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理论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理论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理论是研究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偏好的理论框架。
消费者理论基于一些基本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消费者是理性的,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
根据消费者理论,消费者在决定消费时会考虑两个重要因素: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
消费者根据收入和价格来决定购买哪些商品,以及在不同商品之间如何分配他们的收入。
消费者理论提出了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描述了商品数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需求曲线一般是负斜率的,表明价格越高,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越少。
这是因为较高的价格意味着消费者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所以他们会变得更加谨慎和节省。
除了价格和收入,消费者理论还考虑了消费者的偏好和效用函数。
效用函数是一个衡量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喜好和满足程度的函数。
根据效用函数,消费者会选择最大化他们的总效用。
这意味着他们会将自己的有限收入分配给能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上。
消费者理论还研究了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的概念。
边际效用指的是消费者在消费每单位商品时获得的额外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递减表示当消费者增加消费某种商品时,他们对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将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是有限的,当消费某种商品过多时,他们会开始对其他商品更感兴趣。
消费者理论还包括一些扩展和修正。
例如,它考虑了消费者的时间偏好,即消费者更愿意立即获得满足,而不是延迟获得。
此外,消费者理论还研究了消费者的风险偏好和替代品之间的关系。
消费者理论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市场分析和价格决策中。
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偏好可以帮助生产者和市场营销人员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更有效的定价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
总之,消费者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理论框架之一,用于研究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者偏好。
它考虑了消费者的收入、价格、偏好和效用函数,以及消费者的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
消费者理论在市场分析和价格决策中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对理解市场和消费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学微观经济学经典课件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离原点越近,代表的满足程度越低,效用越低; 否则越高。因为高位的无差异曲线的商品组合量大。 X1 O
X2
01
U1
02
U2
03
U3
04
U4
05
无差异曲线的特例
完全替代: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固定不变。
U1 U2 U3
牛奶
3
2
1
0
完全替代品的无差异曲线
咖啡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正常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U2
U1
E3
E2
E1
X2
X3
X1
收入效应
低档品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Y
X
A
B
B1
C
(二)
(三)吉芬物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商品类别
替代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收入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总效应与价格的关系
需求曲线的形状
正常商品
1
序数效用理论认为,商品的效用不能计量,效用只能根据偏好程度排列出顺序,即偏好。
2
即消费者能对可能消费的商品进行先后排列。
3
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完备性;可传递性;非饱和性。
4
Good:goods,好东西。
5
Bad:坏东西。
*
1、无差异曲线 ,就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点的轨迹。
B
A
O
预算线方程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之消费者行为理论引言消费者行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关注消费者在市场中做出决策时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消费者的行为对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消费者行为,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模型。
本文将介绍微观经济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包括效用理论、需求理论和消费者剩余理论。
1. 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理论的核心,它认为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是基于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的。
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感或福利。
根据效用理论,消费者会根据商品的效用来决定购买的数量和价格。
1.1 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从消费单位商品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
经济学家认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也就是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每个额外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消费者对同一种商品的消费是有限度的,当消费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消费者对于该商品的边际效用减少。
1.2 边际效用曲线边际效用曲线是描述消费者从消费不同数量商品中获得的边际效用的曲线。
