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水质状况、发现污染源和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的工作。

二、水质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目标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水质监测可以分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饮用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主要针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地下水监测主要针对地下水源,饮用水监测主要针对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水。

监测目标包括水质指标、污染物浓度、微生物数量等。

2.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水质变化的情况,确定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地表水监测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地下水监测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饮用水监测每日至少监测一次。

3. 监测指标水质监测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水温、浊度、颜色)、化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生物学指标(如叶绿素、藻类数量、细菌数量)等。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确定监测指标的具体内容。

4.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物理指标和部分化学指标,实验室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水质采样器、PH计、溶解氧仪等。

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准确监测。

6. 监测人员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参与。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严格遵守监测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整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生成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 质量控制水质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记录等。

监测过程中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库水质环境监测方案

水库水质环境监测方案

水库水质环境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和供水保障基础设施,在保障当地居民用水、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库水质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水库水质状况、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标及指标1.监测目标水库水质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参数:监测水库的溶解氧、浊度、PH值、氨氮、总磷等指标。

- 导航条件:通过监测水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评估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

- 水生生物:研究水库中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

2.监测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建议以下几个指标作为水质监测的重点指标:- 溶解氧(DO):反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是判断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 浊度:浊度反映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评估水质透明度的重要指标。

- PH值: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是评估水体酸碱平衡的指标。

- 氨氮(NH3-N):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容易导致水质污染。

- 总磷(TP):总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三、监测方案1.监测频率根据水库的特点和水质状况,建议对水库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频率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日常监测:对水库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每日或每周定期监测,以及随时跟踪异常情况。

- 定期监测:每个季度或每个月对水库水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包括水质参数和生物监测。

- 不定期监测:根据需要,对水库进行不定期的专项监测,以解决特定问题。

2.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应当科学、准确、可靠。

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常用方法进行监测:- 溶解氧:使用氧电极或溶解氧仪测量。

- 浊度:使用浊度仪或经过过滤的水样比色测定。

- PH值:使用PH电极测量仪器。

- 氨氮:使用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进行测定。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一、引言水质监测是确保水资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工业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虚构市的水质监测为背景,设计一份综合水质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本次水质监测主要目标为:评估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确保水源的安全稳定,为市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饮水水源。

三、监测内容1.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市区主要水源湖泊、河流等水体,覆盖整个市区的饮用水源地。

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总氮、总磷、悬浮物、水温、PH值、电导率等指标。

2.市区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监测饮用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情况,确保出厂水达到相关标准。

监测项目包括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氨氮等指标。

3.市区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监测自来水管网中的水质情况,确保供水过程不受二次污染影响。

监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铁锈、余氯、氯化物等指标。

四、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1.监测频次: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季度一次,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每月一次,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每周三次。

2.监测点位: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选取3个典型水源湖泊和3个河流作为监测点位;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选择市区主要饮用水厂的出厂口作为监测点位;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选择市区主要自来水管网节点作为监测点位。

五、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1.水质样品采集:根据监测点位位置,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采样相结合的方式,现场采样针对水体指标的实时监测,实验室采样进行精确分析。

2.水质样品分析方法:根据各项监测指标的特点,采用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溶解氧采用电极法测定,总氮和总磷采用高温消解光度法测定,浊度采用浊度计测定。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整理、校正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水质状况。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判定水质是否合格。

水质检测 实施方案

水质检测 实施方案

水质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保障水质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水质检测目的。

1.了解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评价水质状况;2.监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水质问题;3.为制定水质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检测内容。

1.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指标等;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类型和污染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为每月、季度或年度监测;3.监测方法,根据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4.监测地点,确定监测点位,覆盖水体的不同部位和水质变化情况。

四、水质检测实施方案。

1.确定监测方案,根据水体类型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频次、方法和地点;2.选择监测机构,委托具有资质和经验的水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3.制定监测计划,编制水质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地点和责任人;4.采集样品,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法采集水样,并做好样品标识和保存;5.实施监测,由专业人员进行水质监测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水质问题;7.报告编制,编制水质监测报告,提出监测结果和建议。

五、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1.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测操作;2.质量控制,参加质量控制实验,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比对,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4.质量评价,对监测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监测质量问题。

六、水质监测结果应用。

1.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水质状况;2.问题解决,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水质问题和治理建议;3.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公众宣传,向公众发布水质监测结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质是指水体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是衡量水体是否适合人类及其他生物生存和利用的重要指标。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于保护水资源、维护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水质监测方案显得尤为必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通过对水质进行全面监测,及时发现和掌握污染源,并采取相应措施,保护水资源和人民健康。

