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初中显微镜结构及使用

(完整word版)初中显微镜结构及使用
(完整word版)初中显微镜结构及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

a.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b.作用:放大物象

c.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注: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 物镜

a.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b.作用:放大物象

c.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d.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两种

注: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 反光镜

a.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b.作用:反射光线

c.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注: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4. 遮光器

a.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b.作用:调节通光量

注:光圈越大,视野会变得越亮

5. 粗准焦螺旋

a.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b.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注:向内(后)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上升,向外(前)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下降

6. 细准焦螺旋

a.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b.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注:向内(后)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上升,向外(前)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下降

找象用粗准焦螺旋,找清晰的象用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

将显微镜放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

②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

将载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使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4、调焦

①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降至靠近标本左右时停止。

②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5、观察

①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后高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使高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

注: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物)的移动方向相反。象与物体上下左右都相反(倒像)。6、整理

(1)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

(2)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

(3)装入箱子,放在桌子左边。

使用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切勿用一只手斜提,前后摆动,防止目镜滑出跌落。

2、揩试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或污物,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

3、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光轴发生弯曲或弄脏镜头。

4、镜检时,如有必要使镜筒倾斜,注意倾斜角度不能超过45,以免整个镜体重心不稳而翻倒。

5、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6、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

7、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也不能持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一直上升,这样会使镜筒内的齿板和齿轮脱钩,以致镜筒跌出。

8、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如使用新鲜材料做临时装片,必须在载玻片上加盖盖玻片。切勿让材料、水滴、试剂接触物镜和载物台。如沾上,应立即揩擦干净,以免镜头等被污染和腐蚀。

9、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时,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坏标本,损坏物镜。

10、高倍镜使用完毕,必须先上升镜筒,移开镜头后再取出玻片标本,以免取玻片时擦损镜头的镜面。

11、绝对禁止随意取出目镜或拆下显微镜的其他部件,以免灰尘掉入镜筒、部件失落或损坏。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

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在叶片的结构中,能进行物质生产的部分主要是[______]和[______], 原因是这些细胞中含有大量的______,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叶片才会呈现出鲜艳的绿色.(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 (3)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它主要由两种管道(______和______)构成. (4)〔______〕和〔______〕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应属于______组织. 答:(1)叶片中叶肉是叶片最发达、最重要的组织,由含有许多叶绿体的薄壁细胞组成,在有背腹之分的两面叶中、叶肉组织分为栅拦组织和海绵组织.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 (2)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紧接气孔下面有宽的细胞间隙(气室).气孔在呼吸、蒸腾作用等气体代谢中,成为空气和水蒸汽的通路,其通过量是由保卫细胞的开闭作用来调节,在生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3)叶脉就是生长在叶片上的维管束,它们是茎中维管束的分枝,其中同样包括导管和筛管两种管道.这些维管束经过叶柄分布到叶片的各个部份.位于叶片中央大而明显的脉,称为中脉或主脉.形成叶片内的运输通道.被称为叶片的“骨架”,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4)1上表皮与5下表皮中的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它们与2栅栏组织、4海绵组织构成的叶肉(由于含有丰富的叶绿体,是叶片中主要制造有机物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及叶脉(支持和输导作用)构成叶片. 故答案为:(1)2;4;叶绿体 (2)6;气孔;保卫细胞 (3)3;叶脉;导管;筛管 (4)1;5;营养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方法 【目的要求】 1、熟悉光学显微镜的主要构造及其性能。 2、掌握低倍镜及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3、初步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 4、了解光学显微镜的维护方法。 【实验原理】 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是生物科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常用的仪器,它在细胞生物学、组织学、病理学、微生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工作中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是研究人体及其他生物机体组织和细胞结构强有力的工具。 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是利用光线照明使微小物体形成放大影像的仪器。目前使用的光镜种类繁多,外形和结构差别较大,有些类型的光镜有其特殊的用途,如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等,但其基本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相似的。一台普通光镜主要由机械系统和光学系统两部分构成,而光学系统则主要包括光源、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等部件。 光镜是如何使微小物体放大的呢?物镜和目镜的结构虽然比较复杂,但它们的作用都是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于被检标本是放在物镜下方的1~2倍焦距之间的,上方形成一倒立的放大实相,该实相正好位于目镜的下焦点(焦平面)之内,目镜进一步将它放大成一个虚像,通过调焦可使虚像落在眼睛的明视距离处,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直立的实像。显微镜中被放大的倒立虚像与视网膜上直立的实像是相吻合的,该虚像看起来好像在离眼睛25cm处。 分辨力是光镜的主要性能指示。所谓分辨力(resolving power)也称为辨率或分辨本领,是指显微镜或人眼在25cm的明视距离处,能清楚地分辨被检物体细微结构最小间隔的能力,即分辨出标本上相互接近的两点间的最小距离的能力。据测定,人眼的分辨力约为100 μm。显微镜的分辨力由物镜的分辨力决定,物镜的分辨力就是显微镜的分辨力,而目镜与显微镜的分辨力无关。光镜的分辨力(R)(R值越小,分辨率越高)可以下式计算: 这里n为聚光镜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为1、油为1.5); 为标本对物镜镜口张角的半角,sin的最大值为1; 为照明光源的波长(白光约为0.5m)。放大率或放大倍数是光镜性能的另一重要参数,一台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功能 (一)机械部分 1、镜筒:为安装在光镜最上方或镜臂前方的圆筒状结构,其上端装有目镜,下端与物镜转换器相连。根据镜筒的数目,光镜可分为单筒式或双筒式两类。单筒光镜又分为直立式和倾斜式两种。而双筒式光镜的镜筒均为倾斜的。镜筒直立式光镜的目镜与物镜的中心线互成45度角,在其镜筒中装有能使光线折转45度的棱镜。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及各部分作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镜:凸透镜,放大作用,无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低。 物镜:凸透镜,放大作用,有螺纹,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高(正物反目)。 物镜转换器:安装和转换物镜镜头。 粗准焦螺旋:低倍镜时可调节,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细准焦螺旋:高倍镜时可调节,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逆升顺降或内升外降)。

