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基础知识
原材料的定义

原材料的定义原材料是指用于生产或制造商品的基本物质,是生产过程中的第一道环节。
原材料的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自然资源和人工制造的物质。
在工业生产中,原材料的选择和利用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对原材料的定义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原材料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和人工制造的物质两大类。
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农产品、森林资源、水资源等,而人工制造的物质则包括化工产品、合成材料、再生材料等。
这些原材料来源广泛,形式多样,为各行各业的生产活动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其次,根据原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可以将其分为金属原材料、非金属原材料和化工原材料。
金属原材料主要包括铁、铝、铜等金属矿石,用于制造各种金属制品;非金属原材料包括石油、煤炭、石灰石等,用于生产能源和建筑材料;化工原材料则包括各种化学品和合成材料,用于制造塑料、橡胶、纺织品等。
再次,原材料的定义还包括了能源和水资源。
能源作为生产的重要支撑,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等,是各种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的基本动力来源;水资源则是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包括地下水、江河湖泊等,是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最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再生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原材料也逐渐受到重视。
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等,经过回收再利用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原材料是生产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来源广泛,对于各行各业的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理解和合理利用原材料,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因此,对原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有助于指导生产实践,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塑料颗粒原材料基础知识

塑料颗粒原材料基础知识塑料颗粒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它是由聚合物通过加工和成型而成的,具有可塑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优点。
本文将从塑料颗粒的定义、分类、制造工艺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塑料颗粒的定义塑料颗粒是指具有一定形状和尺寸的聚合物颗粒,它是塑料制品的基本原料。
塑料颗粒可以按照不同的聚合物种类进行分类,如聚乙烯颗粒、聚丙烯颗粒、聚氯乙烯颗粒等。
二、塑料颗粒的分类塑料颗粒可以按照硬度、透明度、耐热性等性能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照硬度分为软质塑料颗粒和硬质塑料颗粒。
软质塑料颗粒通常具有较低的硬度和较高的延展性,如PVC颗粒;而硬质塑料颗粒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较低的延展性,如ABS颗粒。
2. 按照透明度分为透明塑料颗粒和不透明塑料颗粒。
透明塑料颗粒通常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光泽度,如PS颗粒;而不透明塑料颗粒则不具备透明性,如PP颗粒。
3. 按照耐热性分为高温塑料颗粒和低温塑料颗粒。
高温塑料颗粒通常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如PA颗粒;而低温塑料颗粒则适用于低温环境下的使用,如PE颗粒。
三、塑料颗粒的制造工艺塑料颗粒的制造工艺主要包括聚合、塑化、挤出和颗粒化等步骤。
1. 聚合:聚合是将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连接成长链聚合物的过程。
常见的聚合方法有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和酯交换聚合等。
2. 塑化:塑化是将聚合物颗粒加热融化成为可塑性物质的过程。
通常会加入塑化剂来提高塑料的可塑性和韧性。
3. 挤出:挤出是将塑化的聚合物通过挤压机的螺杆进给系统进行加热、压力和剪切等作用,使其从模具的孔口挤出成型。
4. 颗粒化:颗粒化是将挤出的塑料条通过切割机进行切割,形成一定大小的颗粒。
四、塑料颗粒的应用领域塑料颗粒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日用品、包装材料、建筑材料、电子产品等。
1. 日用品:塑料颗粒可用于制造各种日常用品,如塑料杯、塑料盆、塑料餐具等。
2. 包装材料:塑料颗粒可用于制造各种包装材料,如塑料袋、塑料瓶、塑料薄膜等。
烹饪食材的原料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烹饪⾷材的原料的基础知识有哪些 对于厨师来说,每⼀道的烹饪⾷材都是他的全⼒制作,每⼀个⾷材的原料挑选都是他精⼼准备的,⽽烹饪的基础知识也是他们必要掌握的,那你知道有哪些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帮到你。
