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九章经济周期理论

❖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338页。
❖ 经济周期的阶段
❖ 经济周期可以分为两个大的阶段:扩张阶段 与收缩阶段。
❖ 如果划分更细一些,则可分为四个阶段:繁 荣、衰退、萧条、复苏。
产 出
实际GDP
潜在GDP
0
时间
❖ 经济周期的类型 ①朱格拉周期:中周期或中波。 ②基钦周期:短周期或短波。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或长波。 ④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周期。
❖ 【案例来源】
思考讨论
❖1.什么是经济周期? ❖2.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主要原因?
第一节 经济周期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阶段与类型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循 环,指“总的经济活动中的扩张和收缩的交 替,这种周期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 生产指数以及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 标的波动而显示出来。”
❖ 乘数—加速数模型
❖ 凯恩斯主义将乘数理论与加速数原理结合, 也就是把投资乘数对收入的影响与加速数原 理中收入对投资的影响结合起来,提出“乘 数—加速数原理”的动态经济模型,用以解 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及波动的幅度。
❖ 加速数原理 ❖ 加速数原理[Accelerator Principle]
❖ 第二个重大时期40年代初的经济繁荣是容易 解释的。这次事件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二战。 随着美国在海外进行战争,联邦政府不得不 把更多资源用于军事。从1939年到1944年, 政府的物品与劳务购买几乎增加了5倍。总需 求这种巨大扩张几乎使经济中物品与劳务的 生产翻了一番,并使物价水平上升了20%。 失业从1939年的17%下降到1944年的1%,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低的失业水平。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的核算方式:当将产出的增长分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进步。
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则主张核算方式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和技术进步三个来源。
增长核算方程:设经济的生产函数为:(,)Y AF N K = ①式中,Y,N 和K 为总产出、投入的劳动量和投入的资本量,A 为解决的技术状况,或称为全要素生产率。
(,)N K Y MP N MP K F N K A ∆=⨯∆+⨯∆+⨯∆ ②N MP 和K MP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品。
方程式②整理可得:N K MP N MP K Y A Y Y Y A⨯∆⨯∆∆∆=++ ()()N K MP N MP K Y N K A Y Y N Y K A⨯⨯∆∆∆∆=++ ③ 在竞争性的市场上,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是,将要素需求量固定在使要素的边际产量等于要素实际价格的水平上。
因此,表达式N MP N ⨯和K MP K ⨯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收益,从而表达式N MP N Y ⨯称为劳动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劳动份额,并计其为α。
而表达式K MP K Y ⨯称为资本收益在产出中所占的份额,简称为资本份额,并计其为β。
由此,式③可改写为:Y N K A Y N K Aαβ∆∆∆∆=⨯++ 产出增长=(劳动份额X 劳动增长)+(资本份额 X 资本增长)+技术进步A Y N K A Y N Kαβ∆∆∆∆=-⨯- A A∆被称为索洛余量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基本假定: (1) 社会储蓄函数 ()S s Y =式中,s 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
(2) 劳动力按照一个不变的比率n 增长2. 基本方程索洛推导出的新古典增长的基本方程为:()k sy n k δ∆=-+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y=f(k)),n 为劳动力的增长率,δ为资本的折旧率。
从而sy 为社会的人均储蓄;()n k δ+为新增劳动力所配备的资本数量和资本折旧,称为资本广化(意味着为每一个新生的工人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存量);k ∆为人均资本的增加,称为资本深化(意味着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存量上升)。
西方经济学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九章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1.增长极限论 经济增长要受到客观因素 的限制,增长有一个不可 逾越的极限,经济不可能 无限增长下去。
2.增长怀疑论 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经 济福利的增加,因为人类 为经济增长还要付出巨大 的代价。
资本一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 20%时,经济增长率为: A.5% B.80% C.20%
(3)三个增长率
A.实际增长率:实际上所发生的 增长率。
实际增长率 有保证的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B.有保证的增长率
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 长率,企业家会增加投资,使两 者一致,刺激经济扩张,长期萧 条。
四、经济周期理论
1.纯货币理论: 经济周期是一种货币现象,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完全 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大和紧缩信用所造成的。 2.投资过度理论: 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 3.创新理论 用技术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 4.乘数—加速原理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定义与特征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三、经济增长模型 四、经济增长的极限与代价
3.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
(1)基本假设 社会成员分为利润与工资收 入者2个阶级; 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的 储蓄倾向不变; 利润收入者的储蓄倾向大于 工资收入者的储蓄倾向。
