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教案-室外实验 3:亲手制作照相机 通用版

合集下载

科普实验diy照相机教案

科普实验diy照相机教案

科普实验diy照相机教案导语,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将影像投射在感光介质上并记录下来的设备。

而diy照相机则是一种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的照相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照相机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diy照相机制作方法,并附上详细的实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一、实验材料准备。

1. 一个空的牛奶盒或者纸盒。

2. 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

3. 一张黑色的纸板。

4. 一张铝箔纸。

5. 一张透明的胶片。

6. 一些胶带。

7. 一些剪刀。

8. 一些黑色的绝缘胶布。

9. 一些胶水。

10. 一些黑色的油漆。

11. 一些针和线。

12. 一些曝光计或手机APP。

二、实验步骤。

1. 制作成像器。

首先,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成像器,用于将光线聚焦在感光介质上。

将牛奶盒或者纸盒的一侧剪开,然后在盒子的另一侧开一个小孔,这个小孔就是我们的镜头。

接着,在小孔的周围用胶带固定一张透明的塑料薄膜,这个薄膜就是我们的镜头。

2. 制作快门。

接下来,我们需要制作一个快门,用于控制光线进入成像器的时间。

在盒子的顶部开一个小孔,然后在小孔的周围用胶带固定一张黑色的纸板,这个纸板就是我们的快门。

在纸板上开一个小孔,然后用铝箔纸覆盖住这个小孔,这样就制作好了快门。

3. 制作感光介质。

现在,我们需要制作一个感光介质,用于记录光线投射在上面的影像。

将一张透明的胶片固定在盒子的底部,这个胶片就是我们的感光介质。

4. 装配照相机。

将成像器、快门和感光介质装配在一起,然后用黑色的绝缘胶布将它们固定在一起。

接着,用胶水将盒子的所有接缝都粘好,确保光线不会从其他地方进入。

5. 调整焦距。

用一些黑色的油漆在盒子的内部涂抹一些,以减少光线的反射。

然后,用一些针和线调整成像器的焦距,确保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感光介质上。

6. 进行拍摄。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曝光计或者手机APP来测量光线的强度和时间,然后打开快门,让光线进入成像器,记录下美丽的影像。

关于手工照相机的教案

关于手工照相机的教案

关于手工照相机的教案教案:关于手工照相机一、教学目标:1.了解手工照相机的原理与结构。

2.了解手工照相机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

二、教学准备:1.手工照相机的实物模型。

2.相关的照片和影像展示。

3.绘画、剪切、拼贴等制作工具和材料。

4.相关的实验室设备和器材。

5.学生的记录本、素描纸、相纸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段介绍手工照相机的短视频,带领学生认识手工照相机的概念和用途,并引导学生思考手工照相机与数码相机的区别。

2.知识讲解(15分钟):简要介绍手工照相机的原理和结构,重点强调光学成像原理、镜头调焦和快门控制等关键知识点。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简单材料制作手工照相机。

3.制作步骤(30分钟):步骤一:给学生提供手工照相机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基本结构。

步骤二:学生根据实物模型的结构,自行构思并制作属于自己的手工照相机。

可以使用纸板、胶带、透明塑料等材料,应用剪切、折叠、粘贴等技巧进行制作。

步骤三:学生在手工照相机上调整焦距、光圈等参数,进行实际操作和调试。

4.实践操作(40分钟):步骤一:安排学生到实验室或适合拍摄的户外环境。

要求学生按照正规的照相机使用方法,选择合适光线条件,完成一组拍摄任务。

步骤二:学生将拍摄的照片放到相纸上进行显影,观察和记录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步骤三:学生根据实际的拍摄和显影结果,回顾和总结自己手工照相机的制作过程和可改进之处。

5.展示与总结(10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照相机和拍摄的照片,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同时,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制作过程,总结手工照相机制作的关键步骤和技巧。

6.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利用手工照相机继续拍摄一组照片,并写下对手工照相机的感受和体会,以及自己的改进和创新想法。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手工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过程。

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简易照相机设计课程设计

简易照相机设计课程设计

简易照相机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易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光学成像、镜头焦距等概念。

2.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照相机中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如光圈、快门、感光材料等。

3. 使学生了解摄影中的基本技巧,如曝光、构图、色彩等,并学会运用到简易照相机设计中。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动手制作简易照相机的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调整光圈、快门等参数,实现理想拍摄效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摄影技巧,创作具有艺术性和观赏价值的照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摄影艺术的兴趣,激发创作热情,提高审美素养。