烹饪原料的基础知识:烹饪原料的基本属性 1.安全性 原料使⽤的安全性是不可忽视的属性,它相对于营养价值、⾊泽和⼝味来说更为重要,有些原料在良好的⼝味、⾊泽和外观形态的掩盖下,却潜伏着巨⼤的危害性。
如原料⾃⾝固有的毒素(河豚鱼毒素、鱼卡毒素、龙葵素、秋⽔仙素、贝类毒素等)、传染性病毒(⼝蹄疫病毒、疯⽜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寄⽣⾍(旋⽑⾍、肝吸⾍、肺吸⾍、猪囊⾍和⼸形⾍)、致病菌(O-157⼤肠杆菌、李斯特杆菌、⾁毒性杆菌、黄曲霉素)以及药物残留(有机磷、有机氯、敌敌畏、DDT、六六六、⼆氧化硫、以及其他药物残留)、⼯业污染(有害重⾦属离⼦物质:锡、铅、铬、镉、砷、铜、锌、汞)等。
使⽤不安全的原料,会使⼈致病⽽危及健康,严重的能致⼈死亡! 2.营养性 ⼈们饮⾷活动的⽬的是为了获取维持⾝体正常代谢⾜够数量和品种的营养物质,维持⼈体代谢能量代谢物质的转换。
品种各异的原料所含有的营养素是碳⽔化合物、蛋⽩质、脂肪、矿物质、维⽣素、⽔等。
3.经济性 能够持续开发利⽤的⾷物资源才是具有经济价值的⾷物原材料。
4.审美性 良好的⼝味⼝感,魅⼒的外观形态和⾊泽,是⼈们⾷物审美评价的基本标准。
⼈们通过饮⾷活动过程不仅摄取⼀定的营养物质,⽽且还能得到良好的味觉、视觉和触觉的审美感受。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地域的⼈们,有着不同的饮⾷习惯和风⼟⼈情,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绚丽多彩的饮⾷⽂化。
饮⾷活动和⽅式充分展现其民族、国家的⽂化渊源。
5.应⽤性 随着现代化社会饮⾷⽣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现代技术在⾷物原料⽅⾯的⼴泛应⽤,许多⽅便的原料使烹调师从繁琐的⼿⼯操作中解放出来,越来越多的原料加⼯制品被应⽤于烹饪活动之中。
化工生产原料常识总结

化工生产原料常识总结
一、原料的分类
化工生产原料大致可分为三类:基本原料、中间原料和产品原料。
基本原料是指为生产基本化学品的原料,如天然气、水、空气等;中间原料是指在基本原料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得到的中间体,这些中间体可以用于进一步的生产;产品原料则是指直接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原料。
二、原料的安全性
化工生产原料大多数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因此,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定,防止发生事故。
同时,对于某些剧毒物质,还需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和废弃物的处理。
三、原料的储存和运输
储存和运输化工原料需要特别的设备和措施。
首先,储存容器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容器必须密封,以防泄漏。
此外,储存区域应有适当的通风、防火、
防爆、防泄漏等设施。
在运输过程中,要选择适当的运输方式,如公路、铁路、水路或航空,同时要确保容器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发生损坏或泄漏。
四、原料的使用
使用化工生产原料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防止发生事故。
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了解原料的特性和操作规程。
同时,对于某些剧毒物质,应采取特别的防护措施,如佩戴防毒面具、穿防护服等。
五、原料的废弃处理
对于废弃的化工生产原料,应根据其特性选择适当的处理方式。
对于可回收的物质,应进行回收利用;对于不能回收的物质,应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如焚烧、深埋等。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确保不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塑料颗粒原材料基础知识

塑料颗粒原材料基础知识塑料颗粒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原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制品、日用品、建筑材料等。
在了解塑料颗粒的原材料基础知识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塑料的定义和特点。
塑料是一种由合成树脂加工制成的可塑性材料。
它具有轻质、耐腐蚀、绝缘、可塑性强等特点,广泛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合成树脂,而塑料颗粒则是制造塑料制品的原材料。
塑料颗粒的原材料通常来源于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这些化石燃料经过提炼和加工,得到合成树脂,再经过加工成型,最终形成塑料颗粒。
塑料颗粒的制造过程包括原材料选择、熔融加工、混合和造粒等环节。
首先,根据塑料制品的需求,选择适合的合成树脂作为原材料。
不同种类的塑料颗粒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对于制造高质量的塑料制品至关重要。
然后,选定的合成树脂经过熔融加工,即将其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熔化,并通过模具或挤出机进行成型。
熔融加工是将合成树脂转化为塑料制品的关键步骤,同时也是塑料颗粒加工的基础。
在熔融加工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填充剂、增塑剂、防老剂等辅助材料,以改变塑料颗粒的性能。
例如,添加填充剂可以增加塑料颗粒的硬度和强度,添加增塑剂可以增加塑料颗粒的韧性和可塑性。
经过熔融加工后,塑料颗粒会进一步进行混合和造粒。
混合是将不同批次的塑料颗粒进行均匀混合,以保证制造出的塑料制品的质量稳定。