(2)基本公式 P=利润率, Sp、Sw、C分别表示利润收 入者储蓄率、工资收入者 储蓄率、资本-产出比。 由于Sp、Sw、C 假定不变 ,故利润动
劳动力数量的增加 劳动力质量的提高
人力资本:无形资本,
备、厂房、存货等存量。
3.技术进步
提高生产率,同样要素投入 能提供更多产品 资源配置改善,规模经济和 知识的进展。
(完整版)《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

《西方经济学》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习题一、选择题1、经济增长最基本的特征( ).A、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B、技术进步;C、制度和意识的调整;D、社会福利的增加;2、经济周期中两个主要阶段是()。
A、繁荣和萧条;B、萧条和复苏;C、繁荣和衰退;D、衰退和复苏;3、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繁荣、衰退、萧条、复苏;B、衰退、萧条、复苏、繁荣;C、萧条、复苏、繁荣、衰退;D、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经济周期的中心是().A、价格的波动;B、利率的波动;C、国民收入的波动;D、就业的波动;5、持续时间约为15~25年的经济周期是由经济学家( )提出的。
A、基钦;B、朱格拉;C、库兹涅茨;D、康德拉季耶夫;6、下列各项中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论;B、心理周期论;C、消费不足论;D、太阳黑子周期论;7、根据哈罗德模型,当资本—产量比率为4,储蓄率为20%时,则经济增长率为()。
A、5%;B、20%;C、25%;D、80%;8、加速原理表明()。
A、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减少;B、GDP增加导致投资的多倍增加;C、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增加;D、投资增加导致的GDP多倍减少;9、强调经济增长会加剧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经济增长模型是( ).A、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B、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C、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D、增长极限论;10、经济活动之所以发生周期性的波动,是由于( )。
A、乘数的作用;B、加速数的作用;C、技术变动的冲击;D、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二、判断题1、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2、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 )3、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 )4、朱格拉周期是一种短周期.()5、经济增长最基本的标志是技术进步。
( )6、刺激消费水平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
( )7、加速原理断言GDP的增加导致投资以更快的速度增加。
()8、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的特征之一。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引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
经济增长关注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长期内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经济总量的增长,而经济周期则强调经济波动和周期性的波动。
本文将介绍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最早的经济增长理论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劳动分工和生产要素积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学家们提出了更多的理论来解释经济增长现象。
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是经济学家罗伯特·索洛推崇的经济增长理论。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受到生产要素的影响,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
新古典增长理论强调生产要素的效率和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主张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提高生产力来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对新古典增长理论进行数学建模的结果。
该模型包括生产函数、储蓄和投资、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等要素,用于分析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状态和稳定增长路径。
新古典增长模型将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供给侧经济学供给侧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经济学思潮。
该理论认为通过改善供给条件,特别是降低生产要素的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
供给侧经济学主张通过减税、放松管制和促进市场化改革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从而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波动和周期性变化。
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经济波动的原因、机制和影响因素。
常见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
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传统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包括库兹涅茨循环理论、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商业周期理论。
库兹涅茨循环理论认为经济波动是由自然资源的供给和需求不平衡引起的,而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则强调经济波动是由投资、消费和货币政策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第九章 经济增长的脉络

物价指数一般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即根据某种 商品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来确定其价格加权数的大小。 物价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P0,Pt分别是基期和本期的价格水平,Qt是本期 的商品量。
