综合治理方案。
其次,加强了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并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保护政策,严禁乱排污水。
同时,逐步提升了污水处理和排放标准,建设了大型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有效地减少了污水对东湖水体的污染。
此外,武汉市还注重湖泊周边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方式,恢复了湖泊周边的植被覆盖,减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
同时,加强了湖岸带的生态保护,保护了湖泊周边的生态系统。
综合治理的过程中,武汉市不仅注重治理措施的执行,也注重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环保宣传,号召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增强了公众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同时,积极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理手段和方法。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

水生态监测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水生态监测是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本指导书旨在规范水生态监测的流程和方法,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监测目的与原则1监测目的水生态监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定期监测,了解水体的健康状况,评估水环境的质量,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 监测目的包括:(1) 了解水体的基本状况,如水位、水温、流速等;(2)评估水体的化学指标,如溶解氧、PH值、总磷、氨氮等;(3)监测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生物、水生植物和底栖生物等;(4)预警和预测水体污染及其对生态的影响;(5)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2监测原则水生态监测应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监测方法和手段应科学、合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系统性:监测点位和频次应系统规划,覆盖全面,反映水体的整体状况;(3)代表性:监测指标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水体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趋势;(4)经济性: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应尽量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
三、监测点位与频次1监测点位根据水体的类型、规模和环境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和设置监测点位。
监测点位应覆盖整个水体,并考虑流域的上下游和左右岸。
对于重点区域或污染源附近的水体,应适当增加监测点位。
2监测频次根据监测目的和实际需要,合理确定监测频次。
常规监测可按季度或年度进行,对于特定事件或重点区域可增加临时监测。
在污染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时,应立即启动应急监测。
四、采样方法与设备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点位的特征和水生生物的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
对于水面宽阔、流速较慢的水域,可使用漂浮式采样器或拖网采样器;对于较深的水域或底部沉积物丰富的区域,可使用柱状采样器或抓斗采样器。
对于浮游生物和水生植物的采样,可使用各种浮游生物网和植物采集器。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1.08.06•【字号】武环〔2021〕70号•【施行日期】2021.08.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污染事故与应急管理正文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各相关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批复》(武政办〔2021〕74号),《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并原则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8月6日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保障公众饮用水安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建立健全武汉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机制,提高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的处置能力,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4〕119号)《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17号)《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2号)《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令第34号)《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生态环境部公告2018年第1号)《湖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鄂政办函〔2021〕1号)《武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武政〔2020〕27号)《武汉市供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武政办〔2014〕205号)等。
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影响及可能影响武汉市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以下简称“水源地”)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包括堤角水厂水源地、白沙洲水厂水源地、平湖门水厂水源地、余家头水厂水源地、港东水厂水源地、沌口水厂水源地、金口水厂水源地、宗关水厂水源地、琴断口水厂水源地、白鹤嘴水厂水源地等10处水源地。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武汉市水污染情况调查报告武汉二中高一(分2)班吕诗景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好水环境极为重要。
