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方案

合集下载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

水质监测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用水安全,保护水生态环境,加强水质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中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以评估水质状况、发现污染源和预测水质变化趋势的工作。

二、水质监测实施方案1. 监测目标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水质监测可以分为地表水监测、地下水监测和饮用水监测。

地表水监测主要针对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地下水监测主要针对地下水源,饮用水监测主要针对自来水厂的出厂水和管网水。

监测目标包括水质指标、污染物浓度、微生物数量等。

2. 监测频次根据监测对象的特点和水质变化的情况,确定监测频次。

一般来说,地表水监测每月至少监测一次,地下水监测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饮用水监测每日至少监测一次。

3. 监测指标水质监测的指标包括物理指标(如水温、浊度、颜色)、化学指标(如pH值、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生物学指标(如叶绿素、藻类数量、细菌数量)等。

根据监测对象的不同,确定监测指标的具体内容。

4.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主要用于监测物理指标和部分化学指标,实验室监测主要用于监测化学指标和生物学指标。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监测设备水质监测设备包括水质分析仪、水质采样器、PH计、溶解氧仪等。

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准确监测。

6. 监测人员水质监测工作需要专业的监测人员参与。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监测方法和操作流程,严格遵守监测规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7.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应及时录入、整理和分析。

监测数据的处理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生成监测报告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8. 质量控制水质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程序、质量控制记录等。

监测过程中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水库水质环境监测方案

水库水质环境监测方案

水库水质环境监测方案一、背景介绍水库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储备和供水保障基础设施,在保障当地居民用水、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库水质环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为了及时掌握水库水质状况、保护水库生态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水质监测方案势在必行。

二、监测目标及指标1.监测目标水库水质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参数:监测水库的溶解氧、浊度、PH值、氨氮、总磷等指标。

- 导航条件:通过监测水库中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评估水库的富营养化水平。

- 水生生物:研究水库中的水生生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等。

2.监测指标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建议以下几个指标作为水质监测的重点指标:- 溶解氧(DO):反映水体中的氧气含量,是判断水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

- 浊度:浊度反映水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是评估水质透明度的重要指标。

- PH值: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是评估水体酸碱平衡的指标。

- 氨氮(NH3-N):氨氮是水体中常见的一种污染物,容易导致水质污染。

- 总磷(TP):总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之一。

三、监测方案1.监测频率根据水库的特点和水质状况,建议对水库进行定期监测。

监测频率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日常监测:对水库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每日或每周定期监测,以及随时跟踪异常情况。

- 定期监测:每个季度或每个月对水库水质进行一次全面监测,包括水质参数和生物监测。

- 不定期监测:根据需要,对水库进行不定期的专项监测,以解决特定问题。

2.监测方法水质监测方法应当科学、准确、可靠。

根据监测指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以下常用方法进行监测:- 溶解氧:使用氧电极或溶解氧仪测量。

- 浊度:使用浊度仪或经过过滤的水样比色测定。

- PH值:使用PH电极测量仪器。

- 氨氮:使用分光光度计等方法进行测定。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

水质监测方案案例一、引言水质监测是确保水资源安全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对于人类的生活、农业、工业以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关键的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严谨的水质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以虚构市的水质监测为背景,设计一份综合水质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标本次水质监测主要目标为:评估饮用水源地的水质情况,确保水源的安全稳定,为市民提供健康、安全的饮水水源。

三、监测内容1.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测范围包括市区主要水源湖泊、河流等水体,覆盖整个市区的饮用水源地。

监测项目包括溶解氧、总氮、总磷、悬浮物、水温、PH值、电导率等指标。

2.市区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监测饮用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情况,确保出厂水达到相关标准。

监测项目包括浊度、余氯、总大肠菌群、氨氮等指标。

3.市区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监测自来水管网中的水质情况,确保供水过程不受二次污染影响。

监测项目包括细菌总数、铁锈、余氯、氯化物等指标。

四、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1.监测频次: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每季度一次,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每月一次,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每周三次。

2.监测点位:市区水源地水质监测选取3个典型水源湖泊和3个河流作为监测点位;饮用水厂出厂水质监测选择市区主要饮用水厂的出厂口作为监测点位;自来水管网水质监测选择市区主要自来水管网节点作为监测点位。

五、样品采集和分析方法1.水质样品采集:根据监测点位位置,采用现场采样和实验室采样相结合的方式,现场采样针对水体指标的实时监测,实验室采样进行精确分析。

2.水质样品分析方法:根据各项监测指标的特点,采用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例如,溶解氧采用电极法测定,总氮和总磷采用高温消解光度法测定,浊度采用浊度计测定。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水质数据进行整理、校正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评估水质状况。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判定水质是否合格。