2.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瞬间,学会用摄影记录和表达。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生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的特点,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简易照相机的设计和拍摄技巧,提高实践能力和审美素养,为未来的摄影艺术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简易照相机的基本原理:光学成像原理、镜头焦距、光圈、快门等基本概念及其在摄影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摄影光学基础”2. 简易照相机的结构与制作:照相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与结构,以及简易照相机的制作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照相机结构与制作”3. 摄影技巧:曝光控制、构图原则、色彩运用等摄影基本技巧。

教材章节:第四章“摄影技巧与实践”4. 实践操作:动手制作简易照相机,拍摄实践,掌握调整光圈、快门等参数的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实践操作与作品创作”5. 作品欣赏与评价:赏析经典摄影作品,学会从艺术性和技术性角度进行评价。

教材章节:第六章“摄影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简易照相机的基本原理第二课时:简易照相机的结构与制作第三课时:摄影技巧(上)第四课时:摄影技巧(下)第五课时:实践操作(上)第六课时:实践操作(下)第七课时:作品欣赏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按照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掌握简易照相机设计和拍摄的相关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作水平。

自制多用途照相机

自制多用途照相机

简易多功能照相机
实验器材:凸透镜、硬纸板、塑料薄膜、胶带、手电筒
制作步骤:
1、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
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

2、在一个纸筒(要求镜筒要长于20厘米)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
镜,另一个纸筒(要求镜筒要长于15厘米)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的薄膜。

实验步骤:
1、照相机:把小筒倒套在大筒上,物距最大,用手电筒照亮物
体,让透镜对着桌面或墙壁,改变透镜与桌面或墙壁的距离找到最清晰地像,观察像的特点,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现象:倒立缩小的像,像距小于物距
结论:像距小于物距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把小筒正套在大筒上,减小物距,用手电筒照亮物
体,让透镜对着桌面或墙壁,改变透镜与桌面或墙壁的距离找到最清晰地像,观察像的特点,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现象:倒立放大的像,像距大于物距
结论:像距大于物距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通过透镜直接看薄膜上的物体。

减小物体到透镜的
距离,观察像的特点,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现象:正立放大的像,像距大于物距。

结论:像距大于物距成正立放大的像。

二年级创意手工照相机教案

二年级创意手工照相机教案

二年级创意手工照相机教案教案标题:二年级创意手工照相机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手工制作一台简易的照相机,并了解摄影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通过活动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学生能够理解自然和人造光源对照片色彩效果的影响。

教学资源:1. 空白纸板2. 剪刀3. 胶带4. 尺子5. 彩色纸6. 色彩铅笔教学过程:导入:1. 向学生介绍摄影和相机的概念,并展示一台实际的相机。

2. 引导学生思考,相机是如何捕捉图像的。

步骤:1. 分组讨论(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对相机的理解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2. 解释制作照相机的过程(10分钟)- 向学生解释他们将会制作一台简易的照相机,用于拍摄图像。

- 展示示范照相机的样板:使用一个纸板,将其折叠成一盒子形状,然后在一侧剪一个小圆形窗口作为镜头。

- 说明学生制作照相机的每个步骤。

3. 制作照相机(30分钟)- 学生根据示范自行制作照相机,教师提供指导和帮助。

4. 装饰照相机(10分钟)- 学生用彩色纸和色彩铅笔给照相机装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创意设计。

5. 拍摄照片(15分钟)- 学生使用制作好的照相机拍摄周围的景物、同学或教师。

- 让学生注意不同光源和角度对照片的影响。

6.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张他们最满意的照片展示给全班。

- 学生分享他们拍摄过程中的体会和观察到的现象。

小结:1. 回顾学生制作照相机的过程和拍摄照片的经验。

2. 强调摄影的创造性和表达力。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摄影的世界,并提供一些相关学习资源。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带上自己制作的照相机到家里拍摄一组照片,与家人分享。

2. 组织摄影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3. 邀请专业摄影师来班级进行讲座,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自制模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自制模型照相机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生活中的透镜——自制模型照相机生活中的透镜——自制模型照相机教学目标:1.根据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制作模型照相机,能够简单使用模型照相机2.经历制作过程,初步形成根据制作产品的功能,选择器材、材料并有机的结合起来的能力。