武汉市滨江、滨湖的独特地理优势,为武汉的发展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但生产的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巨大的环境压力,水的污染是首当其冲。
近两年,围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在武汉的发展,就水污染问题,我们作过一些调查、走访,查阅了相关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地处长江中游,境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
市域内有河道40多条,大小湖泊60多个,市郊有水库273座。
全市总水域面积2187平方公里,占市域面积的25.8%;水资源总量7484.4亿立方米,其中客水资源量7450亿立方米;城镇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20.9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供水面积743平方公里,供水普及率100%。
丰富的水资源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条件,也给武汉市提出了保护水环境的重大课题。
武汉市是老工业基地,排污企业多,排污大户多,企业治理达标工作难度大。
市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保护和治理水资源。
一是合理规划工业布局。
将147家原位于城市中心的工厂转产或搬迁,每年减少废水排放量3000万吨。
二是依法实施限期治理,督促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
1996年确定全市614家企业超标排放废水,要求企业必须限期治理达标。
三是抓重点排污大户。
据统计,仅武钢、晨鸣、青化等6家企业排放废水量占全市总量的45%以上。
在环保部门的督促下,武钢、晨鸣等企业投资数亿元新建、改造了污水处理设施。
四是强化日常监督管理。
全市355台工业污水治理设备基本上保持运转,工业废水污染得到基本控制。
污水处理方面,武汉市利用芬兰、世行贷款,实施黄浦路深排江工程,兴建沙湖、二郎庙、龙王嘴3座一级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率将由目前的6.4%提高到21.6%。
筹资6.6亿元,实施21项排渍工程,建成了40立方米/秒流量的新生路泵站,还完成了古田地区,惠济二路,二七路,中南一、二路等排水工程,特别是遇雨必淹的硚口古田地区有了明显变化。
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通顺河是武汉市境内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城市中心区域,是市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水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通顺河的水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水污染现象频发,严重威胁着周边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研究背景部分旨在介绍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的现状和背景,引起人们对该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通顺河历史悠久,曾是城市的母亲河,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河水受到了来自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村排放的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水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
这些污染物还会进一步影响到河流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通顺河武汉段的水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污染防治对策,以期能够改善通顺河的水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部分不仅可以概述通顺河水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还可以为后续的研究内容铺垫和引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水污染现状,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并探讨其实施效果和技术应用。
通过对通顺河水环境问题的研究,旨在为改善通顺河水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保护水资源、维护环境生态平衡,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指导未来通顺河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通过制定科学的污染防治对策和技术应用,实施生态修复措施,不仅可以改善通顺河武汉段的水质,还能提高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品质,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通顺河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区域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1.3 研究意义通顺河作为武汉市重要的城市河道,其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顺河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水质恶化、污染物排放增加、生态系统失衡等现象。
对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公布日期】2021.02.23•【字号】武环〔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正文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区生态环境(分)局,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现将《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职责抓好落实。
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1年2月23日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要点2021年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目标、努力建设成为世界滨水生态名城的起步之年。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生态环境部门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扎实做好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工作,现作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和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2021年全国和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长江大保护,协调整改突出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二、主要目标对标“十四五”和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综合考虑常态化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设置主要目标(若与上级部门后续下达目标不一致,以上级部门下达目标为准)如下。
