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合集下载

糖尿病自我管理案例

糖尿病自我管理案例

糖尿病自我管理案例
小明是一名25岁的青年男子,他在大学时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


的家族中有糖尿病的历史,在大学时,他常常晚上吃垃圾食品和甜食,很
少锻炼,体重也开始增加。

医生告诉他这些生活习惯会使他的糖尿病得到
更严重的控制。

小明很难过,但他知道自己需要采取措施来改变生活方式。

他开始学
习如何管理糖尿病。

他通过以下方式自我管理:
1.饮食控制:小明开始遵循医生的建议,减少高糖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他开始注重饮食中的蛋白质、膳食纤维和健康脂肪的摄入,如鸡胸肉、鱼、豆类、蔬菜、杏仁和芝士。

2.健康体重:小明知道体重是糖尿病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开始
锻炼身体,包括跑步和举重,每周至少锻炼3次。

他也记录每天的体重和
血糖水平。

3.血糖监测:小明使用血糖仪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并将数据记录在
日记本中。

这样,他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食物选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4.健康生活方式:小明知道,糖尿病的自我管理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努力。

他避免熬夜和过度压力,并养成每天很固定的生活作息,例如在晚上11点左右睡觉和在早上7点左右起床。

小明的努力得到了回报。

他的体重下降了20磅,他的血糖水平达到
了良好的控制状态,并且他感觉更加健康和有活力。

总的来说,糖尿病管理需要时间和耐心,但小明证明这是可行的。


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认真的自我管理,他有效地控制了他的糖尿病。

糖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

糖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

糖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手册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进而对全身各系统产生损害。

为了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需要学会进行自我管理。

本手册将介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第一章:了解糖尿病在开始自我管理之前,我们先要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和基本知识。

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两种,每种类型在发病机制、治疗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了解糖尿病的类型、病因、症状以及并发症的风险是进行自我管理的基础。

第二章:饮食管理饮食管理对于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

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助于控制血糖浓度、促进体重控制、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等。

在这一章节中,我们将介绍适宜的饮食组成、饮食原则以及常见的饮食误区,帮助糖尿病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第三章: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对于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

运动可以增加身体的敏感度,帮助细胞更好地吸收血糖。

通过某些运动方式,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调节血脂、改善心血管功能等。

本章节将介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运动频率和运动强度,并提供一些建议,使患者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体能活动。

第四章:血糖监测不论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通过监测血糖水平,患者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趋势,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本章节将介绍血糖监测的方法、监测时机以及如何解读血糖数据,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血糖检测技巧。

第五章:用药管理药物治疗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案,包括口服药物、胰岛素注射等。

本章节将介绍常见的糖尿病药物、用药原则、副作用以及合理用药的建议,帮助糖尿病患者正确、安全地进行药物治疗。

第六章:心理支持糖尿病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患者在面对病情、并发症以及治疗带来的压力时,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2024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范文

《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和治疗。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并不理想。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1. 血糖监测: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能够进行定期的血糖监测,但频率和准确性因个体差异而异。

2. 饮食控制:大部分患者能够遵循医生的饮食建议,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如对食物热量、糖分等掌握不够准确。

3. 运动锻炼:多数患者能够坚持适量的运动锻炼,但部分患者因身体状况、环境等因素无法实现。

4. 药物治疗:患者能够按照医嘱服药,但存在忘记服药、漏服等现象。

5. 心理调适:部分患者在面对糖尿病的长期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三、影响因素分析1. 认知因素: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程度、对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其自我管理水平。

2. 社会支持:家庭、朋友、社区等社会支持对患者的自我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缺乏社会支持会导致患者缺乏信心和动力,从而影响自我管理水平。

3. 文化因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4. 医疗资源: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医生的指导与教育等也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四、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建议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其自我管理的信心和动力。

2. 家庭支持:家庭成员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3. 社区支持:建立糖尿病患者的互助组织,提供心理支持、生活帮助等,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

4. 医疗资源优化:提高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加强医生的指导和教育,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5. 文化适应: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患者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