根据效用理论,边际效用曲线是递减的,也就是说,消费数量增加时,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边际效用曲线的形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的选择行为。
2. 需求理论需求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研究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行为的理论。
需求曲线是描述商品价格和商品购买数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根据需求理论,需求曲线是下降的,也就是说,当商品价格上升时,消费者购买数量下降;反之,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
2.1 价格弹性价格弹性是衡量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的指标。
价格弹性可以分为完全弹性、完全不弹性和中间弹性三种类型。
完全弹性表示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消费者购买数量会在价格变动时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完全不弹性表示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消费者购买数量不会受到价格变动的影响;中间弹性表示商品需求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在完全弹性和完全不弹性之间。
2.2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需求曲线的下降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论)教学目的:明确消费者行为理论的主要内容,提高对需求理论的认识。
教学要求:阐明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主要内容和分析工具、方法,主要掌握序数效用论者如何利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说明消费者均衡。
教学重点:序数效用论教学难点:需求曲线形状和需求规律的推导、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小组讨论 计划课时:8课时第一节 基数效用论一、效用与边际效用 1、效用的概念与特点效用——就是消费者消费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特点:(1)效用是消费者对商品和劳务的主观评价,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
效用本身并不包括是非的价值判断。
(2)效用的大小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2、基数效用论一些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设想用数字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这就是基数效用论的由来。
基数效用是指可用基数1、2、3、4···等具体数字来衡量的效用。
3、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TU )——表述为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的总量。
边际效用(MU )——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加量。
假设消费者对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为Q ,则总效用函数为:()Q TU f =相应的边际效用函数为:Q Q TU MU ∆∆=)(当商品的增加量趋于无穷小,即ΔQ →0时有:dQ Q dTU MU )(3、总效用曲线与边际效用曲线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表述: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的边际效应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2、边际效用递减的原因(1)生理或心理上的原因。
随着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的不断越多,消费者接受的重复刺激程度越来越弱。
使人生理上的满足程度或心理反应程度减少,而导致满足程度下降。
(2)从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来看,消费者总是先把物品用于最重要的用途,而后用于次要的用途。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消费者行为

8. 如果边际效用递减,总效用相应下降。() 9. 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不同组合所得到的效用是相同的。( ) 10 . 如 果 消 费者的 效用 函数为 U=XY,那么 他总 是把他 的一 半收入 花费 在X商 品上。 ()
计算题
1、某人每周花 360元买X和Y,Px=3,Py=2,效用函数为:U=2X2Y,求在均衡状态下,他如何购买效 用最大? 2、求最佳需求,maxU=X1+(X2-1)3/3
判断题
1. 在无差异曲线图上存在无数多条无差异曲线,是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有时高有时低。() 2. 总效用决定产品的价格,而边际效用决定消费的数量。() 3. 在同一条预算线上,货币收入是不变的。() 4. 达到消费者均衡时,各种商品提供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相等。() 5.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的主观感受。() 6. 无差异曲线越接近于直线,说明两种商品之下,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低于原均衡状态,则意味着消费者 的生活状况恶化了。()
有当消费处于饱和状态时才会发生,对理性的消费者而言,不会将消费扩张到这一水平. 6.B.预算线记为PXX+PYY=M,可见取决于商品价格和消费者收入,至于消费者偏好则决定的是 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7.A.商品的边际效用降低,说明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消费数量增加,生活状况改善. 8.A.征收总额税表明消费者收入降低,征收产品数量税相当于提价,补贴相当于降价,选A. 9.C.当X商品数量为横轴,Y商品数量为纵轴时,如果是MRSXY=0,说明为保持相同效用,增加X商 品不能替代Y商品,无差异曲线为水平于横轴的直线;反之,若MRSYX=0,无差异曲线为垂直于纵 轴的直线,当MRS=0表明两种商品相互不能替代,即为直角线. 10.A.根据消费者剩余计算公式可得. 11.C.C代表X与Y的消费数量同比例降低,从而是相同的偏好序. 12.D.MUX=1/X,MUY=1/Y,根据均衡条件MUX/MUY=PX/PY,得Y/X=PX/PY,即为D. 13.A.消费者均衡是在收入和价格既定条件下,消费者主观满足程度最大化的状态,并非每一次 消费活动都能达到这一状态,故B错;对应于每一种收入水平,都有一个均衡状态,故C错;消费者 均衡不仅反映主观意愿,也反映客观约束,单纯从意愿来看,消费者仍然希望获得更多商品,故D 错. 14.B.根据消费者剩余的定义,可得B正确;A、C、D均错. 15.A.画图可知只有A正确. 16.A.因为PX/PY小于MUX/MUY,即MUX/PX大于MUY/PY,所以为获得最大效用,应增加购买X, 减少购买Y。 17.C.需要注意的是,在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时,边际替代率不等于商品价格之比,由于题 目没有指出该点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故不能选A。 18.B.无差异曲线为直线,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为常数,可以完全替代。
