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基础手法(滚法和振法)
中医基础按摩手法--滚法课件

前滚和回滚着力轻重为 -- 3:1
前
回
滚
滚
.
10
滚斜方肌
.
11
滚肩部
滚股后部
.
12
【临床应用】
• 功效:松解粘连、活血祛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 主治:以运动系统疾病和部分神经系统疾病为主 • 适用部位:颈肩背部、腰臀部、四肢等肌肉较丰满的部位。
.
13
注意事项
• 紧贴治疗部位,不能在治疗面上来回拖擦和滑移 • 力度与节律要均匀,不能够忽快忽慢,时重时轻 • 避免在骨骼突起处滚动,防止按摩性损伤
中医推拿基础手法--
滚法
婵林SPA-付先科
TEL:15502130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5 QQ:549336878
.
1
定义分析
• 吸定点
第五掌指关节背侧
• 着力部位
小鱼际尺侧与手尺侧
.
2
• 定义:
----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 ,通过前臂的旋转摆动及腕关节的屈伸活 动,做连续不断往返滚动的手法称为滚法
.
3
• 沉肩 操作要领
• 垂肘
.
4
• 松腕
操作要领
• 舒指
.
5
动作分解
• 向外滚动
前臂外旋,配合屈腕
• 向内回复
前臂内旋,配合伸腕
.
6
滚法-前滚时的动作和接触面
.
7
-- 滚法 回滚时的动作和接触面
.
8
腕关节屈伸幅度
幅度应控制在120° 左右
即--前滚时屈伸约60~ 80° 回滚时背伸约30 ~40°
前
回
滚
滚
.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

推拿六大基本手法成人推拿基本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我们把通过腕关节有节奏的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所施部位的手法归类为摆动类手法。
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
一、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某部位着力,沉肩、垂肘、悬腕,通过肘关节屈伸,前臂与腕的摆动,带动拇指的联合动作,使着力部对施术部位进行一种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一种手法,称之为一指禅推法。
临床可将其分为一指禅指峰推法、一指禅偏峰推法和一指禅屈指推法。
用拇指指端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指峰推法。
用拇指偏峰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偏峰推法。
拇指屈曲,指端顶于食指桡侧缘,或以罗纹面压在食指的指背上,余指握拳,用拇指指间关节桡侧及背侧着力,做一指禅推法,即为一指禅屈指推法【操作及要领】术者站位或坐位,体态自然、舒展,精神集中。
拇指自然着力,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或平伸,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做小幅度屈伸、前臂以肘为支点做内外摆动,在前臂连同腕掌摆动带动下,使拇指着力部位对所施部位进行一种节律性、轻重交替性、活动性、深透性压力刺激的操作。
动作频率每分钟120~160次。
(1)沉肩:即肩关节放松,不要耸起,不要外展。
(2)垂肘:肘部自然下垂。
(3)悬腕:腕关节自然屈曲。
(4)掌虚:半握拳,拇指指间关节的掌侧与食指远节的桡侧轻轻接触。
(6)紧推慢移:紧推是指摆动的频率略快,一般每分钟140次左右;慢移是指从一个治疗点到另一个治疗点时应缓慢移动。
(7)蓄力于掌,处力于指,着力于螺纹面:即本法产生的力应从掌而发,通过手指,传达至螺纹面并作用于患者体表,如此使力含而不露。
【临床应用】一指禅推法的特点是接触面积小、深透性好、刺激柔和、应用广泛。
临床主要用于全身各经络、穴位及各种线状与点状部位。
在治疗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等各科常见病证中均可用到此手法,根据治疗部位和治疗病证的不同可发挥其平衡阴阳、调和营卫、疏通经络、舒筋活血、通调脏腑、消积导滞等广泛的治疗作用。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滚法

中医按摩手法教程之滚法滚法推拿疗法是以滚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
它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病理变化和辨证施治理论,凭借熟练的操作技能,在人体体表适当的部位上施以擦、揉、按、拿、捻、搓等手法,并配合被动运动或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性功能锻炼来治疗疾病。