3.通过设计、制作产品,体验成功喜悦,享受创造的快乐。

重难点:1. 镜头的固定,如何成像清晰。

2.相机的长度如何确定。

3.模型外观。

教师准备:模型照相机、照相机、多媒体教室学生准备:各种形状、各种焦距的凸透镜,各种盒子或圆筒或硬卡纸、包装纸,剪刀、双面胶,胶水,半透明塑料膜或蜡纸或毛玻璃等等,也可提前制作出半成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课件展示各种先进的照相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介绍各种照相机可以实现的功能,激发学生制作模型照相机的热情。

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画面,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模型照相机吗?(板书:自制模型照相机)二、模型设计:1.展示教师制作的模型照相机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感想,有什么创意?学生讨论后,谈感想,创意;再次激发学生制作的热情!2. 确定模型的名称及可以实现的功能各小组积极为模型取名字,并提前确定好可以实现的功能。

3.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模型给出四个问题,分别从各个方面引导学生去设计模型:⏹1.你选用哪种透镜来做照相机的镜头?(怎样测出透镜的焦距)⏹2.你准备用什么材料来做照相机底片?⏹3.如何使“底片”上像清晰?(像距如何确定)⏹4.如何固定镜头与底片?学生经过讨论后,可以得出结果,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案。

4. 小组对呼口号通过口号的作用,树立一种竞争意识,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三、学生制作制作过程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学生开始根据各个小组的设计,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对各个小组进行亲身指导。

四、作品展示展示每组的作品,选择代表性的,小组代表谈一谈制作过程,演示模型照相机的使用效果,其它组的同学给出评价。

手工照相机教案

手工照相机教案

手工照相机教案教案标题:手工照相机制作与原理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手工照相机的原理和构造。

2. 学习制作手工照相机并了解其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4. 提高学生对摄影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准备:1. PPT或投影仪。

2. 手工材料:纸板、胶带、剪刀等。

3. 相纸或普通白纸。

4. 黑色材料,如黑色布或黑色纸。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PPT或投影仪展示一些照相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照相机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照相机是如何工作的?它们有哪些主要部件?探究手工照相机的原理:1. 解释手工照相机的基本原理:光线通过镜头进入相机,经过反光镜和快门进入暗室,然后照射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影像。

2. 展示手工照相机的内部结构图,解释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制作手工照相机:1. 分发手工材料给学生,指导他们按照提供的模板或自行设计制作手工照相机的外壳。

2. 指导学生将黑色材料用胶带固定在手工照相机的一侧,作为暗室。

3. 指导学生在手工照相机的一侧开一个小洞,作为光线进入的通道。

4. 提醒学生在手工照相机的另一侧安装相纸或普通白纸,作为感光材料。

操作手工照相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一个手工照相机。

2. 让学生找一个光线较暗的地方进行实验。

3. 学生轮流担任摄影师和模特,模特站在光线较亮的地方,摄影师使用手工照相机对模特进行拍摄。

4. 提醒学生在拍摄时保持相机稳定,避免晃动。

展示和讨论:1. 让学生展示他们拍摄的照片,并讨论照片的质量和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手工照相机与真实相机的区别是什么?手工照相机的局限性是什么?总结:1. 回顾手工照相机的制作过程和原理。

2. 强调学生通过制作手工照相机了解了摄影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摄影的世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专业摄影师来学校讲解摄影技巧和经验。

2. 组织学生参观摄影展览或摄影工作室,让他们亲身感受摄影的魅力。

小学美术手工《制作相机》教案

小学美术手工《制作相机》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制作相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相机的结构和功能?”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相机制作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机的构造、制作技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机制作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创意,制作出属于自己的相机。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小学美术手工《制作相机》课程结束了,我觉得整个教学过程既有亮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们对相机构造和制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氛围活跃。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他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相机的构造与基本功能,如镜头、快门、取景器等;
(2)学会运用废旧材料制作相机,注重材料的合理选择与搭配;
(3)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掌握基本的制作技巧,如剪切、折叠、粘贴等。
举例: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应强调相机的构造和功能,指导学生如何将废旧材料转化为相机的各个部分,如使用纸筒作为镜头,硬纸板制作机身相机制作,达到美观与实用的结合;
(2)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如何平衡创意与实际操作的可行性;
(3)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制作任务;
(4)掌握相机各部分的比例关系,使制作出来的相机既美观又符合实际使用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3:亲手制作照相机
实验地点:室内或室外
实验时长:30~60分钟
实验目的: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学习制作简易照相机
实验所需物品:纸板、橡皮筋、凸透镜或放大镜、油纸(或半透明的薄塑料袋)、剪刀、透明胶带。