通光孔:光线通过。 遮光器:分布大小不同的光圈,改变通光量。 反光镜:反射光线,分为平面镜(光线强时使用)和凹面镜(光线弱时使用)。 1.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如:若将载玻片上写一个“b”, 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应是“q”。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度与宽度, 即:若显微镜放大了100倍,指的是其长度和宽度都放大了100倍。放大倍数越 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_____。 3.物镜低倍镜和高倍镜比较: 视野范围观察到的细胞 视野亮度物像大小 数目 低倍镜大多亮小 高倍镜小少暗大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禁止单手提镜); 轻拿轻放,并略偏左,镜筒向前,镜臂向后; 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扭动_________,使物镜(低倍镜)、镜筒和通光孔成一直线,通过目镜,可以看到 ___________; 根据光线强弱,调节遮光器(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选择________,光线弱时 选择__________)。 3.观察:玻片标本放置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央,用压片夹固定;从侧面看着物镜,_______转 动____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物镜)。用_______眼在目镜中观察,反向转动_________________,使镜筒缓缓上 升,直至看清物像为止。

(完整word版)初中显微镜结构及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 a.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b.作用:放大物象 c.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注: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 物镜 a.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b.作用:放大物象 c.镜头上标有放大倍数 d.有低倍物镜、高倍物镜两种 注: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 反光镜 a.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b.作用:反射光线 c.有平面镜、凹面镜两种 注: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 4. 遮光器 a.显微镜的照明部分 b.作用:调节通光量 注:光圈越大,视野会变得越亮 5. 粗准焦螺旋 a.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b.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大 注:向内(后)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上升,向外(前)旋转时镜筒大幅度下降 6. 细准焦螺旋 a.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b.作用:升降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注:向内(后)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上升,向外(前)旋转时镜筒小幅度下降 找象用粗准焦螺旋,找清晰的象用细准焦螺旋。