水质检测 实施方案

水质检测 实施方案

水质检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水是人类生活的重要资源,保障水质安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障水质安全,需要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质问题。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质检测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二、水质检测目的。

1.了解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评价水质状况;2.监测水质变化趋势,及时发现水质问题;3.为制定水质保护措施和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水质检测内容。

1.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水质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物指标等;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类型和污染情况确定监测频次,一般为每月、季度或年度监测;3.监测方法,根据监测项目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4.监测地点,确定监测点位,覆盖水体的不同部位和水质变化情况。

四、水质检测实施方案。

1.确定监测方案,根据水体类型和监测目的确定监测项目、频次、方法和地点;2.选择监测机构,委托具有资质和经验的水质监测机构进行监测;3.制定监测计划,编制水质监测计划,明确监测时间、地点和责任人;4.采集样品,按照监测计划和方法采集水样,并做好样品标识和保存;5.实施监测,由专业人员进行水质监测操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6.数据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发现水质问题;7.报告编制,编制水质监测报告,提出监测结果和建议。

五、水质监测质量控制。

1.标准化操作,严格按照监测方法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测操作;2.质量控制,参加质量控制实验,定期校准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3.数据比对,对监测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4.质量评价,对监测质量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监测质量问题。

六、水质监测结果应用。

1.监测结果分析,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水质状况;2.问题解决,针对监测结果提出水质问题和治理建议;3.政策制定,为政府制定水质管理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4.公众宣传,向公众发布水质监测结果,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

水质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水质监测的目的是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及时掌握水环境的变化趋势,为制定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公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水源和有关环境保护信息。

二、监测内容1.监测指标: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法规要求,选择适当的监测指标,包括但不限于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氮、总磷、重金属等。

2.监测频次:根据水体的特点和监测指标的要求,确定监测频次,包括每日、每周、每月或每季度的监测频次。

3.监测方法: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监测点位选择根据水环境质量状况、水资源利用情况和环境敏感区域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泛用性。

四、监测计划1.制定详细的监测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人员、监测设备等各项内容,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2.实施监测工作时,要遵循相关监测规范和工作流程,采取合理的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确保样品质量。

五、质量控制措施1.采用标准物质定量法对监测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2.在监测过程中设置质控样品,进行质量评价和质量验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的采集、保存、运输和分析等环节的质量控制,防止污染和误差的产生。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对监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和整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

2.根据监测数据进行趋势分析和评估,识别水质污染和环境变化的主要原因,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七、监测结果应用1.及时发布监测结果,向公众提供相关的水质和环境保护信息,增强公众对水环境的认识和关注。

2.监测结果应用于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决策,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八、监测报告撰写根据监测结果和分析,撰写监测报告,包括监测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为相关单位和公众提供参考。

水质监测服务方案 (2)

水质监测服务方案 (2)

水质监测服务方案1. 简介水质监测是指对水体的化学、生物、物理等指标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以评估水质的状况和变化趋势。

水质监测对于保障人类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档将介绍一个水质监测服务方案,包括监测方法、设备需求和数据分析等内容。

2.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需求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非常关键。

以下是常用的水质监测方法:2.1 野外采样野外采样是指在实际水体中进行采样,并将样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野外采样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选择采样点:根据监测目标和需求,在水体中选取代表性的采样点。

•采样工具准备:准备洁净的采样瓶、采样器具和保护用品,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

•采样操作: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采样,避免污染和其他干扰因素。

•样品保存:将采样样品储存在低温、暗处,尽快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

2.2 在线监测在线监测是指使用配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的系统直接对水体进行监测。

在线监测具有实时、自动化的优势,可以提供连续、准确的数据。

常见的在线监测设备包括pH计、溶解氧仪、浊度计、电导率计等。

3. 设备需求为了进行水质监测,一些基本的设备是必需的。

以下是常见的水质监测设备:3.1 采样设备•采样瓶:用于采集水质样品。

•采样杯:用于取样和分析。

•采样器具:包括采样管、取样器等。

3.2 分析设备•pH计:用于测量水体的酸碱度。

•溶解氧仪:用于测量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浊度计:用于测量水体中的浊度,反映水体中悬浮颗粒的浓度。

•电导率计:用于测量水体的电导率,反映水体中的电离质浓度。

3.3 在线监测设备•连续式监测系统:包括传感器、数据采集器、数据传输系统等。

4. 数据分析进行水质监测后,需要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以下是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4.1 数据处理•数据清洗:剔除异常值和误差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标定:根据相关标准和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定和校正。