1.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简称CPI,也称零售价格指数,是衡量 各个时期居民个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化 的指标。 这是与居民个人生活最为密切的物价指数,因为这个 指标最能衡量居民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水平。 2.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简称PPI,又称批发价格指数,是衡量 各个时期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用到的产品的价格水平变化 的指数。通常这些产品包括产成品和原材料。 3.G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第二节 通货膨胀 第三节 失业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一、经济增长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生产商品和劳务的 能力的增长。
库兹涅茨总结了现代经济增长的六个特征: 第一,按人口计算的产量、人口以及资本形成维持高 增长率。 第二,生产率本身增长的程度也是很高的。 第三,经济结构的快速变革。 第四,社会结构与意识形态的迅速改变,主要表现在 社会城市化和移风易俗上。 第五,增长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大。 第六,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不平衡,通常先进国家和落 后国家之间人均产出水平有很大差距。
(1)政府支出的增加。一是增加税收或举债,二是增 加货币发行量。
(2)政府推行充分就业的政策。
(二)需求拉动与供给推动
1.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 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总供给曲线从C点开始成为垂直 于横轴的直线,这表明市场达到充分 就业状态,社会上已经没有闲置资源, 总供给不会再增加。 那么,当需求继续增加,需求曲 线会向右上方移动,总供给曲线AD2 再向右上方移动,只会导致物价上涨, 而总产量不再增加。这就是“过多货 币追求过少产品”所产生的通货膨胀。
第九讲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cukg

索罗模型基本方程式
△k = s ·f(k) -(δ+n)k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2.经济增长的稳态
稳态条件:当投资与折旧正好平衡,资本存量 将不发生变化,这一资本存量水平被称为稳态 的资本水平。稳态代表了经济的长期均衡。
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为代表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向凯恩
斯主义各派发起全面挑战,并取得了开创性成果。”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的统一: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有经济增长理
论与经济周期理论之分,前者研究长期问题,后
者研究短期问题。但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经
济增长与经济周期是一个问题。所以,真实经济
周期理论实际上并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理论,它本
身就是完整的宏观经济理论。”
梁小民:《诺贝尔经济学奖回归“真实经济周期”》, 《21世纪经济报道》2004-10-17 。
导致经济周期的真实因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
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
Yt 5
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实际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2004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
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真实经济周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基德兰德和普雷斯
科特,以表彰他们在动态宏观经济学领域作出的
杰出贡献。
他们在对经济周期的研究中,通过对引起经
的增长经验中已有所表现,它是索洛模型的一个重要推断。
西方经济学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2)经济均衡增长的稳定性 4.与哈罗德经济增长模型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收入均衡的条件相同:I=S; ②增长率相同: (2)不同点 5.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途径 6.经济增长的黄金律 (1)定义 (2)意义 (3)两者不等时的调整
8
第二节 经济周期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与阶段
1.经济周期的含义 2.经济周期的阶段
29
图9-10国际收支逆差下的调整
30
(四)IS-LM-BP模型的应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在实现国内外同时均衡时的作用的分析 1.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货币政策的作用 (2)财政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1)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作用 (2)浮动汇率制度下,财政政策的作用
第9章 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
学习目标
理解经济增长的含义和特征; 理解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类型; 了解经济增长的源泉; 了解经济增长模型; 掌握经济周期理论和乘数-加速原理 。
1
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 一、经济增长的含义与特征
1.经济增长的含义 2.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
2
二、经济增长的源泉
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不同的经济学家有不同的看 法。亚当· 斯密强调分工、专业化生产与国际贸易中的绝 对优势;李嘉图强调比较优势与自由贸易;马克思和恩 格斯以及熊彼特强调创新;而索洛等人强调生产要素; 贝克尔和舒尔茨则强调教育与人力资本;新经济增长理 论中,罗默和卢卡斯强调内生性增长,特别是规模报酬 递增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其实质是强调内生性技术创 新;诺斯等人强调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最近, 鲍默尔在新书中强调了自由市场机制是资本主义经济增 长的关键。
(2)假定投资是收入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