显微镜的使用: 1、安放 将显微镜放在接近光源、靠体前略偏左的地方,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2、对光 ①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距载物台约1-2厘米的距离。 ②转动遮光器,让一个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③让左眼朝目镜里注视,同时调节反光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3、放片 将载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使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4、调焦 ①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将物镜降至靠近标本左右时停止。 ②用左眼朝目镜里观察,同时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缓慢上升镜筒,直到视野中出现物象,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 5、观察 ①先将低倍镜下找到所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后高倍镜观察。转动转换器,使高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象清晰。 注: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载玻片(物)的移动方向相反。象与物体上下左右都相反(倒像)。6、整理 (1)上升镜筒,物镜呈“八”字形朝前下降镜筒 (2)关掉集光器,垂直反光镜。 (3)装入箱子,放在桌子左边。 使用注意事项: 1、取送显微镜时,应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轻拿轻放。切勿用一只手斜提,前后摆动,防止目镜滑出跌落。 2、揩试目镜、物镜和反光镜上的灰尘或污物,必须使用专用的擦镜纸。切勿用手指、手帕、纱布和普通纸擦。 3、镜头的切换一定要使用转换器,以免使光轴发生弯曲或弄脏镜头。 4、镜检时,如有必要使镜筒倾斜,注意倾斜角度不能超过45,以免整个镜体重心不稳而翻倒。 5、转动粗、细准焦螺旋时,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止机件损伤,调节失灵。 6、镜检时,坐姿端正,一般用左眼观察物象,用右眼看着实验报告纸画图。两眼须同时睁开,以减少疲劳。 7、切忌一面从目镜进行观察,一面使镜筒下降,这样容易使物镜与玻片标本碰撞而损坏;也不能持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一直上升,这样会使镜筒内的齿板和齿轮脱钩,以致镜筒跌出。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性能及成像原理。 2.掌握显微镜的正确适用及维护方法。 二、实验器材 1.显微镜、纱布、绸布 2.酵母菌示教标本 三、普通光学显微镜简介 微生物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们的个体形态和细胞结构。熟悉显微镜并掌握其操作技术是研究微生物不可缺少的手段。 显微镜可分为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两大类。光学显微镜包括:明视野显微镜、暗视野显微镜、相差显微镜、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立体显微镜等。其中明视野显微镜为最常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其它显微镜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基本结构相同,只是在某些部分作了一些改变。明视野显微镜简称显微镜。 (一)显微镜的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可以分为机械和光学系统两大部分。 图1-1 显微镜构造 1.目镜 2.镜筒 3. 转换器 4. 物镜 5. 载物台 6. 聚光器 7. 虹彩光圈 8. 聚光镜调节钮9.反光镜10. 底座11. 镜臂12. 标本片移动钮 13. 细调焦旋钮14. 粗调焦旋钮15.电源开关16.光亮调节钮17.光源 1.机械系统: (1)镜座Base:在显微镜的底部,呈马蹄形、长方形、三角形等。 (2)镜臂Arm:连接镜座和镜筒之间的部分,呈圆弧形,作为移动显微镜时的握持部分。 (3)镜筒Tube:位于镜臂上端的空心圆筒,是光线的通道。镜筒的上端可插入接目镜,下面可与转换器相连接。镜筒的长度一般为160mm。显微镜分为直筒式和斜筒式; 有单筒式的,也有双筒式的。 (4)旋转器Nosepiece:位于镜筒下端,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圆盘。有3~4个孔,用于安

(完整版)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5.2 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构造及使用 金相显微镜可用来鉴别和分析各种金属和合金的组织结构,广泛应用在工厂或实验室进行铸件质量的鉴定、原材料的检验或对材料处理后金相组织的研究分析等工作。还可用于半导体检测、电路封装、精密模具、生物材料等检验与测量。 【实验目的】 1.了解金相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仔细阅读显微镜使用说明书并进行正确操作的方法。 【实验原理】 显微镜的基本放大作用由焦距很短的物镜和焦距较大的目镜来完成的,物体位于物镜的前焦点外但很靠近焦点位置,物体经过物镜形成倒立的放大实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物方焦距内但很靠近焦点位置,作为目镜的物体,目镜将物镜放大的实像再放大成虚像,位于观察者的明视距离(距人眼250mm)处,供眼睛观察。光路图见“2.4光学基本仪器”中的图2-? 为了减少球面像差、色像差和像域弯曲等像差,金相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透镜组构成的复杂光学系统。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镜的质量,因此物镜的构造尤为复杂,根据对各种像差的校正程度不同,物镜可分为消色差物镜、复消色差物镜和平视场物镜等三大类。近年来,由于采用计算机技术,物镜的设计和制造都有了很大改进。 实际上,一方面,金相显微镜所观察的显微组织,往往几何尺寸很小,小至可与光波波长相比较,此时不能再近似地把光线看成直线传播,而要考虑衍射的影响。另一方面,显微镜中的光线总是部分相干的,因此显微镜的成像过程是个比较复杂的衍射相干过程。此外,由于衍射等因素的影响,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和放大能力都受到一定限制,目前金相显微镜可观察的最小尺寸一般是0.2μm左右,有效放大倍数最大为1500~1600倍。 金相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为物镜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用符号“Х”表示,例如物镜放大倍数为20Х,目镜放大倍数为10Х,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Х。通常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都刻在镜体上,在使用显微镜观察试样时,应根据其组织的粗细情况,选择适当的放大倍数,以细节部分能观察得清晰为准。 金相显微镜最常见的有正置、倒置和卧式三大类。本实验使用的是正置金相显微镜为例,光学系统结构图如图5-2-1所示。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案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案例国培学员:黎小秀