造粒是将熔融的塑料颗粒通过挤出机或颗粒机进行成型,形成固体颗粒状的塑料原料。
塑料颗粒的质量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制造塑料颗粒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加工工艺和质量检测等环节,以确保塑料颗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总结起来,塑料颗粒是制造塑料制品的基础原材料,其制造过程包括原材料选择、熔融加工、混合和造粒等环节。
塑料颗粒的质量对于塑料制品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各个环节,确保塑料颗粒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通过对塑料颗粒原材料基础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塑料制品的制造过程和性能特点,为塑料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支撑。
混凝土及其原材料基础知识

6、按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分有:
干硬性混凝土(坍落度<10mm,且须用维 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在10~90mm); 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在100~150mm); 大流动性混凝土(坍落度≥160mm); 自密实混凝土等(具有高流动性、均匀性和稳 定性,浇筑时无需外力振捣,能够在自重作用 下流动并充满模板空间的混凝土)。
四、混凝土的种类
1、按胶凝材料分有: ①无机胶凝材料混凝土: 如水泥混凝土(也叫普通混凝土)、石 膏混凝土、硅酸盐混凝土、水玻璃混凝土等; ②有机胶结料混凝土: 如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
普通混凝土
普通混凝土也叫水泥混凝土,是指用水泥、砂 子(山砂、河砂)、石子(碎石、卵石)、加水拌 合,经水化硬化而成的混凝土。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 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细骨料表面并 填充粗骨料空隙。在硬化前,水泥砂浆起润滑作用, 赋予拌合物一定的和易性,便于施工。水泥浆硬化 后,则将骨料胶结为一个坚实的整体。 由于水泥是一种水凝性胶凝材料,因此,普通 混凝土可以采用自然养护、蒸汽养护、干湿热养护、 蒸压养护等。
随着我国建筑工业和城镇化建设的高速 发展,我国预拌混凝土企业截至2015年底, 已达到10500多家,年总产值超过1万亿元, 年设计生产能力64.7亿立方米,每年有40多 亿立方米的混凝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 重点工程建设。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混凝土产 量和用量最大的国家。
二、预拌混凝土
预拌混凝土: 按照GB/T14902-2012《预拌混凝土》标 准的定义是:在搅拌楼(站)生产的,通过运 输设备送至使用地点的、交货时为拌合物的混 凝土。
密度≤1950kg/m3的混凝土。
6、重混凝土(W):用重晶石等重骨料配制的干表观密度>
原材料基础知识培训计划

原材料基础知识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培训旨在加强员工对原材料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为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通过培训,使员工能够深入了解原材料的种类、性能、质量标准等基础知识,提高员工对原材料的认识和把控能力,为公司的原材料采购和生产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针对公司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质检部门、仓储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员工进行,具体包括采购人员、质检人员、仓储人员、生产人员等。
三、培训内容1. 原材料的基本分类- 金属材料:如钢铁、铝、铜等- 非金属材料:如塑料、橡胶、玻璃纤维等- 化工原料:如化肥、橡胶材料、精细化工品等- 农副产品:如木材、纺织品、食品原料等2. 原材料的性能和用途- 不同类型的原材料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了解各种原材料的性能对于正确选用和使用原材料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原材料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了解原材料的用途和应用范围有助于合理选择原材料并确保产品质量3. 原材料的质量标准- 不同类型的原材料有不同的质量标准,学习和掌握原材料的质量标准有助于确保采购到符合要求的原材料- 合格的原材料是生产良好产品的基础,了解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4. 原材料的采购管理- 合理的原材料采购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的稳定进行- 了解原材料的采购流程、采购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原材料的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采购效率和降低采购风险5. 原材料的仓储管理- 合理的原材料仓储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的安全存放和有效利用- 了解原材料的仓储条件要求、仓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原材料的入库和出库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对于提高仓储效率和降低仓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6. 