(一)地表水环境方面。
全市国家考核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劣V类断面比例达到上级部门考核要求;省跨界断面水质综合达标比例达到60%以上;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以上。
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

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及污染防治对策研究通顺河是武汉市境内重要的水体之一,它流经市区的多个区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通顺河的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
为了解决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有效的污染防治对策。
一、通顺河武汉段水环境问题1. 水质下降:通顺河水质的下降主要表现在水体中污染物含量的增加,以及重金属、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超标排放。
这些物质会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2. 河道治理不力:通顺河沿岸存在大量的工业厂房和居民楼,部分企业和个人存在违法排污行为,导致河道治理不力,成为水环境问题的主要源头。
3. 生物多样性下降:由于水质的下降以及河道治理不力,通顺河中的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二、污染防治对策研究1. 推动全社会参与水环境保护:政府应当通过立法、宣传教育等手段,督促企业和个人履行排污责任,同时可以设立举报奖励机制,激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和保护水环境。
2. 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针对通顺河周边居民和企业排污的情况,政府可以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处理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加强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对通顺河河道的治理力度,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和污泥,同时加强对沿岸绿化和生态修复工作,提高通顺河生态环境的质量。
4. 完善监管体系和违法行为处罚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加强对排污行为的监控和惩处力度,对于严重污染行为的企业和个人进行严厉的处罚,形成强大的震慑效应。
5. 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政府可以加大对环境科研和技术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通顺河水环境问题的研究,推动环境监测技术的更新和创新。
三、结语通顺河武汉段的水环境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改善城市环境、保护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武汉市环境分析与研究

武汉市环境分析与研究学号:095231005 姓名:刘云凤摘要:本文从水环境现状(环境空气质量, 水环境质量,声环境质量,生物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状况,来对武汉的环境进行分析。
从各方面分析得出结果,再找出对策。
关键词:武汉市 环境质量 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状况0.引言:一 . 环境质量现状(一)环境空气质量(二)水环境质量(三)声环境质量(四)生物环境质量二.污染物排放及处理状况三、环境质量评价四、对策五、小结六、参考文献1.区域概况【地理位置】 武汉,简称“汉”,俗称“江城”,位于中国腹地中心、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是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和长江中游的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全国特大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平面直角坐标上,武汉市东西最大横距134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155公里,形如一只自西向东翩翩起舞的彩蝶。
【面积】 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
建成区面积475平方公里。
【海拔】 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
双尖峰为武汉市境内最高点,海拔873米。
【人口】 2009年常住人口达910万。
然资源】【自然资源】 (一)地质、地貌:武汉市地质结构以新华夏构造体系为主,几乎控制全市地质构造的轮廊。
地貌属鄂东南丘陵经汉江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中间低平,南北丘陵、岗垄环抱,北部低山林立。
全市低山、丘陵、垄岗平原与平坦平原的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5.8%、12.3%、42.6%和39.3%。
(二)气候:武汉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常年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四季分明等特点。
年平均气温15.8℃—17.5℃,极端最高气温41.3℃(1934年8月10日),极端最低气温-18.1℃(1977年1月30日)。
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年总辐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对象
• 长江武汉段(白沙洲-天兴洲)
• 长江:从武汉市西南部的汉南区廖家堡入境,穿越市区,在新洲区 大埠镇出境,境内流程145.5公里,水面宽度一般在1000~2000 米之间。市域多年平均入境水量6493亿立方米
监测目的
长
江
1
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
武 汉
段
2
污染源管理
水 环
境
质
3 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手段
采 样、监 测 方 法