目镜(无螺纹)长短 物镜(有螺纹)短长 看清物像时与镜头玻片的距离远(约1厘米)近(约3毫米)【设计意图】 (1)自主梳理:对照实物,形象直观地认识显微镜;加深对光、放片、低倍镜观察步骤的的认识。 (2)学生示,既提升了能力,更能增强其他学生规操作的信心。 (3)在规使用步骤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主训练,在训练中提高、总结、体会。环节八:知识:显微镜的发展史,让学生感悟科学,享受科技带来的成就。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检测】 1.如果发现显微镜目镜上有污物,应用什么进行清除() A.干净纱布 B.擦镜纸 C.吸水纸 D.以上物品都可以 2.显微镜的物镜是45×,要观察放大了675倍的物像,应选用的目镜是( ) A.8× B.10× C.12× D.15× 3.在使用光学显微镜时,下列有关"对光"的操作错误的是( ) A.遮光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B.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反光镜对向光源 D.光线较暗时使用凹面反光镜 4.使用显微镜时,若我们选用物镜倍数为10×,目镜倍数为10×时,视野里看到洋葱表皮细胞数为16个,在改用物镜为40×时,视野里看到的细胞数为( ) A 16 B 8 C 4 D 无法确定 5.在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和低倍镜相比( ) A.物像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像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像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D.物像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6.识图回答: (1)调节光线强弱的部件是[]_____和遮光器上的_____。 (2)使镜筒在较小围升降的部件是[]_____。 (3)安装物镜的部件是[]_____,用眼观察的镜头是[]__。 (4)观察人血涂片时,若要观察到最多的红细胞,应选择哪个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教师精讲点拨】 1、镜头的擦拭:①用专门的擦镜纸;②擦镜头时,先将擦镜纸折叠几次,然后朝 目镜 ①②③

显微镜专题练习(新)

显镜的操作、观察动植物细胞 一.显微镜的操作 1.写出显微镜的相应结构: (1) 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很大的结构是[ ]_________。 (2) 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 ]_________ (3) 取显微镜时,握镜的部位是[ ]_________。 (4) 把玻片放上[ ]_________后,要用标本夹压住,标 本要正对[ ]_________的中央。 (5)使用显微镜,应先用______倍镜,再用______倍镜观察 (6)在观察物像时发现视野较暗,可采用__________ 或 ______ 的方法使视野变亮。 (7) 若物像在视野的左上角,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物体(装片)向__________方向移动。 2.下面是三台显微镜(编号为A 、B 、C )分别观察同一装片的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下 台号 目镜 物镜 A 5× 8× B 10× 10× C 15× 40× (1)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是 号。 (2) 观察到的个体细胞面积最大的显微镜是 号。 (3) 目镜最长的是 号显微镜。 3.用显微镜观察时,所要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是透明的,其原因是( ) A 便于放置在显微镜上 B 能让光线透过 C 不易污染物镜 D 易于染色 4.观察玻片标本时,若视野的上方较暗下方较亮,应调节那一部位?( ) A 目镜 B 物镜 C 光圈 D 反光镜 5.下面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聚,图1是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要将图甲转 换成图乙,下列操作次序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载玻片 A ①②③④ B ④③②⑤ 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③ 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装片时,如果目镜不变,而物镜由 “10×”转向“40×”,这时视野内细胞大小和数目变化正确的是( ) A. 变大、变多 B. 变小、变多 C. 变大、变少 D. 变小、变少 7.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 B .调节反光镜对光,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平面镜 C .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 D .物像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 目镜的放大倍数 8.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 观察血细胞涂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 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 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 ) A B C D E F G H I

显微镜结构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图和使用方法 2016-02-23 发布者:admin 高倍率或复合式显微镜比立体或低倍率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达到更高的水平。它是用来查看不能被看见的放大倍率在较低的水平,更小的标本,如细胞结构。从本质上讲,一个复合式显微镜的结构和光学组件的组成。然而,在这两个基本制度,也有一些每个显微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知道和理解。这些关键的显微镜配件图示说明如下。 显微镜的结构组件 这三种基本结构部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头、底座和镜臂。 ?观察头/体安置在显 微镜上部的光学部件 ?显微镜底座支持显微 镜,并设有照明 ?镜臂的基极和连接到 支持的显微镜观察头。 它也可以用来进行观察 显微镜。 当背着一个复合式显微 镜来抬它由两个臂和底 座,同时始终照顾。 显微镜的结构图和使用 方法 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元件 有两种复式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光学系统: 目镜或眼先看你是什么,通过在显微镜的顶部。通常情况下,标准的目镜有10倍放

