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

合集下载

经济学原理-chap3-效用论

经济学原理-chap3-效用论

虽然学术观点上是对立的,但在方法意义上却 是对后者的补充和发展。
效用的特征
1.它是人们需要的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一种特性。 2.马歇尔创造出了一个效用单位叫“Util”(简写U ) ,用来 度量消费者获得的满足程度。 3.效用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效用≠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属性之一,即商品能够满足人类某种
x1
三、边际替代率及其递减法则
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是指消费 者在保证效用水平相等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 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x2
X’ 2 X’’2
A △x2 △x1 B U=f(x1,x2)
边际替代率记为:
x2 MRS1, 2 x1
一、效用论概述 二、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
一、效用论概述
效用(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 到的心理满足程度。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基数效用论假设:效用 如同长度、重量一样,可用基数(1,2,3…)具体衡 量并加总求和。基数效用就是用一个基数数值来度量 消费者获得的心理满足程度。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 际分析法。 用效用的大小表示商品的价值量,就是所谓的效 用价值论,它起源于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批判。
MU1 dx1 MU2 dx2
所以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可表示为 dx2 MU1 MRS1, 2 dx1 MU 2
边际替代率表示为两商品的边际效用MU1和MU2之比
证明2:令效用函数U(x1,x2)等于任一常数k,全微 分后得:
U U dU dx1 dx2 dk 0 x1 x2 dU MU1 dx1 MU 2 dx2 0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主要用于解释和分析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表现出的选择行为。

本文将从效用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其他经济学理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效用理论的起源效用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杰里米·边沁。

边沁在其著作《论财富》中首次提出了“效用”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人们对商品或服务满足其需求和欲望的程度。

边沁认为,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会根据自己对不同商品的效用进行选择,追求效用最大化。

2. 马歇尔的效用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中对效用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发展。

他提出了“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即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增加时,对个体而言,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意味着人们在选择时会考虑到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效用,并在边际效用相等时进行取舍。

3. 效用理论与需求曲线由于效用理论的引入,需求理论得到了重大突破和发展。

效用理论认为,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其效用程度进行选择。

基于这一理论,经济学家提出了需求曲线的概念,在价格和需求之间建立了明确的关系。

需求曲线表明,当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其效用相对减少,从而导致需求减少;反之,当价格下降时,其效用相对增加,从而导致需求增加。

4. 效用理论与边际效用分析效用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是指个体在增加或减少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时所获得的额外效用。

边际效用分析进一步深化了效用理论的研究。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比较边际效用与边际成本,以确定最优决策。

当边际效用大于边际成本时,个体会选择增加消费;反之,当边际效用小于边际成本时,个体会选择减少消费。

5. 效用理论的应用效用理论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风险与不确定性分析中,效用函数可用于衡量个体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效用理论可以帮助政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消费者行为研究中,效用理论可以解释人们对不同商品和服务的选择偏好。

效用理论内涵及应用

效用理论内涵及应用

效用理论内涵及应用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主要研究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消费决策。

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的行为是基于对不同选择的效用或满足程度的比较和判断。

效用可以理解为人对某个商品或服务获得的满意度,衡量了消费者在做出决策时的偏好和权衡。

效用理论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边际效用递减定律:这一定律指出,当一个人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增加时,其所获得的额外满足感逐渐减少。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同一种类的商品或服务,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次额外的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逐渐减少。

2. 暂时效用:这一概念表示一个人对于某个商品或服务的满足程度是暂时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特定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同样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下对同一个商品或服务的偏好和选择可能会发生变化。

3. 效用曲线:效用曲线代表了一个人在不同消费水平下的效用水平。

通常,效用曲线是一个递减的曲线,这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定律所决定的。

通过效用曲线,我们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对某个商品或服务的偏好程度和消费决策的取舍。

4. 无差异曲线:无差异曲线表示了消费者在不同组合的商品或服务之间效用水平相等的情况。

无差异曲线是由效用函数推导出来的,反映了消费者在面临取舍时的权衡和偏好关系。

效用理论的应用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消费决策:效用理论对消费决策的分析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和偏好,可以对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进行预测和解释。

这有助于企业制定合适的定价策略、市场推广策略和产品设计等,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 收入分配:效用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研究收入分配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人群对收入的效用弹性,可以了解到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情况。

这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分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资源配置:效用理论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通过分析不同商品和服务的效用函数和边际效用,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对效用理论的总结

对效用理论的总结

对效用理论的总结引言效用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框架,用于解释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如何进行评估和权衡不同选择的效用。

本文将对效用理论进行总结,包括其基本概念、主要假设和应用领域。

基本概念1.效用:效用是对个体主观感受的一种度量,用来衡量某种事物或情境对个体的满足程度或幸福感。

效用可以是正的(满足感)或负的(不满足感)。

2.总效用:总效用是个体在特定时间期间内得到的所有选择的效用的总和。

3.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当个体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某种选择时所带来的效用变化。