操作方法一、基本手法1、滚法: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贴于治疗部位上,掌指关节略为屈曲,然后进行腕关节最大限度的屈伸及前臂旋转的协同动作,使掌背近小指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来回运动。
操作时,术者的肩关节放松下垂,肘关节离开躯干约15厘米左右;各手指任其自然,不能过度屈曲或伸直,腕关节屈伸幅度要大,使掌背部分1/2的面积接触在治疗部位上。
掌背的近小指侧部分是滚法操作的着力点,应紧贴治疗部位上,不宜移动或跳动,腕关节的屈与伸应保持相等均匀的压力,以避免手背与体表撞击。
每分钟来回摆动120次左右。
滚法在临床上应用时,常根据治疗的需要,配合各种被动运动以及按、拿、捻、搓等各种辅助手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松解粘连、理顺筋脉等作用,因此适用于治疗颈、肩、腰。
背、臀部及四肢关节等部位的扭挫伤,以及筋脉拘挛、关节强直、肢体瘫痪、疼痛麻木等症。
2.揉法:有两种手法:一种是大鱼际揉,用手掌大鱼际部紧贴于治疗部位上,依靠腕关节的运动,使手掌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轻柔缓和的揉动。
另一种是拇指外侧端揉,用拇指外侧面(从掌指关节起至拇指尖端部分)附着于治疗部位上,依靠腕关节的运动,使拇指外侧部分在治疗部位上作柔和的揉动。
揉法操作时要紧贴治疗部位,不可滑动。
揉法适用于头面部及胸胁部,是治疗头痛、口眼?斜及胸胁痛的主要手法,并可缓解软组织浅表部尖锐敏感的疼痛和消退局部肿胀。
3. 按法:是用指或掌用力按压。
如用拇指、食指、中指或无名指按压称指按法,用鱼际、掌根或全掌按压称掌按法。
操作时,用力的方向要垂直于体表,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
按法常与滚法配合治疗颈项、腰背、臀及四肢关节病变。
针灸推拿之推拿手法:滚法的手法要领

滚法是“滚法推拿流派”的主要手法。
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
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滚法对自学者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本不想写入本书,但因为在疾病的治疗上往往又少不了此法,所以尽可能作一简明叙述。
整个手法动作是由两部份协调来共同完成:一是由前臂的旋转;二是由腕关节的屈伸而组成的复合式手技动作。
其受力部位以小鱼际肌至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
手法要领:
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
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
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
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其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②躯体要正直。
不要弯腰屈背,不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晃动身体。
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
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
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③请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
推拿手法8振法、颤法、抖法、拍法、击法、叩法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动,以免造成患者不适 或避免使用抖法。 或损伤。
05 拍法
拍法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
拍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一定 部位做连续的拍击动作。
特点
拍法具有舒筋活血、解痉止痛、 消除疲劳的作用,常用于肌肉发 达、肌腱坚韧的部位。
拍法的操作要领
姿势
自然站立,双脚与肩同 宽,手臂放松,肘关节
微屈。
手法
用手指或手掌在体表施 加适当的力度,进行连
。
抖法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01
02
应用范围:抖法适用于 全身各部位,特别是肌 肉丰厚处,如大腿、臀 部、腰部等。对于肌肉 疲劳、关节僵硬、软组 织损伤等疾病有一定的 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03
04
05
施术者应保持双手温暖,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稳定, 对于有明显疼痛、炎症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避免突然用力或过度抖 或骨折的患者,应慎用