这个材料里面需要准备一个凸透镜哈,或者放大镜也可以,其他材料比较好准备。

实验过程:
1.导入。

导入部分其实很容易,小朋友肯定都想自己制作简易相机,看看效果~~~
大家喜欢照相吗?除了用手机拍照,用相机拍照,还可以用什么拍照呢?今天我们来和大家制作一个简易照相机,看看它的拍照效果吧。

2.剪纸板
(1)准备一个凸透镜。

剪出一个可以包裹凸透镜大小的纸板。

(2)用纸板包裹凸透镜,并用橡皮筋固定,制作成圆筒状。

注意,这里一定要固定好哈~~
(3)用另一张纸板制作用来放入圆筒里的小圆筒。

把油纸剪成圆形,并在周围剪口子备用。

前面也说了哈,这里的油纸可以用半透明的塑料袋代替哈。

3.剪油纸并固定
(1)用剪成圆形的油纸覆盖小圆筒的一端,并用透明胶带固定。

这里还有个注意事项,影像是落在油纸上的,所以一定要把油纸贴得平平的哦。

(2)将小圆筒贴油纸的一端插入大圆筒里。

这里要特别注意啦~~如果小圆筒制作得太大,插入大圆筒里就会很紧,这样就不好调整焦距了。

所以,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小圆筒的大小。

4.制作照相机机身
(1)如果想制作出更逼真的照相机,可以把抽纸盒当作照相机的机身粘上去。

注意事项:如果抽纸孔和纸筒大小不一致,可以用厚纸来做一个正方体纸壳,然后在其中挖孔(在正方体上根据纸筒画出轮廓可以保证大小一致)这个部分需要组织老师多多指导小朋友了哈。

5.向参与实验者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为了防止插在大圆筒里的凸透镜掉落,要用橡皮筋紧紧地将其固定住。

•如果小圆筒制作得太大,插入大圆筒里就会很紧,这样就不好调整焦距了。

所以,制作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小圆筒的大小。

•如果没有油纸,可以用塑料袋代替。

6.下面进入观察环节,我们来看看实验结果。

通过推拉小圆筒来调整焦距,就能照相了。

这里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给孩子布置下观察时候的小任务:简易照相机里的影像与原来的物品或风景有什么不同?
答案:倒立、缩小、实像
这里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哈。

(1)是为了实验效果,最好让孩子对着某个物体拍照,比如凳子、杯子、等等。

(2)推拉小圆筒时候实际上在调整焦距,建议老师们在教完孩子后,帮孩子们看看他们是否找到了合适的位置。

别孩子看了半天没看出来,还以为自己已经看到了,或者说他们不好意思说自己没看到实验结果,因为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害羞~~~
7.实验原理。

(照相机成像的实验本身很有趣,但是原理略难一些,建议老师们自己多看看,毕竟毕业多年,有些知识也忘记了~~~给孩子讲的时候,不必要讲的太繁琐,太抽象~~~让孩子对凸透镜的成像等有个大致了解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很感兴趣,再细讲也不迟~~)把一个凸透镜放在阳光下,可以看到光聚成了一个圆点;拿到日光灯下,光又聚成了日光灯的形状;拿到窗边看风景,光又有什么变化呢?没错!调整好物体成像的距离,就能看到在焦距附近形成的窗外的风景啦。

(用凸透镜聚光的时候,从凸透镜到照射面上阳光聚集成点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叫作焦距。


注意:此处均可以演示给小朋友看。

我们制作的照相机就是利用了凸透镜的这一原理,通过调节小圆筒的位置,让影像落在了油纸上。

我们平时使用的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也是一样的,不过要更复杂一些。

6.进一步练习。

这部分的内容在配套的实验指导手册都有详细的步骤哈。

在不透明的杯子里放入硬币,身体向后退,退到再退就无法看到硬币的位置。

这时往杯子里慢慢倒水,硬币会怎么样呢?
倒入半杯水时,可以看到什么呢?杯子里的水满了时,又可以看到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