•数据整合:将不同监测点、时间点的数据整合,形成完整的数据集。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水环境的保护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有效监测水资源的状况,制定并实施水保监测方案至关重要。

二、监测目标。

1. 监测水质。

水质是评价水环境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水质,可以了解水体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情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2. 监测水量。

水量是衡量水资源利用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水量,可以了解水资源的供需状况,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

3. 监测水生态。

水生态是评价水环境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监测水生态,可以了解水体中生物多样性的情况,及时发现生态系统的问题,保护水生态环境。

三、监测内容。

1.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内容包括各类污染物的监测,如重金属、有机物、微生物等,监测频次应根据水质状况和污染源情况确定。

2. 水量监测。

水量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水质等指标的监测,监测频次应根据水资源利用状况和季节变化确定。

3. 水生态监测。

水生态监测内容包括水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指标的监测,监测频次应根据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确定。

四、监测方法。

1. 采样监测。

采样监测是常用的监测方法之一,通过采集水样进行实验室分析,可以获取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数据。

2. 在线监测。

在线监测是指在水体中设置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水质、水量、水生态等指标,可以及时掌握水体状况。

3. 遥感监测。

遥感监测是指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水体信息,如水体面积、水体颜色等,可以全面监测水资源状况。

五、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是保障监测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水环境问题,为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报告编制与发布。

监测报告是监测工作的总结与反馈,通过编制监测报告,可以向社会公众及时通报水资源状况,促进社会各界对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

七、结语。

水保监测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

水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

水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一、背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质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水质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水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水质环境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目的。

本方案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完善水质环境监测工作体系,提高水质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保障水质环境安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水质环境监测工作,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工业废水等各类水体的监测和评估。

四、工作内容。

1. 制定监测计划,根据水质环境监测的需要和要求,制定全面的监测计划,确定监测的时间、地点、频次和监测项目等。

2. 确定监测指标,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法规,确定监测的指标和项目,包括水质的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

3. 确定监测方法,根据监测指标的要求,确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仪器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建立监测点位,根据监测计划和要求,在监测区域内建立监测点位,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5. 实施监测工作,按照监测计划和要求,组织实施监测工作,采集水样并进行监测分析。

6.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水质环境的评估结果,为水质环境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7. 编制监测报告,根据监测结果,编制监测报告,对水质环境的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和措施。

五、实施要求。

1. 严格按照监测计划和要求进行监测工作,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严格执行监测方法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 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监测人员的素质和技能,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 加强监测设备的维护和管理,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5. 加强监测点位的管理和维护,确保监测点位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六、监测结果的应用。

监测结果是水质环境管理和保护的重要依据,可以用于制定水质环境管理政策和措施,评估水质环境的状况和趋势,指导水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方案——嘉陵江凤县段一.监测目的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和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和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归纳为:1.对污染物作时间和空间上的追踪,掌握污染物得来源,扩散转移,反应,转化,了解污染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污染物作出预测,预报和预防。

2.了解和评价环境质量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掌握其变化规律。

3.收集环境背景数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制定和修订各类环境标准,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提供依据。

4.实施准确可靠的污染源的污染监测,为执法部门提供执法依据。

5.在深入广泛开展环境监测的同时,结合环境状况的改变和监测技术的发展,不断改革和更新监测方法和手段,为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2).目标与要求此次是针对嘉陵江凤县段的地标径流状况进行监测,从而了解嘉陵江源头水体状况,观察分析嘉陵江有害物质的分布,对水体质量进行评述并提出一定对策与建议来保护嘉陵江的水体环境,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巩固和加深我们对水体监测的基本理论,同时加强布点,采样,分析,测定等步骤与方法,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资料的收集本次监测选取了宝鸡市凤县段嘉陵江进行检测。

根据相关的文档和网上搜寻的资料可知,嘉陵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秦岭北麓的宝鸡市凤县。

水域的有关资料如下:1. 地形地貌凤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部,东经106°24′54″——107°7′30″,北纬33°34′57″——34°18′21″。

因地连陕甘,又处入川孔道,北依秦岭主脊,南接紫柏山,古栈道贯通全境,故有“秦蜀咽喉,汉北锁钥”之称。

县境海拔在915—2739米之间,县城所在地双石铺镇海拔960米,西北隅与甘肃省两当县交界处透马驹峰海拔2739米,为境内最高点。

紫柏山、代王山等海拔在2500米以上。

最低海拔915米,位于温江寺乡西部河谷。

嘉陵江为境内最大河流,发源于境内代王山南侧,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在境内长76公里,在县境西南部形成凤州——双石铺宽谷构造盆地,小峪河、安河等为其主要支流,呈枝状分布。