原材料的质量检验- 了解原材料的质量检验方法和标准,有利于发现原材料质量问题并及时处理- 合格的原材料是生产良好产品的基础,做好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 原材料的环保和安全- 了解原材料的环保和安全要求,有利于公司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环境和员工安全- 合法合规的原材料采购和使用对公司形象和员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四、培训方法本次培训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采用以下培训方法:1. 专家授课: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原材料基础知识的讲解,使员工能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2. 现场观摩:组织员工到相关企业或原材料市场进行现场观摩和学习,使员工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使员工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相关知识;4. 实际操作:组织员工进行实际操作,巩固培训效果。
PCB原材料简介-铜箔基础知识

PCB原材料简介-铜箔基础知识铜箔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基材,被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PCB)制造中。
它起到导电、隔热和机械支撑的作用,成为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铜箔的基础知识及其在PCB制造中的应用。
一、铜箔的基础知识1.历史:铜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古埃及时期。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铜箔的制造工艺有了长足的发展和改进,使其成为现代电子工业中的重要材料。
2.材质和成分:铜箔主要由纯铜制成,其成分主要包括铜(Cu)和少量可能的杂质。
通常,电子级铜箔的含铜量高达99.9%以上,确保其良好的导电性能。
3. 厚度和规格:铜箔的厚度通常以"oz"(盎司)或米为单位表示。
常见的厚度规格有1oz、2oz、3oz等,其中1oz表示铜箔的重量为每平方英尺1盎司(即每平方英尺约为34.8克)。
除了常规厚度外,还有一些特殊需求的轻薄铜箔可供选择。
4.表面处理:为了提高铜箔与PCB基板的粘附性,常需要对铜箔进行表面处理。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化学处理(如酸洗)和机械处理(如研磨)。
表面处理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制造工艺。
二、铜箔在PCB制造中的应用1.导电性能:铜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能够有效传递电信号和电能,是制造PCB时用于电路走线的理想材料。
特别是对于高频率电路,铜箔的导电性能对于信号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2.机械支撑:在PCB制造过程中,铜箔充当了电路板的机械支撑层。
通过将铜箔粘贴在PCB基板上,可以提供稳定的机械支撑,防止电路板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变形或损坏。
3.热导性能:铜具有良好的热导性能,可以有效地将电路板上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或外部环境中,从而保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温度。
4.可加工性:铜箔是一种易于加工的材料,可以通过冲压、切割、折叠等工艺形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这使得PCB制造商能够根据需要灵活地设计和生产不同类型的电路板。
总结:铜箔作为PCB制造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具有优异的导电、机械支撑和热导性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拌混凝土一、用于预拌混凝土的骨料混凝土中的骨料分为粗骨料和细骨料两种。
细骨料:粒径为0.15 ~ 4.75mm 。
粗骨料:粒径> 4.75mm 。
通常细、粗骨料的总体积占砼总体积的70%~80%。
骨料性能要求:有害杂质含量少;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适宜的颗粒级配和细度,表面粗糙,与水泥粘结牢固;性能稳定,坚固耐久。
(一)细骨料(砂)(1)种类及特性河砂:洁净、质地坚硬,为配制混凝土的理想材料;海砂:质地坚硬,但夹有贝壳碎片及可溶性盐类山砂:含有粘土及有机杂质,坚固性差;人工砂:富有棱角,比较洁净,但细粉、片状颗较多,成本高。
(2)砼用砂质量要求一般要求:质地坚实、清洁、有害杂质含量少。
①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天然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及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分别符合表6.2.1和表6.2.2的规定。
表2.1天然砂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表2.2人工砂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②有害物质含量砂中不应混有草根、树叶、树枝塑料等杂物,如含有云母、有机物及硫酸盐等,其含量应符合表6.2.3的规定。