2. 原则:(1)科学性:制定方案需要遵循科学原理,并结合实际情况。

(2)全面性:监测内容需涵盖主要污染物质,并考虑不同季节和地域特点。

(3)及时性:监测数据需要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

(4)公正性:监测数据需公正客观,并定期公布。

三、监测内容1. 水质指标(1)化学需氧量(COD)(2)生化需氧量(BOD)(3)氨氮(NH3-N)(4)总磷(TP)(5)总氮(TN)(6)pH值2. 水体特征(1)水温(2)电导率(3)溶解氧3. 水体微生物指标(1)大肠杆菌群四、监测方法1. 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点位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表面水采样、底泥采样等。

2. 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选择相应的分析方法,如比色法、荧光法等。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制成图表。

五、监测频次和区域划分1. 监测频次:根据实际情况和监测目的确定,一般为每月或每季度一次。

2. 区域划分:根据水资源利用情况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将监测点位划分为城市区、工业区、农村区等。

六、数据反馈与应对措施1. 数据反馈:监测数据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并公布在官方网站上。

2. 应对措施:针对污染源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并加强监管力度。

七、人员和设备1. 人员:建立专业监测团队,包括采样人员、分析人员、数据处理人员等。

2. 设备:配备专业水质监测设备,如采样器、分析仪等。

八、预算1. 设备费用: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人员费用:根据团队规模和工作量确定。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水质监测的目的是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和有关环境保护信息。

二、监测内容1.监测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重金属等。

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要求,确定监测频次,包括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季度的监测频次。

3.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点位选择根据水环境质量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泛用性。

四、监测计划1.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等各项内容,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施监测工作时,要遵循相关监测规范和工作流程,采取合理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确保样品质量。

五、质量控制措施1.采用标准物质定量法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监测过程中设置质控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2.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评估,识别水质污染和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七、监测结果应用1.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向公众提供相关的水质和环境保护信息,增强公众对水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2.监测结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八、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为相关单位和公众提供参考。

水质监测服务方案 (2)

水质监测服务方案 (2)

水质监测服务方案1. 简介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的化学、生物、物理等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评估水质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水质监测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水质监测服务方案,包括监测方法、设备需求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2.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关键。

以下是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2.1 野外采样野外采样是指在实际水体中进行采样,并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野外采样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采样点:根据监测目标和需求,在水体中选取代表性的采样点。

•采样工具准备:准备洁净的采样瓶、采样器具和保护用品,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

•采样操作: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采样,避免污染和其他干扰因素。

•样品保存:将采样样品储存在低温、暗处,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2.2 在线监测在线监测是指使用配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系统直接对水体进行监测。

在线监测具有实时、自动化的优势,可以提供连续、准确的数据。

常见的在线监测设备包括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电导率计等。

3. 设备需求为了进行水质监测,一些基本的设备是必需的。

以下是常见的水质监测设备:3.1 采样设备•采样瓶:用于采集水质样品。

•采样杯:用于取样和分析。

•采样器具:包括采样管、取样器等。

3.2 分析设备•pH计:用于测量水体的酸碱度。

•溶解氧仪:用于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浊度计:用于测量水体中的浊度,反映水体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电导率计:用于测量水体的电导率,反映水体中的电离质浓度。

3.3 在线监测设备•连续式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系统等。

4. 数据分析进行水质监测后,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4.1 数据处理•数据清洗:剔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标定: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定和校正。

•数据整合:将不同监测点、时间点的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集。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环境的保护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监测水资源的状况,制定并实施水保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水质。

水质是评价水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水质,可以了解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2. 监测水量。

水量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水量,可以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

3. 监测水生态。

水生态是评价水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水生态,可以了解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情况,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问题,保护水生态环境。

三、监测内容。

1.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内容包括各类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监测频次应根据水质状况和污染源情况确定。

2. 水量监测。

水量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指标的监测,监测频次应根据水资源利用状况和季节变化确定。

3. 水生态监测。

水生态监测内容包括水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指标的监测,监测频次应根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确定。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监测。

采样监测是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取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数据。

2. 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是指在水体中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指标,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状况。

3. 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体信息,如水体面积、水体颜色等,可以全面监测水资源状况。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是保障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报告编制与发布。

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总结与反馈,通过编制监测报告,可以向社会公众及时通报水资源状况,促进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七、结语。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监测
小组成员:黎明龙坤王耀本高玉才王曜薛宇宏
一.监测目的
1.对汾河太原段河水中污染物质进行监测,已掌握汾河水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了解汾河太原段两岸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
源管理提供依据。

3.为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

4.对汾河水环境纠纷进行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依据。

二.现状调查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也是黄河的第二大支流。

汾者,大也,汾河因此而得名。

汾河在太原境内纵贯北南,全长一百公里,占到整个汾河的七分之一。

发源于宁武县东寨镇管涔山脉楼山下的水母洞,周围的龙眼泉、支锅奇石支流,流经东寨、三马营、宫家庄、二马营、头马营、化北屯、山寨、北屯、蒯通关、宁化、坝门口、南屯、子房庙、川湖屯等村庄出宁武后,流经六个地市,34个县市、在河津市汇入黄河,全长716公里。