02 振法
振法的定义和特点
总结词
振法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通过快速振动和轻拍来放松肌肉和缓解疼痛。
详细描述
振法是一种轻柔的按摩手法,通过快速振动和轻拍来放松肌肉和缓解疼痛。它 具有轻快、舒适的特点,能够有效地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促进血液循环。
振法的操作要领
总结词
振法的操作要领包括使用指腹或手掌快速振动,力度适中,持续时间根据需要而 定。
叩击时要准确有力,刺激量要适 中,避免过度用力或用力不足。
击法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应用范围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特别是肌肉丰厚 处如腰骶部、肩背部等。
注意事项
叩击时要避开骨骼突起处和重要器官, 以免造成损伤。同时,对于年老体弱、 小儿及孕妇应慎用或禁用。
推拿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一指禅推法是用大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 锋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通过前臂与 腕部的来回摆动,带动拇指关节作屈伸活动, 使之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的一 种方法。
1.动作要领 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 肘关节略低于腕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 主动摆动,带动腕部和拇指关节作屈伸运动。 压力平稳,不可用蛮力,摆动幅度要均匀, 动作要灵活,要紧推慢移。手法频率每分钟 120~160次。
一指禅推法(一):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呈 半握拳状,拇指盖住拳眼,用拇指端罗纹面或 拇指桡侧着力于施术处。
沉肩、垂肘、悬腕
手握空拳、拇指自然着力
一指禅推法(二):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主动 左右摆动,带动腕关节和拇指节律性地摆动。
腕部向内摆动
腕部向外摆动
2.临床应用 本手法接触面积小,深透度大, 刺激量属于中等,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和穴位。 有调和营卫,舒筋活络,健脾和胃,祛瘀消 积,调和脏腑的功能。临床上多用于伤、内、 外、妇、儿各科许多病症。如头痛,胃脘痛, 关节酸痛等病证。
(附)颤 法 定义:以手掌或掌指自然伸直着力于施术部位,用腕 部作急剧而细微的撮动,称为颤法。 一、手法操作及要领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的手掌及掌指自然伸直平放于施术 部位,稍施压力与施术部位贴实,将力贯注于施力的 手及臂部,用腕力连同臂部作左右急剧而细微的摆动 (摆动的速度要快,幅度要小)摆而滞为颤。在施颤 中以腕的自然而有节奏的颤摆使施术部位产生温热、 颤动、舒适、松弛的感觉,此法常与振法合用。颤法 根据术者在施颤时发力的不同分为以力施颤法及以气 施颤法。又根据着力的大小分为单掌贴实颤法、虚掌 颤法、叠掌颤法等。
擦法
大鱼际擦法
大鱼际着力于施术 处,腕关节伸直,五指 自然伸开,肩关节为支 点,上臂主动运动,带 动大鱼际做前后或上下 方向的快速直线往返连 续擦动。
推拿学讲义--摆动类手法(滚法)

第二节常用手法(一)摆动类手法二.滚法上世纪40年代,上海丁季峰所创“丁氏滚法”。
丁氏在一指禅的基础上创立而成。
中医原有滚法1:腕关节屈伸—拳面—背部,2前臂旋转运动--小鱼际。
丁氏受一指禅影响,在两种滚法基础上创立滚法。
滚法推拿创始人丁季峰原为一指禅推拿门人,临床以滚法为主要手段,配合揉按拿捻搓和肢体被动运动而发明滚法。
其特点是:①以经络学说为基础,结合有关生理、解剖、病理等理论为实践依据。
②经周密检查之后,以轻巧灵活手法治疗。
因其接触面积大,压力也大而又柔和舒适有利于疏通经络,行气活血。
其适应范围主要有半身不遂、小儿麻痹、颈肩腰臀及四肢关节软组织扭挫伤等。
滚法优点:接触面大,均匀有力,刚柔相济,柔和舒适,疗效显著。
[定义]小鱼际侧部或掌指关节部附着于人体的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的屈伸动作及前臂的旋转运动,连续往返活动的一种推拿手法。
[动作要领]1.肩臂放松,沉肩,垂肘,腕关节微屈120°。
2.吸定部位:小指掌指关节背侧即4.5掌指关节背侧或小鱼际侧面为吸定点。
腕关节的屈伸(直滚)和前臂的旋转(横滚)结合而成。
两个轴:2–4掌指关节背侧为轴;手背的尺侧为轴3.紧滚慢移—滚动要快,而移动要慢,移动幅度要小。
4.出手方向与胸前呈45°夹角,手腕要放松,五指要微屈。