大镜权力。可选目镜不同权力,通常是从5X-30X。 目镜筒持有目镜物镜以上的地方。双目显微镜头通常集成了屈光度调节环,允许在一个或两个眼睛的视力,我们可能不一致。单眼(单眼使用)显微镜不需要屈光度。旋转双目显微镜(瞳距调节)允许不同的个人的眼睛之间的距离不同。 物镜的显微镜的的主光学透镜上。它们的范围从4倍到100倍,通常包括三个,四个或五个镜片上大多数显微镜。物镜可以向前或后面对。 消防水枪安置的物镜。物镜是暴露的,被安装在一个旋转的转塔,所以可以很方便地选择不同的物镜。标准的物镜包括:4X,10X,40X和100X,虽然不同功率的物镜是。 粗微调焦旋钮用于聚焦显微镜。越来越多,他们是同轴旋钮 - 也就是说它们都是建立在同一轴线上的微调旋钮在外面。同轴调焦旋钮都比较方便,因为观看者不一定要摸索不同的旋钮。 载物台是被放置在要观看的试样。的标本幻灯片需要细腻的动作放大倍率越高,工作时所使用的机械载物台。 使用时,有没有机械载物台,载物台夹片器。观众需要手动移动幻灯片查看不同部分标本。 光圈中的孔,通过该阶段的基极(传送)的光到达的阶段。 照明灯是在显微镜的光源,通常位于显微镜底座。大多数光学显微镜使用低电压卤素灯泡与连续可变照明控制的位于基地内。 聚光镜是用来收集从所述照射器的光聚焦在试样上。它位于下阶段,常在结合有可变光圈。 可变光阑控制到达试样的光的量。它位于上方的聚光镜级以下的级。大多数高品质的显微镜包括阿贝聚光镜有可变光圈。使用时,它们控制的重点和施加在试样上的光的数量。 聚光镜对焦旋钮移动向上或向下的聚光镜对试样来控制照明的重点。 放大 你的显微镜具有3种放大:聚焦,低和高。每一个物镜将写入放大倍率。除了这个, 显微镜的结构图和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一般步骤

显微镜使用调节说明书

显微镜结构示意图

显微镜使用说明 您现在使用的是1600倍生物显微镜,配有三个目镜(5X、10X、16X)和三个物镜(10X、40X、100X) 1.低倍目镜和低倍物镜的使用(低倍镜容易找到目标):(1)准备:将显微镜取出,平放于桌面上,转动粗调焦旋钮,将镜筒略升高使物镜转换器与载物台距离拉开,以便安装物镜,按任意顺序装上三个物镜(物镜转换器有一个孔上有防尘盖,装物镜时需取下),物镜需顺着螺纹方向旋到底;取下目镜筒上的防尘盖并插上一个低倍的目镜,安装完毕将显微镜置于前方略偏左侧,必要时使镜臂倾斜以便观察。再旋转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对准载物台中央的通光孔(可听到“咔哒”声)。 (2)对光:打开光圈,转动聚光镜使其上升(其作用是把光线集中到所要观察的标本上),双眼同时睁开,以左眼向目镜内观察,同时调节反光镜的方向,直到视野内光线明亮均匀为止。反光镜的平面镜易把其他景物映入视野,一般用凹面镜对光,光线不足时,可使用电光源(电光源的安装见下文)。 (3)放标本片:标本片朝上放到载物台上用移动尺的两个夹子夹住标本片(640倍的显微镜是用压片压住标本),调节移动尺的两个旋钮把要观察的部分移到通光孔的正中央。 (4)调节焦距:从显微镜侧面注视物镜镜头,同时旋转粗调焦旋钮,使镜筒缓慢下降,大约低倍镜头与玻片间的距离约5mm时,再用左眼从目镜里观察视野,左手慢慢转动粗调焦旋钮,使镜筒缓缓上升,直至视野中出现物像为止。如物像不太清晰,可转动细调焦旋钮,使物像更加清晰。