健康讲座-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健康讲座-糖尿病的自我管理
运动的注意事项——运动时 先做热身运动 15分钟 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 若出现乏力、头晕、心慌、胸削、憋气、出虚汗、 腿痛等不适,应 立即停止运动 运动中要注意 饮一些向开水 ,以补充水分和氧的消 耗 运动即将结束时,再做 10分钟左右的恢复整理活动 防止意外伤害
运动的注意事项——其他 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相对固定 注射膜岛素的病人,运动前应将膜岛素注射在腹部 有条件者最好在运动前不口运动后各测一次血糖 随身携带糖果,当 血糖较低时及时服下,避免低血糖 发生 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写明姓名、年龄、住址、电话等 运动后仔细检查双脚,发现红肿、青紫、水泡、血泡、感染等,应及
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皮肤湿润 局部皮肤的干燥 (足趾间、腋窝、腹股沟) 避免阳光暴晒 及时治疗皮肤疾病
四、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 1、做好心理准备 2、象正常人一样生活 3、自我管理 4、充满自信向糖尿病挑战--糖尿病目前不能根治,但是通过合理的治疗可
以使血糖长期稳定,接近正常,糖尿病患者可以象正常人一样的愉快生活!
内 ,结合后的血红蛋白是不可以复原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可以反 映过去 1-3个 月的血糖平均水平。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 血糖会有波动,单次血糖测定往往难以反映血糖控制的全貌,而糖化 血红蛋白能反映抽血前 1-3个月血 糖的平均水平(血糖平均值 mmol/L=糖化血红蛋白值x2-6)。
三、糖尿病并发症的自我监护 1、低血糖
监测:尿蛋白与肾功能、眼底检查、神 经肌电图等 其他:血压、体重、腰围/臀围 监测的时间 每日1次:血糖、尿糖 每月 1次:体重、血压、腰国/臀围 每季度 1次:糖化血红蛋白 每半年 1次:血脂、眼底检查、神经系统检查、肾功 能检查、心电图
检查 必要时进行:胸部 X线检查、口服葡萄糖耐量和膜岛素释放试验 以上检查时间为病情稳定时的频率,病情不稳定时,酌情加测 其他检查:了解膜岛素抗体和膜岛功能 血糖监测 定期检查,病情不稳定时每天检查血糖,病情稳定后,1个月至少检

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引言】糖尿病,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威胁着全球数以亿计的人群。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

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自我管理来控制疾病的进展和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行为以及影响这些行为的因素。

【一、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内容】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饮食管理、药物治疗、体育锻炼、血糖监测和心理调适。

饮食管理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自我管理内容之一,患者需要控制食物摄入量,选择低糖、低脂和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过度饮食和暴饮暴食。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患者需要按时服药、遵循医嘱,并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体育锻炼对于糖尿病患者保持体重和血糖水平的稳定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

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自己的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心理调适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患者需要积极面对疾病,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1. 个人因素个人的知识水平、态度和行为习惯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着他们对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的控制程度。

个体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够坚持自我管理的行为。

2. 家庭支持糖尿病患者在家庭中得到的支持是他们自我管理行为的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家人的关心和鼓励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效果,同时家人的参与也有助于确保患者的饮食和运动习惯的质量。

3. 医疗服务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对糖尿病患者的行为管理有着重要影响。

患者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与医生的良好沟通,以及医生对患者的指导和支持,都将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4. 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糖尿病自我管理版

糖尿病自我管理版

糖尿病自我管理版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是指通过调节生活方式、饮食、药物治疗等手段,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控糖尿病。

一、饮食控制饮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搭配饮食,提供足够的营养:应选择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油腻和高糖食品。

建议多食用蔬菜、水果、全谷类、低脂肪乳制品等食物。

2. 控制总能量摄入:根据个体差异和体重状况,合理控制总热量摄入量,避免肥胖。

3. 合理分配三餐: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能够控制血糖。

推荐三餐均匀分配,每日进食规律。

二、运动管理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跑步、游泳等运动,每次锻炼时间30分钟以上。

2. 运动前后监测血糖:为了防止低血糖的发生,运动前后应监测血糖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餐前或餐后进食和胰岛素的用量。

3. 避免过度锻炼:过度运动会导致血糖下降过快,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应根据自身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的发展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患者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定时用药:药物的用药时间应按医嘱进行,不可随意更改。

特殊情况下如病情加重或有不适症状,应及时向医生反映。

2. 注意药物副作用:药物治疗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低血糖、胃肠道不适等。

患者应仔细阅读说明书,遵循医生建议。

3. 定期监测血糖: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和药物效果来调整用药剂量。

四、定期随访定期随访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

患者应定期复诊,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和评估。

定期随访的好处包括:1.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随访期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和身体状况,调整药物剂量或者给予其他治疗方案。

糖尿病自我管理内容

糖尿病自我管理内容

糖尿病自我管理内容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慢性疾病,它发病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很大。