4.边际效用递减原则:边际效用递减原则指的是随着个体对某种选择的获取数量增加,其边际效用将递减。

换句话说,个体越多地拥有某种选择,其对边际效用的需求越小。

主要假设1.理性决策者:效用理论假设个体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能够全面地评估各种选择并选择最优决策。

2.一致性:效用理论假设个体对相同的选择在不同时间点或情境下具有一致的效用偏好。

3.无风险假设:效用理论通常基于无风险的决策环境,即忽略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

4.增量效用递减:效用理论假设个体对某种选择的边际效用递减。

应用领域1.消费者行为分析:效用理论在消费者行为分析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分析消费者对不同选择的效用偏好,可以预测其购买决策和消费行为。

2.投资组合选择:效用理论在个人和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选择中具有重要意义。

个体在选择不同的资产组合时,可以根据效用理论的原则来平衡风险和回报。

3.资源分配决策:效用理论可以用来解释个体在资源分配决策上的权衡。

例如,在制定预算或分配时间时,个体可以基于效用理论来确定不同选择的相对重要性。

4.公共政策评估:效用理论可以用于评估公共政策的效果和社会福利。

通过分析个体对不同政策选择的效用和偏好,可以评估政策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发展和扩展效用理论在经济学领域已经有了多种发展和扩展: 1. 期望效用理论:期望效用理论将效用函数与概率相结合,用于分析决策者在面临风险或不确定性时的决策行为。

理论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

理论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

理论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理论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它探讨了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追求的满足程度以及这种满足程度的量化方式。

本文将从效用理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效用理论最早起源于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的研究。

他在19世纪70年代提出了效用理论的初步框架。

通过对人们在经济活动中追求满足程度的分析,杰文斯认为效用应该是一种主观体验,并且可以通过个体对不同选择的偏好来衡量。

这一观点引发了后续经济学家的广泛探讨与研究。

效用理论随后经过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完善。

弗朗西斯·培根威斯特、约翰·贝茨·克拉克等经济学家在杰文斯的基础上提出了边际效用的概念,即每增加一单位商品对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递减。

这一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对效用的理解,并为后续的经济学家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方向。

在经济学中,效用函数是衡量个体经济决策的重要工具。

效用函数描述了不同选择对个体满足程度的影响。

根据效用函数的不同形式,可以推导出个体在不同情境下的最优选择。

例如,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理论将效用函数与供求关系相结合,通过分析价格与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关系,来解释市场均衡价格与数量的形成。

效用理论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微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被用来解释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以及市场运作等方面。

消费者行为理论利用效用理论描述个体做出消费决策的方式,并通过边际效用分析来解释个体消费偏好的形成。

同时,生产者行为理论也利用效用函数来分析生产者在不同产出水平下的决策。

在宏观经济学中,效用理论被用来解释经济政策的效果。

例如,供给侧经济学中的减税政策被认为可以提高消费者的效用,进而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效用理论的分析,经济学家可以评估不同政策对经济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总之,理论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基石。

通过对效用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与偏好,并从中提取有价值的经济规律。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与消费行为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与消费行为

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与消费行为在经济学中,效用理论是研究人们在做出消费决策时如何评估不同选择的一种理论。

它探索了人们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满足他们不同需求的最佳方式。

通过分析人们对不同物品和服务的偏好,效用理论提供了解释人们消费行为的框架。

本文将探讨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并探讨其在实际消费行为中的应用。

一、效用理论的基本概念1. 边际效用效用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增加或减少一单位消费品所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例如,一个人每天喝第一杯咖啡时,会觉得非常愉悦,但随着喝的咖啡数量增加,每一杯咖啡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小。

这意味着对于一个人来说,在满足了一定的需求后,每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会递减。

2. 总效用总效用是指一个人从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或服务中所得到的总体满足感。

通过衡量一个人对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整体满意度,经济学家可以研究人们对不同选择的偏好。

总效用的量化分析可以通过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和需求曲线来实现。

二、效用理论在消费行为中的应用1. 边际效用与预算选择效用理论对人们在有限预算下如何做出最佳消费选择提供了指导。

根据效用理论,人们在做出购买决策时会评估不同选项的边际效用。

如果一个产品的边际效用比其价格高,人们往往会倾向于购买更多该产品。

相反,如果一个产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其价格,人们可能会减少对该产品的购买量。

通过比较不同产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人们可以在有限预算下做出最优消费选择。

2. 替代效用与补充效用效用理论还解释了人们如何在不同产品之间进行取舍和选择。

当两种产品可以互相替代时,人们会根据产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来决定购买哪一种产品。