如果按上述操作步骤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①转动调焦旋钮太快,超过焦点。应按上述步骤重新调节焦距. ②物镜没有对正,应对正后再观察。 ③标本没有放到视野内,应移动标本片寻找观察对象。 ④光线太强,尤其观察比较透明的标本片或没有染色的标本时,易出现这种现象,应将光线调暗一些后,再观察。 2.低倍物镜转高倍物镜(40倍物镜)的使用 (1)依照上述操作步骤,先用低倍镜找到清晰物像。 (2)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用手转动物镜转换器,换高倍镜(40倍)。注意,此时不需要调节粗调焦旋钮。 (3)眼睛向目镜内观察,同时微微上下转动细调焦旋钮,直至视野内看到清晰的物像为止。 如按上述操作仍看不到物像时,可能由下列原因造成: ①观察的部分不在视野内,应在低倍镜下寻找到后,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②标本片放反了,应把标本片放正之后,再按上述步骤操作。 ③焦距没调好,应仔细调节焦距。 如需要更换标本片时,应该先把镜筒升高,然后把标本片取下再换上。 3.油镜的使用(100倍的物镜称为油镜) 应先按上述步骤用低倍镜、高倍镜找到要观察的物 像,然后再用油镜观察,操作如下: (1)先用10倍物镜观察标本的概况; (2)更换40倍物镜,把所要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中 央;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案例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案例 国培学员:黎小秀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生物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A、预习课文,1.明确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方法。 B、完成课前延伸案的问题。 C、完成预习检测。 二、教学课题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显微镜在中学生物学探索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学会使用显微镜并爱护显微镜,培养严谨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1.识别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和叙述各部件作用。 2.初步学会规范操作显微镜,爱护显微镜。 3.尝试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三、教材分析 《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是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第一节的内容,通过对显微镜的介绍,使学生了解显微镜在生物实验中的作用和使用方法,为今后实验教学打下基础。本节课是学生步入中学后的第一节实验课,要充分利用本节课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兴趣,同时认真组织上好起始实验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纪律,对于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用低倍镜、高倍镜进行观察。 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显微镜》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显微镜的视频,课堂放给学生观看,加深印象。 通过百度在网上搜索一些关于显微镜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做成PPT课堂给同学们演示,给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显微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等。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实验法 这节实验课是学生进入中学学习生物学的第一节实验课,因此,开始实验操作前,应进行实验室规则、爱护实验设施的教育,注意将实验过程组织好。 在学习过程中,不必对显微镜的原理进行过多的深入了解,而应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达到熟练使用显微镜的目的。 这一节课的重点要放在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上。在观察写有“e”字母的玻片标本的基础上,结合观察人血涂片,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可以通过以下几点达到教学目标: (1)让学生参看课本上的插图,对照显微镜实物,自己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并进行显微镜的使用操作训练,然后经过学生对导学案中的提示内容进行归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10) 必修一: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1.右图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如果[8]上安置的两个物镜标有40×和10×,目镜[6]标有10×,那么 根据图中物镜的安放状态,所观察到物像的________(填“长度”“面积” 和“体积”)是物体的_____________倍。 ⑵某同学依次进行了下列操作: ①制作装片;②用左眼注视目镜视野;③转动[4]调至看到物像; ④转动[5]调至物像清晰。 你认为该操作程序是否正确?如有不完整请作补充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如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还要:用____________转过高倍物镜观察并用________________调焦。 ⑶该同学观察时,[6]上标有15×字样,[9]的两个镜头上分别标有40×和10×字样,他40×观察后转换10×,此时视野内的细胞数量比原来多还是少?。 ⑷右图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洋葱根尖细胞,请填空回答: ①B处细胞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若调换高倍镜观察,使分生区 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方向移动。 ②若换上高倍镜后,物像模糊不清,这时应调节。 ③若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偏暗,这时应调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图中A、C、D所示细胞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使用显微镜观察生物标本时如果发现有异物,而且移动载玻片异物并不移动,说明异物存在于________;如果转动转换器,异物并不随物镜的转换而移动,说明异物存在于________。 ⑹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珠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⑺某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落花生子叶的切片,当转动细调节器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 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C.细调节器未调节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2.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l0×,物镜40×”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⑴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 中错误的是(多项选择题)__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⑵欲将图中①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个。 ⑷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 一、背景说明 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是人类这个时期最宏伟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进行科学研究已经离不开显微镜的帮助了。 因此,我制作了本微课,试图让学生通过自学微课能了解显微镜这一宏伟发明的基本结构,学习它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显微镜下不一样的世界,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策划设计 显微镜在生活中不多见,大部分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我以还原课堂的形式来设计本节微课,用PPT讲授和演示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显微镜的有关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1、内容分析 显微镜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尽管是第一次接触,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具备了一定的接受新事物的学习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很快掌握使用显微镜这项技能。因此本微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方法,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在使用的时候一些要注意的地方。 2、适用对象 教师教学学生自学家长学习 3、类型选择 选择的表现形式:演示式 采用的技术手段:录屏式录音式录像式