东部中曲河为褒河支流西河上源,南流出境,属汉江水系。

2.气象属暖温带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年平均气温11.4℃,1月平均气温–1.1℃,7月平均气温22.7℃,年平均降水量613.2毫米,无霜期188天。

三、水质监测方案1、采样点布设:(1)监测断面:a. 1-1——对照断面b. 2-2——对照断面c. 3-3——控制断面d. 4-4——消减断面(2)采样布点:a. 50m<河宽<100m,设2条采样垂线。

b. 5m< 河深<10m,在河面以下0.5m处和河底以上0.5m处各设1个采样点。

2、方案设计内容(1)水污染的调查嘉陵江凤县段的水污染业主要是来自城市住宅区少量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地面径流,部分河段出现非法排放商业污水的情况,这些污水未加处理就直接排入河流,同时污染因素还包括一些汽修厂排放的污水以及医院一些污水造成河体污染。

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含磷化合物、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

本次监测的主要项目有PH、SS、COD、DO、Cu、Zn、Cd、Pb、TP和六价铬,其中商业区是重点监测对象。

(2)监测采样点的布置原则:在确定和优化地表水监测时应遵循尺度原则、信息量原则和经济性、代表性可控性及不断优化原则。

监测点应能很好的代表和反应水系区域的水环境质量状况,并能反映水污染的特征而且要考虑实际采样的可行性和方便性。

采样点的确定方法:设置断面后,应根据水面的宽度确定端面上的采样垂线,再根据采样垂线的深度决定采样点的位置和数目:a. 对于江河湖等水系的每个监测断面,当水面宽度≤50m时,只设一条中泓垂线;当水面宽度50-100m时,在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各设一条垂线;当水面宽>100m时,设左、中、右三条垂线(中泓及左、右岸有明显水流处),如证明断面水质均匀时,可仅设中泓垂线。

b. 在一条垂线上当水深≤5m时,只在水面下0.5m处设一个采样点;水深5-10m时,在水面下0.5m处和在河底以上0.5m处设一采样点;水深>10m时,设三采样点,及水面下0.5m处、河底以上0.5m处以及1/2水深处各设一采样点。

如果存在间温层,应先规定不同水深处的水温、溶解氧等参数,确定各层情况后再确定垂线上采样点的位置。

河段图:排污口示意图如上图所示,可以看到目标河段沿水流方向看去左岸有公路,自上游至下游依次有商场、饭店、学校、汽车站、医院、汽修厂和公司。

根据调查,2、3号排污口主要排放的是饭店、学校的生活污水,4、5号排污口主要排放的是医院的废水和汽修厂、公司的工业废水。

右岸主要是住宅、政府机关、一号口和二号口排放的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

3、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监测断面的设置在对调查研究结果和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我设置了对照断面,控制断面,消减断面。

断面设置4、采样时间和采样频率根据统计资料,该地区的枯水期为月至4月,丰水期为6月至10月,平水期为11月至12月。

枯水期:1月与3月各采一次样丰水期:6月,7月,9月各采一次样平水期:11月末采样一次一年共采样6次,每次进行一昼夜,每4小时采一次样。

(2)采样及监测技术的的选择(3)水样的采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采取瞬时水样,并且自制了采水器。

采水器用绳子,带有软绳的塞子,采样瓶,石块做了简易的取水装置,然后在外面做了做了一个塑料的瓶子,将温度计固定在外面的瓶子里,这样就能更加准确的测到河水的温度了。

5、监测项目由于这个河段周边的功能区主要是对这个河段排生活污水,而生活污水是指由人类消费活动产生的污水,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居住区是主要的生活污染源。

人们生活中产生的污水,包括由厨房、浴室、厕所等场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

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按其形态可分为:(1)不溶物质,这部分约占污染物总量的40%,它们或沉积到水底,或悬浮在水中。