虽然目前医学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糖尿病的药物和疗法。

因此,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自我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们来看看糖尿病自我管理的具体内容。

饮食管理:饮食管理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患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注意控制食物的摄入量和质量。

具体建议如下:1. 饮食要规律,每天三餐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2. 合理配餐,控制热量,低脂、低糖、低盐饮食是必要的,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3. 饮食应粗细搭配,粮食为主,荤素搭配,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可降低血糖、血脂等指标。

4. 定量饮水,尤其是喝水最好是正常范围内,避免喝果汁,饮料等高糖饮料。

运动管理: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也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保持身体健康。

建议如下:1.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2. 控制运动强度和时间,不要过度运动,尤其是在过高体温和颈部高压状态下不宜强度过大。

3. 坚持运动,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时间应超过30分钟。

药物管理:糖尿病药物管理也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准确掌握自己所需的药物种类和用量,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用药习惯。

具体建议如下:1. 合理选药,根据自己的特定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

2. 定时用药,保持规律,不可随意更改或停药。

3. 检测血糖,进行药物监测,及时调整用药量。

自我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经常自我监测血糖、血压和体重等指标,以便及时掌握自己的健康状态,调整生活方式。

建议如下:1. 血糖检测,常规检测为早餐前、午餐前、晚餐前、临睡前等时间进行检测。

2. 血压检测,每周检测一次,最好每次测量三次符合规范的姿势。

3. 体重监测,每周定期测量,及时调整食谱和运动计划。

总结:糖尿病自我管理是一个长期维护的过程,需要患者自己的努力和意识去积极配合。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和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是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管理教育是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和合理饮食等方面的教育,使患者能够理解并掌握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自我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

在教育中,医生、护士和其他医疗人员的角色是教师,患者则是学生,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和配合,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并执行个性化的管理计划。

自我管理教育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活方式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包括合理的饮食习惯、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作息时间等。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新陈代谢,调节体内的血糖水平,防止体重增加等。

合理的饮食习惯包括定量定时吃饭,少吃高糖、高脂和高盐食物,多吃低糖、高纤维的食物等。

2. 药物管理: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服用药物进行控制。

他们需要了解自己使用的药物,熟悉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包括药物的名称、剂量、时间、途径等。

患者需要按时按量服药,并且要定期检查血糖情况,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3. 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自己的血糖监测方法,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监测。

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血糖波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患者需要了解不同血糖水平对身体的影响,学会判断自己的血糖情况,以及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药物。

4.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合理饮食的原则,并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

合理饮食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监测体重。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个人化的饮食计划,限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多摄取蔬菜、水果和纤维食物等。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掌握处理应对慢性病的心理压力,通过良好的心理调适,减轻糖尿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他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家庭、社交和工作等各个方面,提高生活质量,积极面对病情,合理安排时间,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刚开始运动时,坚持每次5~10分钟,每周2次 • 以后每次运动逐渐增加2~5分钟 • 当感觉身体可以适应更多运动时,每周再增加1天运动
最终目标:每次坚持运动30分钟,每周至少150分钟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运动前后注意事项
• 运动前全面检查身体状况 • 选择舒适的衣物 • 选择合适的场所 • 穿舒适的鞋,并在运动后检查足部 • 运动前做5~10分钟热身运动 • 运动后做5~10分钟整理运动 • 结束后半小时及时补充水分
如果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仍无法控制好血糖,您需要咨询医生,选 择适合您的药物,包括起始胰岛素治疗。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结合您目前的药物治疗仍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请咨询 医生,调整您的治疗方案或胰岛素剂量。
用药原则:随β细胞功能减退需调整治疗方案
β细胞功能
生活方式干预
诊断
口服降糖药物 (单用或联合应用)
关于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需征求医生的建议
运动中的安全防控
• 结伴去运动 • 一旦感觉疼痛或呼吸费力,立即停止运动 • 运动时喝些水 • 随身携带应急糖果以备低血糖时服用 • 随身携带一张注明糖尿病病情的卡片-急救卡
运动时如何预防低血糖?
• 避免单独进行运动 • 推荐饭后1小时开始运动 • 长时间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应采取下列预防措施
正确摄入量 饺子 豆腐 虾
饮食管理窍门:烹饪方法要科学
• 建议:





• 少用:


红烧
饮食管理窍门:一日健康饮食搭配
营养早餐
丰富午餐
清淡晚餐
与家人一同进餐的小贴示:
• 用标准碗盛米饭(可装2两熟米饭)确保正确的主食摄入量 • 肉类食物一天的摄入量相当于一副扑克牌大小 • 可少量吃零食,并从主食中减少相应的量
➢ 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
➢ ......
胰岛素治疗注意事项
• 胰岛素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2~8°C保存,切勿冷冻 ➢ 预混胰岛素注射前需要充分摇匀 ➢ 根据不同胰岛素的起效时间按时进餐 ➢ 注意注射部位轮转 ➢ 针头不能重复使用 ➢ 需加强血糖监测
睡前血糖 • 胰岛素治疗,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即时血糖
• 出现低血糖症状时 • 剧烈运动前后
何时需增加监测频率?
需要增加监测频率的情况
改换糖尿病药物前后 开始服用其它类药物时(如降压药、抗痉挛药等) 运动计划和活动强度改变时 压力增大时 生病时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是否增加监测频率
如何记录血糖监测结果
➢ 运动前及运动中适当加餐 ➢ 随时监测血糖 • 运动前后最好监测血糖 • 较大运动量后,进食量要适当增加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饮食 运动
治疗篇 监测 药物
糖尿病监测及自我管理
血血 糖糖
• 各点血糖谱 • 糖化血红蛋白 • 尿糖
其他监测指标
• 血压 • 体重及腰围 • 血脂 •足 • 肾脏 • 眼底 • 心血管病
启动胰岛素治疗 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
时间 (年)
多种胰岛素强化治疗 基础+餐时胰岛素等
原则:平衡收益和风险
体重增加、低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7%
风险
获益
• 原则:选用获益超出风险更多的药物,复合终点为:
➢ 糖化血红蛋白<7%
➢ 无体重增加
➢ 无低血糖风险(轻度和重度)
推荐您使用:
➢ 第3代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
8.5
餐后血糖 (mmol/L)
8.1 ~ 9.0
11.0
• 为什么在医院和在家的血糖控制情况有这么大差异?
问题的关键在于自我管理
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 糖尿病自我管理会帮助您:
–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 –提高治疗效果 –节约医疗费用,减少身体损害 –减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糖尿病是终身进展性疾病, 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护理,不能实现血糖长期达标。
tn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内分泌科
本次内容介绍
1 糖尿病自我管理不可少 2 饮食自我管理有诀窍 3 运动自我管理支几招 4 监测自我管理很必要 5 用药自我管理讲几条 6 糖尿病健康教育莫忘掉
您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 老王,58岁,2型糖尿病
住院1周后 出院1个月后复查
空腹血糖 (mmol/L)
5.8 ~ 6.5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饮食 运动
治疗篇 监测 药物
糖尿病日常饮食自我管理原则
• 摄入适当热量 • 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 • 坚持少量多餐 • 配合用药时间定时定量进餐 • 多饮水,限饮酒 • 平衡饮食量与劳动强度 • 家人督促,效果更佳
饮食管理窍门:控制食物份量
• 使用标准量具控制食物份量,避免过量 • 增加饱腹感的小窍门
• 记录进餐和就寝时间,以及餐前、餐后2小时和睡前血糖 • 记录胰岛素或口服药用药剂量及时间 • 对特殊情况给予备注说明
家人协助监测,更易坚持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饮食 运动
治疗篇 监测 药物
用药原则
在一般用药原则基础上,还需注意: • 随着β细胞功能的减退需要不断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 药物治疗中注意平衡收益和风险 • 遵医嘱,科学用药,个体化用药
以血糖自我监测为基础
自我血糖监测的好处
• 利于评价糖尿病治疗效果 • 及时发现低血糖 • 可指导患者更有效进行自我管理 国际、国内指南中均建议积极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时间点及适用情况
监测时间点
适用情况
餐前血糖 • 血糖水平很高时需关注空腹血糖 (含空腹血糖) • 有低血糖风险者
餐后2小时血糖 • 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达标
➢ 放慢进食速度 ➢ 多吃绿叶蔬菜 ➢ 增加饮水量 ➢ 餐后坚持短暂散步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饮食管理窍门:平衡膳食
• 碳水化合物类份量勿过多 • 保证蛋白质正确摄入量 • 多吃蔬菜 • 限制用油量
过多量 饺子
鸡肉
牛肉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与糖尿病一起生活——您和家人必备的生活指南.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编译.
自我管理的内容
生活篇 饮食 运动
治疗篇 监测 药物
生命在于运动
• 运动好处多 ➢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 多运动可减轻体重、增加体力,并感觉朝气蓬勃 ➢ 坚持运动就会有所收获
• 选择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