4、组织构思 (1)知识思维导图 (2)微课环节流程 PPT讲授显微镜的结构→显微镜使用的演示实验 5、技术环境 课件版本:Microsoft Powerpoint 2013 录屏、录音、视频合成软件:会声会色X5 录制时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均可,要求网络流通,有麦克风,有条件的在专门的录播室内录制,也可在安静无噪音的室内录制。 三、过程实录 1、第一部分:片头 动态呈现微课课200题“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2、第二部分:了解显微镜的结构 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于支持整个镜体。 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物镜转换器:可解放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例外倍数的物镜。 载物台:在镜筒下方,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个通光孔。载物台上有压片夹,用以不变玻片。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第一节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教学设计 连云港海头初级中学朱文娟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显微镜各部件的名称、作用和方法,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2.学会正确规范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方法,发展实验能力。 3.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在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的熏陶中,树立初步的科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认识显微镜的结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2.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能观察到清晰的物象。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刚接触生物实验的七年级学生,本节课内容学习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由于本节课内容涉及较深的动手能力,故在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设置大量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地球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可是,细胞的体积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呢?聪明的人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发明创造了显微镜这种专门用来观察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仪器。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下显微镜及其使用方法。 2、讲授新课 活动一:显微镜的结构 通过挂图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对显微镜的结构进行细致的讲授。具体从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三方面讲述各部分结构和功能。 活动二:显微镜的使用 通过具体实验来讲授显微镜的实验步骤,在讲述各步骤时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强调个步骤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a.取镜和放置:取出时,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在左肩前方的位置。(学生思考原因) b.对光:用拇指和中指移动旋转器(切忌手持物镜移动),使用低倍镜对准镜台的通光孔(听到碰扣声时以对准)。打开光圈,上升集光器,并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以左眼观察(右眼打开),同时调节反光镜方向,直到视野中光线均匀明亮为止。(学生思考为什么是先用低倍镜观察) c.放置装片:取装片于载物台上(切记是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用推片器弹簧夹住,然后旋转退片器螺旋,将索要观察的部分调到通光孔中央。 d.低倍镜观察:以左手按逆时针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镜台缓慢地上升至物镜距标本片约5毫米处,应注意在上升镜台时,切勿在目镜上观察。一定要从右侧看着载物台上升,以免上升过多,造成镜头或标本片的损坏。然后,两眼同时睁开,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左手顺时针方向缓慢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缓慢下降,直到视野中出现清晰的物象为止。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可调节推片器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装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升降集光器的位置或开闭光圈的大小来调节,如果在调节焦距时,载物台下降已超过工作距离(>5.40mm)而未见到物象,说明此次操作失败,则应重新操作,切不可心急而盲目地上升载物台。 e.高倍镜观察:一定要先在低倍镜下把需进一步观察的部位调到中心,同时把物象调节到最清晰的程度,才能进行高倍镜的观察。 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头,转换高倍镜时转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防止高倍镜头碰撞装片),如高倍镜头碰到装片,说明低倍镜的焦距没有调好,应重新操作。 调节焦距,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在目镜上观察,此时一般能见到一个不太清楚的物象,可将细调节器的螺旋逆时针移动约0.5-1圈,即可获得清晰的物象(切勿用粗调节器!) 如果视野的亮度不合适,可用集光器和光圈加以调节,如果需要更换装片标本时,必须顺时针(切勿转错方向)转动粗调节器使载物台下降,方可取下装片标本。想让像变大就要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像变小则反之…… f.收镜:下降载物台至最低,去下装片;转动螺旋器使物镜呈“八”字朝向学生;最后竖起反光镜以免停灰(学生思考原因)。

实验五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图像衬度观察

实验五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结构原理及图像衬度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实际样品观察与分析,明确扫描电镜的用途。 二、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简介 扫描电镜利用细聚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逐点扫描,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物理信号,这些信号经检测器接收、放大并转换成调制信号,最后在荧光屏上显示反映样品表面各种特征的图像扫描电镜具有景深大、图像立体感强、放大倍数范围大且连续可调、分辨率高、样品室空间大且样品制备简单等特点,是进行样品表面研究的有效工具。 扫描电镜所需的加速电压比透射电镜要低得多,一般约在1~30kV,实验时可根据被分析样品的性质适当地选择,最常用的加速电压约在20kV左右。扫描电镜的图像放大倍数在一定范围内(几十倍到几十万倍)可以实现连续调整。放大倍数等于荧光屏上显示的图像横向长度与电子束在样品上横向扫描的实际长度之比。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与透射电镜有所不同,其作用仅仅是为了提供扫描电子束,作为使样品产生各种物理信号的激发源。扫描电镜最常使用的是二次电子信号和背散射电子信号,前者用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后者用于显示原子序数衬度。 扫描电镜的基本结构可分为六大部分,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系统、信号检测放大系统、图像显示和记录系统、真空系统和电源及控制系统。图5-1是扫描电镜主机构造示意图。试验时将根据实际设备具体介绍。这一部分的实验内容可参照教材内容,并结合实验室现有的扫描电镜进行,在此不作详细介绍。 三、扫描电镜图像衬度观察 1.样品制备扫描电镜的优点之一是样品制备简单,对于新鲜的金属断口样品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直接进行观察。但在有些情况下需对样品进行必要的处理。 (1) 样品表面附着有灰尘和油污,可用有机溶剂(乙醇或丙酮)在超声波清洗器中清洗。 (2) 样品表面锈蚀或严重氧化,采用化学清洗或电解的方法处理。清洗时可能会失去一些表面形貌特征的细节,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 (3) 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观察前需在表面喷镀一层导电金属或碳,镀膜厚度控制在5~10nm 为宜。 2.表面形貌衬度观察二次电子信号来自于样品表面层5~10nm,信号的强度对样品微区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取向非常敏感。随着样品表面相对于入射束的倾角增大,二次电子的产额增多。因此,二次电子像适合于显示表面形貌衬度。