[功效及应用]①接触面积大,压力大,深透强,多用于颈项,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丰厚部位.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滑利关节,缓解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临床常用于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退变引起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等。
一般作为推拿的起式。
②根据施治部位的大小和肌肉的丰厚程度,选择适当的手法着力点:治疗部位较大,肌肉丰厚处,如背腰,臀部及下肢,多以手背近小指侧1/3-1/2部为着力点,刺激量中等。
②肌肉特别丰厚者,可以掌指关节为着力点,刺激量较大。
③颈项、上肢等肌肉较薄弱处,接触面较小,多以手背小指部为着力点,滚动幅度和刺激量较小;④若治疗部位为某一痛点或穴位,则可以小指掌指关节部为着力点,滚动幅度宜小,频率稍快,使功力集中。
推拿手法8振法、颤法、抖法、拍法、击法、叩法

振颤类手法
概述
• 【概念】 • 能使治疗部位产生振动Fra bibliotek应的一类手法动
作,称为振动类手法。 • 【种类】 • 振法 • 抖法 • 颤法
经等。
叩击类手法
刘非
概述
• 【概念】 • 术者用指、掌、拳,或用特制的器械,在治疗部位进行
弹性击打的一类手法。 • 【手法特点】 • 用力果断、快速,击打后将术手立即抬起,作用时间短暂。 • 手腕既要保持一定的姿势,又要放松,以一种有控制的弹
性力进行叩击。 • 既有一定力度,又使受术者感觉缓和舒适,切忌暴力叩击。 • 【种类】 拍法、击法(拳击法、掌击法、指击法)和叩
二、分类
• 抖下肢:受术者仰卧 位,下肢放松。术者 双手分别握住受术者 一侧或两两则踝部, 将下肢拎起(离开床 面约30cm左右),然 后用力做连续的上下 抖动,使其下肢及髋 部产生抖动舒松感。
二、分类
• 抖腰:受术者俯卧位,两 手拉住床头或由助手固定 其两腋部,术者两手握住 其两踝部,两臂伸直,身 体后仰,牵引其腰部,待 其腰部放松后,术者身体 前倾,随身体起立之势, 瞬间用力,做两三次较大 幅度的腰部抖动,使腰椎 在受牵拉的同时上下抖动。
法。
拍法
刘非
一、定义
• 用虚掌或特制拍子等为着力部位,有 节律性、轻重交替地拍打施术部位的 一种手法。
二、分类
拍
虚掌拍
刺激量有轻、中、重之分,分 别以腕、肘、肩关节为中心发 力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推拿基础手法(滚法和振法)
滚法是中医推拿中难度系数较高的手法,但却是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治疗中不可或缺的手法,因此还是要掌握的,虽说操作难度较大,但只要掌握动作要领,稍加练习,还是可以掌握的。
振法相对来说比较简单,重点在于掌握发力的技巧和深度。
滚法
滚法具有体表接触面积大、刺激力量强而且又十分柔和的特征。
主要用于治疗运动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根据作用部位不同,可分为鱼际滚法,立滚法(指指关节)和前臂滚法
手法要领:
①前臂旋转与腕关节屈伸这二者动作一定要协调。
即前臂旋前时,腕关节一定要伸展,以小鱼际肌为着力部位。
反之在前臂旋后时,腕关节一定要屈曲,以第五、第四掌骨的背侧为着力部位。
如此在体表部位上产生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其滚动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②躯体要正直。
不要弯腰屈背,不得晃动身体。
③肩关节自然下垂,上臂与胸壁保持5~10厘米距离,上臂
千万不要摆动。
④腕关节要放松,屈伸幅度要大,约120°(屈腕约80°,伸腕约40°)。
⑤滚法突出是一“滚”字。
忌手背拖来拖去摩擦移动、跳动、顶压、及手背撞击体表治疗部位。
⑥请手指均需放松,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开,也不要有意握紧。
适用部位:
颈项部、肩背部、腰臀部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
功效
舒筋活血,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等。
主治:风湿酸痛、肌肤麻木、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
下腰痛:以骶棘肌为主的滚法治疗。
肩周炎:以三角肌为重点施用滚法,并辅以各项关节的被动运动。
坐骨神经痛:沿膀胱经自臀、股后、腘、小腿后侧用滚法而下至足跟、足背,并辅以经穴的按压和被动运动。
振法
振法又称震法、振荡法,是治疗内科和妇科疾病的常用手法,其特点为振动幅度小、振动频率高。
手法要领
使用振法时,应以指或掌按压于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手部肌肉及前臂部肌肉绷紧,将力集中于手指部或手掌部做上下急骤的振颤动作,使局部产生振颤感及温热感
操作时向下压力不宜过重,手臂亦不宜摆动,手部应始终紧贴患者体表,避免产生叩击、冲撞感。
振法具有活血止痛、和中理气、温经散寒、消食导滞、消郁除闷的作用
作用部位
头面、胸腹、腰背和四肢部,
主治
腹泻肠鸣、消化不良、胸闷气短、血瘀肿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