(2)胶态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10%。

(3)溶解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50%。

这些物质多为无毒,含无机盐类氯化物、硫酸盐和钠、钾、钙、镁等的重碳酸盐。

有机物质有纤维素、淀粉、糖类、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

此外,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和各种洗涤剂、多种微生物。

因此制定了以下检测项目。

物理指标检验1)水温:我们在采样器上配置了温度计,因此水温在采样现场进行。

仪器♦水温计,测量范围0~+100℃,分度值为1.0℃。

♦电子温度计,pH/mV/Temperature meter Model: PH-870,分度值为0.1℃。

测定步骤 (1) 水温在采样现场进行测定。

将水温计投入取水样容器中,感温5min后,迅速上提并立即读数。

从水温计离开水面至读数完毕应不超过20s,读数完毕后,将容器内水倒净。

2)臭和味:臭阀值法,用无臭水稀释水样,当稀释到闻出臭味时的稀释倍数为“臭阀值”,即:臭阀值(TON)=(水样体积+无臭水体积)/水样体积3)色度:铂钴标准比色法,可以用离心法或用孔径0.45微米的滤膜除去悬浮物,之后用氯铂酸钾和氯化钴配成标准色列,与水样进行目视比色确定水样的色度。

4)浊度:浊度仪测定5)残渣:取适量震荡均匀的水样于称至恒重的蒸发皿中,在蒸气浴上蒸干,移入103-105℃烘箱烘至恒重,增加的重量即为总残渣。

金属化合物的测定1)总铁:测定方法:(1)二氮杂非分光光度法检出下限:0.05/(mg/L)(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下限:0.3/(mg/L)2)总锰测定方法:(1)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检出下限:0.02/(mg/L)(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出下限:0.01/(mg/L)3)总铜测定方法:(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直接法:检测范围0.05-5/(mg/L)、螯合萃取法:0.001-0.05/(mg/L)(2)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铜试剂)分光光度法检出下限0.003/(mg/L)(3cm比色皿)0.02-0.70/(mg/L)(1cm比色皿)(3)(3)2,9-二甲基-1,10-二氮杂菲(新铜试剂)分光光度法检出范围:0.006-3/(mg/L)4)总汞测定方法: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1)高锰酸钾过硫酸钾消毒法(2)溴酸钾-溴化钾消毒法,检出下限0.0001/(mg/L)(最佳条件0.00005)5)铬(六价)二笨碳酰二分光光度法检测范围:0.004-1.0/(mg/L)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测定1)pH值:仪器♦电位计 pH/mV/Temperature meter Model: PH-870,最小刻度 0.1 pH单位测定步骤 (1) 调整仪器标准,直接测定,读取的数据即为水样的pH 值2)碱度:使用标准酸溶液滴定至酚酞指示剂由红色变为无色,此时测得的是酚酞碱度。

此时氢氧根被中和,碳酸根变为碳酸氢根,当继续滴定至甲基橙由橘黄色变为橘红色时,测得的是甲基橙碱度,又称为总碱度。

3)溶解氧 DO:用溶解氧仪测定。

4)含氮化合物:水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是来源于生活污水中含氮有机物受微生物作用的分解产物。

a)氨氮的测定:这里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在经絮凝沉淀或蒸馏法预处理的水样中,加入碘化汞和碘化钾的强碱溶液(纳氏试剂),则与氨反正生成黄棕色胶态化合物,此颜色在较宽的波长范围内具有强烈吸收,通常使用410-425nm 范围波长光比色定量剂。

这个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mg/L;测定上限为2mg/L。

适用于地表水中氨氮的测定。

b)亚硝酸盐氮的测定: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0.15-0.3mol/L柠檬酸介质中,加入无水乙醇,将水样中亚硝酸盐迅速分解,生成二氧化氮,用空气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测其对特征波长光的吸光度,与标准液的吸光度比较定量。

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5mg/L,测定上限为0.20mg/L。

C)硝酸盐氮: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水样中的硝酸盐在2.5-5mol/L盐酸介质中,于70℃±2℃温度下,用还原剂快速还原分解,生成一氧化氮气体,被空气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吸光管中,测量其对镉空心阴极灯发射的214.4nm 特征波长光的吸光度,与硝酸盐氮标准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确定水样中硝酸盐的含量。

d)凯氏氮的测定:取适量水样于凯氏烧瓶中,加入浓硫酸和催化剂(硫酸钾),加热消解,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再在碱性介质中蒸馏出氨,用硼酸溶液吸收,以分光光度法或滴定法测定氨氮含量,即为水样中的凯氏氮含量.e)总氮: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

5)硫化物:预处理防止悬浮物,还原物质和溶解的有机物对分光光度法有干扰,用酸化-吹气法对水样进行预处理,之后用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在水样S气体,用空气载入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的吸光中加入磷酸,将硫化物转化为H2管内,测量对200nm附近波长光的吸光度,与标准溶液的吸光度比较,确定水样中硫化物的浓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