光学显微镜工作原理

光学显微镜工作原理 1. 1. 引言 2. 2. 显微镜基本原理 3. 3. 显微镜图像质量 4. 4. 显微技术的类型 5. 5. 荧光显微技术 6. 6.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部件 7.7. 了解更多信息 8.8. 阅读所有物理学类文章 自十六世纪末发明以来,光学显微镜加深了我们对基础生物 学、生物医学研究、医疗诊断和材料科学的认识。光学显微 镜最多可将物体放大1000倍,以展现其微观细节。如今,这 项技术已远远超出罗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所发明的第一台显微镜的水平。人类研发的特 殊技术和光学设备可以揭示出活细胞的结构和生化机能。显 微镜甚至已进入数字时代,利用电荷耦合器件(CCD)和数码 相机来捕捉图像。然而,这些高级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却与您 生平第一节生物课上用过的学生显微镜非常相似。 光学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与折射望远镜极为相似,仅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下面让我们简单地了解一下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望远镜要从昏暗、遥远的物体上采集大量光线,因此需要巨大的物镜,以尽可能多采集一些光线并使物体看起来更加明亮。物镜很大,因而物体的图像会出现在一段距离之外的焦点位置,这就是为何望远镜比显微镜长得多的原因。望远镜的目镜随后放大图像,使物体就像在您眼前一样。 洋葱皮细胞(200倍) 光学显微镜工作原理

普通学生 光学显微镜的示意图,显示各个部件和光路 与望远镜相反,显微镜必须从距离很近、范围极小、厚度极薄且明亮清晰的样本上采集光线。因此显微镜不需要巨大的物镜。相反,显微镜的物镜很小,而且呈球形,这就意味着显微镜两侧的焦距都要短得多。物镜将物体的图像对焦在显微镜镜筒内的不远处。随后图像由第二个透镜放大,这个透镜称为接目镜或目镜,使物体如同在您眼前一般。 望远镜和显微镜之间另一个主要区别在于,显微镜带有光源和聚光器。聚光器是一种透镜系统,用于将光源的光线聚焦到样本上的一个微小而明亮的点,即物镜检查的同一区域。 显微镜与望远镜之间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后者配有固定物镜和可换目镜,而前者配有可换物镜和固定目镜。通过更换物镜(从相对扁平、低放大倍数的物镜到较圆、高放大倍数的物镜),显微镜可以观察越来越微小的区域——采光不是显微镜物镜的主要任务,但却是望远镜的。 本文后半部分将详细讨论显微镜的组成部件。 制作简易显微镜 您可以用放大镜和纸片制作简易显微镜: 1. 准备两片放大镜和一张印有图像的纸。 2. 将一片放大镜固定在纸张上方不远处。印刷图像看起来变 大了一点。 3. 将另一个放大镜放在您的眼睛和第一个放大镜之间。 4. 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直到印刷图像清晰为止。您会发 现印刷图像要比在第一个放大镜中看到的图像更大。 此外,您还可以制作一个类似针孔相机的简易针孔显微镜。 显微镜图像质量 使用显微镜观察样本时,您所看到的图像质量将在以下几方面进行评估: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以及动植物细胞练习题

班级 姓名 考号 1.用显微镜观察下列细胞,能够看到叶绿素的是( ) A .洋葱鳞片中内表皮细胞 B .人口腔上皮细胞 C .黄瓜表层果肉细胞 D .根尖成熟区细胞 2.55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偏左上方,如何操作才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 ) A.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B.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C. 换用小光圈,装片向左上方移动 D. 换用大光圈,装片向右下方移动 3. 一同学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的步骤如下:(1)擦拭盖玻片(2)取材(3)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4)展平(5)盖上盖玻片(6)染色。他的操作有哪些错误( ) A. (1)中没擦拭载玻片 B. (2)和(3)的顺序颠倒 C. (3)中不该滴生理盐水 D. 前三项都是 4.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 A. 遮光器和目镜 B. 遮光器和物镜 C. 遮光器和反光镜 D.目镜和物镜 5.在用低倍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下图所示。你认为哪个观察效果最好?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下图中的A ~D 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形成的图像是( ) A B C D 7.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用于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为( ) A .碘液、生理盐水、自来水 B .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C .碘液、自来水、生理盐水 D .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8.下面是明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操作步骤,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10.右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①转到视野②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 .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 .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 .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9.用下列不同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来观察人血永久涂片,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一组是( ) A .20×、45× B .10×、40× C .15×、10× D .5×、8× 11.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 ① ② ③ 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