表2.3砂中有害物质含量有害物质产生危害的原因:①泥块阻碍水泥浆与砂粒结合,使强度降低;含泥量过大,会增加混凝土用水量,从而增大混凝土收缩;②云母表面光滑,为层状、片状物质,与水泥浆粘结力差,易风化,影响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③泥块阻碍水泥浆与砂粒结合,使强度降低;④硫化物及硫酸盐:对水泥起腐蚀作用,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⑤有机质可腐蚀水泥,影响水泥的水化和硬化。
氯盐会腐蚀钢筋。
(3)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砂的粗细程度是指不同粒径的砂粒,混合在一起后的总体砂的粗细程度。
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等几种。
在相同砂用量条件峡,粗砂的总表面积比细砂小,则所需要包裹砂粒表面的水泥浆少。
因此,用粗砂配制混凝土比用细砂所用水泥量要省。
砂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砂颗粒的分布情况。
在混凝土中砂粒之间的空隙是由水泥浆所填充,为节省水泥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就应尽量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
要减少砂粒之间的空隙,就必须有大小不同的颗粒合理搭配。
砂的粗细程度及颗粒级配,常用筛分析的方法进行测定。
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颗粒级配用级配区表示。
筛分析:用一套方孔孔径为9.50mm、4.75mm、2.36mm、1.18mm、0.6mm、0.3mm、0.15mm的七个标准筛,将500g干砂试样由粗到细依次过筛,然后称量余留在各筛上的砂量,并计算出各筛上的分计筛余百分率(各筛上的筛余量占砂子总量的百分率)a1、 a2、a3、a4、a5、a6及累计筛余百分率(各筛和比该筛粗的所有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A1、 A2、A3、A4、A5、A6计算而得,即 Ai =a1+a2+···+ai如:对于2.36mm孔径,其分计筛余百分率为a2,累计筛余百分率为(a1+a2)。
其中a1=m1/500,a2=m2/500,a3=m3/500,以此类推。
m1,m2,m3等分别为对应各筛的筛余量。
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累计筛余百分率的关系见表6.2.4。
表2.4 分计筛余百分率与累计筛余百分率的关系其中0.6mm为控制粒径,它使任一砂样只能处于某一级配区内,不会同时属于两个级配区。
①砂的粗细程度(Coarseness)砂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Fineness Modulus)(Mx)表示。
细度模数(Mx)通过累计筛余百分率(Cumulative percentage retained)计算而得。
按M x 将砂分为:粗砂: Mx=3.7~3.1;中砂:Mx = 3.0~2.3;细砂: Mx = 2.2~1.6;特细砂:Mx = 1.5~0.7普通砼用砂得细度模数: Mx = 3.7~1.6②砂的颗粒级配(Gradation)砂的颗粒级配:骨料各级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以级配区或筛分曲线判定砂级配的合格性。
a) 级配区砂按0.6mm孔径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划分成三个级配区即Ⅰ区、Ⅱ区、Ⅲ区,如表6.2.5。
普通砼用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任何一个区内,否则不合格。
表2.5 砂的颗粒级配区(4)砂的选用原则一般配制砼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若选用Ⅰ区砂,应该适当提高砂率,保证水泥用量。
若选用Ⅲ区砂,应该适当降低砂率,保证强度。
若某一地区砂料过细,可采用人工级配(二)粗骨料粗骨料为粒径>4.75mm的岩石颗粒分为卵石和碎石两类。
卵石(砾石)包括河卵石、海卵石和山卵石等,其中河卵石应用较多。
碎石大多由天然岩石径破碎筛分而成。
碎石和卵石按技术要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三种类别。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为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它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
(1)质量及技术要求a)含泥量及泥块含量,其含量应分别符合表1规定。
b)有害物质含量,其含量应分别符合表2规定。
表1 卵石、碎石含泥量和泥块含量表2 卵石、碎石中有害物质含量(2)强度碎石强度采用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和碎石的压碎指标两种方法检验。
①岩石立方体抗压强度检验,是将碎石的母岩制成直径余高均为5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50mm的立方体,在水饱和状态峡,测定其极限抗压强度值。
一般要求碎石母岩岩石的抗压强度不小于混凝土抗压强度的1.5倍,还要考虑母岩的风化程度。
②压碎指标(Aggregate crusing value)是指将一定质量气干状态的9.0~9.5mm 的石子,按一定的方法装入压碎指标值测定仪(内径152mm的圆筒)内,上面加压头后放在试验机上,在3~5min内均匀加荷到200KN,卸荷后称取试样质量(G),再用孔径为2.36mm的筛进行筛分,称取试样的筛余量(G1),压碎指0标Qc 如下计算:(3)颗粒形状及表面特征粗骨料比较理想的颗粒形状为三维长度相等或相近的立方体或球形颗粒而三维长度相差较大的针、片状颗粒粒形较差。
颗粒长度大于平均粒径2.4倍为针状颗粒,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的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为一个粒级的骨料其上、下限粒径的算术平均值。