微观经济学(效用最大化)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只消费一种商品时的均衡
当增加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获得的收益 MU大 于
付出的成本 时P, 消费者会增加商品消费。 当增加单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获得的收益 MU小 于 付出的成本 时P, 消费者会减小商品消费。
0
m
P1Q1
P2Q2
0
MU1 P1
MU 2 P2
m P1Q1 P2Q2 0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时的均衡
m P1Q1 P2Q2 0 表明消费者用于两种商品的支出之和
不能超过总收入,也表明消费者会将所有的收入用于
消费。
MU1 MU2 表明消费者最后一单位货币用于购买
P1
P2
第一种和第二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是相等的。
第七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时的均衡
如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U1 MU2
P1
P2
,该消费者通过减少商品2的购买,
增加商品1的购买,能够提升总的效用水平。
如果
MU1 MU2
P1
P2
,该消费者通过减少商品1的购买,
增加商品1的购买,能够提升总的效用水平。
假设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Q1 和 Q2 ,消费者的效用
是两种商品消费量的一个函数 TU U Q1,Q2 。
价格分别为 P1和 P2 ; 消费者的收入为 m 。即消费者面临的预算约束为
西方经济学微观效用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

替代效应不变化效用水平 收入效应变化效用水平
宏微观经济学
假设X商品旳价格
下降,Y商品价格
不变,则对X商品
旳需求量增长,
其中,X 1X 3为替 代效应,X 3X 2为 收入效应
宏微观经济学
正常商品旳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X1X2=X1X3+X3X2
正常商品旳替代效应同价格 成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同价格成反方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变动的百分比 收入支出变动的百分比
宏微观经济学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 30%下列
30%-40% 40%-50% 50%-60% 60%以上
生活水平 最富裕 富裕
小康水平 勉强度日 绝对贫困
宏微观经济学
历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旳恩格尔系数
年份
1957 1964 1981 1990 1997
宏微观经济学
消费
当工资增长时
工资
劳动力供 给曲线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闲暇小时
劳动供给小时数
a.对提升工资旳反应是享有更少旳闲暇
工资水平比较低时,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宏微观经济学
消费
工资
劳动力供 给曲线
替代效应
闲暇小时
收入效应
劳动供给小时数
b.对提升工资旳反应是享有更多旳闲暇
工资水平比较高时,其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概念: 公式:
MRS xy
Y X
宏微观经济学
MRS递减规律
原因: MRS
递减
总效用不变 边际效用递减
公式: X • MU x Y • MU y
Y MU x X MU y
MRSxy
微观经济学第3章效用论

能使销售量增加(万元) 做广告次数 电视 电台 报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4
3 2.2 1.8
1.5
1.3 1 0.9
2
1.5 1.2 1
第5次
1.4
0.6
0.8
假设每做一次广告,电视、电台和报纸的费用分别为30万元、10万元和20万 元。问:应如何在不同媒介中分配广告预算,才能使总广告效果最优。 解:因广告费资源有限,故当各种媒介上的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相等时, 广告费的分配为最优。 三种媒介第1次广告,每元广告费的边际效果可计算如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 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 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 减的。 用数学语言表述: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基数效用论的解释)
一是由于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 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剌激的反应程度 是递减的。 二是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 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 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衣物
〃B 〃A
0
食物
三、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1、商品的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的含义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 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若用商品1替代商品2,我们用MRS12表示;若用商品2代替商品1,则 用MRS21表示。
TU = f(Q)
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每 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增量。用公式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A
C
B
O
X
微观经济学
O
X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二、消费可能性线(Consumption Possibility Line)或预算线(Budget Line)
Y
A
特点:边际替代率不变 向下倾斜的直线 I A P (斜率为负,但是常数)
Y
B
I PX
Y PX X P Y
B
X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六、序数效用论的应用
1.工资如何影响劳动者供给?
消费(元)
假设
(1)工作和闲暇都 能给人们带来效用, 是可以替代的 (2)可利用的时间 是固定的 (3)无差异曲线代 表他对工作和闲暇的 偏好,在两种物品中 闲暇(小时) 选择
微观经济学
y1
0
x1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收入效应 正常商品 劣质商品 吉芬商品 + < > 替代效应 + + +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
需求价格弹性为正 需求价格弹性为0 需求价格弹性为负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例题:某人爱好喝红葡萄酒,
当其他商品价格固定不变时,他对高质 量的红葡萄酒的需求函数为q=0.02M- 2P,收入M=7500元,价格P=30元。 现在当价格上涨为40元时,问价格上涨 的价格效应是多少瓶?其中替代效应是 多少瓶?收入效应是多少瓶?