流域面积39741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养育了全省41%的人民。

1961年以来,汾河河道变为间断河流。

除上游的汾河水库放水和降雨外,汾河太原段经常处于断流状态。

目前太原市污水排放量达7.0×104m3/d,经过一级处理或二级处理的污水不足3.0×104m3/d,其余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汾河[1]。

进入70年代,汾河成为纳污河道,经常黑水横流。

从1998年以来,汾河太原城区段局部治理美化工程逐步得以实施。

经过固化河道、减小糙率、整修堤防、提高过流能力、束河腾滩、建闸坝蓄水、使清、洪水分流,现状汾河太原城区局部段已成为集防洪排污、园林绿化、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生态治理河段。

汾河太原城区治理段从胜利桥至南内环桥全长约6km,由于闸坝蓄水使市区常年拥有2.26×106m3的蓄水量和南北长4.7km、宽160m,共计7.56×105m2的水域。

现状河道断面由西向东岸分成正常泄洪河道、正常蓄水河道和腾滩三部分[2]。

日常污水从设在两岸的暗渠下泄,同时接纳两岸进入的支流来水。

汾河太原城区段虽然常年多数时间流量较小,但对半干旱地区的太原市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安全,由于丰水期短,环境容量有限,汾河未治理的河道污染相当严重,长期以来却缺少较深入水质分析。

为了准确了解汾河太原城区段的水质现状,笔者对汾河太原城区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主要断面水质进行了长期监测与分析,这对河道污染控制与整治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三.监测项目
对汾河太原段水质评价以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为评价准则和太原市政府相关文件并结合汾河太原段九个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水质监测项目为:石油类、溶解氧、挥发酚、高锰酸盐指数、氨氮、pH、五日生化需氧量、汞、铅等9项。

四.汾河太原段监测方案制订
1.监测断面设置
汾河太原段设置的9个监测断面分别为:汾河二库、上兰、胜利桥、玉门河入汾河口、迎泽桥、长风桥、小店桥、清徐二坝、温南社。

其中汾河二库出是背景断面,上兰是对照断面,胜利桥、玉门河入汾河口、迎泽桥、长风桥、小店桥都是控制断面,、清徐二坝、温南社是削减断面。

2.采样点的确定
汾河水面宽度小于五十米,水深不足十米,所以采样点只设中宏垂线水面下0.5米处和河底以上0.5米处。


3.监测频次和时间
汾河属于黄河的二级支流,水质比较稳定,监测采用个断面的混合水样,早中晚各采一次,将采集的水样混合作为该断面的监测水样。

监测频次为每逢单月采样监测一次,全年六次。

5.采样方法
由于汾河近年来一直断水,水量不足,流速小,河流深度较浅,故可采用泡沫船进行采样,对于较浅河段可涉水或在桥上采集。

采集用的采集器选用简易采水器。

6.水样的保存和运输
水样采集后,必须尽快送回实验室。

在运送前应对水样做一定的冷藏,这样有利于抑制微生物的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应速率。

如需对水样的氨氮进行测定可在水样中加入氯化汞抑制生物的氧化还原作用;对水样的挥发酚进行测定可用氢氧化钠调节pH至12,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测定水样的汞含量需加入硝酸和重铬酸钾,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其他金属离子常用硝酸酸化至pH为1-2,即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避免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溶解氧的水样则需加入少量硫酸锰溶液和碘化钾溶液固定溶解氧。

五.水样的预处理
汾河水质普遍浑浊,有必要对水样进行预处理。

水样需测定汞,故采用硫酸,高锰酸钾消解法,另外测定铬时,可用硫酸磷酸高锰酸钾消解。

六.水样测定方法
水样中各项指标的测定,需根据所需测定的不同物质采取适当方法。

如水样PH的测定,可利用PH测定仪,快速简单;水样溶解氧的测定可采用修正碘量法或氧极法;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可采取酸性高锰酸钾法;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可采用稀释与接种法,挥发酚的测定可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石油类的测定可采用重量法或红外分光光度法;氨氮的测定可采用气象分子吸收光谱法,对于氨氮含量高的河段水样还可用滴定法进行测定;水样中铬的测定可采用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铅的测定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

具体采用何种方法对水样进行何种物质进行测定,需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来采取适合的办法。

七.结果表达
对汾河太原段个断面个项污染指标列个统计表为了更直观的表达,各监测断面总污染情况可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另外为了了解污染物在各河段的变化趋势我们可根据各河段的污染指数,画出各河段综合指数图。

八.质量保证
我们的各项步骤都严格按照监测方案进行,实验过程中也都遵循实验步骤,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是可靠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