骨料表面的粗糙程度及孔隙特征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卵石:光滑少棱角,孔隙率及总表面积小,工作性好,水泥用量少,但粘结力差,强度低。
碎石:多棱角,孔隙率及总表面积大,工作性差,水泥用量多,但粘结力强,强度高。
在相同条件下,碎石混凝土比卵石混凝土的强度约高10%左右。
(4)最大粒径和颗粒级配①最大粒径粗骨料公称粒级的上限称该粒级的最大粒径。
最大粒径的选用原则:质量相同的石子,粒径越大,总表面积越小,越节约水泥,故尽量选用大粒径石子。
同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a.结构上考虑:建筑构件的截面尺寸及配筋疏密钢筋砼:粗骨料最大粒径 <1/4结构截面最小尺寸且<3/4钢筋间最小净距;砼实心板: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2板厚且不超过50mm;b.从施工方面考虑:根据搅拌、运输、振捣方式,选择合适的粒径。
对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内径之比,宜小于或等于1:3,卵石宜小于或等于1:2.5;c.从经济上考虑:粒径越大,水泥用量越小当最大粒径小于80mm时,节约效果显著,粒径再大,节约效果不明显。
故一般取粒径小于80mm。
②颗粒级配良好的级配可减小孔隙率,节约水泥,提高密实度及良好的工作性。
粗骨料的级配也是1通过筛分试验来确定,其方孔标准筛为孔径2.36、4.75、9.50、16、19、26.5、31.5、37.5、53.0、63.0、75.0及90mm共12个筛孔。
普通混凝土用卵石及碎石的颗粒级配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粗骨料的级配有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两种。
a)连续级配:石子颗粒尺寸由小到大连续分级,每级骨料都占有一定比例,如天然卵石。
通常工程中多采用连续级配的石子。
b)间断级配:人为剔除某些中间粒级颗粒,用小颗粒的粒级直接和大颗粒的粒级相配,颗粒级差大,空隙率的降低比连续继配快得多,可最大限度地发挥骨料的骨架作用,减少水泥用量。
但混凝土拌和物易产生离析现象,工程应用较少。
c)单粒级:预先分级筛分的粗骨料,用来改善骨料级配或配成较大粒度的连续粒级。
应用:分别堆放,需要时按要求的比例配合。
二、用于预拌混凝土的胶凝材料胶凝材料水泥六大水泥品种:硅酸盐水泥(P. Ⅰ、P. Ⅱ)、普通硅酸盐水泥P.O、矿渣硅酸盐水泥(P.S.A、P.S,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P.P、粉煤灰硅酸盐水泥P.F、复合硅酸盐水泥P.C硅酸盐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390分钟,其余五中水泥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600分钟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分为42.5、42.5R、52.5、52.5R四种。
粉煤灰粉煤灰按煤种分F类和C类25g或45μm方孔筛时试验称取试样量为10g。
三、用于预拌混凝土的水及减水剂(一)、砼拌合及养护用水1.宜采用水:饮用水2.不宜采用水:海水、生活污水3.需检验方可使用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须按有关《规范》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二)外加剂混凝土的外加剂是指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掺入的能显著改善砼的性能的物质。
其掺量一般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由于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改善,它在工程中应用的比例越来越大,不少国家使用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已占混凝土总量的60%~90%,因此,外加剂逐渐成为混凝土占的第五种成分。
混凝土外加剂种类繁多,根据《混凝土外加剂的分类、命名与定义》规定,混凝土外加剂按其主要功能分为四类:1.改善工作性的外加剂:减水性、泵送剂、引气剂2.调节凝结硬化时间的外加剂:缓凝剂、早强剂、速凝剂3.改善耐久性的外加剂:阻锈剂、防水剂、引气剂4.改善其它性能的外加剂:加气剂、着色剂、膨胀剂、防冻剂减水剂减水剂是指在砼坍落度基本相同条件下,加入能显著减少拌和用水量的外加剂。
(一)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减水剂为表面活性物质,其分子由亲水基团和憎水基团两个部分组成。
水泥加水拌和,水泥浆成絮凝结构,包裹一部分拌和水,降低了流动性。
减水剂的作用机理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其疏水基团定向吸附于水泥颗粒表面,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使水泥颗粒表面带有相同电荷,斥力作用使水泥颗粒分开,放出絮凝结构游离水,增加流动性;(2)亲水基吸附大量极性水分子,增加水泥颗粒表面溶剂化水膜厚度,起润滑作用,改善工作性;(3)减水剂降低表面张力,水泥颗粒更易湿润,使水化比较充分,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二) 减水剂的技术经济效果1.增大流动性。
在用水量及水灰比不变时,混凝土坍落度可增大100~200mm,且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
2.提高混凝土的强度。
在保持流动性及水泥用量不变的条件下,可减少拌和用水量10%~15%,从而降低水灰比,使混凝土强度提高15%~20%。
3.节约水泥。
在保持流动性及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可以在减少拌和水量的同时,相应减少水泥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