内容 要点 递减原因 适用的条件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二、消费者均衡(Consumer Equilibrium)
1.概念 2.购买一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 效用最大化法则:
MU MU P或 P
式中,P是每单位商品的价格 λ 是每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买者 0 甲
需求量
0
1
2 3 4
甲乙
甲乙丙
甲乙丙丁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所以,可以通过需求曲线以下和 价格以上的面积来衡量市场的消费者剩余
(MU) P 价格为P1时的消费者剩余 P1 P2 0 原来消费者额外的消费者剩余
微观经济学
新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
Q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四、基数效用理论的应用
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 成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同价格成反方 向变化,因此,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
变化,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2.低档商品(劣质商品)价格变 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Inferior Goods)
假设X商品 的价格下降, Y商品价格 不变,则对 X商品的需 求量增加, 其中,X 1X 3为替代效 应,X 3X 2 为收入效应 低档商品的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X2X3-X2X1=X1X3
例题:消费者收入M=100元,A商品价 格PA=10元, B商品价格PB=20元
A商品量 A商品的边际效用 B商品量 B商品的边际效用 1 2 3 4 5 6 5 4 3 2 1 0 1 2 3 4 5 6 6 5 4 3 2 1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三、消费者剩余
1.消费者支付的每单位物品的 价格等于他购买该商品最后一个单位的边 际效用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之比,即
MRS递减规律
原因: MRS 递减
总效用不变 边际效用递减
公式: X MU Y MU x y
Y MU x X MU y
微观经济学
MU x MRSxy MU y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2.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
Y
特点:
(1)从左上方向右 下方倾斜 • 原因 ;替代关系 (2)凸向原点 • 原因:MRS递减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2.利率如何影响家庭储蓄
假设
把人的一生分为 两个时期,第一时期 年轻且工作;第二时 期年老且退休。年轻 收入分为现期消费和 储蓄,年老时,将消 费储蓄的钱,包括储 蓄的利息
年 老 时 的 消 费
年轻时的消费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当利率提高时,年老时消费增加,但 年轻时消费有两种反应
假设X商品 的价格下 降,Y商品 价格不变, 则对X商品 的需求量 减少,其 中,X 1X 3 为替代效 应,X 3X 2 为收入效 应 吉芬商品的价格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 —X3X2+XIX2= —X3X1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 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但是,它的收入效应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 了替代效应,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
购买行为
增 加 购 买
均衡
减 少 购 买
如果价格上升或者价格下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源自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3.购买两种商品的消费者均衡
MU A MU B PA PB MU A PA MU B PB
①
经 济 含 义
②
当商品A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则增加对A的购买 当商品A的价格上升时,消费者则减少对A的购买
1.效用(Utility) 客观效用 主观效用 2.总效用(Total Utility ) 3.边际效用(Marginal Utility )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最大,即
dU MU 0 dQ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Utility)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四章 效用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对消费者行为分 析作出如下假定 基数效用(Cardinal Utility)
序数效用(Ordinal Utility)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第一节 基数效用与消费者行为
一、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收 入
收 入
X商品
X商品
正常的(normal)
劣等的(inferior)
恩格尔曲线(Engel Curve)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恩格尔定律 (Engel’s law)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变动的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 收入支出变动的百分比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30%以下 30%-40% 生活水平 最富裕 富裕
40%-50%
50%-60% 60%以上
小康水平
勉强度日 绝对贫困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历年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年份 1957 1964 1981 1990 1997
恩格尔系数(%)
58.43
59.22
56.66
P
MU
2.消费者剩余概念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3.如何计算消费者剩余 例如,四个人甲乙丙丁可能支付的价格分别为100元, 80元,70元,50元
100 80 60 40 20 0 0 1
甲支付意愿 乙支付意愿
丙支付意愿 丁支付意愿
2
微观经济学
3
4
5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价格
大于100元 80-100元 70-80元 50-70元 50元
以商品x的价格下降为例说明
替代效应不改变效用水平
微观经济学
收入效应改变效用水平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假设X商品的价格 下降,Y商品价格 不变,则对X商品 的需求量增加, 其中,X 1X 3为替 代效应,X 3X 2为 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正常商品的价格效应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X1X2=X1X3+X3X2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消费可能性线的变化
◇两种商品价格不变,收入变化,预算线平
移
◇收入不变,价格同比例变化,预算线平移 ◇收入不变,一种价格不变,另一种价格发
生变化,预算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发生变化
◇收入、价格同方向、同比例变动,预算线
不变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Y
Y
O Y
X
O
X
O
微观经济学
年老时的消费
年老时的消费
年轻时的消费
a.高利率增加储蓄
年轻时的消费
b.高利率减少储蓄
替代效应使储蓄增加,收入效应使储蓄减少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低档商品的替代效应同价格 成反方向变化,收入效应同价格成同 方向变化,但是,替代效应大于收入 效应,因此,总效应与
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正常商品与低档商品的区别不在 于替代效应而在于收入效应。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3.吉芬商品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 入效应(Giffen Goods)
变动,因此,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 上倾斜的特殊形状。
吉芬商品必须 具备两个条件: (1)它必须是劣质品,随 着收入的上升而需求量下降; (2)它必须在消费者总支出中占很大比 重,才能使收入效应足以抵替代效应。
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吉芬商品一定是低档商品,但低 档商品并不一定是吉芬商品 与正常商品相区别的是低档商品,而不 是吉芬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