❖长江是饮用水水源地,统计资料表明,每年枯水期为1月~4月,丰 水期为5月~10月,平水期为11月~12月;河段污染季节差异不明显。
综合以上信息:长江武汉段各监测断面采样时间和频率定为 每月中旬采样一次。底泥每年在枯水期采样一次。
采 样、监 测 方 法
•5.2采样方法与分析 • 5.2.1采样器的选取
条垂线,每条垂线上只在水面下0.5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F 白浒山断面水面宽>1500米,水深在5-10米之间,故设5条垂线,每条
垂线在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 米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监测网(点)的布设
监测断面和采样点位确定后, 其所在位置应有固定的天然标志 物;如果没有天然标志物,则应 设置人工标志物,使每次采集的 样品都取自同一位置,保证其代 表性和可比性。
采 样、监 测 方 法
• 5.1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间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环境监测规范》可知:
长江、黄河干流和全国重点基本站等,采样频次每年不得 少于12次,每月中旬采样。流经城市或工业区污染较为严 重的河段,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每月采样1次。 在污染河段有季节差异时,采样频次和时间可按污染季节 和非污染季节适当调整,但全年监测不得少于12次。供水 水源地等重要水域采样频次每年不得少于12次,采样时间 根据具体要求确定。
长江武汉段水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路漫漫其悠远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监 测 项目 概况
长江流域幅员辽阔,支流众多, 地处东亚副热带季风气候区,流域 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100mm。长 江流域面积150万km2,其中有 148万km2范围内的水必须通过武 汉进入下游,因而长江武汉段的水 质对下游的水质有较大的影响。
量 监
测
监测项目
表1 地表水主要监测项目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水温、pH、悬浮物、总硬度、 硫化物、矿化度、非离子氨
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 凯氏氮、总磷、化学需氧量、
河 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硝酸 溶解性铁、总锰、总锌、
盐氮、亚硝酸盐氮、挥发酚、 硒、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流 氰化物、氟化物、硫酸盐
石油类、有机氯农药
采 样、监 测方 法
水样的保存
➢冷藏或冷冻法,2~50oC ➢加入化学试剂保存法 (1)加入生物抑制剂:如在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化学需氧量 的水样中加入氯化汞,可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 (2)调节pH值:如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用硝酸酸化至pH为 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 (3)加入氧化剂或还原剂;如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加入抗坏血酸, 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需加入少量硫酸锰和碘化钾 固定溶解氧等。
监测网(点)的布设
表1 地表水主要监测项目
断面
编号
名称
A
沌口
B
汉江
C
三十七码头பைடு நூலகம்
D
朱家河
E
西流塆
F
工业港
G
白浒山
断面位置
垂线编号
采样点
武汉市汉阳造纸厂上游500米 Ⅰ Ⅱ Ⅲ Ⅳ V
武汉市南岸嘴
ⅠⅡⅢ
武汉市武汉港三十七码头
ⅠⅡⅢⅣV
朱家河入江上游200米
ⅠⅡⅢ
朱家河排污口下游500米
ⅠⅡⅢ
武汉市青山工业港下游200米
• 采样器应有足够强度,且使用灵活、方便可靠,与水样接触部分应采 用惰性材料。采样器在使用前,应先用洗涤剂洗去油污,用自来水冲 净,再用10%盐酸洗刷,自来水冲净后备用。
•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选用以下类型的水质采样器:直立式采样器、 横式采样器、有机玻璃采水器以及自动采样器。
对于长江武汉段,可结合使用直立式采样器和 自动采样器进行采样。
采 样、监 测 方 法
•5.2.2采样方法
•(1)乘监测船或采样船、手划船等交通工具到采样点采集。 •(2)采集表层水样:可用适当的容器如塑料筒等直接采集。 •(3)采集深层水样:可用简易采水器、深层采水器、采水泵、
自动采水器等。
采 样、监 测方 法
5.3.2 水样的运输与保存
水样采集后,应尽快送回实验室,根据采样点的地理位置和测定项 目最长可保存时间,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长江在武汉市内因此应立即 返回处理样品、进行分析。在运输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为避免水样在运输过程中震动、碰撞导致损失或玷污,应将其装箱, 并用泡沫塑料或纸条挤紧,在箱顶贴上标记。 (2)需冷藏的样品,应采取制冷保存措施:冬季应采取保温措施,以免 冻裂样品瓶。
垂线,每条垂线上只在水面下0.5米处设一个采样点。 C 三十七码头断面水面宽>1500米,水深>10米故设5条垂线,每条垂线
在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 米处以及1/2水深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D 西流塆断面水面宽在100-1500米之间,水深在5-10米之间,故设5条
垂线,每条垂线在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 米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E 工业港断面水面宽在100-1500米之间,水深<5米,故设左、中、右3
A对照断面
监测网(点)的布设
监测网(点)的布设
示意图中从上游至下游断面依次为A、B、C、D、E、F
A、B为对照断面,C、D、E为控制断面,F为削减断面。 A 沌口断面水面宽>1500米,水深在5-10米之间,故设5条垂线,每条垂
线在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 米处各设一个采样点。 B 汉江断面水面宽在100-1500米之间,水深<5米,故设左、中、右3条
ⅠⅡⅢ
武汉市葛店白浒山
ⅠⅡⅢⅣV
Ⅰ上下、Ⅱ上下、Ⅲ上下Ⅳ上下、 V上下 Ⅰ上、Ⅱ上、Ⅲ上
Ⅰ上中下 Ⅱ上中下 Ⅲ上中下 Ⅳ上中下 V上中下 Ⅰ上、Ⅱ上、Ⅲ上
Ⅰ上下、Ⅱ上下、Ⅲ上下 Ⅰ上、Ⅱ上、Ⅲ上
Ⅰ上下、Ⅱ上下、Ⅲ上下、Ⅳ上下 、V上下
监测网(点)的布设
B对照断面
D控制断面
E控制断面
C控制断面
F削减断面
氯化物、六价铬、总汞、总砷 苯并(α)芘、丙烯醛
镉、铅、铜、大肠菌群
苯类、总有机碳等
监测网(点)的布设
长江武汉段共有49个排污口,其中:企业直接排污口 8个;污水处理厂专用排口2个;市政排污口39个(其中有 44个工业企业废水排入)。长江武汉段最窄处位于武汉长 江大桥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镇,宽3880米。水 深波动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