例如,当价格上涨时,人们可能会选择购买替代品来替代原先的产品。

相反,当两种产品可以相互补充时,人们可能倾向于同时购买两种产品以获得更高的总效用。

三、实际案例分析:汽车购买决策为了更好地理解效用理论在消费行为中的应用,让我们来分析一个普遍的购买决策案例:汽车购买。

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效用理论及应用

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效用理论及应用

经济理论研究中的效用理论及应用第一章经济学中的效用概念经济学中的效用是指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或者是商品能够带来的辅助价值。

效用理论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对于分析各种经济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核心之一。

第二章效用理论的发展效用理论的发展可分为早期的贡献和后来的进一步发展。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经济学家杰文斯提出了边际效用定律,它的基本思想是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商品的效用将会递减。

这一理论打破了以往认为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时,每一单位的商品都对其产生相同的效用的观点,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效用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章效用理论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心理学家从效用理论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使其用于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些研究中。

比如,在消费者行为的研究中,心理学家发现消费者为什么会选择某种商品,与其所获得的效用有关。

当消费者心理上感到快乐的时候,他们往往更容易去做某些事情,选择某些商品。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人们的选择和行为,从而更好地预测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第四章效用理论在经济政策中的应用效用理论还在经济政策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在制定各种政策时,政府经常使用各种数据来衡量效益和成本。

例如,政府可以使用效用理论来计算某种政策的效益或成本,并根据这些数据来制定政策。

第五章结论效用理论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基础之一,其理论与应用在各领域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在未来,有望看到效用理论作为工具应用在量表化管理、数据挖掘、统计和政策制定等领域中,为我们带来更多启示和帮助。

经济中的效用理论是什么

经济中的效用理论是什么

经济中的效用理论是什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做出各种经济决策时,比如选择购买哪种商品、从事何种工作,或者决定如何分配我们的时间和金钱,其实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影响着我们的选择,这就是效用理论。

那到底什么是效用理论呢?简单来说,效用理论是用来解释和预测人们在面对不同选择时如何做出决策,以实现自身满足感或幸福感最大化的一种理论。

让我们先从一个简单的例子来理解。

假设你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口渴难耐,走到一家商店面前,发现里面有矿泉水和可乐两种饮料供你选择。

矿泉水能解渴,价格相对便宜;可乐口感更好,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愉悦感,但价格稍高。

这时候,你会怎么选?效用理论认为,你会在心里衡量购买矿泉水和可乐分别能给你带来的满足程度,也就是它们的效用。

如果你觉得在当下极度口渴的情况下,解渴是最重要的,那么矿泉水对你来说可能具有更高的效用;但如果你更注重口感和享受,可能会觉得可乐的效用更大。

最终,你会选择那个在你心中效用更高的选项。

效用可以分为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某种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总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则是指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所带来的额外满足程度。

比如说,你非常饿的时候吃第一个面包,会觉得特别满足,这就是第一个面包给你带来的边际效用很高。

但是随着你吃的面包数量增加,每多吃一个面包给你带来的满足感可能会逐渐减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再举个例子,当你拥有第一部手机时,它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乐趣,效用很高。

但当你拥有第二部、第三部手机时,新增手机给你带来的效用可能就没有那么大了。

在经济中,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来做出购买决策。

如果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大于其价格,消费者往往会选择购买更多;反之,如果边际效用小于价格,消费者可能就会减少购买或者选择其他替代品。

效用理论不仅适用于消费者,对于生产者也同样重要。

生产者在决定生产多少商品时,也会考虑商品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以及生产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努力越幸运
解释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区分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水的 总效用是巨大的,没有水,我们无法生存。但对某种物品 消费越多,其最后一个单位的边际效用也就愈小。我们用 的水是很多的,因此最后一单位水所带来的边际效用就微
不足道了。相反,钻石的总效用并不大,但由于我们购买
的钻石极少,所以,它的边际效用就大了。
三、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
总效用(TU)
边际效用(MU)
消费一定量物品中 得到的总满足程度
消费量增加一单位Biblioteka 所 增加的满足程度越努力越幸运
消费量增加后,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变化情况:
汉堡包的消费量 0
总效用
0
边际效用
0
1
2 3 4 5
30
50 60 60 50
30
20 10 0 –10
越努力越幸运
效 用
随着所消费的物品
数量的增加,该物
品对消费者的边际 TU 效用是递减的。西
0
MU
物 品 的 数量
方经济学认为这是 一种普遍现象,并
①边际效用大于0时,总效用增加
②边际效用等于0时,总效用最大 ③边际效用小于0时,总效用减少 ④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越努力越幸运
将这种现象称之为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能否对消费者心理做出深度分析和准确判断是商家经营成 败的重要因素。例:“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越努力越幸运
二、效用的特点 1、主观性: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偏好)
例:什么东西最好吃?
越努力越幸运
最好吃的东西 免子和猫争论,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好吃。 免子说,“世界上萝卜最好吃。” 猫不同意,说,“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是老 鼠。老鼠的肉非常嫩,味道美极了!” 免子和猫争论不休、相持不下,跑去请猴子 评理。 猴子听了,不由得大笑:“瞧你们这两个傻 瓜,连这点儿常识都不懂!世界上最好吃的 东西是什么?是桃子!” 免子和猫听了,全都直摇头。
越努力越幸运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消费者分配收入的方式是使一切
物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相等。人们也是根据这一原则
来把收入分配于水和钻石上的:钻石的边际效用高,水的 边际效用低,只有用钻石的高价格除以其高边际效用,用 水的低价格除以其低边际效用,用于钻石和水的每元支出 的边际效用才能相等。所以,钻石价格高,水的价格低是 合理的。 或者说,人们愿为边际效用高的钻石支付高价格,为
偿他,他才会愿意参加试药实验。
越努力越幸运
痛苦与快乐
结果:

在第一种情况下,大部分人会愿意出几百块钱来买药。 在第二种情况下,医药公司即使花几万块钱,大部分人 也不愿意参加试药实验。
越努力越幸运
最好吃的东西

说明了效用完全是个人的心理感觉。不 同的偏好决定了人们对同一种商品效用 大小的不同评价。
越努力越幸运
2、相对性: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例:发现在岔安村,有人扔1000代元宵

商品市场由人们的偏好决定,所以,企业和商 人应该主动去开发、发现消费者的一些偏好。
越努力越幸运
边际效用低的水支付低价格是一种理性的行为。“物以稀
为贵”的道理正在于“稀”的物品边际效用高。
越努力越幸运
3. 如何增加社会的总效用?

交换与效用
由于“同一件东西对不同的人来说,具有不同的效 用,因此我们需要“交换”。(市场经济)

习惯与效用 改变习惯:从低效用到高效用

“损失厌恶”与效用 失去与获得相比,失去带给人的痛苦往往会大于获
越努力越幸运
幸福了吗?
幸福=效用/欲望 消费者行为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作为产品提供者如何做到:???

越努力越幸运

在消费领域,效用这一概念用来衡量消费者获得满足或幸 福的程度。

一种商品对消费者是否具有效用,取决于消费者是否有消 费这种商品的欲望,以及这种商品是否具有满足消费者欲
望的功效。

显然,这5袋谷物的不同用途,其重要性是不同的。 现在提出的问题是,如果一袋谷物遭受了损失,比 如被小偷偷走了,那他将失去多少效用?
越努力越幸运
价值悖论(paradox of value)又称价值之谜,指有
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很
小,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 价值悖论是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边际 效用理论提出后才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因而精心安排了5袋谷物的计划。
越努力越幸运

第一袋谷物为维持生存所用。 第二袋是在维持生存之外,来增加体力和精力的。

此外,他希望有些肉吃,所以留第三袋谷物来饲养
鸡、鸭等家禽。 他爱喝酒,于是他将第四袋谷物用于酿酒。 对于第五袋谷物,他觉得用它来养几只他喜欢的鹦 鹉,这样可以解闷。

越努力越幸运
经济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越努力越幸运

每天我们都要就如何配置稀缺的钱和时间作出无
数个抉择。

我们应该吃早餐,还是应该睡懒觉呢?傍晚用来
读书还是用来打游戏呢? 用掉我们的收入,还是
储蓄起来以备他日之用呢?

当我们平衡各种需求和欲望之时,我们就作出了
决定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
越努力越幸运
第一节
效用理论
越努力越幸运
得带给人的快乐,持续时间更长,更使人记忆犹新。
越努力越幸运
痛苦与快乐

实验1:假设某人得了一种病,有万分之一的可能会突然
死亡,现在有一种药吃了以后可以把死亡的可能性降到
零,那么他愿意花多少钱来买这种药呢?

实验2:假定他身体健康,如果有一医药公司想找一些人 测试一种新研制出的药,这种药服用后他有万分之一的 可能性会突然死亡,那么他要求医药公司花多少钱来补
2.边际效用由谁决定?

边际效用量,取决于需要和供应之间的关系。要
求满足的需要越多和越强烈,可以满足这些需要
的物品量越少,那么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就越重要, 因而物品的边际效用就越高,反之,边际效用和 价值就越低。
越努力越幸运

一个农民独自在原始森林中劳动和生活,收获了5袋
谷物,这些谷物要使用一年,他是一个精打细算的人,
一、效用的概念

效用(Utility)是指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 它表示消费者消费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满足程度(主
观心理感受)。
效用是指人们从消费某种物 品中得到的满足感
效用是一个主 观心理感受
越努力越幸运
效用与使用 价值不同
欲望 want
效用 utility
偏好 favor 幸福方程式:幸福=效用/欲望 ∴ 消费者行为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